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代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疑问代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范文1

关键词:郯城方言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地域文化

郯城方言属北方官话系统,为中原官话郑曹片,钱曾怡等在《山东方言的分区》和《山东方言研究》中把它划归山东方言西区西鲁片。郯城由于地处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洛徐片和胶辽官话区交界地带,因此郯城方言除具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征外,还有独特的地域特色。郯城方言的代词系统较有特色,人称代词已另文发表,本文主要从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方面描写郯城方言代词的一些特点。

一、指示代词

郯城方言指示代词三分:近指“这???41”,中指“聂???41”,远指“那??41”。“这、聂、那”都是去声。表人物、处所、时间、性状,都有相对应的指代形式。

(一)指示代词的形式

“些子”的“子”尾也可以不用。“的的”指处所,即“在这里”,第一个“的”相当于“有的放矢”中的“的”,读为??55,第二个的为助词,读为te0。

(二)“这、聂、那”

单读时读原调,当后面出现“样”时,则分别合音为“丈 ????41、酿????41、囊???41”,“那么”合音为“弄???41”。

1.郯城方言指代词虽然有三分的现象,但中指代词“聂”只有在三个以上的人、物同时出现以示区别时才用。若只有两个人、物出现,离说话者较近时,都用“这”,较远时,都用“那”来指代。

(1)这支铅笔给恁兄台弟弟的,这支毛笔给你的。(离说话者较近)

(2)那坐搁石头上的是恁大表叔,那站子的是恁二表叔。(离说话者较远)

(3)这棵是杨树,聂棵是柳树,那棵是椿树。(同时出现三个以上的事物)

2.郯城方言指代处所时,常用“这/聂/那”+“何/点”来表示,相当于普通话的“这里、那里,这儿、那儿”。

(4)你把车子放这何是的。(是的,相当于“就是了”。)

(5)那何弄多人揍么的?

当提醒别人注意或回答别人提问时,常用“这、聂、那+不的的”来指代方位处所,比“在这儿(那儿)”语气强烈。

(6)小丫不搁这不的的曼!

(7)你看子恁大叔了曼?——那不的的。你看见你大叔了吗?——(就在)那里。

(三)合音的问题

1.郯城方言部分指代词由于常用,连读而合为一个音节。如:这样丈,聂样酿,那样囊

但其读音与普通的“丈、酿、囊”并不完全相同,读音稍拖长,长度相当于两个音节。

(8)你怎丈对恁娘的!

(9)囊的人太没有教养了。

2.“弄”(那么):“那么”的“么”中,失落了韵母,m和前面的“那??41”合为一体,成为“弄”。主要用在形容词前,强调程度,如“弄好的、弄坏的、弄快的、弄精的、弄贱的、弄腥的”。这时一般不用“这么、那么”来修饰强调形容词。也不区分远近,即不说“这么好、那么好”,一律只用“弄好”表达。

(10)你这人弄坏,也不怕天报应。

(11)弄精的人还办弄瞎的事!

3.“这些子”“弄些子”:表示事物非常多,相当于说“这么多”“那么多”,有超乎预料之外的含义。

(12)你给俺弄些山芋,哪会才吃了?

(13)一下子来这老些人上哪弄什么吃?

用“这老些”比“这些子”程度深,语气强烈。

4.表时间时,用“这阵子、这(那)盼子、这(那)蒙子”来表达近(远)一段时间,相当于“最近一些日子,前些日子”。

(14)那蒙子俺逮家种莴苣,哪也没捞去!

(15)这盼子俺三叔不舒坦好了点不?

有时还用“弄半年”来表示“原来”“搞了半天”,表示出乎意料的惊异之情。

(16)我当你早走家了,弄半年还搁这没动动的。

二、疑问代词

郯城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都有其相应的疑问形式。

(一)疑问代词的形式

根据询问对象的不同,疑问代词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二)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

1.询问人时,一般用“谁个、哪个”来表示。其中“谁”有两读[??55/??55]。老年人一般说[??55],年轻人多说[??55]。“谁+个”的用法相当普遍,表达的语气一般较“谁”强烈。

(17)头先乎谁个逮恁家的?(刚才是谁在你家里的?)

(18)谁个该你骂的!(你谁也不能骂!)

用“哪个”来询问人时,一般要求听者指出一个人,而“谁个”要求听者说明这个人的身份。

(19)哪个是恁姑父?——坐搁左不个板头吸烟的那个。坐在左边那个板凳上吸烟的那个。

(20)谁个是恁姑父?——就是小明他三叔。(其中小明是双方都认识的)

2.询问时间,这种读法有人记作“早晚”,认为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认为“早晚”起源于晋代,至元代就不再用了。其实在郯城、徐州等地这样的用法仍存在,相当于“什么时候”,既可以询问未来的时间,也可以询问过去的时间。

(21)你早晚才能叫俺钱还上?(你什么时候才能还上我的钱?)

(22)恁家的屋是早晚盖的?(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

有时还可以用于表反诘。

(23)你早晚见过咱怕过谁个的?(你什么时候见过我怕过别人呢?)

也可以用“哪会儿、多会”来询问时间。

(24)你哪会儿能上俺家来一趟?(你什么时候能来我家一趟?)

(25)他来学校多会了?(他到学校多长时间了?)

疑问代词范文2

关键词:词缀;研究历程;性质特点;判断标准

现代汉语研究开始,对于其词缀的探索也随之展开。看似简单的词缀往往会让人在其判断标准和性质特点上产生分歧,但汉语的词缀问题又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对整个现代汉语构词、语法的研究都会造成影响。作为初涉现代汉语海洋的我们对于词缀没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但我们仍有必要追本溯源,对于词缀进行分门别类,根据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历史进程,归纳其性质特点,进一步再提出现代汉语的判断标准,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历程

汉语词缀的研究脉络总体还是清晰的,大体可以划分为四阶段。

(一)萌芽时期(“五四”前后至建国前后)

此阶段,白话文的兴起让人们意识到汉语词缀的存在,但对其的研究总体上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只是对个别词缀如“儿”、“头”等有较详细的分析。如《国语学草创》(胡以鲁,1913)的“形式部”就有论述“儿”“子”等语素“虽不无意义之可解,然而本义微矣。”胡先生没对这一类语素在名称上进行概括,却指出它们的意义已虚化。之后,《中国言语文字说略》(薛祥绥,1919)中谈到“语根不变,缀以语系,职因语系而明。”“语根”、“语系”与如今的“词根”、“词缀”在意义上几无差异。《黎锦熙的国语讲坛》(黎锦熙,1921)中《词类连书条例》一文,把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分为六类,其中第六类“带语尾的”就是指带后缀的词。再后来《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1942)首次提出“近似词尾”(类词缀)这一术语。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文法》(王力,1945)对“记号”(词缀)正式下了定义:“凡语法成分,附加于词、短语或句子形式的前面或后面,以表示它们的性质者,叫做记号。”

(二)奠基时期(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这时期,人们对于词缀的性质、特点和词缀的确定问题进行探究。随着外国语言理论(如苏联)的传入、普及,各地语言教材开始涉及此类问题,为下一时期的探索奠定了基础。《汉语的构词法》(陆志伟,1957)就注意到了轻声在判断汉语后缀的作用,较早提出后缀在语音形式方面有轻声的特点。同年《略论汉语构词法》(张寿康,1957)又提出按意义的虚实给语素进行分类,强调了词缀意义的虚化特点。后来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1979)更是开创性地提出汉语词缀的两个特点:一是汉语中存在类词缀和类后缀;二是汉语词缀所附着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

(三)空前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20世纪末)

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学术研究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学者们对于汉语词缀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普通话,方言词缀的研究开始出现。例如《福建永安方言的“仔”尾》(林连通,1983)、《苏州方言里的词缀》(谢自立,1989)、《粤语的常见后缀》(汤志祥,2000)等。“汉语方言词缀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各大方言区,不足的是这些文章对于某一方言词缀进行大量描写,然而却缺少解释和深究。”[1]

(四)继往开来时期(21世纪至今)

21世纪以来,对于词缀的研究更加专业集成化,人们推陈出新,在取得繁荣的同时继往开来。学者们开始借鉴语言学新的理论方法,如认知语言学理论、韵律构词理论、羡余理论、模糊语言学理论等来分析问题,如《认知语法概论》(王寅,2006)、《汉语词缀新论》(韩陈其,2002)。应用研究成绩显著,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派生词的自动划分、分词过程中落单词缀的标注等研究受到重视。主要文章有《带后缀“者”的派生识别》(冯敏萱、杨翠兰、陈小荷,2006)、《现代汉语文章中后缀词语的动态归并》(吴赣、宋柔、邱超捷,1998)等。

二、现代汉语词缀的主要性质特点

为了更好地划分词缀,我们还要看看词缀的主要性质特点。对于词缀,我们的《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2007)介绍得并不详细,只说“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而“词根是从词根演变而来的,典型的词缀意义已经明显虚化。”[1]这样的描述只能让我们对于词缀有个大致的理解。根据上述前人的一些研究文章,我们可以对该问题有更深的了解。(一)从王力对于“记号”(词缀)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词缀具有粘附性、定位性,还可以标识词性。(二)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对于词缀的定义则是:“不单用,但是活动能力强,结合面较宽,有单向性,即只位于别的语素之前,或别的语素之后,或两个语素之间。这是所谓‘前缀’、‘后缀’、‘中缀’,可以总称为词缀或语缀。”(三)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指出“汉语里的后缀是虚语素,多数是轻声,出现在词的末了,表示这个词的语法功能。”(四)熙在《语法讲义》中说明词缀的两个特征:“词缀都是定位语素,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2]

三、由性质特点到词缀的判断标准

现代汉语词缀位置具有固定性,我们可根据词缀的位置判定是否为词缀。“和屈折语一样,汉语词组的位置也比较固定,因而有人又把它称为定位语素,也就是说它只能放在词根语素之前或之后,成为前缀或后缀。”[3](亦有前缀、中缀、后缀之说)举例来讲:

前缀+词根:老虎、老师、初一、初二

词根+后缀:椅子、柱子、石头、苦头

词根+中缀+词根:对得起、来不及、稀里糊涂、土里土气

既然词缀的位置是固定的,那作为前缀的语素出现在后面或作为后缀的语素出现在前面,就都不宜看作是词缀。如“年老”、“头脑”、“子女”等。

现代汉语词缀的意义虚化,我们可根据语素意义是否虚化判定是否为词缀。“老”、“头”等语素,可以出现在不同词的不同位置上,尽管它们的音、形相同,但是语素义不同。“老虎”等词中的“老”意义虚化,成为附加在词根上的语素,是词缀;“年老”等词仍然为实语素,它们的实在意义依旧可辨,不是词缀。现代汉语词缀具有粘附性,我们可根据语素能否单独使用判定是否是词缀。词缀不能单独使用,只能依附于词根,不存在主谓、并列、动宾、补充、偏正等句法结构关系。不过我们必须知道词缀语素一般有多个义项,其中的某一两个才是词缀义,语素在非词缀义项上的运用是自由的,可以独立成词,也可参与构词。仅有词缀义项的词缀不多,只有“阿”、“们”等少数几个。

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还有很多,如标记词性的类化特点,词缀表现一定的语法意义等,这些性质在词缀的判定上也有一定作用,但不具代表性。汉语词缀的性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制约、补充的,因此在确定词缀时要综合分析,运用一些辅助手段,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的实际情况。

即使到现在,现代汉语词缀问题学界仍存在较大争议。无论是词缀的定义、性质特点、划分标准,还是实语素、词缀和类词缀的区别,似乎都有待商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如今能做的是追本溯源,挖掘前贤的研究精华,站在前贤的肩膀上,将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理解透彻!

参考文献

[1]邵敬编.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祁淑玲、贾甚杰、周振海.对现代汉语词缀性质的认识[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3).

疑问代词范文3

关键词:しむ;上代文献;使役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90-03

序论

现代日语中广泛使用的使役助动词「せる「させる,其源头可追溯至奈良时代的使役助动词「しむ。本文在总结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取上代文献中所出现的「しむ,总结其数量、分布、活用并对其意义用法加以分析研究。日本上代文献均使用汉字表记,因此本文将以万叶假名表记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中的歌谣为考察对象。

一、先行研究

在日语研究中,关于现代日语使役表达的研究比比皆是,而关于上代使役助动词「しむ的先行研究却很少。主要涉及助动词「しむ的活用、接续和意义。

关于助动词「しむ,大文彦在《言海》中指出:「しむ是表示使役某人或某物去做某动作的助动词(林巨树・铃木彦《研究资料日本文法助辞编・助动词》,48页)。小林好日在《日本文法史》中指出:「しむ主要在奈良时代比较多用,平安时代后多被「す・さす代替,此时表示使役的「しむ比较少见,大部分已经转化为表示尊敬(小林好日《日本文法史》,163页)。山田孝雄在《奈良朝文法史》中把「しむ归类为表示间接作用的复语尾。同时列举了上代文献中「しむ的各种活用,并指出此时无已然型用法。关于「しむ的意义,山田孝雄指出除干预和使役之外,也表示尊敬,但仅限于东歌中含有命令禁止的表达(山田孝雄《奈良朝文法史》,258页)。岩井良雄在《日本文法史》中详细论述了「しむ的活用和接续。他指出:「しむ为マ行下二段助动词,前接动词、动词活用型助动词未然形。与山田孝雄所述相同岩井良雄指出上代文献中「しむ没有已然型用法。岩井良雄亦指出上代文献中「しむ的命令形为「しめ,且有名词形「しむらく,表体言(岩井良雄《日本文法史》,151页)。

综上所述,「しむ为マ行下二段助动词,前接动词、动词活用型助动词未然形。上代多表使役,其后大多转化为尊敬。本文将参考上述研究成果,考察上代文献中的助动词「しむ的具体例句,从数量、分布、活用等方面进行总结,重点分析其在上代和歌中的意义用法。

二、上代文献中「しむ的活用形及其用法

日本上代文献均使用汉字表记,因此本文将以万叶假名表记的《古事记》《万叶集》《日本书纪》中的歌谣为考察对象,总结上代歌谣中「しむ的数量以及分布状况,具体(见表1)。

表1 上代歌谣中「しむ的数量及分布状况

由表1可知,《古事记》歌谣中未发现助动词「しむ,《日本书纪》中有1例,《万叶集》中有17例。可以看出助动词「しむ在上代歌谣中使用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万叶集》。因此本文将以《万叶集》(本文所使用的例句和现代文译句均选自日本古典文学大系4-7《万叶集》,高木市之助等校注,岩波书店,1960年版)中含有「しむ的和歌为中心,分析总结「しむ的用法和意义。《万叶集》中「しむ的活用法以及各活用形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万叶集》中「しむ的活用法及各活用形分布

由表2可知,「しむ没有已然型,此结果与山田孝雄、岩井良雄所述相同。且《日本书纪》中所出现的一例即「妹が手を我にかしめ、我が手をば妹にかしめ也不是已然型。「しむ的命令型为「しめ,没有「しめよ。名词型为「しむらく,表示「何々をさせること之意。此结果佐证了岩井良雄的结论。

关于使役助动词的意义长谷清川喜指出“‘a指使b做c这件事’是使役本来的意义,但在使役的基础上有时会派生出敬意、被动等用法” 。也就是说,使役助动词在具体的使用中会根据具体场合发生意义上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万叶集》中含有「しむ的和歌进行分析,发现「しむ所构成的使役句可分为单纯使役、诱使、请求三种类型,且在表示请求的使役句中「しむ除表示使役外,还表示轻微敬意。以下将通过具体例子加以分析。

1.单纯使役。单纯使役是指使役主体主动地让他人或他物去做某动作或呈某状态。这种用法中,使役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例1,雨ふらば着むと思へる笠の山人にな着しめ濡れはひづとも(《万叶集》374)。

雨降れば、着ようと思う笠の山だから、他の人には着せるな、たとい濡れても。

例2,明石のゆは夕されば潮をたしめ明けされば潮を干しむる(《万叶集》388)。

明石の海峡からは夕方には潮をちさせ、明け方には潮を干させることよ。

例1中,「着しめ即「着せる,「しめ为命令形。在此例句中,使役主体是「山人,「着しめ表示让「山人做「着る这一动作。

例2中,「たしめ即「ちさせ,「しめ为连用形,「干しむる即「干させる,「しむる为连体形。例2和例1相同,都「しむ表示单纯使役,但例2中使役主体和使役对象均是物。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万叶集》中的「しむ可表示单纯使役,即让他者或他物做某一动作或呈某一状态。

2.诱使。与单纯使役不同,诱使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某动作,而是表示引起或诱发某动作或状态发生的原因。诱使可以分为表直接原因的引起和表间接原因的诱发。

例3,春雨の止まず降る降るわが恋ふる人の目すらを相しめなく(《万叶集》1932)。

春雨が止まずに降りして、恋しい人のさせないことよ

例4,うら悲し春のぐれば霍公いやききぬりのみけばさぶしも君と吾と隔ててふる砺波山び越え行きて明け立たば松のさ枝に夕さらば月に向ひて菖蒲玉くまでに きめ安眠しめず君をませ (《万叶集》4177)。

うら哀しい春がぎるとホトトギスいよいよしきりにき立てる。その声を自分独りでくと寂しい。ホトトギスよ、わが君と私と隔てて恋しく思い合う波山をび越えて行き、夜明けには松の小枝に、夕方は月に向って、あやめ草を玉としてく五月になるまで、き立ててわが君を安寝させずにませよ。

例3中,「相しめなく即「させなく,「しめ为未然形,后接否定助动词「なし的连用形「なく。由于「春雨の止まず降る降る这一客观原因导致了「相しめなく这个状态的发生。例4中,「しめず即「寝させず,「しめ为未然形,后接否定助动词「ず。和例3相同,此例中的使役主体也是一件事情,是引起「安眠しめず这种状态的原因。

以上两例中,「しむ表示引起,此时使役主体并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某一动作,而是引起某一动作或状态的发生的直接原因。

例5,木高くはかつて木植えじ霍公きめて恋まさらしむ (《万叶集》1946)。

木高くして木を植えまい、ホトトギスが来てき立てては、私の恋心をつのらせるから。

例6,他人よりは妹そもしき恋もなくあらましものを思はしめつつ(《万叶集》3737)。

他のより、妹がいのだ。恋の苦しみもなくあらうものをこんなに物思いをさせるのだから。

例5中,「まさらしむ即「つのらせる,「しむ为终止形。与例3、例4略有不同,此例的使役主体「霍公きめて不是引起动作的直接原因,而是动作发生的一个诱导原因。即「恋まさる这个动作在「霍公きめて的诱发下发生。

例6中,「思はしめ即「物思いをさせ,「しめ为连用形,后接助动词「つつ。例中的使役主体「妹并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思う这一动作,而是诱发「思う这个动作的原因,同时「思う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大野晋在《岩波讲座・日本语7・文法》中分析此例时指出“「妹并不是主动让他者做某一动作,而是动作发生的一个诱导原因。且「思う这个动作是在「妹这个诱因下的一种自发状态。”这种观点,恰与笔者认为之诱发相同。

以上两例中,「しむ表示诱发,即使役主体并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某一动作,而是表示某一动作或状态的发生的间接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万叶集》中的「しむ除表单纯使役,还可以表示诱使。

3.请求。与前述单纯使役、诱使不同,请求是指请求他人容许某一动作的发生。当表示请求时,笔者认为「しむ在表示使役的同时,亦表示对使役主体的轻微敬意。

例7,月立たばもかはさず石竹花が花の盛りに相しめとそ(《万叶集》4008)。

月がったなら、直ちに、ナデシコの花の盛りに、あなたに会わせてください。

例8,布施置きてわれは乞ひ祷むめざむかずただにゐゆきて天路知らしめ(《万叶集》906)。

お布施あげて、おいをする、あざむくな、ただまっすぐに、天路を知らせてください。

例7中,「相しめ即「会わせて,「しめ为命令形,此和歌表达了“在石竹花盛开之际希望能与你相见”的愿望,即请求使役的主体容许「相る这一动作的实现。因为是请求他人允许某动作,故此时的「しむ包涵对使役主体的轻微敬意。

例8中「知らしめ即「知らせて,「しめ为命令形。表示向神灵祈愿,希望「天路を知る这个状态的实现。因为是向神灵祈愿,所以「しむ在表示使役的同时也含有对神灵的尊敬之意。

关于「しむ的尊敬之意,山田孝雄在《奈良朝文法史》中指出“上代语中表示间接作用的语尾「しむ在句中除了具有干与和使役之外,有时也表敬意(山田孝雄《奈良朝文法史》,258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しむ在表示请求时确实包含轻微敬意,此结果与山田孝雄所述相同。

结语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上代文献中使役助动词「しむ的数量、分布、活用,并着重分析攻讦了「しむ在《万叶集》中的意义用法。指出《万叶集》中「しむ所表示的使役句可分为单纯使役、诱使、请求三种类型。且在表示请求的使役句中「しむ除表使役外,还表示轻微敬意。由于上代文献中「しむ的使用较少,关于「しむ的意义变迁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小林好日.日本文法史[M].京:刀江院,1936.

[2]山田孝雄.奈良朝文法史[M].京:文,1954.

[3]高木市之助,等.日本古典大系4-7・万集[M].京:岩波店,1960.

[4]岩井良雄.日本文法史・奈良平安时代[M].京:笠院,1970.

[5]大野晋.岩波讲座日本语7・文法[M].京:岩波店,1977.

[6]林巨,木彦.研究料日本文法助辞・助[M].京:明治院,1984.

疑问代词范文4

又一次、我期待,青春再来。期中考完了,坐在座位上,颓唐地望着一尘不染的黑板,双眼空洞无神,这时候,我绝望了……我也不明白,为何上了六年级,感觉和五年级差别不算大,怎能差出这般距离?我不懂。真的。是我不够努力,还是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让我满含着希望,却又把我打回那十八层地狱……事情是这般不尽人意,时间也从无聊乏味的书本中溜走,再也抓不住,再也抓不住那繁盛的青春年华,青春何在?我们的生活没有一点的跌宕起伏,老师的训斥,家长的责骂……无尽的痛苦时时缠绕着、困扰着我们。而我们的美好青春经永远埋葬在这里么?抓住现有的每一滴青春的脚步,我们将永远生活在每一天的精彩里!但,这可能么?孤独、绝望。繁重的学习压力,早已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少年们应有的活力在哪?在哪?我不明白,我们挣扎,却又在不经意间接受了命运的种种安排。

我祈祷,只要青春再来,我愿付出我的一切、一切。把握现在、自己走的路,我从不后悔!青春,属于我的青春,我等你。

古城小学六年级:慧慧子

疑问代词范文5

关键词:一带一路;河南钧瓷;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31日

一、绪论

河南钧瓷原产于禹州,始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北宋以来的一类重要瓷器品种。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指导下,钧瓷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高峰。针对其进行的相关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对钧瓷进行了多科学、多视角、多层次的探索研究。

钧瓷文化研究著作涵盖面较广。例如,李建设从文献学的视角看有关于钧瓷起源的三种观点,为钧瓷起源的探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李建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详细叙述了钧瓷的起源、衰败和复兴发展。这些研究一般从钧瓷的产生、历史、兴衰等方面进行考证。另外,重点研究钧瓷制作流程的文章也比较常见。例如,谢一菡在博士论文中,以传承为主线,剖析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何来、传承何在、传承何往等诸多问题及答案,寻求钧瓷传y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除此之外,刘立胜则独辟蹊径,“钧瓷工艺文化的英译对于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瓷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钧瓷英译还存在诸多误译,钧瓷英译应遵循专业性、对象性及目的性原则,以助于国外游客对于钧瓷工艺文化的深层次了解,促进其在国外的广泛传播。”

以上这些研究多从发展历程、工艺制作流程、瓷器名英译等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钧瓷文化对外传播与形象建构的研究文章还不多,目前多是集中在文化产业发展概观方面,如张自然的《钧瓷文化精神探析》及李争鸣的《钧瓷文化传播及理论构建》。

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和精读理论的方法,收集的资料主要有期刊、书籍、相关政策、硕博士论文等,对禹州钧瓷制作中心和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探索钧瓷文化传播与形象建构的一般规律。

二、钧瓷对外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一)钧瓷外销的地域阻碍。针对钧瓷的熟知度和在国内的接受度,我们选择了中国三个不同位置的城市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别是长春市、太原市和中山市,调查对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和白领工作者。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人对钧窑没有任何概念,37%的人不知道钧窑在禹州,38%的人只知道钧瓷是种瓷器,3%的人对钧瓷和钧窑完全没兴趣。由此可见,真正了解钧瓷的人寥寥无几。而我们用景德镇陶瓷做了对比调查,结果显示76%的人知道景德镇瓷器,大概了解它是“中国瓷都”,4%的人对景德镇瓷器有浓厚兴趣。以上数据仅是针对国内做的调查,可见景德镇瓷器相比禹州钧瓷传播更广。

究其原因,地理位置不能忽略。禹州市在行政区划上归属于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枢纽位置。自古以来素有“夺中原者夺天下”的说法,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南北各有两大山系,环抱颍川平原,颍河贯穿城市之中,自舜时期就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城市,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并称颍河为母亲河,这都清晰的表明禹州位置的重要性。禹州向东可到达洛阳,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的最东端,钧瓷便由此从陆上传向西域各国,远至非洲等地。

但对于如今的禹州钧瓷传播来说,上述种种优越的地理位置,看似是优势,实则对钧瓷外传带来阻碍。禹州地处内陆,郑州又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但海运缺陷不容小视。海运是运输大宗货物的主要渠道,其作用铁路远不能及,这就阻碍瓷器外销和传播,尤其是海外传播。相比之下,景德镇也地处内陆,但亦处东南地区,距东南沿海各港路途并不远,尤其是在景德镇与广州之间形成了一条稳定的水路通道,景德镇瓷器得以源源不断地外输,影响力自然高过禹州钧瓷。

(二)钧瓷文化产业发展薄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一词最先起源于industry culture,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我国的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大会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十报告又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给文化产业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而相对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没有严格统一公认的学术定义。百度百科对文化事业做出的解释是:“文化事业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当中存在的文化事业单位的集体名词”。文化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钧瓷作为中国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元素。在禹州,有关钧瓷所建的文化事业单位不在少数,钧官窑址博物馆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它是禹州对外宣传钧瓷的一个有利窗口。但是,关于钧瓷所兴建的文化产业却相对薄弱。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厅都有双语介绍,但是博物馆周边少有与瓷器相关的商铺或者是其他宣传窗口,在博物馆内,仅有一家纪念品商店。在央视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第三集中,钧瓷的故乡神,很少有大型的企业集中制造钧瓷。同时,禹州作为夏朝的故乡,也作为明清时期四大中药材集散地,拥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对于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厚底蕴有借鉴价值。但是,这些有利资源并没有得到良好开发。

疑问代词范文6

1、王者荣耀刺客通用铭文是红色祸源10、绿色鹰眼10、蓝色打猎10。总数据是暴击率加百分之十六、物理攻击加9、物理穿透加64、移动速度加百分之十、攻击速度加百分之十。

2、刺客通用铭文:赤色:祸源*10——暴击率+16%,绿色:鹰眼*10——物理攻击+9、物理穿透+64,蓝色:打猎*10——移动速度+10%、攻击速度+10%,综合:暴击率+16%、物理攻击+9、物理穿透+64、移动速度+10%、攻击速度+10%。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鱼的记忆

下一篇华阴老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