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范文1

1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直接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有所改变,具体而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新型的学生观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块时,要围绕学生构建,让学生学,让学生易学,让学生快乐地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1.2正确的知识观

学生学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在构建课堂模块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但是,在构建模块时不能因知识而知识,要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程度确立知识内容.从实践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以确立两三个知识点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宜.因此,在具体设计教学时,要不拘泥于课文,不拘泥于章节,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1.3清晰的时间观

人脑的生理特点、情绪特点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块的科学基础.40或45分钟的时间段,人脑一般有两个情绪高峰段和一个情绪低谷段.在不同的情绪段落,应设置、完成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比如,在情绪低谷段可以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或实验操作,让学生的大脑、眼睛、嘴巴、手等都动起来,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学习效能.总之,在设计和实施课堂模块教学时,要隐含强烈的时效观念,讲究时间的合理切分,体现清晰的时间节点.

1.4明确的目标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教学的指明灯.对于课堂中的任意一个模块,都应有适切的教学目标,且模块与模块的目标是相对独立的、清晰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要分模块设计,并在教案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不能出现一个教学目标反映在两个甚至三个教学目标中.在不同的模块中,教学就是围绕相应的目标进行,并以实现目标为终点.

1.5严格的独立观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实践,教师都要有“独立”的观念,反映出清晰的知识模块界限,切忌将模块与模块之间含糊不清,当然物理知识间的联系也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实践之初,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强迫自己遵照执行,否则很容易就回到“老路”.

2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建议

2.1先情感渗透,后知识探究

新课程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建立在学生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之上才可能有效.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倡导以人为本,人人平等,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创设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尤其是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学习任务繁琐,更需要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学习,面临高考的学生,学习的心态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实现情感渗透呢?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实验的优势,将学生的想法、思维和观点变成切实可行的实验,让“思考”转化为实验的动力,诱导学生对“错误资源”的领悟,从中获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没有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使得实验数据不严密,不能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验证,从而使导致了错误生成的产生.

错误生成:我觉得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所得的数据不能验证机械能是守恒的.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采取直接否定的态度,很可能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操作,不敢对权威进行质疑.教师可以从实验入手,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观察,诱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实验的局限性,从而积极对实验进行改进,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消除摩擦力和减小空气阻力,在学生反复的实验中,实验数据越来越接近“机械能守恒定律”,越来越能感受到严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使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在操作中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维不断的上升,提升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建立端正、严谨的实验态度.

总之,生成即为合理,无关对错.自由、开放的课堂之中,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教师要保护这种生成,敏锐机智的对生成进行整合利用,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导,使学生在不断攀升中认识自我,找到错误生成的“症结”所在,从而不断纠正、修复自己的思维模式,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唯有这样,课堂上的“错误生成”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1)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而言,其大部分时间均在学校渡过,每天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朝夕相处,如果我们和学生关系融洽,民主和谐的关系容易让学生更亲近教师,学生的心理自由,所有的创建学生会从内心迸发出想学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强烈欲望.

(2)赏识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更需要别人的赞美和欣赏,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能放任他们不管,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表扬他们,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给以他们学习上的指导,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可以给学生极大的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学习.

(3)学习材料处理上,适当的加入情感

从教材、课程内容来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教材很难引起学生强烈的行动感.因教材要求与学生的需求相差很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要使学生喜欢物理,老师自己首先要喜欢物理教材.学习物理知识首先要热爱物理,要有强烈的占有欲.物理课本原本是枯燥的,钻不进去当然感觉到乏味,更领会不到知识的逻辑及内在美.而韵味无穷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情感.其实不管教学手段有多么先进,但它是无法完全代替教师的,因为这些东西并不鲜活,缺乏情感.而教师却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情感启发诱导学生,培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予以热情关怀,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给学生施以人格感染,而这是教学机器无法办到的.

2.2以问题为支架,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那么,主导性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呢?笔者认为除了给学生的学习选择学习材料外,那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点拨和指引,其中设置问题支架就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有如下几个教学功能.

(1)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教师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知识回顾的方法进一步引出新知识点,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举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目的.通过集体讨论问题的方式,引出知识点内容,寻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锻炼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2)通过探究问题建立概念

在实际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断发现与提出新的问题,从而逐步建立问题意识.然而,对于部分物理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给予这部分学生相应的提示以发挥问题的过渡作用.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发现与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概念.

(3)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知识梳理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合理控制探究问题的时间,使学生逐渐形成在有限的时间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针对相关的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对学生自主探究出的原理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物理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的“摩擦力”教学的导入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摩擦力教学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导入环节的设置,教师可以随手拿起一支笔或是一本书(保持竖直状态),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何笔(书)没有从手中掉落?”让学生自己尝试,激发学生对“物品为何没有从手中掉落”问题的兴趣.这时学生不一定会联系到摩擦力,再进行情境的设置,提供一个玻璃瓶,让学生上来尝试,然后在玻璃瓶上涂上油,再试,这样还不用提问,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切入到摩擦力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感受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有些同学生成新的疑问:手握住瓶子时,摩擦力和手握瓶子的力有什么关系?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有什么关系?这些恰是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3帮助学生建立并运用模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相对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情况,为能够表述普遍使用的基本规律,需要我们去抽象出一些概念,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模型.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并非是对未知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建模,而仅仅是将已有的知识体系框架范围之内进行运用.当然建模能力是创造性的,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特别是在新授课的时候要着重让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思维.

(1)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纵观高中物理中能够做出的模型非常多,很多专家也对此进行过讨论,针对当前江苏高考的实际,我们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几个模型:球车模型、滑块模型、传送带模型、类单摆模型、追击模型、小船渡河、碰撞模型等等.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外,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拓展和分析,让学生树立模型的意识.

(2)加强模型的类比与推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范文2

一、抓好入门,在初次的授课中激趣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也是短暂的。另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物理学习还存在些许畏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把握学生心理,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 “冷水使热水沸腾”、“三棱镜分解白光”、“惯性演示”、“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小试验,也能有效的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体会到物理是十分有用一门自然科学,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激发好奇,在求知的欲望中激趣

人对新的事物总会有想探个究竟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欲。初中生的求知欲是特别强的。利用学生对物理实验普遍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人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学生都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然而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三、别出心裁,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建立一个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巧设问题情境,调控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接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怀着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投入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首先是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可以鉴别金银手饰吗?我肯定地给予了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来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更高了,求知欲望更强了,很快就掌握好密度测量的方法。

四、衣食住行,在生活的体验中激趣

生活和物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交通安全、货物运输、节能减排、火车提速、水利发电、家用电器、医疗保健及同学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物理知识相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在学习物理时,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还要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加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新教材中有许多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物理实例,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