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1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它是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一起来,实现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校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学校通过各种活动使全校师生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内容
1.考察探究活动
2.社会服务活动
3.设计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
4.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
三、活动形式
1、师生互动合作 ,主要通过双向互动、情意交流合作参与。
2、学生自主探究。
四、活动开展
1.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2.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5.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6.各班积极开展自办手抄报宣传栏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宣传。
7.各班自选主题活动并将活动情况上报学校。
8.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有:活动报告、调查报告、调查表、实物标本、图画、摄影、活动日记、活动记录、手抄报和展板等多种形式。
五、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各年级推出一节研究课,进行交流。
5、12月: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六、活动总结
每学期末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项总结。对成功的经验积极推广,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子,并不断提高。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
新课改的目标是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索的学习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觉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训练学生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别人忽略的方式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调查、访问、制作、服务、反思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得到体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学会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转变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充分准备、安全实施、认真总结进行。
一、课程内容的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科书。学生可以选择课内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如,“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叶脉书签的制作”“冬天行道树路灯下的叶子为什么比其他的树叶掉得晚一些?”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如,“灯笼制作与欣赏”“栽培植物一定要土壤吗”?还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如,“工厂废气废水对环境的影响”“网吧对中学生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等。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当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想了解的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答案,获得知识。(如我在教学人的生殖一节,在学习“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后,有学生提问:“为什么怀孕后,孕妇要呕吐、爱吃酸性食物?”此问题与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但又超出了教材内容,可引导学生利用上网查资料寻找答案。结果有十几人得到了答案,其中一人还把内容深化了。这是一个小的课题,用时较短。)(又如,学生2010年10月中旬观察到校园行道树路灯下的叶子比非路灯下的叶子掉的晚,即“光照对落叶的影响”,此课题因为时间跨度长,要求学生记好观察日记,每隔10天拍一组对比照片,最后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原因获取答案。)
指导教师准备好所选择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的药品、器材、记录表格等。活动中涉及药品、用电时应考虑详细周到,必须有应急方案,以不伤害师生身体健康为目的。(如,叶脉制作过程中的煮、漂泊,一定要注意防止烧杯倾倒,如果氢氧化钠溶液、漂白液蘸在皮肤上,应快速用自来水冲洗。)(意外溅入眼内怎么办?)(如,香烟对鱼生活的影响中的注射,一定要注意防止针头划伤学生。因为针头是在医务室捡的废弃物,严防因针头划伤学生而感染某些病毒,如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
校外活动课程预案:应考虑行进路线(指导老师必须先实地考察)、交通安全、水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原则上不允许参与者中途请假离开,活动结束后集体集中返回学校。不论是校内活动课程,还是校外活动课程,参与的师生都应详细了解活动规则、要求及注意事项,若有必要均可要求学校派保安随同。
编写详细具体的活动计划书:由课题名称、目的意义、实施过程、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等几部分组成。有的课程还应有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实施过程的设计应考虑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我在指导“香烟浸出液对鱼生活的影响”研究中,实际注射只有3条鱼,参加的学生有9人,我申请购买4条鱼,实验前先对“0”号鱼实施注射,每人向鱼腹腔内注射10毫升蒸馏水,目的有二:一是亲自感受注射的过程,二是找到注射的部位。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鱼的死亡与注射的蒸馏水没有关系,而是烟丝浸出液中的有害物质,因为实验过程中2号、3号鱼死亡后,0号、1号鱼仍然活着)。最后把计划书报送学校领导审批后,再按计划逐一实施。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严格按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若有微小的调整,应提前通知参与活动的师生,让其做好相应的准备。充分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把活动过程以展板、剪报、图片等形式向师生汇报,让参观者受到启发,参与者得到肯定。也可在家长会期间向学生家长展示汇报,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课程内容的总结
参与学生人人有书面总结:把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知道什么、学到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等以书面形式向指导老师汇报。如,学生在完成“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总结中:有的学生论述了“烟―火―灾”的关系,有的学生论述了有的青少年为了扮酷装帅,借助香烟粉饰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心灵用烟熏得让人难以置信,并远离了健康。有的学生论述了在活动中团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分析了吸烟与低碳生活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吸烟已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老人吸、成人吸、少年也吸、男人吸、女人也吸,在有禁止吸烟标志的场所也吸,更多的人被迫吸“二手烟”,只有让更多的人充分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才能让更多的人免受尼古丁的侵害。有的学生建议老师、领导在各种活动中要带头不吸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有的学生还推算:吸烟者每天吸一包10元的香烟,十年就吸掉36500元人民币,吸进焦油14600毫克。学生的认识和观点大大地超越了活动的预期。
指导教师应有活动过程的详细总结,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是否达到了活动目的,有什么问题需要改进,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等。对学生参与活动应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评价应是多元化的。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改进的机会,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防止因为出现某些错误就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全盘否定,打击学生的自信,挫伤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给参与者颁发不同类型的奖(如,奉献奖、创新奖、逆向思维奖)。活动资料收集整理:把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总结等装订成册,入袋上柜,备查备用。电子文档打包储存,有条件的可制成PPT课件或光盘。
参考文献: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86-02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性的能力课,其明显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到活动中学,到实践中学,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去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到“有趣”、“有用”。从而为以后学好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职业工作奠定基础。应用写作课程设计应该遵循的理念就是:一个基点,两个突破。一个基点就是实践性。实践性要占到课程比例的60%。其中课堂教学,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训的比例各占50%,另外课外实践活动要占到10%。两个突破,一是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种及表达习惯,在教学中,无论文种、案例的选择还是表达习惯,我们都力求体现时代性的特点。二是多元性。手机、电脑等网络模式的广泛应用,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教学活动成了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教材中,有比较典范的应用文,却并不规范,尤其是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脱离,缺少时代气息。笔者尝试以学生为主人公,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不同的身份分三个模块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身份,如请假条、借款条、申请书、启事、计划、总结等;社交身份,如礼仪致辞、演讲稿、邀约函、请柬、海报、解说词、新闻等;职业身份,如行政公文、规章制度、广告、合同、调查报告等。
从学生不同的身份出发选择文种便于教师创设真实的场景,布置写作任务,模拟工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主动性,突出了应用写作课程的工具性、实践性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合理策划教学模式
(一)写作知识+写作实训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既然是“应用文写作”,那就一定要让学生动笔写。一般两节课为一教学单元,教师可以先精讲理论然后写作。也可以先精心设计写作的情境,让学生先写,然后用理论的规范去套,即先实践后理论。以“通知”这一文种的写作为例,教师先情境模拟让学生写一则五一、国庆或其他假日的“放假通知”,然后教师拟写一个公文的格式图,经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把写好的文字套写进去。行政公文的写作内容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似受刑的折磨,不仅毫无收获而且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所以,应用文教学中,老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为简”,就是说,要把“多”的变“少”,把“繁”的变“简”。
(二)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校外实践
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形成一套立体化的训练体系,注重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与科学性。校内实践,比如结合“致辞”的写作与表达,我们设计“生日聚会”;结合“演讲稿”的写作我们设计“主题班会”。校外实践,结合“解说词”的写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经过实地参观并听了专业的讲解,回来举办“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题活动。
以结合“致辞”写作的实践活动《生日派对》为例,非生日学生写“祝贺词”,选出该学期过生日的学生写“答谢词”,然后分组分工:
第一组:活动筹备方案《活动策划书》;
第二组:活动通知、邀请函或请柬(院领导、系主任、辅导员、学生社团负责人)、设计海报(学院宣传栏张贴)、活动新闻(学院网站);
第三组:活动流程、活动主持(主持人台词);
第四组:活动须知、活动总结;
第五组:布置场地、设计黑板报。
这些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完成写作能力到表达能力的突破与提升,并借此分组完成多项文种的写作,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及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及竞争意识。
(三)总结讲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应用文讲评课,实际主要是展示优秀作品,然后由老师和学生组长组成评委会进行比较、点评、给出成绩。这种展示可分为两种:一是宣读讲评,主要是针对以“消息”这一比较简短的文体。同学边听边思考,听完再讨论,作者讲解创作过程和思路。既使学生听到了客观的作品本身,又了解了作者的主观想法。二是张贴展示。这一活动在课前进行,主要针对“海报”、“请柬”、“邀请函”的文种,张贴的作品是所有作品中写得比较好的。课堂上读者、老师、作者轮流发言,共同评价,取长补短,学习提高。
三、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法实践中,要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之间的互动与竞争;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的先进性与生动性;要广泛使用比如每堂课的案例导入法;实践项目实施的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中使学生说写结合、讲评结合;学生作业的成果展示等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状态。
1.从实际生活出发,课内小练与课外大练相结合
由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出发,课内小练(熟悉格式要点)、课外大练(写作正式文本)的训练相结合,由课堂理论到社会实践,从感性出发到理性应用,由虚到实。比如在讲授“邀请函”、“请柬”内容时,要求学生给自己想见的人或意中人发一则邀约短信,然后给大家欣赏,看谁的短信能打动对方欣然赴约,在学生热烈讨论时教师把邀约函的注意事项做了讲解;进而讲到人总要结婚,要写“请柬”,展示自己收集的精美请柬,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异同,并在情景模拟写作中学会了两个文种的写作。
2.强化作业的训练与评改
原则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课堂小练,课后大练。学生要准备好本子,既是课后作业本也是课堂笔记本、练习本,还是日记本、摘抄本、创作本,既有老师布置的也有学生自作的自主作业。学生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们自行讨论、讲评、分享,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乐学、好学。学生作业采用书写和网上发邮件两种,比如“红头文件”利用网络平台格式化套写就很好,培养学生拟写电子文档和办公自动化能力;请柬、邀请函可以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3.强调小组互动与竞争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写作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习作互评、竞赛,或在活动中分工、合作。比如在策划、筹备“生日晚会”的实践活动中,小组分工为策划组、宣传组、后勤组、节目组、主持人、音响组等,强化学生口语表达、沟通协调能力。每人准备贺词,寿星们准备答谢词,晚会上每个人上台发言,使学生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培养了自信、大胆认真、踏实的个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生日致辞、要发表演讲、要表演节目,教师不仅是一个启发指导者,也是一个实践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做真正的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
4.网上与网下互为补充
网络生动直观的形式,丰富了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比如结合“致辞”的写作,建议学生看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致辞以及主持人的解说词;鼓励学生搜索网上的搞笑或经典致辞让学生课堂上模拟;结合规章文书的写作,下载一些不文明的漫画图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拟定规则;结合“合同”的写作,让学生搜集合同文本中语言表述的问题以及条款的完备程度拿到课堂上让大家评改。同时注重与就业岗位技能相联系,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联系,可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的操作性也强。
(二)考核方式的创新
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考核的过程。这种考试的随机性,可以改变学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练,如请假条、借条、欠条、约会短信、邀请函、通知、合同文字表达修改等课堂必写的,记入作业成绩;课后大练,如红头文件、新闻报道、生日致辞、演讲稿等课后必写的,记入平时成绩;自主学习,如《大学生活之我见》、《大学生涯规划》、《读大学,读什么》、合同范本模拟、各种礼仪致辞、解说词等自选考核,有加分;实践活动,如生日致辞、主题演讲、新闻联播、求职应聘等,教师和小组长评分,记入团体分;卷面考核,考核基础写作的文种以及论述文。这种考核方式的创新尤要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评价的系统化、系列化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组织社团、草拟章程、编印刊物、社会实践等等,这些可以记入成绩最后的加分项目。
四、全力达成教学目标
人才的培养先要解决他的生存,才能谈发展。从学生的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具备基本生存技能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写出正确、规范的实用文书。比如:写申请书、邀约函、通知、计划、总结等。
能力目标:学生能具备基本的岗位适应能力。写作不仅涉及文字表达还涉及口头表达,比如“活动策划书”,你不仅要写出来还要把任务布置下去,要会说,要有沟通、协调的能力。
素质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生存要发展,还要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车间主任不会写加班通知,一个部门经理不会写总结、报告。如果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是输血给学生,素质拓展是通过自主作业、课外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学会“造血”。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4
探究式教学是在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探究领悟科学研究的真谛。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从做中学,要求每个学生的加入,具有合作性特征。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鉴于此种情形,笔者在分析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在学校举办了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自主讲课活动。
活动前先分组,分配讲课内容;讲课时间依实际课时调动临时分配,新课和习题总课时不得超过3节;每组每次课堂随机派出两名代表参与评分;选出3人,每次选一人做主持人,另2人与每组派出的2名代表一起评分,分数统计由主持人完成;每组合理分工,完成授课、批改作业、讲题、评课总结4项任务;单独安排一节内容,4组按组序讲授比赛,结果由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组(票需投给除自己组外的团队)。笔者依据实践活动总结地理探究教学中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对教师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做好全面计划
(一)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指导
在分组讲课实践过程中,学生在探究活动开始之时对此类学习方式和课题非常有兴趣,对探究活动的成果充满憧憬,但是随着探究活动的展开,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比如找不到资料、完不成探究任务、小组意见分歧等,此时会产生挫折感。此时教师就应当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寻找继续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二)对学生讲课科学性的指导
课堂形式的改变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加以应用。主讲学生的授课内容是否科学系统也会深刻影响到其他学生的认知,因此教师在每组学生讲课之前最好参与他们的备课,及时了解他们的讲课方案,尊重学生意见,帮助学生完成从听课者到授课者角色的顺利转变,指导他们对课程内容重难点的把握,但切忌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向已有的结论,教师只能给他们提供信息、理清线索、补充知识,以及介绍方法和启发思路,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创新。例如一组学生在讲“我国的世界遗产”一节时,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各种自然与人文遗产的图片,挖掘图片中所蕴藏的地理原理,例如成因、分布特点等。该组同学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出“世界遗产开发VS保护”辩论赛的金点子,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性,更好地理解了世界遗产保护内涵。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一)活动规则因班风而异
不同风格的班级,教师协调度与指导对策不一样。对于安静、踏实的班级,教师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改善评价方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同时重视外向型学生的带头、调动作用。对于活泼型班级,教师的指导控制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奖罚分明。活动进行过程中笔者发现,讲过课的同学更认真积极听讲,主动质疑,为组争光。起立回答问题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是小组,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二)探究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化
探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每组学生积极发挥,采取特别形式为组加分。例如有些组自行命题、自行讲解,所讲内容很快为同学们充分掌握,显示了认真负责的态度。有的小组举行地理趣味知识竞赛,制定比赛规则,答对得分并有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性。教师应鼓励各组探究活动成果展示方案多样化,例如报告式,学生把探究结果写成书面报告呈现出来,汇报学习心得、听课、讲课心得等。又如竞赛式,通过地理小制作竞赛,地理竞猜等活动来呈现探究成果。再如辩论式,设计辩题、组织辩论。
各个班级都有一些“过分”积极的学生,他们有时过于活跃,占用其他同学的展示机会,此时教师应适当调节,使机会均等。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进行探究,地理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将探究学习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营造和谐课堂秩序,使得探究合作学习效果发挥最佳。
三、引导学生质疑
(一)指导思维发散与创新
探究教学很容易出现重视过程而轻视甚至忽略结论的现象。教师在学生探究合作中应引导学生不只停留在探究过程体验中,还要注重过程与结论的统一。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只要是合理的,教师就应该给与肯定,尊重学生发言权及鼓励问题意识的提升,不要增加更多限制条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预先设定好的方向,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要注意提问的开放性以让学生有继续思考的空间,不能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二)引导问题科学合理化
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时由于学生(主持人)缺乏经验等因素影响,课堂往往会失控。本探究合作方案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有的学生为了加分争优,提出的问题往往不经科学思考容易偏题。这时就需要教师衡量问题的质量,确定问题的等级,不能让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影响干扰探究课堂。同时,若学生对图片材料信息挖掘不足,教师可帮忙提问,引导学生共同思考探究,加强组内讨论合作。
四、及时总结经验,促进高效课堂
在此次活动中,每组完成讲课任务后,每位成员上交一份报告书,不限字数,主要汇报此次活动心得。学生的探究报告中反映出有些学生在探究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题。此外,不能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探究成果,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深入探究质疑,做到更好。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有些学生的报告反映出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产生了信心,学习行为也发生改变,更加努力,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越来越好。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5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全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应用”,本册没有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有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分别安排在二、五组中。
每组教材一般应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有助于Ji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示简要地说明在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课文。课文的内容具有思想性,语言具有典范性,每组中的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预习。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读有关资料等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有了3---4个题目,标有“ ”符的是选做题,体现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的结合。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归纳概括和小结。
4、积累、运用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 、阅读,口语交际活动。本册的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三、七两组中。
“积累运用”实际上是由原有“基础训练”改变而来的,教材中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而是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积累运用”中安排的第一项“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第二项“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第三项“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第四项“习作”,适当降低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的比重,以Ji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应用文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由导读到“积累应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30个生字,其中160个能读准子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子音,不要求会写。 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⒃亩脸潭仁屎系亩廖铮私庵饕谌荩颁溃芨菪枰占泄刈柿希鸩窖煽瓮庠亩恋南肮撸睦骄啃卧亩粒狙诳瓮庠亩敛簧儆?0万字。
5、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可,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要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6、写作
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作文。
7、实践活动
(1)、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是非善恶。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习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8、写字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四、教学措施
1、要以《大纲》和《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3、注意Ji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4、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素养;生活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涵盖着课堂教学、课外语文活动课及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学习、应用语文的全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校和语文教师的重视。本人近年来也充分体验到了其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树立“大语文”意识,充分贯彻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强调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我们要根据学校、社会、学情(学生专业以及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我们除了课堂教学外,可以从学生的自我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职业活动等三个方面挖掘活动内容,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鼓舞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本人上学期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进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等方式,对自己家乡的景观、人文历史、风俗、特产等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近期还准备组织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现状、学习现状的调查活动,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
二、吸引力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我们知道,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往往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体验和感受生活,与同伴分享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人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做学习的主人。比如“流行歌曲歌词欣赏”活动,我在初步指导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去准备,结果每个组都完成了音频和视频的下载工作,有的组还不止一首,还有学生进行歌词改编并在班上表演;在“感动心灵交流会”中,有一个小组还特意向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学习了flash制作技术,制作了一段感人的动画在全班展示;学生对“分享我的创业策划”活动也非常感兴趣,各组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编制了淘宝店、DIY玩具店、甜品屋等项目创业策划书,制作演示文稿,创意十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三、突出实践性,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要求劳动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走出固有的教学环境,走入社会,“从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需、够用’的语文能力”。
(一)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升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可见,我们应让学生到“活的知识宝库”中自由探索,激发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兴趣。
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中获取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由被动的“信息接受器”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处理者”。
如在开展“走进端午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搜索网络、采访身边人等方式调查端午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端午节想到的等问题;“走进家乡”、“‘低碳生活’――社区宣传筹备”、“走近鲁迅”等活动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得到了图片、数据、评论等众多信息,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加以分析整理,最后完成各自作品,效果明显。
平时我也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关注身边的信息,并制成自己的“收藏夹”,扩充个人的“知识仓库”。凭借这些收集、整理的活动可以不断将获取的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与能力,加快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
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左右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让他们能够多说、会说,我采取了多种形式来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比如:模拟职场情景,让学生前来进行应聘与推销;开展演讲、辩论竞赛;结合课本,组织“与青春作伴”诗歌朗诵会、编演情景剧等侧重口头表达的活动。另外,在众多的活动中我都设计了上台展示的环节,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及口头表达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事先设计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组织好文字,完成底稿后才能展示,这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结合节日、学校活动让学生练习写书信、通知、简报、活动总结、广播稿等,也是不错的方法。
(三)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与协作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行业对从业者沟通协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恰恰顺应了社会需要,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协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需要分组进行。本人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进行搭配分组,力争做到组内优势互补、各组水平接近,利于任务的完成,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如“分享我的创业策划”活动,各小组同学有的承担查找资料的任务,有的负责执笔,有的负责演讲,有的负责PPT的制作与演示,而草拟提纲、指导演讲则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互相启发;又如“手抄报的编写”,可以充分发挥组内同学在写作、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不同优势。通过这样的分组合作,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在出色地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与协作。
四、多元机制,积极、合理评价学生
陶行知先生把人才的培养建立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的思想基础上,坚信学生个个富有创新潜能,主张以积极健康的理念评价学生。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尝试实行多元评价机制:
(一)注重过程评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过程,评价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看学生是否有积极参与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以上认识,本人对过程采取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要求学生把活动计划、笔记、搜集的资料、成果等分类整理,在活动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一点上佳表现,一点成效,都充分给予肯定。
(二)重视学生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批评和互相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根据小组成果展示的情况做出点评,找出自身和他人的优点与不足,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整理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互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
(三)评价内容全面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力求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科学全面的评价。如: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水平;能否有自己的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性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等等。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感觉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表现出其优越性。但是,回顾近年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本人觉得有两点还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应突出“语文性”。
在现实中有老师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成了主题班会课,甚至是一次演出。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活中的语文,过语文的生活”,突出学科特点。
其次,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