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 合作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94-01

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预习的到位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学生预习时,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具体的目标,如“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含义的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的查阅、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探究、课文结构的把握等。随学生预习习惯的初步养成,逐渐拓展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质疑、探究,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经过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前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可列出来,以便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对于预习情况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来,在每次进行新课前,对各小组检查评比,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批评。另外,教师还应定期予以指导,使学生的预习能经常化、条理化和规律化。

二 尽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展

1.导语的设计

导语的设计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形成轻松的心态,此时,再教给他们一些知识点,学生大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例如:我在教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冬天》一文时,这样导入:我国有许多城市都有一个形象的别称,如西安称作古都,重庆称作山城或雾都,昆明称作春城,请问济南称作什么呢?这样的安排,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众说纷纭,最后得出“泉城”的说法,再从地理环境方面对济南作介绍,学生易于理解课文。

2.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

正确引导初一孩子的好胜心理,在一些乏味枯燥却又重要的知识点上开展竞赛,如在朗读课文时,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比赛,如采用各学习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各小组代表赛读、师生赛读等。此类活动的开展,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诗文的学习也在朗读中得到背诵和记忆。

3.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相信学生,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做法,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比教师还高,因此,一些作者简介,可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讲出来。学生大多讲得头头是道,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气氛高涨,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老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问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的意见,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5.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更乐于交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应适时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 着重培养学生在课外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狠抓课外预习和学习不放松,二者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小组必须明确各自的预习、学习任务,围绕此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其他小组或老师共同解决。

课外阅读不间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篇目,结合课内的课文学习,给学生划定阅读的范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时,因该单元涉及人生理想,所以要求学生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在烈火中永生》等,在阅读时学生可互相借阅,读后要求每人写出读后感受,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再如学习第六单元时,因该单元涉及童话、寓言、神话等,要求学生去读这一类作品,之后也写书面心得并且进行交流。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新课改的潮流,抓住课改重点,努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9-02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并且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型所占比重也相较大,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展开研究。

1.重视课前预习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却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略,首先课前预习这一环节通常没有实质性定义,学生在实践起来相对空泛,并且教师检查工作也不易展开,久而久之便导致课前预习环节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没能及时有效的做好课前预习,便很容易在教师讲解阅读内容的时候感到迷茫,进而致使其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便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在新课开始之前为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读后感。

例如: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便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且在课文讲解之前向学生提出检查性问题,如"相信大家都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课文之后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是你最喜欢的,请说出理由"或是"请大家想想济南的冬天与同学们所生活地区的冬天又有什么不同呢,大胆的描述一下",这一类问题本身具有着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和问答问题的同时,获得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课前预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创设阅读情境

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相应的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某段文字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教师便应该创设出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字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的时候,便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入学时候的心理活动。如引导学生们设想自己已经顺利被北京大学录取,接着要求学生照念作者在文中写出的誓言,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其感悟作者入学时的心理活动,帮助其深入理解作者在《十三岁的际遇》中的情感表达,实现对课文更加全面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成绩的拔高,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满堂灌"或是"一言堂"都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其真正需求,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便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相互之间沟通更为和谐,并且非常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化合作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鼓励学生分组对论语进行朗读,还可以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将论语含义表现出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论语便可以通过两位学生相互拥抱来表现,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句论语的理解。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一个优势,便是在其中一个小组表现完成之后,其他小组还可以及时予以补充,并且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最终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高。

4.增加点拨性提问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方法和策略之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化文章鉴赏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适时向学生提出点拨性问题,引导其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文章中的精华段落和优美语句,促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提问指引进一步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揣摩。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仔细阅读文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并找出其变化特征",如此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对该段文字进行仔细阅读和揣摩,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与提高。

5.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也正因为如此文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而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同时研究并总结出几点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教育同仁带来一定程度的参考与建议。参考文献:

[1]曾志小.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54-155.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文3

一、随笔写作收获语文写作情感

初中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必须要做到多写、多练、多体验,而现实生活无疑是写作情感的主要来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开展常规的语文写作教学外,还可以通过日记、随笔等写作训练形式,让学生将在生活体验中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和积累下来,实现写作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情感素质和写作思维的关键阶段,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多对写作对象开展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字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变化进行体验和感悟,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并让学生将自己每天的发现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避免了命题作文的机械性训练,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写作情感,这使正处于对一切充满好奇和期望的青春期学生来说,显然是更为有利的。

二、自主化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在初中生群体中,写作素养的两级分化开始日益严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多根据学生在写作素养上的缺陷,减少统一化、标准化的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教学的开放性。在写作题材上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多选择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题材进行写作。

比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游记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或者对身边自然景观的仔细观察,有意识的积累写作素材,并进行大胆的创作,让学生发散自己的写作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课外阅读时可以自主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观看《百家讲坛》《中国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时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个性化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让学生坚持读写结合,坚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特别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因为日记的题材比较自由,对内容没有过多要求和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随意创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写作内容可以是对真实生活的记录,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实现个人写作素养的良性发展,并在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比如,在初中语文《往事依依》的教学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往事”为专题,引导学生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引发学生的联想,然后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由于每个学生对往事的记忆不同,写出的内容与成果也就不尽相同,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借鉴,最终实现写作素养上的共同提升。

四、多元化培养提升写作素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语文教师要基于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写作思维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多元化培养。在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写作技能同步提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来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从生活中找“美”》的作文教学中,既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成说明文,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美育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的写作素养更加全面。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方法 环保

千万年来,地球母亲孕育了人类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可是,贪婪的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已将她折磨得遍体鳞伤。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把绿色还给地球”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中学生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培养“绿色伦理”观,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只有这样,地球的未来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和自然相关的文章,它们以各种方式展现大自然的美,所以,语文教师应以现有的课本为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环境教育,真正将绿色驻入课堂。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

一、善于挖掘课本中环境教育的素材

初中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有些本身就是环保文章,有些虽然不是却隐含着大量环境教育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相应的素材。对于本身就是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要使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比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那树》《喂——出来》等几篇课文时,侧重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领会环境保护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不然人类将自食恶果。《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济南的冬天》等文虽不是环保文章,但其实,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它们都可以成为环保教育的隐性教材。文中都有对自然美丽景色的描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读、看等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培养热爱美丽环境的意识,让他们懂得这么美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感,能变无形为有形,更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陶渊明的诗《饮酒》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的画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情感上便渐渐产生了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灵得以净化, 感受到了这位大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之后,我再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2.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激起环保动力。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我们的教学工作。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模拟和想象空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激起环保动力。当我把罗布泊前后对比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一阵阵的惊叫与叹息,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环境遭到破坏时愤怒与惋惜。

3.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语文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它是环境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形式。语文活动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辩论赛——辩论赛时选手需要充分表达自己观点,事前就需要搜集相关的材料,同时也考验选手及时应变能力,精彩的辩论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这对于环境教育是极其有利的。

课本剧比赛——用肢体语言演绎文章的内容,能更深入的理解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孩子们通过模仿丑小鸭的蜕变过程,了解了白天鹅的成长历程,从而明白了如何来和动物做朋友。

除此之外,还有朗诵比赛,手抄报评比,读后感评比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比较好的环境教育活动。

4.作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见,作文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作文教学,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三、拓宽环境教育的空间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与周围环境相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从而尽早唤醒他们的环境意识。因此,要把课内的环境教育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出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接触周围环境的能力,又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境道德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但这仍然只是环境教育这片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环境教育这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教育活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们的蓝天更蓝,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章,主动参与到文章的阅读理解中,在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上,形成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欣赏等一系列的阅读思维活动的过程。初中生在这一时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能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积累及进步,从阅读教材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及知识储备及相关其他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有些学生不爱阅读,教学有效性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引导和促进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及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1.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材的有效预习

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事先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所列出问题的答案,或者是对某个问题说出自己的读后感,或者是针对某个问题找出文章中是如何进行描述和的。通过这种问题式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从而能够很好的掌握文章的梗概,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更加深刻的进行课文的理解及阅读,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发挥,更好地实现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列出下来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前的预习:你习惯济南冬天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使得学生不仅带着问题阅读,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好地进行文章的阅读。

2.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要创建平等、自由、和谐、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的习惯,抛弃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充分重视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加强引导,在开放、活泼、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好自我学习,学会沟通和交流,学会质疑。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自信己阅读能力。通过环境营造实现教学进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精心设计问题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准地理解阅读内容,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能够给阅读指明阅读的方向及重点,延长教师需要进行精心设计问题,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较快的掌握文章的作者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师在进行主导性问题设计时,要站在整体高度对学生进行步步深入的引导,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使得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回答实现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和课文进行对话,与作者通过文章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默契交流。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作者描述了什么事情?讲述了什么事?表达了何种情感?“背影是一种什么样的背影”通过步步深入来不断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在从细节进行阅读和理解,这些带有开放性质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孔乙己”文章中,教师可以设置“文章叙述了几次笑”,“每次笑的含义是否相同”,通过问题暗示学生来理解每次笑的内涵的不同,理解孔乙己每次笑的不同心态及表达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实现有效阅读。而且通过这些问题能够直接点破阅读的重点,体现文章的主旨,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写作主旨大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课文通过文字形式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实现对文章的认可、欣赏、评价等,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4.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发展,在教学领域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及先进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特点。不断有新兴的教学方式走入学生的学习课堂,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及新鲜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展学习,激发了其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如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就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积极加以利用,探索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及设计科学合理的课件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阅读主要是通过“读”来能让学生借助文章来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及观点,形成对文章的了解,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在传统阅读教学方法中,一般是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读及师生共读来进行阅读学习,一般是通过范读、默读、朗读等方法来阅读文本。初中语文中很多阅读文章都有着很深的情感,抒情性质浓厚。因此,教师一般很难来进行表述和讲解,学生的体验及感悟也是模模糊糊,无法准确地通过词语来完全表达出来,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学生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文章所描述的场景等进行实际的再现,通过视频及音频,能够立体、生动形象地看到文章所要表述的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观看及收听,从视觉和听觉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内容,快速地掌握文章大意及主旨,更好地理解作家的思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5.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在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堂教学之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新课标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重视积累的作用。因此,首先要确保一定的阅读量及阅读范围。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好必要的摘抄,将看到的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及自己喜欢格言警句等摘抄下来,并进行经常的朗读和背诵。从而积累这些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阅读能力,这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总之,阅读教学要注重有效性的实现,不断探索和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设计问题、多媒体手段等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来提高阅读的深度,通过课外阅读确保学生学习的广度及深度,积累更好的语言素材,不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文明.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探析[J].才智,2016,(32).

[2]徐丽.试论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3]柳小梅.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