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预设;生成;语文课堂

一、预设是进行译文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总要千方百计地备好课,设计许多精彩的环节,甚至查阅很多教学资料,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预设。不言而喻,做好预设对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非常重要的,预设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做好预设,一是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成教材中使用的教案。一是要教师在自己的头脑中,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情况。

以下是预设《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计划。

l.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2.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沟通的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丈内容,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先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和困惑。再深入研究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最后整体感知课文,进行课外延展,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生成是语文课堂的一道美丽风景

从以上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完全是在教师的设想中完成的。诚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因素,但仍然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也正是预设的不足之处。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后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具有巨大认识能力和主机能动性的,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客体,而且都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决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要时刻注意课文中发生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动态的课堂,千万不能对这种资源视而不见,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们预设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对我们的预设做出具有创意的调整,使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课堂。

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时,我曾做好自己的事先预设,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结尾“我”满腹委屈地想:这能全怪“我”吗?请同学们帮“我”想一想事情该怎样处理才算妥当?学生们各抒己见,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案。我准备适时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时,一个同学又站了起来,他说:“这件事谁都不怪,得怪‘我’的奶奶,是她没将‘我’的父亲教育好,才导致父亲怕媳妇。”于是师生趁机讨论家庭中婆媳关系的问题,现场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许多同学还对如何处理婆媳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很有些独到的见解。

三、预设与生成要做到和谐统一

不难发现,预设是教师对文章的理解,体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展示了教师与作者思想的交流,融入了教师对文本情感的升华,可以说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们决不能误解了新课标的内涵,因为过分强调生成,从而忽视了预设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甚至对教师的课前预设全盘的否定。这样就会将语文教学引入另一个极端,完全由学生主体代替了教师的指导。但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为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艺术。

总之,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参考文献:

[1]陆志平,顾小白.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剧 教学方式

学生听课效率与授课方式紧密相连。老师要想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保持新鲜感,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剧教学法是语文课中的一种特殊方法。

一、语文课堂剧的含义

语文课堂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分角色朗读,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和以教材为编演对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进行的语文剧活动。它以教材为范本,以课堂为阵地,以表演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其规模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人物的多少,道具的使用,依据课本要有所创编。

二、课堂剧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精心选课,合理安排。

王尚文指出:“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课堂剧的使用也是如此,首先要精心选课。比如《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样的文体适合运用课堂剧的形式展开。又如《孔乙己》《智取生辰纲》这样的文体动作的描写是重点也是经典,可以选择其中的重点动作用课堂剧的形式展开。

(二)认真设计,巧妙编写。

钱梦龙导读法指出: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好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法能体现语文课的特色。例如在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剧的。演员甲边用抹布擦雕像,边吆喝:“快来看看雕像啊!”演员乙微笑着,拿起宙斯的雕像,问:“这个卖多少钱?”演员甲:“50元。”演员乙自满得意地笑,拿起赫拉的雕像,问:“那这个呢?”演员甲:“还要贵一点。”演员乙笑得更得意,拿起赫尔墨斯的雕像,面对全班同学,狂妄自大地说:“我,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一定要尊重我!我的雕像应该很值钱。”接着转身,问:“这个该很值钱吧?”演员甲毫不在意,轻描淡写地说:“假如你买那两个,我就把这个送给你。”演员乙目瞪口呆,自语道:“这就是我的价值?!”

(三)适当指导,组织评议。

采用这种课型时,表演的同学百分之百地投入,观看得异常认真。如《皇帝的新装》是非常好用课堂剧展开教学的,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编演,全班同学确定好演员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增删改变。我指导学生把骗子骗取皇帝信任的“看不见衣服的人都是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改成“看不见衣服的人都是脑残”,简短便于叙说又符合学生说话的特点。演出结束后,组织学生评议:观看的同学要熟知原文外,还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评议,评议时我充分征求、尊重学生的评选结果,对参赛同学分别予以肯定和奖励。

三、适当运用课堂剧组织教学的特点及作用

(一)教学形式新颖,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作过十分中肯的分析:“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只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课堂剧和原来枯燥乏味的讲解相比,显然前者生动有趣,变“死气沉沉”为“热热闹闹”,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用欣赏的角度来感受同样的语文内容。

(二)教学内容丰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课堂剧增加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在无形中完成。如演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课,加进神态动作表演,把心理描写用神态和语言来表现,特别是学生演示时,那位同学很投入,拍拍自己的胸脯高声说:“我,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一定要尊重我!我的雕像应该很值钱。”活现出人物当时的所感所想,把人物那种狂妄自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比起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来的直观又形象。

(三)教学表现创新,课堂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提高学生素质。

当然,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理想的境界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倡课堂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如排演《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一幕:孔乙己端来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学生在改编中增加对话语言,使人物形象迂腐可笑的性格一展无遗。表演时,演员把孔乙己有意炫耀的声调、“排出九文大钱”动作表现得细致生动。整个活动由课外准备到课堂表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充分的互动中相互适应,优化了课堂学习的“过程”。

(四)学习方式更新,给予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抄袭。”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在课堂剧编演过程中,学生就有了创造的机会,要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把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一幕用剧本形式加以改编,甚至将原来的主客关系、主宾关系、审美观念完全颠倒,这就需要不断地创造。例如《智取生辰纲》课本中以杨志一方为视角为主线,改编时有同学改成以晁盖一方为主线,让学生从另一角度理解文章,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坚守语文本位,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要让语文课与众不同,课堂剧,可以说是语文课中一种特殊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2012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王尚文.《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备课 课堂艺术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多年,但新课程理念在许多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教师仍在采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到头来,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学生累得苦不堪言,课堂教学却低效化、无效化现象严重。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做好备课

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C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就是备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样的课文,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必然不同,所以我们在解读课文的同时也要解读学生。 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在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备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的,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预设,只有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教师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教师要达成的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可检测,所以预习的形式可以有口头、书面等形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再次调整教学设计。

二、提高课堂的艺术性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课堂中,我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有效激发孩子们去探讨课文。初中阶段的孩子,还偏重于感性认识,他们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应积极采用直观教具导入。例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就准备了五个不同的图形进课堂导入新课,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得出答案,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整合;核心语文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44-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摒弃了传统的单篇教学的做法,将语文教学活动转换为师生共同开发、运用教材的一种互动、共生的动态过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缓和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指出,“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但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为整合而整合,“拾到篮里都是菜”,遮蔽了教学内容的语文价值,即陷入“去语文”的沼泽。笔者认为,明确整合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立足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实现整合教学的价值。

一、明确整合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

语文课文自身的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具体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无疑是一对矛盾。在一节课里,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取舍。教学设计应该把握整合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我们教师应有这样一个清晰的意识:一个整合文本哪些是值得教的,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得到梳理的。笔者认为,咬定“言语”不放松,确立整合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

1、语言表达乃“语文”之根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首先它是一种工具,有谁在生活中能不运用语文的?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语文的核心就是“表达”,教学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表达”。教师应该首选整合文本中的“语言表达价值”作为自己的教学立意。

如教学《背影》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篇文章所叙的事情普通,为什么这么打动人呢?学生都说“父亲努力爬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最为感人。并适时把以前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蜡烛》《散步》整合进去。学生们最为感动的画面是,《最后一课》结尾韩麦尔先生悲痛地宣布散学、《蜡烛》中老妇人埋葬战士三跪三爬、《散步》结尾我和妻子背母亲儿子等。我再追问:为什么它最为感人?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角度去思考。其实它们都巧妙地运用了塑造“知觉造型”这一打动人的表达技巧。然后再让学生去仿写一个画面,学生都觉得挺有收获的。

王尚文先生反复强调,要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语文学习的“牛鼻子”。李海林先生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是通过这么一个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的过程,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即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言语智慧。只要我们找到它,并由此整合文本,就能让学生在新奇的感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2、思维训练靠“语文”之力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思维训练要靠“语文”之力,方能行之有效。

如整合教学《羚羊木雕》《风筝》《散步》的写作启示。我引导学生思考:本来是成人之间送礼物,张之路为什么“改造”成孩子之间呢?还“虚构”孩子被成人逼着要回礼物呢?莫怀戚为什么“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还“虚构”背母亲呢?鲁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反对他的兄弟糊风筝这件事呢?总之,三位作者都有意“改造”事实,如同同学们说某某的作文是“假”的“编”的。作家为什么要这样“编”呢?其实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鲁迅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古人讲过:作意要紧,不要耽于事实。

语文教材中不少选文,是语言的典范,且是思维的典范。只要我们发现它,靠“语文”之力整合文本,就能使课堂永远朝着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创新欲望的方向发展。

3、人文熏陶因“语文”而成

《课标》指出,“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人文熏陶不能“泛语文化”,“空心化”,要因“语文”而成。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孔乙己》中叙述视角是小伙计,以前学过的《最后一课》叙述视角是小弗郎士,《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视角是“我”,为什么中外大家都选择未成年人来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课堂上众说纷纭。从小说的叙述视角的选择角度来整合这三篇小说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匠心。

被标为“定篇”(王荣生语)的文本,“人文熏陶”是教学此类“经典”的要义。我们只要由“语文”整合文本,就能让学生真正受到启迪。

二、立足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切不可担心学生整合能力不足而“越俎代庖”,失去整合的价值。如何进行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怀特海的“过程三段”(浪漫-精确-综合)很适合整合教学。以《桃花源记》《石壕吏》《背影》《蜡烛》整合教学为例。

1、浪漫阶段(整体泛泛感受)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讨论一个核心的“语文”问题,以此问笼罩整合文本的教学。学生确立的问题是:有人说以上四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冷血动物”,他们似乎毫不动情,真的吗?

2、精确阶段(局部细致咀嚼)

对此问的回答,就必须细化到对每一文本的精确分析,进行反复细致的咀嚼。《桃花源记》中“乃大惊”“皆叹惋”;《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不说“征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背影》中“哎,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蜡烛》中对蜡烛的来历的交代、对围巾黑色的说明、对连天炮火的渲染等。

3、综合阶段(整体深入理解)

最后,学生回到整体,达成对这个问题的整体解答:以上四篇文章的作者不是“冷血动物”,他们都很有情感的倾向性,他们的“感情从情节和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恩格斯语),冷静叙述中饱含作者的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比渲染、铺张、形容更打动人。可以说,有节制的叙述胜过抒情。

整合教学相比传统的单篇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大势所趋。整合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从语文的角度进行整合,紧守语文本位。为此,笔者重申,在整合过程中应该明确整合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立足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实现整合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4]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学涵盖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怎样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轻松的、自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的时候,应该避免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大纲的相互背离,为语文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灵活的手段,利用现有的资源,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二)如何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环境已经不相适应,为了打造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需要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课前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语文是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当今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忽略和轻视,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与热情,有的甚至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多余的学科。若想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指教师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将语文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会被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2.在课中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逐渐的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中,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声音、图片、文字、结合在一起,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氛围,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课文的时候,文中涉及大量的建筑名词,需要学生对文中的建筑细节、整体框架进行想象,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构建形象化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这几节课的时候,应该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引领学生走进中国传统的建筑世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在课后,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来讲,教材的中的知识非常重要,但是课外的知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的知识,扎实学生的基本功,提升知识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课后巩固,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下,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与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思路,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采取故事、演讲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揣摩,体会人物的性格,对人物进行表演,这样有利于语文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模式进行创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创新课堂教学的导入模式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快地投入到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结合语文课程内容,找到合理的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在学习《“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政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就搜集相关资料,有关太空的视频等等,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太空与宇宙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对课文有全面的掌握,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找到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针对当前语文教学,需要总结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合理的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教室里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就应该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对朱自清的生平、济南冬天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教学中穿插播放多媒体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多个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建设良好的氛围。假如有的学校条件不好,教师可以请美术教师画出来济南冬天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寻找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将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逐u排除,逐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促进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教学,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反思,结合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引导,理解学生课文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鼓励学生进行主探究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不要再将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改变课堂教学中角色的氛围,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讲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读课文资料、文章内容、文章思想进行了解,进行探索。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应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你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何在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找出学生学习思维上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己内心的感悟,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在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小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2013,(02).

[2]蔡先凤.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现代阅读[J].现代阅读,2012,(21).

[3]蒋义清.初中语文积累之我见[J].新西部,2011,(03).

[4]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J].才智,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