计算机基础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1

【关键词】中职;导学案;项目教学

0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新的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育方式,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又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面向就业”或“以就业为导向”等教育理念的普及,教材与教学的模式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做中学”、“做中教”的观念深入人心。笔者在长期一线教学过程中,历经了这一改变,在感受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弊端和问题。类似工作手册的教材让学生仅仅能按部就班,完成操作流程,而未能理解其内涵,缺乏理论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将来如何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呢?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尽快通过探索,建立起一种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适合中职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自学能力,使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的新型教学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笔者一直在国家级重点职高任教计算机专业类课程,近几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该课程是职高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中职学生第一次较全面较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本校采用的教材是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7第2版),本教材采用项目化教学,注重操作流程,步骤详细清楚,一般在现行教材指引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都能完成项目任务,但同时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碰到其他问题,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单纯的流程式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对今后其个人发展,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还存在差距。

1.2 研究意义

通过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利于培养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中职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为中职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培养中职学校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中职“导学案”教学模式将教师的简单传授、学生模仿操作过程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师生之间变成了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而在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优生带差生,又优化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最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研究该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提供关于在中职学校实施专业操作课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客观资料。促进中职学生将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主动学习的需要,产生学习内驱力,从而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内化的状态。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软件环境的教学,项目案例设置完全围绕软件本身展开,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专业实践和专业能力形成的结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虽然也要通过对素材的采集、编辑及处理来完成任务与项目,但是软件仅仅是工具,对于如何发挥该软件的优势,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进行有效应用,应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也必须对学生所学专业中的人才需求有相当的认知。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容易被简单认为就是几个应用软件的学习,重命令而轻理论,知识体系割裂。对于软件的学习,不仅应完成对素材的导入、处理、计算、编辑等技术学习,也应该为学生今后面对不断发展的行业现状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从基础到提升,从易到难,理论知识不可或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该作为一种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3)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案例已经陈旧,原始素材缺乏时代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教材设计的素材虽有通用性,但缺乏专业针对性,使得学生上课时都将案例当笑话看,难以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与成就感。

1.4 解决策略及依据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实用为主,突出操作性、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鼓励个性自由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实际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职业教育把学习者视为容器,按群体安排学习进度,侧重于学科目标,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使课程失去了吸引力。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导向,根据学校学情,甚至班级学情,个人情况安排学习进度,按模块设置教学任务,注重项目作业的连贯化,一体化,提升学生实际就业能力。

在任务的设计中,要考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避免片断化,注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综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和创造。目前在中职教学中,重实践而轻理论,但并不是在教学中完全无视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岗位的再深造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知识梳理这一过程似乎是被忽视了。

基于“导学案”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根据“发现式”教学理论,为中职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一个主动发现学习的浓厚氛围。该教学模式主张让中职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变原来的“教师牵着学生走”为现在的“学生赶着老师走”,让中职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梳理知识,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职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在不断地实践、归纳、整理、交流、合作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激发了思维。

2 《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导学案”设计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偏重技能学习的同时,割裂了理论与技能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这一要求非常适合我们这一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软件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一劳永逸,离开学校老师的帮助,他们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应该且必须成为本专业学生就业的一种能力。理论知识的匮乏,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不应该成为中职学生轻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借口,这对学生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导学案的形式,不仅整理实践操作步骤与要点,也规范学生理论学习的习惯。

《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导学案”教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该教学模式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2)中职教学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中职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学案与教案相结合,中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交桥”,让中职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梳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流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引导他们怎样学习应用软件、怎样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职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中职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1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原则

2.1.1 导学案编写要有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基于“导学案”的课程编写一般按项目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学生适应软件未来的发展变化。

2.1.2 确立“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

课堂上按照教材流程操作,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梳理;

每个项目结束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期末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测批阅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以电子稿的形式随作业素材下发,内容不易多,点睛即可,整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导学案”为理论知识归纳服务,项目教学教材为实践操作指引。

2.2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避免导学案的设计习题化倾向,不能发挥“导学”的作用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辅助,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媒介,其设计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不能把教材抛到一边,喧宾夺主。

2.2.2 学习小组的组建不规范,以至于导学案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习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互助合作是学习小组的主要功能。计算机基础课为机房内展开,教师一人之力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学习小组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要安排得当,监管到位。

2.2.3 课上即时点评

即时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展示水平。点评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做。

3 基于“导学案”的教学实践研究案例

本校高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每个项目(或任务)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与方法流程并配有图解,但却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拿到项目(或任务),就按照描述的步骤和截图一步步的操作,缺少了自主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所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案”为基础,使学生不仅掌握操作过程,也借“导学案”前期思考、中期整理、后期反思,使学生真正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完成项目(或任务)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对实际的项目案例进行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可以应对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市场变化。

3.1 案例分析

选取幼教专业学生,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第七章多媒体软件应用“任务7.2加工处理图形图像”为例设计并实施“导学案”教学实践。

幼教专业学生毕业后将面对幼儿教学方面的工作,所以她们对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较其他专业更为重要;学会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软件,对其今后自身发展更有意义。

该任务适于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直接在机房完成本项目的学习。本任务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图形图像处理基础,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学习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种类较多,软件的更新速度较快,即使同一款软件其版本也较多,但是各种软件之间还是有许多共通的知识的。本教材采用的是Photoshop CS3软件来完成任务的。

基于“导学案”的项目实践,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观察了解原图与合成图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如图片的叠放次序、图片的组成部分等;在任务实施中,完成项目,归纳梳理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如选取图像的方法、图层模式的更改方法、蒙版的使用等;课后归纳,反思,提升,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2 导学案样例

(略)

4 结论

面向就业的项目教学体系只有根据本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把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在重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重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必备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培养其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全国各省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层次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无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得基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无法都得到最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将从多个方面推进,该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校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分层次地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就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1 分层次改革总体思想

我校根据教学现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化了计算机教学。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依据级别的划分进入不同的计算机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据水平测试中的各个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成绩、结合改革后的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教学模块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分层次教学案例库”,即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案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计算机教育,使计算机教学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案例分层次设计

(1)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准予免修该课程。免修的学生虽然可以不必与其他学生同在课堂学习基础内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安排了指导教师,他们需要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会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此层次的教学案例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设计,在该校原则上要求由多年教授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完成设计。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础比较雄厚的学生,如果提供的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直接,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案例必须突出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性。该校是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将很多学生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增添入学习范围,这样可以使该校计算机教学向着“合格职业人”的培养靠拢。例如:Word中的“论文排版”案例,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较厚的学生也对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兴趣度极高,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索引目录、分节符控制、奇偶页页眉页脚控制等问题,但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交流、查阅资料、查询网络等方式解决。Excel部分、PPT部分,指导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列出,要求学生将自己模拟为职场中的特定职业人,自主设计办公案例,数据源、主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定,设计中必须涵盖教师提供的知识要点,增添自我开拓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分,这恰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创新能力,还可以选拔出一些未来在计算机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尖子学生,为其提供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树立学习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驱力。

(2)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未能达到80分的同学,必须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到微机实验室完成该课程的正常学习。这部分必修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这是该项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除了从教学形式上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个层次选拨学习组组长来辅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包,其中的教学案例、办公案例细致地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Word排版中一个经典办公案例“邀请函”设计,在分层次案例设计的方案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仅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请函的简单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厚一些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邀请函;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籍上查询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完成邀请函的批量制作。这种分层次的案例设计,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3-01

中职计算机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遵循案例选择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运用适合中职学生的案例教学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一、选择案例要遵循以下六种原则

1、有目的性地选择案例

选择教学案例时,不仅要适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需要,还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9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

2、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案例

人们一直都在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应该尽全力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案例,学生一旦对案例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有关旅游的图、文、乐并茂的幻灯片,课前展示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弦,随后为学生讲解幻灯片的构成要素以及制作原理,最后引导学生主动制作。

3、实用性是案例选择的关键中职学校之所以开设计算机课程,就是因为生活中应用的特别广泛,所以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实用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有所用。

4、选择案例寻典型,不盲目

举一反三是学生学习必备的方法,案例具有典型性,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地辅助作用。就像在处理文字效果时,制作文档、图文混排是重点,但是在表格里,则是突出计算及统计功能。

5、针对性是案例选择的必需

对于不同的专业,选择案例也要不同,要符合专业特色。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时候,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制作有关“长白山旅游短片”的案例,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制作英语小短剧等。

6、渐进性是案例选择的升华

在所选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点要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少及多,这样对学生的记忆大有帮助。例如:在教学Word时,毕业生的个人简历就完全可以全面的涉及到文件的新建、编辑、表格制作等内容。教学时可以先将教学内容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进行讲解。

二、计算机教学中案例的应用

1、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前期,教室应该努力挖掘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不能在他们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就为他们讲解枯燥乏味的程序设计、DOS 操作系统,让大多数同学对计算机产生反感。

2、仔细设计案例遵循以上原则设计案例。例如:教学Word时,让同学们自己录入文本,添加照片,设置页眉页脚等,通过制作,使同学们在了解Word软件功能的同时,掌握操作技能。

3、认真分析案例 在计算机教学中,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完成案例的一部分,这些分支中,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制作表格时,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部分,即新建表格、编辑表格、表格设置(合并与拆分),学习过后,学生便可以很快将知识消化。

4、努力完成案例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法,都必须符合“学生为主体”的根本要求,“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了解案例目标后,就会为之努力,尝试各种途径完成案例。如果案例完成了,也就说明了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项技能,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5、适当地延伸案例

“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不无道理,即便你拥有了很多知识,但是“学无止境”,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继续充实自己呢?案例延伸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在课程内容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特色的、让学生叹为观止的作品,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样,下一步学习的序幕也就被拉开了。

结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同时,又面临着创新的机遇。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时候,要时刻记得少而精,尽量避免出现课多难学的现象,至于案例教学法的选择,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培养出高素质的蓝领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创新,探索出新型高效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詹自胜.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探索与实践[J].职业 教育,2008,12.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4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于大学生在计算机运用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法而言,由于模式太过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应用能够对大学生基础计算机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较为适用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这种方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医学、管理以及风险投资等等各个方面,现在已经被公认为可能成为将来教学方向最为成功的教育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法不仅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案例教学概述

1对于案例教学的具体定义

这种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并且被应用到法学教育方面,目前也因为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特性,被欧美一些院校所广泛使用,同时也逐渐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到别的学科当中。案例教学法具体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目的要求,促进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调查、探讨沟通的一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一些重要概念以及基本原理的理解,这是一种带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具有的理论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能力,给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教学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把理论知识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用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案例教学法通常都由感性慢慢转变为理性,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也是将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此,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好的案例

第一,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题,保证案例和教学主题相符合,并且能够充分的将学习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对于案例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案例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二,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每个学生的基础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将其分层次设计,将分为基础任务以及提高任务,在基本任务中需要所有知识点,而提高任务则给一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做适当的课外延伸,这样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让一部分同学有所提升。

2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在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目前信息大量的被消费,并且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的迅速,对此,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就必须时刻关注信息的变化,并且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行案例设计,要保证案例必须和时展的步伐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围绕着“学”服务的,较为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强调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认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对问题自行进行积极的探索。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落实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进行案列教学时候,给予学生一定心理准备、情感准备以及知识准备的时间,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阅读案例,并且给予其一定时间思考案例阅读提示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让其克服自卑、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勇于发言,培养其批判精神。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设计

电子表格、文字处理以及演示文稿制作等等软件,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都是属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章节,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在以上章节当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独有的优势以及特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将Excel、Word以及PowerPoint当做例子,进行实际的案例设计。

1Microsoft Word―――毕业论文

Microsoft Word是一款由微软公司研发的文字处理软件,能够适用于各个文档的制作,比如:信件、报刊、论文等等方面制作,能够让用户流程的处理文字信息以及数据,并且能够创建出各种各样的图文。目前就我国高校的情况而言,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所以掌握Microsoft Word这款软件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将毕业论文当成案例来进行设计,因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所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不仅仅对于对于学生自身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于学校毕业论文管理也有着一定影响。不同的学校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规定也有所不一样。在落实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能够拿出已经完成的纸质版毕业论文,交给学生,让其进行传阅,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毕业论文有一个更加直观认识,然后结合学生传阅的论文,提出学校对于论文的相应规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满足规定要求、怎样达到理想效果、具体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在课堂上作出较为规范的演示,然后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因为课时的关系,需要明确操作任务,给学生规划出必须做的部分,然后让学生对于各自的作品进行点评以及交流,然后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经由这样案例教学让学生融入教学情景当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

2Microsoft Excel―――学生成绩统计

Microsoft Excel是基于Microsoft Office的一款组件,由微软公司研发,能够进行数据处理、辅助决策操作以及统计分析,适于用金融、行政以及财税等各个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高校当中,学生较为关注考试成绩,并且也和考试成绩有较多的接触,教师一般也是使用Microsoft Excel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以及录入,成绩的排名以及分数也常常以Mi- crosoft Excel电子版的形式出来。所以教师能够将学生成绩统计当做基础进行案例设计,把原始的成绩与做出来的成绩同时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让学生明确的知道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步骤,在对Microsoft Word学习的前提下,把学生经由查阅教材完成的操作留给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较为难的操作步骤,最后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对其进行评价,进行交流和讨论。

3PowerPoint―――毕业答辩

PowerPoint是由微软公司研发的文稿演示软件,是一款演示成果以及传输文件信息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使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表格、图片、组织结构图以及音频为一体的文稿。因为演示文稿和大学生毕业答辩是密切相关的。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说来,学生毕业都会要求其做一个大约十分钟左右的PPT,将毕业答辩作为案例教学,教师可以拿出以前学生制作的优秀PPT,对学生讲解模板的选择、幻灯片包含对象的设置以及设置配色方案等等,借此让学生对于PPT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学方法的补充,能够在教学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集合的教学方法,在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春丽.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1963-1964.

[2]向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7):194,197.

[3]秦建,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 224-226.

[4]张丽.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95.

[5]陶颖.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11-12.

[6]李丽,刘晴,符轶,等.PBL联合CTM教学法在面向医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 24(3):363-365.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5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当今时代的背景下他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帮手,并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的工作领域当中。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企业对人才呈现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计算机基础技能也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并将其列入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习的范畴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普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用技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总而言之,计算机是大学各个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者是继续升学必备的技能化基础。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

2.1 学生水平层次不齐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由于高校在不断扩招,再加上地域教育水平的差异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生源往往具有比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轻车熟路地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等基础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而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学生甚至连电脑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对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知识的掌握,学生水平层次不齐也是影响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关键所在。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它是一门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应用学科。过多的注重课堂教学或者是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很难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有些学生尽管在课堂上面能够很认真地做笔记,听课,与此同时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操作的各项任务,但是仍然无法轻车熟路地解决实际问题。而有些同学是出于完成或者解决某一问题而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的,因此能够更加深入和细致地进行了解和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一系列计算机的操作技巧。

3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和改革策略

3.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策略

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强调通过科学系统性的组织策略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模工作。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90后,他们强调自身个性和价值观的体现,因而如果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俨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进一步在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提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效率,必须要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方案,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创新型的教学理念。比如说构建一个以多媒体实验室为主体的交互性演示教学课堂,在这个学习中心里面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完成自主学习,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示范操作,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教师只需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即可。要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不是理念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规律和技巧,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将知识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要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自主地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3.2 实施分层次教育,改革考试方法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可以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进行计算机摸底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具体可以分成基础班,提高班和拔尖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被安排在基础班当中进行学习,而成绩一般和具有较好计算机运用基础的学生可以安排在提高班和拔尖班当中。对于基础班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提高班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在基础班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难度,比如说可以穿插讲解Windows操作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等等,而对于拔尖班的学生而言,由于拥有了较为扎实和稳固的基础,因而可以将重点放在Windows软件以及常用软件的运用和创新上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符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考试方法,具体的可以采取上机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策略,尽管当前许多学校都已经实行了这种考核方式,但是上机操作的考核比例仍然过低,因而无法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形成正确的知识学习导向,因而需要采取两者并重的方法,上机和笔试的成绩应该平分秋色。在平常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校内网的方式将学习资料,习题,模拟试题,上机任务等等内容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巩固和复习知识点,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自我检测。到期末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平时上机操作情况,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期末上机成绩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导向,让学生加大对上机操作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课外知识。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6

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Word、Ecxel、Powerpoint等基础课程。可是由于不是主干课程、教学条件和时间有限,或者是中学老师主观认为大学还会进一步学习等客观因素,使得师生对其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其一知半解。学生认为自已经学会了,所以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上不认真学习。可是,真正到了毕业设计或走向工作岗位时,发现自己很多基础不牢,页眉页脚、奇偶页不同都不会设置,有些同学甚至要从头开始学习。造成学生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

这些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比例,重实践轻理论,根据学生特点有意识地因材施教。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的现代教育阶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强调学生掌握一门技能,要求动手能力要强。我们知道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社会、有动手能力的实践型、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它在信息技术中所占的比重,恰好可以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当今社会,国家已将计算机基础教育摆在与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重视和加强现代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增强现代教育的社会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了计算机基础,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但现在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

一、 教师素质问题

1、高职教师大多来自公办院校,接受正规本科以上教育。因为我们国家在八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发达,在这些教师受教育过程中,过多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本身动手实践能力就不够强,大都靠后天自学成才,造成教师的素本身质参差不齐。教师中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现有的高职计算机教师队伍中,符合高职教育层次特征的师资梯队还没有形成,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少,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少。

2、双师型教师流于形式。现在学校都提倡聘用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那些既有教师从业资格证书,又具有专业工程师的能贯彻一体化思想、能因材施教、能带动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实用性的、高水平教育人才。可是很多师范毕业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跨出,又立刻进入另一个校门。那么双师型也只能是在当老师以后去工厂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考一个证书,很少有真正实践的工程师在学校里教书。就算有也只是按照学校落伍的理论教学模式上课,那么学生在实践课上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3、教师教育内容和实际应用脱节。教学的内容多而杂,重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量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加快进度,学生学习的门类繁多,学习任务重,难以消化吸收并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教育要面向市场,教育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学校所用教材一经采用,往往几年没有更新,因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理想的教师队伍应符合以下图形:

二、 教师教育理念问题

1、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多半学习差,分数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高。

2、认为学生多动、难以管教,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一、正确的目标定位

现代教育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以及三年制教育的特殊性,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更新教育知识体系结构及基本特点,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式。适时性、 应用性、覆盖性。

二、灵活的专业设置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多地是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对于现代的计算机教育应当紧紧把握时代、把握市场。灵活而高效地增加和调整专业,从而缩短学生自由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不能将现代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要开拓思维,将外在需求及内在需要有机结合,合理进行专业设置。

三、完善的教学内容

1、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将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将以往简单地填鸭知识,转变为把学生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引导学生入门;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到主动的知识渴求。在教学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要求,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各自实际情况及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的行业特色,把专业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每个层次都有其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再按照层次具体的细化教学环节,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随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3、完善教学方法

(1)注重“精讲多练”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并让学生多上机操作,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2)注重引导式教学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应当在教学中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加以引导,生动形象地解决问题。

(3)注重课外培养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通过讲座、兴趣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接触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考试改革

针对计算机教育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教育,所以应对其考试体制进行多样性地调整。例如可将传统的考试更改为水平测试,将其作为学生毕业的资格条件之一。或允许学生免修某些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不免考。

4、改进教学方式

为了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改变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直观教学或“教-学-练-用”循环式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条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直观教学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多以flash等学生喜好的形式进行教学,加强互动,充分引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并举的一体化教学方式

结合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的特点,为缩短理论学习到应用实践的过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学用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①任务分配;②自主学习;③讲授辅导;④小组学习;⑤答疑讨论⑥实践环节;⑦考核方式

综上可见,通过开展一体化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首先,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围绕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如何“教会”学生知识;其次,从严格以大纲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实际操作为标准,以实现眼-手-脑的有机配合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后,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现场讲解结合的"一体化"教室为中心。通过这三方面的转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3)依托网络优势,搭建教学平台

研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局域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教-学的双向数字流动。

(4)构建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资金设备的投入,全面细致地列出实践实训题目,并做好实实训教师培训教育等工作,构建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的互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