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1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从先秦时期以来,汉语的发展就日趋完善,汉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网络语”、“洋泾浜”等新名词。近年来,语言优化的有效研究已受到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关注。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使用规范优质的母语,也十分重要。我认为运用品味语言是一项心、智、情全方位投入的享受性的过程。我确定做这次课题研究,意在解决一些“语言劣化”的现象,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全面地认识初中学生使用母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母语的习惯,增强他们对母语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懂得语言美的重要性,耳濡目染领悟母语的魅力。传承文明,健康成长。

(2)注重语言与生活、语文与生活、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由更文质兼美的表达空间,提高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让初中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倡导自由快乐写作,强调写作是初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淡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命题――作文――批改――讲评”。针对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尺度,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健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一味追求分数;课堂上,学生只是听与记的机器;综合性活动形同虚设;学生怕写作等。我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写”。写作应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交流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礼仪。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他内在的思想风尚。因此,让初中学生的语言得以优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明有礼,合情合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初中学生在使用母语中存在哪些劣化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和教学实践,从而找寻一些能让学生语言优化的有效性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收集一些初中学生“语言劣化”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包括来自外部传媒和教师内部的)。

(2)以开展综合性活动和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为主要载体,创设平等快乐的语言表达空间,为初中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接受熏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树立积极的人文观。

(3)在实际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改、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为切入点,加强阅读积累,养成批改与议论的习惯,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撰写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总结出一系列的优化语言的有效途径,构建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技巧与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日常教学法和经验总结法,同时还适当运用一些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

(1)日常教学法:将研究带进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留心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报刊、著作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确定研究的正确方向,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比较法:采用谈话、问卷、测评等形式,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情况。指定个别班级为实验班,将研究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动态成果。

(4)个案分析法:关注个别初中学生,理解其语言运用的习惯,并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剖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而有效地调控课题研究的进程。

(5)经验总结法:留心收集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为清楚的工作蓝图。我初步确定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大致分成筹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

筹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选题。对课题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写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认识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弄清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意义。预设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个别班级和典型学生。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留心学生的日常口语使用和书面语运用的具体情况。收集研究材料,并及时整理、分析、小结。

(2)积极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认真撰写工作小结,形成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实践去检验经验。

(3)邀请专家教师会诊,完善预设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

(1)分类整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比分析课题研究的材料和初中学生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听取专家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用心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认真撰写相关的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

(3)让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一定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记录,其成果形式预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无形力量,如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良好改变。二是在课题研究前后收集、撰写的有形材料。

(1)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汉语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质兼美的母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学生与教师更平等,更亲近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将是教师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2)设计调查问卷,并整理收集、分析研究,掌握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写作的动态。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对作文创作的热情,使学生通过作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认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介绍了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语文作文本身存在一种排斥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效率,“兴趣”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W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方法:

第一,创设作文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做到“思生之所思、想生之所想”,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描写季节”的作文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年四季独有的景色、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视频、图片、动漫、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季节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通过参加户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的表达。同样以“季节”的写作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春游的活动,使学生对“春季”有切身的感受,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踊跃的回答,强化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对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作品分享给学生并给予学生表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乐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创新,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夯实作文基础

素材对于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作的思路与作品的内涵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对学生高效完成作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和提高思维创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以我们身边的事物作为语文写作主题,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深入观察,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分析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生活实践机会,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的内涵和写作的高效性。

三、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由于初中作文写作不是素材的累积,而是对素材的加工,所以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是让初中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必要途径。

首先,有效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和把握课堂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包括知识内容教学,也含作品写作分析教学。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针对作品写作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其次,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积累写作方法。例如,教师通过订购文学期刊或语文作文练习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四、作文修改的有效培养

在初中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修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地对作文内容进行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对于“作文修改”来说,目前大部分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很少做到自行修改作文,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忽视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形成“惯性犯错”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方法有很多,在现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性 新课标

语文教学是初中重点科目,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功。新课标要求,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新课标对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要做足课前准备,细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避免了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弊端,在掌握教学进度,把握课堂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充分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教学经验总结,把课堂的45分钟里的每一阶段、每一分钟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学生互动,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应对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制定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做到分层次教学,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接受,不能让学生既出现‘学不会’还有‘吃不饱’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案。

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教学进一步进行的指引方向,把握课堂反应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对问题的反馈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尺度。面对学生七嘴八舌提出的种种问题,教师要有分辨的能力,找到问题的症结,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思考方向,一针见血回答问题的精髓。要达到课堂反馈准确把握,教师据必须多下功夫,在课前准备,在教学中总结,在结论中提取精华,只有不断地辨伪去妄,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也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营造师生互动活跃的语文课堂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下学习效果会大大增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起点,语文课堂在寻求课堂有效性的途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跟随教师的节奏,才是课堂成功的标志。例如,同样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案例课上,有教师提问:“课文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答:“菜畦、皂角树”,这时教师又问:“这是什么物体?”一时间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老师说:“这是植物还是动物?”学生答:植物。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提问了不下数次,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互动了,可学生的思维却混乱了。再看另一位教师的课堂:(1)百草园里描述了哪些动物、哪些景物?学生列举:有菜畦、皂荚树、桑葚、黄蜂、蝉、叫天子……(2)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描写的这么详细?学生答:因为作者对百草园很熟悉;因为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等等。教师适时引导: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先仔细观察,抓住景物、事物的特点,才能描绘生动。(3)百草园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学生答:百草园有美好的景物,快乐的童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对百草园印象深刻,也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对课文的学习。

三、语文课堂上加强教学方法的渗透

语文的重要功能就是摄取信息。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完成了多少教学内容,而在在于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帮助。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大,在学校是读书,放学回家有写不完的家庭作业,不仅如此还需要家长不间断地辅导,学生和家长都苦不堪言。那么,提高课堂效率无疑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佳途径。向45分钟要效益,是多年来教师喊出的口号,但要想真正把这个口号落到实处,就需要在课堂上摸索出一套教师、学生默契配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将学习变成主动,将课本上的内容当成学习的范例,将课堂目标转化成学习的切身需求的要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将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验证所学是否合理,在实践中得到学习上不足而加以探索,最终形成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

四、完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老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动力,许多学生因为一个教师而爱上了一门学科,激发了自身的潜在素质也是常见的。课堂上的适时评价,不仅让学生第一时间及时纠正自己在认知上的错误,更因为得到教师的关注而倍加努力。新课标倡导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育,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树立对生活的热爱,建立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激励性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及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受重视的氛围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然也不能一味赞美,要注意适度的“度”。

语文的魅力不仅是语文的优美、知识的广博,更重要的是在语文信息里读懂作者对真善美的弘扬和对假恶丑的鞭笞,让学生在美文中领略到四季的美,在《背影》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在《祥林嫂》中感受社会的人性美丑。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人性的光辉在学生时代就深入精髓。

五、小结

语文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也有千变万化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导,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汪世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读与写,2010,(07).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4

郝巧芳

一、课题的产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语文课前预习一直是个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由于学生来源的家庭和环境的因素,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七年级学生,课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使预习也草草浏览教材,或对字词做一些简单预习,直接导致课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学互动难以展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研究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视角,在调查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剖析传统学习方式下预习环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挖掘预习环节中可能实现的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空间。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落实预习环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具体策略做出归纳和总结,基于此,我想探讨这一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怎样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

2、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3、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研究。根据课文特点,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4、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打造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思路

先了解学生语文的预习习惯、预习能力、预习效果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其次,选择七年级四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等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这个班学生再次实施调查,并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初一语文课本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六、研究过程设想

准备阶段 (2014.12月—-2015.1月)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动向。

2.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实施阶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实证性研究。重点在初一年级四班进行实验。

2、请本学科教师配合听课评课,听取教师对课的评价,特别是对课堂预习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指导预习方法,下发预习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预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因文因人而异,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4、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语文预习方法的策略

5、布置预习内容任务,分阶段分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训练巩固。初步打算定为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内自主预习。

总结阶段(2015.5月DD2015.6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形式

课题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完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即为重点要求之一。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鉴于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者关注的话题。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高效学习、接受更多知识、自主学习的关

键,进而使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信息处理的能力得以提高,最终在学习能力上全面提高。

一、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新要求

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的规定中有一定要求,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重要方式的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鉴于此,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应在语文考试试卷中进行加强,更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利用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利用兴趣将学生的阅读习惯改变,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使内容及形式吸引学生兴趣。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自己选择个性化的书目进行独立阅读,培养兴趣。最后开展全体的经验总结,进行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在此本着以兴趣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较学。

2.加强阅读方法学习

阅读能力的培养,掌握阅读方法是关键,在此基础上,便可使学生自己开展自主阅读,最终进行独立阅读,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其高效阅读的方法,并指导其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其次,对优秀刊物的优秀文章进行推荐练习。最后,循序渐进地进行散文等名著的个性化尝试,并对各种问题进行引导性解答,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

3.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环性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学习,在沟通与交流中,技巧和理解、经验与乐趣会在学生之间共享,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对于相同的作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意识范围、思维模式,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阅读探索能力的开展。

4.强化阅读提问

在文章的矛盾点和含蓄点处提问,矛盾是作者精心为读者设

计的,都有特别的意图。在矛盾里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揭示矛盾里更深层的含义,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作者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的推

敲。例如,在《药》里,教师可以设问:“华老栓拿人血来给儿子治病,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学生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就会想出很多原因,救儿子心切是一个,他的愚昧无知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5.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

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是保证阅读时间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健康的校园阅读环境及家庭阅读环境的构造中,对不良习惯倾向的规避有一定

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任何能力的提高,量都是质的基础,因此,保证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阅读探索能力的关键。鉴于此,应时常进行健康环境的构建,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营造出亲子或学生间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社戏》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教师可以提问:“作者在去看社戏前后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就得出解答:开始看戏时是焦急的,夏夜行船是畅快的,船头看戏是困倦的,看完回家偷豆是野趣的。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总结就可以看出文章整体结构。

6.加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练习

阅读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练习的培养,快速集中的注意力是高效阅读的关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练习是必要的。据科学表明,若不经过练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速度越来越慢,因此,在中学时期加强注意力集中练习十分重要。通过长时间有序地加强注意力集中练习,可以明显加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最终可以有效地增加阅读量。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健全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过程。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优化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加强自身教学修养,必须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该种能力进行培

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中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徐仙莉.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语文学刊,2013,9(09):147-152.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6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学组将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落实学校教学方面的具体工作,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学校的教学理念,细致落实教务处有关教学任务,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认真落实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学期要结合上学期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推荐几个教学常规免检人员的名单。

3、充分进行语文教学理论交流,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本学期每位教学组成员至少进行一次理论主讲。。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在教学组里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研讨活动。

6、建立语文组博客,指定全组老师每次教学检查时上传资料的检查制度。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1)明确学习内容。

(2)突出学习重点。

(3)完善学习制度。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一次教学理论主讲。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以月考为教学常规评价的重要方式,促进教学常规中教学知识点的落实。

2)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让每位教学组成员有计划地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准则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学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学组活动至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两小时,形式多样,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以备参加优秀教学组的评比活动。

4)备课组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重在讨论教材的处理,每位成员要因材施教,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5)在学校阅览室完工后要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优势,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本学期要通过个教学组员,成立我校文学社,出校刊。 

3、抓好教学组的教学理论学习,本学期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论文。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坚持正确导向,九年级老师要认真研究中考动态,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四、活动安排

1、做好七、八年级的月考命题、阅卷等考务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2、落实教学教研常规,做好备课组内的教学工作。

3、做好每位教师公开课教学活动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组校本教学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教研内容

开课教师或主持人(主评人)

2

制定计划

金文海

3

文学社组稿(每班具体篇数,社员推选的有关要求。)

全组教师

4

语文组博客开通,制定老师每次上传博客资料的有关制度,文学社刊定稿、封面设计等

金文海

5

月考、周朱和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周朱和

6

黄丹娜开课《春酒》八(1)班、吴云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黄丹娜、吴云

7

翁周一开课《海燕》八(6)班、金文海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翁周一、金文海

8

周雪环校级公开课《诗五首》八(4)班,郑建华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周雪环、郑建华

9

李梅开课《竹影》七(5)班,林玉云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李梅、林玉云

10

期中考试

 

11

五一放假

 

12

林玉云校级公开课《猫》七(8)班、李梅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林玉云、李梅

13

郑建华开课复习课九(1)班、周雪环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郑建华、周雪环

14

金文海开课《狼》七(3)班、翁周一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金文海、翁周一

15

吴云开课《俗世奇人》八(7)班、黄丹娜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吴云、黄丹娜

16

周朱和开课《真正的英雄》七(1)

 

17

教学组总结

 

18

复习迎考经验交流

全组成员

19

期末考试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