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研究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

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2

环节一:表格的发放及开题准备

给学生三周左右的时间,作开题准备。详细准确地传达具体任务及陈述的基本内容。

基本的陈述内容:①标题;②背景;③目的意义;④小组成员及分工;⑤指导老师;⑥主导课程及相关课程;⑦研究方法;⑧活动步骤及阶段目标;⑨研究所需的条件;⑩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教学理念:开结题环节陈述的内容给学生提最低要求,不划定上限,但是陈述时间为15分钟内,激励学生自我发挥。

环节二: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的选拔及思考

主持人:在主持人选拔的过程中,我经历一男一女、两男生、两女生、主持人团等多种组合形式。经过两年多的观察,我最终推荐主持人团这种形式。

在主持人选拔时,我采取了激励机制——参与主持活动为自己小组挣分。所以,每个小组只要有这方面能力的同学大部分都会参与进来。

主持人由教师首轮筛选,初步控制主持人的质量,然后召集选中的所有主持人布置任务,提出最低要求。在主持过程中,能力欠佳的注意沟通、及时淘汰,避免过多地影响开题和结题的质量。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能力不断地得到肯定和锻炼,他们会更努力、更认真地投入这项活动中。

教育理念:我认为高中教育不是培养精英,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评委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一是学生。教师评委对于班内开结题活动就一个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学生评委,我是这么设计的:一个班有几个小组,就有“几个评委”,这里的几个评委不是数字上的几个,也不是传统的从学生中选出评委,而是每个小组发了一份评委评价表,由小组内部协商:“怎么干?由谁干?”我看到:“有的小组是商量着打分;有的小组是轮流打分;有的是一个人打分。”不管怎样,我看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而我同样收到合理的评分结果。而更多的权力、合作、协调与锻炼交予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分员:统分员也是班内公开、各组推荐上来的,统分员由于能力要求不高,所以人数较多,人数多时,每组限定一人,并将之分为几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连任两期,并负责培训下一个工作组。并在工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最终把那些愿意干、认真干、干得好、干得快的留下。少了就再培养,多了就编组轮流工作。

统分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各组汇报完毕后,迅速地将分到的小组的评分登记在表格中,并回到原位,与别的统分员交换、补足信息。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并与别的统分员核对,取众数,最后将结果传递给主持人。

统分员的位置设在第一排中央,方便与教师、主持及全班范围内互动。

黑板背景设计员:全班范围内推荐,把那些字写得好、画画得好的登记在册。任由他们自由组合,或一人一期、或一组一期、或两人搭档、或三人配合。总之,不拘一格由学生自主,而我要求的就是上课之前把这节课的主题以大字形式或写或绘在黑板上。

思考: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一般由老师布置教学场景,有的老师不擅长书法,大多数老师也不愿意花费太多心思在这上面,

所以我看到的一般都是几个大字在黑板上,谈不上艺术与美感。

但当我将这个舞台和机会交予学生并引入组间竞争时,学生给了我许多惊喜。虽然都是粉笔,但漂亮的艺术字、书画、平面字体设计等都出现了。

环节三: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实习

虽然教师交代,但对学生而言,真正实施起来,各类人员之间的配合,以及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非常重视开题的第一次课的各个环节,该提醒的提醒,该干涉的干涉,该交代的交代,该纠正的纠正。这样第一节课只安排一个组做开题,便于所有人员都能清楚熟悉自己的任务和流程,第二节课开始,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了。

班内纪律的调控:纪律控制,我采取了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将组牌放于小组中间,只要有违纪行为,就扣小组分,全组成员存在连带关系,迫使成员间相互提醒督促。个别屡教不改

的,可开除组籍——遭受小组甚至全班的排挤,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拖累,被一个小组开除的学生一般没有第二个小组收留。这样一来,对于爱违纪的学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便于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这种管理方法,从小组建好后就可以开始使用。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4

一、形成性评价

课程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效果进行的考核,其目的是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以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此种评价方式依赖于多种信息,单纯的课堂口头问答或书面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他因素,如学生的课堂行为、他们对学校或对自己的态度、学习的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策略也很重要(Genesee & Upshur,1998:3)。当教学内容与各种技能和生活知识相关时,教师应该以学生及时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和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即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实际行为和作品,然后做出判断。形成性评价不是单维的、平面的,它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画面,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的评价(罗少茜,2003:129)。

二、《旅游英语》形成性评价实践

《旅游英语》(Tourism English)课程教学的着眼点不同于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的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各种真实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注重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口语的交际技巧(如英语翻译、导游)、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导游实践活动)。

本人从事《旅游英语》教学多年,通过教学实践对课程评价和考核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在我系,《旅游英语》是一门跨学期持续开设的课程,连续开设三个学期,累计教学为216学时。因此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连续的、形成性的过程。

(一)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以前对《旅游英语》课程我们采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是教师“总结或鉴定”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教师往往根据学生记诵教材知识和内容的多少来给学生一个成绩,作为此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而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的成绩越好,会学得越努力。

由于形成性评价手段和内容多样化、广泛,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自我表现评估,所以通过形成性评价我们可以搞清楚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是如何理解的,以便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它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好的认识。当学生得到发展自我表现的机会时,他们会学得更好。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的动态和表现,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决定。

(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式如下:

1.平时学习表现: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定成绩。平时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学习笔记。教师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无故迟到或早退、旷课,都要在平时表现中扣除相应的分数。教师对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与教师经常性互动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记学习笔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平时学习表现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

2.平时作业:平时作业的形式有书面的和口头的,我们规定平时作业为记分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记分作业的质量评定成绩。《旅游英语》课程的记分作业为每学期至少6次。记分作业包括听写、背诵、翻译(口译、笔译)、做文章、小论文等。

平时作业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

3.阶段测验:在单元或课题教学结束后命题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答题质量评定成绩。阶段测验的方式也有多种形式,有笔试(包括开卷和闭卷)、口试(包括答辩)、专题讨论、实操等。每个学期内,《旅游英语》阶段测验不少于2次。本学期内,我们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了阶段测验,期中一次的题目是“导游到底应不应该收取小费?”(Should the tour guide get the tips from the tourists?)。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不少学生观点新颖,对这个命题有自己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以及陈述的观点综合给出一个成绩。

阶段测验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

4.大作业: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定成绩。《旅游英语》的大作业侧重对学生分析、应用、综合、实践等能力的测试。如分析“中国加入WTO后给旅游业(广东旅游业、深圳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经过搜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论点、撰写报告(或制作电脑演示文稿)、公开陈述等过程。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价,一起给出成绩。《旅游英语》大作业每学期1至2次。

大作业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5.实践性作业:根据《旅游英语》课程的性质和教学需要,我们专门规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学习提交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主要有实训报告、实习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上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旅游资源综合实习,邀请了市内著名旅行社的优秀导游亲自带队示范,考察了广东省部分旅游资源,包括广州、肇庆、清远等地。实习结束后,学生根据要求都提交了详细的实习报告。通过阅读学生的实习报告,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实习的要求,对课堂教学做了非常有价值的补充。我们也根据每个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给每个人核定了一个分数。

实践性作业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6.期末考试:为总结性考试,类似于前面我们所说的终结性评价,学生必须在完成以上数种评价之后方可参加此种考核。考核方式一般为笔试。

期末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形成性评价成绩合成方法

《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总成绩由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各种评价成绩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即:

X=∑ai Xi。 其中,

X――《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总成绩

Xi――课程形成性评价第i个种类的评价成绩

ai――课程形成性评价第i个种类的评价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评价总成绩的百分比

下面以2002至2003学年第二学期我系01级旅游英语专业为例说明《旅游英语》形成性评价成绩的构成:

课程形成性评价总成绩X = 平时学习表现分数 x 10% + 平时作业分数 x 15% + 阶段测验分数 x 15% + 大作业分数 x 20% + 实践性作业分数 x 20% + 期末考核分数 x 20%

如该班学生A的《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总成绩的基本构成如下表:

学生参与的评价(Student-involved Assessment)

在《旅游英语》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课堂上,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同伴评估(Peer Assessment)等,这样就使形成性评价体系更科学、更有效。

自我评估要求学生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可以客观地描述自己的表现,并用事实来说明自己的成绩。如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假期旅游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或是自己做导游带团时的影像资料,并且做详细的解说,同时评价自己的表现,说明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在这个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彼此信任和真诚的互评同样重要。同伴互评可以通过简单的活动来实施,例如:我们要求3至5个学生对上述同学的讲解和陈述进行当场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并鼓励大家对此评论进行评价。当然这个过程少不了教师的指导和参与。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5

【关键词】学生干部;监督制度;述职报告;评判标准

优秀的学生干部对高校的各项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做好学生干部工作成为高校领导、老师和普通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如何做好学生干部角度出发,引出学生干部的述职报告制度,简述了学生干部述职报告制度的内容和必要性。

一、如何做好学生干部工作

1.学生干部的选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前提下,经由民主推荐、自荐、组织推荐等形式产生候选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生干部。在特殊时期、民主推荐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由组织指定、任命或聘任等形式产生。

2.学生干部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思想上需积极进取,能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端正动机,增强责任心,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敢于揭发和批评违纪行为。其次,学生干部需熟悉学生工作和组织结构,对学生工作充满热心,观念浓厚。第三,需具备良好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或潜能。

总体来讲,学生干部要符合“一好、二强、三高”的标准,即学习好、工作能力强、自控能力强、思想觉悟高、政治热情高、群众威信高。以身作则,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能真正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3.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①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要提高自己,作为干部需要有服务同学、奉献学校的意识;②要明确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能力:A.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协调、综合表达和社会交往等工作能力;C.较好的学习能力,能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③具有较好的个人魅力:能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并取得同学们的拥戴和信任,并对同学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

4.学生干部的监督。要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在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来自老师、同学的监督与自我监督同样不可或缺。

二、学生干部的述职报告制度

述职者,述所职也。述职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书面的陈述,即为“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制度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监督考察制度。

1.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目的。首先,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未来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次,能更好的促进内部交流和学习,使得学生工作有一定的继承性,可以继承以前工作中的好的做法,改进不好的做法,并可加以创新。

2.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特点。①个人性:学生干部述职报告要求学生对自己负有职责的工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并能从中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述职的工作要求是“客观的、自己的”,与一般的报告相比,需要有个人性的特征;②规律性:学生干部述职报告要求实事求是,但是也不是记录流水账,要对已有的事实、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分类、整理与总结,能够得出公正的评价、经验和规律等;③通俗性:学生干部的述职报告,注重现场的交流,需要以大众的理解为标准、现场用通俗的语言去适应评审团的接受心理。

3.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内容。述职报告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文章,更不是普通的散文或叙述文,它是类似演讲文稿的一类文体,要求在平实中透出规范。主要内容是学生干部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汇总,包括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工作事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建议,下阶段的工作计划等。具体分为:工作阶段内详细情况说明;工作阶段内详细的学生群体所反映情况汇总;工作阶段内深入准确的自我总结;具有可行性的下学期工作计划;建设性地提出对未来工作的看法和学生群体活动的发展建议等。

4.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评判标准。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需要“德才兼备”,在学生干部述职报告中,需要体现“德”、“能”、“勤”和“绩”等方面内容。①德:在工作中能否遵守社会道德、践行诚信原则等,能否树立正确的模范意识,起到道德模范作用,成为同学、老师值得信赖的伙伴;②“能”:工作中是否有责任心,是否善于计划和组织,能否按时、按量的完成组织交予的任务等;③“勤”:是否保持了勤恳踏实的秉性,有较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能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做好服务;④所负职责的工作是否能在完成的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或创新。

学生干部述职制度的开展有利于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亦能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在树立学生干部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与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方平.浅谈如何当好一名大学生干部[J].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43-144.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6

关键词:学术论文;认知立场副词;态度立场副词;方式立场副词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38-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37

1 . 引言

传统观念认为学术论文是对外部客观现实的报道,传达的是“客观硬事实(cold hard facts)”(Bernhardt, 1985: 163)。然而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学术论文具有丰富的人际性,学术论文并不总是以客观的、不涉及个人态度及情感的方式传递信息的,而是作者参与其中,与读者互动协商并取得感情认同的过程(Swales, 1990; Hyland, 2005)。学术论文的人际性是由立场、评价、参与标签下的模糊语、增强语、代词、引用等语言资源实现的(Hyland, 2000);其中立场(stance)作为最常见的实现手段,是学术论文人际性和交互性的重要保证,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Thompson, 2001)。立场是指作者对于命题内容的态度、情感、价值判断、责任的词汇或句法的表达(Biber & Finegan, 1989: 93),一般通过立场标记语实现。立场标记语是标识作者态度立场的词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英文单词,如important、in fact、according to等(徐宏亮,2011)。立场标记语的使用能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态度和立场(Biber et al., 1999)。立场标记语的典型语言表达手段主要包括状语(如certainly、evidently、significantly等),形容词(如happy、important、strange等),动词(如prefer、fail、confirm等)和名词(如success、failure、fact等)等。根据Biber等(1999: 862)的研究,立场副词是立场状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言表达手段。到目前为止,立场副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语、新闻报刊、政治话语、医学论文等方面,对应用语言学类的学术论文关注不够。所以,本研究着重探讨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中立场副词的使用情况。

2 . 学术论文中立场研究的回顾

2 . 1 立场的界定

立场是指作者或说话者对于命题内容的态度、情感、价值判断和责任的词汇或句法的表达(Biber & Finegan, 1989: 93)。Hyland(2005: 178)认为学术论文中的立场是指作者对命题的正确性或可靠性的评价,反映作者对命题正确性或可靠性的承诺或对实体、命题或读者的态度。标识立场的语言表达手段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多词表达式等形式,如important、in fact、according to等;这些标识立场的语言表达式又被称作立场标记语(徐宏亮,2011)。其中,立场副词(stance adverbs)是表示作者对命题内容及命题陈述方式的态度和评价的副词性语言表述(Biber et al., 1999),是立场标记语中最主要、最常见的语言实现形式。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学术论文中立场副词的使用情况。

2 . 2 立场的分类

学者对立场的分类看法不一,B i b e r等(1999: 972-975)从语义范畴上将其分为认知立场(epistemic stance)、态度立场(attitudinal stance)、方式立场(style of speaking stance)三类。Hyland(2005: 178)将立场标记语划分为模糊语(hedges)、确定表达语(boosters)、态度标记语(attitude markers)和自我提及(self-mentions)。Quirk等(1985)将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s)分为内容外加语和文体外加语。赵晓临和卫乃兴(2010)指出Biber等(1999)将态度立场单独分为一类,比Quirk等(1985)将态度立场和方式立场归于内容外加语一类更加精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赵晓临、卫乃兴,2010;徐宏亮,2011)都基于Biber等(1999)的分类。因此,本文将延续现有研究的范式,将立场副词分为认知立场、态度立场、方式立场。

2 . 3 立场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对学术论文中的立场特点和使用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如对比分析专家和学生所写的英语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特征(Wu, 2006);对比分析跨学科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的特点(Hyland & Tse, 2004);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学术语篇中使用立场标记语的不同特点(赵晓临、卫乃兴,2010);对比中国学生在汉语和英语同题语篇中立场标记使用的不同特征(龙满英、许家金,2010);对比口语和笔语中立场使用的异同(Biber et al., 1999)。还有研究涉及对单个立场词汇的集中研究,包括名词(Charles, 2007)、动词(刘世铸,2009)、状语(Quirk et al., 1985)等。也有学者探讨话语立标词块的使用情况(何安平,2011),考察汉语学术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吴格奇、潘春雷,2010)。但是针对立场副词的相关研究却不是很多。

3 . 立场副词

立场副词是指作者对命题内容和陈述方式的态度和评价的副词性语言表述(Biber et al., 1999)。本研究主要采纳Biber等(1999)对立场的分类,同时借鉴Hyland(2005)的分类方式,将立场副词分为三类:认知立场副词(epistemic stance adverbs)、态度立场副词(attitude stance adverbs)、方式立场副词(style stance adverbs)。

3 . 1 认知立场副词

认知立场副词涉及作者对命题中信息真值的认知,包括对命题的确定性、事实性、局限性、言据性的判断和态度。尽管Biber等(1999)对认知立场副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类,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该分类过于精细,个别范畴之间存在较大重合。所以,后来的研究都对Biber等(1999)的分类进行了调整。鉴于此,本文将综合Biber(1999)、Hyland(2005)、徐宏亮(2011)等的分类,将认知立场副词分为三类:确定性副词(certainty)、模糊性副词(hedging)、言据性副词(evidentiality)。

3.1.1 确定性副词

确定性副词是指作者用以表达对陈述命题确信程度的副词,主要通过definitely、certainly、undoubtedly等词实现,如例(1)。

(1) In addition to its informative nature abstracts are actually highly evaluative…

例(1)中actually和highly表明作者对陈述的命题内容持充足肯定的态度,即作者将摘要除了具备信息本质,还具有评价性这一命题作为一个既定事实,而不是一个观点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对论点的关注以及共鸣。如果本句中没有使用actually和highly,则此命题就不能反映作者肯定的立场和态度;同时表明此命题还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一点不符合摘要具有评价性这一既定事实,不符合学术论文的修辞规范。

3.1.2 模糊性副词

模糊性副词是指作者对命题有所保留的承诺,信息作为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已经确认的事实传递给读者,主要包括表示可靠性的模糊副词和表示精确度的模糊副词(吴格奇、潘春雷,2010)。模糊性副词主要通过probably、possibly、perhaps等词实现,如例(2)。

(2) This existing gap between North Korean English education and South Korean one can possibly cause frustration and even give-up when North Korean refuge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in South Korea.

例(2)中的possibly体现了作者对命题内容的确定性没有十足的把握,朝鲜和南韩英语教育之间的差距会使在南韩学英语的朝鲜难民学生感到沮丧甚至会放弃,这只是作者自己的判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所以作者使用possibly来减少对命题的承诺,同时使命题变得更加客观。如果本句没有使用possibly,则此命题就会变为事实;一旦与事实不符,作者会因此而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规避此责任,作者使用possibly来标识自己对命题内容的不确定性。

3.1.3 言据性副词

本研究中言据性副词主要是指命题中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apparently、evidently、accordingly等词实现,如例(3)。

(3) Accordingly, team/group work has become a commo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many Englishmedium business school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s well as to become accustomed to working in a group environment that emulates the work place.

例(3)中的accordingly体现了此句中命题信息的来源。即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环境的商业学校,团队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指导,来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并适应团队工作环境。此命题是有理有据的,体现了学术论文的客观性。如果本句没有accordingly这个词,则此命题就不能体现出命题的来源,因而缺乏了说服力和客观性。

3 . 2 态度立场副词

态度立场副词指的是作者对于命题内容或相关研究者或其研究成果的评价、价值判断以及情感表达。本研究将态度立场副词大体分为两类:情感型和评价型态度立场副词。前者主要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后者体现作者对于陈述内容的评价和价值判断(Hunston & Thompson, 2001)。

3.2.1 情感型态度副词

情感型态度副词主要涉及评价命题是否符合心理预期,主要通过surprisingly、unbelievably、preferably等词实现,如例(4)。

(4) Surprisingly, it is found that certainty epistemic meanings are expressed more commonly than likelihood meanings.

例(4)中的surprisingly体现了所述的命题内容不符合作者的心理预期,即在书面语中,作者更频繁地使用确定的意义而不是可能的意义,这一发现不符合作者心理的预期,所以作者使用surprisingly来表示自己惊讶的态度,同时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如果本句中没有使用surprisingly,则此命题只是陈述了一个发现,不能体现出作者惊讶的情感态度,达不到与读者互动的效果。

3.2.2 评价型态度副词

评价型态度副词主要涉及对命题陈述内容是否幸运、是否符合规范或是否重要等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fortunately、appropriately、inappropriately等词实现,如例(5)。

(5) Generally, the tendency to present an inappropriately subjective persona is a characteristic of both L2 and L1 student writers.

例(5)中inappropriately是指作者对此命题中信息的态度和评价;作者对命题中呈现主观形象这一信息进行了评价,即这一主观形象是不得体的,以此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本句中没有使用inappropriately,此命题只是陈述了一个发现,而不包含作者任何的态度和立场,不能体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3 . 3 方式立场副词

方式立场副词是指作者对命题陈述方式的评价,主要通过frankly, confidentially, strictly, generally等词实现,如例(6)。

(6) Generally, explicit engagement is a feature of the soft disciplines, where writers are less able to rely on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accepted procedures.

例(6)中的generally体现了作者对命题陈述方式的评价。一般来说,明确的介入是软学科的特征,在软学科中作者不太能依赖公认程序的解释价值;此命题中的generally表明作者是在一般情况下或者总体情况下来陈述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整个命题的限制作用,同时增强了此命题内容的真值,并且留给读者判断的空间。如果本句没有使用generally,则此命题就不能体现作者说话的方式以及作者的立场态度;同时命题就会作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传递给作者,而缺乏客观性。

4 . 结语

学术论文既需要向读者传达客观的学术信息,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又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读者互动协商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定义。立场作为学术论文人际性的重要语言资源实现手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主要基于现有文献,将立场副词分为认知立场副词、态度立场副词和方式立场副词。其中认知立场副词分为确定性副词、模糊性副词和言据性副词;态度立场副词分为情感型副词和评价型副词。本研究通过举例,深入分析了立场副词的使用特点及作用,并对中国语境下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和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Bernhardt, S. A. The writer, the reader, and the scientific text[J].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5(15): 163-174.

Biber, D. et al. 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99.

Charles, M. Argument or evidence?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Noun that pattern in stance constru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 203-218.

Hunston, S. &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 Longman, 2000.

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J]. Discourse Studies, 2005(2): 173-192.

Hyland, K. & P. Tse.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 156-77.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Thompson, G.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1): 58C78.

Wu, R.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何安平.语料库视角的英语口语“立标语块”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25-31.

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J].外语教学,2009(2):22-25.

龙满英、许家金.大学生英汉同题议论文中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21-24.

吴格奇、潘春雷.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3):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