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1

1、 Flora,whose beautiful hair and dress were all cold and wet, started crying.

2、 Tree after tree went down, cut down by the water, which must have been three meters deep.

3、 The garden that was once so beautiful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swept away by the wild water.

4、 I found some photos of interesting places which were not too far away from Chengdu.

5、 He told me that I could go on a two-day trip to Leshan and Emei, which wasn’t too expensive.

6、 First,we went to Leshan, where we climbed all the way up the mountain to see the Buddha.

7、 Looking up at the large head and down at the large feet makes you feel so small.

8、 Wei Bin took photos of u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Buddha.

9、 Steven Spielberg, whose mother was a music teacher, was born in 1946 in a small town in America.

10、 In 1959 Spielberg won a prize for a film which he made when he was thirteen years old.

11、 The reason why he could not go there was that his grades were too low.

12、 Here he worked on a short film, which won him a job as the youngest film director in the world.

13、 This was the moment when Spieberg’s career really took off.

14、 I hate hiking and I'm not into classical music.

15、 I surf the Internet all the time and 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16、 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17、 When are you off to Guangzhou?

18、 My plane leaves at seven, so I think we’ll take a taxi.

19、 See you when I get back.

20、 The next moment 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the garden.

21、 Now ,the water, which was cold as ice and flowed faster than a river, was above her knees.

22、 Jeff and Flora looked into each other’s face with a look of fright.

23、 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24、 One day Chuck is on a flight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when suddenly his plane crashes.

25、 He realizes that he hasn’t been a very good friend because he has always been thinking about himself.

26、 Chuck learns that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an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one to care about.

27、 When he makes friends with Wilson, he understand that friendship is about feelings and that we must give as much as we take.

28、 The lesson we can learn from Chuck and all the others who have unusual friends is that friends are teachers.

29、 I found the bathroom, but I didn’t find what I was looking for.

30、 Don’t forget to buy me some ketchup on your way back.

31、 There are more than 42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speak English.

32、 In total, for more than 375 million people English is their mother tongue.

33、 In China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school as a foreign language, except for those in Hong Kong, where 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a first or a second language.

34、 In only fifty years,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

35、 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 day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36、 For a long time the language in America stayed the same, while the language in England changed.

37、 In the same way Americans still use the expression “I guess “(meaning “I think”),just as the British did 300 years ago.

38、 At the same time,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started borrow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ending up with different words.

39、 Except for these differences in spelling, written English is more or less the same in both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40、 However,most of the time people from the two countries do not have any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41、 Many people travel because they want to see other countries and visit places that are famous, interesting or beautiful.

42、 Many of today’s travelers are looking for an unusual experience and adventure trave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43、 Instead of spending your vacation on a bus, in a hotel or sitting on the beach, you may want to try hiking.

44、 Hiking is fun and exciting, but you shouldn’t forget safety.

45、 A raft is a small boat that you can use to paddle down rivers and streams.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2

一、准确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动向

1.围绕新课标命题

注重新课标理念的渗透、新课标目标的解读,在写作领域预先演练新课标,营造新课标实施的氛围。如江西卷2011高考语文作文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很自然地把人带入沧桑的历史氛围中。再如2013年湖北卷从“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引发的感悟,营造浓厚的诗意、文学氛围,给人以启示。

2.侧重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考查

如江苏卷的“探险者与蝴蝶”的故事,除考查考生的思维纵深发展,还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训练策略

现今的中学生因缺乏充分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又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网络语言的影响,胸中缺少丰富、深刻的文化底蕴,写出的作文往往呈现出“浅、薄、小”的特点。即目光短浅,意蕴浅白;见识不深,道理肤浅;心胸狭小,选材面小。这样的作文难以让人认可,击节拍案的赞叹更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深、厚、大”,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深邃思辨性的作文呢?就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只有遨游在浩瀚历史与文学海洋之中,汲取精华,炼就大气,丰富素材,增强思辨力,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才能在写作之路上畅行无阻。

1.以史学素材作论据,增加厚重感

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也常有新颖深刻的立意和观点,但往往因缺少权威的、有深度的典型论据而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第二条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就突出强调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丰富与否能够反映考生的语文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和文化底蕴。要想使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不妨找找阅读过的文章。十年寒窗苦读,相信每位考生从小学到高中,课内外读过的文章即便不能说车载斗量,也是数量可观。如果能将精耕细作学过的和课内外读过的精彩事例、人物材料、历史事件巧妙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再加上深刻、新颖的立意,可快速解决素材的燃眉之急。

如2011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塑造成功的自己》,充分运用韩信、诸葛亮、司马迁的故事,使之有了大气磅礴之感。2011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留给自己一个对手》讲秦始皇一扫天下,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文章用正反两个例子的结局告诉我们对手的重要性,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深厚感。

2.从史学角度立意,提升思辨性

历史不仅提供丰富素材,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回顾历史,能使思想更为深刻,“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是与“发展地看待问题”相对的思维方略。假设未来时空可以拓展思维空间,那么假设过去时空也是能拓展思维空间的。把一个现时的问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去思考,我们往往能发现新东西或归纳出深刻的结论。

如以《诚信》为题,我们可以探讨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故事,或是名言警句。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就能开阔一些。忘记历史,不顾未来,思维只能停留在现实里,一个人的思维应该在以历史、现实、未来构成的三维空间中纵横驰骋。面对特定的历史时代或某个历史或文学人物身上,营造一种泛黄的厚重的历史氛围,这样的作品更容易征服读者。

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一出,吓倒了一大批考生。而有些考生从历史、文学中寻找立意角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似水人生》让人眼前一亮,以古今名人文天祥、“竹林七贤”、梁思成为例阐释了方与圆的关系。

3.故事新编,针砭时弊

如果一味囿于史学素材直接发挥,也许会走入另一个死胡同,就像鲁迅所说的“钻故纸堆”。可利用历史、文学人物进行重编,选择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或真实,或虚构)以其原有的性格、经历为依托,虚构或改编故事,以表现新的精神、新的主题或选取一段经典故事(或真实、或虚构),在原有人物、情节的基础上依中心需要改编,并添加某些人物、情节,给旧的故事以新的灵魂。当旧人物的身影走进现代社会,融入现代生活,与现代人交往,他们必定要与现实发生冲突,在冲突中或针砭时弊,或引人思考,或教人警戒,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的效果。

如《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蓝本,进行改编,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体现现代人的观点“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又如《天堂之辩》一文,关羽的信书碰壁,孔子、马稷的劝谏“人莫要尽信自己,须广听谏言,多听他人意见”,与黄庭坚、谢玄“自信为先”辩论,最终以顾炎武的“自信果断、善听谏言”结束,达到阐明自己观点的最终效果。

4.“腹有诗书气自华”

史学宝藏,除了事件、人物,还有许多经典名句、优美的诗词供我们选择、使用、引用,它们是增加文章文采的极佳材料。巧用这些经典诗句、名句,一方面可使抒发的感情更真挚,思想更健康;另一面又能使文章语言字字珠玑。此外,作品的文采斐然,达到一种“满纸烟霞随腕生”的境界,自然能让人“一树繁花照眼明”。这类文章与那些滥用港台语言、网络语言、江湖黑话的文章比较,档次、品位已泾渭分明。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3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许多年以后,他俩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了,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叫人太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在此引用这个故事,希望给面临高考的学生们一个提醒:在高考旗帜的引领下,我们在书山题海中也许跋涉得太久、太远,也太累了,临近目标的时候,不妨稍稍停驻匆忙的脚步,回头看看,也许真的会有新的发现——作文尤其如此。

高考未免觉得缥缈,而成功的例子却是实实在在,其中的经验也亲切鲜活,真正值得借鉴。这里引用安徽省2008年高考被评卷专家组判为59分,作为一类卷“标杆”的高考作文。

带着感动出发

文/安徽一考生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为你点亮一盏灯?怀着一颗感动的心,你会发现,暴雨后总有美丽的彩虹,黑夜里总有星星在闪烁。带着感动出发吧,让你的人生变得温馨而美好。

感动,珍藏在我们的心中,又时刻向外散发着光与热,带着感动出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寻人生路上的风景,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周边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思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生命带来的感动时,他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人与自然中生灵万物因共同的感应而感动,便是这样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

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和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当奥运圣火在异国他乡遭遇袭击,我们看见,一位瘦小的残疾女子弯腰护住火炬,完成了她一生中最出色的防守,那一刻,奥运圣火为之感动,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当冰雪肆虐我国南方时,我们看见,无数绿色身影忙碌在铁路两旁,那一刻,冰雪为之感动,为之消散!当地震突袭四川时,我们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带忧虑,在废墟间穿行,那一刻,国人为之感动,世界为之惊叹!在风雨之中,在瓦砾之上,我们用感动见证了最顽强的民族,最伟大的爱!带着这样的感动出发,谁不会变得更加成熟?谁不会更了解温暖的含义?

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伸出你的双手,将爱心的感动传给孩子;坚守你的岗位,将敬业的感动传给同事;攀登你的高峰,将拼搏的感动传给同伴。我相信,这些感动会在人们心中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色彩斑斓,而这,也就是带着感动出发的意义所在。

请带着感动出发,在暴雨中为他人撑一把伞,在黑夜中为他人点一盏灯。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将永远是晴天,永远充满光明!

反复玩味这篇高考作文,笔者认为这篇作文张扬着强烈的回归意识,它的成功可以为“言之有物”这个棘手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1.回归社会,关注热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关注社会人生是高考作文的应有之义,而且每年的高考考纲中都明确指出“不回避热点”,尤其是近年高考,多个省市命题所用作文材料、背景与社会热点问题都不约而同的“零距离”接触了。2008年安徽卷这篇成功的考场作文正是很好的体现了“关注社会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思想。文中选取了北京奥运、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等热点材料,很好地提升了作文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堆砌材料,而是高屋建瓴,言简意丰地只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材料,表述一个重大事件,并且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使事件感人至深。这样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法是很不适宜高考要求的。

2.回归课堂,重温经典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学生而言写作的材料匮乏或者选材狭窄,往往成了作文难的瓶颈。或者把《龟兔赛跑》的寓言 “发酵”成500多字的故事,或者为了凑足800字而照抄考卷阅读题文段,或者拼命“抖箱底”、“开杂货铺”等等令人望而生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层出不穷。其实,他们是“抱着金饭碗的乞丐”。这里所谓的“金饭碗”指的是我们在课堂学习中“结识”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不朽精神和传奇故事。聪明的作者把课本里学过的知识信手拈来,作为自己文章生动鲜活的材料,举重若轻,让经典的光辉映照自己的文字,精彩纷呈。“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生命带来的感动时,他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在这里,我们应该深深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谛和重温经典的魅力。即使同一个素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发掘经典的深层价值。这里举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途径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和心理基本成熟,正是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高中语文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的作文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总体考查。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这样就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能受到以往习惯性的影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主要是教师基本侧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模式化技巧的训练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教学规律重视不足,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僵化,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还不是足够的重视,一周一般只拿出两个课时进行作文教学训练,一般教师都是第一节课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下一节课进行作文批改,分析和总结学生的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归类,通过对比,让学生吸取其他同学的长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不足,用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有效提高。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说是正确的,让学生在对比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写作更像是应付作业,批改互动环节学生也只是在被动的听,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和其他学生作文的对比分析不够深入,这样就使得作文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系统的写作训练,不重视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也知之甚少,造成了作文教学效果不佳。而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等原因,面对作文写作的时候常常束手无策,心中的想法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空话连篇,没有一点感情和思想。这就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尴尬境地。

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写作教学和高考作文进行联系,增强写作的实用性

高考作文一般都比较经典,也比较有代表性,对学生的考查比较全面,教师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从高考的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相应的与高考作文进行联系,可以让学生通过高考作文的研究,明白作文的命题立意,写作思路,主要的观点在哪里,如何构思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多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从写作实用性的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基本的写作功底,比如立意要健康、结构清晰、内容通顺、富有感彩等等,若学生写作的基本功都不扎实,写出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开场的写作技巧,比如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开头点题等等,好的开篇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此外,教师也要针对性地对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加强训练,从开篇到结尾,从构思到立意,从结构到细节等等,在学习中和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文体的开篇、结构等不同之处,让学生能够灵活高效的进行写作。

(二)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因为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不同,加上学生性格的各异性,这就使得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擅长理科学习,有的擅长作文写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分层教学。对于不喜欢写作也写不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先从简单的开始,引导学生从句子、微作文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些阅读笔记,大量的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热爱写作又写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等训练,锻炼学生的构思立意,篇章结构,培养学生语言的优美表达,情感的融入等,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提高;而对于写作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挑战,对比高考优秀的文章,分析其好在哪里?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三)学生多阅读,多练习,不断积累素材

大部分学生一到写作的时候就无从下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也不会谋篇布局,有些学生写作文不切合实际,废话连篇,没有一点可读性等。这都是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比较匮乏,即使有好的思想,也不能有效的表达出来,学生平时也不进行大量的阅读,不进行写作训练,也不积累素材,导致了写作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多提倡和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观察文章的结构,衔接以及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篇章,阅读以后要记录和积累文章的优秀之处,分析文章的精妙所在,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在写作的时候要多尝试着去运用,不断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挖掘和发现身边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是离不开学生长期的积累和练习的。总之,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体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共同提高,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积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取得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张迪淼.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现状的一些评价[J].中外企业家,2014(35).

[2]田慧生.深化我国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5

每一套高考试题在命制过程中,都要从各个方面精选优质的试题材料,尤其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试题,更是典范。深入挖掘这些材料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充分体会这些素材所寄托的情感态度,便可以提炼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可以成为进一步升华的基础,引发我们的创新思考。2012年的高考内容,便是楼台近水、自然成为2013年高考备考的精品素材。

创新拓展人物

类别导语: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试题,都可能出现典范人物的典型事迹。选择2012年高考试题材料中的人物,挖掘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结合2013年备考,提炼出最恰当的素材,会让考场作文焕发生机。

素材一:《文化的回归》(2012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思维遐想的手法,从材料中提炼出深刻的写作中心。

原素材呈现: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备考片段:汤因比来了,这个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终于回到了公元1世纪,回到中国的新疆。在那个浪漫的国度里,他尽情地呼吸着各种文化交汇时散发出的芬芳气息。他读懂了文化的内涵,更表达了对文化的情感。这时,他无比清晰地意识到,文化,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进程中,展示着光彩夺目的魅力。

素材二:《克罗齐的求索》(201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问答成理的手法,挖掘材料中所给内容的深刻意蕴。

原素材呈现: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备考片段:

上帝:不幸的克罗齐,你为什么不想办法从情感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呢?

克罗齐:我想,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上帝:你的家乡那不勒斯是个好地方,研究一下它的历史,进而潜心欧洲的历史,你会有收获的。

克罗齐:怎么研究呢?凭我的能力还找不到一种科学的方法。

上帝:你曾经有过美学的志趣,你可以在历史与艺术的紧密联系中发现规律。

克罗齐:感谢上帝,我懂了。

素材三:《谢希德的诚与真》(2012年高考课标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镜头连缀的手法,按顺序展示材料中所给人物的精神风貌。

原素材呈现: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

备考片段:校车稳稳地停下,校长谢希德轻轻地上了车,环顾了一下车上的同事们,然后选择一隅,静静地坐了下来。

校车缓缓地行进,谢希德拿出一本《相对论》细细地品读。耳边,传来下属们七嘴八舌的议论。

校车准时开到了学校门口,谢希德带着下属们对学校各个管理环节提出的建议,走进了办公楼,开始着手解决每一个问题。

经典文学引用

类别导语:高考试题中很多考区都安排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将其充分理解,把握作品的内涵后,便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观点。如果能够将2012年高考试题中的经典作品引用到2013年的高考作文中,也是一道很亮丽的风景。

素材一:老舍《马裤先生》(2012年高考课标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反驳论据的手法,对经典作品中人物的表现进行批判。

原素材呈现: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备考片段:素质,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马裤先生》里刻画了一个自私自利、不讲公德的马裤先生的形象。这显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作风,他的行为,让茶房感到气愤,让乘客不齿。当今的我们同样坚决反对这种缺少公德的做法。

素材二:王琼华《最后的黄豆》(201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名著联想的手法,在分析的过程中阐发对作品内容的感悟。

原素材呈现: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备考片段:岁月,带走的是年龄,带不走的是精神。我不禁想起王琼华的那篇《最后的黄豆》,想起爷爷临终前对孙子的嘱咐。爷爷带走了一生的积蓄,孙子则在爷爷的鼓励下通过打拼构筑起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让精神永恒,需要一种信念,一种超越了平凡与世俗的信念。

素材三:师陀《邮差先生》(201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读后感的手法,展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原素材呈现: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6

一、 海量素材,谁能过目不忘?新闻热点、科技前沿、名人传记、典型案例、经典作品……生活五彩缤纷,素材五花八门,海量信息眼前过,谁能记住那么多?作文需要鲜活素材,但因为时间、精力、兴趣的关系,我们能记住的鲜活素材其实很有限。怎么办?

二、 “文以载道”,道是有限的。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因为“圣贤之道”是有限的,所以,前些年考过的“诚信”,才会在2011年卷土重来;所以,2011年的上海作文考题,才会“意外”地与某次作文竞赛题目“巧合”;所以,“知足(不知足)常乐”才会披上马甲出现在2012年的江西高考作文题中;所以,每年高考完毕总会有那么多的教辅报刊声称“押中”作文考题。西谚“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三、 万物相联,联系是普遍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角度便不同。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学数学成绩提高了,其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种。也许是他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是他自己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他参加了校外数学辅导班,也许是班主任找他谈心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也许是家长设立了某种奖励机制,也许是榜样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许是数学老师讲课水平提高了,甚至还可能是他爱上了某位数学成绩拔尖的姑娘……

如果手头有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经典素材,完全可以从多角度去阐释他的成功。在“珍惜时间”类的作文题中,可以阐释为:因为把点滴时间都用在发明创造上,所以爱迪生获得了成功;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类的作文题中,可以阐释为:因为发明创造的巨大乐趣深深吸引了他,让他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所以爱迪生获得了成功;在“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之类作文题中,可以阐释为:因为父母老师总能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并以此不断鼓励他,所以爱迪生获得了成功;在“品味时尚”类的作文题中,可以阐释为:文艺复兴以后,发明创造成了当时社会最最时尚的潮流,爱迪生以数不清的发明成果引领时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了万众注目的成功者……

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甚至颠倒角度去处理运用材料,再普通的素材,也定能够焕发别样的光彩。

【专业户的基本含义】

读透诗词歌赋,就可能写出《人间词话》类的著作,如国学家王国维;读透《红楼梦》,就可能写出《红楼十二层》类的著作,如红学家周汝昌;读透《三国演义》,就可能写出《品三国》类的著作,如“学术超男”易中天;读透《论语》,就可能写出《〈论语〉心得》类的著作,如学术超女于丹;杂文作者侯国平,无论评论什么社会热点,都喜欢编排一些红楼人物故事来指桑骂槐,可称之为“红楼专业户”;《特别关注》杂志卷首语的作者憨佗,无论表现什么主题,总喜欢拿水浒人物来说事,那就是“水浒专业户”。由此可见,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应试背景下,尽可能读透一部书、熟透一个人、悟透一类素材、让自己成为某一素材的专业户,常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这就好比拥有一盆土,虽不能创造“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美好景象,但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花朵万千种。

【专业户的应考实例】

眼下,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可谓是铺天盖地、纷至沓来,精彩佳作可谓是层出不穷、美不胜收。其间,热门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高频率地出现在全国17套试卷的优秀作文中。换句话说,如果某一聪明的考生读透了这部电影,成了该电影的素材专业户,就可能玩转今年全国高考的所有作文题。特将该电影素材成就的优秀作文片段摘录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曾失望过、迷惘过、甚至想过要自杀。但他终究是放下了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轻装上阵,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中的莱吉,因为肩负支撑贫苦家庭的重任,总是心有戚戚,每天吃饭不香,睡觉不甜,甚至从教学楼顶跳了下来,差点成了植物人。但在兰彻等人的劝导下,终于放下了过重的心理负担,赢得了生活的主动权。(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优秀作文《放下,快放下》片段)

2. 对你来说,说两句暖心的话,不过是举手之劳;对人家来说,却可能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中的法罕、莱吉两家,都对儿子的未来怀有强烈的期待,都迫切需要儿子毕业后找到份好的工作支撑家庭,但他俩的成绩却相当不好。为什么?因为法罕心里真正喜欢的是摄影,擅长捕捉那些最美好灵动的瞬间;因为莱吉背负的东西太多,每天忧心忡忡。这些情况,家长不知道,但作为死党的兰彻知道了,跑过去用暖心而又充满智慧的话语开导他们。兰彻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体现出来的善心却是伟大的,像网络上的微博传递爱心,只需点击鼠标,尽微薄之力就可以传达出一份爱心,就有可能帮到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样我们就会感到喜悦,这是一种内心的升华,也是美化社会的正能量。(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优秀作文《小善也饱含正能量》片段)

3. 水中的小鱼认不清水,听起来挺奇怪;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中的帝国理工学院的院长,被同学称之为“病毒”,就因为他身为院长数十年,却始终没有弄明白大学教育为何物,不知道什么叫素质教育,整天打着教育的旗号,炮制一系列反教育、灭人性的事件。洛沃是理工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但院长“病毒”坚持认为他的机械设计毫无实用价值可言,还打电话通知了洛沃的家长,说他无法顺利毕业。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使得洛沃不知所措,最终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选择了自杀。面对洛沃的尸骸,兰彻的愤怒像怒火一样喷射出来:“这不是自杀,这是谋杀!”是僵化的教育制度谋杀了洛沃,是不懂教育的院长谋杀了洛沃。真是令人发指!(2012年天津卷高考优秀作文《当局者迷,令人发指》片段)

4.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不加珍惜,甚至以为错误,而毫不在意地将它舍弃。就像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中的法罕,明明喜欢摄影,却屈从父亲的压力而选择了自己毫不感兴趣的机械专业,从而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备受歧视。而兰彻,这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从来不放弃。后来富人让兰彻冒名顶替他儿子去读书,兰彻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与众不同的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从不死记硬背,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兰彻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兰彻成功的秘诀,就是从不放弃心中的微光。因为不放弃,所以方向明确;因为不放弃,所以越来越光明。(2012年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不放弃的微光,照亮前程》片段)

5. 人生之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地方却只有几步,有时候,改变命运的,就是一封信。《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中的法罕喜欢摄影,擅长捕捉那些最美好灵动的瞬间,但他按照家长的愿望和安排,来到自己毫不喜欢的帝国理工学院学习机械。是一封信,让死党兰彻彻底知晓了法罕的心思和志向,于是开导他:“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你明明喜欢摄影,为什么要跟机械结婚?书包里天天揣着那封写给你最崇拜的摄影家的信,为什么迟迟不敢寄出?我看你的脑子一定很值钱,因为它从来都没用过!”于是法罕虔诚地寄出了满载自己梦想的信,从此打开了幸福的天堂:摄影家不但回信肯定和鼓励他,甚至还邀请并奖励他跟着自己去巴西热带雨林实习。收到回信时他们全家相拥而泣的场景,成了该部电影的经典镜头,定格在亿万观众的心坎里,并成为许多观众人生的路标。(2012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信来信往得幸福》片段)

6. 在无数次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里,在无数个赶作业的深夜里,在无数场对梦想和未来的期待里,如果可以选择,如果能够穿越,我希望能够穿越到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中的帝国学院,与兰彻为伴。跟随他挑战僵化的传统和制度,追随他公开顶撞教导主任,追随他在学校里干各种疯狂的事情,跟随他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兰彻是我心中崇拜的英雄,是我心中珍藏的美梦,美好而不愿醒的梦。(2012年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选择电影世界》片段)

【专业户的遴选标准】

1. 真心喜欢,愿意积累,可读性强。

2. 意蕴丰富,饱含哲理,启迪性强。

3. 篇幅适中,难易适当,操作性强。

4. 有较高知名度,但考场出镜率不高,实用性强。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