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安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安全总结

医疗安全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1.前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医院购置大量的医疗设备,应用到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在现代医学仪器领域,评价一台设备性能好坏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评价其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有效性,二是评价其在操作过程中安全性。安全性主要涉及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特性、过量辐射危险防护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内容。电气安全是指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由医疗设备自身缺陷或使用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对设备本身或使用人造成电损失。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和病人经常要和各种电气设备打交道,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关系到患者和设备操作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在医疗设备电气化日渐提高趋势下,确保设备电气安全尤为重要。

2.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2.1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隶属度或隶属函数来描述中介过渡的模糊信息量,考虑与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浮动地选择因素阈值,作比较合理的划分,再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出评价结论。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反映评价对象的各因素的层次性,同时又可以避免因素过多时难以分配权重的弊病,它比单层次模型更加精细,更能正确地反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因此,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更好地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评价内容得到全面考虑。

2.2电气安全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综合论事故模式基本观点认为,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基于此,将安全评价中危险因素分为物质的、管理的、环境的以及人为原因。建立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系统危险因素综合评价体系如图1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如图2,结合调研数据资料选用层次分析法。

图1 电气安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图2 电气安全系统危险因素综合评价体系

2.3建立评价因素集

1)W11的单因素评价,安全装置是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问题时自动启动的,用来防止电击等事故,是防止事故发生最后一道屏障,可包括连锁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3个等级,得到单因素评价结果为W11=(0.14 0.58 0.27);W31的单因素评价同上,评价结果为W31=(0.52 0.28 0.19)。

2)W1的单因素评价。医疗设备固有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了设备电气安全状况,在评价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现状时,把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放在重要地位,主要应从设计安全、防护性能、安全装置3个方面来衡量,得到单因素评价结果为W1=(0.16 0.59 0.25)。

3)W2的单因素评价。这里所指电气环境是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雷电、静电等;非自然因素主要指电气系统工作场所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易燃易爆、潮湿、腐蚀等特殊场所。本文将电气环境分成静电、雷电、特殊环境、电磁辐射4个等级,得到单因素评价结果为W2=(0.15 0.07 0.5 0.24)。

4)W3的单因素评价。安全管理可包括安全检查、人员素质、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3个等级,得到单因素评价结果为W3=(0.1 0.26 0.28)。

5)W的单因素评价。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系统现状评价因素划为固有安全、电气环境、安全管理3个等级,得到单因素评价结果为W=(0.48 0.12 0.2)。

2.4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根据电气安全评价体系中各层因素安全性或好、危险性或坏进行评价和分级。确定评价语集V=﹛①安全(好),②较安全(较好),③安全性一般(一般),④较危险(不好),⑤很危险(差)﹜。

在单因素模糊评价中,隶属度确定很重要。在进行设备电气安全评价时,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指标因素隶属度:首先,由多个专家根据现场检查情况,以安全检查表形式对检查表中给出的被评价因素隶属度做出估计并给出数值。值越高,则评价因素所反映电气安全程度越高;反之则安全程度越低。而后,通过求和平均值处理各指标因素隶属度。

由Delphi法可得W11和W31的3个因素的模糊权重分别为:

得到一级综合评价结果为:

B11 = W11 A11 = (0.11 0.30 0.24 0.13 0.07)

B31 = W31 A31 = (0.08 0.28 0.18 0.17 0.31)

由Delphi法可得W1、W2和W3的3个因素的模糊权重分别为:

得到二级综合评价结果为:

B1 = W1 A1 = (0.08 0.23 0.29 0.12 0.19)

B2 = W2 A2 = (0.23 0.24 0.23 0.19 0.07)

B3 = W3 A3 = (0.04 0.09 0.19 0.12 0.16)

同理,由Delphi法可得W的模糊权重为:

得到三级综合评价结果为:

B = W A = (0.09 0.18 0.23 0.13 0.17)

2.5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集。根据电气安全系统危险因素结构分析、电气安全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因素集的确定,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被评价对象所对应评价等级为3级—安全性一般。

3.分析与讨论

医疗设备运行大多与电有关,在医疗过程中,人体经常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设备带电部分,如果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使用和防护不当,会给患者或操作人员带来危险,为了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安全,需要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及时采取措施。

1)确保引进医疗设备达到了安全标准。医疗设备在设计和制造时需要严格遵循、执行相关通用或专用安全标准,医疗设备在整个使用生命周期中必须达到相关标准中安全基本要求。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601国内制定了医用电气设备安全国家标准GB9706.1-2007。

2)确保电气设备使用人员使用操作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电气设备使用制度。正确操作使设备是安全保障重要环节,设备使用人员应熟悉所使用设备、使用前准备工作、安全使用和警告标志以及设备维修保养情况。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操作资格,应按规定条件、时间、范围、程序和方法严格审核。

3)对影响电气医疗设备正常使用各环境因素加以识别和控制,减少医疗设备电气安全事故。做好防尘管理,电气线路之间积满灰尘会使导线之间发生漏电,所以要采取相应措施。医疗设备属于精密电子仪器,对防雷措施提出了严格要求,要保证设备供电系统防雷且保证接地线始终与医疗设备接地端接触良好。

4)为保障应用安全,需定期对医用电气设备电源电压、保护接地阻抗、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绝缘阻抗、患者漏电流以及整机外壳安全性等指标进行安全检测。电源线长期通电,设备金属外壳氧化,设备内部线路接地点氧化等都可导致接地阻抗过大,应定期对医疗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尤其是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

4.结论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有效防止电气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医疗设备发挥效能;在规范工作场所中使用,排除使用环境影响;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进行设备正确操作培训和电气知识培训,使应操作失误引起电气安全事故降为零;制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要求医院切实有效地进行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特性检测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性,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虎军,李北强,李小凯,等.医疗仪器设计中的电气安全标准与电击防护措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1):57-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严勇,韩宁,应俊,等.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安全检测数据的分析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0):22-24.

医疗安全总结范文2

护理工作是一门集实践性、连续性为一体的学科,在所有环节中绝对不可以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何防范护理差错,一直是护理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防范;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20-01

护理工作是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贴心的、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而使其成为健康的人。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自身专业的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要极力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出现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逐步上升,在此纠纷中患者抓的是护士的“护理差错”[2]把柄。实际上,在大量的护理工作中不仅因为客观实际的医疗发展水平限制,还由于护理人员个体上存在思维判断能力、业务技术水平、道德水准及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时有发生[1]。因此,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是迫在眉睫的。

就个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简言之。前几年,我还在儿科工作时,有一次给一个患儿“发多酶片”,只号而未叫姓名,碰巧别的患儿刚转到这床而我不知,却发错了药,幸好及时发现才得以纠正。就此例差错发生原因,莫过于在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还有一次给患儿静滴穿琥宁,配置好泡沫未曾消失就输上了,致使家属“心有疑惑”。现在想来,原本很正常(刚配好的穿琥宁有泡沫,静置片刻后消失)的事儿却出了差错,真不知我的责任心当时跑哪去了!在值班过程中,因工作量大,导致超负荷运转时,造成了服务不到位等等一系列差错的发生,倘若没有及时的发现纠正,那么最终可能铸成终身大错,甚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就我个人认为,对护理差错的防范是必然重要的。

做为一个护士,在工作中若能做到如下几点,护理的差错隐患是可以清除的:

第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各项规章制度。这是防范护理差错的根本保证,也是杜绝护理差错的关键。所以护士要养成审慎、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在护理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护士通过大量业务学习,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尤其是“慎独”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中护理差错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护士应从这三个方面加强,努力规范言行,给予患者更好的服务。

第三,加强工作责任心。护理应本着对病人极度负责的态度,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自己的工作权限范围内,积极寻求为其提供帮助的好办法。

第四,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意识。在家属焦急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和蔼的态度和耐心的解释工作,把服务意识提到第一,要做到热情、周到,还要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第五,实行护理安全总结。每一位护士都应对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护理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定性,并制定整改措施,。

第六,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医院及个人的正当权益。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医疗纠纷已被提上日程。我们护士也应该多掌握些法律知识,再遇到护患纠纷时,便可以正确维护自身权益。我院发的那本《医疗事故处罚条例》就是最切实的法治内容。不防我们每个人逐字逐句地学习其中相关的内容,以作警示。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和违反操作过程就会造成差错事故引起事故纠纷,一旦出现,造成人力、精力、财力、物力等的耗费及精神创伤是不可低估的。护理差错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护士应遵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加强自我修养,谨慎细致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护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以扎实的基础理论,以规范的、精湛的技术水平,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把护理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也才能控制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我们每一位护士都能做到上述几点,我想,我们不仅会远离法律殿堂而且还能看到患者最惬意的微笑。

参考文献

医疗安全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安全管理;特殊场所;医院安全

一、现阶段医院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领导对于安全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代表医院安全工作的医院领导,是对全院的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但是医院作为一个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场所,他的核心工作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医院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医疗活动展开的。因此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所隐藏的隐患所造成的影响估计不足,所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医院弱化安全保卫部门对安全工作的影响

安全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会使得安全人员的工作受到削弱,统筹安排将会变得被动。一旦事情多了、杂了,会使得安全人员对工作各个方面的考虑就少了,不全面了,这样一来极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检查上的盲区,使得这些盲区不能及时的被发现和排除。由于弱化了安全保卫部门,会使得医院缺少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这样会使得医院在对各部门安全制度的落实上出现管理松懈现象。

(三)缺少医院领导的强力支持

因为医院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从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效益,在运行安全管理时好坏都是一个样了,这样就使得医院的领导产生思想上的麻痹。实践证明,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从入防队伍的建设到技防设施的投入必须有医院领导的支持,从医院制度建设到医院安全管理同样也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强力支持。

二、重视医院安全管理的几个关系

(一)管理与安全的关系

安全管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分单位大小。要把安全管理工作当成分内之事,给予应有的重视。领导的重视应该体现在:责任意识,把安全纳入议事议程且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性;落实督查,发现问题后要立即着手解决且要经常亲临现场进行检查;引导启发,要懂得用典型来提高安全意识。

(二)职工素质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从以往的事故放生的原因来看,与医院一线职工的自身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医院的一线职工的素质好,就会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相反,如果医院的一线职工的素质低下,就会使得很多本不必要的问题产生,对此,医院安全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培训,提高医院一线职工的自身素质和规范操作。

(三)职工意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医院安全管理工作能否做好,首先应当看的是全体职工是否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从以往的实例来看,安全意识与事故的发生是呈正反比例关系的。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则安全事故就发生的少,否则就多。也就是说,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就是抓基层打基础、抓纪律反违章、抓现场除隐患是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安全责任制度的建设

为了能够使得人人按责禁止,以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将安全、时时讲安全的局面,为此医院应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度,主要的内容是依照职责分工,确定工作范围,划分安全任务,赋予工作权限,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方法是依据能级管理的原则,把安全管理这个大工作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人,建成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

(二)安全分析制度的建设

分析制度的建设是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隐藏的隐患,并及时的解决问题,争取把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分析制度的内容包含三部分,一是分析当前医院安全工作查找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二是根据本单位的现实情况,提出一系列有预见性的防御措施。三是根据上级的通报或者是其他信息,结合现状,查找隐藏的隐患,并最终提出具有建设性安全措施。

(三)安全检查制度的建设

检察制度的建设是为了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检察制度的内容包括四查,一查思想是为了检查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是否正确;二查执行是为了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三查制度是为了检查医院的各种安全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定期执行等;四查隐患是为了检查医院的安全措施是否具体和切合实际等。为提医院高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医院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总结。

四、结束语

虽然从医院所发生的安全事故的表面来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但是,事故的发生又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分析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针对各种情况采取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和防护措施,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医院安全管理所追求的理念应该是将安全意识扎根在每一位职工心中,使医院安全成为每位职工的责任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王俊.浅析医院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05:147149

[2]戴斌.全面加强医院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21:108109

医疗安全总结范文4

【关键词】 供应室; 工作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供应室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污染的危险因素中,对于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污染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宣传,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加强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坚持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及锐器损伤,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1 危险因素

1.1 工作人员自身因素 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在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如刺伤、灼伤,甚至是病毒感染。

1.2 生物因素 即经过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机会。主要发生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被污染过的玻璃注射器、枕头、穿刺针头、手术器械及沾有血迹、液体的器具、布类,穿透工作人员皮肤黏膜而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1.3 化学因素 供应室在消毒灭菌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到多种化学消毒剂,如果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粗糙、皮肤过敏及毒性反应。

1.4 消毒灭菌器具 医院灭菌经常以高压蒸汽灭菌为首选,对于蒸汽不能或不宜穿透的,则选用煮沸或干热灭菌。在灭菌过程中,稍有不慎,即有被灼伤或烫伤的可能。使用灭菌压力锅不正确或设备出现故障还有爆炸的危险。常用的紫外线辐射灯消毒,接受光源直接照射会对人的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还可以引起呼吸加速、胸闷、咳嗽等中毒症状。

1.5 工作环境及噪音 空气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供应室污染区工作人员每天接触被污染用品。如不注意防护,将成为直接感染者。环境的高温、高热、湿、噪声、空气闭塞及电器使用等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也有危害。长期受噪声刺激可造成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条件反射异常,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和脉率加快[1]。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 进行医院内感染知识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有关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提高防护意识。进行损伤后急救处理措施的教育。培养普遍预防意识,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防患于未然。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供应室人员学习,并做安全总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2 供应室人员穿戴及操作注意事项 严禁戴首饰及留长指甲,严格洗手或戴手套及手消毒,注重个体防护,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及隔离制度。注意皮肤的防护,操作时做到忙而不乱,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改革护士不安全的操作行为,使用改良的医疗器材,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2]。

2.3 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 配备防护用品,根据医院的条件及危害因素制定计划,从预防出发,储备足够防护用品并单独存放。配备的常用防护用品有塑胶手套、防水围裙、套袖、套靴、口罩、面罩、防水衣、洗涤用品及皮肤消毒剂等,同时增加备用呼吸道防护器及预防意外的急救药品及用品。

2.4 预防器械伤害 供应室所回收的物品应在临床科室先进行初步处理。在回收及处理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中要谨慎、小心,动作要轻、慢,严防尖锐物品刺伤、划伤。如出现意外,应立即用肥皂、流水冲洗伤口,做消毒处理并包扎。还应做预防注射,并报告相关部门,以做相应感染的追踪调查。

2.5 预防化学制剂致人损伤 常用化学消毒剂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刺激及毒性。在配制、消毒、浸泡前,需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过程中宜谨慎,防止漏溅及吸入人体内。存放处要做到阴凉、避光、加盖保存、容器表面有明确标志,使用中轻拿轻放。操作完毕,对所在区域及物品用流水冲洗干净,必要时用中和剂,打开通风设备。如被化学消毒剂刺激眼睛、皮肤黏膜等,立即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诊。

2.6 预防高压电器伤害 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讲座,机械及线路要安装良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用毕应切断电源,再进行整理,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机械性能良好。供应室工作人员要经过正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前后要例行检查,专人负责,避免事故的发生。

2.7 预防保健 制定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每半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接种乙肝疫苗,提高机体抵抗力[3]。应不断改善供应室高温、高热、潮湿的工作环境来预防其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3 小结

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有关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既保证工作质量,又保证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使全院医疗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参 考 文 献

[1] 黄子杰,徐志峰.施琼等职业性物理因素与疾病.预防医学,2001,1(4):15-16.

[2] 胡敏.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意及注射安全防护措施.职业和健康,2004,20(1):40.

医疗安全总结范文5

一、产业转型服务行动

充分发挥职能、信息、技术优势,着力强化信息技术、许可办事、政策引导和认证注册服务,积极助推医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服务能力的新提高。

(一)药品生产领域

工作目标:协调上级局帮促一家企业完成新建生产车间GMP认证;促成医化企业与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各1个;指导2家企业3个产品取得新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工作措施:协调上级局做好:1.对化工企业向药品生产企业转型、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在厂房设计、图纸审核、GMP车间改造现场指导等方面实施全程帮扶。2.对申报国际、国内注册认证的,加强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企业争取一次性通过。3.对有拓展国际市场、开发新产品意向的,搭建合作平,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合作项目。4.对申报药品批准文号的,指导企业加强药品研究,帮助沟通联系国家、省药品审评中心,争取缩短审批时限。

(二)药品流通领域

工作目标:鼓励引进药品流通新业态,推进药品零售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工作措施:1.规划引导。根据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鼓励药品批发企业重组、兼并、联合,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积极引进新型药品流通业态,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2.扶优扶强。帮扶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完善直通车服务,挖掘“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内涵,引导创新经营模式。强化退出机制,淘汰一批条件差、信用低的企业,助推药品流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3.提高效率。完善审批制度和程序,修订新的准入标准,提高审批效率。

(三)医疗器械领域

工作目标:帮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促相关企业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

工作措施:1.搭建平。打造产销对接平,组织企业与医疗机构产品对接会,推进产品研发,拓宽营销网络。积极协助市局打造技术服务平,为设立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或分所提供支持。2.强化服务。做好项目结对联系,加强与上级局的沟通。对新开办企业,帮促报批许可证、注册证;对新开发产品,帮助取得注册证;对新技改项目,指导可行性分析和技改方案论证。对2家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协助市局开展模拟检查,争取一次性通过。

(四)稽查打假领域

工作目标: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工作措施:建立政企联合打假机制。凡涉及假冒我县相关名牌产品的案件,及时为企业撑腰解难,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二、专项整治亮剑行动

根据上级部署,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发挥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的“拳头”和“尖刀”作用,在贴近民生查办大要案、重拳出击打出影响力上求得新的突破,努力实现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趋好。

(一)药品生产领域

工作目标:以GMP为标准,督促企业严格按处方和工艺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工作措施:开展药品生产领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是否擅自接受药品境外委托加工,是否原料把关不严、以化工原料代替经批准的原料药、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等行为。在督促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重点企业严格按GMP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和重点监督品种抽验。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六个一律”要求依法作出处理。

(二)药品流通使用领域

工作目标:整治“走票”、“挂靠”、药师不在岗、处方药未凭处方销售等突出问题,加强疫苗、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品等重点品种监管。

工作措施:重点检查近三年内涉及购销假药案件的企业、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及信用等级差、管理薄弱的零售药店。以进货渠道和质量管理规范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已查证属实的出租转让证照、票据,经营假药或者造成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的、明知渠道不清或手续不全仍然购销假药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增值税票据造假的,一律移交税务部门核实;对销售假药的,一律予以公开曝光。

(三)医疗器械领域

工作目标:重点规范乡镇卫生院体外诊断试剂、口腔科医疗器械、二手医疗仪器设备采购渠道;严肃查处急救常用医疗仪器设备违法案件,尤其是进口医疗仪器设备技术结构不符合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案件;查处“美瞳”违法案件,消除无证经营行为。

工作措施: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疗器械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体外诊断试剂、口腔科医疗器械和转手再用医疗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开展远红外与磁疗相结合贴膏类产品经营的集中整治。采取医院自查、监督检查、摸底检测、总结评估等形式,对急救常用的医疗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质量抽查。开展“美瞳”经营秩序集中整治,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加快新申请角膜接触镜经营的许可审批。

(四)药械稽查打假

工作目标: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中药饮片质量低下和非法渠道采购药械等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严查狠打,确保药械违法案件查处率100%,涉刑案件移送率100%,假劣药械案件占立案数50%以上,争取查办1—2起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案件。

工作措施: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排摸重点品种,追根溯源,捣毁制假窝点。开展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专项整治,以植入性医疗器械(包括美容产品)、诊断试剂和影像诊断系统为重点,开展异地核查和渠道追溯,会同公安机关追踪假冒产品源头。开展中药饮片质量专项整治,加强质量抽验和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全面核查进货渠道,并尝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开展邮寄假药专项整治,开展某类特效用药(如糖尿病专科降糖药品)专项检查和非标检测,追踪溯问题产品源,铲除造假窝点。

(五)食品保化领域

工作目标:加强七大类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工作措施:健全联席会议、案件督办和信息通报制度,增强部门合力,加大查办力度。对食品添加剂、食用油、乳制品、保健食品、肉类、酒类等重点品种开展隐患排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启动96317举报投诉系统,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在5—6月开展为期二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公安机关抓好“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地沟油和病死猪行为,狠抓案件推进和深挖。密切关注群体性虚假宣传销售保化产品和药店保化产品经营等问题。

三、应急能力提升行动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风险排查、预警、评估、处置等机制,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确保不发生等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一)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

工作目标:涉药单位实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的收集、报告、处理、分析常态化;药械生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分析、总结更加完善。

工作措施:督促涉药单位配备专职ADR、MDR监测人员,尤其是督促药械生产企业对上市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收集、报告、处理、分析,开展重点产品监测和再评价研究,提交年度监测报告。充分利用省药品不良反应预警平,定期开展ADR、MDR报告数据与药械质量关联性研究。建立市、县两级药械不良反应(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开展应急模拟演练,及时调查、评价和处理死亡及群体性不良事件。

(二)药械安全应急处置

工作目标:完善预案,掌握舆情,及时处置,确保药械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工作措施:完善药械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市、县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明确专人每浏览卫生部、国家局、省局和主流媒体的相关信息,一旦发现问题药械消息,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加强与市ADR中心和食品药品检验所的配合,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不良事件情况,主动介入调查处置,避免事件升级。

(三)食品安全领域

工作目标:加强综合协调,确保食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工作措施: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市、县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应急响应检查。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严格重大事故信息通报制度,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苗头,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调动精干力量,避免事故升级,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诚信建设推进行动

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促进行业自律,推动企业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生产源头和流通使用质量安全责任,实现行业素质的新提升。

(一)药品生产领域

工作目标:企业年度质量报告完成率达100%,上市药品品种年度质量报告完成率100%,药品出厂监督抽验合格率100%,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发现违法行为移送及处理率100%。

工作措施:监督指导企业落实产品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审核评估企业提交的年度产品质量报告,确保报告的真实性,推进企业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抽验,推进信用分级管理,对于违法违规、失信企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行政处罚、约谈法定代表人、信息公开等形式予以警示。

(二)药品流通使用领域

工作目标:落实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对接;争取全年创建市级“诚信示范药店”不少于8家,县级“诚信示范药店”不少于15家。

工作措施:落实本局与人民银行联合会议精神,加强相互间沟通协调,及时按照规定报送经营企业的相关信息,保障该机制正常有序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对药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开展争创“诚信示范药店”活动,定期公布企业信用等级,加大对低等级信用企业监管力度。继续开展药学服务活动,组织药学技术人员到村居(社区)开展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提高行业信誉度和美誉度。

(三)医疗器械领域

工作目标:确保我县无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发生安全性事件和多批次的监督抽验不合格情况。

工作措施:参照执行YY/T0316-《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分风险评定、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三阶段,开展风险管理检查评估活动,总结提炼ACE工作法。推进信用分级管理,公开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强化低信用等级企业的连续监控,并约谈法定代表人,发现违法及时移送及处理,并经批准予以实名曝光

(四)药械稽查领域

工作目标:查处严重药械违法行为,促使涉药单位加强自律,确保用药安全。

工作措施:按照职能分工加强稽查监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处理,并有的放矢的促进规范。对有主观故意制售假劣药或问题医疗器械的,经批准予以实名曝光。年终评出药械违法典型案件并予以实名曝光,警示涉药单位加强自律。

五、示范创建推进行动

以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制度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推进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和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促进监管长效化、社会化,在提升区域食品药品安全总体水平上有新进展。

(一)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

工作目标:实现8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提升。

工作措施:抓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标准细则,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抓工作进度,成立指导考核组,加强指导、协调和督查,分批组织考核验收。抓部门协调,加强与教育、卫生、工商部门的分工配合,落实责任。

(二)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

工作目标:争创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

工作措施:加强与市局的沟通,争取将我县纳入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对象;加强创建的指导工作,协助相关乡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满意度测评能顺利通过。健全部门分工负责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广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注重特色培育和长效机制建设,及时报道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全面提升创建水平。

六、科学监管保障行动

以实施机构改革为契机,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建设,理顺体制,划分事权,不断夯实县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以践行科学监管为主题,牢固确立“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的价值理念,扎实推进机制建设,努力形成系统特色的监管文化体系,全面提升部门形象和公众满意度。

(一)理顺监管体制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争取今年机构改革能顺利完成,通过在增加编制和提升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履行餐饮、保化监管新职能。

工作措施:健全责任体系。形成以“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第一责任人”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实施机构改革。在县编委会会议初步确定我局机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增设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和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两个下属单位,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顺利进行职能划转交接。)

提升技术能力。加快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7月份前争取完成相关事项的审批,争取年内动工。

整合检测资源。按照统一信息、统一计划、统一经费的原则,积极推进检测资源整合,加强督查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在完成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争取完成检测资源的整合。

夯实基层基础。在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建立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赋予相关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例会、督查指导、业务培训、信息报送、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延伸监管网络,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工作站在宣传法律法规、收集安全舆情、配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的作用。

积极履行新职能。建立餐饮服务、保化专业化监管和应急专家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完善餐饮、保化技术支撑体系和餐饮监管目标责任体系。适时启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在硬件提升上推进“餐饮量化等级评定”;在软件提升上推进“五常法管理”。

(二)建设系统文化

工作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炼系统核心价值观,围绕“全市创特色、县内强地位”的总目标,谋求新作为,再创新业绩,树立新形象。

工作措施: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问”大讨论、“进村入企”大走访、重点工作大督查、长效机制大促进等系列活动,提炼系统核心价值观,形成谋求新作为、再创新业绩、树立新形象的原动力。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以争创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目标,强化法律法规宣贯和法制审核,全面推行说理性文书,深入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组织案卷评查,提升案卷质量。研究解决《行政强制法》实施中的难点问题,保证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惩防体系,防控廉政风险,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廉政教育、谈心谈话等机制。推行“阳光政务”,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六权”运行。以创建“人民满意机关”为目标,开展“问勤、问廉、问责、问效”专项活动,加强监督检查,深化作风建设。

医疗安全总结范文6

青霉素的皮试及过敏问题

青霉素在应用前必须作过敏试验,这无疑在预防和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从临床上看,皮试阴性的判断暴露出的问题不多,问题主要出现在皮试阳性上面。当试区红晕超过标准,有伪足、硬结,判定为阳性,当无问题。若皮丘稍大,试区发红,再作一次,若仍如此,即便明知是假阳性,也多划为阳性。这种现象,与其像文献中所说是医德问题、素质问题,不如说是心理承受力的问题。特别是当今门诊治疗室和儿科,不少人因“后怕”引为“前怕”,这种情况在较小的医疗单位更为严重。这也难怪,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虽然发生的比例是万分或十万分之一,但“落实”在一个人身上则是百分之百,一旦发生,若抢救失败,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是青霉素“阳性”率较高的非医源因素。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生开出“青霉素皮试”医嘱后,一个工作多年的护士,对病人及其近亲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是否用过青霉素和有无青霉素过敏反应,非常敏感。询问这方面的病史也特别详细,若病人无这方面的病史,则应做皮试。这无疑在制度上、习惯上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其“机遇性”或“偶然性”特别高,也较复杂,有的首次应用青霉素就发生了过敏反应,有的原来多次用过青霉素均无过敏反应的患者,却在某次用药时发生了过敏反应,甚至在连续应用青霉素的过程中,中途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病发数中,大约有1/4是在作皮试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了减少青霉素皮试误判,保证用药安全,以及一旦发生青霉素严重过敏反应时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必要在制度上、管理上强化。

护校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带教老师应将临床应用青霉素的有关问题,比如询问变态反应病史(包括药物反应史)、青霉素皮试液的准确配制和有关注意事项,青霉素皮试的正规操作,皮试结果的正确判断,以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类型(特别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及抢救等),作为临床的重点课题示教或讲授,以弥补课堂上对这一课题的模糊概念,进而形成深刻印象。护生毕业后,对于这一问题应将其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在临床工作中,应“以老带新”严禁“新手”单独操作,自行判断。

在皮试过程中,应重视病人对自觉症状的反映,如一病人,皮丘不大,试区不红,病人反映针眼发痒,医生因缺乏经验,判断皮试(-),用青霉素后当天全身出现猩红样皮疹,应引以为戒。

现症或既往有青霉素过敏者,应在门诊病历、住院证、医嘱及床头牌写有红字醒目标志,以提高警惕。

皮试或肌注青霉素后,必须叮嘱病人“原地待命”20~30分钟,不得外出走动。

凡在院外(不论是国家医院或个体诊所)正在接受青霉素治疗者,这次来院用青霉素,必须坚持重新做青霉素皮试。一是避免病人因口述有误而影响结果;二是药物厂家不同,反应有别。

有过敏性疾病的病人,首次静滴青霉素时,应作为特级或一级护理,床头常规备用肾上腺素,并现场留护。

青霉素皮试必须强调谁操作,谁观察,谁判定(医生可以床头会诊,严禁交班观察或委托他人)。

青霉素滴注液,必须现配现用,并坚持谁操作,谁配制制度。病房晨间大输液较多,一人配制,多人分送输用的办法必须禁止,一方面容易出差错,另一方面青霉素配制时间较长,其间降解产物、聚合物必然增多,容易增加过敏的机会,并影响药效。

既往发生过青霉素休克的患者,最好强调单人一房,护士接触病人前要先洗手,消毒用的碘酒、酒精瓶要专用,以免发生意外。

虽然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其剂量无关,但过敏原摄入量的多少,无疑对过敏反应的强度以及对预后或抢救成功与否有着重要意义。

青霉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轻易选用或滥用青霉素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区别感染的性质,不论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一律用青霉素是不对的。农村甚至将青霉素称为“消炎针”、“消火针”,甚至用于无感染迹象的一些病症,如关节酸痛、肌肉酸痛等,这种滥用青霉素的现象真是触目惊心。

青霉素肌肉注射溶媒的选择,文献中报道较多,各执己说。有注射用水、生理盐水以及2%利多卡因等。我们认为,自选用青霉素钠盐后,肌肉注射疼痛问题已不太突出,一般都能容忍。只要注意垂直进针,部位扎深一些,缓慢并间歇(推推停停)推注,注射时尽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以便放松臀肌,这样使药液易于弥散吸收,并减少局部刺激,其硬结的发生率也不太高。为了避免极个别病人对利多卡因发生过敏,最好不用这种溶媒。

青霉素静脉大输液的选择,比较混乱,不同的液体对青霉素药物的稳定性存在很大差别。使用大输液的主要目的是“带药”,为了保证单位时间内的药效,以选择生理盐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