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1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常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或头脑中的思维定式去评价学困生,觉得这些学生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材料,加之学困生对学习又实在缺乏兴趣,他们淘气、好动、易怒,这就造成了师生情感沟通的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所处环境,主动亲近他们,防止由于工作方法简单而酿成不良后果。我还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情感,使他们能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沟通。
二、引导学困生在反思中进步
每个学困生都有积极的情感,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过差的学习成绩进行反思。所以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典型事例帮助他们剖析自身的不足,使他们在反思中进步。首先,将他们的个人形象、行为准则与现在中学生应遵守的守则、规范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其次,把他们现在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他们父母以往艰辛劳作的生活境遇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用英雄人物的事迹、名人的奋斗历程来启迪、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将他们美好的理想与祖国的振兴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当学困生有所醒悟后,他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潜能,收敛自己的过激行为,在言行上主动约束自己,在学习上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努力,主动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在劳动中表现出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增强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1.我多次与科任教师协调,创造条件对学困生的薄弱学科进行有重点的辅导,并在课堂中进行分层目标教学,对学困生降低学习难度,突出知识、能力、情感、德育等目标教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增强学困生的耐受能力。他们经不起失败是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的表现,自卑又使他们的情感比较脆弱,因此表现得内向、孤僻、好斗。在教学实践中,我一方面努力使学困生有表现自己、获取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让他们体验失败的滋味,以增强他们的心理弹性。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 文本阅读 小学语文 有效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笔者从创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环境、深入研究文本、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着手,感受文本阅读兴趣带来的教学体验,努力学习反思,为以后文本阅读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
良好的文本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文本阅读兴趣的保障,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的紧张心理得以放松。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实现以生为本,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生动的教学氛围,并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对文本阅读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小学生而言,有趣的图片、视频要比语文教材有趣得多,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营造合理有趣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汉字》时,教师可从学生都感兴趣的喜羊羊的动画形象着手,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喜羊羊向大家讲解汉字的奥妙,之后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开展像“打靶开花”这样与有汉字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汉字闯关的小游戏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芒。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本阅读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和进步。
二、在深入钻研中挖掘文本阅读的魅力
如果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首先,教师就必须是文本的知己、对文本有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清晰明了地将文本介绍给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备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入钻研本文、努力挖掘文本阅读的魅力。第一,抓住文本中的辐射点。许多文本中都会暗藏一个辐射点,如果学生准确地抓住这个辐射点,就表明已经抓住文本的关键,就像是抓住了一条线,而学生则可以顺着这条线将课外中的文字贯穿起来,进入与文本的对话交流状态,实现良好的文本阅读学习。例如《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中与“将心比心”这样类似的词语,就是能够统领全文、辐射全文的辐射点。第二,重点讲解精彩字句。许多文本中都会有一些精彩的语言现象或是精彩的句子,这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重点讲解、重锤敲打。例如《开天地》中充满哲理的句子等,这些语言规律极强、描写极为生动的段落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只有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好好学习、感悟,其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明显提高。第三,努力突破文本中的重难点。有时候以学生的理解力和阅历是无法理解一些事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文本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教学预设。例如在进行《曼谷的小象》的教学时,“点缀”一词是教学的重点,这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引导,问道:“如果我们说‘草坪有花朵点缀着’,这时的花是整整齐齐地开放,还是密密麻麻地开放的呢?”问完以后,学生开始思考并有了感悟,这时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点缀”,再向学生展示点缀着花朵的草坪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注重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时,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能力。首先,加强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身心年龄的特征和学习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潜能进行分析,进而才能更好地展开文本阅读教学。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内容难度要相对适中,太难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易又会使学生产生浮躁的学习情绪。其次,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文本中的优美片段。教师是启迪学生的人,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只有当教师满腹学问的时候,学生的语文知识才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学生推荐书籍,努力引导学生多读书,拓宽学生的眼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有趣的文本阅读活动,当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才会更主动地进行文本阅读。
语文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感悟的力量是无限的。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本阅读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品读与感悟文本的机会和时间。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不断探究,文本阅读兴趣就一定会被有效激发,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3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长期以来人们所习惯的听讲式学习(或曰接受性学习)有着根本的区别。广义地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意味着从最深的程度和最高的层次上激活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精神。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切实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讲到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放下架子,以自己作为长者和知识的系统掌握者的身份,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向导,当参谋,以自己平等、和蔼和亲切、智慧的言行帮助学生获取成功。那么,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学生就会如众星捧月、葵花向阳一般,在老师切实有效的带领下,完成自觉学习的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当然,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和抛弃听讲式学习。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依然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听讲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各有长短,对此,我们绝不能犯简单化的错误。只是在长期以来过多采用听讲式学习方式的情况下,揭示和强调:研究性学习确有其独特的好处与必要性。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探究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探究对学生的思维构成了挑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兴趣和个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倾听、批判和反思,从而为民主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化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于“治学”三境界的概括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境界,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4
一、教师情感,积极暗示
教师的积极情绪、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用饱满情绪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只要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忘掉不应带入教室的东西,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感情,善于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偶发事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才能平等地同他人共同活动,才能更多地意识到自我的力量,才能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并具有创造性。我校一位老师在英语公开课上,精神饱满,态度和蔼,语调亲切:“Would you please…?”“Shall I…?”“Shall we …?”“let me…OK?”极具穿透力的问答将学生磁石般牢牢吸住。课上,同学们认真投入,而且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神饱满语言委婉亲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尊重情感,和谐民主
学生应尊重教师,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师生相互尊重不仅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新型教学观,而且有助于在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心理环境。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同学们愿意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意识到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民主的地位,在教学中不使用自己的权威,不强迫、不压制、不斥责,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是将学生看成了课堂的主体,而不是把学生看作记忆的机器。在尊重学生问题上,我们要经常反思,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其实是有许多无视学生之处的。比如,教单词时,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默写,错了要罚抄几遍,甚至几十遍,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认知特点,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三、赏识情感,感受成功
赏识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的学习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它可以促进教与学产生“共振”,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赏识学生,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常说“Good!”“Great!”“How clever you are!”“Good job!”等,适时引导学生集体鼓掌,为回答问题好的学生祝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情趣,师生共享成功乐趣。其次,批改学生作业也是赏识学生的好时机,要多用Well done!Very good!Congratulations!等具有良好催化作用的评语。老师将心比心,以此喻彼。学生听了,字字顺耳。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实践证明: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创造成功是促进学生形成稳定而持久的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而教师及时积极的赞美是促进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四、交流情感,和谐互动
教师和学生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等会使教育活动释放巨大的潜能。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流的过程,是人与人主体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5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交往品德;
2.能力目标: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方法。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方法。
【教学难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导人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多帮别人想》
歌词:如果你和世界同成长,你的天空一定充满阳光,不要让伪装挡在关心朋友的前方,包容别人用你的好心肠;如果你用心帮别人想,每个明天都会充满希望,把所有封闭和冷漠的心摆在一旁,和我们一起欢唱……
[设计意图]歌曲的节奏欢快,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起到暖场、情感预热的效果,让我们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过渡:(展示孔子图片)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学生反应:孔子)他的两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反应:不知道,不清楚)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借助视频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视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孔子的这段视频也比较有趣,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借助学生的语文功底和古汉语词典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立”和“达”二字,学生凭借语文功底和古汉语词典基本能把握这句话的大致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的相通性。这里要提醒的是思品学科中说的这句话的内涵是它传达的待人之道。
过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孑L子的待人之道,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两条呢?来看看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活动一:生活在线
展示材料: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角色体验: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
2.她会“喃喃自语”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年妇女这个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年妇女没有位子坐的糟糕心情,以及对把座位弄湿那个人的反感心理,为下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小组合作探究: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
学生活动(小组探讨,全班交流共享):
这个中年妇女也很没素质;
这个中年妇女不想别人把座位弄湿,而自己却把座位弄湿搞得别人无法入座——中年妇女没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引导:中年妇女为什么要把伞放在旁边的座位上?
因为顺手;因为放在地上会把伞弄脏,而放在座位上很干净。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和发散思维能力;对把雨伞放在旁边座位上这一小事的深入剖析,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不想没位子坐就不要把座位弄湿让别人也无法入座,从而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感悟“光想自己,不想别人”带来的后果,继而认识到“立人、达人”的必要。
过渡:刚刚我们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能不能施于人呢?继续我们生活中的故事。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
活动二:好心一好事?
剧情梗概: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官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把辛辛苦苦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却没办成好事?(学生猜测或描述)
播放《家有儿女》片段,揭晓答案
教师归纳:看来,己所欲,也不一定能施于人。所以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道德,而“己所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很容易地发现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里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了宫海身上。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化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认识到把自己喜欢的强加于人,同样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拓展了课本的内容。
过渡:不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还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都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案例和我们探究的结论,你能不能概括一下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将这节课的知识建构起联系,让知识更加系统。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所谓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最根本的就是想人之所想,理解他人。
过渡:那具体来说,该怎样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呢?这还需要大家帮助老师解决班上的两个问题。
活动三:烦恼靠边站
展示本班学生的烦恼
烦恼1:期中考试第一天,同学A在班上大声地对答案,还手舞足蹈地说:“耶耶耶……考得比班长好耶……”,搞得大家很烦……
烦恼2:同学A和B是同桌。同学A说B经常会给她起绰号,如old black(老黑),意思是说长得太黑;同学B说A上课会讲话,影响他听课,而且还经常霸占他的“领土”……
小组合作探讨: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烦恼?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
对于烦恼1:
在表达情绪的时候要注意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顾及他人的感受。
可能有同学考得不好,第二天可能会因此受影响;班长心里肯定也会很不舒服,应告诉他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
对于烦恼2:
给他们换座位;
他们应沟通,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他们争的都是一些小事,同学之间不要太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
同学A和B相互嫌弃,如果他们能互相看到对方的优点,可以相处得愉快一点;
同学朋友之间应学会欣赏、赞美、宽容,尊重我们之间的差异,加强沟通。
教师小结归纳: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希望这几名同学能吸取大家的意见,让烦恼靠边站。其实,大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收获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谅解他人,宽以待人;学会欣赏,摒弃挑剔。
[设计意图]用发生在班级的真人真事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灵动;由于是真人真事,学生感兴趣,所以更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群策群力解决自己的烦恼,不仅掌握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具体方法,而且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校园生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和思品课的德育功能;同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烦恼的方法,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换位思考,我能行!
曾经,……我没能换位思考,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次反思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不足,同时知道正确的行为取向,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环节三:齐唱歌曲,情感升华
齐唱《多帮别人想》,结束全课。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6
一、 关爱学生,处事公平
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就必须从内心深处去考虑学生的需要,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讲:“最讨厌偏心的老师。”所以老师不仅要关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加倍关爱学习上、生活上有待长进的学生。
小查同学就是我碰到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刚接手初三(4)班的化学时,其他老师对他的评价是非常懒,作业不做,上课想睡觉。老师找他谈话,他的思维永远不会跟上老师说话的节奏,训也训不得,一训马上就发倔,不会再理你。找他的家长到学校,他连父母的话也听不进,家长也束手无策。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小查就是个“问题学生”。
后来我反复思量,慎用批评,多用鼓励,几经“较量”,将心比心,终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倾注真情
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对学生自尊的保护。
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也很敏感,可能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我就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一天中午,我在教学楼二楼阳台上,见到三(3)班的小凯从楼下走过,我便准备让他帮我布置几道作业题,便喊了几声他的名字,他抬头看了看我嘀咕了几声,竟垂头走了。我莫名其妙,便跑进他们教室问他怎么回事。
他回答:“干吗理你?”
我当时愣在那儿,回过神来那个气啊,火气便如火山般喷发出来,发完便气冲冲地回办公室了。
下午,化学课代表告诉我,小凯大哭了一场,几节课都趴在桌上一声不吭。我回过来想想,也是,我当时为什么不能冷静地思考一下,不能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呢?光顾到自己的感受了,没有为学生多想一想,可能他正闹情绪呢?可能他正在想心事,真的是没有听到呢?这件事沉甸甸地装在了我的心里。第二天上课时,我当众向小凯道了歉,课后,他主动找我,向我道了歉,也作了解释,看得出,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我也放下了沉甸甸的包袱。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人虽小,但有较强的自尊心,也有了较强的人格意识,尊重学生就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当老师因种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敢于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对。
三、发扬民主,以人为本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说“不”,发扬教育民主,允许学生批评教师。我经常在适当的时候,请学生们对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有些建议很好也很实在,如:
“课堂上多留些时间让我们自己讨论,作业少布置些,多了反而把我们搞糊涂了,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
“我感觉您上课有时快了些,也许是您站在终点,我们始终站在起点,请您减速。”
“可以请一个化学成绩好一点的同学去辅导另一个差点的。”
“老师希望您能多来班级走走,有的问题想问一下老师,可老师又不来,想去办公室又不敢,问题就这样被搁下来了。”
我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都仔细分析和琢磨,虚心接受,有些在班级中解决,有些找学生个人解决,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以平等的态度把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需求。
四、善用表扬,融入班级
作为化学一门学科的教师,关心班级,把自己融进班集体中,也是走近学生的必要条件,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要注意一些细节。
以前,我对学生说话往往是“你们班怎样怎样”,总是拿他们的缺点跟人家的优点比。学生听着总是批评的话语,心里不是滋味:化学老师不是自己人,我们总是不好,人家总是好的。于是他们对我这个化学老师亲近不起来。我慢慢领悟到这点,就注意说话方式,比如我在开学时对同学们说“今年我将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探讨化学这门自然学科”,而不是说“今年我教你们化学”。对于他们的优点要表扬,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要诚恳地指出,积极引导而不是一味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