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文1

班级治理机制是一个班级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班级治理机制包括:班级组织架构、班委分工、导员-班委-学生的上传下达机制,班级规章(卫生、纪律、学习、安全)等。“学风建设”这一价值观、使命、愿景要在班级治理机制这一大的规定下进行。

2差距分析(战略目标)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体现在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实际做账能力。而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并不特别看重其学历或者毕业学校更看重是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实操能力。因此,对于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只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且考取相应的辅助证书,并且个人素质高,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加之,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一直秉承“团结、正气、文明、创新”的教育理念,所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具有着合格的财会素质的人才。那么首先要做的是订立“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而订立战略目标的过程就是差距分析的结果。差距分析就是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产生的差距就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战略目标,如恰当的待人接物、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辅助证书(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的考取等。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数学、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用功且有志继续深造可以考虑考取会计学硕士。还有一部分同学有志创业且上大学前或大学期间已涉足某些行业进行商业运作,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可适当引导或提供一定的平台和帮助,助其创业成功,那么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讲考取会计学硕士、创业成功就是他们的战略目标。

3n级计划分析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同样,我也认为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应注意因材施教,前提或培养目标是让其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根据我所带班级(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14级本科四、五、六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将我的学生大致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执行一级计划者);第二类:数学基础好或者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执行二级计划者);第三类:数学和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倾向毕业后就业者(执行三级计划者);第四类:数学和英语基础一般但学习认真踏实倾向毕业后就业者(执行四级计划者);第五类:数学、英语有一门极差或者均差、不热爱学习、对学习抵触大思想上怠慢者(执行五级计划者);第六类:有志创业者(执行六级计划者)。该分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

3.1一级计划分析。

新生报道之初辅导员会将其高中档案收回,其中包括其高考成绩单,辅导员可将其高考成绩誊抄成册以便查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了解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高考成绩中英语和数学成绩分数较高、基础较好,只是由于偏科综合成绩差,这部分同学是最有希望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同学。辅导员可通过与该部分同学谈话了解其大学生涯规划及其考研志向,若有考研志向则可以从大一开始让其制定详细的大学生涯规划以便计划的实施与跟踪评估。该部分同学的学期计划可以大致如下:首先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育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的前提下,可分考研和考证两条路径制定计划并保证实施,具体路径如下:第一,考研路径。大一、大二学年贯穿始终夯实数学英语基础,大三全力备战考研,初试通过之后准备复试,论文答辩之后进行社会实践。第二,考证路径。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要做到:大一上学期了解并学习会计从业,大一下学期熟悉并深入学习会计从业通过会计从业,大二上学期了解并学习会计初级,大二下学期熟悉并深入学习会计初级通过会计初级。考取英语四级要做到:大一到大二上学期夯实英语基础从词、句、篇、题层层入手,大二下学期全力奋战英语四级。考取计算机等级要做到:开设计算机二级课程学期认真学习计算机二级,学期课程开设之后趁热打铁报考并通过计算机二级。总之,该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二学期末要取得英语四级、会计从业、会计初级、计算机等级等证书,并将英语、微积分的基础打牢,大三一年全力备战考研。因此作为辅导员要让其明确每学期的学习任务,并督促其制定合理的学期计划,再分解成周计划、月计划并形成正式的书面计划,以便辅导员后期鞭策,督促并以此作为依据和标杆。

3.2二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基础好或者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该目标人群与一级计划的目标人群相比只是其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考查科目中有一门基础偏弱,因此其与一级计划的目标人群相比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自身的弱项,而他们的考研路径与考证路径与一级目标人群一样,在此不作赘述。

3.3三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认真踏实,毕业后倾向就业的学生。该部分同学需要执行考证路径,并在大三时着情涉足会计中级,虽然他们不符合会计中级证书考试的条件,但是可以涉足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加深会计学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大四时,要进入社会实习接触帐务,掌握会计实操能力。

3.4四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和英语基础均一般,但是学习认真踏实,毕业后倾向就业的就业者。该部分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会计证、四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中酌情选择几样重要的有助于就业的证重点攻破。

3.5五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英语有一门极差或均差或不热爱学习且对学习抵触大思想上怠慢者,作为辅导员针对该类学生需要首先让其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教导其要尽量修满学分不要挂科或少挂科。

3.6六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有志创业者。针对该类学生可适当指引其参加“大学生三创大赛”,“创业课题”等有关创业的平台,也可多与其讨论,对其鼓励。

4n级计划实施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文2

摘 要: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在嫁接金融学专业的基础上形成,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上,未能较好地体现投资学专业特征和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卷调查,探讨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投资学;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82-03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40余所高等院校开办投资学专业,湖南省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怀化学院等高校开办了该专业,该专业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及我国投资市场的发展过程孕育出的一个新兴专业。近几年投资市场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加之该专业创办的时间较短,如湖南农业大学于2009年才首次招收投资专业本科生,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累的经验不多,基本上嫁接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充分体现投资学的专业特征和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设计更为合理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与人才的教育培养有关的理念、学科分类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所有环节的总和,即“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几个重要问题[1]。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教学的核心,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其发展状况。因此,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投资学专业是一门融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于一身,交叉性和应用性强的专业。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等各类投资决策和运作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是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的[2],在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应围绕该人才培养目标。

二、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投资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情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湖南农业大学投资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及部分毕业生,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调查为2015年5月份,主要调查对象为2011―2012级投资专业学生,第二次调查为2016年6月份,主要调查对象为2013级投资专业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在校时间长,对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熟悉。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投资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教学质量以及就业前景的评价等。两次共调查了114名学生,包括2011级21人,2012级50人,2013级43人;男生46人,占40.35%,女生68人,占59.65%。

(一)专业教学内容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32人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合适,70人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一般,同时有7人认为不合适,5人回答说不清楚,分别占6.14%和4.39%。不合适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投资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教学内容应理论和实践并重。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调查的大部分学生热爱实践教学,很喜欢和喜欢实践教学的学生占总样本的85.09%,实践教学内容中63.16%的学生喜欢大概两个星期(2016年为一个月)的投资模拟大赛。但是目前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教学实践环节相对缺乏。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虚拟投资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体现,其中社会调查、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由于教学条件欠缺,包括场地、配套设备等不足,这些环节多流于形式。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习计划,但很难落到实处,普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措施,对学生投资实践能力提高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二)课程设置

培养何种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受到课程体系的影响。投资专业教学计划中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不包括选修课,下同)的比重为51.43%,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等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比重为35.38%,证券投资学、项目融资、投资项目评估等专业主干课占总学时的比重不到15%。另外提供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理财、投资组合管理等21门专业选修课,共720个学时可供学生选择。这一课程设置c学生的主观意愿存在一定差距,他们认为专业主干课所占的百分比应最高,平均为44%,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5%、19%、12%。大三、大四学生对该专业各课程的相对重要性,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最具说服力,所以他们的意见应该作为未来教学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3]。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幻灯片、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工具、媒体或设备。投资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工具为黑板与幻灯片,这与学生的期望一致,63.16%的受调查对象希望黑板与幻灯片教学相结合。他们认为教学中幻灯片应是辅助手段,更希望的是教师能够生动地、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而不是把多媒体课件变成电子版教材。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师对重要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关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当前教师在这三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以讲授法为主,其次是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但83.33%的受调查学生希望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认为案例教学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启发很大的学生占55.26%,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多分析一些案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可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又可分为必修的和选修的理论课程,各课程根据性质的不同考核方式不同。必修的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绝大部分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选修课一般以提交课程论文为主,少数选修课采取的是开卷考试的形式。实践课程多采用交实习报告和实习作业的考核方式。调查结果发现,认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安排不够合理的样本学生分别占23.68%、28.07%。虽然50.70%的样本学生认为课程论文有助于提升寻找资料的能力,25.35%的样本学生认为课程论文有助于理解课程知识,但30.99%的样本学生认为写课程论文效果不理想。样本学生也认为课程平时成绩的比重应有一定的提高,占总成绩的37%左右比较合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独立完成课程论文、团体完成课程作业等课程考核方式中样本学生更喜欢开卷考试和团体完成课程作业,分别有50人、35人选择,各占样本学生的43.86%、30.70%。可见,目前该专业部分课程考核方式与样本学生所期待的也有一定的差距。

(五)专业教学质量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状况的满意度评价中,十分满意及满意的占54.39%,一般的占38.60%,5人回答不满意,3人回答说不清楚,分别占4.39%和2.63%,这说明当前投资专业学生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六)专业就业前景

2016年大学毕业生有765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学生普遍认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要分专业来看,某些专业扩招规模过大,容易造成供过于求。对于投资专业,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持十分乐观态度和乐观态度者共77人,占67.54%,但也有32.46%的学生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其中32人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有2人持悲观的态度,3人回答说不清楚。对于期待的就业单位,有13人希望是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有29人希望到银行工作,占25.44%;有41人希望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工作,占35.96%;有31人回答其他,包括媒体、企业的投资部门等。

三、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通过总结该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互相配合,只有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过程,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的加盟。社会对投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可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强高校内部学院(系)之间、高校与银行、证券公司、企业、政府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首先,应加强高校内部学院(系)之间的联系。投资专业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范围较广,如需要了解银行、政府或者证券公司等组织的生产经营核算知识,因此需要加强投资系与会计系、数学系、工程系等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加强高校与银行、证券公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的联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参与为期6―12个月的实体投Y规划、操作过程。最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与导师之间应是双向交流,学生将学习、实习当中遇到的难题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建立创新科研基金,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互动式参与教师课题,提高实践和科研的能力。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术认证培训,如经济师、会计师、理财师等相关证书的认证,规定通过相关资格的认证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教育学分。

(二)完善课程设置

投资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包括:第一,构建层次清晰、紧密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二,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4]。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样本学生希望适当增加专业课的比重,以便能更深入地掌握投资学科的知识。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针对不同年度入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课程计划,合理分配课时,减轻非必要课程负担,着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投资专业课程安排可以考虑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注重专业公共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入学后的第二年,学习投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设置企业财务管理、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等理论课程及相应的模拟训练。第四年第一学期,学生必须到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参与投资实践活动,至少获得6个月的投资实践经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某一投资类课题,他们必须具有解决某一实际投资问题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拿到毕业文凭和专业技能鉴定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者、管理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及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考评。最后一个学期就是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这主要是对实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或者对某一个项目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投资规划。

(三)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离不开多媒体、视频、音频、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并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适当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网络教学、慕课教学可以作为投资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将课堂上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放到网上,可以供学生学习、复习,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之间彼此批改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与投资学有关的课外内容,通过教师给定题目,学生选择题目,以团队合作或者个人完成的方式,查找资料,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对每一个学生的选定题目建立相应的教师评审团,学生成果展示后,由教师对相应成果进行补充或者评价。对于优秀成果,可以考虑投稿发表或者作为立项项目,进一步开展研究。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联系。此外,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加入投资学方面的时事新闻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5]。

(四)实行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当前课程考核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无法考查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除了闭卷考试外,还可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科学合理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应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进行考核,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实践课程如投资模拟课程,可采用理论测验、上机操作、现场技能检验、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与平时学习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的考核方式。选修课可采用课程论文、试卷考核、撰写调研报告等考核方式,也可适当采用开卷考试、团体完成作业(包括团队完成课程论文或者调研报告、团队制作一个多媒体等方式)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继坤,寇跃灵.国际化视野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2]博斌,曾伟.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探寻[J].昆明大学学报,2006,(1).

[3]钟苏,牟小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问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4]匡远配,谢旭旭.台湾地区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4).

[5]吕佳.“投资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以吉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5).

收稿日期:2016-07-11

作者简介:樊英(1984―),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研究。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文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涌现出了大量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一线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主要需求群体。然而,从目前情况看,需求和就业率却不成正比,即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就成为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面对的难题。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中职毕业生,必须要有相匹配的、有特色、高质量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而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这一方面还比较薄弱,甚至有的学校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本文分析了现状,并对优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初级技术人才,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颁布了很多文件及政策,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是否能顺利实现办学目标,也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是否符合目前社会的需要,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教育发展之初,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推行“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越来越感觉到“知识本位”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经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由“知识本位”转移到了“能力本位”,逐步形成现在多数学校采纳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四大特征:一是此模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两种学习,即在学校进行的学习和在企业实践工作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校学历教育的知识,又能让企业对学生进行岗前职业资格的相关培训。二是学校与联合企业的合作关系相对长久、稳定,两者之间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两者都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好处,共同发展。三是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都是学校精心挑选并且耐心沟通过的,因此,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工作岗位都是经过学校开发或学校认定的,这种环境比较适宜学生适应以后的专业工作。企业有权利录用适合的学生,学生也有选择是否留在企业的权利。四是由于与学校进行合作培养学生,企业一旦录用学生,该学生即成为企业培养发展的对象。

二、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社会对于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各种渠道的调查显示,除了营销类专业需求量略大于会计类专业需求量之外,没有其他专业的需求量能超过会计类专业。可见,会计专业还是大有需求的,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不错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显出了蓬勃的生机,需要大量的初级会计人才工作在一线的会计岗位工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抓住契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大大限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教材比较结合实际不够;教师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完善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都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三、改革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国的国情,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点要从“教”转向“学”;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笔者对优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如下相应的措施。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若要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学校要放下架子,主动与企业联系,深入企业内部,找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找到培养的方向。同时,应该邀请企业中的专家来共同制订专业计划、安排教学计划,甚至编写教材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企业中的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扎实的理论知识,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

2.教育部门起到主导作用,作好舆论引导,改革创新招生制度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为了支持其持续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适当控制普高扩招规模,让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招生比大体相当。在给职业教育留足生源的同时,在招生制度方面也给其适当的自由,防止恶性竞争、高成本竞争,给一个同等的平台,让职业学校稳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也满足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需求。

3.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中职学校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技能过硬,这也是中职生和本科生及高职生最为不同的地方。因此,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技能水平真正过硬,从而达到毕业即能就业的目标。通过与合作单位的深入合作,一起对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打造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训练软件,强化学生的技能。

4.做好学生毕业之后的衔接工作学生毕业之后是就业还是升学,也应该作为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根据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之后即成为中小企业的会计,因此,需要把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计划中,为学生的就业过程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若学生不满足于就业,那么毕业之后的升学也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普通中职生升学一般去向高职学校,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选择升学途径进行相关的指导。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理论教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职业实践上。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教学生也就是纸上谈兵。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实践也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一是时间短不成系统,二是教师未必认真完成下企业锻炼。形式上的“双师”好当,实际上的“双师”很难。因此,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支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较高的技术职称、较强的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及学习,大力奖励积极参与学历晋升以及考取高一级别职业资格的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秋娥.吉林省不同层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的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陈永强.校企合作对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龙小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CDIO;市场营销;专业导论

[基金项目] 广东白云学院201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YJY201018

[作者简介] 黄军校,广东白云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讲师、经济师、营销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广东 广州,510450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102-0002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制造、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全生产过程,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几所瑞典大学在瓦伦堡基金会的资助下,经过4年的跨国研究和探索后于2004年提出的一个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国际CDIO工程教育合作组织。目前已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成员高校参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够领导现代工业产品、过程或系统开发的现代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采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并让学生在现代学习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设计-制作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大多数专业没有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这种情况常常导致许多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只知课本知识点,不见专业全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对专业导论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以及相应的制度政策引导不够。开设专业导论课对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规划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导航作用。高等学校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集中优势师资、编写特色教材等环节着手进行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导论课的开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专业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与设备、生源质量、教风学风、实习基地等等,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其最根本的问题,而在课程中设置学科概论或专业导论课则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导论课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多集中在工程教育类,在国内多集中在工科、理科等学科教育范围,而对于文经管性质的本科专业和课程则关注和研究得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出发点,对《市场营销专业导论》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目前属于较有创新性的分析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进步,招生规模扩大、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学科建设投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显得很不适应。我国工程教育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在实践中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面向全球化的工程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学校如何面对有思想、有主见、凭兴趣做事的新一代大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热爱所学专业、安心学习,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专业导论课是引导学生走入专业知识殿堂的向导,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向各行各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白云学院坚持“质量至上”的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高职“2+1”和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学院响应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全面启动了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增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活力。 而在CDIO教学理念中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和环节。

《专业导论》课程是为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特别开设的专业引导课。该课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过去、现在和未来)、专业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关于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等,使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为大学专业学习打好基础。《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及上升通道,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确立学习目标和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大学一年级新生处于重要的转折期,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定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培养其初步的应用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市场营销专业材料、撰写论文及表达成果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总体认识和未来就业前景的规划,是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本项目研究和探索的聚焦点。

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缩短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专业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进行专业导论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市场营销专业是广东白云学院的重点发展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市场调查、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珠江三角洲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商品销售、营销管理以及商务策划领域工作,具有市场营销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广东白云学院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强调地方服务和区域特色,目前该课程在学院内已经开设。而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为适应该院CDIO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市场营销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市场营销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市场营销的学科性质、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市场营销的分类、特点,并能够合理运用。《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低年级的入门导入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领域和职业取向,为专业学习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专业基础。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态度上养成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并产生对市场营销领域和学科的认同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个人专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导向。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文5

关键词:独立院校 校企合作 财务管理 专业认同 问题提出

专业认同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专业内在价值的一种肯定,进而在认识和立场上接受本专业。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认同的情况,可以针对专业教育提出有战略性的意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培养效果。因此,本论文以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认同的研究为论题,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总体专业认同水平;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专业发展认同这三个维度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家庭来源、录取志愿的方式、年级、性别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选取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共300名。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回收率90.2%,有效率100%。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根据相关文献的查找和相关量表的参照,编制的问卷有33个单选题。问卷共设专业身份认同(1-12)、专业培养认同(13-23)及专业发展认同(24-33)三个维度。本问卷选用Likerts五点量表法,除了l项(18题)为反向记分,其余问题全部为正向记分。正向记分方法为:选A记5分,选B记4分,选C记3分,选D记2分,选E记1分。(问卷见附录一)。经检测,其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88,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实施程序和数据统计

小组成员到浙江某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四的男女生宿舍以及大二、大三课堂教室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对调查问卷的总质量审核后,去掉无效问卷。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从频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总均分和各维度的均分都较高,可见专业认同水平普遍较高;从年级这块来看,唯有专业发展认同具有明显差别;且大四学生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就性别而言,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专业认可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女生的专业认可程度要高于男生;在学生家庭来源方面,城市学生专业认可水平最高;在录取志愿方面,选择第一志愿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可水平最高,选择调配的学生则是最低的。

三、讨论

(一)财务管理专业认同情况分析

在专业身份认同方面,多数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了解,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本专业其他同学的看法,学生多数都认为他人专业认同程度并不高。

在专业培养认同方面,学生重视本专业的学习,但是对于所开设的课程,有相当多的同学表示并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对于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并不是特别了解。这说明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课程并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不了解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在专业发展认同方面,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未来的前景比较满意。而且浙江某学院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定点实习等大量机会。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在财务管理有关的领域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而关于继续在财务管理领域深造方面,过半数学生愿意继续再教育。学生普遍认为社会对会计的认同程度较高,公司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但多数学生认为会计或出纳的工资待遇比较低。这三个因素中,首先公司的管理理念对自己是否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影响最大;其次是工资待遇;最后是社会认同。从这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比较注重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否科学,比较重视工作环境和氛围。

认可水平在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以及专业发展认同三个维度上略有差别:第一,专业身份认同的均值高于专业培养认同;第二,为专业发展认同。总体来说,浙江某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平均数看,每个维度上均>3,表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较为认可,但认可程度不是非常高,仅维持在一个中等水平。

(二)不同年级、性别、家庭来源的学生的差异分析

(1)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原因分析。一般来说,大四学生通过三年的通识课、专业课的学习和一年的实习,比大二大三的学生更加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对专业身份及发展也更加认可。通过调查研究结果符合这一现象,结合实际采访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学校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因。学校对于专业思想教育比较重视,大四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教育已经把专业思想深深印在脑海里,而大二大三对这些接触的较少,专业思想还比较淡薄。

二是遇到的现实问题。大四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专业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有自己的看法,也有更多地参加实践和实习的机会,面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也越多。毕业班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发展比大二大三的学生有更明确地定位,所以大四学生对专业认同水平更高。

(2)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原因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性别方面的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情况虽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女生的专业认可程度的均值普遍比男生的高。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首先,我国传统观念中“男外女内”的思想影响男女对于职业的要求。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会计或出纳比较安稳,往往能满足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其次,在男女性格方面,女性做事比较细腻和细心,男性的性格特点则倾向于独立、粗心等。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认为女性具有做会计或出纳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生俱来的细心,让女性在会计等财务工作中占据了多半天地。由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中男女比例较不平均,样本量差异较大对于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女生在选择专业时,比男生更倾向于就读财务管理专业。

(3)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家庭来源上的差异原因分析。学习动机是激勉、维护和调节每个人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城市的学生一般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而且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有一定的信心,所以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和专业发展认同都会较高。而对于专业发展来说,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能够上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较高的认同。对于毕业后的去向,他们渴望寻找条件好、收入高、发展前途远大的工作,但是会计或出纳的工资待遇可能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工作的期待。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认同度较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树立专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四、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不仅是明确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更是要提出独立院校校企合作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增强本专业学生对该专业的喜爱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可程度,也让院校与企业资源互补达到共赢。

(一)调整培养目标,促进专业热爱

根据我国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现状及世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也就说学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从数据的分析来看,在专业认同中录取志愿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招生的第一志愿率在进一步提高,但是生源质量仍然不容轻视。某学院实行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大二进行分流对于学生的二次选择具有良好效应。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熏陶,学生对于自己人生发展和学习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有效提升专业认同度。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财务管理事业、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升自身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在新生入学时集中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应该注重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首先,让学生养成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习惯,提升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其次,激发学生热爱财务管理职业的情感;最后,把专业思想教育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科目,以掌握学生现有思想作为前提,将专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二)提升培养认同,完善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能够将学校的网络资源及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两大优势与自身的办学特色相结合,深入到企业中去,对行业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就业前景做出详细分析,制定出适合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教学体系。首先,应重视会计基础课的教学。这为学生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进行认知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技能课程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最后,应加强对实践课程学习的培养。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综合实践课程;二是要拓宽实践视野,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三是要勇于探索,使实践课程更具创新特色。

学校应拿出强有力的政策来保障专业的师资团队。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各种学术会议,加强交流及相关研究,并大力提高教师的发展水平;踊跃进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与企业的合作配合,参与实际调研活动,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为教师的进修、深造提供大量的机会,意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独立学院可以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从企业聘用高级财务管理技术人员或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对师生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方式来开展专业宣传的活动。以“招生宣传”作为校企互动的契机,校企多赢的硕果则体现在“学生就业”这方面上。在招生时,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对专业培养目标、特点、就业选择方向的宣传工作,让大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更加了解;第二,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考生也能根据个人自身情况和对未来的期望报考;第三,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实践基地开展宣传,从与实践基地相关人员的沟通着手,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一定程度上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接纳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基地来增大学校及其专业的影响,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及认可程度。

(三)激励发展认同,加速职业发展

一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教育这一主战场。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的内容;二是通过假期的实践机会增强自身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到小型企业进行见习增加实践机会,初步了解到岗位性质,工作范围;三是培养实践能力。这其中的课外实践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该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四是注重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意识的增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指引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定位和打算应从就业指导培训入手。第一,就业指导的过程要有长期性,开展培训教育要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让大学生在刚开始就意识到未来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学习上不仅要注重扎实的基础、专业以及社会常识,还要注重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主要针对专业特性,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即将毕业的学生应针对确定就业的方向和技巧等,注重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第二,就业指导的过程要有针对性。因为就业指导的教育是未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就业,并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得到良好发展。学生能够拿到就业协议并不足够,应帮助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特殊性来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把专业和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其专业认同;②第三,就业指导的过程要体现预测性。对有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考研继续强化自己。

注释:

①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Z].2007-07-10.

② 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Z].2007-07-10.

[2] 卢家仪.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Rummens J. Canadian identity: An interdisciplinary overview of Canadian research on identity.200l.

[4]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5] 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5(4): 201-203.

[6] 王成兵.对当代认同概念的一种理解[J].学习与探索,2006(4):18-19.

[7]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80

[8] 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开设专业

一、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统计,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特别是近年来,物流管理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加之传统企业也加强了对营业成本的控制,对仓储、物流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也推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势头,但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却显得滞后。据统计,现在全国大专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仅有1%,能培养博士、硕士的更是风毛麟角。物流市场这种严重供需不平衡的趋势,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人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状况分析

物流业被普遍看好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据调查2004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2400亿元,根据国家“863计划”,仅北京市为发展奥运物流已规划建设三个物流基地,四个大型物流中心,若干专业化配送中心,在北京地区将有30万物流人才的缺口,在全国将有60万缺口。据调查表明我国未来的7-10年都将处于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

正是由于物流人才的短缺,物流业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金饭碗”。在北京首届物流人才专场招聘会上,40余家企业以高薪争相聘请“现代物流主管人才”,其中,最高年薪达到60万元,国有物流公司的年薪开价20万元以上,民营物流企业开价30万元以上,外资物流公司的年薪开价高达40万元以上。据统计在深圳、上海等地,一般的业务主管月薪在3000元左右,部门经理在5000-8000元,有的能够达到1万元以上。可见,物流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二、我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一)师资状况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经济管理系成立以来,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储备了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通过一系列渠道的师资培训,现能够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专、兼职教师2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0人,具有中级职称者11人,其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梯队结构。目前,该专业现有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0人。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富,主编、参编的公开出版的教材达20多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开发管理软件5种,完成国家教育部的科研课题一个,曾帮助地方企业策划过公关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企业形象方案和企业文化方案,为地方企业举办厂长、经理及管理人员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800多人,大多教师长期受聘于附近的职大、电大、技校,并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批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些都为我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提供了师资保证。

(二)实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