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中秋节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范文1
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优秀作文范文一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奶奶家过节,我心里无比高兴。
早晨,我们吃完早饭,就开始出发了,可是车太小会不下三人,爸爸只好坐公交车回家,我和妈妈骑车先走了,在路上妈妈对我说:“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团圆,大家一块吃月饼赏月。”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许多。
到了奶奶家已经十点多钟了,我连忙找哥哥去,我去后家一看,原来哥哥又在玩电脑,他太学了,我在旁边都不知道。不管了,自己看电视去,我打开电视看起来,他听到有声音这才发现了我,于是给我打个招呼又玩起来。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晚上,老爸给我们做了14道好菜,每道菜都非常香,我们边吃边赏月,今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倍伴在她身边。如仙女舞动着纱巾、翩翩起舞、月光洒在衣服上,温暖我的心。
中秋节的月真美啊!
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优秀作文范文二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和姐姐兴奋不已。
终于盼到了夜晚,我们先吃完丰盛的晚餐,再去敬月亮,刚摆完敬月亮的食品,我和姐姐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让我们馋得直流口水。
敬月亮的食品有:柿子、花生、葡萄……,我和姐姐特别喜欢吃柿子,我们先把皮撕掉,然后再吃,里面的果肉特别好吃,又香又软又甜。
才敬了一会儿,住在我家后面的房老师喊我和姐姐去她家吃东西,一开始我们没好意思去,可是最后我们还是鼓起勇气去了。我和姐姐只吃了一串葡萄,爸爸就喊我们回去赏月。我看月亮忽隐忽现,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会儿躲在窗帘后面,一会儿出来瞧瞧,爸爸突然问我们:“这样的情形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说:“床前明月亮,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完后,我正准备吃葡萄、喝茶。姐姐说:“要放完鞭炮再吃。”我让爸爸赶紧放鞭炮。开始放鞭炮了,我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放完后,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优秀作文范文三中秋节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全家团圆的美好日子,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天,我们到奶奶家过节,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爸爸把面粉放在盆里,加入一点水,用手使劲地揉来揉去,面粉就变成了像橡皮泥一样柔软的面团。“乒乒乓乓--”很有节奏的声音传来,这是奶奶在做馅,这声音就像奶奶在为大家过节奏响的庆祝乐曲。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放在盘子里,就像一个个金元宝,漂亮极了。我怎么也包不好像妈妈那样漂亮的饺子,心里很失望。于是,妈妈就示范了一次给我看,原来,包饺子只用双手的拇指、食指把皮一掐就行了。我慢慢尝试着,终于包出了一个漂亮的饺子。我们大家吃着饺子,喝着饮料,相互问候,一起共祝明天将会更美好。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范文2
【一】2017中秋节红领巾广播稿范文
开始:心声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欢迎老师、同学们收听。
中秋月圆,北中情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北臧村中学的全体师生,汇聚在美丽的校园,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沉浸在浓浓的情意之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牵动着我们的血肉亲情。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样诗情画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样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如水似镜。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
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中,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知到相亲。感情的升华,使我们对学校,对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的同学更是难舍难分。一声声老师好同学好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就让我们这种抒不尽、道不完的情怀融进浓浓的月光里、祝福中、歌声中!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衷心祝愿你们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下面就把这首阿牛演唱的歌曲《北京的月亮》送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
结束: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老师、同学们再见!
【二】2017中秋节红领巾广播稿范文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熟悉的乐曲声,书香之声广播现在开始播音。本期为大家安排的是中秋节趣话专题栏目。
乙:欢迎你的收听。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7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话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二、国外中秋节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甲: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甲:下面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国庆节回来后,我们的书香之声广播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
乙:每周三,是我们的主题广播。
甲:另外一次广播,我们放在每周五中午12点10分左右,是我们的《佳作欣赏》和《温馨传送》专题栏目,专门用来播放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以及点歌送祝福版块。
乙: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投稿,把自己的优秀习作抄在作文纸上,给自己的班主任检查合格后,投到我们后幢教学楼的投稿箱中,你就有机会在广播中听到自己的习作。
甲:要点歌送祝福的同学,也同样把自己的祝福以及要点播的歌曲,写在作文纸上,放到投稿箱中,我们会抽取幸运的同学,送上你们的祝福。
乙:大家可以把祝福送给自己的老师、朋友或者其他同学。同学们,赶紧记得来投稿吧,被选为《佳作欣赏》栏目的稿件,我们还可以为自己的班级加分。
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三、音乐欣赏
乙: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播放《水调歌头》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失语症 中国文化 英语文化 英语教学
一、文化失语症概述
“失语症”(aphasia)一词来自希腊语a(not)和phanai(to speak),意思为“不能说话”,通常指由于大脑损伤使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为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人们展开深入研究,试图了解人类的语言生理机能。时至今日,“失语症”已经突破了医学界限,产生了更多的引申含义,可用来描述生活中形形的语言及理论“遗失”现象,如:“中国文论失语现象”,“汉语失语现象”等。“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从丛教授笔下喻指“中国文化底蕴苍白” ,即:中国文化知识欠缺以致产生交际困难或者障碍。
中国文化对于中国的师生而言是母语文化,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养分。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无论是学习还是就业对英语的硬性要求创造了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也可谓铺天盖地,相比之下汉语却似可有可无,出现了强调英语教学忽视汉语教学的“内冷外热”现象,大学生普遍英语文化强势、中国文化弱势,甚至出现了“母语文化失语症”。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这种情况,我们在我院学生中间开展了一项名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
二、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而淡化其重要性有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本项研究试图调查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主要问题有三:⑴受事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否欠缺;⑵受事的中国文化知识及英语文化知识是否平衡;⑶受事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表现如何。
2.研究对象。本项调查的对象为我院英语专业二、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过渡期,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四级考试迫在眉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动力较大、投入较多,英语表达能力处于上升期,对其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集中的上课时间保证了问卷的正常发放与回收。
3.研究工具。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受事写出中国传统节日名称的英文表述,包括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些节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其名称翻译的准确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受事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英文表达能力。第二部分要求以作文的形式对比中国春节及西方圣诞节,了解受事能否使用英语表达耳熟能详的庆祝方式。两个节日各划分六大特征,以保证对比分析的科学性,春节为:贴春联、发红包、包饺子、走亲戚、放鞭炮、年的传说;圣诞节为:圣诞老人、圣诞树、赠礼物、送贺卡、吃火鸡、耶稣诞生的故事。受事每提及一个特色,即得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该节日的英文表达能力越强,最高各为6分。如果提及上述特色,但表述不清或者表述有误,则仅能得0.5分。未提及以上特点者,得0分。
4.数据收集与分析。受事班级随机抽取,由任课教师在课堂时间发放问卷,受事学生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在1个小时之内独立完成。问卷一共发放110份,其中二年级62份,三年级48份,全部有效。
5.结果讨论。⑴受事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作为“小文化圈”的代表,节日传承社会习俗,体现民族特色,应当着力普及与推广。中国传统节日名称的英语表达对于受事学生难度较大。在六大传统节日的名称英译中仅有两个节日的正确率超过半数,“端午节”和“中秋节”分别达到了80%和87%。“乞巧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传说凄美感人,但是,很多学生热衷过“洋节”,甚至不知道该节日的存在,名称翻译正确率仅为15%。而“清明节”知者更是寥寥无几(4%)。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能力非常薄弱。⑵受事的中国文化及英语文化掌握情况。研究人员一致认为语言习得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因而强调英语文化在我国课堂上的补充。学生对圣诞节的描述比春节更清晰、更全面。描述“春节”得分为158分,圣诞节为222分,各占满分的36.57%和51.39%。知道各项特点但是描述不清的,春节有66次,圣诞节有20次。春节中除对“走亲戚”描述比较准确外,其它几项都有描述不清的情况,而圣诞节中描述不清楚的主要是“火鸡”这一项。可见,受事对英语文化的掌握情况毋庸悲观,对母语文化的了解也不容乐观。⑶受事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表现。①中国文化知识储备较少:文化是语言产生、发展的沃土,也是语言呈现的内容。没有文化储备,语言水平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仍然无用武之地。对于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问卷中出现了诸多的不实之处。传说中人们发现红颜色可以驱逐怪兽“年”,便从此开始贴红纸于门上,后来加上祈福祝愿的词句,渐渐形成了现代的“春联”。因此,春联的出现更晚一些,也不仅仅是驱逐怪兽之用。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写道,“人们张贴春联驱赶‘年’”。文化习俗尽管很多都是源于传说,却应当保持原貌。②解释性语言使用频繁:专有名词的翻译应当准确、无歧义,然而从调查问卷来看,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依靠释义的手段介绍节日的。仍以“春联”(the red couplets)为例,描述不一,有red words on the wall/ paper with good-luck words and pictures on the wall等等。这种不确切的描述,会给听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频繁的使用不值得提倡。③词语运用欠准确:对于约定俗成的事物,在语言中通常会有固定的表达法,类似于专有名词,不容随意篡改。但是不少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的事物直接按照汉语逐词翻译。如在描述“红包”这一春节传统时,使用a red bag者不在少数,让人误以为“红色的书包或者包裹”。在日常交往中,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以保证有效的沟通,始终应当是我们的宗旨。
三、建议
1.开设文化课程。大学生都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程度越来越浅也是不争的事实。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这样评价内地留美的学生:“ABC很好,XYZ也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一点也不知道《史记》、《资治通鉴》,这种学生毕业出去以后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这一质疑直指我国教育的导向和课程设置。当前,我国对英语教育偏重、对汉语教育轻视的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问题不大,表述中国文化最大的难度在于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及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因此,在选修课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强化其文化知识,更能够通过词汇的学习解决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保证英语、汉语水平的同步提高。
2.变革教学方法。语言反映文化的特征,因此在学习外语时,母语不可避免地会对外语的学习产生影响。而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则会在学习者中产生一定的认知障碍。事实上,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也较强。同样,如果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相似、文化背景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因此,在课堂上引入对比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差异,从而避免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失误,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本族文化意识,学会用一种博大的思想看待世界,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3.编写实用教材。二语习得研究者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i+1”)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著名的“输入假说”。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课堂的语言输入主要依赖于教材。多年来各种材料多选取介绍西方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文章,这虽然能够丰富目的语文化,但是片面注重某一国家的文化不仅会影响有效的交流,也会影响交际的成功。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母语文化输入,现用教材应当改变所有选用文章只涵盖西方文化的特点,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入介绍中国文化的外语资料,包括中国人的外语文学作品、华裔作家的作品和外语本族作家写的有关中国的作品等。
四、结语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不同的文化之间也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人类的文化是纷繁多彩的各民族文化互动发展的结果。英语学习要为国家建设服务,这不仅包括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更包括推广我国优秀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发展了璀璨的文化,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思想。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认同母语文化,发扬母语文化,也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明智之举。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立在全球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重要性,因此,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当把推广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努力掌握好英语这个沟通工具的前提下,了解并推广中国文化更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 刚:《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齐秋生:《中国文论的“失语”与后殖民文化心态》,《洛阳大学学报》,2003.3。
[3].朱 竞:《汉语的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从 丛:《“中国文化失语”: 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光明日报》, 2000.10。
[5].成尚荣:《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研究》,2007。
[6].陈 原:《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