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德育导师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德育导师总结范文1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即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同样,在德育中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事实证明,导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被导学生的各项实际情况后,才可以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导育目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所制定的目标不应该固定而应是动态的、分阶段的,并且目标的设计要具体且便于检测,不能含糊、笼统、不易操作。
二、坚持因材选材,提高导育内容选择正确性
导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育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导育内容与被导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必然会影响其导育效果。笔者认为导育内容的因材选材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即:系统性原则、务实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德育要增强系统性,必须在基础理论性内容的系统性、稳定性、连续性上下功夫,以克服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务实性,导师须紧紧抓住被导学生最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进行导育内容选择,防止贪大求全,华而不实;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创造性,导师对传统的导育内容要大胆地取舍,科学地“加减乘除”,使导育内容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小学生理解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选择内容上更应注意,多选取对比性较强的内容作为导师导育的内容。
三、坚持因材取法,提高导育方法实施针对性
方法对于导育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因此针对小学生选择导育方法就更为重要了。通常在工作中教师们选择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法等。说服教育法是我国目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广泛的德育方法。它借助语言或者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进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说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而“身教”法是以导师的人格熏陶对学生进行导育。实践证明,导师在导育过程中不重视自身人格修养,不注重身教,那么其结果必将是失败。合格的导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笔者认为导师必须要了解与准确判断自己所导对象的特点。同时,对于现有的导育方法我们也可以给予优化与整合。例如,我们在选择方法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操作技巧运用到我们的导育过程中。
四、坚持因材施威,提高导育过程的导师影响力
所谓威信就是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影响程度,或者说赢得众人的尊敬和信任后形成的一种无可替代的影响。我认为导师树立威信可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德”立威。“德”是指导师的道德、品行、作风。《诗经•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自然有人敬抑,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二是以“识”增威。这里的“识”包括导师广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是衡量一个合格导师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它直接关系着导师所导内容的优劣。三是以“信”取威。这里的“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任,二是信用。信任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也是体现人格力量的纽带。讲信用,就是不食言、不说空话和大话,信守诺言;对做不到的事情,决不能许诺,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有这样,导师才能树立较高的威信。四是以“绩”壮威。导师要努力工作,争取获得一定的成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使你所导的学生对你更加敬佩。五是以“情”升威。鲁迅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人期望得到别人,尤其是领导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哪怕是一个主动的招呼、一句亲切的寒喧、一句玩笑话,都会使人感到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亲近,从而达到心理相容,感情相通。
五、坚持导研联动,提高导育过程的导师技巧
长期从事导育工作的导师更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对其进行经验梳理,这就是所谓的导育研的联动。例如,案例反思就是促进自身导育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导育案例的书写格式主要包括案例背景、问题分析、施导措施、实施效果、案例反思等。这样用文字形式将其记录下来更有利于导师们导育技巧的提升。因此,笔者建议小学的德育导师们要积极地参与导与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为易动情与易重情。因此,小学的德育工作需要导师们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但是除了这些之外,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对几个技巧进行完善。首先是表情技巧。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单纯是一个“纯认识”过程,其接受教育的过程第一环节就是对教师教态表情的接收。因此,导师身着得体、大方的服饰,一副亲切、和蔼的面容以及充满期待的目光,再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其导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是导言技巧。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对于咨询师引导能力要求非常高,德育导师的工作类似于心理咨询师。导师通过语言的引导使学生感官产生兴奋,能强化受导学生的主观感受,从而最终激起学生理智感的发展,促进其快速地进入特定沟通氛围,提高导师的导育效率。最后是导师的评价技巧。评价是德育导师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导育全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节。评价的有效性将会对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感达到激励与调节的作用。小学生更需要导师们的评价,因为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心理需要。通常导师可以用“对”、“不对”、“好”、“不好”等简单词语评价普通的学生,但是对于学校所分配的受导学生则要配以表情与手势,多采用启发性、示范性的评价。
六、结语
小学德育导师总结范文2
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小学德育工作总结意见,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开创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班主任参加县举行的班主任全员培训。
(2)加强《班主任手册》使用的管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建立健全德育导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扩充导师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育人成效。
3、加强心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重视把心育课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上好心育课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优化德育工作内容
1、夯实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 ———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等契机,结合“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③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
④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倡导教育诚信,充分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培养学生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的良好习惯,使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
2、深入开展“和谐心灵,阳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①根据《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配备高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100%。
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召开“与阳光作伴、为心灵导航”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实施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预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让学生学会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举行“健康快乐有效学习”大型团体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情况严重等问题,组织一线骨干心理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团体咨询,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缓解压力。
④开展阳光好伙伴,成长手牵手学生心理社团建设活动,要与“学生成长伙伴制”的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在学生中组建心理社团,发挥伙伴的影响力,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渠道。
⑤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引导学生进行提高心理素质的有关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生存质量,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让教师、家长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大力开展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要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4、继续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莘莘学子汇报母校、回报教师感恩系列活动。学校利用教师节、感恩节这一契机,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懂得感恩、知恩、回报社会。
(三)重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德育基地实施德育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建设、校园“小记者团”、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学生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利用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大力宣传等先进事迹;要及时树立并宣传学生身边的学习典型,倡导广大学生学习身边人、关注平凡事,强化道德实践的内驱力。通过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善良勤劳、执着诚信等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1、营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注重环境育人的基本功能,优化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在净化、绿化、美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彰显自身特点、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营建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同时重视班集体文化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理智对待网络、交友、心理等问题,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对学生的成长的激励作用,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文明人的摇篮。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本学期将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歌曲天天唱”、“校歌大赛”等系列活动。
(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
德育活动安排表
月 份
工 作 安 排
8
月
1、领取班主任手册,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要求》。
2、开学准备工作。
9
月
1、新学期开学常规教育。
2、统计上报班主任信息。
3、“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4、庆祝教师节,感恩教育。
5、军人子女、校车排查登记。
6、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10
月
1、组织参加建国60周年系列比赛活动:演讲、征文、展板等。
2、感恩祖国教育。
3、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秋、重阳等。
11
月
1、迎接县心理咨询室检查。
2、励志教育。
3、迎接县平安校园整改工作检查。
4、感恩教育(感恩节)。
12
月
1、珍爱生命教育。
2、元旦庆祝活动。
3、迎接县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改情况检查。
1
月
1、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
2、班主任手册应用评选,两制论文评优上报。
2
月
1、寒假前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
小学德育导师总结范文3
一、科研引路理念创新
2010年学校承担了吉林省教科院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学校的子课题定为《班主任语言艺术的研究》。从开题到课题的实施以及结题过程中的效果在材料管理中得到了证实,受到了学院高度赞扬。为此,学院专门召开了课题组学校的相关人员会议,会上以第九小学的课题管理为榜样,号召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向第九小学学习,提升了学校在教育行业内的威望,也填补了学校德育工作无课题的空白。通过开展德育科研,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了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时代的活力与特色。让学校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生力量。
二、强化培训观念创新
一个好校长能够带好一所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而任何一个好的班主任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表现在时间上,更表现在持续学习和提高的经历上。因此,建立一种富有激励作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初步构建了较为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1.培训途径多样
自我培训:自我培训是培训班主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班主任自我培训过程中,魏树军校长亲自指导班主任剖析自己,既明确自身优势,又要找到不足,要求班主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自我发展计划,并为完成不同阶段的目标而努力。同时注重引导班主任在实践中进行培训,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鼓励班主任尝试“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升华”培训模式,不断回顾、反思、在总结中创新。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了专业观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外出学习:凡是要求班主任参加的会议或培训,学校都派相关的班主任参加,通过“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提高专业素养。
2.培训方式多种
多种培训方式并用,使我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效性明显。主要方式有:自学反思,集中学习,读书活动,课题研究。每学期要进行四次学习,一次论坛讨论。
3.培训类型多层
班主任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指在岗的所有班主任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我们学校每周对班主任工作做一次总结,指出优点,提出不足,指明下一步工作方向。每月进行一次班主任培训,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研讨班主任工作。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彼此取长补短。优秀班主任提高培训:对于优秀班主任,我们主要采取读书、研究、反思、创新的培训模式,组织他们承担德育科研课题。定期组织研讨会,研讨他们在工作中的新发现,新感悟,新设想。同时要求他们对承担的课题定期写出总结报告。使这些优秀班主任尽快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小学德育导师总结范文4
1.德育研究缺位
当前,学科教研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各类讲座、研讨和竞赛评比活动贯穿整个学期,这无可厚非,因为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对学科教学的研究自然是教研工作的重点。问题是,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做人,但许多领导和教师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只关注学科教学质量,不关注育人。忘记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忘记了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研究却忽视了。这不就是买椟还珠么?德育研究的边缘化,甚至长期缺位,暴露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漠视。学校工作中,几乎没有德育研究的安排,最常见的班主任例会或者说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也常常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简化甚至取消。德育教师或班主任一年甚至几年中都难得参加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研究活动,即使有,也只是缺乏主体参与和互动的“灌输式”的讲座。
2.管理主体错位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甚至同学的督促。在校内,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往往以三项竞赛或类似的争章活动作为载体来进行操作。而落实的管理人员,就是行政值日、值周教师、值日教师和学生值勤岗。这一种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模式,通行于各个学校,看似科学而有效,事实上其效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督促,实际上处于相对放任状态。因为管理职责错位了,原本应该由值日和值周教师履行的职责,却被学生“自我管理”的名义取代了。值日和值周教师为什么不能履行管理的职责而让学生去替代?这自然牵涉诸多因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不想做“恶人”。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涉及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聪明”一些的值日、值周教师一开始就是到岗不到职,走走过场;一些年轻教师开始还比较负责任,但是被有关班主任“质问”几次之后,也开始转变,马上也变得“聪明”起来。因此,许多时候,诸如三项竞赛之类为载体的学生行为习惯的督促机制,差不多依赖于学生的检查。而学生的检查也往往只是在眼保健操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发挥了一下作用,履行一下“值勤岗”的所谓职责。检查到的也是诸如“开眼”、“第二节做成了第三节”之类无关痛痒的内容,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督促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怕被老师责怪,值勤岗的扣分都是离开老师视线的,并不是真正在起督促的作用,是为扣分而扣分。
3、德育载体虚位
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抓好德育工作,也常常推行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作为德育管理的载体,如德育导师制、班主任例会、德育工作细化考核等。从管理目的上来说,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往往形成了“纸质化”“形式化”倾向。老师们通常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将导师制的本子不情愿地填满而已,有的还是临时抱佛脚“补”起来的。这种有名无实的载体,看似在德育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实际上却只是一个“虚位”,没有真正的落实。更有甚者,有些班级明明没有“问题学生”或“特殊学生”,但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至少结对一名问题学生”的指标(对管理者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指标”也不行,因为为了省事,可以不填那些记录本子,老师们自然是能不报则不报),随便报一个名单,或者以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凑数。德育载体一旦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又会有多少实效性呢?面对当前德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觉得完全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我们学校领导有没有决心。
二、应对对策
1.树立德育即质量的教育观
虽然“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直接的渠道,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德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主席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也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常常被认为是“虚”的,不可量化考核的,而被长久地忽视。树立德育即质量的教育观,首先需要领导转变思想,德育工作不是纯粹虚无的,而是可抓可管,可以抓落实的。关键问题是重视不重视,如果思想上重视了,德育工作照样可以搞得生动活泼、富有实效。其次要改变评价方法。许多学校多年前就大力推行了等级制,但事实上尚未真正落实。一方面学生素质报告单上写的是等级,另一方面试卷上写的却是分数,等级制形同虚设。其实,在小学阶段,等级制完全可以实行,做得好的学校也有。试卷上只打等级或标注五角星,让学生和家长面对试卷,而不是面对分数;讨论分析“错在哪里”,而不是纠缠于分数的高低。再次要落实减负。减负之所以如此之难,虽然有众多的复杂因素,但最主要是智育挂帅的结果。但是,在减负上,许多学校还是做得很好,学生的作业量并不多,教学质量也并不差。减负效果如何,与学校在此项工作上作为与不作为直接相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德育活动就易冷落或遭遇“冰封”。例如社团活动的开展,有些班级不让学生参加。为什呢?因为要做作业,甚至要集体讲课。同时,各类竞赛和检查要安排适当。频繁的竞赛和检查,常常使学校和教师忙于应付,疲于奔波。领导有时间思考问题了,管理会更有效;教师有时间思考问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2.加强德育研究活动
学科教研的载体是课堂,形成了“上课-研讨”的一般模式。德育研究看似没有载体、没有模式,却蕴含着更多的载体、更多的模式。有学生就有研究对象,有研究对象就有研究课题;有班级就有阵地,有阵地就有德育实施的载体。德育研究可以从学生入手,从班级入手,从少先队活动入手,都能够找到载体和实施的途径。第一,德育研究要抓住“牛鼻子”。班主任最头痛的是什么?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想就是特殊学生或问题学生。德育研究可以针对班内、校内的特殊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把脉,会诊,分析特殊学生的特殊之处,从而有的放矢,在平时加强教育与引导。甚至可以作为课题研究,不是一个教师关注一个问题学生,而是一个教师团队关注一个问题学生或一个群体,从而完善德育导师制,真正把有问题的学生结好对,做好帮扶工作,而不是为结对而结对,为“导师”而“导师”。第二,要研究如何融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各门学科有其独特的功能,这是其一。其二,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能融入德育。俗话说得好“:为人先立德,求学先做人。”拿写字或书法教学来说,不能纯粹让学生练练字,教师完全可以融入做人的道理。如汉字讲究穿插谦让,教学时就可以教育学生要懂得谦让。各种笔画在谦让中使字写得更美,人也在谦让中使自己更完美。其他各类学科都有德育的元素,即使是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也常常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有“育人”的思想,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德育工作。第三,班级日常管理与特色班级创建的研究。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事实上,一个好班主任,就会有一个好班级。研究如何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这是一门极其丰富的学问,大有作为。同时,对特色班级或者班级特色活动的研究,更可以是丰富多彩,各显身手。德育研究可以“虚功实做”,其内容和形式不能穷尽,也无法穷尽,上面只是提出几个方面,目的是为了说明,德育研究也能像其他学科教研一样能够常规化、正常化而不是被边缘化。
3.进一步落实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跟其他管理一样,需要抓落实。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很有必要,但不能替代教师的管理。在学生行为习惯管理上,教师要尽到责任。做好此项工作,我觉得要做好两点。一是德育处要抓落实,对值日值周工作要进行考核。现在许多值勤教师有一种思想:宁可自己少拿钱,也不做“恶人”。因此,产生了到岗不履职、人浮于事的情况。值日值周教师可以对学生和班级少扣分,但不能少巡视、少督促。德育处要有抽查与反馈,可以通过校园内网和简报的形式,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并作为月考的依据。这样“刚性”管理起来,教师就不会不顾及自己的面子。二是履职情况要与评优评先挂钩。对值勤工作随随便便、不负责任的教师,各项先进评比就不予考虑。对工作态度极不端正的,学校领导要进行个别谈话。对于“德育载体虚位”的现状,本人以为,主要是要加强针对性,不要搞一刀切。方式方法可以灵活,不一定要有纸质的档案,除了进行个案分析或总结交流外。因为,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口头的。教育以后再来记录,除了研究需要外,其实没有多大作用。退一步讲,为了应付,即使没有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教育,纸质材料照样可以做得很漂亮——造假已经不是希奇事。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小学德育导师总结范文5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剖析重点词句,将暗含着德育教育意义的词句拿出来细细解析,让学生充分的读和品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其实很大程度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包含在这一句句的话中,通过这些话语的分析和品悟,学生可以更加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达到“春风化雨”的德育渗透效果。举例来说,在《我的战友》一课,作者细致描写了“我”的内心活动,比如“不敢朝他那儿看”和“忍不住不看”,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呢?我将这几个词汇指出来要求学生品读,并问学生,“为什么不敢看?”“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学生纷纷发言“因为他十分担心的处境”,然后我抓住描写外表的重点句子:“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烈火焚烧中却岿然不动?学生说,“因为怕被敌人发现”,之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战友之间那种心连着心的情谊,更受到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无论在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文是反应内心世界的一个直接载体,它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述真正的自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教学第四册复习六“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并非只是课堂上的不痛不痒的教导,还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爱国诗歌朗诵大赛,让学生比赛朗诵爱国主义的诗歌,在朗诵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就目前班级或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刻剖析,让学生对一些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再说说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去做;也可以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后进生,互帮互助,发扬乐于助人的传统精神;还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关爱老人的意识……这些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提升了德育的成效,强化了德育的实践性。
四、总结
小学德育导师总结范文6
为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推动小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并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加强德育管理。
一、树立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管理的理念
一是主题活动是德育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小学生阅历少、心智发展不成熟,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还需要环境的浸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极为有利,反之则不然。所以,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汲取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营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德育管理可以有效规范主题活动。制定德育计划与目标、实施德育管理及总结德育管理得失是德育管理的三个重要步骤。一方面,教师通过课程标准制定合适的德育管理计划,使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获得不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学生融入德育管理过程中,并在过程中发展个性特质与道德素养;同时,通过学年评估,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夯实。所以,德育管理越到位,主题活动就越规范,也就越能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起作用。
三是树立正确的德育管理观念。主题活动与德育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主题活动,不断将德育管理具体化,并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集共性与个性于一体,从而勾勒出德育管理的宏伟蓝图。
二、以班级主题活动为核心
一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未成熟性、幼稚性与可塑性。所以,教师要在各科目的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使小学生沉浸在教学情景中,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并感受到道德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事情,使课文讲解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缩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差距,并更深入理解母爱的博大。
二是完善班级主题活动。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人生导师。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既要在开学第一学期向小学生宣讲“安全第一课”,让小学生注意安全,还要在班会课中向小学生宣传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也要对小学生出现的失德问题进行预防与矫正,也要在学年结束时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以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以“奉献”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小学生围绕焦裕禄、雷锋等道德模范进行讨论,从而反观自身道德发展情况。这种德育模式对快速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了解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主要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将班级主题活动与校级主题活动相结合。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主题活动的展开只能小范围地辐射一部分小学生,而对大部分小学生却不起作用。所以,教师要从班级主题活动出发,不断形成主题活动网络,进而推广到整个学校及每个家庭,以提高主题活动中教育学生的氛围与效率。
三、规范教师言行举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德育管理的主导,对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极为注意,能快速习得教师的优良品质,也能快速地学会其不足。所以,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身言行为小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小学生心中的典范。例如,从站姿、坐姿出发,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健全自身人格,为小学生做好榜样。
四、加强自我德育管理
一方面,引导小学生形成“小圈子”,并通过小圈子活动提升各自道德素养。小学生出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通过交流与沟通,他们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小圈子。而小圈子活动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圈子活动,不断规范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起来,自觉与非自觉地道德学习相互交融。在中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依靠教师的宣讲与教育,其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限;中高年级,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则需要以其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