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1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师们关注的焦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计生物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设问的趣味性、分层性、现实性、发散性以及对比性等方面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 问题情境;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巧妙的生物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对于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一、注重设问的趣味性

众所皆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著名教育学家乌辛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心设计新鲜、有趣、别致的生物问题,良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生成。

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时,为了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笔者首先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大象与老鼠的图片,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象与老鼠的个体体积差距很大,大象的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是否比老鼠的细胞大?”通过这样一个富有趣味的问题,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设问的分层性

心理学理论认为,从思考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根据思维轨迹的长短,学生往往需要经历“微解-短解-长解-新解”四个不同级别的答距,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基于学生的思维特性,教师在设计生物问题时,要特别注重设问的分层性,“由易至难、由简入繁”的设计富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在层层递进中促进学生生物思维的良好发展。

例如:在讲述“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思维特点,由易到难的抛出以下四个问题,如表一所示。

三、注重设问的现实性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主要探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基于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医疗保健以及经济活动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问的现实性,结合生活与生产实际,提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公众关注颇高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认识生物学习的重要意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授“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节时,笔者首先提出两个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好!先请大家看两幅图片,(课件展示章图),无论是冰天雪地里巡逻的战士还是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他们的体温大概都是37℃度,这是为什么呢?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这又是为什么?”通过提出这样两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这一内容的展开给予良好铺垫。

四、注重设问的发散性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存在教材内容一听就懂,课后练习却一做就错的怪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思维不够发散,相关知识之间不能很好融会贯通至一处,使得学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问的发散性,从某一点出发向四周扩散,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迁移性与灵活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交叉的生物知识网络。

例如:在讲授“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时,基于该部分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存在一定关联,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很好佐证,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

五、注重设问的对比性

基于生物知识的繁杂性,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常常会出现概念混淆、知识点遗漏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深刻地记忆相关知识,高中生物教师们应注重设问的对比性,通过对比分析、前后联系,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对比设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出共性、区别个性,更深刻的理解事物本质,还能促进学生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良好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分析与归纳能力。

例如:在讲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小节时,在探究酶的本质之前,笔者将生物知识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六、结语

总之,为了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广大高中生物老师们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设问的趣味性、分层性、现实性、发散性以及对比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星违.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6)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2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更强调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隐藏的趣味性,恰当运用趣味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以“趣味教学”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精彩的开篇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而言,精彩的开篇导语能够撑起整个课堂,在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前教师需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查阅与教材相关的文献及资料,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快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模型及实验等多种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在细微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细胞增殖”为例,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解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内容看似有些枯燥,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老鼠一般都是“夜间工作者”,而它们老鼠每天都在磨牙,如果一天不磨牙,老鼠就会“笑口常开”直接合不上嘴啦。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另外一个问题: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大象,而草履虫则仅为单细胞生物,但二者的细胞在大小上差别甚微,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细胞的有限生长吗?如果细胞不能够无限地长大,那么大象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个体成长呢?关于这几个问题,同学们可能暂时找不到解题思路,但通过本节课对“细胞增殖”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自然会找到具体答案。通过这几个小问题,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且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2.2巧用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具有一定新颖性、趣味性的小资料或者小故事,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借此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2]。

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为例,在讲解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下面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知道萧伯纳,他是英国近代历史中的一大文豪。有位女演员在阅读了他的作品之后,对他萌生了爱慕之情,并向萧伯纳写信表达心中爱恋。信里写道:你是如此聪明,而我又是这般貌美,倘若我们结婚,生下的孩子必定既有你的聪明才智,又具有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萧伯纳幽默的回信说:你我结婚生下的孩子也有可能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是糟糕透顶了吗?”教师就势对学生提问:“如果他们真的结了婚,那么这个女演员真的能够美梦成真吗?”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先是大笑,然后自觉地展开讨论。这时,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先不要讨论,等学完本课时的内容,大家自有答案,那就让我们开始这节内容的学习吧。在小故事的引导下,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有所增强。

2.3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益更新,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逐渐走入高中生物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而且能丰富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资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再次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细胞增殖”为例,在讲解有丝分裂的内容时,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前收集一些视频及图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播放有关细胞分裂全过程的视频,然后以慢镜头逐个播放,将抽象的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在观看视频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细胞在各个时期都有哪些生理变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DNA的数目是怎样变化的呢?在放映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在每个时期结束时做定格,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刚才看到的生理过程,并分析两组数目的变化情况。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并渴望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地解决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2.4建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

由于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或学校,而不同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较大差别,甚至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自动手做过实验。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及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改正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建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认真做好每个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媒体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56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一直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对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加工与整理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生物课堂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生物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生物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要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失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的。问题情境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技巧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以前,受技术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习惯进行说教式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和乏味感。现在,只要我们懂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元素,从多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宏观或微观领域中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胚胎移植”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同学们观看一则新闻:广州的一名富翁,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培育了八个胚胎,并且存活。为了将这八个胚胎都生下来,找了代孕妈妈。虽然最后八胞胎都生下来了,但是富翁也面临着高额罚款。通过这则新闻,向学生灌输代孕妈妈是违法的,但是代孕动物,即将人类所需优良品种的动物进行胚胎移植,是合法的,从而导入到新课“胚胎移植”的学习中。在整个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对这门技术十分的好奇,巧用信息技术,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引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很好的渗透了道德教育。

二、巧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增加学生的感官冲击

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往往难以想象、理解,巧用多媒体可以使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的感官冲击,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

(一)将平面结构变得立体化

在学习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精细难以用模型有效展示的生物体结构时,充分利用flash课件展示的生物体结构,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有很强的视觉功效,极大丰富了结构教学的直观性。如进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精细复杂,利用模型或者图片很难让学生形成较为准确的结构层次。而利用flash课件展示,不仅将细胞和各细胞器的结构层次划分清晰,并能突出重c,解决了传统教学直观性差的难题。

(二)将文字变得具体化

在生物教学中,虽说能把文字转换为概念图,但是它们是静止的,只能表示某一时刻的生理变化,而不能反映生理变化的整个动态过程,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若想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发生的生理变化动态的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多媒体的辅助,通过网络多媒体制作成flas再呈现给学生。而像选修一中的一些传统技术的应用以及微生物的发酵,更可以结合时下热门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给学生讲讲泡菜、酿酒、腐乳等等的制作过程。这不但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从而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丰富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实验应该非常重视的。然而由于很多的原因,生物实验教学,并没能很好的得到开展。有很多的学校,因为缺少资金、设备,或是缺乏重视,常常只停留在文字实验上,单纯的让学生划书,划重点,学生很容易就遗忘,如果这些无法完成的实验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其逼真的动态效果,会让学生有很深的印象的。另外对于有能力做实验的学校,老师们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一下以往传统的教学,别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机械式的重复实验。如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尝试让学生分不同的小组,探究用不同颜色的叶片来比较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效果,制成PPT,做实验报告;老师也可以将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照片和视频演示给学生,对一些异常现象做出解释,会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肯定做得好的同学并将其成果展示出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和对生物的热情。

四、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拓展学习空间。如在“遗传病与人类健康”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开展实践活动。针对常见遗传类疾病进行社会走访调查,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调查过程(如采访的图片、声音、视频)、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最终公布调查结果……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灵活的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在整合中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忠强.刘佳鑫.论高中生物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困境和突破《文理导航(中旬)》.2016年4期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4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繁杂活动,增加有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将CAI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计算机集声音、图像、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用好CAI课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有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使我们的生物教学更年轻、更有活力,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CAI是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通常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一、CAI课件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无形与有形、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相互转化。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CAI课件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虚拟的实验空间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很多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实验。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很多的实验因为受到设备、场地、实验材料和实验隐藏的危险性等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很多的理论知识因为缺乏实验基础而显得苍白。网络环境为我们的生物实验提供了一项强大的功能――虚拟现实。它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操作,并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这种虚拟实验还可以重复操作,节约资源,避免实验过程带来的危险因素。另外,很多演示实验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操作或网上下载,例如利用三维动画模拟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的动画过程,使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更好。

2.CAI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生物科学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很多的内容单靠详实的描述、几副挂图和几个静态的模型是很难表达的。学生反映生物内容抽象枯燥而难懂,学习兴趣低。如何让这些内容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有趣呢?这就需要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素材来展示这些内容,创造内容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易于掌握。如在选修3教材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学”,都有较大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CAI课件中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3.CAI课件有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和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CAI课件还能辅助组织教学、调控教学进程、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的类型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既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们制作课件的热情与日俱增。可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们制作的课件往往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它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笔者在听课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机关重重”型

在制作课件时,若盲目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使用多种高科技的软件杂交,中间设置大量的超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往往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记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按钮,该闪烁的进行了滚动,该切换却操作成了旋转,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或文字“牛头不对马嘴”,洋相百出,学生听起来满头雾水,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哗众取宠”型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跟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相比,丰富多了。但若片面追求华丽、花俏,画面精美,颜色丰富,背景音乐婉转动听,语言极富煽动性,导致文字术语不符合生物学要求,生物的实物图往往模糊不清,比例也不当,与教材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课件上起课来可能是热闹无比,学生们听得也是兴高采烈,但上完后问学生今天学了些什么却答不上来,反馈的教学效果并不佳。

3.“简单粗糙”型

有的课件制作简单粗糙,总共三四张幻灯片,而且图片、文字都是书上有的,文字没有经过太多的归纳、综合,模式图也不做任何的动画设置,纯粹以多媒体代替小黑板与挂图。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发挥不出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对学生而言,它只是摆设,价值不大,学生当然会很失望。

4.“流水作业”型

有时为了用计算机而做课件,平时没有学习做课件,临时要上公开课或汇报课了,才急急忙忙地找别人帮忙,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干脆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简直就是“流水课”,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一旦学生的思路稍有出轨,提出教师没有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教师便会束手无策,因为电脑流程仍按原设计继续展示着不能耽误时间,自己无法更改,只好忽略学生的疑问,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下去,无异于削足适履,学生也不会觉得满意。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运用计算机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和反馈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人工智能化的双向教学过程。尤其是生物教学,其中有宏观的内容,如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我们无法亲自体验,但可以通过多媒体一一领略;也有微观的知识,如:细胞的微细结构、细菌、病毒、基因、DNA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因此,我们要多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虽然它对生物教学能达到最优化,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不是任何课堂都能适用,更不是越多越好。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千万不可马虎。

运用CAI生物课件不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如讲植物向光生长时,用计算机演示植物向光生长的全过程动画只需几分钟;还可以打破动静的限制,如生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其全过程进行动态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繁杂活动,增加有效教学时间。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应该立足传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生物教学。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熟才能生巧,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我们首先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技巧,多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多积累一些素材,积少成多,建立自己的课件素材库。同时,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使用更方便、结构更合理、学生更喜欢、效果更理想的优质课件来,使生物教学更年轻、更有活力,从而有效地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优秀生物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5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效课堂 策略

“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导致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教师对新教材和新课标解读不深刻、对学生把握不到位、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备课策略的低效或无效;其次是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要么“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么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转,淡化了教学内容、目标,使得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再次是对探究性学习的误解和主管部门对“作秀课”的过分宣传。

1.有效备课,充分准备策略

1.1备深教材

1.1.1走进教材

走进教材就是要吃透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感悟文本布局和文字运用的准确性,找准每个章节的“章眼”;走进教材就是要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质疑教材、超越教材;走进教材就是要把握教材特色,与教材平等对话;走进教材就是要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地意义构建;走进教材就是要吃透重点难点,抓住核心;走进教材就是要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走进教材就是要瞻前顾后、通篇考虑。

案例1:在备《伴性遗传》这一课时,可根据所教的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节内容掌握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大胆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变利用教材提供的方法为学生利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直接推出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进而由学生自行探究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等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掌握人类遗传病的家系分析方法,达成教学“三维目标”,使教师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1.2活化教材

活化教材就是在不改变教材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将文本教材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将教材知识生活化、科学通俗化;找准知识点间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案例2:在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时,可紧紧围绕“脱水缩合”这个课标要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设计:将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设计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生手牵手的小品表演(每个人左手拿一张代表-COOH的纸卡、右手拿一张代表-NH2的纸卡),参与的人数由2人到3人再到4人……与此同时要求每个人都要进行参与人数、牵手次数、剩下的左手与右手的数目等进行相关统计,并与教材中的脱水缩合进行类比。这样处理教材,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能力。

1.2备透学生

备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依靠学生,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把准学生的认知矛盾,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做到“兵教兵”。备透学生就是要备课时心中有学生,坚持以生为本。备透学生就是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备透学生就是要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案例3:《细胞的癌变》这一课时的备课设计:首先教师与学生一起找出课标要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其次由学生调查同学们自学所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收集,再次要求学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与同学们遇到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制作出课件。

1.3备好教法

备好教法就是要对本节内容所采用的教法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教具等)准备,其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讲授法、实验法、自学辅导法、目标-范例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灵活整合和应用。备好教法还要努力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用学生的眼、耳、手等全身器官,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之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4:在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时,可以学生自学辅导法为主、讲授法为辅。为了完全达成教学目标,还可采用有声有色的Flas辅助、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觉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2.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策略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其思维易受别人的暗示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语言暗示、情境暗示、表情暗示、行为暗示等,可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的心理效应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真正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也可以使师生间更加默契,学生间更加和谐,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因之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具有无穷生长点的生态课堂。

案例5:在执教《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得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结论,可给出一幅草履虫的结构图和一幅婴儿皮肤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暗示,结果学生一下就得出了“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不同步”这一结论。

3.师生有效互动策略

加里培林认为,儿童在早期的学习中,智能和技能的形成是外部操作转化成大脑内容的内化操作的结果。师生有效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再加上教师的“助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表达能力更强,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渐趋完善;师生有效互动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和谐集体中学习的好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对集体的依恋之情,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想低效或无效都不可能!

案例6:在执教《通过激素的调节》之《血糖平衡的调节》这一内容时,教师既可与学生一起做糖卡(一边做,一边交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可发现有一些同学确实心灵手巧、思维敏捷,与平时判若两人),又可与学生一起做翻糖卡的游戏。在这种师生有效互动的环境中,师生间的感情加深了,学生觉得与老师平等了,发问更大胆了,回答问题更踊跃了,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课堂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4.教学目标具体化策略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必须具体,这样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才便于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才能做到心中时时有目标,而不会信马由缰,走到哪是哪,这样才能构建有效课堂。

案例7:《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可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5.教学内容问题化策略

问题既是思维的开始,也是思维活跃程度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将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案例8:《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出人类红绿色盲(以教材提供的家系图作为探究对象)的遗传特点,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1:家系中患病者的性别是什么?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问题2:I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传给了II代中的几号?

问题3:I代中的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II代2号?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问题4:为什么II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

问题5:是否一定只有男性才患色盲?为什么?

问题6: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是什么?

6.结语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我们生物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合理调控,和谐发展。当然,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来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实现;离开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质和生物学科特点去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盲人摸象。有一天真正实现了“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我们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春天才真正来临,我们广大的生物教师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参考文献:

[1]良主编.《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技能集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6.

[2]陈松铨.《高中生物(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6

1.入门法——学会阅读课本。课本是教材,是范例,是众多版块知识的精华所在,更是基础所在。学好任何一门学科,基础是关键,离开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提升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培养、提升学生的能力,首先要从掌握好基础知识做起,而“读”课本是夯实基础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这里的“读”很有讲究。“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阅读课本,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和疏理。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找出理解不透彻的、记忆模糊的知识点,做好阅读的质疑笔记。通过阅读,加强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记忆,弄清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前因后果以及适用条件,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合作法——学会合作交流。在课程标准中,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教师可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这也实践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例如讲解基因重组概念时,有学生问:“在孟德尔的实验中,高茎豌豆(AA)与矮茎豌豆(aa)杂交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这是否说明豌豆发生了基因重组现象?”对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间的看法不同,有的认为是,有的持否定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我提议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相互交流。学生之间讨论的很热烈,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应该从基因重组的定义入手进行判断,该定义界定了基因重组发生的范围是“非等位基因”之间,而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故子一代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3.转化法——复杂问题简单化。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免疫的机理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变繁为简。

例如在讲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表达载体的构建后有多种可能,上课前我打印了两种DN段,上面都有特定的限制酶识别位点,上课时我将其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剪刀充当限制酶,在特定的位点上将此纸片剪开,这样就得到了多个两段不齐(粘性末端)的纸片,然后让学生利用胶棒充当DNA连接酶,将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片段进行连接,看能有多少种可能。起初学生认为只有有限的几种可能,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学生逐渐发现连接的方法太多了,不仅不同的片段可以连接,片段自身也可环化连接,既可以两个片段连接,还可以多个片段连接。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得到符合要求的重组载体,概率并不是很高,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能想到用不同限制酶切割的方法。

4.情境法——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标教学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教师结合所讲的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进而激活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等思维。在情境中体验生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I模块“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为了证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课本举了很多实例,其中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对于病毒学生并不陌生,能举出很多种,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和SARS病毒等。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SARS病毒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提出问题:SARS病毒是怎么侵入我们的身体的?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消灭它?因为学生刚经历过与SARS 的斗争,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感受颇深,自然很想对SARS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我在课堂上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要想消灭它,必须先要了解它的结构和组成,它如何生活和繁殖,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