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1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下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二)加大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下属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外轮岗交流力度;
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2
以集团公司各项制度为依据,以年度目标的营收和利润为基础,以各二级公司为主体,按照公平公正、奖勤罚懒的原则,结合各公司发展实际需要,制定工资薪酬及绩效考核方案。小编整理了在新成立的集团公司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欢迎参考。
今天是集团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集体会议,这次会议不仅仅是对集团公司经济运营情况的分析调度,还是包含党风廉政、业务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会议。今后随着会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将形成例会制度。下面,我根据集团公司党委、行政研究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现阶段取得的工作成绩
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国资委的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环保集团顺利完成组建。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从无到有,发展至今,虽然还不完善,但是值得肯定。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根据集团公司工作需要,形成六部一室的组织框架,领导班子的分工也已细化明晰。《徐州市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的印发,确保集团公司发展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徐州市环保集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徐州市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徐州市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层工作规则》《徐州市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徐州市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暂行管理规定》等五个文件已征求完相关意见,待上会研究通过后颁布实施。
二是业务公司筹建基本完成。咨询中心、国新公司、危废中心三家企业已顺利完成划转。同时,按照集团公司谋划的五大业务板块,完成了科技公司、工程公司、产业公司、环司等四家公司的注册工作。虽然各家公司的业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要紧紧围绕环集团公司战略部署要求,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经济任务目标,通力合作,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从严治党落实群策群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意义重大。集团公司党委及各党支部,能够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汇聚改革发展动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二、查找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划转来的三家老公司一季度的经营情况距离阶段性任务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要拓宽思路、研究办法。新注册成立的公司,还没有具体项目落地,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办法,采取必要措施,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保障全年任务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和各部室的职责责任还没有完全理清,一些部室负责人对自己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仍然没有了然于胸,各部室负责人是贯彻落实集团领导班子意图、落实目标任务举措的主要执行者,对下级公司要起到指导、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有效推进下级公司良性稳定发展。
最后,集团公司还处于建设阶段,各项工作都需要去研究、去开创,集团公司大的发展目标是领导班子定的,也是市委市政府定的,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各部室、各公司来拿出举措并具体落实。随着人员逐步到位、制度逐渐完善,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做到有计划性、前瞻性、主动性。
三、持续做好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
二季度的经营指标已经下达,围绕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一阶段要持续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各级架构的组建。以集团公司各项制度为依据,以年度目标的营收和利润为基础,以各二级公司为主体,按照公平公正、奖勤罚懒的原则,结合各公司发展实际需要,制定工资薪酬及绩效考核方案。同时,把握好人员入口关和人员素质关,打造符合各公司实情的人才队伍。关于新办公楼的装修,则按照多快好省的原则,紧盯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节点,确保按计划时间入驻办公。
二是持续推进全新业务的落地。年度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全新业务的拓展,因此各公司要有明确的年度目标,实施细化管理,要具体到季度、月、项目、人。集团公司各业务部室也要加大督促力度,制定阶段性目标,适时地进行工作调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下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是持续做好经济目标的实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落实以月保年的经济目标。各公司要根据自身现状,正确研判经济发展趋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明确下一阶段任务重点。国新公司,要降费增效,在技术设备上进行优化;要国企公文整理拓宽市场,全面提升生产负荷率;要落实政策,做好同政府对接工作保障政策实施。危废中心,要尽快完善医废的收运体系,因地制宜,解决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全覆盖;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焚烧效率,发挥品牌优势;与咨询公司合作,做好污水系统的改造,研究新的污水纳管方案。生态工程公司,集中精力筹建土壤修复基地,要按照一级资质标准组建队伍。这个大的战略目标是决定将来我们土壤修复能否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科技公司,对接城管局、渣土办等部门提出工地管理方案,配合做好方案推进;与各大院所开展合作,建立专家库,为下一步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投资公司,统筹谋划下一步投资项目,从技术和政策层面推动项目发展;提前考虑能源公司组织运行和人员保障,使其能够尽快开展工作。
四是持续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注重完善落实学习制度;注重新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注重培养亮点,做到一支一品,突出环保的特点;注重平时的监督检查、经验总结、档案管理。
五是持续抓好党风廉政的建设。抓好党风廉政的制度建设;抓好廉政风险点的排查与整改;抓好日常监督,与重点查处相结合;抓好“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抓好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抓好宣传和考评工作。
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3
2020年7月24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接到审议意见后,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水利、农业等部门,对所提建议积极推进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做好农村供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灵宝市“十四五”农村供水保证规划,共规划66处工程,覆盖11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农村供水人口301175人,其中新增集中式受益人口237703人,新增自来水入户人口57900人。设计供水规模25382.43m3/d,其中新增地表水供水规模11547.4m3/d,新增地下水供水规模8628.52m3/d。工程估算总投资15742.38万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川区、塬区、山区不同地形区域,着手编制了五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规划面积25万亩。
二是实施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7950万元,修建田间道路19.218千米,铺设管道284.245千米,新打机井93眼,架设高压线路31.65千米,平整土地120亩,田地施肥翻耕18053亩,修建270亩滴灌区,修建溢流堰1座、蓄水池11座,种植侧柏936棵等工程,积极推广喷管、滴灌、渗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提高水利用系数。
三是紧盯国家“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谋划了3个项目,其中:窄口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6.18亿元,计划争取政策性资金3-4亿元,改造提升灌区干、支渠,配套渠系网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实行智能化控制,精细化管理,恢复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沟水坡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溢洪道加固、尾水渠修复、新建输水洞及防汛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窄口-沟水坡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地生态恢复及库岸防护林工程、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控信息系统、警示牌和垃圾处理池等,形成水源地和供水渠道“治、管、保”一体化格局,实现水库水质持续改善提升,水源地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实施方案已经过评审。
四是做好函谷关引水隧洞应急抢修,投资2260万元,新修施工及管理道路450m、开凿断面2.0×2.3m支洞355m,对9153m引水隧洞进行清淤和除险加固,解决310国道南移工程施工造成隧洞大坍塌问题,同时提升函谷关隧洞建设标准。
五是加强对跃进渠、太平渠综合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行渠长制。乡镇(区)设渠长1名,每个村设分渠长1名,负责各自辖区渠道日常巡查管护、用水计划、环境卫生、汛期安全、拦污栅看护、淤积打捞等,明确管理职责,健全完善渠道管护与巡查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大巡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通过监控,随时掌握渠道运行状况及环境卫生情况,渠首、牛庄回水池及入河口拦污栅安全派专人看护,守好水源头,及时打捞垃圾漂浮物,彻底杜绝垃圾入河,确保正常发挥作用,汛期安全。
二、关于“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力度”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利用国家深化农田水利改革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向上争取水利建设项目3个,其中:朱阳佛山烟区水源工程,以灌溉烟叶和农田为主,灌溉范围涉及朱阳镇9个行政村2.75万亩基本烟田(烟叶采用轮作),投资1.2亿元,修建拦水坝2座,铺设压力钢管35公里,蓄水池7座,水利局联合朱阳镇前往省烟草公司进行对接。双桥河太张村至文底村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7.10km,新建护岸0.9km,河道整治宽度10.43m~52.92m,项目造价2923.91万元,完成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和评审,2021年5月开工建设。函谷关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268万元,治理水土保持面积13.88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156.9hm2,经果林39.9hm2,建设蓄水池17座,沉砂池3座,生产道路3.516km,排水沟0.514km。项目计划2020年12月开工,四季度计划完成投资100万元。
二是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做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治理河道水系总长度45.279km,新建水系连通河道2条,长2.81km,新建水源拦蓄工程11处,新建淤地坝3处,谷坊群8处,林草措施治理面积1659.56 hm2,新建污水处理厂4处。项目于5月8日开工,目前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3900万元,其中弘农涧河牛庄段潜坝、护岸工程正在施工建设;川口乡吴家村水源拦蓄工程已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寺河乡段工程10月28日已开工。我们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进度,确保2021年完成项目建设,保障河道两岸防洪除涝安全,防洪受益10.8万亩,保证农村供水安全和5万亩果园灌溉。
三是多渠道筹措农田水利改革发展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充分运用BT、PPP等建设模式,用活我市市管投资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另外足额配套地方投入,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水资源税地方留成部分足额用于水利事业。以及激活民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采用市场化运作,调动农民自建五小水利工程、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四是摸索建立资金长效使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引进外地企业投资农业项目,不断完善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费收缴管理制度,要按照工程管理维护资金由乡镇、行政村、供水管理小组、用水户分级筹措的原则,制定维修养护资金筹措方法,合理确定水价,足额收缴水费,建立完善的水费收缴机制及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确保维修养护资金到位,工程能够及时维修,正常发挥效益。建立管护激励机制,落实以乡镇为单元的农村供水工程财政补助资金,发挥“济困”和“激励”作用。对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水资源条件较差,远距离引调水、高扬程输配水、净化处理工艺复杂的“特殊工程”以及贫困户、五保户等低收入的“特殊群体”,给予财政支持,促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维持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用水需求。对于水费收入不能覆盖供水成本的工程,落实财政足额补齐,兜住底线。同时要建立补助资金与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和管护机制创新的挂钩激励机制,对于不收水费的工程,原则上不得再安排使用上级补助农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资金。
三、关于“明晰产权,创新模式,积极构建农田水利工程建管并重、用护结合的长效机制。”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建立工程监管体系。实行项目主管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促进会、分析会等,落实工程安全、进度、质量。加强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现象的发生;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大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和处罚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工程,确定不同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适当提取维修、折旧费用,定期收取水费,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使工程达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积极推行“量、价、费”三公开,使农民用上放心水、明白水、幸福水。
三是建立用护长效机制。以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为重点,建立台账。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基本情况、工程概况、管理状况、运行状况逐类分项,将工程数据全部进行归纳整理,整理编辑农村饮水安全手册,装订印刷成册,分发到相关人员手中,做到胸中有数。加强管护。以水费征收为手段,落实管理人员补助、筹集维修养护资金,确保工程正常持续运行。今年我们狠抓了水费征收,对落实水管员、按时收取水费的行政村,在项目安排、工程维修等方面予以倾斜,目前水费征收率已达96%,有力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强水质检测。建立水质化验室,配置了专门检测人员及快检设备,按照水质检测指标及频次要求,联合市疾控中心对全市366个村的供水工程进行了水质检测,完成季度水质检测和日常水质检测任务,确保水质安全。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将山区村基础薄弱列入重点解决问题,加大对南部山区零散户、偏远户的资金倾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各口的项目资金,优先对其实施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和巩固提升工程。
四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卫家磨灌区和窄口灌区的农业水价改革项目为依托,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用水过程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系数。推进简政放权,在资金投入、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工程用地、末级渠(管)系产权移交、材料供应及计量设施和水价核定等方面提供保障。减少行政手续审批环节,足额配套资金,兑现投劳折资;依法收费,实现计量收费到户;核定批复终端水价;协调土地,保证渠道(管道)施工顺利进行。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水权分配计划,核定农业用水总量,明确用水总量上限;按照耕地面积将用水总量分配至用水组织,确定农业水权。根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制定灌溉制度,实现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全面实行终端计量供水,推广节水措施,针对田间末级渠系状况,修复维护项目区的田间泵站工程和渠(管)系工程,在泵站提水干(渠)管进口和支(渠)管进口设置量水堰或水表实现田间灌溉计量。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推行差别水价,根据工程水费和管护运行费用核算供水成本,联合物价部门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根据作物种类,实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类价格政策。在定额管理基础上,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从落实补贴渠道、明确补贴对象、制定补贴标准和确定补贴方式,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探索利用超定额累进加价、高附加值作物和财政的多渠道筹集节水奖励基金,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对采取喷灌、滴灌的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四、关于“整合职能,健全制度,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整合全市农田水利相关行业机构力量,充分发挥农业水土资源优势。借鉴王牌智库关于解决多头管水问题的建议,基于现状,由农业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统一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建立农田灌溉水管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逐步解决多头管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问题,统筹协调各涉农单位及住建、环保、城投等与农田水利相关市直部门的人员、技术和项目资金,发挥整合效益。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工作实践证明,素质高、眼界宽、思路长远的村班子,谋划农田水利项目科学,项目争取积极,建设质量高,运行管理好。我们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村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能人大户等领头人兴水治水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政策补贴、购买社会服务、合同制雇佣等方式,配强配齐乡镇水务技术人员,留住乡村水管人员,用好管好基层水利设施。
三是注重人才引进,结合机构改革,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人才引进力度。以连续几年的引进实践为基础,适当给予自主聘任待遇灵活度,以专业技能为导向,以紧缺岗位为需求,选强配齐专业人员,优化技术队伍结构,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职能,为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三改四争创一流”为主题,以项目建设大会战为主线,以“四个赋能”为主动力,以“三县四区”为主战场,以“四个倍增”为总目标,加快打造“六个地”。坚持以生态+大健康为方向,走“专精特新”之路,持续打好“产业招商升级战”,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链主”企业和“小巨人”“独角兽”“瞪羚”企业,构建以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建设多彩多艺新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目标任务
(一)聚焦三大指标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完成3000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550万美元,现汇增幅13.32%。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简称:利用省外项目资金,下同)总额完成21.27亿元;增幅8.7%。对外贸易实现量稳质升,确保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项目提质增速
新签约项目30个以上,新引进外资企业2个,新引进生产型出口企业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央(国)企、民营100强企业1个,“5020”项目1个。入统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6亿元;入统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强力推进“9865”项目落地计划,即2020年新引进的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2021年新引进的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
(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全县围绕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五大重点产业,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县域产业经济,各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乡镇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推动我县重点产业集聚度达到50%以上。
三、产业重点方向
(一)文旅商贸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文旅企业;②知名休闲度假、康养企业;③全国知名的品牌酒店、民宿企业;④业内有影响力的商贸综合体等企业。
(二)生物医药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生物提取、超临界萃取、生物转化、合成企业;②知名医疗器械、装备(包装、设备制造)生产企业;③知名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企业;④黄精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全国龙头企业。
(三)电子信息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路板生产企业;②知名汽车电子器件、通讯设备器件、计算机器件等生产企业;③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及球栅阵列封装、插针网格阵列封装、芯片规模封装、多芯片封装等先进封装与测试企业;④知名中高端触摸屏及显示屏应用企业。
(四)绿色食品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黄精、竹笋、茶叶、蜂蜜、富硒食品等精深加工企业;②知名畜禽肉制品、蛋制品生产企业;③知名菌类生产加工等企业。
(五)竹精深加工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竹精深加工企业;②全国知名的竹产品销售研发及设计企业。
四、创新招商方式
(一)开展“不见面”招商。要积极开展“不见面”招商,引入“互联网+”概念,使“互联网+传统招商引资方式”深度融合,通过网上洽谈、视频签约等方式将项目洽谈“面对面”变“线连线”,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二)着力以商招商。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利用落地企业的示范效应,促使更多企业认可投资环境;利用产业集群的吸附效应,吸引相同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落地。
(三)推进驻外招商。要强化驻外机构招商,发挥旅游北京营销中心、驻深圳台州等地的招才引智工作站信息渠道广、驻地情况熟的优势,收集项目投资信息,积极上门拜访对接企业,引导企业来铜考察。
(四)深化中介招商。在上海、深圳等地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业招商,有效规避前期寻找项目、考察项目、协商联络等繁杂的程序,拓展招商空间,破解招商瓶颈,大幅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五)强化活动招商。一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重大招商活动,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积极承接长株潭城市群优质产业转移,瞄准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商。二是精心举办特色活动,选择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城市举办招商推介会、产业对接会和外贸企业招商会等,加快引进重点产业企业和生产型出口企业。
(六)加强平台招商。一是加强园区招商。将工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主战场,重点打造食品产业园、茶文化产业园、竹精深加工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四个“园中园”,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大力推进扩区调区和“腾笼换鸟”,加快补齐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等短板,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二是加强飞地经济招商。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空间局限和资源要素制约,每年在经开区、丰城高新区等地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飞地经济”项目,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五、工作要求
(一)招商信息及项目认定程序
1.全县所有项目招商信息实行“首报认定制”,同时将信息报告给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经组长认定后才能确定为有效信息(具体见附件2)。2.所有项目的洽谈、合同签订等工作需向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含农业、文旅、总部经济项目),经产业招商领导小组认定后,项目按程序准入。原则上乡镇工业项目全部入园,确需落户乡镇的,需报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并参照入园政策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二)组建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
按照“一个重点产业组建一支招商小分队”原则,组建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工业园主战场六支招商小分队,由县领导担任产业链招商牵头领导,分别负责各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制订招商工作方案(牵头领导同时兼任招商小分队队长,从县四套班子中选任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班子成员担任副队长,牵头部门和小分队成员由牵头领导从县直部门中选定和挑选,每个县直部门只能加入1支招商小分队,具体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组成名单见附件3)。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对乡镇引进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项目,乡镇与工业园地方实际可得税收分成比例为每年7:3。县直部门引进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项目,县直部门与工业园地方实际可得税收分成比例为每年1:9,但对单个项目每年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干部政治关心,积极向县委推荐使用优秀招商干部,完成任务的重点产业链及乡镇可以优先向县委推荐干部。
(四)全面落实奖励政策
1.各乡镇开展“比项目引进增量,比项目入统增速,比有效信息增效”的竞赛活动。按照一类、二类划分乡镇,对乡镇项目引进、项目入统和有效信息等三项主要指标进行分类考核。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一类乡镇评选2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二类乡镇评选1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每类别中第一名授予“骏马奖”,未完成目标任务且排名最末位的授予“蜗牛奖”,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约谈获得“蜗牛奖”单位的主要领导。获得“骏马奖”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建议列为优秀,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取消评先评优资格。2.县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的考核,以考核组成单位的部门为主,按照项目引进、项目入统和有效信息等指标进行考核,所有部门得分相加为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得分;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各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在组成单位里评选1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同时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建议列为优秀。未完成目标任务且在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排名后两位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取消评先评优资格。3.设立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评出10名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对获得“先进个人”,由县委、县政府给予及时奖励。
(五)强化考核惩处力度
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年中一述职,年底交总账”。由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调度各乡镇和重点产业链小分队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每个月通报一次情况。年中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考核,对7月20日前未完成过半目标任务的所有招商单位,督促主要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工作上,直至完成时序进度为止,同时排名后三位的县直部门和末位的乡镇,其负责人在县电视台作公开表态发言。对年终考评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且排名后三位的县直部门和末位的乡镇,对其单位干部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从严把关,同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单位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
(六)重奖外资、出口、现汇进资及重大项目活动
1.外资、出口奖励:鼓励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每利用外资1美元,县财政奖励商务主管部门0.003元;每出口1美元〔以海关(保税区)、上级商务部门、港口统计为准〕,县财政补贴企业按铜府办字〔2019〕50号文件执行,奖励商务主管部门0.003元。
2.现汇突出贡献:当年实现一次性现汇进资600万美元以上,且现汇进资总额居全县第一名的乡镇及部门单位,授予现汇突出贡献奖并奖励15万元。
3.重大项目奖励:凡引进“5020”项目经省商务厅认定并入统的工业项目,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投资总额的20%以上,给予项目中介机构(人)一次性奖励,投资总额20亿元以上项目奖励10万元,每增加10亿元投资额,增加奖励5万元,最高奖励50万元。凡引进外资工业项目并当年实现现汇100万美元的项目,由县财政奖励引资单位5万元,每增加100万美元,再奖励2万元,最高奖励25万元。
(七)落实经费保障
每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安排专项招商经费20万元,安排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经费200万元。各乡镇也要安排好招商工作经费,有力保障项目引进和推进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安排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一线,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八)奖金分配和责任金缴退机制
按照省、市有关及时奖励规定,制订招商引资项目考核激励办法,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经济奖励与政治关心的激励机制,按照“谁担责、谁获益,谁有功、谁获奖”的原则分配奖金。乡镇及县直部门所获奖金由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自行确定先进个人奖励方案。各考核单位与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签订招商引资工作责任状,实行招商引资工作责任金制度,责任金必须个人缴钠,不准单位垫付。每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队长缴纳1500元责任金,其他县领导缴纳1000元责任金,成员单位、乡镇的班子成员分别缴纳1000元责任金。各单位统一收齐责任金后,集中缴纳至县财政局,按照年终考评结果确定是否退还。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乡镇必须完成项目引进和入统项目个数,责任金才予以退还,未完成则不予退还,上缴县财政冲抵招商引资奖金支出。
(九)工作纪律
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要求,商务接待做到务实高效、厉行节约,商务接待标准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商务接待管理办法的通知》(铜商字〔2021〕10号)的文件规定执行。外出招商、推介和县内接待活动全程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安排部署,实时关注全国疫情动态,遵守防控工作具体规定,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外出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组织分工
成立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如下:
成员单位: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统战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司法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林业局、县工业园区、县审计局、县统计局、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扶贫办、县机关事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委党校、县医疗保障局、县税务局、消防救援大队、供电公司、各乡镇。
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福建电网调峰电源规划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电力负荷的发展,电网峰谷差正在日益加大。另一方面,目前福建电网今后将大力发展核电和风电,仅“十二五”期间规划核电装机将达到6000MW,风电总装机预计将达到1000MW以上。峰谷差加大以及电源结构调整将使系统的调峰问题愈来愈突出,电网的调峰压力日益加大。研究电网调峰电源规划,解决电网的调峰问题已成为福建电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福建电网电源结构、负荷特性与调峰现状
1.1 福建电网电源结构
2008年福建全省总发电装机容量达26267MW,比增9.5%;其中水电装机10579 MW,火电装机15365 MW,新能源装机(含风电、垃圾及生物质能发电等)323 MW。水电、火电、新能源装机比例为40:59:1。
至2008年底,福建水电开发总量达到10579MW,其中统调水电装机达到5166MW,占全省水电总装机容量的48.8%;非统调水电即地方小水电总容量5413MW,地方水电大多为径流电站,以自行开发、自发自供为主,不参与省网调峰。统调水电中,年调节水电装机容量1227MW,仅占全省水电装机容量的11.6%,季调节和不完全年调节水电装机容量1067MW,占10.1%,不完全季调节水电装机容量1400MW,占13.2%,日调节及径流式电站装机容量达1472MW,占13.9%。
在火电机组中,300MW级及以上机组总容量达到13396MW,占全省火电装机比例为87.2%;100MW级机组790MW,占全省火电装机5.1%;其余为小火电和自备电厂,总容量1179MW,占全省火电装机7.7%。 随着电网负荷的快速发展,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全社会最大峰谷差从2000年的2294MW增大到2007年的5655MW,2000年~2007年的年最小负荷率也在55.3%~65.6%间波动,随之带来的电网调峰调频压力逐步加大。
1.2 福建电网调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网负荷的快速发展,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调峰调频压力逐步加大。总体上看,目前主要通过煤电深度调峰、水电弃水等手段基本上满足了现有电网的调峰需要。但福建电网调峰运行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2.1水电总体调峰能力不强
福建水电总体调峰能力不强。以2007年为例,8月、12月福建电网水电调峰总出力分别为2514MW、2020MW,仅占全省水电装机25%和20%左右。
福建水电的主要特点是:①大型水电较少,至2008年底装机容量在200MW以上的大型水电总容量共3050MW,约占全部水电的29.4%,而小水电自发自供,难以统一调度,不参与调峰;②多数水电调节性能较差,丰枯出力相差十分悬殊,以2007年为例,6月水电发电量43.3亿kWh,而11月仅12.9亿kWh,相差3.4倍,枯水期来水量少影响水电调峰能力;③水资源多有综合利用如防洪、通航、灌溉、城市供水等要求,严重制约了水电调峰能力。因此,福建水电整体调峰能力不强。
1.2.2调峰结构经济性较差
目前通过综合运用火电深度调峰、水电弃水调峰等各种调峰手段,调峰能力初步满足了现有电网的调峰需要。但火电长期深度调峰,运行经济性较差。从2007年福建电网几大火电厂不同季节典型日的出力率来看,无论丰水期、平水期或枯水期,福建电网火电出力率都很低,所有300MW级及以上大型火电机组均存在深度调峰,火电最低出力甚至已达到了其额定容量的35%~40%左右。火电调峰能力已接近技术极限,运行条件差、不经济。
1.2.3丰水期存在弃水调峰
丰水期火电调峰不够的情况下,还需要水电弃水调峰。2005年~2007年弃水电量分别为0.4167、1.0346、0.0237亿kWh。此外,福建电网仍有相当一部分非统调小水电季节性电能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估计网外弃水电量远远大于统调水电。
“厂网分开”后,调峰的利益驱动机制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火电厂承担调峰的积极性。
2福建电网调峰电源规划与优化
2.1 “十二五”调峰平衡及其分析
预测2015年全省负荷达到31000~39800MW左右。通过对“十二五”福建省电源规划方案及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推迟或者燃机供气出现问题等方案的调峰能力平衡计算分析表明:即使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在2013年之前投运,考虑到气源的不确定性,在燃气装机不参与调峰运行的情况下,港口煤电最低平均出力率仅41.5%,已达到技术极限,全系统出现100MW左右的调峰不足。如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推迟投产或燃机不参与调峰,将导致“十二五”福建电网调峰能力不能满足系统调峰运行需要,加快调峰调频电源的建设已刻不容缓。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和联合循环燃气电厂在核电、风电等电源大规模投产后(2013年左右)全部参与调峰运行,2015年福建电网煤电平均出力率将可保持在55%以上,福建电网调峰能力将基本满足运行需要。因此确保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按期投运,保证联合循环燃气电厂“十二五”期间全部参与调峰运行,对解决“十二五”福建电网调峰问题至为重要。
2.2 2020年~2030年调峰缺额分析
2020年~2030年如不新增专用调峰电源,常规煤电典型日最小出力率均低至40%~45%,已接近技术极限,如果负荷特性稍有变化,就不能满足电网调峰需要,不能适应最小负荷率降低的调峰要求。
如果所有港口火电机组调峰能力按照50%和40%考虑,调峰电源仅考虑仙游抽水蓄能1200MW、燃机12×360MW,2020年~2030年均存在较大的调峰缺额:①港口火电调峰能力按照50%考虑时,2020年、2025年和2030年枯水年调峰缺额分别为1160MW、2055MW和3109MW;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平水年调峰缺额分别为1583MW、1879MW和2866MW。
图12020年、2025年调峰缺额(港口煤电50%调峰能力)
港口火电调峰能力按照40%考虑时,2020年、2025年和2030年枯水年调峰缺额分别为3344MW、5149MW和8401MW;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平水年调峰缺额分别为3740MW、5042MW和7516MW。
因此,2020年及以后福建电网必须新增调峰调频电源。
图22020年、2025年调峰缺额(港口煤电40%调峰能力)
2.3 调峰电源类型选择
福建电网可以考虑的调峰手段或调峰措施主要有三类:其一是发展调峰电源,其二依靠联网,其三负荷管理。今后福建电网与区外将发展有交流、直流并存的联网方式,由于交流联网的对象是华东电网,对方调峰问题比福建电网更加困难;直流联网以西部水电送电效益为主,福建电网很难从其它电网获得经济性更好、价格更低廉的调峰容量。而负荷管理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发展调峰电源是必然的选择。
福建有调节能力的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调峰电源的发展手段主要有水电扩机或者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燃气机组及调峰能力好的煤电。由于福建调节能力好的大型水电装机比例小,不适于扩机,因此可供考虑的是有选择性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燃气机组或者调峰能力好的煤电,三类调峰电源经济比较见图3。结果表明:
2.3.1抽水蓄能电站是电网中除水电以外适应范围最广的带尖峰负荷和承担电网旋转备用的调峰电源[3]。当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电源为核电时,在现有的煤价水平下,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运行经济性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即使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电源为常规煤电,标煤价小于1000元/t、替代率高于0.95时,抽水蓄能电站在1500h以下调峰运行也是最经济的。随着电网水电比重的下降,建设一定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专用调峰电源是经济的。
图3各类电厂在不同利用小时下的经济比较(抽水电源为常规煤电)
(替代率1.0,气价3元/m3,煤价1000元/m3)
2.3.2燃气电厂具有造价低、建设周期短、厂用电率较小、运行费较低的优势,如果不考虑接收站、管道等配套项目建设费用,年利用小时较低时,经济上有优势。但若计及配套设施费用,并且考虑到在利用小时较低时燃气电站燃耗将上升,即使利用小时较低,燃气机组经济上也不具有优势。
2.3.3常规煤电承担尖峰负荷调峰的经济性不如抽水蓄能电站,但在几种调峰电源中经济性也仅次于抽水蓄能电站。其适宜承担1600h以上的腰荷及基荷负荷。
综上所述,今后福建电网调峰电源除了水电、现有燃机以外,将主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网专用调峰电源,同时发展调峰能力较好的常规煤电来承担利用小时数较高的腰荷发电任务。
2.4 调峰电源建设规模经济优化
通过福建电网全系统电源扩展方案运行模拟分析[1],并结合福建省动力资源供应条件,提出了各水平年的调峰电源经济最优开发规模优化结果:
2015年:常规水电+1200MW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0×360MW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大容量、高参数常规煤电;
2020年:常规水电+2400MW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360MW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大容量、高参数常规煤电;因此建议“十三五”期间根据负荷发展情况,考虑适时建设福建第二座抽水蓄能电站。
2025年:常规水电+5400MW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360MW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大容量、高参数常规煤电。2030年:常规水电+ 9600MW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360MW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大容量、高参数常规煤电。因此,初步考虑2020年~2030年需要再安排建设3~4个1200~1800MW规模的蓄能电站。
2.5 福建电网规划新增调峰电源布局分析
福建电网规划新增调峰电源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和火电两类。火电布局由全省电源规划设计统筹安排,本文主要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布局问题。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位于或靠近峰谷差大、有较大调峰需求的负荷中心地区,如沿海的福州、泉州、厦门地区;(2)应考虑抽水蓄能电站接入方便,并且在接入以后不会导致电网潮流加重;(3)优选厂(站)址必须具有较好的建厂(站)条件。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是调峰填谷,大小方式电网潮流变化大,为避免远距离输送潮流、加重主干网架的负担,宜布局于负荷中心地区、尤其是大小方式峰谷差较大、核电及风电等基荷抽水电源丰富、区内调峰电源装机较少的地区。同时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快、对负荷响应灵敏,作为紧急事故备用电源将有利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在缺少电源支撑的受端电网作用尤为明显,因此电源较少的重负荷区也是抽水蓄能电站的理想落点地区。
在总体电源规划基础上对规划期内福建省各地区电力盈亏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分析如下:
2.5.1福州电网是目前省内仅次于泉州的第二大电网,电网峰谷差较大。从电力盈亏汇总情况来看,福州大、小方式均有较大电力盈余,小方式的电力盈余大于大方式;区内基荷电源装机比例较大,填谷需求日趋发展。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满足电网调峰填谷的需要,还可选择区内福清核电及邻近的宁德核电作为廉价抽水电源、避免低谷抽水时潮流在较大范围内的流动。由于“十二五”期间北部电源集中投产,北电南送对主干网架的压力较大,若福建省第二座抽水蓄能电站落点于福州,将进一步加重北电南送的压力。因此,福州地区的蓄能站址资源仅作为福建省第二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可能落点之一参与优选,建议对福州地区蓄能电站建设时机问题进一步进行研究论证。
本文倾向于福州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安排在2020年~2025年间建设,其站址可考虑从永泰、连江(塘坂混合型站址)或鼓岭站址中优选。
2.5.2厦门电网是福建省主要负荷中心之一,区内电源较少。厦门、漳州、龙岩电网联系较为紧密;漳州沿海地区港口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港口煤电建设条件,还规划有核电厂址,在厦门及其附近地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接入厦门电网,有利于减少厦门电网高峰负荷电力缺额,并可作为厦门电网及其邻近电网的紧急事故备用,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因此,厦门及其附近地区也是新增抽水蓄能电站理想的落点之一。建议厦门及其附近地区站址作为福建电网第二座蓄能电站优选站点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争取列入“十三五”规划项目。
从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及降低抽水蓄能电站综合造价出发,初步推荐漳州长泰站址作为福建省第二座抽水蓄能电站,在2020年左右投产,接入厦门电网。福州蓄能电站(永泰、连江或鼓岭站址优选其一)作为福建省第三座抽水蓄能电站备选站址,在2020~2025年间建成。
2.5.3莆田、泉州电网联系紧密,其中重心是泉州电网,网内主要是工业负荷,最小负荷率较高,且已安排“十二五”期间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接入区内[2],同时还建有晋江燃气电厂(一期4×360MW)、莆田燃气电厂(一期4×360MW),调峰手段较多,近期不考虑新增调峰电源。但远景2020年~2030年可考虑增加1座抽水蓄能电站,规模考虑1200~1800MW。
2.5.4宁德地区负荷较小,长期处于送端,水电装机比例大,调峰需求并不迫切。为避免加重大方式网架送出潮流,近期不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该地区电源装机已较多,一般地说,为了避免或减少电力远距离输送,该地区不宜在布局抽水蓄能电站。但作为参与优化比选的站址之一,2030年左右可考虑安排1座1200MW级的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福建省调峰电源参与其它蓄能电站优选。
2.5.5三明、南平地区由于燃料运输不便,区内规划电源尚不确定,需从区外送入大量电力,抽水代价较高;且区内水电装机比重较大,调峰需求并不迫切,近期不考虑新增调峰电源。2025年后小方式与大方式的电力流差值逐渐拉大至1500~2000MW,且此时区内规划有南平核电建成,为减小大小方式潮流变动,可适时在三明或南平安排一座1200MW左右装机的抽水蓄能电站,初步考虑靠近三明负荷中心与三阳500kV变的沙县碧溪站址或南平高峰站址。
在各水平年抽水蓄能电站最优装机规模指导下,根据各地区间电力流向变化趋势,同时兼顾抽水蓄能站址条件,对各阶段福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布局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推荐意见汇总后见表1,其中2030年全省蓄能电站总规模控制在9000MW左右为宜。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负荷发展变慢,则应相应推迟上述蓄能电站建设,减少各规划水平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
3结语
本文调查分析了福建电网调峰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分析了2010年~2030年间福建电网调峰问题,指出了“十二五”福建电网调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研究了福建电网中长期调峰电源选择、调峰电源结构优化和调峰电源布局问题,提出了福建省调峰电源规划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厂网分开”后,目前调峰的利益驱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无论是电厂提供调峰调频的辅助服务电价还是抽水蓄能电站的上网电价问题都未明晰。电厂辅助服务目前还没有经济上的补偿机制,影响了电厂参与调峰调频的积极性;抽水蓄能电站经济利益多体现在煤电及社会效益上,现有电价政策无法体现出利益的再分配,往往使抽水蓄能项目难以获得可行的财务评价。建议相关部门尽早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来解决上述问题。
表1福建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布局汇总表
地区 福州 莆田、泉州 厦门、漳州、龙岩
“十二五”
初期 仙游抽蓄
(1200MW)
“十三五” 漳州长泰抽蓄
(1200~1800MW)
“十四五” 福州(永泰、连江或鼓岭)抽蓄 (1200~1800MW)
“十五五” 在上述基础上,再从福州、莆田、泉州、漳州、三明或南平等地优选出2~3个1200~1800MW站址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景宗,杨振立,王海政.基于电源优化扩展规划的抽水蓄能电站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2,20(2):85-88.
Li Jingzong,Yang Zhenli,Wang Haizheng.Preliminary study about economic evaluation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based on electricity optimization expansion plan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ergy,2002,20(2):85-88(in Chinese).
[2] 林章岁,李仪峰,刘峻.福建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论证 [J].电网技术,2006,30(14):53-58.
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京津冀;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环境;培育能力
1引言
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在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河北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战略的支撑,引进和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也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2020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河北省要坚持创新驱动,目前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已加速形成。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河北省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创新依然是新发展阶段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有效地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采用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对河北省借力京津冀协同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这也是河北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观战略指导下,河北省不断深化对接京津,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2.1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逐步落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北省从战略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高科技人才制度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科技人才的战略规划,并陆续出台了系列关于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育的相关政策,培养、吸引了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2017年,河北省协同北京、天津联合《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2019年,河北省制定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河北省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河北结合省情和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实施了“百人计划”“高端人才支持计划”“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等专项引才计划。在人才培育方面,2019年,河北省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科研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优化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育环境。
2.2人才数量与科技产出不断提升
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省高技术产业科技人才14663人,占全省科技人才总量的12.95%,全省共有院士19人、高端人才34人、“巨人计划”领军人才138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6人,“”专家5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77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壮大也带来了科技成果产出的全面提升。2019年,河北省16项科研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20年,专利申请授权量92196件,比上年增长59.5%,有效发明专利34147件,增长18.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748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58.55亿元,比上年增长46.1%。
2.3人才创新氛围与环境不断改善
为不断优化人才创新氛围与环境,河北省不断增加科研投入。2019年,河北省R&D经费内部支出566.73亿元,其中,基础研究14.89亿元、应用研究58.01元、实验发展49.38亿元,R&D的投入强度为1.61。科技投入的持续增长,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河北省加大人才载体建设力度。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0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万家,全省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59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7家、重点实验室273家。同时,注意营造科技人才创新氛围,通过开展“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奖励,积极营造尊重科技和创新的社会氛围。
3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环境与培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是,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市场主体导向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河北省的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亦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问题。河北省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方面,应进一步突出市场的主体导向作用。目前,围绕国家的信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业等支柱产业领域出台了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但是,根据省内各地方的细化产业更加精准地选择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须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引进中的细化产业的要求应更加明确和具体。同时,各地引进创新型人才的主体以政府为主,用人单位或企业的参与度比较低,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人才价值的贡献潜力和当地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考虑须进一步匹配。
3.2京津人才协同机制需进一步深入
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三地均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流动以及交流和共享作出了规划和顶层设计。但是,从实际出发,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京津两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北京和天津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列第二和第四,河北省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列第二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已制定的政策落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三地在科技创新合作中往往以项目为主要载体,而科技人才的合作、共享通路尚未形成。同时,三地的薪酬、职业发展前景以及福利待遇差距较大,社会福利、基础设施等也有差异明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地区间的流动。
3.3人才引进生态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影响其成长的各个外部环境条件,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保障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育、留”的关键要素。虽然,河北省的创新生态体系已经加速形成,科技人才的生态环境逐年改善,但整体综合水平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政府主导的人才引进方式主要是通过资金补贴、项目配套等方式实现,应从提升人才引进生态环境的整体角度进行深入、全面地考虑科技人才所需要的其他方面配套条件。政府层面应积极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生态环境,经济层面是构建人才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社会层面为其提供基础环境,政治层面为其提供政策保障,文化层面则构成了整个人才生态环境建设的精神引导,各方面缺一不可。
3.4人才培育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河北省对创新型科技人才需求的增多,除了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加速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同时,要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科技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方法过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工作中面临的常态和困境,缺乏专业实践机会、不了解实际市场需求是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短板。河北省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在引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加快已有人才知识更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需要关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后续培养,充分激发人才的价值。
4优化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环境与培育能力的新思路
加快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环境与培育能力,对河北省全面实现人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4点对策建议。
4.1明确人才市场需求,实现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明确人才市场需求,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引才中的导向性作用,给用人单位更多的自,注重企业的用人需求,突出考虑人才的能力、实际业绩和贡献与企业的匹配。第一,积极发挥市场选人、市场评价的作用,使人才引进的主体逐步从政府向市场转移过渡,政府起到搭建平台、建立引才渠道、构建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交流沟通桥梁的作用,为供需双方的相互交流互动提供渠道;第二,对全省人才基本底数进行盘点和摸底,对河北省的人才总量、行业分布与结构类型进行精准盘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人才数据库,提高河北省人才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使创新型科技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第三,政府要科学精准地编制“人才需求目录”,提出河北省紧缺人才的类别,在产业领域和具体地方区域细分重点方向,重点围绕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确定紧缺人才清单,靶向引进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4.2借力京津协同发展,激活人才柔性共享机制
人才柔性流动是应对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区域和层次分布不均、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的最优途径。第一,完善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整合机制,大力推动京津冀人才柔性协同发展。通过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推进人才资质互认,建立起一套相互认可、协调联动的人才机制。第二,建立柔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使用机制,积极拓宽创新型科技人才柔性引进通道,鼓励用人单位通过项目合作、难题攻关等方式引进和使用创新型科技人才,减少工作时间、工作场地对人才的约束,引导促进人才及科研团队的跨区域合作。第三,建设人才柔性引进平台,针对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中的紧缺人才,积极建设人才信息交流平台,使人才信息公开透明,定期开展域内交流岗,掌握柔性引才对象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区域内人才交流和流动。
4.3发挥政府推手作用,优化创新人才引进环境
政府部门要发挥推手作用,不断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环境。第一,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引进效率。河北省应加快优化人才“引进、留用”的工作机制,大幅简化工作流程,有效压缩工作时限,大幅提高河北省人才引进效率。第二,扩大政策覆盖面,提升政策普惠性。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生命周期,深刻把握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的规律,优化不同层级、领域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在创业就业、项目资助、租房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普惠型政策,增强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健全人才奖励制度,营造尊重人才氛围。以结果为导向,以贡献论英雄,对各个行业为河北省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精英、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给予重奖、授予城市荣誉称号,加大城市媒体宣传力度。
4.4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增强人才持续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