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1

一、组织领导

我局绩效评估工作由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局机关各股室、大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研究分析和督促落实。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工作步骤

1、工作部署阶段。召开党组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区委、区政府2014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使上下深刻认识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上来,增强做好绩效评估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明确任务,扎实推进绩效评估工作。

2、评估准备阶段。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并上报区绩效评估办。召开全局绩效评估工作会议,把评估工作内容分解到相关职能股室,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按要求做好相关资料的采集、数据分析等各项准备工作。

3、自我评估。按照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对本局2014年工作进行全面自查自评,采集数据,建立绩效目标工作落实月度台账并及时上报区绩效评估办。建立完善档案,做好迎接区绩效评估小组的全面评估和检查的各项工作。

三、评估内容

根据区政府拟定的指标,结合我局的各项中心任务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临时任务,拟定出具体指标内容(见附件)。

四、责任单位

根据拟定的具体指标内容,实行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领导分工负责,责任股室具体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把绩效评估具体责任进行分解。

五、工作要求

1、绩效管理务求实效。要把绩效管理与本单位职能职责、目标任务紧密结合,通过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促进职能职责的发挥和工作目标的实现,促进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工作过程中需克服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行为,对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2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局机关管理方式,促使机关全体人员正确履行职责,形成创先争优氛围,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不断提升,为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方法步骤

绩效管理主要围绕绩效目标、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四个环节,构建科学、规范、可行的绩效管理机制。

1、绩效目标。各处室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目标任务、省司法厅的对口工作要求、局党组的重点工作以及处室职能,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定后,确定年度绩效目标并录入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处室负责人按照时限、进度、质量要求等分解并制定每月绩效计划、每周绩效任务。

2、绩效实施。对绩效目标的实施及时进行跟踪督促,定期分析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计划调整和措施调整。

每月召开一次绩效分析会,各处室汇报上月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拟对绩效目标调整的打算和下月绩效计划。局分管领导对处室月绩效进行评价,对处室实际工作任务与预期阶段性目标存在的差距及时分析原因,确保目标任务得到有效实现,明确下月绩效计划。

各处室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对工作人员周绩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确定下周绩效任务。工作人员每天申报工作事项,自动生成工作日志。处室负责人要加强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研究绩效改进措施,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促进处室绩效目标实现。

3、绩效考核。局成立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局主要负责人,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监察室。绩效考核分为对处室的组织绩效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两个层次进行。处室绩效考核,由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考核。个人绩效考核,由处室负责人对处室副职及以下工作人员个人绩效进行考核。处室负责人绩效由分管领导审核,依据处室组织绩效考核情况确定。

处室绩效考核:按月申报督查,年终考核评定。按照处室月申报,分管领导审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主要领导确认的程序进行。年终,结合加扣分项目等,进行考核评定。

个人绩效考核:按日申报、周考核、月汇总,年终评定,由各处室分别进行,作好记录。按照个人申报,处室负责人对照处室的周绩效任务,对处室副职及以下工作人员个人绩效每周进行核实、评价,生成周绩效统计。

4、绩效改进。通过绩效沟通,确定成绩,兑现奖惩,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设定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和行动方案。

(1)结果运用。兑现绩效考核奖惩,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机关工作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持续改进。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绩效差的处室进行指导,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处室负责人要加强与绩效低的工作人员沟通,帮助查找不足,解决问题。

(3)体系完善。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年度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不断改进完善,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2013年6月上旬)。组织人员到有关部门调研学习,准确把握市有关要求,学习了解绩效管理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我局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框架设计(6月中、下旬)。按照省、市下达我局的年度重点工作、局定目标及共性工作等确定2013年度处室目标任务,确定“加分”、“扣分”及“一票否决”项目。通过个人职责和岗位分析,编制个人绩效管理事项库,经征求各处室意见后。

报局党组审定。

第三阶段:推进实施(7月上旬)。委托软件开发公司设计软件,召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的绩效管理工作动员会议,开展动员部署,邀请冲浪软件公司工程师进行绩效管理软件应用培训。

第四阶段:软件运行(7月份)。在各处室、市公证处试运行绩效管理网络软件,及时修改完善。8月1日正式运行市司法局绩效管理系统。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行绩效管理是强化考核、提升行政和服务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深化发展软环境的重要举措。

全局上下要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高度,深刻领会推行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3

一、工作目标

健全我区各中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制度,规范手机管理工作,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措施

(一)家校协同、正面引导。一是各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相关要求通过公众号、微信群、QQ群、LED大屏幕、《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会等渠道做好面向家长的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在家庭中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课余爱好,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协作机制,共同做好手机管理工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二是各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朝(晨)会、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校内宣传,教育学生科学理性看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校要集中开展手机使用、管理专题教育,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一是各中小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厅、市教育局相关工作精神,制定手机管理工作制度(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完善校内学生手机管理具体办法,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二是各中小学校要按照“有限带入、家长同意、提前申请、统一保管”的要求,明确手机进入校园的程序和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三是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期间学生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各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等沟通热线,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

(三)细化措施、规范使用。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规范日常手机使用。一是要统一管理带入校园的手机,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确保教学秩序。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关注学生返校、午休、课后休息等重点时段,做到合理管控,平稳施策。二是要加大留守儿童少年、困境儿童少年等关爱力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三是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严禁用手机向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和要求家长批发作业等违规行为。

(四)强化督查、保障落实。一是区教育局把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推动各中小学校尽快落实规范手机管理的各项要求。二是加强过程监管,建立通报整改制度。定期开展排查整顿,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维护良好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工作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1年3月)。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制定完善手机管理工作制度(方案),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形成良好教育氛围。(各学校将本校师生手机管理制度于4月3日前交教育股备案。)

(二)集中治理阶段(2021年4至5月)。各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厅、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市区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和学校手机管理制度(方案),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加强治理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分析整改,全面规范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力求取得实效。(各学校要将宣传动员和集中治理阶段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工作总结,于5月20日前交教育股。)

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4

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对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现象作以下规定,请全体学生及家长自觉配合学校工作,严格遵守此规定。

第一条 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充电宝、耳机等)进入校园,无论是智能机还是普通功能机或者其它通讯工具均包含在内。mp3、mp4、平板电脑及其它类电子产品等同于手机对待。

第二条

学生如有极特殊情况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学生方可将手机带入校园,进校后第一时间应将手机交由班主任或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使用的时候去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处领取,使用完毕后立即归还给班主任或学校继续保管。

第三条 凡发现学生私自携带手机入校,无论在校园内何时何地、使用与否,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都有权将该手机及其附属设备当做违纪违规工具予以收缴暂扣,并将收缴的手机及附属设备交由德育处详细登记、保管,并由学生签字确认,并通知学生家长。

第四条

学生如果违规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被收缴或经学校同意存放在学校的手机,存放期间,器件、电池等出现损坏,老师和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手机或电子产品在学校存放期间出现遗失,学校报警后由公安机关处理,学校不负责赔偿。

第五条

学生违规携带及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第一次被收缴暂扣,学生将被口头警告,并扣本班量化管理得分,手机将被暂扣一个月,待至期满后在其表现良好且无其它严重违纪的前提下,写好保证书,由班主任上报德育处,经德育处允许后,方可由家长到德育处领回手机。

第六条 学生违规携带及使用手机及电子产品第二次被收缴暂扣,学生将全校通报批评并扣本班量化管理得分,手机将被暂扣至本学期末,期间学生必须写好检讨,保证书,由家长陪读一周,如家长无法陪读,则要求家长签好监管协议后将该生带回反省一周,学生方可回班上课。待至当学期末假前,该学生表现良好且无其它严重违纪的前提下,学生写好保证书,由班主任上报德育处,经德育处允许后,方可由家长到德育处领回手机。

第七条 由于涉及安全及防火防爆问题,因此所有被收缴的充电设备一律没收,学校统一处理,不再归还。(包括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的充电器、充电线、充电宝等充电设备)

第八条 凡是拒绝配合收缴、拒不服从教导的学生,将视情节轻重对其予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并通知家长来校陪读一周,家长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转化工作,如家长无法陪读,则要求家长将该生带回反省一周。

第九条 如被收缴暂扣手机的学生,发生转学、退学、休学、升学等情况,则办完相关手续后,家长可到德育处领回手机。

第十条 为方便学生有急事需要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学生可以向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借用电话与家长进行联系,也可以使用学校公用电话、门卫室电话与家长联系;如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学校电话,由学校或老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教师会主动联系家长。(学校电话:)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中学学生手机进校园申请申请承诺

1.

手机不进入深堂,仅在申请使用时段使用手机,其它时段手机关机;

2.

手机仅限于在需要时与家长取得必要的联络,不得使用其它功能(游戏、查询、计算、录音录像、拍照等),不得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3.

手机带入校园需服从学校统一管理。在个人使用保管期间,一切损失损坏等情况,由个人承担后果。

申请人:

申请家长:

申请时间:

2021年中小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根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及《全面落实中小学生“五项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我校特制定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制度,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提升我校学生整体素养,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学生作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激发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实践、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及时认真专注地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

2.学业和谐发展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本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的原则。既要布置知识巩固性作业,也要布置一定量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知识巩固性作业,避免单一重复、机械、繁杂。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

3.量与质相统一原则作业的设计应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或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提高,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拓展,或是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实际运用。精心设计,设计精而少的作业,以少的作业量达到优质的作业设计水平。控制好家庭书面作业总量。

4.师生共同发展原则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业应是温故知新、修改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作业应诊断学生学习水平、反思教学得失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既是两者之间信息反馈、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资源。

5.过程性评价原则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一次作业检查批改进行分析诊断,学校在学期常规教学检查中,要分多次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记录分析进行评价,把学校对教师原来较少的阶段性作业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

三、学生作业管理基本规定

1.

作业布置要有章可循、科学规范

(1)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目及作业数量应严格按照《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做到作业量要适中,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所选作业题目要具有代表性、发展性、基础性、层次性,作业的难易应适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布置的作业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作业要做到“三不布置““一杜绝“。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施有效作业,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2)建立作业布置的常规检查制度。把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每个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对作业问题较多、监管不力的老师要进行公布,并督促其及时改正。

2.实施作业分层,学生可自主选择相应层级作业

教师应理解课改精神,吃透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作业。布置作业应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强。除书面作业外,还可适当布置活动性、实践性、阅读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注重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作业书写

(1)

要求学生按时、正确、规范、独立地完成作业,语言类学科应做好对口头作业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2)一二年级学生用铅笔书写作业,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用钢笔、圆珠笔等书写作业。

(3)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作业书写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洁,作业本干净卫生。学生作业做错需重写的,可在错题前面打“?“。作业应该书写题号,每一个大题之间留下一定的距离。

(4)班级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示,发挥学生之间作业的传帮带作用。

4.作业批改

(1)

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一律用红笔,对正确的作业采用打“√“等形式,对于学生作业别精彩的地方,可采用其他符号或者语言进行提示鼓励。同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作业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记录,特别是对有独创性和有普遍性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作为讲解和辅导的依据。

(3)批改作业一般当天反馈作业并订正。语、数作业有错点上“、“,在原先的“、“上画“√“,表示改对了。一至六年级的听写作业中有错误需在原地订正好以后再抄写几遍在后面。

(4)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分为:a、b、c三个等级。对有进步或突出作业应给予肯定,也可以加xx提倡写表扬性、鼓励性的评语。教师在等级、分数评价等基础上,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引导学生,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5)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辅导,纠正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面批与讲评。面批时要帮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耐心辅导其明白正确的解答方法。学生抄袭作业或字迹潦草、不符合要求或少做、不做作业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要求其重做或补做,但反对让学生进行过多的简单重复劳动或罚做作业。

(6)作业批改坚持做到“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以此倒逼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做到精心选题、控制总量。杜绝“有布置无批改,有批改无评价“的现象发生。要把“减负增效“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着力引导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质量,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了解社会、走进自然的时间。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规范的作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从本学期开始教务处将把作业管理纳入对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等级评定及学期(年度)工作考核中。

2021年学校关于学生作业管理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您好!根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了更好的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家校共育,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补“的情况发生,倡议家长予以配合推进学生作业管理规定的实施。

1.学校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

2.学校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3.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根据自身对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不敷衍、不抄袭作业。

4.家长要做好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和落实,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辅导学生家庭作业,尽量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

5.培养孩子健康运动的意识。学校会制定详细的体育运动项目清单和家务劳动清单,将体育运动和劳动教育纳入家庭作业范畴。

6.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自觉保护视力,最大限度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浏览有意义的学习网站,健康上网。

7.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孩子喜欢的读物,正向引导。

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核电站;建设阶段;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核电建设;能源战略目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9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91

统计数据显示,从1965年至1985年,仅美国就发生了345起核电站火灾。从1974年到1989年,直接损失在600万美元以上的火灾及核事故共发生34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9.7亿美元,可见火灾是对核电站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

1 核电站建设阶段的火灾危险

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消防安全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风险,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另一类则称为主观风险,指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损失或事故。某核电站建设阶段,2010年至2012年的消防安全隐患统计数据如下:

表1 消防安全隐患统计表

年份

隐患类别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动火管理隐患 34 43 204

可燃物料隐患 185 255 464

电气火灾隐患 26 51 190

消防器材隐患 32 126 160

吸烟控制隐患 36 22 143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消防安全隐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主观风险则是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建核电工程的火灾危险一般有以下特征:(1)建设周期长,交叉作业多。核电站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从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到建成投入商运要经历5~6年的时间,整个过程中各种施工工序相互交叉,既不利于管理,也容易造成火灾隐患;(2)临时用电多。由于施工点多面广,用电量大,临时电气线路纵横交错,线路连接或配电箱的安装及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极易发生漏电或短路,产生电火花,如遇到可燃材料容易引起火灾;(3)易燃可燃材料多,动火作业频繁。核电站在建各子项在现场会经常存放木料、成品保护材料、油漆、装饰材料等大量可燃物。同时施工作业期间电焊、气割等高温明火作业多,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则极易引发火灾;(4)火灾蔓延快,扑救难度大。核电站在建各子项由于消防系统、墙体、防火门、防火屏障等都没有施工完成,发生火灾时,不能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探测和隔离,一旦火灾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如没有充足的消防设施火灾将迅速蔓延和扩大。由于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能使用,只能依靠人工消防的力量,如火势较大,仅靠施工现场配置的灭火器难以有效扑灭火灾;(5)消防通道预留困难。核电站建设阶段,许多子项同时开工,经常会进行负挖、基坑、管沟等的施工,同时由于各种基建材料散布在室外场地,难以及时保障消防通道畅通,给扑救火灾造成困难。

2 灭火的最佳阶段

火灾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初起阶段为最初的3~5min。

在初起阶段,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缓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但呈上升趋势。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火控制并扑灭。

由于火灾的这种特性,所以在核电站建设阶段的消防安全管理中应侧重火灾的预防和初起火灾的扑救。消防管理部门应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多种灭火手段,建立有效的消防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减少工程现场的火灾荷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落实消防安全教育等,通过多种手段将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预防和有效控制火

灾/火险事件的发生。

3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及方法

3.1 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设单位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应与施工单位明确双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核电工程施工实行总承包和分包的,应由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应当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与分包单位逐一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包单位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并接受总承包单位的监督管理,总承包单位应接受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

3.2 建立防火巡查机制

核电站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建立相应的防火巡查制度,如《消防监督检查》、《动火许可证制度》、《可燃物料防火管理》等制度。同时应建立相应的防火巡查队伍,实行“网格化”的监督检查。

3.3 合理安排施工活动

核电工程建设阶段在选择施工工艺、机械和工器具时,应考虑火灾风险,尽可能选用火灾风险较低的工艺、机械和工器具。

选用施工物料时应使用具有不燃、难燃或阻燃性的物料。建筑外保温材料必须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不燃);公众聚集场所禁止采用聚氨酯类泡沫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

选择施工进度时应优先考虑核电站防火屏障和防火门的施工和安装,优先考虑核电站消防系统和火灾探测系统的施工和调试。

安排施工活动时应控制核电站主要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建立火灾荷载引入审批制度。

3.4 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督机构的作用

核电站建设阶段需要更好地借助第三方监督机构的力量,如专业监理单位、保险公司等,从第三方的专业角度对施工阶段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

建设单位定期组织保险公司开展对核电站工程现场的火灾风险查勘工作,以及时发现消防隐患并整改。

监理单位则应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对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等消防产品,在施工和安装前应核查产品质量等证明文件;杜绝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情况发生。

3.5 设置临时消防设施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5.1规定:施工现场应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临时消防设施应与在建工程的施工同步设置。

3.5.1 配置临时灭火器。核电在建工程的下列场所应配置灭火器:(1)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2)动火作业场所/作业点;(3)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4)燃油动力装置、设备使用点;(5)配电箱等火灾风险较大的用电设备旁。

3.5.2 设置临时消火栓。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的规定:对于高于24m的建筑施工时应安装临时消防竖管,设置临时消火栓。以AP1000核电站为例,核岛、常规岛的高度均超过24m,所以在施工阶段应同时考虑设置临时室内和室外消火栓,并放置醒目的标志,保持消火栓周围畅通无阻,同时应建立维护保养制度,保障其可用性。

3.6 开展消防自验收

出于消防安全的设计考虑,核电站各建筑子项中普遍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系统。核电站的建设周期一般相对较长,核岛、常规岛以及BOP子项等工程的竣工时间节点也各不相同。《核电厂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科工法[2006]1191号)》第十六条规定:核电厂消防工程竣工后,营运单位应当组织自验收。

在核电站建设阶段的消防自验收工作中,应坚持“竣工一项、验收一项”的原则,及时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各专业人员开展消防自验收工作,并委托具备一定资质条件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进行检测,最后应形成消防自验收报告。对于核岛、常规岛等厂房自动消防设施,难以委托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测试的,应当按照调试程序要求进行自验收。

通过消防自验收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消缺,为后续国家能源局验收及整个厂区消防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支持。

4 结语

核电站的安全文化贯穿在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等各个阶段,它是核电站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同样也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如消防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由量变到质变,最后极可能演变为火灾,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应严格贯彻“纵深防御”的理念,在工作中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提供多层次的消防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工程建设期间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 董希琳.核电站火灾与核安全相关性研究[J].火灾科学,1999,(1).

[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S].

[3] 王金平.浅议核电站的防火及其技术手段[A].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

[4] 王森.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消防行动预案体系的建立[J].核科学与工程,2003,(9).

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6

一、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分析不够强全面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与高校的教学活动有着紧密关系,更是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措施。而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首先,高校中一些领导对于财务管理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观念,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对于高校的资金进行记录等操作,因此缺乏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使得财务管理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在高校的运营管理中发挥作用[1]。再加上高校领导与财务工作人员直接缺少交流,其信息传递常常断裂,这也直接造成财务管理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开展最终导致深层次问题的原因。虽然很多高校有召集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但对于人才结构的调整不合理,未对财务人员的继续培训做好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滞后。

事实上,对于高校来讲,注重的是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科研成就的增加,而严重护士了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仍旧使用比较老套的方法和制度来办事,使得财务监督起不到作用。这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财务管理的缺失,财务管理的监督也并没有发挥作用。财务部门不受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定时定期的能力培训以素质提升机会,最终都将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收不到成效。

(二)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具有宏观的引导作用,高校在进行全面预算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高校的发展战略与工作计划来进行账务收支处理,并统筹安排高校的财务活动。但一些高校对于预算管理不重视,认为预算管理的作用不大,因此缺少对其的全面实施,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也大多只做表面工作[2]。这样的预算是经不起推敲的,一旦有数据对比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再加上大多数的高校预算编制是根据上一年的决算来推算的,缺少必要的论证与评价,导致高校的整体发展不明确,最终使得高校发展受阻碍。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就应不断提升其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及时解决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因缺少一个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经费使用混乱的现象。尽管很多高校为此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对高校的经费使用流程进行跟踪和汇报,但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标准,监督部门缺少合理的监督标准,因此很难开展对高校经费使用的追踪。而有的高校尽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但又缺乏落实和责任机制,监督管理基本流于形式,甚至还出现各个部门同流合污的现象[3]。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高校来说,首先就是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高校领导也应树立起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深刻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人才素质培养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为财务管理人员创造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平台,使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积极的投入到自我素质的提高上去。

(三)债务过多,贷款风险较大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是造成我国高校高额负债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说的“外延式”扩张主要是指高校的扩招、合并和升级,据相关数据显示,1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不足把爱玩,而发展至今,招生人数已破700万大关,全国的大学数量也从10年前的一千多所发展到如今的2500多所[4]。在加上专科类合并为综合类,学院也合并为大学,使得高等教育逐渐变得大众化,正是因为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使得高校负债过多。相较于国外的高校而言,我国大部分的高校缺乏一个科学、长远的总体规划,校园建设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一直处于建设中,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再加上教育的投入不足,高校债务过多严重影响力各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而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脚步逐渐加快,扩招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使得高校逐渐变成了银行的债务人。而我们要看到高校负债的这种局面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

事实上,我们都很清楚,学校的经费长期处于捉襟见肘的情况,国家对于高校的基础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尽管这样,仍旧有很多高校将国家经费用在修建豪华的学校门面和表面上,这种违规使用教育经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严重的损害了学校的形象,更使得学校的资金问题越发严重,不仅不能将资金用到实处,更加重了学校的债务情况[5]。所以,高校的负债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尽管适度的负债能够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会制约学校的发展,使得高校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最终出现经济危机,影响教学秩序。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信息化管理制度

就当前高校面临的情况来讲,如何通过快速、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高校的成本、解决财务管理等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但就高校的实际性质来讲,高校领导注重的是如何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和教学教育水平,而忽视了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都有所欠缺,因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较高的意识,高校相关领导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经营关系不大,只不过是对高校资金的一个管理,反映的仅仅是高校的开销和效益。所以导致高校存在不重视财务管理的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近几年来各大高校的重点发展内容。而因缺少信息化、集成化的财务软件,再加上各个高校将重心放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上,而忽略了对财务管理的统一规划和反馈式控制,缺少合理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而很多部门的数据收集仍旧采用的是人工收集的方式进行,这也给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但事实上,财务管理的步骤相对繁琐、涉及的项目较多,如果只采用人工方式,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方案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素质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素,财务管理作为一个长期性、系统性涉及项目多的工作,其复杂性较高,因此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而良好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不仅是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途径。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培训讲座等方式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财务管理团队。比如,在很多高校中,财务管理人员都是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可能攒在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有限,对于新的财务管理软件不熟悉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应积极开展相关能力提升的培训活动,派遣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前往学习[7]。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时更新相关人员的知识、技能以及观念,促使其不但完善高校的财务工作。

(二)加强预算控制,提高执行能力

实际上,财务管理与财务预算之间是存在很大联系的,如果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存在问题,势必会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全面预算不只是要进行局部预算,更不能进行数据编造,在具体的预算环节中,应充分将高校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以及利润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测,并确定出科学的预算基数,并根据高校的计划任务和战略计划在基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增减操作,最后再与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以实现科学化的财务管理[8]。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的制定需要有力的预算执行控制,因此,在预算尚未完成之前,就需要充分考虑高校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等,并依照高校各月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来进行下一月目标的制定和任务下达,并将预算经费目标和教职工的薪酬待遇挂钩,以促使高校相关部门的人员积极去实现目标。事实上,这种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面预算不仅能够促使高校的预算目标达成,更是促进全体高校成员积极工作,以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由上文可知,对于高校来说,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科学的高校财务经济活动行为规划,是保证财务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避免出现错误和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9]。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一旦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比如错误舞弊行为和资料的不准确等必须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高校财务资料的完整性。其次,通过加强信息沟通,使财务管理人员进一步掌握高校全局,深入了解和认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以为高校的战略计划、任务目标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进而增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效果。一方面,要通过高校的内部监督、信息沟通以及有效监督等方面来加强控制;另一方面,更要从风险评估以及控制环境等方面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前面说到,因高校的经费来源单一,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高校资金来源对经费的支出进行操作性较强的分类管理。一方面,我们要将经费加入高校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集中核算,要坚持专款专用,避免账务混乱,对于经费的支出与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流程和规范来进行。另一方面,加强对于每一笔资金的预算管理,通过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高校的规章制度制定,更要通过总结和分析,对每一笔资金支出进行统一的制定并提出具体的预算编制要求[10]。

(三)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多渠道筹资,缓解学校负债问题

从高校自身的层面上来看,要缓解学校的债务问题,首先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根据预算来支出资金,养成量入为出出的习惯。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学校资金一旦出现漏洞,能够有一定的应急方案。其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针对高校现有的债务制定其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制定出合理的资金优化使用方案。而从政府监管的层面上来看,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经费的管控,改革拨款的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推行政府采购等方式。一方面,要注重对公共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确保教育经费体系的质量[11]。另一方面,严格高校征地、基本建设与贷款机制,从源头控制住高校的负债情况,同时,高校还应进行多渠道的筹资计划,尝试民间资本进入公办高等教育。通过形成社会捐款机制,建立社会捐款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的资金来源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予以高校一定的贴息补助,缓解学校的负债问题。

所谓动态的财务管理模式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盈余管理三部分。而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脚步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成为很多学生选择的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高校的运营和发展。而面对新的形势,高校还应不断对自身的资产监管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实施程序化、标准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有效。一方面,要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在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资金的支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制定公开的材料采购制度,严格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有不正当的采购违法行为产生。最后,高校还应对自己现有的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与审核,保持账目统一,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造成损失。

(四)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很多业务也开始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尤其为顺应新的形势,高校应采取合理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信息技术的介入突破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高校的财务管理更加标准化与系统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平台中,将高校的所有资源价格划入网络系统中,并进行统一的财务。此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能够对高校的每一笔资金来源、支出,甚至每一个部门、每个人的经费支出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控。高校相关财务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财务分析软件对高校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实际情况结合进行剖析,以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