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1

一、课前备课有效预设

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预测和假定。没有“预设”的课堂绝不是一堂好的课堂,但如果过分依赖预设的程序,也会让语文课堂失去灵动的魅力。课前备课要从大处入手,粗线勾勒。我以为,教案应该粗线勾勒,不应事无巨细。教师预设的教案,在深度考虑教材、全面考虑学生的前提下,应大开大合放手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1)清晰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走捷径,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从什么地方开讲,什么地方打开切口,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什么地方及时收住……教学思路的设计,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可以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

(2)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语文的解读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多角度挖掘出有价值的、能给人以启迪的、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语文化问题。如老舍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师除了关注环境描写,其实还应更多地关注两个人物:一个是祥子,一个是“坐车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既然如此,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我们在探讨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时,是不是还可以探讨一下那个“坐车人”?正是有这样的人存在,才会让“祥子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存在甚至比恶劣的天气更可怕!如能围绕人物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预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并具有深度的。

(3)突出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本色,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既要求教师讲得透彻,又要求学生训练投入,训练的形式可以依据需要,课堂的活跃指数也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需要。

二、课中备课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外”,因为有“意外”,所以无法预设精确。因此课堂的教学机智即随机备课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相机诱导”,就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中处处留一个心眼,当一个“意外”出现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当时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自己的语文功底,帮助学生一起理解,调控好学生的观点、思考的倾向,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课中的备课是需要智慧和底蕴的,需要语文教师果断而正确地处置好课中的二次备课,才能有效生成而不致狼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机智的二次备课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化整为零。将一个大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如《最后一课》教学,教师在预学案设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解答了这个问题,但是非常片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师在课中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平时小弗朗士怎样?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怎样?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小弗朗士又怎样?化整为零后,学生很快有切入口,思维也活跃起来,最后综合概括,达到课堂生成的目的。

(2)化难为简。有些文章,带着浓厚的时代特征,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确有难度,如《学问和智慧》《敬业乐业》《幽径悲剧》,这样的课文教学,必须考虑学情,备课的时候更要掌握好分寸。以《幽径悲剧》为例,我注意到学生有些茫然,在教学时迅速作如下调整:一是反复读文章,二是找出文中的悲剧所指,三是找出文中由物及人的文句,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把难懂的问题化为较为简单的小问题,最终也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课后备课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便是自以为成功的一节课,也会多少留下一点遗憾,再成功的课,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课后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后反思性备课可以不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不断破解教学瓶颈,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课后反思备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究竟如何反思,重要的是教师在实践中要了解反思的面与撰写的切入点,明确撰写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质量。

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2

一、学习态度端正。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严格遵守工程办的有关章程,做到按时、安心、积极地参加每一次集中培训,虚心接受导师在思想、业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指导,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能以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师德修养好

严格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敬业、乐业的态度,勤业的意识。对待学生: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辐射、示范作用发挥好

认真履行柳州市《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养对象导师、体育学科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体育学科带头人,能职责,配合市教科所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上示范课;指导B类学员及学校老师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及实施工作,并取得好成绩。指导B类学员参加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指导学校教师上的活动课获自治区一等奖。组织指导学校教师参加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和全国教育学会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已在上半年顺利通过专家组的鉴定,获结题。此外,还协助市教科所做好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及教案、论文评审和编书工作。

四、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园丁工程”培训,均能按要求完成学业课程,并按导师推荐的书目,自学了《21世纪园丁工程丛书》一套、《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语言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及本学科专业书籍和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面的文件、书刊等,通过理论性的学习,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拓宽了思路,实现了教育教学思想的升华,为自己曾做过的教改找到了理论依据;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课堂教学有特色

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和导师的点拨,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起色。在教学中,我能运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学科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恰当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潜能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扶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烦。教学效果好,多次在校内外上示范课、公开课。今年上半年5月23日在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挂职,给全区体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并做了说课,得到区体育教研员及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撰写的《体育与健康课》教案获自治区中小学教案评选一等奖。

五、科研能力加强。

科研意识能力强,有良好的执研、发动、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科研的能力,对体育学科及其他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验的能力较强,拟定的论文、实验报告效果好。两年来,我亲自参加并组织指导学校的教师踏实地完成国家组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和自治区级、市级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化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在工程办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运用音乐伴奏辅助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等课题的实验,其中《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化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已通过专家组鉴定获结题。目前又积极投入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基于现代校园网的小学生主体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撰写论文“音乐伴奏辅助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在全国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交流,通过答辩并获优秀论文奖。是广西义务教育活动课教材编委之一。

六、管理工作出成绩。

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3

李燕娟

(阳春市陂面中学,广东  阳江  529621)

摘  要:阅读在语文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但依目前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越来越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阅读教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读书不但能益智,还可以养性”。而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学习普遍处于被动、无序、随意以及低效的状况,这不仅影响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教学过程趋于程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教师们往往只对它们作琐碎的分析,而不带领学生深入文中咬文嚼字,认真品味文中语言的特色、情感,从而学生也无法体会到阅读文中的那份韵味。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遏制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能够独立思考,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这种周而复始机械的教学方式也就显得毫无价值。

(二)   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化

不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喜欢撰写教案,把课堂中所要讲的设计得天衣无缝,甚至连学生的想法、提问的形式都设计好了,但是这往往是教师的假想。在既定教案的指挥下,整个课堂就好像是教案的“复读机”,而课堂中的差异性与复杂性都被忽视了。这样一来不但无法调动和发挥学生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也无法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当中去[1]。

(三)   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运用到了课堂中,屏幕逐渐取替了黑板,鼠标逐渐取代了粉笔。虽然多媒体教学精彩多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好像在观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戏,使整个课堂容易被影像喧宾夺主,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创造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

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多种课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朗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活动课型、学习方法指导课型、思维训练课型等。同时还应结合教学目标,并根据文中的重点与难点来选择教学形式与手段,例如在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可以采用探究课型与思维训练课型来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辩论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范进中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文中内容编写表演剧本,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来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思想,从而更好地领悟到文中的情感[2]。

(二) 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语文知识,让学生平时多收集一些课内外的经典词汇、优美诗句,并养成勤摘抄、勤做笔记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一些阅读文写批注、作评价、写读后心得等,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否则一开始太难了,容易让学生知难而退,反而不利于兴趣的培养。

(三) 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这有赖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通过独立思考或是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揣摩、分析,然后制定学习目标,找出文中的疑点再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如学生遇到难点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比较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所有的难点、重点问题都会随之迎刃而解。

(四) 读、思、议、练有机结合

为了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应提倡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3],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读”要求学生做到两点:其一,让学生流利地对文章进行阅读,不但要读出语感,还要读出感情,并且能读出自已对文章的独特情感。其二,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在文中找出启发语、铺垫语、提示语等,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感悟文意。

“思”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进行小组探讨。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提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议”是培养学生多交流,并通过辩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及独特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练”是提倡学生多练习,由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尽可能给学生多练习的实践机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读、说、写”都必须要求学生多练习,找出文中的训练点,设置适当的练习,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探索、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心灵去领悟文中的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7,(8).

[2]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3]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4).

 

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4

1.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学生的表率。

2.爱岗敬业、乐业、勤业,被学生敬服。

3.公平、公正的善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所信服。

4.激情上课、语言风趣幽默,能感染学生,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学生所佩服。

5.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善解人意,为学生所叹服。

6.课堂常规中对学生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以师垂范,为学生所折服。

7.举止稳重,文明得体。

8.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运动能力。

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需要不断的积累。这样的教师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所教学科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育人工作是学生喜欢教师所教学科的保证

不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教案,不论教师采用良好的教法,不论教师运用有效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可能进行有效教学的。众所周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增多:上课迟到;集队不迅速(集队时多种姿态);准备器材、收理器材无主动性(没有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思想);戴金挂银(显富);穿烂牛仔裤(显酷);玩手机(显时髦)三三两两树荫下闲聊(怕日光);不积极主动活动(智与体共进的关系不清楚)……等不良行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教师的教育下,是在自己的学习中,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是在同不良习惯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在课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及时指出及时教育,甚至是严厉批评(批评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出危害。通过反复教育,长期做育人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所言是真正的关心她、爱护她,真诚待生。从而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认为教师可亲、可敬!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学科不言而喻。

三、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是学生喜欢教师所教学科的关键

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明确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主张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育教学涉及的项目多。教师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掌握新的运动技能,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一个体育教师只擅长三大球,对乒乓球、羽毛球、板羽球、武术等项目技术较差,需要学习这些项目的学生就教不了、指导不了。同样,只擅长体操、武术的教师,对球类的运动项目较差,对需要学习球类项目的学生也指导不了。再是,体育教师不精通多项目的裁判工作,有碍于多项目活动的开展。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教师有一瓮水也不行,要有一个不断补充的源方能适应现在体育教学的需要。笔者在长期从事体育工作中,运动队带过校、县男子篮球、排球队、田径队;训练过参加高考体院六个专项的体育特长生;参加过县、州级的田径、排球、乒乓球裁判工作,参加过县至国家级的篮球裁判工作;参加过州、省、国家级的教学竞赛(均获一等奖);教学中各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讲得清、示范标准、力求优美,可谓是多能的体育教师。现在学校又新建了千万元的室内网球馆(县政府投入经济,四块网球场),学生问笔者何时教网球?笔者自知要尽快学习网球技术,否则愧对学生。由此可见,一个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多项运动技术,才能给不同需求学习运动项目的学生以予指导。全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进行活动,喜欢教师所教学科。

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5

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

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6

让幸福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底色

一位教育专家在某地为教师做报告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们,从心底里说,你们感觉现在工作得幸福吗?”“不幸福!”全场教师异口同声。“不幸福”,竟成了教师心底的呐喊!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在现实中我们的确能经常听到教师“忙”、“累”、“压力大”的呼声。如果教师自己都感觉不幸福,又怎么能将幸福传递给学生呢?所以,环翠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从引导教师享受教育、追求幸福生活开始。

1.努力实现“额外负担为零”,让教师的“累”轻一些

已往,教师常常抱怨工作头绪太多,要参加很多会议、培训、活动,要应付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听课,要写很多的方案、总结、论文,还要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无法集中精力钻研教学,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现在,环翠区加大了对会议、检查、培训等项工作的整合力度,避免政出多门,杜绝重复劳动,让教师的“额外负担为零”。同时,要求学校“把好校门”,校长要有创造性地落实上级工作任务的智慧,不至于把各项工作任务都不加消化、一股脑儿地变成负担转嫁到教师身上。2000年,环翠区将原来的“教学研究室”、“教师进修学校”、“教学仪器站”三家单位合并组建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赋予其“教师培训一教学研究一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职能,推行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方式,淡化管理职能,凸显“小实体,多功能”的服务理念。这样就理顺了全区的业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研训活动的实效性。

除了管理体制等改革之外,环翠区还把为教师减负的工作落实到教学常规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就拿教师备课来说,现在,全区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全部实行无纸化办公、电子化教案。教师可以在自己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可以依托“环翠教育资源库”查阅区内外的优质资源,下载摘录,为我所用,也可以网上传阅教案,彼此借鉴。

2.使学习与研究成为习惯,让教师的“忙”有意义

不必要的负担减了下来,教师该“忙”些什么?环翠区提出了“让学习成为习惯”的口号,引导教师为发展而学习,以学习促发展,在发展中享受教师独有的幸福生活。各学校将制度化引领、人性化激励与专业化提升相结合,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建立学习型组织,将教师引入到一个读书学习的新天地。比如:学校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读书笔记,但大多没有篇幅和形式的要求。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反而更强,由已往“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学习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王艳芳,环翠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坚持写教学随笔,几年下来写了40余万字,在全国几十家报刊上发表了200余篇作品,2007年,其个人专著《飘着花香的琴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催生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渴望。“环翠教育博客”是教师民间自发交流的一个平台,全区在职教师2271人,有1700多人加入其中,每天的日志更新达数百篇。“网上虚拟教研室”则搭建起教师与教研人员即时交流、双向互动的网络平台,每位学科教研员都开辟有本学科网页,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相应的栏目,与教师结成网上研究的共同体,有效克服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众多缺陷,实现了教研活动的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

“累并快乐着”、“虽然忙但有意义”,这就是新时期环翠教师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抓住两大主题,提升教师新时期必备的专业素质

近年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培训提升了环翠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环翠区审时度势,将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质作为在新时期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素质的两大主题。

1.人文精神:教师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已往的教师培训过多地关注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教师敬业乐业、忠于职守和勇于创新等人文精神的养成;关注人的“工具属性”,而忽视人的“动力系统”的建设。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虽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得到的往往是教师的埋怨和指责。针对这一问题,环翠区调整了师训工作思路,更加关注教师人文精神的“软”培训。通过开展“走进经典”系列读书活动、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竞赛、“我在实践着这样一种教学观”演讲比赛、“与名师面对面”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引导教师积累人文知识、丰富人文底蕴、修炼爱与宽容之心,体认“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髓,真正将人文教育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现在,从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到反思意识的养成,再到对于人文教育理念的认同与践行,环翠教师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师训工作也由已往教育部门的外在推动变为教师的内在诉求,教师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2.信息素养:教师成长的有效加速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受到重大挑战。从2000年开始,环翠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迅猛发展的加速期,2002年、2005年先后实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网络和多媒体覆盖到全区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2006年又建成远程教学评估中心,教师的每堂课都能在全区范围内实现网上直播。硬件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对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翠区结合自身实际,从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到课件制作专项培训,从“山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培训”到“环翠区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培训”,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培训。现在,全区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中熟练地使用多媒体,4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全部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45岁以下教师能够制作简易的幻灯片课件,而35岁以下教师则具备了制作高水平动画课件、网络课件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解教师的需要,尊重教师的差异,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成为新时期环翠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超越自我

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环翠区有一个整体规划,目标是形成“教坛新星一教学能手一学科带头人一教育拔尖人才”四个梯队,在策略上确定了“抓‘龙头’(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体教师)”的基本思路。在环翠区,每位教师都制定了自己中长期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分别有一个定位。教育管理部门则为全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实行网上三级管理(区、学校、教师),其中既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有教师自身特色的展示。对于教师的评价,在注重其“固有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其“输出能力”,既不“以分数论英雄”,也不再按照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来统一地要求教师,而是更加关注教师个体的增值发展,根据教师的进步幅度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举行业务比赛时,学校会让同一级别的教师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技,保护后来者,激励前行者。对于部分处于“高原期”或有职业倦怠倾向的骨干教师和老教师,打破教师荣誉的终身制,实行动态化管理,一劳永逸、吃老本的思想不再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