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二上册语文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意识;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1引言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就在于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对话双方经常发生交际障碍,其根本原因还是和对目的语背景文化的掌握与理解有关。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了每个民族特定的生活习俗、交流方式、文化禁忌等;文化又是语言的底座与支撑。结合到外语教学,目的语背景文化的教授自然显得很有必要,否则外语教学便是不完整的。

初中新课程标注和新大纲明确提出:“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的要求。在人教版的Go for It教材中,不仅每单元中插入了文化知识点,而且教材最后还专门编写了两个文化单元,让中国学生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点是人教版旧教材所没有的。但是,笔者发现还有大部分的教师遇到课文中的文化知识点时,要么照着教参一念而过,要么回避不提,后面的文化单元更是不会花课时去讲解。遇到考试要考文化交际题型,教师就找些固定的搭配语句让学生死背,可见目的语背景文化教育还没有引起中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2教授初中英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中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引领和支持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动力。很多学生开始对英语感兴趣就是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吸引,以及对这些国家生活方式的向往。笔者在学校教书实习期间,曾到高中听课,发现高中教师在讲新课前都会介绍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以讲故事、放幻灯片、观看小片段、提问等的方式,这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中学教师如果能利用文化打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视野,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和交际意识,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意识就会增强,就会逐渐地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更加渴望学习好英语并应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去,从而树立起以后深入学习的信心,这对他们上大学走入社会继续学习英语都有持久的影响。

2.2适应新课标英语学习的要求

人教版Go for It按照话题任务来编写每个单元,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着眼于文化教育,设计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滚动式的学习链条。这样的教材编写方式和标准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像以前那样把握教材,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把文化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到语言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语用能力才能提高,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下才能应付自如。

2.3适应中考英语考试的需要

纵观历年中考英语试题,我们会发现纯语法的试题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试题融和了语用和语法两种知识,尤其在听力和阅读方面,注重考察真实语言的应用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内容逐渐增多。比如在阅读中,考察英国人见面的寒暄知识,美国人吃饭的餐桌礼节,西方饮食文化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到这些知识,在做阅读试题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

在中考中,对话搭配的试题也很多,这就考察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基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考察表示感谢及其答语。在机场有一个乘客帮助了一个老外,老外说:——Thanks for helping me. 乘客回答:——You are welcome. I should do it. 这种答语明显不合适,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老外听了就不太高兴了,以为那个乘客不是自愿的,而是职责使然。这些都是不同民族文化造成的差异。

所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把其中的文化背景挖掘深一点,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浸润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2.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文前面提到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来源于对英美国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的向往,这只能作为教师引领学生入门的一个有利因素。在以后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将我们的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类比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比如,在初一下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中,其人文主题是 “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其中举例人物有国外的体育运动明星、艺术名人,这些都是学生追捧的对象,但是如果教师能介绍或者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我国的科学文学艺术巨匠的资料,再让学生用英语发现总结中外名人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那么学生总会对我国名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刻苦精神有所触动,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3文化背景教学设计

目前,中学英语课程中是不可能有专门的文化课,而且考试出现的题型就那么几种,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增设口语考试,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背景文化知识的教授不是很重视,教学的方法可能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重点就只集中在了分析语法结构和讲解大量的词汇上,这肯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隐患。一些成绩好、语音标准、语法应用正确无误的学生一旦进行英语交际便常常出现由目的语文化缺失造成的语用错误。他们总是喜欢把汉语和英语等同起来,以汉语文化,汉语思维来套用英语,这就造成了理解偏误和语用失误。那么,教师如何多方面地设计文化教学,让文化融入语言学习之中就成了教授文化知识的焦点。

3.1文化比较

比较英语国家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是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新课上做一个文化导入,加大输入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任务让他们动手完成。

新目标初一下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介绍了西方人的饮食烹调方法。在这个单元中,笔者建议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烹调词汇句型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一道中国菜的制作方法,并查找西方人与中国人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的不同;而后教师列出一些常用的新单词、句子补充给学生;最后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出两栏,一栏写上“the Western”,另外一栏写上 “the Chinese”,并让学生起来用英语口头表达不同,并串成一段话。这样,既能使学生应用语言知识,在表达过程中通过对比,他们对两种文化的差异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又能唤起学生对本族文化的热情。

3.2应用多媒体营造逼真的交际环境

形象生动的音像画面是吸引初中生的最好方式。教师备课的时候也会做很多有趣生动的幻灯片,吸引学生,加大输入量,营造语言交际环境。每个单元新课的文化引入大部分也主要是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画面或者短片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自己提问,或者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在观看中有所思考。

新目标初二上册有一个教学单元谈论的是天气。教师通常先用天气的图片引入天气的词汇,教授词汇拼读,然后再是句子的使用。他们没有通过天气联想到英国人的寒暄礼节。笔者建议首先教授单词,播放一些英国人打招呼的短片,然后过滤出一些他们常用的句子,让学生发现英国人寒暄礼节和中国的不同,此时再由教师介绍英国人的寒暄文化,强调真实的交际中的禁忌。学习完词汇句子后,让学生扮演两国人进行见面寒暄的对话,这就使文化融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最后,教师用幻灯片制作一些其他国家的天气情况的图片和一张中国地图,模拟天气预报的播放现场,让学生扮演一次播音员报道中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这样的活动让教学语境化,发挥了句子的交际价值。

3.3创造课外学习英语的条件和活动

学习英语文化仅靠课堂上的输入还很不够。教师在课外就应该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语言知识的学习。

首先,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周末、寒暑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做阅读笔记,然后课堂上在以值日报告或者讲小故事的方式检查阅读情况。

其次,在下午的空闲时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文化故事电影的片段,引导学生观看提问;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英文歌曲;参加演讲比赛,并在过圣诞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资料并做成幻灯片介绍给同学,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举办圣诞英语晚会,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演唱英语歌曲,使学生在表演中发挥特长,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最后,有条件的学校聘请来自国外的专业英语教师,给各班每周上一节口语文化课,以游戏讲座的方式让中国学生参与直接的跨文化交际,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4结论

从以上论证来看,只要教师具有提升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的意识,那么文化教学完全可以融入语言教学中,并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学生在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两个民族的差异,不能极端地否定一方,培养爱国意识,教育学生在交际中正确地选择符合对方文化标准的表达方式以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文化的教授也应该融入语境中,不脱离语言知识教学。

总之,建议中学教师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多学习了解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使自己的教学多样化,让语言教学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梅德明主编.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