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1

为了建立新的知识体系,需要进一步舍弃师范生小学科学教育技能培养中的教学法、教学情境、学科内容以及教学技术等知识分离的培养模式,创建并进一步完善将技术、教学法以及教学情境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全部融入到小学科学内容教学的培养机制内。不能孤立地去培养单一的教学技能,需要对各种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充分的重视。在进行课程授课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将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作为主线,并且采用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为师范生构建适应的知识结构,培养起综合使用学科知识内容、学生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情境知识等的能力,来提升广大师范生本身的教学能力。

二、强化训练培养师范生的小学科学教学能力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师范生探究教学的技能

1.采用案例教学法

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带领学生去进行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引导小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学培养师范生探究教学技能的好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去感受感性材料,教师不必一直在说教,而需要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逐渐归纳出脉络,并且建立能解决问题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人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地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能够从里面获得知识,并且提升学生讨论能力与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的自,让其参与到交流、讨论中的环节是最重要的。

2.培养师范生探究教学技能

新版本的小学科学课程和以前的小学自然相比,更关注的是科学整体性方面,分科界限实际上已经被打破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并且还进一步增加了既是教学目标,同时又是教学手段的科学探究新内容。采取这种做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且能科学理解探究,进而能很好的理解科学本质。所以,在培养师范生小学科学教学素养方面,除了让其能深刻理解科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让其能全方位理解科学探究,并且学会采取何种方式在科学课堂上能指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具有开展探究教学的能力。

(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充分结合,创建反思机制

1.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充分结合

师范生在真实课堂内应用技术并且将验证相关的学习技术是采取何种方式来传授给学生的如果做不到的话,这对教师个人知识的融合与内化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师范生教学方面的技能,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与充足的实践机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提供小学科学课堂实践机会。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利用好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并且为师范生提供课堂教学实践机会。尤其是与小学科学学科相互结合的内容,为师范生创建作为学习者参与到多种技术教学活动中的机会。经过参与这些活动,能够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应用等都内化为影响其未来教学的隐性知识。

(2)加强微格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力度,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

一是,使用“双结合”与“双保障”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微观教学训练体制。这里的“双结合”指的是充分结合师范生的实际数量来安排训练时间,并且充分结合《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学》等公共课安排方面的训练内容。这里的“双保障”指的是确保微格训练时间,并且确保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都有专门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进而确保训练质量与效果。二是,大力开展微格教学和课例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教师提供真实性的教学交流平台,进而能够在行动的过程中展开学习、反思,推展其专业知识。此外,还需要完善师范生学习保障方面的机制,进而能够为其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从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时间方面能够为其提供综合性教学法方面的知识,以及给予其开展教学的机会。科学利用这些机会,并且获得科学的利用技能,这对提升其教学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3)鼓励师范生自己制作教具和实验。

因为小学科学涉及到的教具相对来讲是比较多的,可以鼓励师范生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制作与教学相关的简易教具,这样能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以深化其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当然,对师范生来说,刚开始的时候,需要让老师给予其必要的指导,进而提升教具制作水平和实验技能。

2.创建反思机制

创建反思机制,能推动师范生隐性知识方面的进一步升华。师范生培养需要进一步整合学科方面的知识,这既包含教学法、教学情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知识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逐渐形成融合性知识,但是该知识具有个体内隐性与情景依赖性。师范生小学科学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其本人的教学实践与个人反思。所以,在进行师范生小学科学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师范生教学技能网络平台中的自我反思模块,获得技术方面的支持,并且制定反思评价的基本规则与制度,为师范生创建完备的自我反思服务支持,并督促反思机制,进而能从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持等方面促进师范生对知识、实践活动的深入理解。

三、优化师范生小学科学教学技能网络学习环境,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师范生小学科学教学技能网络学习平台,是为其提供教学技能培养,并且为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支持服务。重点包含随机通达教学、学习资源服务、自我反思和支持、可视化自主学习、监督评价等几个部分。

1.学习资源方面的服务

学习资源方面的服务是为师范生提供技术知识、教学法以及运用技能等多个方面的网络学习资源服务,能够为师范生提供教学法的基础知识、科学学科内容知识、技术知识、综合性案例等与科学教学相关的资源查询、下载、浏览等方面的服务。让学生能通过下载网上的资源服务,来对照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而更好的掌握学习资源。

2.可视化自主学习

可视化自主学习是为学习人员提供典型案例的可视化自主学习环境。在该环境内,既能为学习者提供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使用相关的技术来推动教学策略实施的案例。并且案例实施人员关于其如何在课堂中采用该技术知识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来帮助科学学科教学的实施,并在实施之后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并充分结合相关的案例来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如何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反思性学习机会,推动师范生自身能力建设。

3.通达教学服务

从认识弹性理论出发,能更好地通达教学理念,建立为师范生提供随机性的教学理论与案例讲解的模块。并且还能传达和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广大的师范生构建随机教学平台,来推动师范生教学技能实现新突破,为今后的教学技能的水平提升打下一定基础。

4.实现教学研究交互,支持自我反思

为师范生提供网络虚拟化教学研究平台,可以使用在线咨询、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能够为师范生提供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提供其实现交互平台,实现师范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此外,该网络交流平台能让学习者在丰富的经验中,随着对系统化知识的总结,实现持续性增长的内隐知识,并且形成个体不断发展的经验,从这里出发创建自我反思支持模块,并为师范生提供进行自我反思的工具,便于积极督促师范生开展定期反思。

5.开展监管评价

监管评价能够为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提供学习管理、评价管理。主要包含为广大师范生提供课程管理、注册认证、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服务,为小学科学教学技能考评提供相关支持。让师范生对掌握到的知识能展开监管评价,进而为其今后开展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评价。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2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

在探究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集中话题中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出学生对该问题、时间或现象的最初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照要求去做实验,学生的探究被抹杀,学生的创新被扼制。《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试验”。可见,我们的实验要以探究为主

二、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激发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机会,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想不到,教材没提示的研究方法,我想这实际上是课改所希望看到的。如果只为学生提供一两种材料,确实又不能够保证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研究。所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可以说是一种最优方法,

例如,三年级一节科学课《周围的空气》,要求学生用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收集空气后用感官感觉空气,并能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我问,你有什么方法也能把空气放到课桌上进行研究呢?生:用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拿气球吹一些空气、我们用玻璃杯扣住一些空气。师:好,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就用这些办法来收集空气。学生一听到“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有的用塑料袋兜空气,有的往塑料袋里吹气,有的用玻璃杯扣空气,有的还在商量办法。空气采集到后,有的孩子在抛塑料袋,气氛非常热烈,效果明显。例如,《电灯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学习科目,本课属于“电”这一教学单元。从生活中灯导入,设计安排了让小灯泡亮起来人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灯泡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灯泡的亮与灭。在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如灯泡、电池、电线等。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探索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张扬个性,走向成功。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是他们新接触的学科,如果不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没有动力,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兴味索然,味同嚼蜡。而科学实验则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最好的途径。特别是在讲新课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前面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边看,而且坐在后边的学生有的还看不见,看不清,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没有亲身参与其中,长期下去,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赏识教育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起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3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而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三、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积极思维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1.渗透学习方法,丰富创新内容

“数学广角”(人教版三下)教学目标三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教学时,我从森林运动会上各种动物报名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情况引入,结合学生出示了一张排列无序的表格,问:参加比赛的动物有多少种?学生答案不一,分别是17种、15种、14种,由此激发学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于是我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整理好以后,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种动物。随后配合电脑演示,将小组整理好的表格有层次地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并在电脑的帮助下逐步呈现出韦思图的构造,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合理引导下,师生共同努力获得对韦思图的演变过程及其含义的体验,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2.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4

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我们的家乡黄山市汇聚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遗迹于一身,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境内山丘屏列,岭谷交错,到处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宏博富丽的黄山坐落于此,是闻名中外的风景胜地。黄山大地上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与课本材料相比,这些熟悉的名胜风物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津津乐道,并为之折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或者说几乎是唯一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公园、名胜古迹、街道等地参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样既是学生自我丰富“史料”的过程,也是“书本”与“实际”结合的过程,又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让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并提高其创造能力。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的品德教学,让学生参与实践,课前让学生主动深入到实践生活中,搜索相关历史文化资料、信息,然后放到课上来交流、探讨、发现地方特色和风格,让学生体会历史文化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接受并传播家乡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为家>!

一堂有效的品德课既要有学生积极参与,也要教师善于引导。历史文化资源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特殊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等活动,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引导学生感悟家乡的历史,认识家乡的变化。并及时点评要点,促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使我们的学生能真正成为热爱祖国、立足家乡、服务社会、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建设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这一方土。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品德课程和文化资源相结合,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等,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强我们每一个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从而以实际行动来建设家乡、服务家乡。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5

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很多种形式实现,但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真的尝试和实践过。现代教育形式日新月异,素质教育已不是空话,被逐渐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舞蹈教学应算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相比舞蹈教学,音乐课作为常规课程,在现代小学的课程设置中更为常见,而舞蹈作为一种与音乐相关、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多被认为更为细化的分类。在小学中,一般作为兴趣小组教学或学校组织的舞蹈小团队教学形式出现,不是一种普及式的教育内容。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舞蹈教学的教育模式并不常见。譬如江阴市花园小学的舞蹈教学主要在一、二年级学生群体中进行,每个班每周一次课。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新尝试,也是开启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的重要钥匙。而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舞蹈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学生在形体、姿态上有了很大变化,另外,通过舞蹈课锻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了明显提升。可见,舞蹈教学的尝试和引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如何更好地推进,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以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二、小学课程中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学可以锻炼身体及肢体的协调能力

舞蹈是关于动作和韵律的艺术,是需要肢体协调和感情投入甚至精神共鸣的艺术。舞蹈多要配合音乐完成,要求肢体动作和音乐韵律协调,这不仅可以锻炼舞者的肢体协调感、身体灵活度,锻炼大脑中枢神经与肢体行为的同一性,也可以在舞蹈进行中强化舞者的肢体强健程度,同时调整气息,也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现在的学生除了课本知识外,又被各种电子设备吸引而多喜欢“圈”在家里,注意锻炼身体的越来越少,健康水平也日益下滑,舞蹈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

(二)舞蹈教学可以培养端庄的仪态与气质

舞蹈不同于跑步、打篮球等专业体育项目,其注重舞者的肢体形态,重视舞者在和着音乐摆动肢体时表现出来的气质。舞蹈的基本仪态包括收腹提臀、挺胸抬头,也是对舞者生活中个人形体姿态的一种培养。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长期专注于低头写字,极易养成站不直、做不端,甚至驼背的坏习惯,舞蹈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保持身形要有直立感,这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站姿与坐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三)舞蹈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愉悦身心

音乐本身就有独立的审美情趣。就音乐艺术而言,其能全面、立体化地表达相应的情感,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也能对音乐艺术有所了解。舞蹈作为肢体表现和音乐结合是一种美的享受。舞蹈练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与音乐相伴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会对音乐有基本的审美和了解,因为它更注重感性的情感抒发,表现一种言语之外的意趣。同时,这种教学脱离了坐在教室中的固定模式,学生从精神到身体都是自由的,这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在玩耍中进行教学,更符合他们接受理解事物的形式。

(四)舞蹈教学可以调动个人的想象力,创作自由

舞蹈动作是灵感的迸发。在舞蹈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中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要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通过舞蹈教学,教会学生基本舞蹈动作,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舞蹈,也是对他们天生独特想象力发展的一种保护,而在日常教学中,标准答案的束缚容易扼杀学生太多的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也使教师找回一些遗失太久的情感与想象。当然,在舞蹈创作与发展的不断演进中,我们发现,从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到审美理想和审美心理预期都在不断提高要求。单纯的肢体表演有时略显单薄,表演空间狭小,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渗透艺术的真谛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对于道具的灵活运用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仅可以使表演达到单一肢体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和思想,可以生动表现出角色身份,同时还可以说明特殊的环境状况,同样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的一种调动。

(五)舞蹈教学可以提高个人的协调与合作能力

在多数学生眼里,小学阶段的舞蹈教学只能算是一种启蒙或启迪教育,但由于其本身的艺术基因,我们也可以把舞蹈看做一种特别的交流方式。通过舞蹈,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合作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些都是隐形教育内容。

(六)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

从某种程度上讲,舞蹈并非随意舞动,它讲求韵律、节拍。舞者在舞蹈中要和着音乐、节拍有韵律地舞动肢体,除了动作舒展之外,还要注意面部表情、情绪的表达等。实际上就是需要舞者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基本动作和基本队形的训练,以基础知识辅助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性。但舞蹈正因其教学形式的独特性和其艺术魅力、与传统课程相异的娱乐性契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日积月累,学生的专注性就会在舞蹈教学中得到有效培养。

三、小学课程中舞蹈教学的未来

由于小学舞蹈教学鲜有列为正式课程的,如何进一步扩大范围、推广舞蹈教学、进一步深入推进舞蹈教学都是摆在舞蹈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不过,通过现有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舞蹈教学对小学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小学生,其智力和心理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更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舞蹈教学目的并非使每个孩子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艺术家,而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种理解层面的内容,重要的是实践效果而非理论论证。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进行取材,这就要求舞蹈教学不能单纯从舞蹈艺术本身出发,还要与受教育者本身,即小学生的身心状况相协调,如加大舞蹈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重视舞蹈中孩子的互动与合作,选用难度较小且节奏明快的歌曲等。此外,舞蹈是一门重视表现力的艺术,这就要求学生要克服自身的紧张和怯懦,收起自己的局促和害羞,但这对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对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合适的引导。孩子是敏感的,教师的不耐烦情绪都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原本就不擅长表现自己的学生更难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阴影而排斥舞蹈。因此,舞蹈教学中的交流和讲述的进行方式也值得考究。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6

通过对成都几所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棠湖外国语学校等)的调查,在成都地区,学校十分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特别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校有一名副校长或主任专门负责科学课程,每学期会组织两次以上的科技活动,并设有第二课堂活动,为喜欢科学热爱科学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以乐山为代表的二线城市,通过对几所城市学校的了解(乐山师院附属小学、徐家扁小学等)相对于成都就有明显的区别,整个乐山在科学重视程度上差异较大。有的非常重视孩子实验动手能力,欲将科学课程打造为优势学科,并开办了实验兴趣班(乐师附小、乐山外国语学校)。而城区的其他小学科学活动相对匮乏,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甘孜地区小学科学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学校整体对于科学教育并没有特别强的意识,虽然根据课改要求将“自然”改为“科学”,但在实际上通过对甘孜地区几所学校,近2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可以得知,有很大一部分教师(153人)认为小学科学教育可有可无,情形非常不乐观。

2硬件设施

科学课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应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观察”和“动手做”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活动方式。因此科学教学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材料。这些方面与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城市的经济实力基础密不可分。在成都的学校,不论经济基础还是学校重视方面做的都很好,实际体现为基本所有学校都配置两个以上的科学实验室,条件较好的部分学校如五朵金花还实现了科技园区,实现每个学生配备教学学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乐山地区硬件设施也较为完备,但相对于成都地区存在以下差异:一、实验室建设不足,很多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没有机会使用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不齐,部分课程实验没有实验材料。二、没能充分运用学校网络,有条件但不去运用,教师演示实验较多,科学方法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三、学生科学兴趣根据学校的差异呈现明显的两极化,科学活动多的学校明显高于活动少的学校。而在甘孜地区,现在只有部分中心城市根据要求建立了科学实验室,大多学校都还没有建立,且有实验室的学校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很多科学实验课程都是由教师口授,学生强制记忆。究其原因,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器材,无法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自己制作的实验器具也非常有限,学生根本对课本实验没有任何体验,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

3软件配置———教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如果老师人格高尚、眼界开阔、知识渊博、志向远大、思想活跃,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所以,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科学态度、感染学生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作用。成都地区,教师基本功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能力强。随着科学教师专业要求的不断提高,科学教师呈现出很快的更替现象,部分学校在保留经验丰富教师的同时吸收了很多新鲜的血液,达到新老科学教师之间的科学配置,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乐山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科学教师的素养有待增强。通过与乐师附小老师的交流,在教师配置上,科学课程的教学还是以老教师为主。很少学校重视教师培养和新老结合。现代科学教学理念发展很快,部分老教师表现出不适应性,对科学理念认识不足,照本宣科现象明显。甘孜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科学教师都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出身的。完全不具备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实验动手能力也较弱,无法真正落实科学课在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