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能锻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能锻炼范文1
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1、《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以学前儿童健康为目标,对幼儿进行健康领域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育活动。健康教育领域包涵面比较广,我园专门针对通过体能锻炼这一形式进行研究。丰富多彩的体能锻炼活动,是让孩子在愉悦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 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效地落实纲要的目标是当前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活动的愿望。
2、幼儿健康包括个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发展是有机结合。在幼儿期实施“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
3、健康的身体是有赖于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形中使得幼儿锻炼的空间、时间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幼儿体质普遍加强的今天,幼儿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幼儿缺乏锻炼人数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娇嫩、肥胖症有增多趋势,参加活动中遇到一些麻烦、困难就退缩不前、失去信心的情况还很多。开展本课题对改善当前问题尤其重要。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
(一)主要是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教学等活动进行的自然实验。
采用的实验方法:1、自然实验法2、测验法3、观察法与个案法4、问卷调查法
(二)实验对象
本课题于2003年2月开始——2004年6月止,在本园随机选取叁个中班120名幼儿,分别为实验一班和实验二班、对照班,每班40名幼儿,进行了一年半的实验跟踪。对照班幼儿不参加本课题组织的体育活动,按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进行体育活动,定期参加项目测试,实验组幼儿按本课题组制定计划组织体育活动。
(三)、研究过程:
1、分阶段进行前、后测试:
观察、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走步、跑步、投掷、爬、立定跳远、平衡、钻,记录运动成绩。进行家长问卷调查。进行幼儿生长发育指标测试及来园患病记录。
2、实验过程。
遵守《规程》《纲要》精神要求,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保证幼儿每天二小时的户外活动,每周认真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晨间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教学、游戏活动;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械,并开展创造性的体育活动。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教师做好幼儿个案记录、月研究工作小结、课题论文、月教学展示活动。对幼儿进行定期的测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开展活动提供依据。对幼儿常规活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A、加强晨间锻炼活动,从培养幼儿兴趣入手。B、积极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C 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开展体能锻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三、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一)、生长发育数据分析
1、2003年至2004年幼儿身高体重测查情况变化如表一、二、三、四所示。
表一 03年幼儿身高均值统计结果 表二 03年幼儿体重均值统计结果
表三 04年幼儿身高均值统计结果 表四 04年幼儿体重均值统计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2003、2004年幼儿的身高与体重P值〉0.05,表明这些项目的有差异但不显著,实验班幼儿在生长发育上优于对照班。
2、肥胖症幼儿情况分析:测试中发现对照班40名幼儿中有五位幼儿是属于肥胖症,而两个实验班80名幼儿中只有一位幼儿是属于肥胖症。
3、幼儿血色素测查情况表明:实验班幼儿原血色素11克以下的有9人,锻炼后下降为2人,其合格率为78%。对照班幼儿原血色素11克以下的有4人,锻炼后下降为2人,其合格率为50%。说明体育锻炼对幼儿的营养均衡摄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幼儿体育锻炼活动中,适宜的幼儿体能锻炼,没有造成实验班的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反而,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质量变化,有效地达到了目的。
(二)、幼儿对疾病抵抗能力分析.
表五幼儿疾病统计表
分析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幼儿易患疾病情况见表五所示: a、对照班幼儿月平均患病人数比率高。 b、对照班幼儿月平均患病天数多。由此可见,通过锻炼,实验班幼儿身体状况比较好,提高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幼儿基本运动能力分析
前测数据分析
幼儿经过一年体能锻炼后,其基本运动能力得到了发展。对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幼儿运动能力在各个项目上差异的T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如表六所示:
表六两组在各运动能力测试项目差异的T检验结果
2003年10月
注:*表示该组的检验是在总体方差非齐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结果表明:①、跑、立定跳、摸高、垂吊、跳绳、拍球、攀爬七项的P值在0.01水平上非常显著。从平均数上看,实验班这七项优于对照班。②、投掷、顶物平衡、攀爬各项P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顶物平衡走从平均数上看,对照班的平均数是6.22、实验班平均数是7.01,此项对照班优于实验班。其余两项实验班优于对照班。③、单脚站立项目的P值在0.05水平面上差异不显著。
2、后测数据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幼儿体能锻炼,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结果见表七:
表七两组在各运动能力测试项目差异的T检验结果 2004年6月
注:*表示该组的检验是在总体方差非齐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基本运动项目的P值在0.01水平上均为非常显著性变化。而且,所有项目的平均数表明:均为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3、前后数据相减所得结果分析
经过大班一年来开展体育锻炼后,将两次结果相减在各项目上进行差异性T检验如表八所示
表八前、后测试相减结果在各项目上差异的T检验
注:*表示该组的检验是在总体方差非齐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①、平衡、单脚站立两组项目的P值在0.01上差异极其显著。 单脚站立项目从平均数上看,实验班比对照班强。平衡项目是从前测的实验班的弱势转为后测的强势,说明变化非常显著。 ②、跳绳项目的P值在0.05上差异显著,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③、其余各项中,两个班之间的有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四)、家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幼儿参加体育锻炼一年多来,家长对此项活动的认识与参与意识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由表九可见)
1、家长从认识态度上加深了对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认同。
通过幼儿体能锻炼提高了实验班家长对此的认同。a、有86.25%家长认为: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b、有68.75%的家长发现了体能锻炼对孩子有所帮助。家长认识态度与观念的转变是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2、家长认为幼儿经过锻炼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变化。
家长在幼儿自身的发展变化上,看到了参与活动有利于促进其能力的发展。由表九可知实验班家长对幼儿能力的变化看法。a、在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得到发展。b、运动中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c、在活动中幼儿的承受挫折和做事的毅力得到增强。
3、幼儿的行为意志品质有所变化。
表九
从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的幼儿对比可见,实验班的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数据表明实验班幼儿:a、增强了幼儿自信心。b、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c、锻炼幼儿勇敢、大胆的参与体育活动。
4、促进了幼儿开朗向上的性格变化。
加强幼儿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的性格向活泼开朗的方向发展是两班家长共同的认为。
5、幼儿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的身体状况调整。以下几项可见,实验班幼儿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a、实验班幼儿睡眠状况比较好。b、实验班幼儿犯病人数在减少。c、实验班幼儿运动后体力恢复比较快。
6、家长自身行为变化上看。由表十可知:
表十
通过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促进了家长配合幼儿锻炼的自主性。a、孩子在家户外锻炼1小时以上,与一年前相比上升了72.12%的家庭。没时间让孩子到户外活动的家庭由41.86%下降为0。b、03、04年对比发现实验班幼儿在户外活动1小时以上的人多于对照班幼儿。
综上所述, 经常性的开展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毅力发展,能够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锻炼。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求知欲、自信心、情感的发展。增强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并在行为上发生转变。
四、结果与讨论:
一年半以来,将幼儿体质健康的目标物化为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入手,积极地开展晨间体能锻炼、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区域性体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从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幼儿基本动作发展与体育活动方式”研究入手。尝试从体育环境的创设以及体育活动的科学化、游戏化出发,运用适宜幼儿发展的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幼儿参与锻炼并协调其基本运动能力,促进幼儿体质健康是行之有效得,并值得推广。
(一)、幼儿体育锻炼全面促进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1、全面、科学、合理的组织实施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利用各种体育器材和教师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的器材进行游戏,让幼儿在室内外锻炼中,调节身体各部位和动作,从而,达到比较和谐而统一的综合性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锻炼中,幼儿的内脏器官等生理功能得到锻炼和改善,增强了幼儿体质,完善和提高机能;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形成正确姿势;幼儿身体素质得到发展;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
2、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如,情景性探索体育游戏——过悬崖峭壁,在活动中,幼儿要重新认识自我,要用敏锐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判断,运用语言表达方式与同伴合作,发挥智慧、坚强勇敢的克服困难渡过险境。体能锻炼是在生动愉快的活动进行,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好习惯,增强对意外事故的防范。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增进幼儿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中大部分的活动项目是小组或集体合作进行的,幼儿在活动中与人际交往会产生各种社会,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责任心、同情心、自制力、合作意识等社会性品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行为习惯也都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所获得的这一些都将使得他们受益终生。
(二)、促进了体育活动科学化和游戏化、自主性发展
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根据健康领域教育目标,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克服了以往片面性理解体育教育目标,不能全面的发展幼儿能力;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活动过程的设计缺乏科学性、趣味性,从而造成幼儿对参与体育活动兴趣不浓或运动不到位;存在着动作质量要求过高或过低,运动动作的经验贫乏,动作创新设计能力差等弊端。设计出了适合幼儿发展的体育活动教案、游戏方案,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地实施,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动作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幼儿自制了大量的体育运动器械,创设了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乐意参与的体育游戏活动,扩展了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内涵,从而为促进幼儿机体锻炼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以及智力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科学化和游戏化中自主性。
(三)、深入贯彻执行《纲要》精神,体能锻炼研究为幼儿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
促进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观念去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理论与行为的转化变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针对健康领域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案例和幼儿个案观察、分析研究,教师们学会了在研究中了解幼儿,在幼儿发展中提升教育质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实现全民健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培养家长从我做起,树立起与幼儿园共同协手教育孩子成为己任的观念。家庭、社会、幼儿园互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幼儿体能锻炼研究促进了幼儿园园本化的教育研究水平提高。同时也已成为了幼儿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体能锻炼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策略
在2000年开始的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身体健康”的新概念,体育课程名称也从“体育”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这是在过去的体育课程要求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身体发展要求。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其实质应该是在质疑体育学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健康与体能的含义也非常宽泛,其中也受到遗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进行身体锻炼也要有针对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无视锻炼的意义。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策略呢?《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果及其模型》中指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所预想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实际发生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这个概念表名,第一,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师教案,而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随笔者一起,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1.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
1.1要将“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
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讲授健康知识的理论课,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做了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技能传授和身体活动性。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本次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健康与技术之争”。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心中理解为是“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体育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是个手段和载体,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目的。也就是说,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个统一的第一标志就是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地锻炼身体,使体育课程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体育好”和“身体好”在体育教学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1.2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个方面
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2.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仔细的研读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阶段的“身体健康”目标下,主要实现:1、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
笔者看来,“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保健原理,从理性上建立对身体健康自我保护和养护的认识基础,有着既着眼现在又兼顾未来的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加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等。实是“授人以渔”的工作。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而“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国,各名族,各类书籍对“体能”均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何种解释,无论怎样定义,体能和运动素质都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健康的要素,而体育教学中又具备发展体能的功能。而且,“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一直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例如:跑、跳、投掷等等,均是为了继续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弹跳力等等。所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更是不能将其舍弃,而应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相结合,使体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实是体育教师教师技能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根据学校条件和设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3.1教学中应该树立“健康”和“体育”是浑然一体的理念
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体育传承”和“健康促进”不能称为两张皮,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就要求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要从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变成“通过运动技术为主题的学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课程。
例如:在学习体操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体操动作,那么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只是学会了多少动作,动作做得怎么样;但是如果我们瞄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习体操,那么这时的体操教学就会产生变化,它将从“竞技场上的体操”变成“体育锻炼中的体操”“老年人甚至是残疾人都能做的体操”;教学目的从“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变成“既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又教会学生不知道的锻炼方法”。于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变化,教师就必须告诉学生哪些体操动作可以进行哪些肌肉的锻炼,哪些素质的锻炼应该采用怎样的运动负荷,进行怎样的间歇和休息,甚至连应该补充怎样的营养也要教。这样,体育教学就与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又例如,我们在过去球类教学中,更多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打球,而新的健康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让学生喜欢这些运动并能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这样他们才能把这些运动变成他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服务。
3.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需要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概念和两方面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
“现在”策略说白了就是科学合理的安排每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教学”相结合。课的节奏流畅,形成技术教学、领会思考、技术练习、素质锻炼、战术比赛、休息调整几个主要课堂环节交替有序,相得益彰。最好的教学应该是:教学中有练习,休息中有思考,练习中有锻炼,比赛中有练习;课的运动也要负荷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
“未来”策略则立足长远,为不断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服务。笔者在此总结出一下两个方面:1、通过体育的教学告诉学生他们将来的体能和运动素质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导致的,是他们在未来的时空里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和将要发生的变化进行理解和加以预测。2、要告诉学生应对未来重新学习和重新获得新信息的源泉,如告诉学生有哪些体育设施、健身设施、保健设施甚至医疗设施和康复设施是可以利用的等等。
【参考文献】
[1]张建文.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类型. 体育教育,2004(2)
[2]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体能锻炼范文3
关键词:体育锻炼;方法;健康
学生静坐在教室、实验室,低头弯腰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中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才能使精力充沛。自我身体锻炼的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主体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锻炼计划,这是自我身体锻炼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有些中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知识,违背了科学锻炼方法,进行锻炼时,要因人、因时、因地,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工作与学习特点,自身的健康状况,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运动量、运动强度也要由小到大,并在锻炼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以期达到自我身体锻炼的最佳效果。不顾人体的生理特点,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不按人体各器官不同的最佳发育期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不注意全面发展的锻炼,扰乱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生物规律,运动没有规律;不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卫生;心血来潮,不能善始善终的突发性锻炼等等这些都是有碍健康的锻炼方法,应及时纠正和避免,因为身体锻炼是增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如果锻炼方法不当,违背了人体发展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中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为了情感宣泄,有时是为了健身,有时是为了从紧张和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有时是为了病后康复或生长发育,有时是为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总之在选择身体锻炼的手段、方法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殊需要,做到则其所用。例如:为了娱乐可选择游戏性体育活动;为了宣泄情绪,可刺激性强的运动项目;为了克服心理应急和消除神经情绪紧张,则可选择游泳、日光浴等运动方式。在此,介绍几种锻炼方法:
有氧锻炼法。是指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没有负氧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种锻炼方法运动负荷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和呼吸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并能减少脂肪的积累。如长跑、竞走、游泳、骑自行车、耐力体操及节律操、徒步旅行等。
娱乐消遣法。是指为了寻求生理上的放松,欢度余暇而进行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没,运动强度不大,令人轻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劳的特殊功能。这些活动有利于体质较弱者来选择,终身坚持活动能够促进集体的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保健养生法。如气功、导引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健身强体上流传至今,深受广大锻炼者的喜爱。这种锻炼方法讲究内外统一,神形兼顾,要求身体的外部活动与内在气血运行一致,使身体与卫生保健结合,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实际,要科学的锻炼:早操人们习惯认为早晨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现在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早晨锻炼并非良辰”。首先,早晨的空气并不新鲜。加上早晨空气扰动小,致使烟尘杂质不易扩散到高空和周围去,造成近地面层空气加重。其次,从生理学角度讲专家们对人体生物钟运转的节律特征进行研究表明:早晨是肝脏中含糖量最低时期,若在这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的能源糖,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脂肪作为能源物质进入血液后,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因而导致血液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增高。有关学者曾对心脏病史的病人调查发现: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发病率占61.3%。比下午1点钟左右要高三倍。这主要是因为早晨血液粘稠,容易形成血栓,进行较强烈的运动,也容易造成碰、撞、扭伤等。对中学生来说,每天早晨起床后坚持10-15分钟负荷比较小的运动,仍是极其有效的,可以消除一夜睡眠后人体组织的“淤滞”现象,使整个有机体承受能力得到增强,焕发一天学习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如进行广播操、健美操、慢跑、打太极拳与练武术等都是很好的锻炼项目。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的锻炼。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间。此时,绝大多数人体力、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以及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而且,人体内的糖分也增至最高峰,进行各种健身运动时,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机能运转超负荷的现象。研究表明人的体温在黄昏时最高。
睡前的身体活动。睡前锻炼也收效甚佳。这是因为,睡前身体活动的作用,能在睡眠全过程中得到维持,尤其是做一些加深呼吸的运动,如活动膈肌或扩胸动脉。这种运动能使人体整个系统充氧,处于较好充氧状态的人,不仅睡眠好,而且对解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使身体得以很好的恢复。特别是对失眠的人,睡前锻炼可治愈失眠症,很有必要。睡前活动给身体带来的热量排放不仅能调节全身的代谢,而且运动后的良性疲劳会通过一夜的睡眠得到恢复。特别是睡前锻炼后洗个淋浴,将使你非常舒服地进入梦乡,这对有神经衰弱的患者无疑是最好的入睡良方。锻炼项目如散步、做操、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俯卧撑等。
把握好运动的强度更有利于自身的锻炼。下面介绍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控制运动强度。每分钟脉搏在16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80%;每分钟脉搏在14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70%;每分钟脉搏在12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60%;每分钟脉搏在11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50%;研究证明,锻炼强度小于50%的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的属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对于一般人来讲,身体锻炼时脉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间为宜。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对自己较合适的运动活动和时间。
参考文献:
体能锻炼范文4
摘 要 体能训练的研究一直是竞技体育界的热点和难点,现代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在此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体能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TRX体能训练器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核心体能力量、提高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预防运动员损伤的有效方法。将TRX体能训练器合理的运用于短跑运动的体能训练中去,将会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TRX体能训练器 高校 短跑 体能教学训练 应用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短跑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实践证明: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大多数项目的运动员,要想在赛场上表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取得出色的运动成绩,神经肌肉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一)强有力的运动核心一一髋部和躯干力量;(二)运动神经对肌肉运动的精确控制能力;(三)在特殊情况下的协调用力;(四)在不稳定状态下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鉴于此,在实践的力量训练中也随之出现相对应的三大特点:一是从核心向四肢进行放射性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进行整体力量训练的第一步,核心强大才能保证运动链上的力量传导,才能使已获取的整体力量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二是以提高整体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力量训练必须包括髓部的屈伸和躯干的旋转;三是竞技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是在神经肌肉系统的支配和控制下完成的[1]。因此,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对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力量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短跑运动是一项既要拥有短跑速度,同时又要求拥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髋部力量和腿部支撑能力,需要强壮的胸背、肩部、手臂和腰背肌肉力量,并且对于运动员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并能快速的完成符合短跑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复杂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2]。
二、TRX体能训练器
TRX体能训练器是美军体能训练体系中曾经产生的经典训练道具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种用高密度纤维制成的毛巾进入了单兵补给袋中,其韧性强,能够承受几百磅的重量,很多的士兵都将其绕在坦克的炮管上,双手抓住两端做引体向上或者是绑在弹药箱上自制进行弯举等动作。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军研发了一种悬挂训练体系,依靠几个带子就能保证战时的训练强度,而且极少造成伤病,避免了非作战减员。后来,一个叫Randy Hetrick的海豹突击队员的指挥官,在退役后重新设计了现在的TRX体能训练器和与之匹配的体能训练计划,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1000家健身房在使用TRX,在一些公众场合也安装了类似的装置,方便市民自行锻炼。
三、TRX体能训练器核心部位动作名称及动作描述
从专项角度理解,我们可以将短跑专项体能定义为:指适应短跑比赛的要求,运动员在专项极限强度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体的持续运动能力,它是维持运动员竞技状态和高质量完成整个比赛过程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3]。在对孙海平教练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短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结构由: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专项节奏、专项柔韧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5部分组成[4]。据此,根据实际训练经验,特设计出以下训练动作以供参考:
站姿背部伸展:双手向上伸直呈“Y”型,双腿分开跟肩膀一样宽,以臀部向后倾,向后再慢慢还原。
髋关节下弯:人侧站,重心外移,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抓住单绳放头上,以侧腹力量弯曲躯干,再慢慢还原(难度增加:加大斜度)。
跪姿推出:手臂向前伸,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拳眼相对并住,膝盖跪在垫子上,身体顺着绳子向前倾斜滑出,大腿与小腿之间角度不变,手臂与身体之间角度不变,到身体与地面成45度时慢慢恢复。
推胸-单腿伸展:人背向绳子,手臂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膝盖一点点弯曲,一脚撑地,一脚向前抬起,身体重心微微向前,用胸肌发力慢慢打开双手并让它弯曲到90度停下,再慢慢还原。
抬腿:人躺在垫子上,双手在两侧扶住绳子,双脚合并,抬起至90度再慢慢下放,不要放到底。
悬浮仰卧屈腿:人躺在垫子上,脚后跟勾住绳子,臀部向上挺起,大腿收回弯曲到90度,再还原,两替。
V型坐姿起身:人平躺在垫子上,双腿脚后跟勾住绳子,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以腹部力量弯起,双手沿身体两侧向上伸直,然后慢慢往回放。
总之,TRX体能训练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手段,在国外体能训练领域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众多研究结果都证实,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不同运动员的力量能力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控制能力,为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打下基础。但在我国的普及率却不高,仅在几个体科所和体育院校有应用。此外,在运动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操、跳水等项目中,涉及的项目不多,训练的对象多为是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需认真研究,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功能性力量训练[M].国家体育总局.2009.8:4-18.
[2] Closed-kinetic chain upper-body training in Redcord improves throwing performance of NCAA Division 1 Sof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2008.22(6):1790-1798.
体能锻炼范文5
首先,体育锻炼的身体教育功能。
体育锻炼能全面锻炼人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我们掌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第二、体育锻炼的德育功能。
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不仅仅是对我们身体技能和生理结构的锻炼,也是对我们心理健康的锻炼。很大程度上,体育锻炼起着德育的功能。以武术为例,作为中国的国粹,武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主要的体育锻炼项目,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有句俗话,未曾学武先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由此可见,在体育锻炼中,与单单强调外在的强身健体不同,我们一样注重体育锻炼对人内在修养的培养上,可见体育锻炼还起着德育教育的功能。
第三、社会交际功能。
在传统的体育锻炼中,户外锻炼占了多数,而户外锻炼一般都集中于一些环境优美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这就给人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公共交际平台,并且,体育锻炼项目具有很大的通用性,这就使相互学习、模仿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竞争性,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切磋的可能。于是,在这种模仿与切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顺理成章地进行开来。
第四、增强团队协作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的内容丰富多彩,花样复杂多变。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体育锻炼活动是以团队游戏的形式展开的,如踢毽子、拔河、健美操等。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协调有序的团队配合作为保障。于是在这种配合当中,团队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自然而然得到加强。近年兴起的以公司或家庭为单位开展的拓展训练就是将体育锻炼与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的产物。
第五、文化传承的功能。
体育锻炼在项目上多种多样,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有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其背后所体现的,更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传承。例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体育锻炼项目,如中国古代的蹴鞠,还有的体育项目在进行的同时还反映了一种特定历史情况下的社会发展状况。如民间至今流传的捡石子、丢沙包、跳皮筋等游戏。在游戏的同时,往往配以相应的歌谣,而这些歌谣的内容往往反映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文化特征。体育项目的传承过程,也是这种独特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体育锻炼,我们在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对我们自身的品德修养、团队协作意识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对体育锻炼背后的文化特征也能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因此,积极提倡进行体育锻炼,大力发展全民体育事业,无论是对每一个公民还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在里面,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不会达到体育锻炼的预期目的,相反还会对自身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在体育锻炼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应注意的问题之一:锻炼时间宜“晚”不宜“早”。
首先,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下午要高,这是因为夜间没有阳光,树叶的光合作用停止,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此外,由于夜间缺乏太阳能的辐射与紫外线的照射,清晨太阳尚未出来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密度较高,对人体十分不利。其次,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清晨不仅感官不敏感,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容易造成急、慢性损伤。
而在下午或黄昏时分,人的体力更容易发挥,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最强,全身肌肉、关节的协调能力最强,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耐受性。因此,在下午或黄昏时参加体育锻炼更适合。
应注意的问题之二:锻炼手段宜“杂”不宜“单”。
体育锻炼不同于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其目标是追求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使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锻炼手段的选择上应注意全面性,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手段进行锻炼。
应注意的问题之三:锻炼过程宜“缓”不宜“急”。
人体的器官结构十分精密,他对运动的适应就如同我们发动汽车一样,如果我们在发动汽车过程中,直接从1挡加至5挡,汽车不但跑不起来,反而会熄火。因此,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规律,运动量安排要由小到大,运动的持续时间、距离、次数、速度、频度和强度等要逐渐增加,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也要由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提高。
应注意的问题之四:锻炼地点宜“开”不宜“闭”。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一些健身者也因此将健身器械买回家中进行锻炼,另有一些健身者则常到经营性健身中心进行健身消费。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无论是在家中进行锻炼,还是在健身中心进行锻炼,都要注意保持锻炼空间的开放性。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健身场所良好的通气性。因为,锻炼过程中人的呼吸深度增加,空气在人体中的转换频率加快,而密闭空间中的空气质量较差,含氧量低,肺通气量越大,呼吸深度越深,吸入体内的有害气体就越多,对人体的害处就越大。
应注意的问题之五:锻炼呼吸宜“鼻”不宜“口”。
体能锻炼范文6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很多,但在中学生当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对事物的兴趣、认知、情绪、意志品质等方面。
1.自我效能的兴趣因素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当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后,他们就会主动地练习,通过练习对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所认识,对完成这项运动也就会有很强的信念和期望,对这项运动的自我效能也就相对提高。而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对完成某项运动产生很强的信心和期望后,就会更乐意做这项运动,经历过胜利的喜悦,对该项运动就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自我效能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我效能是完成一件事或任务所具有的信心与把握。在体育运动中,中学生对一项运动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将会经常地去做,去完成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完成这一项运动就会有很强的信心。反之,他们对一项运动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将不会经常做这一项运动,甚至不去做,那么当要他们去完成这项运动时,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导致自我效能低下。
2.影响自我效能的认知因素
中学生通过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掌握,就能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个体的行为要受到思维的支配,而思维的一个主要的功能是使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行为结果。人类的目的大多受到预期目标的调节,而预期目标的如何设定,则要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自我效能越强,个体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成就水准也就越高。目标的挑战性程度构成了个体内在动力过程的一个因素,它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而且决定了个体对活动的投入程度,从而决定了个体活动的实际成就。
在认知过程中,自我效能还通过归因和对行为控制点的知觉,来影响活动过程中的思维,并进而影响活动的效率,一般来说,自我效能强的人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这种思维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发展技能。同样,在控制点知觉方面,自我效能高,个体会觉得能够通过努力改变或控制自己,而效能低,就会认为行为结果完全是由环境控制的,自己无能为力。积极的认知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同时积极的情绪又能更加促进积极认知。
3.影响自我效能的情绪因素
情绪是一些身体的变化和情感的表现。现代心理学界都认为情绪是由四种成分组成的:(1)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当我们感知事物时,就会存在情绪体验;(3)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一些人称之为“行动潜能”(Frijda,1986),这可能与实际行为相联系。此外,行为有时被抽象地看作个体之间的社会环境中的交互作用;(4)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多数是情绪的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情绪涉及面之广,影响面也是很广泛的,它是影响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影响自我效能的情绪通常分为两种。
3.1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对自我效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要是好,那么他的自我效能就会高,可以说积极的情绪促进了自我效能的提高。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他的积极情绪如愉快、满足、高兴、欣慰、欢乐等就会占绝对优势,身心也就会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和控制环境,例如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会提高,思维会加强,认知也会加强,对自我评价、自我能力都有很强的信心。
3.2消极的情绪
在人的行为中,消极情绪会阻碍认知行为。比如人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这些消极情绪都会影响自我效能。当中学生具有这些消极情绪时,他们常常担心自己应对能力不足,感到环境中充满危险,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这些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威胁性并不是环境事件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建立在个体应对效能感和环境的潜在危险之间的一种关系属性。
抑郁状态在中学生中间是非常多的。焦虑通过自尊受挫途径产生反应,导致抑郁状态。自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它总是体现于个体生命活动的不同领域,只有当个体在某一领域的活动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目标时,自尊才能保持。若个体对自己达到这些目标的能力产生怀疑,那么自尊就会受到损伤,进而导致自己情绪上抑郁寡欢。例如很多肥胖的学生自悲,而抑郁寡欢、孤僻,从而导致了自我效能低下。再如:自卑心理重的学生往往抑制了其自我效能,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如生理、心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4.影响自我效能的意志品质因素
意志是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优良的意志品质,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对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行为,只有心理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才会做到。
坚强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丰富和升华情感。人可以通过意志调节来控制情绪,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够战胜不良的情绪,他们会主动采取有效的办法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并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使意志行动顺利进行,他们往往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