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改在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改在线范文1
关键词:“两课”教学;创新;改革
“两课”教育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两课”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两课”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没有达到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程度。笔者通过对所在学院“两课”教学情况及学生接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如下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存在问题:
1、“两课”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创新含量少
“两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的更新或补充适用社会发展的新知识,而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否则将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调查中,有6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感觉学了也没什么用,没有兴趣,25%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理论化太强,不能联系日常生活,脱离实际。
2、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很多教师,把多媒体课件,等同于电子版书,仅仅把教材或者平面媒体上的资料简单的复制、粘贴到演示文稿中,不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更有一些年轻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制作的课件只注重色彩、外观效果,其结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没有达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3、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不够了解。
目前,很多“两课”教师对学生日常思想状况不够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职业院校的,进入学校后思想上普遍存在着自卑、迷惘和浮躁的情绪,迫切希望早日学会一技之长,对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世界还了解不够,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重视也不够,教学在不太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惑情况下针对性不强。而且有以永远正确的说教敷衍学生的现象,从而造成学生对“两课”的逆反心理。
4、没有一套相稳定反映“两课”教学效果的评估体系。
“两课”是针对人的思想工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教学效果很难量化。其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但“两课”既然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也就必然有一定的评价指标,否则“两课”教学就会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就会千万教师对有兴趣的、熟悉的内容多讲,而对理解不够的方面照本宣科,甚至于既不做提示,也不讲授,使用权“两课”教学没有系统性,完整性,重点性。
5、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两课”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素质是“两课”教学成败的关键。“两课”教育涉及到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它包含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历史等方面内容,这就对“两课”教师提出了更远高的要求,要求“两课”教师具有很广的知识覆盖面,对“两课”各门课的内在的联系要有深刻的把握。并且“两课”课程的的意识形态很强,要求教师在理论上准确,观点上正确,思想上深刻。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理论学习,重视本专业学科的理论研究,把握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解决建议
1、创新两课课堂教学内容
的生命力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指导。因此“两课”课堂内容要尽力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把受教育者的需要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紧密地把握时代脉搏,结合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使课堂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两课”学习真正入耳、入脑;要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知识、新观点,用最新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成果来补充和丰富“两课”教学内容。
2、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实现“两课”教师的“双师”型
针对两课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两课”教师在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时的本领。尽可能多的学习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实现“两课”教师的“双师”型。是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人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双师型”即讲师+工程师。因此,“两课”教师除了掌握系统的“两课”理论外,还必须真正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善掌握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两课”教师不仅是合格的理论教师,而且是学生思想工作的“政工师”。
3、改革和建立教学评估体系
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学评估标准。过去,评价一门课的教学情况往往以期末一张试卷,一个总分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了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反映一定的教学质量。但“两课”教学有其特殊性,两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世界观、人生观,这种教学目的,决定了不能用一种考核方式来体现其教学的效果的,为此,必须建立一种教学过程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几个方面的评估:1.理论观点必须正确。因为“两课”教育代表的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对尚末定型的青年学生进行基本的理论教育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必须观点正确、导向鲜明。2.要具有创新性。每一堂课至少要有一点新意,要有一点,提出令人关注的新问题,举出一个好例子,提出一些新见解。3.要有针对性。教学要直面国际形势,关注我国改革开放的热点,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困惑,运用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入情入理地进行分析,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4、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明确教学目的,是搞好“两课”教学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弄清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思想现状。然后,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的设计紧贴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思想脉搏,准确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要求。力求使教学能更贴近学生的专业、就业以及成长需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
两课教师要把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切身的利益、成才的愿望、存在的困惑、模糊的认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只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大胆探索和实践,才能开创“两课”教学改革的新天地,真正发挥“两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课改在线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1在线开放课程简述
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兴起。作为一种新型课程与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最初,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近几年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好的建设。自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起始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就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经过近7年的发展实践,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走入世界前列,数量位于世界第一,有更多的课程入驻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可以说,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为世界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2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2.1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发展现状
在线开放课程属于一种面向公众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在线性、学生身份多元性、教学模式人本化的优势,受到我国各大院校的重点关注,推动着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其中,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型人才的组织,对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总体来说,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与支持,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就目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将复杂知识点切合,并以经典小视频的形式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可。相比于精品课程来说,在线开放课程更受学生的青睐,实际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更为理想。可以说,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2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存问题
诚然,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速度、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来看,存在着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使用负担[1]。同时,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更多应用了本科院校的建设方法,导致相关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难以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这些均阻碍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
3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分析
3.1多举措设置在线开放课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中,可以使用“资源引进+自主开发”的模式完成。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可以引进市场、互联网中已有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同时,要分析引进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在进行相应平台的选择时,也要选取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的平台,为实际应用与后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更好落实。在引入、应用已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要着手开发符合本院校特点与实际情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申报项目、组织多院校间合作的形式完成资源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能够加强不同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同时,在院校合作的支持下,还可以扩大在线开放课程的覆盖范围,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速度。对于普通规模的高职院校来说,其独立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规模普遍较小,仅能够在院校内部使用。通过院校间合作,能够使得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在不同的院校中应用,提升了课程学习的覆盖范围。
3.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不同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网络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更强调开放、协作、共享。因此,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要重点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其中纳入测试、作业互评等模块,并配套建立论坛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与教师线上交流的渠道,这样的功能设置也满足了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需求。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应用。在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要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数据分析,以此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更新。在落实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相关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使其形成符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学设计理念,保证在线开放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程度,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展开。
3.3构建在线开放课程团队与制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除了需要优质资源、全面性功能之外,还对课程建设团队的专业程度有要求。对于课程建设团队来说,其承担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与指导的任务,因此,素养与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水平。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高职院校中数字传媒、计算机、教育学、教育信息化等专业的人员进行整合,组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指导队伍,确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与方向正确[2]。对于该团队来说,除了要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现有资源、平台的选择外,还要组织相关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以及应用分析,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支持。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起相关制度,并秉承制度先行的原则指导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落实。在制度中,需要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用途、经费、应用等关键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信任程度与应用积极性提升。
4基于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对策
4.1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现阶段,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设备、电脑等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信息技术的引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3]。因此,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时,需要展开信息化教学设计,推动教师主导教学模式转化为双主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以在线开放课程为基础,展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实践教学的模式,加强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数字化、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开展。
4.2构建高灵活度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由于落实了混合式教学,因此,课程学时设置、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评价方式等均需要进行调整。对于在线开放课程来说,其主要应用团队的形式完成教学,使得一门课程多个教师共同授课的情况更加常见。因此,不同的课程团队必须要在实际教学前完成工作任务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落实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重点实现新学分考核体系的构建,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建立起高灵活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4.3引入“以建促教”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成3个子项目,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相关教师还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包括资源获取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等,以便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更好应用,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加速。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视频录制、字幕制作、后期处理、资源上传等技术,而高职教师必须要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够更好地使用。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还包含测评、互评、考试等互动与评价活动的及处理,这些对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现。
5结语
课改在线范文3
关键词:课前反思;程中 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04-01
一、重视课前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 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模块,其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这两个模块最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鉴于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要求,年轻教师在处理这些模块时,有时方法可以较为灵活,不一定都是先观察后思考或先活动后探究,同样可 以颠倒处理,只要有效地设置好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解决问题的疑惑,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对人教版《电化学》观察与思考2:电解饱和CuCl2溶液,做了这样处理,先给学生这么几个问题:①标出电子流动的方向;②写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③标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向方向;④说出阴、阳极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质 ;⑤如何粗略验证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种物质;⑥再如何加以精确验证。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加以论证,最后让学生自己填写课本上的空格,感觉效果不错。
二、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 境,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年轻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也使年轻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思维习惯、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只需顺势而发,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改在线范文4
一、新课程关注生命个体营造自由发展空间
1. 师生角色的转变、注重个体的存在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地位 。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学生被动地以最大限度地来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 , 使自己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成为复制知识的传声筒,丧失了个性思维的发展,丧失了创造性的发展,失去个性情感的体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 “ 教师为中心 ” 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 “ 教师中心 ” 的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要摆脱 “ 师道尊严 ” 的架子,走向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 的课堂形式,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2. 学习方式的改变,展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 “ 教师为中心 ” 转向“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地位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独立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
( 1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注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学习中,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成为学习的帮手,共同发展。。
( 2 )新课改要求课堂注重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而非强制的。在课程中教师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随意走动,相互交流,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使他们在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得到自由发展。新课程给予学生一定自由,让学生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自由,即思维与想象的自由。
二、新课程强调创造和谐氛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是一个群性动物,个人必须必然处在关系中。单枪匹马而缺少合作精神的人,在当今社会必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培养学生合作是社会要求,时代呼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问题与活动,营造活泼的宽松环境,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共融共在,这是 21 世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从而也达到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
三、新课程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与探究学习能立的培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与创新中完善与塑造学生人格,进而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探究过程的实现,新课程明确提出如下措施: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追求的目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追求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把知识学习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再也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手段,让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中培养创新素质。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打开学生智慧的门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做标新立异的二月花,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在学生自我构造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在独特新颖中创新。
四、新课程渗透了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育
1. 学习过程是学生成功激情的体验。传统教学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在获得答案过程中情感体验却漠不关心。新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学习个体存在,更注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事件,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且似懂非懂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智慧与经验,去积极攻破难点。一旦攻破,学生非常兴奋,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一种体验。
课改在线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本教育;学生主体;设计问题;改革评价
很多英语教师在实现生本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以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然而他们却没有涉及合理的英语问题,不是打消学生的探究兴趣,就是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意识差,很多教师嘴上说“以生为本”,但并未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将教学活动指向考试等。
一、帮助初中生树立主体意识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他们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作为指导者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实现生本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主体意识,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到自在、轻松,愿意在英语课堂中发挥自己的魅力。其次,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之间存在合理的竞争关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再次,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智力水平、毅力水平等,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按照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具体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有差异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在“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课中,我让学生进行自学,并为学生布置了几项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习,总结文中的重点词汇与语法,如what、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以及be going to do sth这一将来时态的表达方式。很多学生在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时十分紧张,因为他们习惯依赖教师将所有知识点总结并呈现给他们。为了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感,我鼓励他们自学,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可以。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开始自学,虽然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但是初步树立了主体意识。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
问题教学法是近些年开展探究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增强初中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最近发展区”是引起现代教育研究工作者关注的教学名词,在英语生本课堂中设计“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但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出答案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课中,我问学生:“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回答,作家、记者、老师等。然后,我用英语问学生:“How do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author/teacher...?”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的新知识,学会用英语来表述他们的理想。
三、改革评价制度
很多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近些年的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新课改无法突破的瓶颈。即使人们一直倡导要摆脱“应试”影响,但是考试依然是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初中进行英语教育是为了让初中生学会使用英语,而非使其在英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初中英语课堂必须要改革评价制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以及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形成的英语品质等。在实际教学中,我很少依据学生的某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班有位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处于中上游水平。然而,在某次考试中,成绩突然下滑。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位同学迷上了看小说。然后,我对他说:“老师这段时间讲的课是不是不太好?”这位学生很诧异,问我为什么。我接着说:“你这段时间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做作业也不积极,看起来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你能告诉老师吗?”这位学生一开始比较扭捏,但是他还是将实情告诉了我。然后,我对他说:“老师也喜欢看小说。其实,英语也有很多小说十分有趣,你可以试试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来找我。”然后,我为这位学生选择了一些比较有趣的、难度也不大的英文小说,逐渐培养他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的英语能力与英语素养。
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参与英语教学;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水平的英语问题,以疑激趣;教师要改革评价制度,以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为唯一评价手段,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课改在线范文6
关键词:在线教育;高职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33-02
在线教育之所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主要是其充分运用了移动设备作为基A的载体,支持课内外的有效学习,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重新定义高职教学与课程改革实践。望充分结合近年来有关于在线教育的发展内容,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形成一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1 在线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学及课程改革优势
在线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学及课堂改革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为学生构建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慕课与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从多层面做好实践工作;其二,在学习地点与学习时间方面,充分自主化革新传统的课堂模式;其三,对高职院校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作用显著。
1.1 为学生构建丰富的网络资源
在线教育背景下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慕课与微课的途径完成学习资源的具体拓展,确保在线教育所能够发挥出的价值。高职院校一门课程通常多位主讲教师,提供不同讲课风格的教师提供辅助资源,确保学生能够与高职课程之间保持较高的协调性与互动性,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环境。在线教育的出现,对我国高职教学与课程改革效用显著,能够构建一个丰富的网络资源,供学生完成自主学习[1]。
1.2 学习地点与学习时间宽松
在线教育所表现出的优势则是不拘泥于高职课堂环境之中,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与乏味,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获取自身所需的关键性资源。学习地点不受限制,能够充分运用零散与碎片化的时间,保证学习过程的灵活性。在学习时间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自愿选择时间进行课程的学习,学生支配权更自由,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去感受内在价值。
1.3 有利于终身学习习惯养成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这种教学模式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形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如充分运用零散与碎片化时间,学生高度自主性,感受在线教育所提供的便捷性。课堂时间掌握之后,课后实践巩固知识,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奠定坚实基础[2]。
2 在线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学及课程改革策略
2.1 资源库云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以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职业能力为基础依据,针对性的做好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对于资源库云平台的建设,教师应该做好积累、整理与入库工作,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所需资源进行整理,最终将零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完成高职院校内部的共享与跨校共享。通过这种方式去真正意义上解决数学资源难以融通与共享方面的问题,做好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整合,发挥出云平台建设的基础目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发展平台。线上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活动与互动交流,线下交流则是指师生之间的面对面指导。两者相互联系,并非处于一种独立存在的状况,具体过程更加紧密,资源库云平台建设要求更加显著。在资源库云平台建设完成之后,应该构建一个评价系统,针对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采用质性评价、量化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多种结合方式,将其中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保证评价内容符合资源库云平台建设要求[3]。
2.2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与参与意识,更愿意感受生活实际当中的知识点。作为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明显增加。在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设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设计与构建一个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框架。在具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资源的整理工作,将优质教学资源存储到资源库云平台当中,学生可以依托于网络环境获取相关信息,掌握专业技能,确保教学评价、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发挥实效。具体课堂教学设计如下:(1)高职院校教师在针对学科内容所展现出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将内在价值展现出来,更好的诠释与解读内在指标与要求,进而针对教学目标提出针对性的职业技能相关资源,并将资源存储于数据库当中;(2)课堂教学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课堂资源做好实践工作,真正将课程的内在价值挖掘出来,课堂教学保证在有组织、有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发挥出内在价值与功效;(3)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运用上文中所提出的关键方法,做好评价工作,展现出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效[4]。
2.3 开发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
传统教材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应用显然已经无法适应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发展需求,数学教材的建设十分必要。将传统的纸质教材重新设计,编排成具有较强交互性的内容,面向平板电脑等全新的媒体设备进行UI设计,当然也同样兼容PC端与笔记本,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呈现出一个可拓展、可丰富、精致化的全新教材内容的呈现,展现出数字教材的内在价值与优势,提供全新的教学体验,整合碎片化教学时间。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能够取代传统的纸质教材的固定性。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有所了解,进而针对数字教材设计交互性体验方式,作为开发主体应该保证数字教材内容与内涵,发挥出数字教材的便捷性。
2.4 手机进课堂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禁止手机进课堂,认为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鼓励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教学当中,利用智能手机,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环境。将智能手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探索的经验与模式整理出来,保证为其他院校的建设提供经验。手机进课堂的方式并非是一种教学弊端,而是一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探索,手机进课堂符合在线教育的发展要求与发展目标,作为一种高职学生获取资源的载体,应该发挥出其所展现出的内在优势,引领在线教育在高职教学及课堂改革风尚[5]。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挖掘在线教育的价值,设计一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本次研究与实践当中,从多角度丰富在线教育的内涵,让在线教育的价值能够展现在高职教学与课程改革当中。具体策略从资源库云平台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设计、开发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与手机进课堂等多种方式,挖掘在线教育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 倪政林,陈爱英,李胜,等.基于网络教育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3(1):139-141.
[2] 潘慧明.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商论,2014(3):75-77.
[3] 贾永枢.依托教育云平台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