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专毕业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专毕业生总结范文1
??
同志们:?
这次全县企业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研究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安排部署今年企业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工作任务,动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切实做好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XX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估价?
去年,我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稳妥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实行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总结去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予以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协调和调度全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教育、公安、财政等部门互相配合,密切协作,按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保证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多措并举,实现了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去年,我县继续对本科以上毕业生,按照工作需要和专业对口的原则,直接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共安排本科毕业生219名,调动了本科毕业生来我县就业的积极性。对事业单位接收专科以下毕业生,则继续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在考录工作中,人事部门精心组织,分类实施,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组织纪律,严格保密措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事业单位考试录用专科、中专毕业生135人。企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坚持双向选择与计划调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有500余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协议。?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拓宽了就业渠道。为拓宽科技人才向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的渠道,县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凡是到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档案、户口,并负责办理养老保险、转正定级、职称评审等手续;在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期间,计算连续工龄,承认国家干部身份。去年,就有一大批毕业生到乡镇企业、个体民营企业工作,既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又为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中专毕业生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大中专毕业生从走出校园踏入一个陌生的组织环境,到完全适应组织环境、胜任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组织社会化过程。如何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使他们更快的融入企业,增强他们对组织的满意度、忠诚度及稳定性,减少企业隐性成本,入职培训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入职培训的内涵
入职培训,又称“岗前培训”,是指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各项培训与教育工作的总称。主要目的是让新员工尽快了解企业、接受企业的文化、掌握必要的岗位专业工作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一般采用集中培训方式,采取课堂讲授、观看媒体资料、参观学习、体验式培训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介绍、价值观培训、企业业务或生产流程、基本工作技能及岗位知识等方面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如何作好这样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同企业的认识和做法也是千差万别的。本文拟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为依据,对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以期对于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二、培训方案的设计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培训目标实现为依据,通过对被培训者的特点、知识、技能等进行鉴别和分析入手,从而确定培训内容的工作过程。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分析。大中专毕业生刚刚进入企业,不了解企业情况、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事、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要使他们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就要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文化、远景规划。
2、工作分析。分析大中专毕业生为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欠缺的技能和能力。
3、个人分析,分析大中专毕业生现有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差距,如果这差距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就可以确定为培训内容之一。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日期、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培训目标。主要目标在于促使他们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了解企业概况,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和基本的工作流程。从而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意识,帮助他们规划、设计在企业的职业生涯。
2、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意志培训、认知培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四个方面的课程。
(1)意志培训。主要有拓展训练、军训等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大中专毕业生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团队协作的意识。
(2)认知培训。主要包括企业历史及愿景、企业规章制度、业务知识、企业文化宣讲等共性知识,宜选用内部讲师集中培训。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企业,熟悉企业的业务范围、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
(3)职业素养培训。帮助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其内容主要包括:商务礼仪、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科学工作法、职业生涯规划、情绪管理、团队协作等技能,多采用集中培训方式。
(4)技能培训。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尽快适应即将任职的工作岗位。培训模式有两种:一是集中培训,对共性的岗位技能统一组织培训;二是分散式培训,采用“师徒制”,即由技能熟练的老员工与新员工建立师徒关系,指导新员工工作,并确定指导责任制。两种培训模式各有利弊,结合起来运用培训效果会更好。
3、培训资源。分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机构。对于入职培训来说,诸如讲授企业历史、现状、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应优先选用内部资源;诸如商务礼仪、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考虑外部资源。
4、培训对象特点分析。大中专毕业生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由于不熟悉企业环境,很容易进入以下心态误区:①自卑:天之娇子的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领导交给的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感觉自己变笨了。②害怕犯错:由于对业务不熟,做事情总是畏首畏尾的,担心工作上出错,挨领导批评。③期望宽容:抱着一种“自己是新人,偶尔犯错是正常的”心态,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④孤独: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不但要面对新领导、新同事、新工作流程,而且要克服语言及生活习惯障碍,还要与不同性格、行为的人打交道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会使他们感到孤独。所以在入职培训时要根据大中专毕业生的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5、培训方法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研讨会法、演示法、视听法等。在实施培训时,应根据培训的目标、受训者的特点和培训的资源等因素来合理选择和搭配各种培训方法。
入职培训一般采用讲授法。长处在于:①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向一批人提供大量的信息。②在人、财、物、力和时间方面都很经济。③适用于系统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传授。短处在于:①方法单调。②受训者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程度低。根据讲授法的优缺点,在入职培训中要适当考虑加入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视听法等方法。也应尽量添加一些互动类的小游戏,活跃现场气氛。
6、培训场所及设备。要根据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对象、培训经费等综合因素确定。场地一般可以安排在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也可以到拓展训练基地。场所的安排要有温馨感,要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培训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录相等。
7、培训日期。最佳时机在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办理完报到手续后、正式签约加盟企业之时。这阶段的大中专毕业生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等,否则他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工作中摸索、掌握,降低了工作效率。
8、培训纪律。在设计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以保证培训能够顺利实施。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方案。
三、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受训者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的程度。对培训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一)反应。即测定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反应,了解培训对象对整个培训项目或某些方面的意见和看法。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
(二)学习。即测试受训者对所学原理、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通过培训后的考试、实际操作测试来考查。
(三)行为。即测定受训者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行为的改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四)成果。即测定培训对企业经营成果具有何种具体而直接的贡献,如生产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提升、离职率的下降和事故的减少等有多少是由于培训引起的。这可以用统计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来测量。
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的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前两项指标来进行,第一项指标的评估能够让培训的组织者了解大中专毕业生对整个入职培训的满意度,包括对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设备、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收集、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培训管理人员提高以后培训工作的质量。第二项指标的评估能够让培训管理人员了解到每位大中专毕业生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所有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能达到培训要求,若出现个人掉队的,需要再进行单独培训。
四、中铁七局海外公司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方案分析
(一)公司概况及学生接收情况
中铁七局集团隶属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海外公司是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企业。主要从事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由于近几年公司业务不断壮大,大量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以工程类、语言类、物资管理类、财会类为主,主要来自中南大学、西安外语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等国内著名高校。
(二)培训方案
为使大中专毕业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中铁七局海外公司组织了入职培训。具体做法如下:
1、新员工报到时,指定公司培训专员为大中专毕业生的生活指导老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熟悉企业所在城市及企业环境。并以匿名的方式填写《新员工培训互动话题调查问卷》,人力资源部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事先设计好的培训方案做适当调整。
2、召开欢迎会。播放公司制作的宣传片,公司总经理致欢迎词并介绍公司概况,随后安排新、老员工代表发言,举行新员工入职宣誓仪式。欢迎会以座谈会的形式,会上留有一定的时间由大中专毕业生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公司领导直接提问,公司领导予以解答。
3、欢迎会后组织新员工参观公司各部门,熟悉公司办公环境。当天安排欢迎晚宴,公司中高层人员参加,与大中专毕业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4、公司安排大中专毕业生为期7-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以讲授法为主,视听法为辅。主要讲授公司概况、组织结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薪酬福利制度等)、外事教育、国际工程投标及技术管理常识、物资设备管理基础、商务礼仪等。
5、集中培训后,大中专毕业生就会安排到各个单位或部门工作,公司人力资源部一般会安排业务主管领导作为新员工的指导老师,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工作。
(三)培训评估采用考试、座谈的形式
以上是中铁海外公司的大中专入职培训方案的简述。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 培训内容不全面。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又比较多,导致意志培训基本没有安排,职业培训也主要是采取自学的方法,培训效果会差一点,建议在培训时间、培训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聘请专家进行意志培训、职业培训,效果会更理想。
2. 培训方法比较单一。此培训方案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以视听法,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大中专毕业生培训时会感觉到比较枯燥、乏味,建议在培训方案中可以增加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也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直接领导定期与大中专毕业生沟通制度缺失。一般在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期满一个月、满一年两个时间点上,直接领导与大中专毕业生要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对前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因为这两个时间点毕业生容易流失,及时进行沟通可以培养他们的归属感,促进他们的成长。
五、结束语
正如恋爱的过程,两人从相识、相知、相恋、相爱,到步入婚姻殿堂。入职培训就相当于大中专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红娘。入职培训相当于缩短大中专毕业生与企业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帮助他们了解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减少流失率,加快促进大中专毕业生的成长。而只有好的培训方案才能够保证好的培训效果。可见,入职培训方案设计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本剑编著.大中专毕业生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晓春.设计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
[4]萧鸣政 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5]张一驰 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专毕业生总结范文3
一、基本情况
*县共有10个乡镇,3个国营牧场,共计75个行政村。截止目前下派到各乡镇的5%人才储备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44人,县直医疗机构26人。
根据自治区人事厅新人函字[20*]250号《关于下达20*年自治区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部门储备人员计划的通知》精神,通过报名、考试和公示等程序筛选,经区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厅审核,20*年和20*年共为我县下达人才储备编制75个,其中20*年11个,均属卫生系统;20*年64个,其中教育系统45个(实际上岗41人),卫生系统16个(实际上岗15人),农业部门1个,畜牧部门2个。
去年以来我县共聘用占用5%人才储备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70人,他们分别来自新疆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国内20多所高校,涉及教育、临床医学、农学、动物科学等20余个专业。其中,女36人,男34人;少数民族18人(占总人数的25.7%);党员、预备党员8人(占总人数的11.4%),团员61人;本科生21人(占总人数的30%),大专生45人,中专2人,高职2人。
20*年分别由江苏医院、县中医院等聘用单位与11名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按计划开展工作;20*年分别由县一小、县二小、县海力亚、县二中、县五中、县江苏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农业局及畜牧局等聘用单位与聘用人员签订合同并按计划将60名聘用人员下派到清水河镇、惠远镇等乡镇开展工作。
各用人单位对于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逐个分析,为他们合理确定了服务的工作岗位。通过此次的调研得到的反馈信息看,90%以上的下派人员都实现了对口上岗。5%人才储备编制大学生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努力钻研,注意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性高,踏实肯干,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成绩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周边群众的好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谦虚、自强、勤劳、向上的精神,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典型。
二、主要经验
(一)强化领导,为“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县成立了由组织部牵头,县人事局、县编办、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及县畜牧局联合设立的人才储备中心,并在人才办设立了办公室,负责5%人才储备编制的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下发了霍党组字[20*]37号《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才储备政策”的实施意见》,要求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密切配合,推动了“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深入实施。组织成员单位学习自治区新党组[20*]36号、新党组通字[20*]55号等有关文件,让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到实施“5%人才储备编制”有利于提高全县教育、卫生、农业及畜牧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把“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并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真正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
格局。
(二)制定政策,为“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为了保证“5%人才储备编制人员”发挥作用,各单位专门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如:教育系统对下派到乡镇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后备干部优先培养。1、建立培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进修学校等培训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对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定期的培训。2、建立考评激励制度。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对下派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工作表现进行考评。3、建立资金投入制度。除了将国家规定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大中专毕业生手中外,部分单位为此项工作专门投入资金,重点用于他们的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三)关心重视,为下派大学生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好食宿等生活问题,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他们能够走下去、留下来、干的好提供有力的支持。各用人单位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解决好下派人员在下派期间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为离家远的、生活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代购生活用品。如分配在芦草沟镇三校的李晓丽,家不在本县,学校不但给他们提供了免费住宿,还免除了部分伙食费。部分用人单位为丰富下派大中专毕生的业余生活,还专门为他们购置了彩色电视机。
(四)加强管理,下派大学生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各单位加强了“5%人才储备编制人员”工作的管理,每年年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全面加强此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各主管部门注意配合各用人单位,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如教育系统在5%人才储备人员中深入开展了以“比学习、看谁的业务能力强;比工作,看谁的业绩突出;比奉献,看谁的觉悟高”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活动,充分调动了下派到乡镇大中专毕业生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以及部分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对上级政策理解得不深不透,特别是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政策存在模糊认识,担心两年后上级单位没有空编而无法就业。
(二)各单位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用人单位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比较重视,工作主动,并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搭建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个别单位重视不够,致使个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没有积极发挥。
(三)下派人员专业不均衡。我县20*年招录5%人才储备编制大中专毕业生11名(均属卫生系统),20*年招录59名,教育系统41人,卫生系统15人,畜牧系统2人,农业系统只有1人。
(四)对下派人员关心重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有的下派人员离家庭所在地较远,工作和生活很不方便,个别单位没有及时给予帮助。
四、对下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采取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等媒体的作用,加大“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重视,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实施“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针对提出的“为县以上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部门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并下派到乡镇工作,将为农村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基层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带动人才素质提高,从而为建设社会主议新农村、
促进自治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要广泛宣传下派的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提高社会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认识。
(二)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一是制定培养下派大中专毕业生的政策,各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使其尽快成为教育、卫生、农业、畜牧等行业带头人,把优秀人员列为本单位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培养一批优秀管理人才。二是在聘用人员下派期满后的出路上,各单位可灵活掌握政策,对那些自愿留在基层工作的优秀人员,可以直接招聘为正式人员,同时享受自治区制定的相关政策。三是下派期间具备晋升职称条件的可晋升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下派期满后再给予工资等相关待遇。
中专毕业生总结范文4
(一)毕业生自我鉴定
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二)毕业生自我鉴定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三)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珍贵的三年中专生活将要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中专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一个人的一生,每一步都要自己去走,人生需要自己去探索,不是靠父母;人生必须做出无数次选择,每次决定都会给我带来一份收获、一种尊严,使我懂得去爱惜这段过程,爱惜自己的人生。
三年的中专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要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要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生活要有规律,要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有信念,坚持了信念就能活得更有意义。 人,总是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得到锻炼。。
实习生活是检验在校所学知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加强巩固和提高,我非常珍惜这段实习过程,它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零开始,虚心向前辈学习,任劳任怨,力求做好每一件事,逐渐在工件中学会了做事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工作上,勤勤恳恳,关心学生,服从学校安排,完成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以身作则,和学生和同事团结友爱。教学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上自觉从严要求自己,艰苦朴素,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各方面表现良好。(.)
中专毕业生总结范文5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和“两会”精神,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民营企业和求职者供需平台,促进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工作,并更好地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劳动者和其它劳动者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民营企业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组织方式
“20*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由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省工商联四方联合组织开展。主题是:“为民营企业招聘用人服务,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搭桥”。各市劳动保障局、教育局、总工会和工商联与主会场同时启动招聘周活动。招聘周活动期间,各类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均免费进场参加应聘和招聘活动。安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安徽就业网*将同步举办网上*招聘活动。
三、对象范围
(一)求职人员范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其他各类求职人员。
(二)用人企业范围:招聘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事业和科研单位参加招聘活动。
四、时间安排
20*年5月17日-23日。
五、活动内容
(一)收集用工信息。在招聘周之前以及举办期间,各地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民营企业用工信息,特别要充分挖掘工商联会员企业的用工信息,鼓励参加招聘的各类单位尽量提供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并将岗位信息提供给四方所属的职业介绍机构,并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等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二)组织启动仪式。省及17个市要按照同一时间、统一部署、四方组织的方式,与主会场同时启动招聘周活动。全省启动仪式主会场设在芜湖市,各地设立分会场,通过一周时间,集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三)创新招聘方式。在切实组织好综合招聘会的基础上,针对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下岗失业等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举办个性化招聘会,并结合视频招聘与网络招聘,实现多城市之间联合招聘,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落实扶持政策。在招聘周期间,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采取集中办公等方式,为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免费技能培训报名、政策咨询等项服务。对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民营企业,要及时兑现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各地要根据收集岗位供求信息,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技能培训以及创业培训。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切实做好招聘周和两法等相关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要积极运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派发宣传单等宣传方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今年的招聘周活动均在各地公共职介大厅等室内举办。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总工会、工商联要高度重视招聘周活动,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尽快成立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教育、总工会、工商联共同参加的筹备小组,精心策划并组织好此项活动。
(二)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总工会和工商联要加强协调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安排,明确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和发挥四方的职能作用与各自优势,为民营企业和广大求职者搭建高效的服务平台。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宣传、政策咨询和提供就业服务等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并引导好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聘周活动;总工会负责做好招聘周期间员工的权益维护工作;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民营企业提供岗位信息,并将招聘岗位信息汇总给劳动保障部门。
(三)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各地要抓住《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5号)贯彻落实的契机,认真总结前三届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的经验做法,创新招聘活动形式,确保达到满意的效果。
(四)营造劳动者平等就业氛围。招聘周活动期间,各地要积极引导招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公平就业机会,自觉消除就业歧视。进入现场的各类招聘企业,不得提供虚假招聘信息;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不得歧视残疾人;不得设置如年龄、工作经验和户籍等职业准入条件,努力创建平等的就业环境,更好地促进公平就业。
(五)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好招聘周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要提前制定招聘场地突发事件预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以预防为主,把工作做在前面,确保招聘周期间各类参加招聘的企业和求职人员进出招聘现场安全有序。
(六)认真做好成果统计和情况上报工作。各地劳动保障、教育、总工会、工商联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招聘周期间的活动情况。
1、请各市劳动保障、教育、总工会、工商联,将招聘周活动负责人和联系人及电话于20*年5月10日前报各主管部门。
中专毕业生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特色专业;当地支柱产业;匹配情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C-0072-05
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如何体现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地方政府如何统筹规划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企业如何参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深入如东化工园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同时还查阅了近几年的《如东年鉴》、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如东中专校”)人才培养统计资料和如东人才网有关化工、医药类专场招聘信息,掌握了中等专业学校特色专业与当地支柱产业匹配特点,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
近几年来,如东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拥有各类工业企业7000余家,形成了以化工、临港工业、风电、太阳能、石油设备、汽车、环保及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等支柱产业。
(一)2014年如东工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统计数据
随着工业经济的集群化、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2014年度如东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可以绘出2014年如东企业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图(见图1、图2)。
(二)2013、2014年如东化工园区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统计数据
化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如东第一支柱产业,化工园区有各类化工企业180余家,化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25%。
1.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化工、医药类岗位及需求情况。根据如东化工、医药类专场招聘信息,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岗位及需求情况统计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2013年如东化工、医药类进场企业数14个,2014年上半年进场企业数36个,其中2013年的14家企业有10家继续参与招聘。从岗位设置看,主要岗位有13个,分别是:管理部经理、生产主管、自动化控制、化工研发实验员、销售代表、设备管理维修电工、安全员、工艺员、分析工、操作工、采购助理、仪表工、仓库管理等。从学历层次看,前5个岗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层次,其余8个岗位为中专层次。
2.2013、2014年化工、医药类中职层次岗位需求人数及变化情况。2013、2014年化工、医药类中职层次岗位主要有8个,均属于关键岗位。如设备管理员,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事务,对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能耗负有统筹、监控和提出改进方案的责任;再如分析工,负责化工厂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检验分析工作,并按时出具检验分析报告,协助化工厂生产及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产品、原料的质量情况等。除需求量最大的操作工(2013年814人,2014年1087人)外,所有7种岗位需求人数及变化情况如图3(每组柱中左边为2013年人数,左边为2014年人数)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与2013年相比,2014年设备管理、工艺员、分析工、仓库管理岗位需求量超过70个,安全员、工艺员、分析工、仓库管理等岗位需求增加的绝对数达到30以上。
二、如东中专校专业设置
及毕业生服务县内企业情况
(一)如东职业教育及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如东中专校经过多次合并调整,现为县内唯一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实际办学规模约为6000人(其中在校生数约4500人)。开设机电、数控、计算机、建筑、服装、汽修、财会、烹饪、形象设计、化工专业等51个专业(其中高职或大专层次11个,中职层次40个)。
(二)2009年以来的如东中专校化工专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9年以来,如东中专校化工专业设置、招生培养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2012年,化工专业毕业生是46人(2009级),选择继续深造35人:考取本科19人,考取高职16人,县内化工企业就业11人;2013年,化工专业毕业生人是37人(2010级),全部选择继续深造:考取本科6人,考取高职31人。2014年,化工专业毕业生是71人(2011级),选择继续深造47人:考取本科10人,考取高职37人;另外,县内化工企业就业24人。
(三)如东中专校化工专业与化工园区企业岗位需求吻合情况
由表1可知,2013年,如东化工园区企业急需中等化工技能人才岗位除操作工外,主要有设备管理维修电工、安全员、工艺员、分析工、采购助理、仪表工、仓库管理,总数171人。但是,如东中专校的当年毕业生是37人,全部继续深造,对化工企业的贡献度为0。2014年毕业生是71人,选择继续深造47人,有24人选择在县内化工企业就业。从岗位需求看,2014年设备管理维修电工岗位93人,安全员岗位56人,工艺员岗位73人,分析工岗位113人,采购助理岗位30人,仪表工岗位13人,仓库管理岗位74人,但当年能提供的只有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24人,即使全部进入分析工岗位,还差8人,其他岗位则是有需求而无毕业生。
调查结果表明,如东中专校化工专业与化工园区企业岗位需求吻合度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不匹配。如东化工园区中等技能人才岗位主要有8个,而如东中专校面向化工企业开设的专业却只有1个,专业方向与产业岗位不能对接。二是专业培养规模与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2013年,园区化工企业岗位需求数为171,如东中专校培养的面向化工企业培养的毕业生数为0个;2014年,园区化工企业岗位需求数为452,如东中专校培养的面向化工企业的毕业生数只有24个。
三、中等专业学校特色专业与
当地支柱产业岗位需求吻合度低的原因分析
如东中专校化工专业设置与化工园区的发展不相适应,如东中专校化工人才培养对化工园区企业而言,既没有人才存量,更没有人才增量。专业方向小于产业岗位需求,专业培养规模小于产业人才需求规模,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较复杂,可从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个层面分析。
(一)政府层面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自,允许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往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入学;允许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自行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该文件出台,其目的在于通过扩大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自,促进中职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前提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基本相适应。但是,在当前不具备这个前提的条件下,中央政策放开之后导致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发展和专业建设监管的退位和缺位,具体表现如下。
1.地方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对中等专业学校最好的扶持应是既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同时又要认真落实有关的扶持政策。从调查结果看,如东在发挥“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方面缺少力度,没有形成“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的联动机制”。
2.地方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根据国际惯例,同等规模的中等专业学校所需经费投入应该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是投入政策,还是投入的经费,中等专业学校都远低于普通高中。由于地方政府缺少针对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政策性投入和专项投入,致使中等专业学校为了生存而忙于热门专业招生,不顾专业结构的科学性和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服务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健全。中等专业学校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系列服务,如县内未来人才需求规划、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的、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学校评估与激励政策的制定等。由于地方政府诸多服务工作的欠缺,致使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缺乏应有的导向,缺乏内在与外部的动力,专业设置缺少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机制和体制。
(二)学校层面
中等专业学校为了生存忙于热门专业招生,降低了对地方支柱产业的关注力度。
1.中等专业学校服务当地企业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沿海及苏南发达地区的现代制造业对中职人才需求旺盛,中等专业学校以追求找好工作、高就业率为办学目标,追求办学效益的“短、平、快”,将发展重点放在热门专业,很少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状况。由于中等专业学校对当地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状况缺少综合调查与分析,致使专业设置缺少前瞻性,专业开发非常缓慢。
2.投入不足,不具备开发新专业的办学条件。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由于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一些政策性经费和专项投入没有完全到位,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工资缺口和维持正常运转,导致办学条件改善缓慢,严重缺乏专业教学所必须的教学和实验设备。
3.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新专业必需的师资和设备得不到补充。中等专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短缺,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由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中等专业学校无法从企业获得有操作技能的师资。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而且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中等专业学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让学生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中等专业学校无法从企业获得最先进的技术和操作技能,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后劲。
(三)企业层面
校企合作可使学校方便利用企业先进设备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利用企业提供的岗位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可弥补学校技术性教师的不足。然而,由于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从近几年如东化工园区企业用人需求信息看,县内部分企业用人观念陈旧,没有长远的用人计划,很少有化工企业主动与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培养技术人才的事情,使得中等专业学校特色专业与当地支柱产业岗位需求吻合度越来越低。
(四)社会层面
重普教、轻职教,职教生源不足且质量低。近几年,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且实行了职业教育资助活动(即每年每生资助1500元),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还是没有热情,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主要靠行政手段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上门宣传动员。
家长因循守旧,对化工企业不认同。一是将化工企业看作危险行业,认为接触化学品将影响小孩的身体。近几年如东中专在化工专业开发方面动了不少脑筋,在专业包装方面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效果甚微,报化工专业的学生仍寥寥无几,学校不得不选择放弃。二是家长不了解化工相关岗位的劳动强度和报酬。化工生产的物料一般是沿着从储罐-管道-反应器-管道-储罐的路径,几乎都是自动化生产,生产人员一般不直接接触化工产品,与机电、电子等行业相比,安全性高,劳动强度相对较低,工资待遇高。但由于宣传的缺失,使得家长对化工企业不认同,导致该专业发展艰难。
四、提高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结构与
当地支柱产业岗位需求吻合度的建议
要提高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当地支柱产业岗位需求吻合度,必须形成“政府、行业、学校、企业联动机制”。
(一)政府主导
地方政府应依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规划。从理论上看,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和支撑;从短期看,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满足当前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从长期看,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能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地方政府要引导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围绕市场转,促进职业教育在主动适应中自觉地进行专业结构的动态调适,努力形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一种市场导向。
(二)信息共享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问题应是职业教育与经济部门互动的问题,并不完全是职业教育单向寻求与产业结构匹配的问题。中等专业学校存在许多“信息盲点”,如不能把握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所以,中等专业学校通常情况下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决定专业发展的思路,专业设置也就难以跟上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此,需要建立职业教育信息服务体系,有关职业教育的前沿信息还需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实现共享,以此为专业设置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三)主体对接
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职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岗位需求吻合,离不开市场供需调节“无形的手”,也离不开行政统一协调管理“有形的手”。中等专业学校和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中的鲜活的主体。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需要提高“双主体”的合作积极性。众所周知,校企主体对接首先是靠政策推动,在“强制”和“引导”中促进对接。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和宏观调控主体,应从“强制”和“引导”两方面在《职业教育法》、《劳动法》等法律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调节、规范和推动校企合作。同时应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磋商机制,在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拓宽和提升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有效和长效对接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是靠利益拉动,在“互利”和“双赢”中强化对接。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和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根据受益原则,企业理应成为职业教育的投资者和参与者。
中等专业学校应该按照市场的供需规律,不仅要把握当前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而且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度超前,紧跟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同时还要加强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引导机制的建立。要正确引导学生具有专业选择意识,构建以就业指导与专业选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郝福锦,蔡瑞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实证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雍照章.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