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地质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地质实训总结

工程地质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

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一些探索,白继中探索研究了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内容[1,2],姜雪茹设计成郡工校汽车实训中信息化管理系统[3],丁彩华对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探究[4],缪晓燕探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对高职实训基地发展的影响[5],徐江等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了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的构建[6],周劲桦等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7],张进对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构建做了阐述[8],还有其他一些人员都对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就本校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来讲,因专业特殊性,目前还没有相关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想把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成信息化的实训基地还需要进行详细研究。

1实训基地建设规模

校内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主要有地质实训中心、土工实训中心、岩土设备维修加工中心、测量实训中心、钻探实训场(岩心钻探实训场、基础工程施工实训场、工程地质等)。2015年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紧跟前沿技术,贴近现场实际”的原则,用近一年时间,建成融“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培训”五位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成“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平台”,成为国土资源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能为其他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对口支援,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实训基地存在问题

目前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情况如下:①环境建设方面。现在的实训室基本都只摆放实训设备,只有个具体的名称如岩土工程勘察实训室、泥浆实训室、土工实验室等,虽在实训期间正常使用,但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中有些课程:例如:钻探技术、土工试验等都是理实一体课程或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而现在实训基地的配备没有其他的信息化设备配套,还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程序;②管理方面。实训教学工作的安排、设施设备的配备、工量具及耗材的准备、设施设备的规范使用、合理调配、设备的维护等工作量很大,现在很多都是实行手工登记,难免会出现许多遗漏、混乱,会严重影响实训基地资料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建设;③绩效考核方面。目前的实习成绩主要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给出相应的评价,但由于实习学生的领悟能力及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成绩评定单方面给出,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且工勘有好多课程涉及到中级工及高级工考核,目前多是人工进行,时间和精力耗费很多;④拓展服务上。很多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目前只是为教学提供服务,在没有教学的时候实训室只能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即实训室在全方位功能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

3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实现的条件支持

3.1硬件

在各个实训基地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3.2软件

国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全国乃至江苏省内、南京市及学校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项目的推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推手。我校自2014年开始实现了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校内监控系统覆盖学校各个系部,各个教室及实训场地,校内教务系统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绩效考核建设提供了基础。2016年8月,我校地质工程系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网站正式投入使用,网站在实训基地介绍及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运营管理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高的软件支持。

3.3校企合作

2010年12月,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勘查局、江苏煤炭地质局、江苏省测绘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我校牵头组建的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现有理事单位81家,其中院校单位9家、企业单位66家、科研院所、协会单位6家。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的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企双赢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目标。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开展实质性的探索与融合,全面提高各成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地质专业的品牌,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我们实训室信息化拓展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9,10]。

4总结

随着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校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理实一体化基地,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存在环境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学校在实训基地硬件、软件和校企合作方面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下面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已有的条件上,怎么通过分析现有问题,提出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指导信息化实践建设。

参考文献

[1]白继中.校内实训基地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151-153.

[2]白继中.校内节水灌溉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9(21):48-51.

[3]姜雪茹.成都工校汽车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

[4]吕广梅,丁彩华,许婷.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2):99-100.

工程地质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习基地 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

一、实习基地建设

重视实践教学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教学特色。2003年,我校组织专人在河北省地勘局

第三地质大队建成地质实习站,学生在这里得到地质实践的系统训练,学到了野外地质工作

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家《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出台,我校对实习基地进行了维修、重建,同时进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和改革,还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全球定位仪(GPS)和便携式分析仪等现代仪器设备用于野外地学工作,使野外地质学工作向着信息化、数学化高科技方向迈进,开创了地质学野外教学改革的新阶段,探索了在新形势下地质学实习的新形势和新手段,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转变。

二、野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建设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是教学的主导思想,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地质野外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地质野外工作的对象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现象。野外现象的观察是首要的、基本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主动观察和被动观察相结合的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野外地质观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实习内容与实际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实习区内工程建设项目诸多,有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铅锌银矿,是一个以锌为主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也是华北地台北缘与古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有关的次火山热液成因的典型矿床。河北省赤城县黄土梁金矿以矿带宽大、延长稳定、矿体密集而著称,经过钻探勘察,发现矿体规模很大,前景可观等等,这些矿区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场所,积累的大量科研经验,也极大地丰富了实习内容,通过实习现场与各项工程建设的具体联系,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科学地实践和感知所获得的知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创新实习改革,推进教学现代化

1.把握地质科学的最近进展,把新知识融入实习教学中。随着地质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料不断涌现。因此,地质实习教学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加以更新完善。针对实习教学方法中比较陈旧的思路和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新的知识。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积极开展野外地质认识实习,选择地质现象典型、矿产资源丰富的实训基地开展实习。通过不同专业,其所掌握的专业侧重点不同,学习要求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实习点,较好的解决了学生技能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要求。采用了开放实验教学,通过老师的指导,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掌握各类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和各类地质现象的特征,掌握识别地质图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专业术语去描述各种地质现象,写出实习报告。

通过教学,认真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历了从原来的模型、标本和幻灯片教学到现在多媒体教学的改革。过去,地质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依赖挂图、模型和教学幻灯片,教师曾经制作了大量的教学幻灯片和挂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幻灯片和挂图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GPS、GIS等高新技术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地质调查(填图)的效率,地质填图的质量明显改进,使区域地质调查实现了信息化。注重研究开发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便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综合整理、各种图件编制的全程计算机辅助化。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地质图信息的传统表达方式。为此,及时调整野外教学方式,探索新形势下的野外教学方法,开展数字化地质填图已成为现代地学教育的必然。数字地质填图是地质填图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学生数字地质填图训练和技能、方法训练为实践教学主要目的,在加强基础野外地质技能训练的同时,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纳入到野外工作之中,从而实现传统三大件(铁锤、罗盘、放大镜)和新三大件(GPS、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密切结合的现代化数字化地质填图工作。实习系统的学习、使用,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现代区域地质调查的知识和综合技能,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四、优化教学路线,编制自成体系的实习指导书

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实地科学考察,编制自成体系的实习指导书。对野外实习路线必须进行精选,以突出实践性特点。野外实习教学路线各有特点,有的地层出露比较齐全,有的河谷地貌明显,有的工程地质现象集中,而有的构造形迹典型突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实习目标促使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路线。

优化教学路线的原则是:实习教学需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实习路线需紧密结合具体工程,体现出地质工程学习鲜明的针对性;几个实习点彼此地质现象联系紧密互为补充,利于学生在野外短期实习中比较全面地接触到所要求的教学内容。

五、加大实习基地建设,走“工学结合”道路

近几年,随着地质行业的复苏,社会性生产项目较多。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是当前提高地质实习的途径之一。

工程地质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强化 职业技能训练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30-02

一、前言

职业教学应坚持从强化实践、突出应用、培养能力入手,遵循以技术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体系,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我校2011级和2012级集中实训,是按照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教学总体安排,依据 “交通系3122集中实训实施方案” 全面开展的。实训环节共完成7个实训项目,分别为专业认识实习(2周)、工程材料实训(2周 )、计算机绘图实作(2周)、工程地质实习(2周)、桥涵工程实践(2周)、轨道工程实践(2周)、工程测量实习(含技能考核)(6周)。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即是满足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需要,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也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学绩档案。

二、目前职业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生学习程度与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班上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整班上课,矛盾转嫁到教学中,教学计划难以保证,学生学习困难重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面临严峻挑战,职业技能提高刻不容缓。教师的指导缺乏现身说法,学生实践、实训无法取得应有效果。

3.突出职业教育规律与特色的教材有待完善,技能培训教材匮乏。缺乏技能训练的教材导致了实验、实训教学的盲目性。

4.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忽视了中职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方向性。

5.传统评价模式缺乏灵活性与全面性,缺乏针对性。

三、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

我校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建设输送毕业生3万余人,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实践技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铁路和地方建设的栋梁之才。这都得益于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以特色创一流”的四条原则,突出“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培养,努力把学校“做大、做强、做活、做特”,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我校之所以始终立于我省职教潮头的成功经验。

(一)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

紧紧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岗位分析出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层次定位,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经过充分论证后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安排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实用、适用”为度,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安排足够的实践、实训学时。对每门实践课都单独进行考核,充分地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重要技能教学“三年不断线”,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逐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改变实践教学的教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围绕职业能力和岗位群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能力培养应该采用模拟“实战”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既要来自社会实际,又要具有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选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之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也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缺陷,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围绕案例进行教学,同时也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可引入难易程度不同的案例,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以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

(四)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要以技术、技能训练为主,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实践教学和职业认证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有效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又使学生取得了相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把每一门实践课程都作为必考课,单独考核,将成绩计入学籍档案,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考评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的集中实训(实习)改革,自2011级始,在学生中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好评,是因为本着“实际、实用、实践”,坚持实训文件的“八有”原则,即实训教学大纲、实训计划安排、实训指导书、实训日志、实训报告、实训考勤、实训成绩、实训工作总结。具体工作如下:

1.搞好实训动员

实训前,召开实训动员会,由领导讲清实训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明确实训地点、实训成绩考核办法、实训纪律、注意事项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

2.编写好实训文件

指导教师根据实训大纲的要求,结合实训地点的具体情况编写实训计划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前发给学生。文件的编写紧密围绕实训内容和实训地点的具体情况,详略得当,指导性强。必要时可附有实训思考题、实训参考书目和实训报告编写提纲。学生由此了解每天的实训内容和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查阅有关的参考书,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起到指导实训的作用。

3.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指导教师要熟悉实训现场的生产情况,掌握操作技能。在实训中可根据内容安排必要的讲座,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生产知识;也可根据生产情况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学生的实训日记要随时抽查,发现不足,及时纠正。要严格实训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学生的违纪现象,保证良好的实训秩序。

4.严格考核

学生最怕的是考试,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改变过去只凭实训报告评定成绩的做法,把实际操作、实训考试和实训答辩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严格进行考核。

对于教学实训,可根据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训考试或答辩、实训报告和操行考评四项按百分制评定实训成绩。其中,操作技能50分,答辩或考试30分,实训报告10分,操行考评10分。每项都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由指导教师严格掌握。

对于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根据实习报告、实习考试或答辩、操行考评三项按百分制评定实习成绩。其中,实习报告30分、实习考试或答辩50分、操行考评20分,操行考评要检查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和实习表现,使实习成绩更加真实。

四、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思考

1.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保证“质”,把握“量”,确保培养的毕业生被市场所接受,实现“零距离”上岗并进行创造性工作,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实践、实训力度。

2.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选拔骨干教师送出去进修,请企业优秀技能人才来校任教。职业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针对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多增加模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开发职业教材,体现职业教育的规律与特色。

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强调技术的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并重。克服“偏、难、繁、旧”,突出“新、宽、活”。增加教材中的研究探索性、实践性内容,采用知识模块结构等,积极编写技能训练教材,使实验、实训规范化,确实提高学生技能。

4.改变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学家江山野先生强调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去阅读和思考。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阅读,开展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书指导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读、自解、自悟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是关键和前提,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索环境,创造良好的情景,不断生疑、不断发问,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建立“复合式、全程化、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起着调整教学和质量监督的作用,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改变现行教学中传统的学业评定方式,增加发展性、过程性、技能形成性评价及职业道德评价指标,建立“复合式、全程式、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实行“双证书”制度,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状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纳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五、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集中实训的几点思考

从学生调查反馈得知,凡是配备专职的专业指导教师,并且负责教师精心组织实施实训设计,能带学生走出课堂,并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项目,学生愿意参与,收获较多,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1.领导重视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先行保障

教学改革是全校生存的命脉,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建立由专业系牵头,相关教辅部门全力配合机制---建立试验仪器设备、机房、多媒体、实训基地、模型室等全校协调统一使用机制。

2.师资是教学改革成败的保障

实施项目教学,保证专业教师充足的同时,学生人数宜控制在30人以内。每班宜安排专业指导教师2名,指导教师针对项目对应岗位提炼核心知识和技能,主辅轮流,全力配合。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乏味,枯燥。从而使计划实施到位,实现项目目标。

3.精心组织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项目内容安排上,需要负责教师结合实训基地、学生状况分组实施,分组指导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分组进行。每位教师指导10---15位学生,适时同步考核基本知识和技能,项目成果结合岗位实际,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体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工程地质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能力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Yan, ZHAO Qiongmai

(Guangdong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50)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major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alyses about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levels and capability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rough the particular case, it introduces how to set the evaluative index, and how to set the assessment mission,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ve index, meanwhile, it point out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valuative syste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1 职业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今高职教育的主流思想。职业能力评价作为职业教育过程的终结点,也是职业教育过程的出发点。本文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通过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进行,分析出12项综合能力,进而深入到专项能力,细化到单项能力。通过层层能力分析,提出了能力标准的外延与内涵,明确了其范围和深度。并通过项目构建,把能力评价溶入项目教学的实施,设计出能力评价手册,把终结性的考核转变成过程性考核。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体来说,评价体系研究的过程如下:

岗位群――专业综合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单项能力(能力要素)――项目构建――评价手册――实践――修正。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建筑行业长期坚持的调研及历届本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统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指导委员会长期以来的交流研讨总结,全国多家建设类示范高职院校的参与研究,总结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建筑行业主要的岗位有: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细化,将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归纳为以下12项专业综合能力,分别是: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等。具体如图1所示:

图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3.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的先决条件。结合高职教育及学生能力的特点,对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指标的全面性。设置的指标应全面体现专业应该具备的各个方面能力,保证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有明确的内涵和要求,要考虑指标遴选、指标权重设置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2)评价指标的指导性原则。设置的指标应具有持续性、导向。任何评价活动都是一种目标驱动的活动,专业能力的评价也不例外,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围绕着评价的目的而展开,这样才能对高职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才能为高职专业教育方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单性和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简化,力求用较少的指标来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减少评价的工作量,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到量化评价的可行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尽量选用那些能够直接量化的定量指标,并且这些指标是可以直接采集到的统计数据。

表1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评价指标

3.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企业调研的专业能力分析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2项专业综合能力进一步分解为59项专项能力,各专项能力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单项能力。同时,根据重要性设定了专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体系中各项能力的权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邀请建筑企业的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决定。

下面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能力中第2项综合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为例,来说明其具体评价指标内容:

(1)任何构件的验算及设计都离不开受力分析,即计算模型(计算简图)的建立及受力分析计算。

(2)在确定构件计算简图的时候,必须搞清楚不同的建筑结构各建筑构件的具体受力情况。

(3)掌握对基本构件验算及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具有认知和处理能力。

综合以上的各项要求,最后将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分解为五个专项能力:确定结构计算简图与受力分析计算能力、常见结构体系认知能力、基本构件设计与验算能力、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和处理能力、工程地质资料应用和基础结构处理能力。至于各专项能力还需分解多少个单项能力,还是按指标的设计原则来确定。该项专业综合能力的具体指标设计内容如表1所示。

3.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单项能力的评价

评价指标分解到了最基本的单项能力评价,它是包含了能力考核项目、考核环境、考核时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评价记录结果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评价文件。设计的考核项目(工作任务)必须能够体现能力目标要求,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考核环境的设置可以结合考核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设置在教室、实训场地或工程现场。评价方法应考虑到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能够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起促进作用,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能体现能力目标对学生能力掌握的具体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下面以确定结构受力简图的能力为例,说明具体的评价体系。

表2确定结构受力简图的能力评价评分标准及评价记录表

姓名:学号:班级:考核教师:考评日期:

例:确定结构受力简图的能力评价

(1)能力目标:能够对常见结构及梁、板、柱构件进行分辨,能够确定计算尺寸,确定约束类型,对荷载进行简化,绘制出结构与构件受力图。

(2)考核项目(工作任务):①根据结构施工图或工程实例确定结构构件计算简图;②根据结构施工图或工程实例确定结构计算简图;③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绘制出受力图。

(3)考核环境:校内教室或工程现场。

(4)考核时间:90分钟。

(5)评价方法: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采用看结构施工图确定结构构件与结构的计算简图,或者看工程实例,对结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绘制受力图;或采用试题方式,以百分制分数对学生个体单独评价。

(6)评价标准及评价记录表(见表2)

4 评价体系运用实践

在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班级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项目教学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先给学生布置本次课的任务,分好小组,并将评价标准也发到学生手上,然后边教学边考核。考核成绩中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有学生自我的评价,最后根据不同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学生对于这种教学形式,认为它不仅可以明确学习目标,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间的学习交流,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5 结束语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重大,但由于国内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处于起步和探究阶段,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目前由于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存在较大差异,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也还不均衡,所以某一地区构建出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对于其它地区只能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还应按照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构建出适合本地区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

(2)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会不断地更新,建筑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该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应具备适时更新的机制要求。

(3)构建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由于牵涉到的能力评价指标较多,覆盖面广,在评价指标的设置、能力目标、评价项目、评价方法等方面是否合理,这都需要经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来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