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范文1

一、构建开放课堂,实现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老师的引导及鼓励,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想活化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课堂,实现在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中师生交流与沟通。构建轻松的开放型课堂,就需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感受到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了实现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那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得主动走进小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总之,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氛围,而不是课堂死寂一片。实现师生互动,是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讲授,还要有学生的参与,只有实现师生互动和交流,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活化教学过程。如在学习《窃读记》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和学生讲几个古代类似的励志故事,如凿壁偷光等,老师还可以讲解一些身边的故事,引出身边学生读书难的实例,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文中“窃”的含义及背后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很简单的领会到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既定的学习内容了,同时又可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体验式教学

要想活化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改变常规课堂教学的定势模式,老师让位与学生,而不是老师一味的讲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必须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式的体验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指导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通过自身的参与和思考,使得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这样就会大大的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领会和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进一步领会和内化,它重在使学生认知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达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不同程度的感悟和体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准确的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的寓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自己做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在分析“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句话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作者的是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愉快心情,然后让学生讲述自己访友的事例,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然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这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活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小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事情,社会阅历非常浅薄,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领会,所以,要想活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结合学情,采取有效的方法,把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掌握。如在学习课文《鲸》时,文章中讲解的很详细也很清楚,但是学生却很难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鲸的理解,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鲸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听说到,但其实并不了解,文章中很多的词语或者关于鲸的描述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筛选一段关于鲸的视屏解说,然后再用PPT展示鲸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学生在导入阶段就能清晰的了解到鲸的大概状况了,那对课文的理解就简单多了,这样就能很好的活化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范文2

一、学讲计划让语文教学模式更加新颖

“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占据了语文教坛较长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包办了整个活动,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思维的活跃程度,虽然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但是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缺少有力支撑。学讲计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这一僵局,让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笔者在教学中以学讲计划为指导,将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的模式,较好地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访友》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然后对照“拜访了哪些朋友?有着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妙用?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的思考题进行研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自主思考,还要和其他学生一起研究讨论,接下来进行交流与补充,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充分领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写景状物的技巧,能够对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握更为精准。由此可以看出,学讲计划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工作,颠覆了以往教师传授和学生听讲这样的单一模式,使教学工作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面达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学讲计划让学生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学讲计划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工作,适应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满足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愿望,可以为教学生动程度的提高奠定基础。和传统模式相比,学生在两个方面的参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首先是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做到了“没有预习就不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看云识天气》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不仅解决了生字词,而且要求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云的情况掌握天气情况,以及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等。经过这样的提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学习研究,以及和学生相互讨论和讲解时候就会更加轻松自如。有了这样的基础,学讲活动就会更为生动活泼。其次是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环节的参与性明显提高。讨论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思考题组织讨论,小组织内的学生还要进行互帮互助,提高整体理解效果,最后在全班进行学习成果的汇聚提炼,促进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

三、学讲计划让合作学习方式成为常态

从传统课堂迈入学讲计划的素质化课堂,教师的华丽转身不仅走出了教学模式改革这一步,同样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学讲计划运用过程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有三个环节强调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无论是小组内的研究讨论,还是全班范围内的提炼总结,学习目标的达成都是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研究讨论,依靠学生的集体力量去完成。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成为了新常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小组讨论”环节,牵头学生带领大家对着课堂上提出的语文思考题,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可以进行集体讨论,也可以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生生交互提高学习研究的深入性和全面性。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本质上也属于合作学习,一个小组或者一位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回报,其他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完善,无论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观点与结论,都可以通过总结交流的方式进行完善。另外在“质疑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研究过程中尚未解决的一些自主问题,进行质疑并在全班进行智慧的集聚,提高学习目标完成的效果。在整个学讲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和内化吸收提炼的过程,这一教改成果的运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活起来”。

四、学讲计划让教学反馈积累更为精准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讲计划,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培养,从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到总结梳理能力等等,但是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必须要经过检验才能够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学讲计划的运用必须重视检测活动,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将重点要点提炼出来形成简要的检测题,每节课都留下一小段时间进行检测,从而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师生都可以从这样的检测中获得教学与学习所需的反馈信息,为教与学活动的调整提供参考。另外,学讲计划还高度重视总结梳理活动,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环节主要是进行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学习经验的总结,既要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一角度进行总结,也要从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总结。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无论是教学反馈信息的掌握还是学习成果与经验的总结,都实现了更为精准的目标。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下 ;农村 ; 综合性学习 ;实施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他们的见识少,积累少。据调查,乡镇相当数量学校极少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甚至是空白。针对这一现状,特提出几点实施策略,以促使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不少教师都受安全第一、设施不全、场地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宁可让学生呆在教室或家里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敢放开胆子组织学生到户外实践,结果是搜集的资料不齐全、课前准备不充分。然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从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研讨语文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2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实施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具体活动样式之一。探讨一种较为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步骤是有必要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是按以下步骤实施的:

2.1 明确目标,确定内容。

纵观人教版语文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每册书都有六个阅读单元,分别安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这些综合性学习绝大多数都是与单元的阅读课文的内容是互相勾连、密切的。在规模小、层次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山中访友》(李汉荣)、《秋天》(何其芳)、《古代诗歌五首》,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试图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2 收集信息,热点引入。

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将走出社会,他们面临的更多是要如何适应这个信息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家庭。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说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对一些热点设置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如“综合实践学习?马的世界”活动中:我分别让学生收集关于汉语中的马;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文艺作品中的马。经过这一整合的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学会合理地吸纳,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又如2012年社会热点问题的收集,进行整合,安排其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热点话题的收集、整理、运用,也是符合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要紧密联系社会的大语文理念的。

2.3 反馈交流,形式多样。

①五分钟练习。

利用早读时间,是让学生在五分钟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可以有准备,也可以即兴地表演、演讲、对话,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的尝试。

②办手抄报。

办报之前,我对学生进行培训,讲办报步骤: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划分版面、确定栏目、组织稿件、给报纸排版。我们曾为检验学生完成暑假作业情况办读书报(以暑假作业为内容);讲完课文《春》,为让学生积累有关“春”的成语、俗语、诗句等。

③多样化作业。

在教郦道元的《山峡》时,为了让学生充分预习,我布置了将课文内容转化成图画的设想。讲课时,让学生将自己画好的画拿出来,一边分析课文一边对照自己的画是否正确。结果问题百出,这说明学生读书不够认真,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及错误,课后许多同学又作了修改。学生都说这样的作业好像不是作业,一边玩,一边就完成了作业,很轻松。

2.4 总结反思,设计评价。

每次的活动我一定要进行总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的活动中我是这样设计评价的:搜集的名人故事、人物传记或名人的缺点是否具有新颖性、典型性;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否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语言表达是否文从字顺。这一评价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探究内容决不只限于教材本身,也不限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和自然,来源于学生身边鲜活的生活。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地方、学校和班级的实际采用合适的方式,设计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增加知识和情感的积累。

参考文献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本人化; 本校化;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92-002

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儿童的生活更是充满着诗意的幻想,它如一条千转百回的河流,串联这多彩多姿的事、人、物……然而,我们每每打开学生厚厚的作业本,却发现往往是千遍一律、机械乏味的作业。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学习语文竟然是这样的机械枯燥乏味呢?

顾黄初先生说过:“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语文生活化作业的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生活化的活动时空,进行语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作业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的状态。

于是,笔者开始进一步思考,进行简单尝试。设计了“乡里乡气”的语文实践作业。让语文实践性作业贴近学生生活,笔者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亲近语文。

一、设计理念

1.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因人而异、因类而异的弹性作业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作业的批语、谈话、打电话,写信等多种形式来暗示、鼓励他们。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和优秀生,使得优者更优,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从而对作业充满信心,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享受作业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可否认学生间的差异。我们必须正视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2.设计趣味性作业,适应学生的个性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效果,将学生从单一的写字中解放出来,学生不会视作业为畏途,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3.设计开放性作业,张扬学生的个性

开放性作业其实质是要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社会内容或发现其问题。

开放性作业设计的优势就在于把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并把学生引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和思维。但是运作过程之中必须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交流、支持、帮助下,才能顺利、有序、安全的进行。

4.设计生活化作业,发扬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也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生活有多美,语文就有多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二、本人化——张扬学生的个性

第十一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主题是“人与大自然”,在学完第一课《山中访友》时,我布置了学生一个课外实践作业:即到田野里、小河边和公园里寻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朋友,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他们非常乐于完成的作业。当学完《山雨》和《草虫的村落》后,学生从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充分感受到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送客,寒梅报春——大自然的风姿、大自然的声音。在他们寻找大自然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到这是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这是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是个让我们心旷神怡的大自然,这是个与人和谐共处的大自然……

1.分层性作业

【案例1】在学习了《山雨》后设计这样的作业:

基础题

(1)背诵第五自然段。

(2)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3)试着模仿文中寻友的写法写两段话。

提高题

(1)大自然是美丽的,是与人和谐共处的,很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颂它,请你去收集体现大自然与我们人类和谐共处的诗文参加人与大自然的朗诵会。

(2)利用休息的时间去郊外找你在大自然中的朋友,把你找到的朋友结合自己的感受用文字写下来。

这种作业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分层性、实践性、适时适量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能力自由选择而做,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自选性作业

【案例2】索溪峪的“野”

在教学课文《索溪峪的“野”》后,“作业超市”里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

(1)想再一次领略一番的,可以抄写课后词语,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语句,积累写景语汇;

(2)想和大家分享美景的,可以写一段导游词;

(3)还想去别处走走的,可以通过上网及书籍阅读了解各地风景名胜,领略江山的多娇,感受艺术师的高超技艺。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要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3.个性化作文

【案例3】雪

2010年的一场大雪对谁来说无疑都是难忘的,因为这是50年来罕见的一场大雪,留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引导学生充分回忆的基础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写以“雪”作话题的作文。

课始,先让学生回忆这次下雪过程,从学生的交流之中,我感受到时间并没有冲淡学生的记忆:有的学生用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下零星小雪时的景色;有的学生则概述了下鹅毛大雪时的壮观景色;有的学生则说了大雪造成的全国性大灾;有的学生说了大雪给自己家的大棚菜地造成的损失;有的学生则描述了他和爸爸打雪仗、堆雪人的场景;还有的向大家描述了由远至近,大地银装素裹时的美景。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着眼点不同,那么我们每个人看待大雪也必然不同,如果硬性要求学生歌颂雪之美,那么这样的作文即使写出来也是无病。

学生作业选取:

风一吹,树枝轻轻地摇晃着,犹如少女在摆动着她们的玉手。那银光闪烁的雪针儿雪末儿,从树叶儿和树枝上慢慢地飘落下来,好似向大地撒下一把珍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场雪,真美啊!

——六(1)班 滕文璠 《雪后初晴》

一时间,只见雪球满天飞舞,笑声也满天飞舞,我边追边打,爸爸则边逃边还击,我高兴地唱道:“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时爸爸一个雪球飞了过来,我飞快地还击。一不小心,爸爸的雪球打到我的脚上,我一气之下把一个雪球飞进爸爸的脖子里,爸爸一边跑一边直叫唤:“冷死我了!好冷啊!”我高呼:“噢,胜利了、胜利了!”,妈妈开心地笑了!

——六(1)班 徐鹏程 《雪地上的笑声》

夜已很深了,透过灯光我依稀看见窗外仍飘舞着一大朵一大朵雪花,一天一夜了,该死的雪花为什么还不停止呢?爸爸妈妈照着矿灯去菜园已经很久很久了。今年冬天我家在菜园里搭了4个大棚,里面种的是草莓——是我们家明年一年的希望。谁也不知道今年竟然飘起了这么大的雪花,爸爸妈妈白天已经在菜园那里呆了一天了,扒了一天的大棚顶上的雪,晚上又得去扒,不然大棚被压塌了——明年一年的希望也就没了。

——六(1)班 樊金拥 《可恶的雪》

孩子们具有独特的感悟能力和与众不同的想象力,我们倡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里所想,“本人”的、“纯真”的,才是“至纯”的!他们没有堆砌华美词句,而是真真切切地把自己眼里观察到的、心里想到的与雪相关的场景捧在我们面前。

三、本校化——发掘校园的语言训练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

1.环境类作业

【案例4】秋菊

秋天傲菊盛放的时候,在200多盆各色各样的海洋里,邀请学校里花木匠吴爷爷给同学们作知识的讲座后,布置下列自选性作业:

(1)爱朗诵的可以去找描写秋菊的诗文朗诵。

(2)爱观察研究的给学校里的写好花名。

(3)爱摄影的给学校里的拍照。

(4)爱表达的就用自己的笔为学校里的献上几句赞美。

部分学生整理出来的花名:

金芍药、红粉团、贵妃醉酒、大红袍、金螃蟹、银针、珠连飞瀑、飞黄腾达……

部分学生的秋菊颂歌:

有纯洁淡雅的金丝菊,它特意把自己的“金发”烫得一卷一卷的,仿佛一个活泼可爱的外国小孩:有深沉秀丽的的七彩菊,像是一位打了一层淡粉色胭脂的娇娇小姐:还有一种不知名的白色,它那身纯白的衣服,让它显得更加端庄秀丽……这些白皑皑、金灿灿,挤挤挨挨的,连缀成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

——六(1)班 樊招娣 《秋菊》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爱的真正原因。不信?你瞧!随便翻开古典诗文中的一页,赞美的妙词佳句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最喜爱秋菊的大诗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美啊,我仿佛又看到了端庄美丽的秋菊正盛开在飒飒秋风中,顶霜傲雪,装扮着单调的秋冬,好一副铮铮硬骨呀。

——六(1)班 潘雨欣 《菊骨》

这样的实践作业就把语言训练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在校园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2.活动类作业

配合学校里开展的跳长绳、早操比武、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等各类比赛,我们也能布置各种各样个性化、开放性、选择性、层次性的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作业,不仅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对学校的热爱。

四、本土化——体现地域的差异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的,他们背后的世界是复杂的。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他们的家乡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风土人情、独特的人文地理、丰富的土特产、秀丽的山川。这些构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本土化语文作业资源。引导、尊重孩子对这些素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语文作业走向本土的过程。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作为全国县级旅游之冠的桐庐旅游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山、水、林、洞为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为桐庐地域的语文实践作业训练提供了大量素材。

【案例5】拓展阅读

在学完第十一册“人与大自然”第一单元后,我布置了如下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十一首歌颂桐庐的诗。

(2)选择若干首自己喜欢的诗背诵。

(3)寻找、阅读其他的歌颂桐庐山水的诗、文。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咏》等。

“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这是我班里孩子的心声。它让我们感受到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回顾自己一个学期以来对作业设计的探究、反思,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凸现个性,向校园延伸,跟本土接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王天一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之友》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