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教导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教导论文范文1
舞蹈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加投入的去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重点发觉学生的独特之处,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是风格,制定相应的舞蹈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独特情感与舞蹈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舞蹈风格体系和舞蹈表现形式去发现适合自身的舞蹈形式,努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舞蹈训练,使舞蹈基本动作成为每个舞者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开发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为舞蹈表演动作赋予自己的理解,然后将自己的舞蹈意象添加到舞蹈表演中,进而对舞蹈表演有更加完美的诠释。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通过将舞蹈表演动作和自身情感想象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从而推动了学生在舞蹈表演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四、结语
医学教导论文范文2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近几年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心引进的一种教学理念,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针对性,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束缚,能够将工作任务等实践环节融入平时教学中,体现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做职业辅导的教学原则,从而让学生更明确今后的职业目标以及职业内容,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行为导向”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高职院校理论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所谓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它的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2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优势
2.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由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构建的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社会竞争中尤为重要。
2.2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讲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制订计划,总结、归纳问题并最终找出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挖掘自身在工作领域中的创新潜能。
2.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通常会设置一定的模拟工作环境或者工作任务,尽量将学生的学习 环境与今后从业岗位的环境相一致,达到逼真化,而真实的工作任务往往需要强大的团队协调来共同完成,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好地从传统的自己学自己做的教学模式中演进过来。
2.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工作素养和能力
教师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要求就比较高,没有实践经验或者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很可能会误导学生。只有真正既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承担行为导向教学的重任,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
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3.1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教师将课堂任务设置成一种具体工作项目或任务,学生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最终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并拥有相应的工作技能。国际贸易实务属于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使用此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
3.2项目设计
笔者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将国际贸易的各环节分割成各个项目,本文中以第一项目“创建公司,推广产品”为例。学生2人一组,分饰进口和出口公司,选定simtrade产品库中一具体产品开始创建公司,推广产品,双方在经过市场调研,建交邮件往来后确定商贸关系。
3.3项目描述
3.3.1项目目的
该单元项目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建交流程,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搜寻到目标客户,学会如何对目标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同时发出建交邀请,双方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洽谈成功后正式建立起贸易关系。
3.3.2项目优势
和传统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相比,这种以设计项目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模拟贸易实务操作掌握到国际贸易中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等知识点,生动地将工作环节带入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3项目难点
学生语言基础较弱,实际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会表述或表述错误的情况;由于该课程开设的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生在资信调查时缺乏金融知识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草草了事;让学生掌握更多寻找客户的途径也成为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局限性较大:由于课程设计的需要,教师会设置固定的合作对象,这类操作能帮助学生很快地寻找到交易对象,但是也局限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寻找目标客户时思考的有效途径。
3.3.4解决方案
面对以上难点,笔者尝试做出如下应对措施:
1)利用辅助课程如外贸函电等加强学生在贸易沟通方面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课后参阅各类专业英语读物,要求学生每周利用电子邮箱进行英文书信沟通。
2)通过国际贸易案例讲述资信状况不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表现,尝试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
3)根据教师已有的外贸工作经验向学生介绍有效寻找客户的途径,并且要求学生利用每个途径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一个真实有效客户。由于现行的高职教学评价系统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而“行为导向”则注重教学过程。因此,过程管理、任务管理等理念和做法必须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教学质量,而评价体系也应该摒弃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突出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教师也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成功实施的保障,这就同时对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可以要求教师“持证上岗”,即教师经过进行相关职业资格培训才有上岗资格;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外贸公司跟单员等担任课外指导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的实践指导。
4结语
医学教导论文范文3
只有在舞蹈教学中先对学生的节奏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们对音乐的节奏加以理解和掌握,才能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中感受其中的整体意境。自古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对节奏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优秀的舞蹈作品都不是仅仅靠舞蹈者的形体和动作的构成的,在舞蹈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节奏则是理解音乐的关键。在大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对节奏意识的培养,而一味追求舞蹈中动作的精致和完美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因为节奏的舞蹈,即使形体再美好,动作再优美,也会因与舞蹈的音乐节奏脱节而显得时快时慢,而影响舞蹈的整体水平。
二、节奏意识是提升审美情趣的基础
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中,课堂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的地方,学生通过对各种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综合素质。大多数学生在提高自己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为作为艺术重要代表的舞蹈,则成了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对象。可是在大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想提升自己整体的意识素质,对节奏意识的培养则是不可忽视的。在大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节奏意识的培养实则是对学生审美趣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审美情趣看似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然则对不同看学科门类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对诗词歌赋的诵读和学习来提高文学审美情趣;可以通过对线条图案的刻画和描绘来提高美术的审美情趣;也可以通过对音符的歌唱和演绎来提高音乐的审美情趣。但是若想提高舞蹈的审美情趣,对节奏意识的培养则是至关重要的。大学舞蹈教学不仅担负着教授学生舞蹈动作的任务,而且也起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重要作用。节奏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是任何人为因素可以决定的,是与舞蹈的的学科性质和节奏对大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密切相关的。
三、节奏意识是提升舞蹈水平的关键
舞蹈,是大学生所应学习掌握的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然而要想使学生在舞蹈课中有着十分优异的表现,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重要性在诸多发面都有体现。节奏是音律美的体现,在舞蹈的过程中,节奏则是肢体与音律的完美结合。通过在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肢体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没有节奏的舞蹈动作是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看点的,然而节奏意识的提高却是通过对舞蹈认知的加强而使舞蹈动作更加优美。大学舞蹈教学教授的不仅仅是舞蹈,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节奏意识则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点,因为其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任何方面取代的。节奏意识是在学生具备基本舞蹈素养之后想提升舞蹈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节奏意识的培养使其肢体协调能力增强,神经控制能力提高,使其在神情气质和形体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得到更深程度的发展。舞蹈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种艺术,更是向别人表达自己,传递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而想要使舞蹈可以成为自己传达的途径,想要自己的舞蹈水平达到那种高深的层次,节奏意识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大学老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这是使舞蹈学习中的大学生更好发展,提升自己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医学教导论文范文4
作者:肖朗
在这种自由和审美之境中,最根本的特征是解放了人自身的束缚,亦即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束缚,人克服身心的分裂,而成为身心和谐的人。“我们在美中看到了人与万物的相互生成。美的存在境界不仅带来了人与人的和解,而且也带来了人与万物的和解,人与精神的和解。它们不是美的游戏着而是参与美的游戏。这是因为美作为自由不仅让人自身去存在,而是让他物也去存在。于是不仅人自身生成,而且万物也自身生成。由此形成了人与万物的交互生成。”[2]如果将上面的审美境界归结为一种“道”的境界,那么它必然要经过一个“技”的阶段的积累。艺术和技术的联系本身就比较紧密,无论何种艺术,首先都是一个技术性的活动,都是从最基本的技术开始的。但是艺术和技术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的目的不是技术,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艺术最终的目的反倒是摆脱技术的阶段,达到一种自由之境,特别是摆脱技术的机械性从而实现一种身心的自由。另外,技术和艺术的差别还在于,技术一方面是将物作为手段,另一方面是消耗物。而艺术却是展现物的多样性,艺术的物不是作为材料,而是成为作品本身,物没有被消耗,而是在作品敞开自身。正如大自然的景色,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品去展现它,从而使它的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断地向人显现出来。虽然艺术和技术区别很大,但是艺术也是从技术开始的,问题在于艺术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阶段,因此,艺术本身的审美性也要辩证看待。
艺术在技术的阶段并不一定美,在道的阶段才能达到真正的审美阶段。因此,艺术和审美可以看作“技”与“道”关系,在通达道的过程中,技术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艺术的目标是“道”。这里就要处理好“技”与“道”的关系,一方面要有系统的技术性训练,另一方面要用“道”而非功利来指导艺术训练。1997年5月20日,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人性,促进其全面发展。”[3]这一方面,古人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比如中国古代孔子以六艺教人:礼、乐、射、御、书、数,现代人容易将其看作实用技能培训项目。其实不然:“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郑玄:《礼记正义注》)“‘射’在此与狩猎或战斗并无关系,而只是一种类似今人练气功一样的身心修养。藉此修养,射者才在礼仪秩序中怡然得体,而且培养出立身立国、尽职尽志的道德。”
通过网络和各种新闻媒体,每年都有大量青年去挤“艺考”的独木桥,这里便折射出学校、家长和孩子的很多认识误区,似乎考上了就能做艺术家,不但能轻松赚大钱而且职业很高贵,让人羡慕。而实际上他们不懂即便在艺术繁荣的时代,真正的大艺术家大多都是穷困潦倒。有些人把艺术当成职业和通向成功的终南捷径,但并不一定懂得真正的艺术是什么,也不能区分艺术和技术,并不能真正推动艺术的发展。与这些盲目冲动相伴随的,是目前的艺术教育偏重于技术和技巧的训练,违背了审美的初衷。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时代的转变,现代社会已经由艺术的时代转变为科学技术的时代。但是从小的方面来说,是社会和家长的功利性太强,为获奖加分,早日出人头地。如此功利化的艺术教育不但与审美教育脱离,甚至完全背离了审美教育,导致艺术教育不但不是培养完美的人性,反倒压抑了人性。孩子虽然有了一技之长,但是并不热爱,甚至心灵扭曲,逆反心理突出,这种艺术教育的现状无疑与审美教育的本性背道而驰了。即便在高校艺术专业的的教学中,也是侧重于技法、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性情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很难实现审美教育培养完满人格的目标。而且过于强调技术训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艺术教育体系,还禁锢了艺术的自主性和自由性,难以培养伟大的艺术家,使得艺术创作没有内在精神的支撑,而沦为一种意识流的表达,或一种无声的呐喊、无病,而缺乏真正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原创性,缺乏艺术应有的张力。因此,我们要时时把握好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辩证关系,要做到二者兼顾,既要有严格的技术训练,又要立足于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和人格精神的培养,这对于我国当前艺术教育重技巧,轻视传统审美精神和文化,以及艺术商品化的困境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医学教导论文范文5
关键词:口译教学;文化差异;文化导入;口译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0-01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改革开放使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机会日趋频繁,对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大,要求也更高。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口译专业教学总体来看,现状并不乐观。对外来文化的不熟悉或陌生使学生在口译实践中失误或错误不断。口译教学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分析近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感造成口译教学停滞不前的突出障碍是学生文化知识欠缺。因此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导入,是加快我国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步伐,提高口译教学质量重要策略之一。
1.口译课现状
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译课程已在各大专院校英语专业广泛开设,但对教材、教学法等教师经验不足。口译课当然应强调"开口",而目前多数口译课堂仍不得不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口译课与口语课有不同之处,学生不仅需要坚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如词汇量,翻译技巧,语法等,在视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由于文化底蕴不足,凡牵涉到这类话题教师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先进行文化知识输入。高校的扩招使班级人数膨胀,教师对文化难点加以阐释后,剩余时间再来操作大班学生口译实践的时间已所剩不多,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处理往往滞后,不良循环使口译课堂不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使这门课费时低效。文化差异的方方面面使口译课处处受阻。文化障碍常常导致口译课无法顺利进行,教师停顿不断、时间耗费于解说介绍国外文化。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快速改进现状,提高口译课的教与学的质量,丰厚的文化知识积淀显得尤为重要 。
2.口译教学滞后原因
2.1 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口译课属高起点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课程,要求学习对象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如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或专业英语四级水平,尤其是英语耳听会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开设前要求先修好基础口语,高级口语,英语笔译,中西文化等。口译是对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对译者的听力、发音、语法、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口译课一般都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口译教学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少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表达上力不从心。薄弱的语言基础将大大阻碍口译能力的发展。
2.2 跨文化意识薄弱。口译课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口译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可见对口译教学中的文化问题相当重视。从口译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注意到课程的内容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知识面,很多话题如“国际交流”、“风俗习惯”、“青年问题”、“教育理念”、“饮食文化”、“社会生活”、“历史文明”、“走向社会”、“文化差异”、等直接涉及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可以说,每个话题对学习口译的学生都是挑战。要涉猎很多学科、不熟悉的领域、全新的知识体系如商务、体育、信息技术等。然而,尽管学生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中从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史、欧洲文化入门等课程中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很肤浅,根本不足以排除文化障碍,无法自如地处理口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3.正确认识口译的本质
口译的本质就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在口译理论研究一书中也对口译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王佐良说过:“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解释。”基于这些理论明确了口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在交际活动中,口译者很可能面临截然不同的文化,不明确跨文化交际和口译之间的关系必然导致的种种错误。
纵观专家们对口译本质的定义,如果对文化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对语言就无法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要培养好学生的口译能力,不对两种文化深入了解,翻译时很难准确传递信息。导致口译质量不佳。
4.强化文化导入的措施
很多高校口译课还处于探索前行阶段,对文化知识的导入顾及不到或偏少。不少教师认为学生毕业后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不会多,对口译教学中文化差异造成翻译障碍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有的学生也参加过口译工作者的招聘,但被录取者寥寥无几。不能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口译人才使得口译课形同虚设。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习俗差异,价值标准、思维习惯和认知标准,重视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有效措施:①尽量给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走入社会参加实践交流。②有意识地多与外籍学生和外教交谈,开设有关西方文化的讲座和讨论。充分利用时间阅读外文原版杂志、报纸、期刊,大量观看外国原版电影电视,了解很多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 ③经常邀请出国人员,留学生座谈国外见闻,间接了解西方文化风貌。④有意识地选修与西方文化有关的课程如,政治、文学、历史、哲学和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史、欧洲文化等。
美国教育家Winston Brembeck1977曾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可见,离开了文化的口译教学前景是暗淡而无生机的。精通和理解一种文化,消除文化障碍需要很长的时间,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大学英语专业是口译人才的输送源泉。要成为优秀的中高级口译人才,就得在大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大口译课教师要加大研究力度,积累先进经验,把对口译教学的研究推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柯克尔.从口译实践到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2).
[2] 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医学教导论文范文6
1.1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认识学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课堂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侧重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技巧方法等传授,不断灌输思想是:医疗事故要为“零”;却轻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即使学校里也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但师生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比如学生就十分重视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师等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2.2加强法制教育,学生熟悉各项医药法律法规我国现有多部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大量的卫生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技术性规范,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加强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法律教育,可采取多种途径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各项医药法规,从而逐步增强高职医药专业学生的法制观念,恪守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