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翻译人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翻译人才

翻译人才范文1

本人概况

姓名:张咏梅 性别:女

民族:汉 政治面目:党员

学历(学位):本科 专业:英语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16816818

联系地址:中山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528400

Email Address: 呼机:888888-1234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1993.9--1997.7 科技外贸英语专业 本科

另:其他培训情况

辅修日语和导游

现正进行注册会计师考试

工作经历

*1999.4---至今 中美合资狄姆阿姆斯壮技术有限公司

翻译/总经理秘书

处理总经理所有日常事务/现场翻译美方执行总监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拓展/陪同美方技术支持进行现场工作指导/安排组织公司管理层会议并作会务翻译

*1997.10---1999.4 中瑞合资北京中安消防电子有限公司

外籍生产经理助理

负责瑞士、德国和香港地区的国际采购业务/翻译各种生产技术、商务合同文件/协助实施电子元器件国产化工作/组织、协调生产各部门会议,并承担翻译工作。来源:中国求职简历网

个人简介

我本人适应性强,责任心强,勤勉不懈,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从事多年翻译及谈判、助理工作后,积累了丰富的外贸业务和国际贸易谈判经验以及优秀的英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及设备,以胜任现代化办公的需求。

请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

翻译人才范文2

关键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应用型翻译;特色化培养

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对翻译学科的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等,都直接影响着翻译人才的就业选择和人生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因地施教”,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特点及资源产业链等实际情况,突破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区域发展需求的翻译人才培养途径。

一、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分类

(一)面向高校的专业性翻译人才

教育以人为本,翻译人才的培养要以翻译能力为中心,高校要明确翻译学科的实际定位。把培养针对高校的专业性翻译人才作为目标之一,各大高校的外国语学院目前开设的翻译学科结构较为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忽视了翻译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应该探究一条专门面向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途径,让高校输出的翻译人才又回归于高校,作用于高校。不仅市场上的各大企业需要翻译人才,高校内部也同样需要翻译人才,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多方受益的技能。翻译专业出身的学生具有一定翻译基础和翻译素养,对翻译的新鲜事物可以有更好的理解和消化。通过翻译还能够获取第一手资料,拓宽翻译视野,同时还可以把自己学习积累到的翻译经验再传授给身边的学生。所谓高校输出的翻译人才再回归高校,本意就是培养出适合当展趋势的翻译教学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更能熟知翻译的要义所在,更能了解翻译专业学生的需求所在,最终能够形成一个翻译人才的良性循环。面向高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种模式的核心就在于要求翻译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做到能翻译,能教学,把自身的翻译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高校内部为了实现教学计划,更新教学翻译类材料,也需要一定的翻译人才做支撑。一方面,有了专业性翻译人才作为后盾的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便有了相应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种循环培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翻译人才的就业问题,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发挥了其自身优势。

(二)面向企业的商务复合型翻译人才

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的作出调整,而各种大中小型企业便是吸纳翻译人才的主要力量。这就对高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为翻译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对于课程内容设置的与转移,对翻译人才的培养类型起着关键的作用。翻译本身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但在以往传统的翻译教学中,老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只注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而没有突出翻译的实践重要性。学生在本地文化的影响下,是一个有特点、有个性的翻译群体,高校应该抓住这一点,迎合当地企业用人的发展趋势,培养面向企业的商务型翻译人才。他们可以促进区域与国外的直接交流与合作,在更大意义上服务地方经济。所谓商务型翻译人才,旨在市场经济中能够直接参与商务活动的翻译人才。有些稍具规模的地方企业还会跟国外的跨国公司有业务往来,而此时双方的顺畅沟通就成为了决定贸易成败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审时度势,让翻译人才在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崭露头角,发挥其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商务型翻译人才应该具备必要的翻译能力,因为商务活动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它经常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技能探究。因此,高校对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多方位入手,丰富学生们各方面的翻译知识,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开展交际文化教学,加强对商务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灵活应对企业商务活动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翻译者,充分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面向外交活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也日益频繁,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亟缺的现状已成不争的事实。高校外国语学院中对外语专业知识的单一设置和基础技能型翻译人才也早已显现出对国际市场的不适应。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能应对国际外交活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目前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对翻译教学的方法改革,并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我国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观念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学生在翻译学习上的被动状况。当前我国的众多高校内对专门教授外交翻译的科目还很少,师资力量也很薄弱,并且长期以来,针对外交活动的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属于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始终以教师传授翻译的理论知识为主,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模拟化的外交情景设置也不够及时,这就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得学生不得不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各种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们对外交翻译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就会受到抑制,,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外交翻译的质量与效果。在外交翻译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具有十分扎实的外语和汉语的基本功,而且还应该主动的对外交翻译的语法、用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鉴于我国目前高校的外交翻译教师的紧缺状况,地方高校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及时调整翻译教师的研究方向。二年级是学生开始正式接触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是非常茫然的,还弄不清外交翻译知识的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调整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按照专业知识的要求,一步步掌握外交翻译的技能。

二、培养地方高校翻译人才的对策

无论是针对哪种翻译方向的人才的培养,都应该是服务于社会的。而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要和高校对翻译人才的输出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用经济学观点表达就是供不应求。当前这一不对等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因此,改革翻译教学,培养多方位的翻译人才是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教学实践注重翻译案例分析

“知识要活学活用”,这句话十分贴切当前我国高校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误区。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去实际操练,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国际国内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翻译的课程设置上,翻译的教学环节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同时也应该注重在翻译案例的实际分析上下功夫。多设置一些案例的实际翻译环节,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除了必修课,学生还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领域进行翻译。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大量,前沿的有科研价值的翻译语料库。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必要时知识的输出打下基础。案例实践性教学模式在要求教师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和创新精神,把专业翻译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翻译问题。注重将专业技能与行业技能结合起来培养,通过对翻译案例的实际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注重,让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培养翻译人才的关键环节。

(二)开展校企合作的翻译实景训练

高校翻译专业的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依托团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就业兴趣,融入到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去进行专业实践,从而获得专业翻译技能的提高。校企合作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校翻译类学生输出到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实践,在各种真实的情景中锻炼自己,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全方位有效地进行翻译实习,这不仅给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自身也会收益颇丰。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实习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实习成果,这种培养模式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学生从校园走出去,在企业中进行翻译实训,为将来毕业后步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种培养模式既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基本功,并能将翻译能第2期浅析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179力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去。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发展模式,是学校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翻译人才再反哺企业的一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翻译人才招聘就业等问题,也可以解决企业缺乏翻译人才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共建合作型实训基地,推进各种办学形式的发展,形成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并利用企业丰富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发展学校的特色化翻译教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学校提供的翻译人才可以创新用人机制,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地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就业的平衡,还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双方的“共赢”。

(三)关注国际实务变化热点

地方高校要想培养具有较综合高水平和翻译能力的人才,还必须紧跟国际实务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实时的体现出来,让学生们抓住热点问题进行翻译练习,这不仅可以扩充学生们的词汇量,同时也为将来从事外交翻译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高校翻译专业的教师在工作之余要主动收集国际实务的热点问题,通过合理的筛选再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从而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训翻译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变也是客观必然的。以往的教学都是以翻译知识的传授为主,以教材和黑板为主要媒介,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必须改变。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该形成“翻译能力+商务能力+操作能力+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在教师关注国际实务热点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关注热点问题,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实际热点翻译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学生既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即更高的翻译综合素质。这样学校通过多样性的培养体系,构建出多层次、个性化、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高校以往的翻译教学都是授人以技为主,而非授人以道。地方高校是为地方输出人才的主力军,对专门用途的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地方高校来完成的。因此,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思路要紧跟时代需求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要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专门用途的外语翻译教师的培养,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推进。

总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翻译人才是非常亟需和必要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能适合地方发展的翻译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我们的翻译教学变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地方高校仍然是市场翻译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所以地方高校应该重视多方面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充分整合学校翻译学科的优势和地方的各种社会资源,实现高校和社会的双向培养,为翻译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这样做既可以弥补高校自身培养能力的不足,同时还推动了地方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理想目的。对于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而言,面向市场、面向教育需求、面向社会的进行专业性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细致的规划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马佳瑛,章洁.本地化行业发展及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J].陕西教育,2013,(01):77-78.

[2]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1.

[3]黄德先,杜小军.翻译的职业化及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0,(01):73-77.

[4]王爱琴,王秀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J].台州学院学报,2006,(05):78.

[5]杨为,刘汝荣.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商标词的翻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63-166.

翻译人才范文3

关键词:区域经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式

中国因地域辽阔,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文化差异,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差别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则要注重区域经济的特点,比如工业较多的区域经济、纺织服装业区域经济、旅游业区域经济或娱乐传媒区域经济等。商务英语多数用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商务英语和一般英语的区别在于前者包含了更多西方国家的商业文化。结合这些因素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所培养的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一方面令人才培养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价值也更高。

一、以往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系统性缺乏的问题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和过去的英语翻译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外的贸易往来更加的多样多元,普通的英语翻译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的需求。在商务英语翻译这一领域,很多人才培养的模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令人才培养变为英语培训。在人才培养之前没有制订专业的计划,令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包括:前期调研的不全面;人才培养内容或方法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人才培养针对性不足;与人才培养同步进行的评价体系的缺乏等。因人才培养系统性的缺乏,很容易令其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培养后的人才很快会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所淘汰,人才的利用效率不理想。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求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还应具备一定的符合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的条件,但很多相关的人才培养都忽略了这一点。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从以前到现在仍有部分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会借用院校相关的教育教学模式加以调整使用。一方面,各院校所针对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在时间上并不适用于市场上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的实际应用上仍有很大的不足。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一方面需要具备当地经济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工商、国贸以及国外商务文化等知识,可以说是一种更加专业的商务型英语翻译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和针对性的不足,就导致了培养后的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不足,不懂得如何高效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并实现所学的最大应用价值是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但很多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只考虑了如何教、如何培养,以及培养的目的,但两者是否可以联系在一起,即:通过此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是否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和效果,却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区域性人才培养的问题

虽然国内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主次之分,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城市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多样多元化,而部分商务英语翻译的人才培养则忽略了这一点。如金融、装备制造业、化工、服装等,涉及到的商务英语内容则有所不同,而部分地区的经济仍以工业为主,因此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的培养也以此为主,这就导致相关人员对其他领域的商务英语有所欠缺。如该地区开始发展其他产业、行业,则需要再次培养新的翻译人员。一方面会影响新经济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相关翻译人才培养上浪费了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二、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一)制定科学而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

科学而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前期的调研与培养目标的设定;二是中期的效果反馈研究;三是后期的总结分析。前期的调研是针对不同区域经济体系的组成和特征的调研分析,从而得出现阶段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和其他次要部分,以及未来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兴的经济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时间上的划分则分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顾名思义,短期目标是指短时间内几天或一个星期所培养的翻译人员的收获等。长期目标则是半年或一年内容翻译人员的改变和实际的应用效果,而这种改变时根本性质上的改变,也可以说是工作效果和方式的改变。中期的效果反馈研究是指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策。因为无论前期的规划和调研多么的完善和全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而为了使这些问题对人才培养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杜绝这些问题对翻译人员长远性的影响,就需要及时地发现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解决问题,在避免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对翻译人员的不良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后期的总结分析是指翻译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以此为依据总结前期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有无需要调整和变更的部分,以及如何调整。这主要是针对翻译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对人才培养整体的分析,对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评定,包括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素质评定。

(二)人才培养与实际价值要紧密联系

在实际的行动没有得出具体的结果时,任何人都无法确定培养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完全符合预期所需的翻译人才。因此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时,设定的培养目标所涉及的商务英语范围不应过于广泛,即使是在面向区域经济的条件下。以工业为例,工业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而重工业又分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等种类繁多的工业种类。因此在培养区域经济性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时,就不能简单的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把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为工业或重工业等,而是应保证众翻译涉及商务英语的多元性,如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等。在细化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后,就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因此把细化后的翻译人员培养目标的国内和国外的产业文化相互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同一个行业或产业,因为在国内外起步和发展的不同,国情的不同,人文文化和风俗等之间的差异,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员来说都是影响翻译的元素之一。因此,了解本国区域经济和国外文化的同时,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把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小化地进行翻译是关键之处。包括:把具有本国或区域独特性的商业或经济文化进行翻译,让对方可以在短时间最大程度上的了解,则是现代商务英语翻译所应具备的能力。

(三)同步进行评价研究

评价研究是进步、更新和创新的依据。自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国内的市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令所培养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可以紧跟市场的需要,对人才培养同步进行的评价研究就是最好的保障。相关的评价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效果;二是资源的投入价值;三是培养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对相关区域经济的影响。出现问题并解决这是人才培养的常识,但解决的效果,所用的时间和资源则往往缺乏专业的评价研究。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的评价研究则是为了以后的人才培养避免同种问题的出现,节约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正是评价研究的目的。成本与利润、投入与收益,这是每一个企业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同样如此。对投入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可以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利用资源,同时也会提高人才培养整体的执行力。最后,培养的翻译人才是否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促进效果的评级研究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对该区域经济的影响是面向区域经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评级研究可直接得出翻译人员真正的实际价值。

(四)更新与创新

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创新,但这里的创新不是指以往所有的旧的东西,完全创造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而是以市场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为核心,以区域经济的特征和国情为基础去完善和更新以往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式。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应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法,而是应根据自身的确实需求,在细节上去调整或完善,摒除院校商务英语中的教学理论和考试部分,把实践应用作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和更新的核心部分。

(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作为现代社会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专业性和技能型不再单是人才培养的内容,翻译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会涉及到企业、公司内部的相关信息,因此自身的职业素养则直接决定了政府单位、企业和公司的信息泄露问题。同时,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或短时间就可完成的工作,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所培养的人才为他人所用也是常有之事,而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是针对翻译人员思想上的教育,以求最大化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

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般企业内部的人员培训或院校的教育教学,而是可以自我思考、自我提升的翻译人才。现代社会中,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不再是对英译中或中译英的翻译工作,而是起到了令两种不同的商业理念和商业文化可以实现最佳的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亮.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4,(22).

[2]宁雅静.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

[3]雷静.国际视野下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因素分析与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

[4]安萍.新时期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

翻译人才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翻译人才 市场需求 区域特色产业 产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5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20-02

1 引言

应用翻译,也称实用翻译,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书、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随着中国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翻译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除了传统的经贸领域外,新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给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建平、张瑾(2006)指出,中国的翻译人员众多,可以被称为是“翻译大国”,但绝非“翻译强国”,其根本原因在于,翻译人员的总体水平不高。事实上,一般性语言文字的交流与翻译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经济之间的交流,文化之间的传递。本文以邢台为例,通过对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旨在发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不足。

2 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邢台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期反映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邢台的商贸公司、旅游区、政府职能部门、餐饮业、医药、工矿企业、翻译人员、翻译公司,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和领导等为研究对象,共涉及用人单位和机构80家,翻译人员120人。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通过文献法,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通过面谈、电话访问、网络等,对翻译人员(其中专职翻译85%,兼职翻译15%)和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本研究还设计了80份《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经验丰富的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翻译专家等制定,采用不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不定项选择和陈述两个部分,其中不定项选择20题,陈述部分5题,问题主要涉及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理解、翻译人员的外语和汉语水平、翻译人员的教育背景、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外语等级、口笔译能力、对中西文化的掌握情况、翻译质量、翻译人员的工资水平、管理人员或领导对翻译人员的评价和期望等方面。涉及英、法、德、俄、日五个语种,发放的80份调查问卷,最终回收76份,有效调查问卷76份,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较强的说服力。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对翻译人员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构显示,专职翻译大多是英语本科学历,部分人员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为外语,外语等级为专业四级或八级。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汉语水平较差,尤其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更少。持有中高级口译证书和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等翻译资格证书的仅占2.1%。此外,兼职翻译人员中七成以上为非外语专业,有少量人员学历为专科,学历层次较低,大多持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翻译人员的工资水平不高。另外,翻译人员中能掌握两门以上外语的寥寥无几。据此我们发现,邢台市对翻译人员的要求比较低,翻译职业准入门槛低,制度不完善,这可能与该市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优秀翻译人员向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失有关。

在被调查的翻译人员中,只有21.3%的人认为“完全能胜任工作”,27.5%认为“可以胜任工作”,部分人认为“不能胜任工作”。另外,认为“不能胜任口译工作”的占73.2%。原因是,一小部分人外语水平不够高,多数人外语口语高、汉语功底较差,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语水平高并不意味着翻译质量一定高。过硬的汉语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工作,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还要不断实践。

3.2翻译人才需求总量和类型的分析

调查发现,全市翻译人才缺口在70%以上,专业翻译人才需求在1千人左右。访谈中我们发现,69%的用人单位认为翻译人才的招聘十分困难,能胜任工作的优秀翻译人才十分缺乏这说明翻译人才培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从语种的需求来看,英语翻译需求量最大,为73%,日语翻译需求量其次,约为20%,法语、德语和俄语翻译的需求量少。这种语种需求量反映了该市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情况。

从涉及的专业领域来看,本次调查研究涉及农林产品、服装、汽车、机械制造、医疗卫生、教育、金融、法律、信息技术、旅游等多个行业。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林产品翻译的需求量最大,这可能与该地区农业发展良好有关。另外,随着旅游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这两个行业翻译需求量也较大。其他行业需求量较小。

从口笔译翻译需求的情况来看,笔译翻译需求量明显比口译翻译需求量大的多,其中笔译翻译需求量大约为79%。高级专业口译需求量不是很大。这一方面与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人才流失的情况。

4 市场需求对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刘和平(2008)认为,过去,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外语专业教学,普遍认为只要具备外语能力就能做好翻译,认为外语教学就是翻译教学,外语好就能做翻译,口语好就能当译员,于是把教学翻译当作翻译教学,忽视了翻译的职业技能训练。市场需求对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1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翻译人才

产学结合是教育的生命所在,是提升学生就业率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实现产学结合,又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信息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创新为保证,并通过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机制和手段方能成功。以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为本位,改变原有的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如:产品生产流程、产品制作过程、产品使用说明、商标内涵的翻译,以及区域特色文化,如: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文化、服饰文化等,以此来探索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4.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应当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将翻译技巧和相关的背景知识相结合,产学结合。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应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以区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为导向,将翻译教学深入到实践当中。在培养学生笔译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另外,要重视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翻译质量。此外,要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应当提倡学生熟练掌握另外一门外语,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5 结语

我们以邢台为例,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且类型广泛,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新路子,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尽管我们的研究较详尽,研究方法科学合理,但我们选择以邢台为例,研究范围还不够广泛,研究方法也还不完全科学合理。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J].中国翻译,2008(3).

[2]潘华凌,刘兵飞.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

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

[3]王银泉.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2):20-26.

[4]许建平,张瑾.从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看我国外语教学的人才培养[J].甘肃社会科学,2006(2):51.

翻译人才范文5

关键词:翻译人才市场;翻译公司;翻译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启示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079-02

一、绪论

西安,上千年历史,十三朝古都,经秦风汉韵,历隋唐盛世,在国际上已久负盛名。后几经波折,西安国际影响力日益势微。2008年5月国务院对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及2009年6月,国务院对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大西安的建设呼之欲出。近十几年来,西安市又在“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拂下,以文化、教育、高科技产业为依托,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格局日益成熟,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高。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西安朝国际化大都市又迈进了一步。

翻译是语际交流的助推器。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展会盛会在西安举办,跨语言交际的障碍问题日益显现。因而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过程中,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必不可少。翻译公司雨后春笋般涌出,许多高校的翻译专业也就应运而生了。但是西安市许多高校翻译专业起步晚、底子薄,在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到底该如何培养翻译人才,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们从这些问题切入,深入高校、翻译公司展开调查,经过半年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对西安市的翻译人才市场有了宏观的把握。

现将我们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解析,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为翻译专业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帮助各高校了解西安市翻译人才市场情况,见贤思齐,扬长避短,以培养出更优秀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翻译人才。

二、西安市翻译市场现状

中国目前翻译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翻译市场,它的翻译市场现状毫无疑问影响着西安市翻译学生的就业。

为了解西安市翻译市场现状,我们有计划地采访了展地(西安)翻译人才实训基地、西安非凡翻译社、译传思翻译、陕西省翻译协会等知名翻译公司及机构的相关人士。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谈,得出以下结论。

1.从各公司的平均水平来看,专职译员大约在10~20名左右,兼职译员数量不等,且主要是临时译员和小语种翻译。业务量上,笔译占绝大部分,口译(包括同声传译)仅占15%~20%。

2.几家翻译公司的业务重点侧重不同,如科技、电力、机械、石油、经贸、本地化等,不过总的来说都偏重于工业方向。

3.由于近几年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发展很快、应用很广泛,这几家公司也不例外。翻译软件中使用最多的应属塔多思软件。各公司均表示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已经越来越重要,也会在译员求职过程中为其加分。

4.各公司在挑选译员时标准比较一致,即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但不一定要求英语专业八级的证书)。其他翻译水平的证书如人事部或上海市的翻译资格等级证书也没有硬性要求。总的来说就是要达到业内认可的标准,而这标准取决于英语水平而非英语证书。

三、西安市翻译人才现状

社会发展靠人才,翻译行业也不例外。翻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对翻译人才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那他们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调查了西安市各翻译专业院校。

首先,我们按照计划将精心准备的问卷下发到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翻译专业同学手中。本问卷调查参与者主要是大二、大三以及一部分大四学生。我们一共下发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后,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有约40%的同学毕业之后想直接就业;有约35%的同学准备考研,继续深造;同时约10%的同学希望能出国留学;其他约15%的同学则表示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并不清晰,感觉前途未卜。

2.在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同学中,仅有约22%的同学明确表示想从事翻译工作,因为喜欢翻译工作,并且专业对口;同时有约18%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会做翻译,因为翻译对自身要求较高,认为自己难以胜任;其余的大部分同学则认为就业市场变化快,现在说做不做翻译还为时过早。

3.我们进而在希望从事翻译工作同学的问卷中发现,大家毕业后大多希望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因为那里工作机会多,发展潜力大。同时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自己从事翻译后月收入能超过5 000元,也有同学希望超过10 000元。

4.再次分析全部问卷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学校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有些课程并不能真正做到提高翻译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可能由于其中一些学校的翻译专业开设较晚,该专业的发展还在探索之中,所以这种想法在一些学校的问卷中反映较为普遍。当然,同学们也写出了自己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最给力的课程,其中主要有口译、笔译、高级翻译、交替传译、高级英语、综合英语等。

5.就西安市整体的翻译市场而言,目前合格的译员缺口很大,尤其是同声传译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能力强不愁没活干。所以对于有能力的翻译专业学生来说,就业形势非常好,前景很广阔。

四、西安市翻译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翻译人才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教学

当今翻译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提供翻译服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体系和工作流程。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译中及译后三个步骤。无论是整个翻译项目还是细化到个人的翻译任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化时代,翻译活动除了科学和艺术的属性之外,还具有技术的属性, 可以说翻译还是技术。 [1 ] 翻译市场需要求职者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外,还要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了解翻译的流程。这些要求对高校如何进行翻译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了翻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信息技术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通常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其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2 ] 在计算机和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人们原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三个主要应用方向,即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互联网的应用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

1. 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

我们在翻译工作中之所以要利用翻译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提高工作效率。2.提高译文的质量。3.资源的重复利用和累积。4.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翻译行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和电子翻译工具, 通常包括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术语管理、软件本地化工具,以及在线词典、术语库和语料库等。[3 ] 近年来,各种品牌的翻译辅助工具不断问世,在翻译界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如德国大众、西门子、微软、惠普等知名企业使用“塔多思专业辅助翻译软件(Trados Translator’s Workbench)”来进行大量科技文本的翻译。该软件是面向企业及个人的互动式翻译系统,与微软的Word集成,此外还有强大的网络共享、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管理功能,为专业翻译领域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4 ]中国国内主要产品有雅信CAT和华建智能辅助翻译系统HJ-IAT,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还有雪人CAT软件。这些翻译辅助工具使用方法不同,但是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以翻译记忆(TM)为核心技术。在使用翻译工具时,计算机不仅给翻译人员提供一些词汇、专业术语的翻译,而且还能从记忆库中搜寻与待翻译文本相同或相似文本的翻译结果,为翻译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利用翻译辅助工具进行工作,由其适用于科技类文本、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等这种篇幅较长、重复内容较多的文本。可以说,如果不熟练掌握一些主流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是无法胜任新时代的翻译工作的。

2. 网络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除了各种翻译辅助工具外,网络也能在翻译过程中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首先,网络上有很多在线翻译词典,例如有道、灵格斯、海词、金山词霸、CNKI翻译助手等,收入词条多,更新快,方便我们快速查询。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一些初步的翻译工作。很多翻译网站都提供了即时翻译功能,例如“谷歌翻译”,虽然结果不能达到精确,但是对了解文本大意有一定帮助。如果需要得到更精确的翻译,就需要我们规范词汇,调整语句结构,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润色。谷歌等网站还提供了网页即时翻译以及文本上传翻译服务。以谷歌翻译为例的网络翻译工具,一方面可以提供基本的术语和词汇查询,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百科全书和词典的作用;同时谷歌翻译可以为我们提供文本以及网站的即时翻译,便于我们快速对信息内容大致了解。但是,查询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来源之一,还需要我们的判断、取舍以及再加工。

3.搜索引擎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吕叔湘先生说过,翻译是一门杂学。翻译过程中,需要翻译的文本内容可以涉及到各行各业,翻译人员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 everything of something”的本领。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那么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搜索引擎强大的功能就可以给我们提供快速便捷的帮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一些常用搜索引擎来对一些新词、专业词汇以及专有名词的翻译进行查询和核对。搜索某高校或某机构名称的翻译,可以直接进入其官方网站寻找英文翻译。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直接在搜索引擎上尝试,如要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翻译,在搜索框里输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China land”, 根据搜索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其英文翻译“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

搜索引擎的另外一个主要用途是能在翻译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背景材料及相关信息。在翻译技术类文档时,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汇,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然后搜索其图片来辅助分析这些词汇的意思。搜索引擎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翻译的准确度,对于不确定的翻译结果也可以查,输入翻译后的词汇或短语,如果可查出很多相关信息,由其是很多权威网站上有这些词汇或短语的信息,说明该翻译结果准确,比较地道。如果搜寻到的相关信息很少,且多在一些不知名的网站,那么该翻译结果还需要再做修改。

二、 信息技术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中,很多高校对翻译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还是延续以往传统翻译教学的模式,这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国外的翻译教学中,翻译技术是非常受到重视。[5 ] 在访问欧美十几个翻译硕士专业的官方网站后,我们发现这些学校开设的翻译技术课程有: 计算机与翻译、信息检索与管理、机助翻译、受控语言、文本处理、软件本地化、翻译项目管理等。国外的翻译技术研究及教学开始较早,也比较成熟,在培养人才方面更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国内大学中翻译硕士关于信息技术辅助翻译方面的课程涉及较少,更多的是针对专业译员的继续教育或短期培训。作为大陆地区第一个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的北京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勇于尝试、不断地完善,课程中基本涵盖了翻译过程中应用到每一种技术和领域的知识,但是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平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国内高校翻译课程中普及信息技术的教学,当前是有一定的困难。首先,高校缺乏掌握技术的教师,任职翻译教学的教师多为语言专业出身,对技术的应用了解不多。虽然有部分高校采取聘任校外的专职翻译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来授课,但是兼职教师对学生培养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毕竟还是有限。其次,资金投入问题。学校除了聘任具有专业素质懂技术的教师,还需要提供一些专业的软件和语言实验室,以供学生具体学习和操练技术。在这一点上,北京大学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采取的是“实习中操练”的做法,学生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后,会进入不同的翻译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中,不断提高能力,并确定下一步提高的目标,并且能在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节奏。最后,是课程设置问题。以多数高校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为例,虽然实践性课程增大,但是在翻译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较小,且多数学校将其设定为选修课程。国内课程设置未能体现高校自身和所在地区以及行业特色,随意性较大,没有给翻译教学准确的定位。在翻译教学中,讲授应该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平培养,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三、结论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翻译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应该顺应翻译市场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翻译教学也应当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入教学当中,以培养具备优秀的文字翻译能力,熟练掌握翻译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涛,鹿鹏. 翻译技术的理念与分类[J].中国科技翻译, 2008,(1).

[2]骆耀祖,叶丽珠.信息技术概率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袁亦宁. 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上一篇药品导购

下一篇体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