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防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38-02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让同事之间产生矛盾,与学园领导关系不和谐,还会经常让教师产生焦虑、恐慌、郁闷等不良情绪;甚至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将给幼儿的身心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本文探索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幼儿教师在长期、过度与连续的心理状态影响下,很难获得相应的解决与释放,进而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理想和信念产生了心理上的迷失,致使其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很低,进而出现师幼教学交往的兴趣和热情枯竭以及教学方法和教育的简单粗略等现象。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消极因素,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的职责,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用爱心与责任心呵护每个孩子健康的成长。因此,这一现象的改善势在必行。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1.生理和心理方面可能出现的亚健康。产生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在身心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健康的状态,如疲倦、易怒、紧张、急躁、焦虑、恐惧等。教育专家对450位幼儿教师进行职业倦怠调查发现:86.7%的教师总是感觉有什么事情还没做完;88.5%的教师感觉自己很疲倦,想睡觉休息;65.6%的教师则时常感到急躁,不想多说话。长期如此,许多幼儿教师的生理、心理都出现疲惫不堪的现象。可见,拥有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当你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份愉快的心情,工作质量也将随之上升。

2.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有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对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有的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草草了事,有的甚至选择辞职。调查发现:65.6%的教师反映自己上班时很压抑,经常想出去走走,放松下,缓解紧张情绪;71%的教师表示回到家后不想再多做幼儿园的工作,也不想再说起幼儿园的事情;48.4%的教师想辞职;26.9%的教师则表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不适合自己。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度不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那么,孩子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3.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产生职业倦怠的老师,无法亲近幼儿,不愿意听取幼儿的意见,无法耐心对待幼儿;与同事无法深交,难以融洽,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教育理念与研究;与家人的关系变得不和谐、紧张。

那么,职业素质也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样的教师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他们将会被社会淘汰。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由职业倦怠所引发的教师厌教和教师流失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职业因素导致工作量大、压力强。幼儿教师教育与保育兼顾,幼儿的生活习惯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才能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同时,幼儿教师要面临各类教学任务,撰写教学文字资料,还有家长工作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能力差异的幼儿所应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同的,这让教师的工作变得困难。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支持与肯定,那么,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将逐渐减弱,导致职业倦怠。

2.组织管理因素的不健全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本职业的发展机会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教育学者梁慧娟在调查研究中指出,在组织因素里,职业倦怠受专业发展机会的影响最大、最直接。相对来说,幼教老师享有的发展机会越多的话,其对职业的倦怠感也就越低。这一方面是因为能让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着相对好一些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师感受到管理组织者的重视和期待。

3.社会因素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热情和自信心。社会的发展极快,对幼儿教师的专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一旦幼儿教师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就会得到社会的批判甚至谩骂。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幼儿教师必须谨慎工作,压抑情绪努力工作,因而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策略

在我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摒弃倦怠心理,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用我们的期望和支持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这些柔软的透明的生物,灿烂地在阳光下绽放童年的色彩。

1.调整自我心态,培养职业兴趣。幼儿教师时常要面临各种差异和变化,如教育对象、内容等。因此,幼儿教师要想把工作做好,应找到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充分发挥好。一般看来,能找到自己专业特长的老师,对工作能较为主动并充满热情;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则有部分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甚至觉得工作很吃力。因此,幼儿教师要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积极调整心态,适应并热爱幼教工作。

2.合理的民主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在幼儿园内,负责人应该为幼儿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让幼儿教师知道幼儿园内一些重要的决策,并让教师有参与讨论的权利。幼儿教师感觉到自己是幼儿园里的重要一份子,就能调动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的前提下,负责人应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同时应该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提供信息、进修等方面的资料。

3.合理回报,保障幼儿教师权利。我们应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认可,多对教师进行表扬与肯定,并提供相应的外出培训机会。这能提高幼儿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避免职业倦怠。其次,幼儿教师的工作要受到平等的待遇和社会的重视,使幼儿教师整体地位提高。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适应幼儿的需求,起到榜样的作用。总而言之,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踏踏实实地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体红.幼教的职业倦怠与心理保健[J].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2005,(9).

[2]陈明立.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2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原因;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一般包括两种,分别是职业内的流失和职业间的流失,职业内的流失是指幼儿教师在所工作的园所、教育机构等流动到另一个幼儿园或教育机构,即幼儿教师在本职业内的流动;职业间流失是指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的人从这一职业领域流出、转行等。

一、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状

一方面,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湖南省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不仅师资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就连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稳定,幼儿教师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直接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对落后。湖南省偏远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能力较高的幼儿教师纷纷往城市、资薪较高的地方流动,二是一部分幼儿教师转行到其他行业。现有的情况是在农村偏远地区,有较多在岗的幼儿教师并未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且年龄较大,很难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教师资格证,或者临近退休,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更不愿意投入金钱去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

二、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1、家长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与之矛盾的是,广大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育儿观念并未随之得到改变,他们对幼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却忽视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对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觉得幼师就是孩子的保姆,教师偶尔出错常常会遭到家长的无限放大和责骂。2、幼儿园因素。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幼儿园工作环境和硬性条件与教育、管理理念是影响幼儿教师留任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偏远农村仍有大量作坊式的幼儿园,幼儿园不敢高投入,也做不到高投入,大都是实行“包班制”,一个老师一个班,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负担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重大;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是“包园制”。勉强有当地年轻的准幼儿教师在寒暑假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顶岗实习期间进行短期实习,但在如此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工作负担下,一般少有幼儿教师选择留下。幼儿教师入学和毕业的起点很低,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幼儿教师入园资格更低,农村幼儿园少有新鲜血液补充。调查问卷统计显示,23%农村幼儿教师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且年龄偏大,“无编制、无身份”的这种尴尬境地使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比持证幼儿教师和城市幼儿教师更需要学习机会,但幼儿园却做不到外派学习,更做不到将专家请进来。3、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影响幼儿教师流失的个人因素包括幼儿教师的实际年龄、职称、工龄等。有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和教师的实际年龄、工作年龄、是否有职称成负相关,实际年龄越大、工作年龄越长、职称越高,幼儿教师个人的流动性越小。另外,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师待遇与城市的无法相比,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难以形成积极持久的职业认同感。在访谈中了解到,刚刚进入农村幼儿园的新老师因自身专业思想方面不牢固,对幼儿教育职业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职业认同感,常常会选择离职、改行;而另一部分工作年龄稍长的幼儿教师,却可能因家庭、婚姻等原因选择离职。农村幼儿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扎根农村幼教,才能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及正确的职业发展观。4、国家政策因素。我国国情导致城乡社会的二元格局发展很不平衡。首先,国家政策倾斜度不够,很多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村幼儿教师被边缘化;其次,城乡地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上得不到保障,使得许多农村幼儿教师从农村流向经济发展好的区域甚至转岗转行,进一步加剧农村幼儿教师资源缺乏的现象。第三,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情况差,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评定职称的人员数量要远远高于城市。第四,农村幼儿教师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教育主管部门有扯皮、推诿的现象,也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和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五,总体来说,国家对学前教育领域整体投入较少,农村幼儿园要想分一杯羹,则更困难。第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亟待提高,农村幼儿园受过专业化教育的幼儿教师可谓少之又少,根本难以谈到教师专业化建设。总之,农村幼儿教师的就业环境恶劣,工资薪酬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大量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幼儿基数大,更该从源头上重视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带来的影响

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和不稳定必然会造成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必然对农村幼儿发展、幼儿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1、造成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无论哪种流动和流失,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的差异,违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则,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给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湖南省农村偏远地区经济本就不发达,幼儿园教师招聘困难,师资力量薄弱,如果在岗在职的老师再离职的话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困难,不仅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幼儿园的某些长期教育计划造成较大影响,甚至难以进行或实施。同时,幼儿教师的流失往往还会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动摇军心,导致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产生离职念头,影响在职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3、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不仅会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不稳定,还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师作为日常接触幼儿时间最多的人,在幼儿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与家长相比,尤其是部分留守孩子,心理上对幼儿教师更加依赖,幼儿教师的离开会让幼儿觉得是老师不喜欢自己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一个教师的离职,势必有另一个教师的顶替。因此,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的离职,都会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对策

针对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大批量流失的严峻局势及其缘由,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采取有用途径,尽快改变这一现状。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社会职业有一条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直处于低下水平,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各级部门和幼儿园应为农村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大力加强县、乡两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高度关注幼儿教师流失问题,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各农村幼儿园应该尽可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培训或进修的机会。其次,农村幼儿教师实行事业单位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承认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价值,而农村幼儿教师则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坚定职业信念,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专业知识。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的事业,幼儿教师不仅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安全负责,如果想要留住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一方面,幼儿园园方安排的工作量要合理,保证基本的师资配备,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同时,幼儿园必须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在工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满足。所以国家财政应加大力度,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及农村幼儿园本身应加强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正面宣传,消除负面影响,减少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偏见,从意识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3、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制度,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最高追求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该利用各种机会了解教师在园或职业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关怀与尊重教师,肯定教师的付出与努力,并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或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成长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

作者:鲁涛 邓小菊 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莉.促进学前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的制度思考——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

[2]雷芳,周丛笑.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4(04).

[3]张帆.论社会支持系统上减少幼儿教师的流失[J].当代学前教育,2009(03).

[4]姚艳.幼儿教师流动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彭礼,周险峰.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6]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么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3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 幼儿教师 工作生活质量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幼儿教育领域的改革,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在实践工作中,幼儿教师遇到了短时间内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不高等问题。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协调好幼儿教师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关系、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促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变得尤为重要。

一、工作生活质量概念界定

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是由工会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工作环境、增进参与决策为手段,达到提高生产率、职工满意感的目的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

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工作的热情度、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为其提高职业生活质量提出一些途径和方法,对提升幼儿教师的生命价值,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共选取100名幼儿教师参与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9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87%。同时从这四个区随机选取50名幼儿教师深入访谈,本研究的访谈属于半开放型访谈,采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从数据统计结果和访谈中我们看到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较低。幼儿教师生存基础、价值理念、职业特殊性以及周围环境影响导致幼儿教师对其职业产生种种消极感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幼儿教师经济收入低,生存难

经调查,56.3%的幼儿教师取得500~1000元的经济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27.6%的幼儿教师因工作时间长,具备一定经验幼儿教师取得1000~1500元的工资。访谈中,64.4%幼儿教师认为经济收入和福利是其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并且希望得到迫切解决。访谈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制约了我市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容易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调查过程中,48.3%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工作太累、繁琐细微、职业压力大,曾有过想要辞职的想法。当笔者追问:“如果再给您一次机会,您还会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吗?为什么?”时,只有15.4%的人因为兴趣、喜欢孩子或个人价值定位选择继续做幼儿教师,78.2%的幼儿教师选择放弃自己的职业,原因是做幼儿教师不稳定、很累,工作的辛勤付出与收入回报不成正比,每时每刻都要对孩子们负安全责任,一刻不能松懈,工作的机械化、程序化让她们每天神经紧绷、压力大,使他们厌倦了这份工作。

3.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是“青春饭”

调查发现,乌鲁木齐市幼儿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七成以上幼儿教师年龄分布在20~30岁之间,呈现年轻化趋势。访谈中,半数以上的幼儿老师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没保障、不稳定、责任大又不被人重视的职业”。由于幼儿正处于快速的成长阶段,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园园长在幼儿教师的选择上都侧重于年轻、性格活泼、能唱能跳有亲和力的幼儿教师。然而每天面对众多幼儿,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幼儿教师思维能力、技能技巧以及心态随之产生变化,逐步退出幼儿教师的舞台,加入保育员的行列,做起照顾幼儿一日生活等工作。

4.社会对幼儿教师不理解

访谈中,当问到“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有哪些?让你觉得烦恼的事有哪些?”时,71.3%的幼儿教师认为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而家长对她们工作的不理解以及园长的不信任、幼儿教师受社会重视程度不高是她们工作激情衰退的重要原因。深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幼儿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及过分干涉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时常引起幼儿教育中许多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园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幼儿教师工作所付出的大量辛勤劳动得不到园长的重视和理解,再加之社会地位较低、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这份职业的积极感受。

四、讨论与建议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及今后幼教事业的发展。对此,笔者从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全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幼儿园管理应科学化,有效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幼儿园管理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人为本,注意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园应积极鼓励幼儿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待人接物,构建健康和谐的幼儿园氛围。

2.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幼儿教师来说非常必要。因此,幼儿教师应切实将“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作为出发点、以兴趣为导向、热情地融入到幼儿教育事业当中。因此,家长应信任和尊重幼儿教师,充分理解她们的工作,积极配合幼儿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3.园长也要关注幼儿教师成长,重视、尊重和信任幼儿教师

园长对幼儿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首先,尊重幼儿教师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不是做专制型的领导使幼儿教师产生疲倦、厌烦、对抗等消极情绪,或放任型的领导任幼儿园组织无规律。其次,相信教师的发展潜能、工作能力和态度。园长给予幼儿教师适当的期望,将幼儿教师培养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园长的信任对幼儿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也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德枝,秦金亮.两省区幼儿园教师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12-17.

[2]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 ,(1).

[3]叶澜,自益民,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4

关键词:虐童;幼儿教师;伤害

诸如山西太原市蓝天蒙台梭利幼儿园,一名5岁女童因不会算“十加一”,在十分钟内被女老师李某狂扇数十记耳光;浙江温岭的年轻幼儿园教师颜某揪着一个男孩的两只耳朵将其提x地面20厘米,并要求同事拍照留念,幼儿嚎啕大哭,而她却面露喜色;广州市番禹区子惠康复中心老师许立欢将年仅4岁的女童瑶瑶凌空甩地摔至右半身偏瘫……

一、幼儿教师“虐童”行为对幼儿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身体伤害

不同程度的虐待行为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轻者出现淤青或伤口,重者导致骨折或者残疾。健康的身体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故意伤害行为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了伤害。

(二)心理伤害

0~6岁是人生命的初始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如果对幼儿实施虐待行为,使幼儿经常处于焦虑、恐惧、痛苦等情绪中,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及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幼儿头痛、胃痛、噩梦以及注意力分散等症状,更会引起幼儿的入园焦虑以及恐惧。如果幼儿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状态,就会引起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并且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过程的稳定化,不良情绪反应逐渐演变成情绪品质,变成其个性的一部分。此外,3岁以后,幼儿的道德感、羞愧感、自豪感等情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习得是非、好坏以及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受虐幼儿以及围观幼儿长期处于施虐者的恐吓与震慑的暴力环境中,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自我概念与价值判断标准,影响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幼儿教师“虐童”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

1.性格与气质方面。幼儿教师的气质,即脾气秉性、情绪情感。实践证明,有耐性、情感丰富、热情开朗的幼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轻松、愉悦、活泼、情绪饱满的教师表情丰富,更容易进入角色,同时也更容易使幼儿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引发求知欲,愿意与教师一同融入教学活动中;而缺乏热情,表情呆板的教师组织的活动效果不如前者。

2.自我调控方面。幼儿教师自我调控系统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是完善人格的前提,如果幼儿教师不能正确地感知、判断和评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必然会影响教学活动。如果幼儿教师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监控、自我教育,面对挫折、打击和灰心失望以及家庭矛盾的时候缺乏良好的调节能力,则会产生不良行为,危及幼儿。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1.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具备通识性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弹、唱、画等技能技巧。目前,有很多幼儿教师只注重弹、唱、跳、画等技能技巧,容易忽视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的掌握。这样就导致幼儿教师不够熟悉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很好地了解幼儿当下的需要和现有水平,以至于不能真正体会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了解幼儿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职业认同感不高。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它是教师个体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幼儿教育处于整个教育环节的最底层,有些幼儿教师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工资待遇低、工作繁杂琐碎,工作几乎成了一种劳役和折磨。教师对该职业的专业性与特殊性认识不足,认同度、期望值不高,使幼儿教师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幸福与满足,进而滋生不良情绪并发泄到幼儿身上。

3.职业道德水平偏低。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可以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生观。当下我国幼儿教师需求缺口大、来源广、流动性高且地位较低、待遇较差,致使我国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三)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

幼儿教师教育对象特殊,工作内容繁杂。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兼顾照料幼儿生活起居的任务。此外,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活泼好动,户外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人身安全。这些活动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导致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重、生活节奏快且精神紧张。

(四)幼儿教师社会地位

1.工资待遇偏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待遇普遍不高。尽管《教师法》规定“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由于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幼儿园编制有限、幼儿园经营管理制度不同等原因,幼儿教师工资水平与规定仍有很大差距。此外,编制内外的教师待遇差别明显。如某示范性幼儿园一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聘用制教师月薪只有1 200元左右,还没有达到一名新进在编教师试用期的工资水平,且没有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

2.职业声望偏低。在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为57.2%。但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大学教师排名第2,中学教师排名第8,小学教师排名第13,幼儿教师排名第17。由此可见,尽管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认可度比较高,但是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链条的最底层,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度以及社会关注度仍须进一步提高。

四、有效防止幼儿教师“虐童”行为发生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幼儿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尚不完全具备自理能力以及自制能力,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意义重大而繁烦琐。幼儿教师必须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学会适当放松、自我减压,保证良好稳定的情绪状态,给予幼儿饱满的爱与积极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需要幼儿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该职业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和复杂性,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准确定位,认识到幼儿教师是一种传递智慧、完善儿童心灵的职业,提高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使命感。

3.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虐童”现象的警示下,我们应该着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机智,完善其相关专业知识,使幼儿教师在应对问题时,能够采取科学正确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增强自身专业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相关法律常识的学习,了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尽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保证自己在正确积极的教育观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亦能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幼儿园方面

严格幼儿教师准入标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适当学历水平。同时关注应聘者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需要出具正规医院的身体检查健康证明,还可以在招聘时通过“幼儿师资心理质量表”“现场模拟”等方式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考核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政府方面

尽管法律约束是保护幼儿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有法可依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相关文件有条例、规程或相关意见,但仅是一些行政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与权威性,因此应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法制体系,用法律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此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有关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幼儿教师切身权益,只有在保障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前提下,才能使幼儿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最后,规范幼儿园管理,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规范社会力量办园,明确办园者资质、办园设施、办园质量等问题,对于社会力量办园采取鼓励与扶持的态度,加强日常管理与业务指导、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体系,保证其办园质量,同时保障其合法权益;设置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将幼儿园审批管理工作统一处理,避免无人管理以及管理混乱等现象,使幼儿教育规范化。

“虐童”行为,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的环境与所受的教育共同作用,最终形成的看待事物的^念,即教师真实的那颗心,它比任何教育理念都更能影响教师外部的言行。所以在关注幼儿的同时,更要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幼儿教师自身修养,由内而外修养出一颗活泼透亮的心,给幼儿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许维素.对儿童虐待研究分析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5

(一)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五项核心标准

美国幼儿教师教育标准是全儿教育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简称NAEYC)开发的。全儿教育协会为培养幼儿职业从业人员的高等教育计划设计指南,美国幼儿职业的从业者包括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儿童早期教育者、儿童早期教师、儿童早期教育助教、儿童早期教育预备教师、助手、指导者、家庭访问者、儿童发展助手、保育者、志愿者、父母等,因此,它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幼儿职业从业候选人的教育与训练要求,并包含了五项幼儿职业从业候选人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核心标准。

标准一: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要求幼儿职业候选者,应能利用他们对幼儿的特征与需要、儿童发展与学习等方面相互影响的理解,为儿童创建健康的相互尊重的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环境。

标准二:能够构建家庭和社区的关系。幼儿职业候选者应该知道、理解并重视儿童的家庭和社区的复杂性、重要性,能够利用这种知识,创造支持性的、让家庭具有自主性的、相互尊重的交往关系,并因此让所有家庭都能参与其孩子发展与学习的活动之中。

标准三:能够对支持幼儿及其家庭的措施进行观察、建立档案、开展评估。幼儿职业候选人需要知道并理解评价的目的、好处和作用。能够了解并应用负责任的方式和与家庭及其他幼儿职业相协作的方法,通过系统观察、建立档案和其他有效的评价策略,对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标准四:具有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幼儿职业候选者能够整合有关家庭和儿童的知识,协调他们与家庭、儿童的关系;他们通过对有效的有关教与学的方法和知识,整合有关学术科目的设计与实施的知识及评价经验,进而积极促进所有幼儿的发展和学习。

标准五:应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幼儿职业候选者,应能把自己看作幼儿职业的一员并按照这一角色要求来指导其行为。知道并能履行幼儿职业伦理准则和其他有关幼儿职业实践的标准。他们应是持续性的、协作性的学习者,他们能够通过整合源于多种资源的知识,做出明智的决定,并能够倡导一种健全的幼儿教育实践和政策。

(二)美国幼儿教师教育应具备的六大普通知识

1.语言和读写知识的准备标准

幼儿专业候选者应拥有广泛的、以研究为基础的语言和读写方面的知识、技能。如能够促进幼儿探索自己的环境,为学习阅读和写作培植概念、经验和语言等方面的基础等。

2.艺术知识的准备标准

艺术知识领域包括音乐、创造性活动、舞蹈、戏剧和美术。儿童在学会说话之前,就开始活动、做手势,能够对颜色、声音和韵律做出反应。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候选人,通过艺术知识的准备,为幼儿提供高质量且富有意义的艺术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3.数学知识的准备标准

幼儿专业候选人应有数学知识的准备。但必须认识到,对幼儿而言,有关数学知识的概念和技能(包括计算、代数、几何、测量、数据分析和概率等知识内容领域和问题解决、推理和证据、联系、交流、表达法等过程领域)都只能是发展的、适当的。幼儿教育者要将这两个领域联系起来,促进幼儿数学的教与学。

4.身体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准备标准

对幼儿而言,活动和探究他们身体的能力是早期学习的基本要素。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候选者对幼儿实施高质量的、有意义的身体锻炼和体育具有重要意义。在该领域,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准备标准要求未来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其他特征,达到积极促进幼儿各项经验的目的。

5.科学知识的准备标准

虽然幼儿的探究行为不系统,表达的思想和问题也不够科学,但是幼儿对动手探索的强烈好奇心和喜好带给他们的经验远远多于成熟的科学家。幼儿利用科学调查所提供的独特的探索自然现象的机会,培养对科学的情感,构建、理解核心科学概念。所以,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候选者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有意义的科学经验十分重要。

6.社会知识的准备标准

全儿教育协会的早期儿童教育专业准备标准认为,社会研究领域向幼儿教育提出了特殊的挑战。社会研究的一些核心概念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抽象的、遥远的,因此,为儿童的兴趣和认识(理解)提供许多亲身的经验是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候选者要学会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有意义的社会研究经验。由于社会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全儿教育协会的早期儿童教育专业准备标准提出幼儿教师教育在该领域,应以达到促进幼儿在地理、历史、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经验的增加为目标。

二、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具有适用范围广泛,知识、能力、伦理要求并重,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等特点。在普通知识教育方面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多个领域,体现了美国社会对幼儿教师和其他从业人员广博的知识的要求。由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搬美国幼儿教师教育标准,但这对于思考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幼儿教师的普通知识结构,对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一)尽快制定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充分反映当代新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有关幼儿教师教育的规格问题,一般在相应的师范教育教学计划中附带说明。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了《 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其第一部分培养目标与规格,分别从思想、知识、技能,基本能力,身心素质等三方面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标准作了附带说明。即使如此,这些标准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因为目前大量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已经改制、升格、合并,三年的中等幼儿教师教育基本上被各种形式的大专及本科幼儿教师教育方案所取代,标准的制定只从幼儿教师候选人自身的成长角度考虑,很少从满足幼儿教育实践要求的角度来思考。因此,尽快修改并单独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已成为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同时,我国在考虑制定幼儿教师教育标准时,应充分吸收和反映当代新的教育理念。纵观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全民教育、全纳教育,到多元文化教育,代表着未来教育发展的共同方向。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标准的制定,要适应这些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出前瞻性。

(二)具备普通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自我反思、自我开发的能力, 成为一名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幼儿工作者。这种能力的获得,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准备。从美国幼儿教师普通知识的标准来看,注意到了人文、自然、社会等知识领域的平衡,而不是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相比较而言,我国目前占主流的幼儿师资培养的课程方案,比较偏重于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有些知识领域则比较轻视。我国要制定幼儿教师普通知识标准,其设定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以某一知识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为线索,确立哪些知识和技能是早期儿童专业的准备者必须掌握的;其二,是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坐标,描述某一知识领域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准备标准。我国的普通知识教育标准,应围绕早期儿童专业的候选者怎样利用各个普通知识领域促进幼儿的发展,来确定普通知识教育的标准。

(三)创设和谐的幼儿园管理制度,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幼儿园的管理制度、领导水平和人际氛围、教师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等都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前,社会上人们对教师是否已经成为一门专业还是存在质疑的,这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还有必要沿着完全专业的要求继续其专业化的进程,以达到完全专业的状态。因此,需要每位教师通过不断追求专业发展,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幼儿园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和教师评价方式、良好的教师培养机制,而且要多举办专家报告,开展同行交流会,让教师参与各种短期培训班等,从而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环境创设更多、更好的途径,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四)提升专业理念,追求专业化成长的更高境界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信念。就当代教师专业素养基本要求而言,教育理念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并将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倾注自己的全部爱心和责任为起点。在得到孩子喜欢和同行的认可后,幼儿教师能否逐步明晰和确立个人专业发展目标是关键。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关注的不仅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更关注的是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人生的意义。积极的态度是实现个体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五)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6

关键词 幼儿教师;流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42-03

幼儿教师流动指幼儿教师资源在教育与其他行业之间或教育系统内部不同机构、不同地域之间重新配置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优秀教育思想的传播,教学经验的交流,促进幼儿教师个人的快速成长和幼儿教师资源的重组、实现教育资源价值的优化。但教师的频繁流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以及幼儿园的规范管理。

一、幼儿教师流动趋向状况及问题分析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N市部分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幼儿教师流动趋向现状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调查探索幼儿教师流动的趋向,找寻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措施,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

据调查资料统计发现:河南省N市92%的在职幼儿教师都是女性;从学历的层次看,25.5%为本科,58.2%是大专,16.3%为中专;从教龄来看,56.6%在1年~5年之间,28.5%在5年~10年之间,14.9%在10年以上;从幼儿教师收入来看,42.4%在1000元以下,54.6%在1000元~1500元之间;从聘用关系看,83%的幼儿教师都是聘用制;46.8%的幼儿教师有流动经历。

(一)幼儿教师流动趋向现状分析

1 男性幼儿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大

N市幼儿教师从性别上看,大多数都是女性,从笔者所在地的师范院校来看,男女生比率是1:40,而男女生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比率是1:60。这样的现状与幼儿教育本身的特殊性相关。这些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男性有部分是幼儿园的管理者,部分是体育教师,在其他方面男性教师涉及得较少。即使是这样数量不多的男性幼儿教师中,“很想”流动的占67.8%,女性幼儿教师“很想”流动的占8.8%,幼儿教师因性别不同而离园意愿不同。说明幼儿园教师因性别而离园的情况是很普遍的。

2 学历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大

N市幼儿园之间流动的教师,学历水平为中专者“很想”流动的占16.7%,“一般”的占46.8%,“不想”流动的占36.5%;大专学历者“很想”流动的占29.1%,“一般”的占49.2%,“不想”流动的占21.7%;本科学历者“很想”流动的占25.0%,“一般”的占24.7%,“不想”流动的占50.3%。通过调查发现流动幼儿教师的主体是大专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也发现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流动的意愿并没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高。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在职的本科学历教师在幼儿园中占的比例并不高,而部分高学历幼儿教师是真正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教育者,她们愿意在此领域继续探究,因此没有表现出高水平的流动意愿。而拥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因教龄较长但又不是很长,一定程度上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的教学事务,并表现出职业倦怠的现象,流动的意愿较高。

3 教龄短的幼儿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大

通过研究发现,N市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教龄不同,流动意愿也表现不同。调查显示,教龄为1年~5年的幼儿教师想离园的占43.9%;教龄为6年~10年的想离园的占49.8%;教龄为11年~15年的想离园的占31.8%;教龄为16年~20年想离园的占33.5%,教龄为21年以上想离园的占23.5%。从中不难发现幼儿教师的流动意愿总体比较高,且表现为随着教龄的增加呈现出递减趋势。教龄为15年以上的幼儿教师已经处于稳定平静的时期,他们认为幼儿教师已经成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流动意愿较低,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师行业。

4 以“聘用”方式在职的幼儿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大

调查发现以“聘用”方式在职的幼儿教师离园意愿大大高于在编教师。“在编”幼儿教师中“很想”流动的是0%,“一般”的是51.9%,“不想”流动的是48.1%;但“聘用”幼儿教师中“很想”流动的是13.8%,“一般”的是41.4%,“不想”流动的是44.8%。可见,以“聘用”方式在职的幼儿教师流动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在编”的幼儿教师。在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福利、甚至职称评定、培训、进修、评优评先等,“在编”和“聘用”差别很大。“聘用”教师无法享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待遇,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状,甚至部分以“聘用”方式在岗的幼儿教师所做的工作远远多于“在编”教师,但是所得却不如他们,久而久之,这些教师会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和严重的职业倦怠,最终选择离开这一行业。

5 工资水平低的幼儿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大

教师流动的关键是工资待遇的问题,调查显示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想离园的是57.0%,工资在1000元~1500元之间的想离园的是40.0%,工资在1500元~1800元之间的想离园的是37.1%,工资在2800元以上的想离园的是2%。从中可以发现幼儿教师的流动意愿随工资的增加而呈现出减少的趋势。现实中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水平并不随教龄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和工作强度的变大而相应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主要是从幼儿上缴的学费收入中支出,部分幼儿园生源有限往往难以保证工资按时发放,这些幼儿园中教师基本生存状况堪忧,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一些生源较好的幼儿园则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稳定性。

(二)幼儿教师流动趋向的主要问题

1 幼儿教师流动频繁、呈单向流动倾向

幼儿教师流动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地域间流动,区域间流动和园际间流动。地域间流动表现为优秀幼儿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优秀教师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乡幼儿教师的差距越来越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导致幼儿教师流动,从目前幼儿教师流动的状况来看,幼儿教师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流入地大多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生存环境舒适的区域,这样造成了幼儿园教师区域间流动呈单向流动倾向。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的流动还表现为从民办幼儿园流向公办园、从薄弱园流向优质园的园际间流动趋势。一些地区不但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低,就是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幼儿园之间教师的工资水平也差异悬殊,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得到的却是如此悬殊的回报,他们感受不到公平的待遇。而这样的流动导致的结果是优质教师资源和相对劣势的教师资源过于集中,不同地区、幼儿园之间,教师质量的差异悬殊,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教师流失

从本研究的资料统计发现,一半左右的幼儿教师都有流动的意向,另外部分刚刚从事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跳槽的现象严重。而那些即将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有一半左右的人不愿意从事学前有关工作,还有部分愿意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也不愿意从事一线教师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农村幼儿园、薄弱幼儿园和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持续流失。优秀教师单向流动,将对教师队伍的结构改变和素养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教师这个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被抽空以后,薄弱学校就基本将被‘落后’长期锁定了。”这样下去,学前教育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并从根本上制约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和稳定性,导致教育的不公正。

二、稳定和促进幼儿教师合理流动的策略

(一)完善幼儿教师“流入流出”的政策和法规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快制定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对于流动幼儿教师要明确其流动的年限,教师流动的待遇以及保障其最起码的工资、医疗和养老,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特别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督促相关政策的落实,这是保证幼儿教师数量的根基。除此之外,从流出地来看,这些幼儿园往往是农村、薄弱和民办的弱势幼儿园,而流动的幼儿教师往往是这些园中优秀的教师资源,流出地幼儿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些幼儿园要以补偿性原则扶植其发展,比如:对于任教于这些幼儿园中的教师应给予特殊的优惠和补助政策,并使得这些额外增加的收入有足够的吸引力;一些国家政策覆盖的“特岗教师”或者“免费师范生”应侧重引导其到这些幼儿园就业;加大“对口支援”“教师互派”政策的力度,真正落实到位,得到实效。同时,作为强势流入地则应为弱势地区幼儿园提供补偿及服务,比如:为这些弱势地区提供优秀教师交流服务等。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幼儿教师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待遇差别悬殊,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教师的劳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谋生的重要手段,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改革和规范幼儿教师的工资制度,制定有关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标准,在职称评定方面更进一步规范。特别要关注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制度,缩小“在编”和“聘用”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与此同时还要为幼儿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提供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制定相关的督促和管理制度。让幼儿教师的待遇具有吸引力,以此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三)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

幼儿教师的流动离不开教师的自觉意识,只有内心真正认同自己的职业,明确自身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才能主动、积极地避免以利益为主单向往大城市、发达地区和优质幼儿园流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观念中把幼儿园教师看做“保姆”“阿姨”“孩子王”,这一职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工作。虽然随着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幼儿教师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国家、幼儿园、媒体还应继续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大众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任务的艰巨性和崇高性。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幼儿教师的氛围,在行动上落实尊师重教的观念,有效指引幼儿教师的流动。

(四)给幼儿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能够参与国家级培训的教师往往是骨干教师或者管理者,虽然对他们的培训课产生辐射作用,但是,一线普通教师同样也有提高自己的愿望。如果能真正筛选出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教师参与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