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学人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学人生范文1
论文摘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在向专业化、学术化迈进的进程中,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其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文章分析了美国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建议我国应重视和提升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并加强学生事务人员和学术事务人员之间的合作。
论文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教学活动;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学习”逐渐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主旋律。至此美国学生事务历经“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进入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时代。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和学术化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发展,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其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可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
传统上课堂教学主要是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学生事务人员往往被认为是管理人员,属于非教学人员,因此通常不承担教学任务。但随着学生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和新生头年经历(FYE)等项目的广泛开展,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日益凸现,学生事务人员成为与学术事务人员增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主角。
1.“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论发展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促进学生学习成为高校学生事务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者就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及发展进行着广泛讨论和研究。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发表了题为“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紧密相连,课堂内外的活动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报告同时指出学生事务人员是教育者,他们需承担起创造有教育意义活动的责任。Robert Barr和John Tagg学者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从教到学——本科教育新的范式》的文章。该项研究鼓励教育者应从“教学生”转变到“为学生创造学习”。两位学者提出“应将学生学习作为综合体,鼓励教育者创造有质量的学习,并谈到大学学习计划”。2002年美国大学委员会在“巨大期望——学习新观点”的报告中,以Barr和Tagg学习范式概念为基础,号召教育者“促进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不久之后,美国国家学生人事管理协会 (NASPA) 和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发表了“学习的重新思考”报告,将学生学习定义为是综合学术学习和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整体活动。正是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配角,而是与学术事务人员共同承担着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责任。这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通过创设教育活动,学生事务人员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大量针对学生保有率和毕业率的研究均表明,学生事务人员不仅对提高本科生保有率和毕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扮演着更为直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角色。他们通过组织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创造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涉及到学生生活、社会、娱乐、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尤其在大学一年级的重要转变期,学生事务人员开展了许多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内外活动。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咨询、新生指导、住宿,健康咨询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社团活动等项目。学生事务人员通过指导、计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目前学生事务人员越来越注重学生接受课外教育的数量和效果。
3.新生头年经历项目拓展了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窗口
美国高校学生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大学生没有完成学业就中途退学。据调查表明在退学的学生中,75%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其中相当数量学生是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退学。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巩固率和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少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所产生的不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大学一年级经历的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和研讨课以及定向课等课程,许多高校都有专门为新生制定的辅导计划,这些辅导计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而且有益于减少学生的流失。学生事务人员通常承担这些课程,所以这些课程的开展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提供了机会。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实践
在美国高校中,学生事务人员有较多直接或间接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部分学生事务人员承担了向学生讲授课程的教学任务。概括而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新生研讨课
大学一年级新生研讨课是学生事务人员参与课堂教学的最普遍的形式。在美国许多四年制大学和一些社区大学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新生讨论课,学生事务工作人员通常承担部分新生研讨课。通过教授这些课程,学生事务人员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科学合理地管理、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参加社团以及指导新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等等。
2.创设课程
学生事务人员运用学生发展理论知识和与学生广泛接触的工作经历中所积累的经验,创设对学生具有教育目标且丰富的学习教育课程方案。如参与设计和实施新生课程和多元的新生定向辅导方案,以及结合课程的服务学习或领导方案等。基于学生的多元需求,学生事务人员从课程、方案、活动和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术与非学术的学习方案,构建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机会。 3.同行培训课程
与新生研讨课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是同行培训课程。伴随着新生研讨课的广泛开展,其发展趋势需要选拔优秀学生或研究生与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在合作教学中,要求所招募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辅助课程中。因此需要学生事务人员对优秀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优秀学生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学会指导其他同学。同时学生事务人员帮助同行教育者应用好课程辅助教学。
4.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以兴趣引导原则来构建的学生学习场所,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学生居住地即公寓住宿地设立,另一种是围绕课程学习设立。每一个社区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差异,各有特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已经形成四个特色各异的新生学习社区项目。学习社区对于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起初学生事务人员主要通过加强教师和员工间的联系而参与到这种活动中,如今学生事务人员已成为学习社区的主要创设者。因此可以说学习社区是一个使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增长入口。
5.学术指导
学术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挖掘潜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大学目标和人生目标,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传统上学术指导主要由任课老师负责。随着学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学习计划、学习指导方面的服务得到重视。目前参与学术指导的人员由专业教师扩大到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相关人员,已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
6.合作教学
学生事务人员与教师通过课堂外教学活动组成团队合作教学。它使教室内与教室外、学术性与非学术性、课程与活动、校园内与校园外的经验等连为一体。合作教学改善过去缺乏衔接的学习环境,支持并帮助每个学生。它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合作教学对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人员具有相互学习作用,学生事务人员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事务员工学习教学技术和方法。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二者从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而共同为学生营造了紧密的学习环境。
三、启示
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如下方面值得借鉴:
首先,重视辅导员的教育作用,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纵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渗透到课堂内外。学生事务人员通过组织和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方案,教授一些相关发展性科目。虽然学生事务人员的教学与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不尽相同,但他们通过上述活动及教学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成功。相对而言,我国辅导员工作缺乏富有教育性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国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发展的需求,创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计划和课程项目,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国学人生范文2
那年女儿刚到美国7个月,上小学五年级,第一次参加学校情人节。我们全家“三个臭皮匠”一起讨论该如何参与。女儿决定自己设计,亲手制作贺卡,信封完全由中国元素组成:贴着中国国宝大熊猫、四川竹子、福娃等贴纸,漂亮极了。
情人节那天,女儿上学去得比往日要早,穿得比平时要好。回家后她说,那天正在上课之中,就有其他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她班上,销售他们自己的作品:绘画、布偶、纸质玫瑰……谁喜欢,都可以买;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出售自己的作品。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同学们都展示出自己喜欢的、大多是自制的手工作品。
老师还举行了投票评奖。全班几乎每位同学都有获奖,女儿作品获得了“最佳特色奖”。老师还分发了盒子,希望每个人的盒子都能装满情人节卡片。
我问女儿:“玩得这么开心,你知道‘情人节’的来历吗?”她肯定地回答:“那当然。”并给我娓娓道来:“要说这个节日的来历,应该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传说为: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了掩护其他殉教者,瓦伦丁被抓住,并被投入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这个奇迹后,非常害怕,于是将瓦伦丁斩首示众。据说,在行刑的那天早晨,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诀别信,落款是:寄自你的瓦伦丁。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基督教徒为纪念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的瓦伦丁,便把这天定为情人节。”
现如今在美国,情人节不仅是情侣的节日,学校也会组织孩子们来庆祝这个他们所说的表达爱和友谊的节日。老师会趁机给孩子们讲述这个节日的壮美故事,引导孩子们去“爱”别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还会亲手制作情人节礼物,这可是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大好时机,各式各样的情人节礼物,有些是大人无法想象出来的,竟然都出自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之手。家长也会参与礼物的制作,并帮助孩子分析该把这些礼物送给哪些人。
国学人生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 哲学 茶道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据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俗语。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悠久的饮茶习惯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而这茶文化中又渗透着中国人神奇的处世哲学。
茶文化中的哲学
统治者哲学。茶是汉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重要饮料,自中唐以后,随着茶叶消费的普及,人们对茶叶的需求日益增大,茶叶商品市场活跃,利润丰厚。所以,自唐代开始征收茶税,以殷国库,以后茶税便成了历朝历代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唐代之后,茶税作为一种专税,历代相承,从无间断。成为国家除盐铁税外的又一固定税收。
饮茶者的哲学。中国人饮茶,讲究品味、讲究意境,更讲究心情。品茶者最能领悟可使身心获得放松与健康的饮茶真谛。在茶从药用、祭祀、食用,发展到饮用,茶从物质形态,升华到精神内涵。茶的每一处变化,每一个阶段,无不留下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烙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庶民百姓,都能在茶中体会人生真趣。
中国人把饮茶表现为茶礼、茶俗、茶艺等形式。“客来敬茶”是我国传统的待客礼仪,无论南北,不分民族。给上门的客人敬上一杯香茶,是最基本的待客礼节了。茶又是一种文化形式的物质载体,它在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婚、丧、嫁、娶无处不在。特别集中体现在各民族的婚俗礼仪中,在佛教的祭祀仪式中等。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异彩纷呈的饮茶习俗,历代饮茶的方式、饮茶的艺术,美不胜收。人们的饮茶过程一步一步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思想内容,中国人平和、内敛,强调个人内心修养的性格,与品茶需要的平和宁静的心态相符。茶艺与茶道的最高境界又总是与悠闲、安静、从容等生命状态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形成最高层次的茶文化。
茶道中体现的哲学。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由物质载体升华出来的精神。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部分,在品茗的过程中体悟儒释道的思想从而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涵盖了茶道、茶礼、茶艺、茶仪、茶宴以及关联的茶诗、茶词、茶曲、茶歌、茶舞、茶画、茶书茶室(建筑和布饰)、茶器、茶工艺品、文学、戏曲等在内的人文学、审美学的文化体系。茶道的重点在“道”的人文精神,茶艺的重点在“艺”的习茶审美艺术。人们习茶品茶旨在通过茶艺作为媒介已达到修心养性、参悟大道。得到精神享受,是一种心灵的契合,一种自我超脱的态度。
日本茶道—和、敬、情、寂。在日本,人们把茶艺最终发展成“茶道”,使之更具有精神内涵的是日本东山时期的著名茶人村田珠光,他把茶的精神与大和民族自身的精神特性结合起来,把中国佛教中禅宗思想引入用茶的修养之中,使茶道精神更具民族性和思想性。日本茶道的最终确立者千利休把几百年的饮茶技巧和精神加以总结和发展,创立了“陀茶道”,明确提出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从此日本茶道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化思想体系。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在形式上完全承袭了中国茶艺的艺术形式,而在内容上是深受中国茶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影响。
朝鲜茶礼—清、敬、和、乐。朝鲜人用茶注重礼,这是受中国茶文化中儒家的中庸思想“仁”、“礼”的影响,对茶中体现的礼的追求胜于对茶艺形式的追求,并形成“中正”的精神。茶在朝鲜最主要的应用范围就是宗教的祭祀仪式、宫廷的庆典仪式和民间婚丧嫁娶的仪式,茶在朝鲜成为一种礼仪的象征。
中国茶道—廉、美、和、敬。中国茶道在历经千年茶史中历经世事,饱含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茶的精髓。它内敛平和,决不招摇张扬。越是好茶,就越是内敛。平常的心态是种力量,它可以让人处世不惊,可以让人游刃有余,也可以让人持之以恒;如果再注入智慧,即可达到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时间、空间、自由、知己、理想、主见等,这种境界是茶的极致,也是精神的极致。
在文人的眼里,茶不同于其他饮品,它是一种将感官和精神融合为一体的“圣物”,是一种精神的滋润物,是不死的文化精魂。喝茶本身就是一种平静的选择,只有在“静心”的状态下才能体味其中的奥妙。正如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草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低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继续修个人得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道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茶文化是一种由物质载体中升华出来的精神,是一种境界。
茶道在中国古老的哲学理念中,是将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智慧融合为一体,堪称东方古典哲学的结晶,“茶禅”文化的精髓。
道家讲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所以,更注重将自我的精神与茶艺的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杯茶,一缕茶烟,甚至沸泉之一串泡沫,都能引出一片情思。秦汉时期,政治家和文人提出的“倡廉”之风渐起,许多达官显贵也纷纷作出清廉的姿态,茶便在此时被赋予了“清廉”的内涵。从此,茶作为“清廉”的象征深入人心。
茶在儒学家的精神世界里是“穷独兼达正人正己、洁身自好”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礼节、礼数中,讲究孝敬尊长。新娘过门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向公婆及其他长辈敬茶。客人来了,为了表示欢迎和尊敬,主人一定要捧出香茗,就是在下逐客令的时候,也忘不了斯斯文文地端起茶杯,含蓄地送客,茶的妙用只是在中国才能体现得这样精深,而这恰恰是儒学思想中一切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日常茶事中的反应。儒学思想,讲究平和、宁静,而“仁”和“礼”是儒学思想的充分体现。
茶文化中“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
中庸是儒学家的重要思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儒学家认为中庸之道出自于天“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道是来自于最高的价值实体天道人道秉承天道而生,而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中,即“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就在身边,修身得道。中庸是修身之道。儒家把中庸思想作为其修身的核心准则,中庸即致中和。中者,即自然适度,使事物处在最佳状态,不偏不倚,不过亦不及。和者,即和谐有序,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性质的事物互动互生、和谐共存,这是自然法则。推至于人,君子之道就是与人相处既尊重别人的意见或见解,恭敬谦虚又不丧失自己的原则立场和而不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人们的通达之道。达到中和境地,天地便各在其位运行不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之道无疑标榜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价值观,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礼之用,和为贵。修身以道,要做到中庸之道,必以德自律。生活中的谦谦君子们,贯穿在茶事中的就是中和思想。
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体现了文人对深植于社会中儒学家中和思想境界的推崇以及对茶事的联想。通过习茶品茗的茶事使人修养自省、平和、儒雅、谦恭的人格魅力,这是中庸处事的必备德目。儒家把“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由小而大的人生追求用一种行为准则贯穿起来,那就是“中庸”,一种周正平稳的处事之道,从而造就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平和之气和传统中国人的清台,这在茶文化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自古人们以茶喻事,以茶喻道、以茶喻治国之道。
时至今日,人们也能从陆羽制作煮茶风炉形成与铭文中深深体味到儒家中庸思想的社会价值。茶文化的兴起,倡导了一种良好的茶风茶俗,强调儒家中庸、守一、和谐、诚实、完善的律条。体现较为广泛的饮茶风尚以及修行者的通过茶事参悟大道的心志。
茶道中也彰显了中庸的另一个思想“诚实”、“诚意”。《中庸》提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道诚实是人道的法则。曾参在《大学》中写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其华美,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则身健体康。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这一儒家思想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则表现为以诚相待的礼节,贯穿于茶事中的就是敬茶的诚意,是对人的彬彬有礼和坦荡诚意。纵观古今茶事,中庸思想是茶道乃至整个茶文化之圭臬。
国学人生范文4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时时刻刻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尤其是我们万里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加倍珍惜,更应该学会与他人相处。
记得开学不久,班主任谭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豁达些,因为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举一个例子,当你正在做作业或正在休息,你的同学突然一声大叫。即使这样,你是不是在责备他之前,保持冷静,让他先认识到自己的对和错呢?
古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宁静平和的心情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高尚人格去感染别人的无理之举。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要学会与人相处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批评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与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对于错误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等等。
国学人生范文5
【摘 要】 本文就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运用策略作分析,旨在阐述运用情境化教学环境氛围来优化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为学生创设富有开放性和生活化的学习载体,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开放性 表达 探究
英语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情感,运用实践、体验、活动等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综合语言学习感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活化课堂学习过程的方法来激活学生英语学习认知思维,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中积极表达和交流,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创设自然生活式学习情境,激发自我主动参与思维
英语学习是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交流过程中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基于上述教学认识要求,多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认知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感受英语学习源于生活的本质同时,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潜能。
通过创设自然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体现了英语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合课程资源于现实生活过程,增强认知体验。首先,营造与课程学习内容相似的环境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其次,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探寻学习的资源,并能够从生活中概括学习的收获。再次,建议学生能够自由地参与表达,尤其是发挥他们的角色扮演升华作用,鼓励学生能够深入表达交流。
这样的自然生活式学习情境,更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潜能。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为大熊猫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生活环境。可建议学生能够运用画笔画出大熊猫理想生活环境,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If you were a giant panda,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friend? 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能够围绕大熊猫生活习性和课文表达主旨,找出各个阶段大熊猫的发展变化以及习性,并鼓励学生能够运用道具扮演大熊猫,表达“What character do giant pandas have?”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二、深化互动交流式学习过程,增强综合认知实践体验
活化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最为主要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兴趣,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英语课程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其出发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任务引导下能够深入探究交流,增强认知体验。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潜能动力,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表达交流,更能够增强实践体验。首先,优化设计贴近课程学习内容的语言学习任务,为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标方向。其次,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同桌表达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相对话等形式来深入学习交流,强化语言知识积累和运用。再者,多引导学生能够在自由式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潜能,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予以表达。这样的互动交流,更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深化互动交流,能够更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运用能力。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A Best friends”教学过程中,不妨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朋友性格、朋友作用、怎样交好朋友等三个方面来深入思考交流,并以此设计学习任务,建议学生合作探究如下题目:Why do we like to play with our friends? What do we learn from our good friends?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在互相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三、运用展示成果式学习平台,培养发展创新学习精神
活化课堂学习过程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体现,让学生在表达交流中更好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策略。学生语言学习才华展示过程更是发展创新能力不断体现的过程。
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中,应该突出多元化和过程性,即要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才能展示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学习价值意义。首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才能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以讲故事、唱歌曲、演小品等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学习认知。其次,运用学习园地、走廊画报等静态学习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才华。再者,多运用激励评价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语
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在充分激活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潜能基础上,多运用情境式和互动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探究。课堂教学过程的活化,更利于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正确运用。
国学人生范文6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学习中来,学会学习、提高技能,用美术学科的内力为学生打开一扇展现美术文化的窗口,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技巧,引发学生对美术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作能力,把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转化为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画面,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自己对美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表达、合作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对话、讨论、思辨、合作、表演、游戏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实践、表达思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美术的价值,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感受创作的愉悦,提高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其多看、多想、多说,培养其对美术的感受和创造能力,提高其思维想象能力和作品的审美创作能力。如《听音乐画感觉》是小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的色彩、形象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先想象自己对抽象色彩的感觉,然后用语言表达,描述感觉的特征,然后动笔画一画,让学生把感觉与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美术教学过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深入思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让美术教学情景交融,产生聚集效应。随着朝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对美术教学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成为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载体。以其“快捷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不但丰富了教学的形式,而且活化了教学方式,教师要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增强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我在教学《走进大自然》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节选了赵忠祥讲解的《人与自然》的精彩片段,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的环境。在欣赏《素描欣赏》、《亲近大师》等内容时,只用鼠标轻轻一点,画家的生平介绍和代表作就会出现。不但可以看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对局部进行放大观察,使学生在艺术长廊里自由漫步,在想象空间中尽情翱翔,给学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模拟经历,真切地感受横跨时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各种艺术。
三、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动手练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指导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思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要用睿智的思维、亲切的话语、满意的点头,让学生把对教师的喜欢迁移到对美术的热爱中,使课堂气氛更宽松,学生思想更活跃,学会发现与思考、学会探索与创造。美术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如我在教学《标志》一课时,让学生用即时贴进行剪贴的方法制作创意小组活动的标志,引导学生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小组形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四、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创设链接现实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