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子工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对口高职

电子工艺是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制作、组装、调试电子产品,从而了解电子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和新的电子工艺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的作用[2]。我校目前电子工艺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工程实践教学薄弱、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较长时间再培训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的电子工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突出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生产过程及质量管理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适应现代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电子工艺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重庆渝东北高新电子企业工艺技术岗位需求、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紧紧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将电子产品装接的规划与实施课程划分为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境。

整个学习领域课程又细分为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景,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确定了各个子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如新兴表面贴装工艺技术、静电技术和无铅技术,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3]。并邀请了以企业现场专家为主的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 本课程遵循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原则,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了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如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学习子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各设计了易、中、难三个难度等级的学习情境,构建了学习情境库。目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以电子整机制作为主线,涉及电子产品生产全过程,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开始,通过方案设计、元器件选用、电路图设计、电路板设计、悍接装配、调试与检验等步骤完成预定要求。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生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的设计是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以典型项目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并在任务教学的各环节中,穿插采用了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任务驱动法:完成一项任务,就是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工作任务由老师提品样品和设计资料,设置工艺设计的任务,完成该工艺设计任务就是学生课堂上的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出多种方案尝试,追根问底。

2.岗位体验教学法: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设备工艺程序的编制、产品的试制、离线仿真等通过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的现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顶岗实践,亲身体验学习的内容,产生直接的、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

3.观式教学法:在学习情境1的工艺流程体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参观、见习,由企业兼职教师介绍企业情况、车间设备、产品生产流程与企业文化等。结果证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课程学习非常期待。通过参观学习,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国内外品牌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设备视频、图片培训素材,精心制作了《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电子课件。课件内含有大量的视频、图片及动画,课件内容实用性强,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建立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优化教学过程

为了配合《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课程组自主开发设计了虚拟实训项目。虚拟仿真训练项目可以强化工艺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实际操作前,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网上实训的环境,为后期实际操作奠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建立课程网站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在线学习,可以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大量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利用互动交流栏目与老师沟通,交流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环相扣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时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产品意识。校外顶岗实习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厂纪律,了解企业生产设备,获取工作方法和生产经验。通过三个环节的训练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100%获取“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

2.创新“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时,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6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每个班组选出一位班组长,班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这样就将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有效地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老师主要充当车间主任与技术主管的角色,进行整个车间的生产组织、日常考勤、过程监控、反馈处理、技术咨询、故障处理、技术反馈、质量控制,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也减轻了教师的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1]祝加雄. 电子工艺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训[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2]张坤.在电子工艺实习中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J].科教文汇,2009,( 093):02.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子工艺;课程开发;新思路

1.引言

上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在所长Felix Rauner教授的带领下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作,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称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BAG注重职业竞争力培养和工作过程性知识学习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开发方法。

2007年,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下,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中开始试点采用这一方法,提出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自2007年6月起三次组织示范校教师赴德国学习培训,结合示范校的课程改革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工艺》课程开发主要目的是想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传统的教学目标以理论知识的形式来引领课堂,教师上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接受时也以这个工具的分类、用途等一系列头脑思索性接收方式为主,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按“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五段式教学方法讲授着,而学生则以“原理分析—模型建立—举例说明—习题练习”的方式总结着,这种教学模式被高职类学生称为是“枯燥乏味的课堂”。所有的课程都可以按照这一固定的模式来上,但是效果不佳。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高职类学生来说,缺少的就是一种冲击,一种通过实践动手对其头脑的冲击。

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许多课程都进行了改革,而每门课程的改革都具有其特殊性。对于高职类课程的改革,不但要考虑到教师学生的情况,还要从就业渠道入手,对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针对《电子工艺》这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来重新序化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文字图形,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而是企业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步。学生不是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课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一种过程。

同时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把理论知识学习、工作过程合二为一,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按照工作过程,重新序化电子工艺课程内容,融合理论与实践,选择难度适中,跟高职学生岗位贴近,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生产任务,以此为载体来创设适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设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及学生过程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3.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建设方案

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指引下,在电子工艺实训室的建设中,基于工作过程把《电子工艺》课程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结合模块里的细分任务以及《电子工艺》课程的本身的教学体系,安排具体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项目模块选取合理、实训耗材容易取、基本操作工具摆放合理、仪器仪表分类规划、学生操作实时监控的原则来设计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在建设初期力求明确建设意义及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为了保证实训室的实训装备和实训内容能够符合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紧跟电子行业的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和电子行业的企业紧密合作,从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商到电子设备的制造厂家,都应保持紧密且持续的合作。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其管理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意识,在每个任务中提出该任务执行时的管理要求,建设企业管理模式的实训环境。

我院在建设电子工艺一体化实训室之初,就充分调研了目前国内外电子产品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电子行业企业的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院本身与通信行业的融合情况,最终确定了以电话机、手机等通信类产品为主线的系列实训室建设方案,电子工艺实训室的建设也紧跟这一发展方向。同时,联系相关企业,共同开发实训平台,设计有行业企业特点,融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4.设计学生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分析高职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明显增强,有些以前对纯理论教学非常反感的同学,对实践操作的兴趣却非常浓厚,实践操作能力较强,通过动手实践对其头脑进行冲击从而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使得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加加强,而且每次课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任务,必要的时候还进行测试,使得学生对每堂课都不疏忽,再者电子工艺实训室能很好地营造工厂里的气氛,让学生感觉到好像自己在工作一样,学生之间都有一种竞争意识,都希望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是最好的,操作完成得是最好的,得分是最高的。

通过以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更加系统地来进行规范组织,我们按照耗材准备充分、实训过程合理、考核评价得当的原则去组织教学。具体来说:

在准备阶段,除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外,依据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用耗材管理办法,设计符合学习情境的实训耗材准备表,对教学用耗材进行申购登记,在每次实训前按任务不同准备学生的操作耗材,并对其进行记录,使学生已进入实训室能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任务都制作有一个任务要求、操作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实训室管理办法来进行操作,特别强调安全问题,任课教师按照实训室教师管理办法来执行,督促学生每次课都能认真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在课堂完成相应任务的,在课外适当增加实训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

在考核评价方面,一般要求每个任务基本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完成,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分阶段评分,各个任务都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记录在册,考核依据实训室管理细则,分阶段实时评分,各项实训任务记录本及相关的创新思路来进行统筹评分。最后的期末总评也是以实践操作考试为主,理论考试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5.结语

确立了课程开发的思路,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课程开发团队的一步步阶段性实施了,具体来说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搜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第二阶段:根据前阶段调查,选择适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项目或任务,科学制定课程目标管理文本,创设《电子工艺》实训室建设方案。

第三阶段:编写《电子工艺》配套教材,编写学习情境的实训耗材准备表,设计学生过程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第四阶段:选定电子设备专业学生进行试用跟踪阶段,根据试用情况作及时的调整和总结。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

第五阶段:对试用跟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整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虽然课程开发工作量较大,但相信通过这种课程开发后的教学,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会较以前好很多,本论文是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工艺》课程开发前期思路的总结。

参考文献

[1]丛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支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气;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45-02

一体化教学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一、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技术理论课程与实习操作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以实践为导向,按照实习课题将技术理论知识模块化并融于每一个实习操作步骤之中,将工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集于一体,以课题形式将专业工艺课融入实习课,实现了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的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一体化,理论课与实习课教材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避免重复教学,把学习专业理论和训练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习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体化教学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如何“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向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转变,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向强化技能训练转变。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技能训练和生产实际过程中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际工艺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动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相关专业理论及技能知识的拓展和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复合技能。

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突出了劳动者的技术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生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根据相关生产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以实习教学为主线,按照理论为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服务的原则,把教学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专业理论结合实践课题展开,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划分为多个模块,让学生分阶段对各个模块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和操作训练环节。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做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原先难学难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变成了鲜活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效果。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启发诱导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新的思考,进行新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欲望和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科学高效组织教学。一体化教学把理论课、工艺课、技能训练课合为一体,缩短了教学流程、减少了教学环节、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重复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广泛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学了就做,充分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学习的目的性大大增强,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实际操作,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最大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理论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深化和扩展了现有知识,甚至形成新的知识,零散、脱节的知识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从2005年起,我校电气专业建设和课程的改革及创新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学校于2007年4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决定》,“一体化”教学随即全面展开。电气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模块,让学生分阶段对每一模块进行学习。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想方设法探索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积极探索和不断的改革实践,对一体化教学内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实现了从重书本知识传授向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转变,从重间接知识学习向间接知识学习与直接经验获得相结合转变,从重考试成绩向注重学习过程和素质培养转变。

3.有利于对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我校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开设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仪表与测量、照明线路安装及检修、电机与变压器安装与检修、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电子技术应用、PLC技术应用、变频器技术实训等。同时,利用校办工厂开展工学结合、产品加工,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培养出的学生输送到企业,上手快、表现突出,得到了用人企业的好评,一些企业还委托定向培养人才。如开办了“驰宏锌锗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云南多晶硅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建水涌鑫铝业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等。

二、多措并举深化改革,大力提升一体化教学水平

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体化教学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继续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提升一体化教学水平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

1.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电气专业教学内容包含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两部分,文化基础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择业观念教育和生存发展教育,专业技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两部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有机搭配,互相融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调研,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电气工程专业(中级)教学计划》、《电气工程专业(高级)教学计划》、《电气自动化(预备技师)专业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校本教材等,为进一步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勾勒了框架,做出了规划。

2.科学合理设置一体化教学课题。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的实际,按照课程标准,理论课、工艺课和实习课重新整合,有机的糅合在一起,把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循序渐进,设置为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一系列教学课题。依据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工艺要求、教学内容以及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整合编写一体化教案。先后组织人员编写了《供配电与仪器仪表》、《电力拖动》、《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机与变压器》、《PLC》、《变频技术》、《仪器仪表与测量》、《电力拖动与机床线路》等一体化教案,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3.加强一体化教学的组织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一体化教学的保障。首先要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互相照应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编制科学的授课计划;其次,要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加大对教师的检查督促,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确保教学计划顺利推进和教学内容的全面落实;再次,完善教考分离制度,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

4.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生产实践经验,技能操作熟练。打造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们通过内引外联,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对现有教师实行“青蓝工程”,由老教师传、帮、带,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参加各种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能大赛等,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每学期我们都组织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师培训,开展评课活动,并及时通过教研活动交流提高,努力打造优秀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保证。按照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电气专业现有电工电子、PLC等实训教室13个,实训工位650个,实训仪器设备2480套。为配合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计划到2014年6月,建成新的实训基地,新建实训教室8个,新增实训工位400个,新增实训仪器设备120套。

6.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教学中,把艰涩、深奥、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可以把不能进行实验的技能项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演示,把静态形象以动态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反复观摩。

参考文献:

[1]李一山.中等职业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刘付勇,郝灵波.浅析一体化教学[J].中图现代教育装备,2007,(10).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建议方案

中图分类号:TF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改革以来,大学生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每年700万左右的毕业生大潮涌入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对工科类学生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在使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专业课程之一,也亟待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因此,探究《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的方案,提升学生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实践来说都影响深远。

1 理论体系突出专业性

《高炉炼铁生产》的理论部分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高炉炼铁及铁矿粉造块两方面。第一,高炉炼铁重难点在于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热工基础、高炉炼铁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而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基础数学理论、机械制图技能、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实操等做辅助,在实际的理论体系构建中要将这些与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要突出其专业性和实际应用性,为学生今后岗位操作做铺垫。第二,以铁矿粉造块理论与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块,除了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冶金炉热理外,更需要注重对炼铁原料、烧结所需设备的教学,并突出矿岩专业优势,为冶金专业做好专业服务,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主次分明,比如《耐火材料》、《铸造工艺》、《冶金炼铁环保》,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彰显冶金专业特色。

另外,该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学生的实践打基础,因此,理论知识一定要“够用”,但是要杜绝内容交叉过度和内容不完善这两种极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阅读相关的专业课程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课外知识的填充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首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逐步增加实践课程课时,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某高校在对《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后,将原有的实践课增加了原来的一半,使得实践教学课程总量达到该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比例的40%,符合我国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对实践课兴趣更浓了,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有助于学生深化现有的专业知识,在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环境下,其综合素质水平和岗位操作水平更强,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提升岗位实践所需的基础性技能操作训练度。对于冶金专业学生来讲,基础技能应当涉及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数学建模、实验技能、金属加工、机械设计与制图等。每一个基础操作技能对于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确保各类课程设置均衡、协调、统一,能够将相关的知识与《高炉炼铁生产》教学联系在一起。

最后是对冶金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现阶段很多大学生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搜索相关文献,过分借鉴甚至抄袭而做出来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一些高校也会让学生选择将高炉炼铁相关工艺模拟作为论文设计思路,结果造成了学生毕业设计同质化,没有创新和特点。笔者认为,毕业设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烧结团的毕业设计与最后的毕业设计大论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高炉炼铁生产》课程两个核心部分都作出总结和提炼,加以自己的设计思路,作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助于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3 依托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一方面,各高校应当积极展开与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校领导应当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多次实地走访和考察,并选出专业对口、环境安全、与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相似的优质合作企业,并循序渐进的通过岗位参观、见习、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等方式,给冶金类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学习环境,并积极融入相关的岗位教学课程,通过情景教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较为合适的工程训练环境。比如某大专院校已经与当地钢铁公司展开了多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而且仍在不断开发更优质的企业来作为卫生产学结合的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将校外实习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研发专业教材、制定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了冶金专业的应用性改革,拓宽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思路。

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邀请经验丰富的实习基地工程师来校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尤其是给学生们讲解在实际的高炉钢铁生产过程中宝贵生产经验,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的意识,要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主动思考,再结合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注重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另外,应当在每一个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钢铁公司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和学习,并总结在企业中的问题和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使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能够更具针对性,而且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踏实肯干和服务一线的意识,并对其今后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4结语

《高炉炼铁生产》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前行,需要教师和学校,甚至社会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从中获取具有实践性、指导性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将其纳入到课程改革方案中来,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实用性的课程教改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邢宏伟,郝素菊,胡长庆,蒋武锋.炼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9-71.

[2]曹季林,韩阳.炼铁工艺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3(03):47-48.

[3]袁晓丽,万新,张明远,安娟.仿真技术在冶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194-196.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子电工 教学 技能培养

随着电子电工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换代加快,电子电工教学必需适应时代要求,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实践技能。电子电工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职业学校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具有简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容新颖的特色。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效果来看,如何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效果是该专业教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课题。

1.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般"底子薄,基础差",且普遍存在厌学思想,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譬如: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讲述多谐振荡器前,可先让学生看一下利用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的发光二极管在轮流闪亮的工艺品,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课后可以自己制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积极思考。课后许多学生积极准备元器件,动手制作,有的还加入了音乐,效果非常好。通过实践,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2.把技能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

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操作的对象,其次要处理好传授理论知识与发展动手能力之间的,既有区别又有相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在两者间铺平路,搭好桥,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2.1 直观实物教学让学生感知操作对象

电子技术工艺课主要讲解各类电子元器件及电路组成,了解各元器件的结构、性能、作用,是学生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和条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把电子元器件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同学们通过触摸、观察、比较,从实物外部结构中形成表象、感性认识,然后再讲述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性能、作用。例如在学习洗衣机的结构和原理时,光凭理论讲解洗衣机的结构和原理,同学们听起来抽象模糊,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把洗衣机搬上课堂,边让几个同学拆卸边分析讲解它的结构与工作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对实物的感知能力,又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接触实物,拆卸结构,演示功能,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把学生带进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除了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外,还要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广泛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电子专业的学生只愿意上专业实习课,不愿意去学习抽象的理论课。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如果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实践。例如《电子技术工艺》这门专业课,如果在学习测量元器件时,学生不学习任何关于电子元器件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万用表去测量,学生将没有理论作指导,将不知如何操作,如何读数,如何判断元器件的好坏,只有学生掌握了元器件的性能,参数与测量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实践是巩固理论的保证,在理论的基础上再加以实践,这样可以提高掌握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电子技术课时,学生只记住元器件的性能,参数及测量方法,不去亲自动手去实践验证,将会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手去操作的现象。想掌握一门专业必须勤于实践加以巩固,否则会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

3.在实训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课、实训课是电子电工教学的重要环节,上好实验课实训课不但可以巩固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手脑并用,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3.1 让学生敢于动手

虽然学生对实验课有着很强的兴趣,但进了实验室却无从下手,甚至有恐惧感。怕弄坏电器,怕出危险。为此我从以下入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首先找一些不易损坏的电器供他们反复练习,鼓励他们大胆动手,消除心理压力。其次进行安全操作常识教育.对带电操作和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行专题教育,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又克服了部分学生的麻痹情绪.有力的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3.2 让学生乐于动手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是保证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比如,在电机和变压器实验中,要使学生能准确、规范地操作,必须做到在电路连接前,让学生认真参阅说明书,对照原理图,了解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复杂电路中,一定要把握好电路连接顺序。电路连接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操作完毕,要写出简明实验报告。在"细""严"上下功夫。规范操作是安全用电、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是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把好这一关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而且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3 在实习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认识论的观点是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

实习教学正是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只有加强这一过程的训练,才可以使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中获得的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最终形成技巧。

在学习电冰箱的电路控制时,为达到训练目标,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我有意识设置一些故障。如:化霜定时器损坏,热保护器漏接,温控器断开,使压缩机不能启动运转等故障,让学生反复练习排除,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电冰箱的电路连接。作为一名称职的职中生,不仅会利用仪表进行测量,而且要通过实习操作,凭感观来判断运行设备是否正常,这就需要掌握一些特殊技巧。如:在学习检修电冰故障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意识地总结一些经验和技巧。检修电冰箱就好像医生给人看病与治病一样,技术好,方法对,效果自然就好。医病立法:"望、闻、问、切、检测、处方抓药",电冰箱故障检修的方法可以归纳为:"看、听、问、摸、检测、分析动手"。

看:电冰箱通电制冷运行时看制冷系统的表面现象。如:看蒸发器结霜的情况,看低压回气管的表面现象,看制冷管路的表面现象:看铜管表面有无油迹也可以看出铜管有无泄漏。

听:听电冰箱通电运行的声音。电冰箱工作正常的声音是平衡而安静的,若出现异常的声音就说明有故障,例如压缩机卡缸、液击等。

问:询问用户电冰箱的使用年限、使用环境、故障出现时的表现及频率等使用的情况,这对维修方向的确定很有帮助。

摸:用手摸电冰箱通电制冷时制冷系统各部分的温度。如:冷凝器的温度约为40度;压缩机壳体的温度约为60度,若发烫手摸不得就说明有故障;干燥过滤器应微热,若冰冷就说明干燥过滤器有脏堵现象;回气管有凉意;排气管有微热。

检测:用检测仪器仪表检测电冰箱的有关参数。如:检测电流、检测压力。

分析动手:根据看、听、问、摸和检测的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故障原因,确立维修方案,实际维修操作。

总之,实训课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电子电工专业更显得重要,要搞好电子电工技术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在教学教研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新要求,使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6

1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小组参赛形式进行,每组3人,参赛学生需要在四天三夜的时间里完成作品及作品设计报告,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动手能力强,准备充分,身体、心理素质较好,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生才能脱颖而出。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分: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基本部分是对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的测试。发挥部分是基础部分的延伸,是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测试,让学生有发挥与创新的空间。学生进行整体方案设计时,既要考虑基础部分的要求,又要考虑发挥部分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能力。从往年学生的参赛情况来看,能参加决赛阶段比赛且获奖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少,为使全体学生都能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借鉴电子设计竞赛,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2民办高职学生的现状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80末、90后,而且又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受到外界的溺爱和关注,很少经历打击和磨练。这导致他们形成了自我、自私、任性、脆弱等性格特点;当然,他们也同时具备了个性化、活泼、胆子大等优点,针对在此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应多以鼓励教学为主。民办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电子类专业的课程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很强,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困难。经过对我校历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有:1)提不起专业学习兴趣,沉迷于网络、游戏娱乐等;2)学习目标不明确,迷茫,很想找点事情做,但又不知道做什么;3)受实验(训)设备数量限制,动手机会较少;4)学习方法不对,把专业学习当成完成任务,老师怎么布置就怎么做;5)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实际上,我们只要兼顾这些80末、90后的年轻学子的性格特点,通过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以适当引导和帮助,他们一样可以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1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将专业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由专业负责人介绍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今后工作时的工作岗位及为胜任工作岗位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从一入学就对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增加专业学习兴趣。针对这些学生大都在高中学习很少受到表扬,也可以说在学习上没有获得过成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可以提前适当安排小电子作品制作。例如,在电子工艺课程中让每一位学生装配一台收音机,既能使他们了解基本元器件,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调试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熟练使用电烙铁和万用表等工具和仪表也锻炼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当安装调试成功,看着自己的成果,听到悦耳声音,学生既享受到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同时也提高学习兴趣。

3.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实验室是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实验设备齐全是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必备条件。通过电子设计竞赛反映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近几年,我校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每年投入大量经费建设实验室,配备的实验设备除满足部分演示性、验证外,还具备综合性、设计,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以科技前沿发展水平为导向,它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电子设计竞赛项目既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又比较适合他们的能力,这就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我校教师往往将其融合进课程项目教学中,用于对学生的培养上,从而更好的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3结合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在四天三夜内完成从选题,收集技术资料,设计、论证方案,硬件、软件设计,元、器件选择,组装制作,调试测试,排除故障,完成样品到撰写设计报告,涵盖了设计制作的全过程。我校在综合设计模块教学实施中,参照电子设计竞赛模式,让学生分组选题制作。项目小组全部由同学们自由组合(老师只对个别学生的安排进行过协商调整),各组组长也全部由各项目组成员自行选出。设计项目和人员分工均由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确定。评定成绩的依据是:设计制作的作品的电气性能、外观结构、实用性、经济性;设计报告书资料的完整性,逻辑性;小组成员的互评成绩;个人的自评成绩;指导老师对各学生参与程度和工作情况的考核;指导老师对班干和各课题小组组求的意见。项目完成后,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组织、交际、协作能力,树立了团队意识,而且,通过整理、撰写设计报告加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4促进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我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该实验室管理由学生自我组织、管理,教师只起监督、引导作用;由学生确定定期举行的学习、培训内容及实验、制作项目,辅导教师监督辅助作用;创新实验室资金由学校拿出一定经费配套支持。经过5年来实践,创新实验室很好的促进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学校每年举办校级电子设计、制作竞赛作品展,将课程教学与校级竞赛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校级竞赛形式、范围以面向大多数学生为主,参赛方式有班级、宿舍、小组、个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展览结束后评出奖项,既鼓励同学之间开展良性竞争,又可选拔出选手,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做准备,激发广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