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1
。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如何呢?根据一项调查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些课外书,学生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无非这样三点:
1 校内外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校内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围着教科书转,嘴巴上说着课外阅读重要,行动上却往往忘记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在学习了一天之后,回到家又要完成许多作业,哪里会有时间坐在那里读书?于是,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学生思路狭窄,没有创新的独到的见解。同样,校外,家长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有的家长受自身条件限制很少阅读书籍,更少督促孩子博览群书。甚至一些家长把孩子对课外书籍的热衷称之为“看闲书”,他们最关心的是:“作业做了吗?”“词语会默写了吗?”“课文背了吗?”“作文写了吗?”似乎这些事情做了,语文就学好了。他们会在双休日送孩子学奥数,学写作,学画画,学各种器乐,甚至练习跆拳道,很少有人会想到让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为什么?很简单,他们认为这浪费时间,至少在短时期内是看不见“实效”的。
2 家长片面地理解了课外阅读。80%的家长对于购买课外读物仅停留在“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种狭隘的观念。
3 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不明白该读什么书,即便找到了一本适合的书,也是圆囵吞枣,粗粗浏览,导致留下的记忆很少,根本谈不上厚积薄发。
以上现状究其原因无非是应试教育环境下,为了急功近利地提高分数而让我们忽视了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我们的孩子身上只有沉沉的书包,眼里只有永远达不到的分数。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小学阶段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
1 培养兴趣,让孩子爱读书。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朗诵片段,人情人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共鸣;介绍封面,抓住切入点,及时地鼓励和表扬,都能激起学生的阅读乐趣。
教师还可以读读孩子们的书,因为读了孩子们读的书,教师才能和孩子交流有关读书的感受,告诉对方自己最近读的什么书,内容如何,感受如何。当然也会因经不起诱惑,互相借阅一下,那是多么美好的交往呀。当然,教师也可以定期把自己的读书故事、读书感悟讲给学生听,孩子常常会因此而兴趣盎然,激发出他们读书的欲望,喜欢读书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种现身说法的做法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强一万倍。
2 多渠道结合,让学生好读书。课外阅读不能是“放羊式”,也不能是“任务式”。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其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这些读物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从精神培养的层面来看,给孩子们多读些文学类作品,可以给孩子的人生一点美好的底子,给孩子的世界一个多彩的梦幻。这样,不论将来他的心灵驶向哪里,泊在何处,留在他人生底板上的永远都将是一抹美好的底色,这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是有益的。从语言滋养的层面来看,虽然孩子们将来未必都做文学家,但无论他做什么,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而至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有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等每一部书都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教益和人生启迪。中国的古典诗词、历史故事、科普名著、科幻小说、书信札记等都在新课标教材的推荐和介绍之列,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读物,都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很有帮助。
经典作品不仅仅是指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留下的东西,我们今天的文化在几百年几千年后经得起推敲的也是经典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当代时文荟萃,阅读优秀儿童作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 掌握方法,让学生会读书。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仍要把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成功地进入阅读之门。
(1)注重训练,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是课外阅读得以实行的基本保证。课外阅读不能变成一种课业负担,也不能牺牲其他功课的学习时间来读课外书,要发扬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看书”的精神,抓住时间的边角料,聚沙成塔。“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极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让孩子在阅读中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同时学会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段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自己的内涵,留下厚实的文化积淀。
(2)方法点拨,培养阅读能力。注重精读法、速读法和略读法的区分和结合。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多运用在语文课堂中。课外阅读中多采用略读法和速读法的结合。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所谓略读就是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掠过全篇,领略其梗概。略读速度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阅读能力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因此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达到更加有效而愉快地阅读。
(3)摘录批注,珍视阅读感悟。课外阅读是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学生到书海里漫游,到书林里散步,去关注、欣赏、品味、思考,与作者对话,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对此,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积累这一层面上,还应让学生厚积薄发,尝到成功运用的快乐滋味,因为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许许多多的语言素材,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记忆与理解,并适当地为我所用。
(4)注重评价,释放阅读热情。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随时注重评价。课前交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每天一记,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大大地开阔了阅读面,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读书笔记交流,借鉴美文,开拓学生视野,满足表达欲望。
教学生读书,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也许不能很快地让你我收到“应试”的效果,但它能让我们的孩子视野开阔,志向高远,追求执著,有思想且对生活充满热爱。
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练,深邃。
读书,是一种情怀。――观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人心灵。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2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才能在阅读中有体验和收获。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方式要灵活多变,同时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推荐,以激发其阅读兴趣。推荐读物时,可以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可以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介绍自己读过的书。
2.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叶圣陶、老舍、冰心等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3.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建班级图书角、挂起读书的名人名言、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变“怎么读”为“我会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后,如果光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收效甚微。因此,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指导学生选择时,要把握“趣”“适”“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有趣的、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乐于读,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多方面、多个人、多种体裁的作品,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进行广泛性的阅读。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应对学生进行具体阅读方法指导。如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帮学生养成阅读后及时交流、讨论的习惯;教会学生读时写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从形式上可分为摘录好词好句、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时,不妨将它们吟咏、背诵下来。读后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必能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报。另一类恰恰相反,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科学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要指导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课外与课内阅读的“度”。
三、利用活动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阅读,变“我会读”为“我爱读”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就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开展各项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赛、故事会、知识竞赛等,通过语文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演讲比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肯定,体会到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他们会更热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爱上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3
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课外阅读的意义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须知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它可以为语文教学拓展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它,把它当做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把它落到实处。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着重要意义:
一、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
长期以来,学生们深受功课束缚,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由此造成我们很多学生知识面狭窄,甚至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所以我们在课外生活中,要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包括经典名著、科普图书等,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三、课外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
文学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流传千百年的文学名著,向来被视为一个国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它是时代民族生活的艺术概括,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它高雅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开拓,是人们生活的指南,理想的寄托。文学名著是理想、正义等人文精神的化身和时代的代言人,充满了对人类精神和终极关怀的不懈追求。文学名著反映了作家对人生的深刻关照,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阅读名著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所以,在提倡人性科学,科学道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人文精神。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激励了一代中国青年为祖国的事业前赴后继。李政道博士说:"我们的教育要突破技术层次,进入一种人文和理工相通的境界。比如孔夫子学琴自言经历了三个阶段,术、志、仁,一级比一级高。"他又说:"科学与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的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达到完美的成果吗?它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李政道的这番话道出了文学艺术教育的真谛,是十分使人警醒的。
四、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外阅读有利于巩固和拓展课内知识。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课内时间有限,课堂上学习得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需要巩固和补充,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延伸。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内知识充实了,课外阅读方法了解了,语文学习方式转换了,查找、处理信息能力提高了,语言积累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课外阅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当学生从课外书中获得了足够的乐趣后,学语文的主动意识才会长久保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阅读,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课外书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具有开开放性,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事实也证明,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的。语文学得好的人在谈及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往往都说得力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对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仅通过课文中这有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练习,但要想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形成能力,效率虽有但着实太低。特别是中外文学作品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极其广泛,而且汉语的词义多变,句型、句式的灵活多样,表达形式的变化多端,一定要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含义,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4
关键词:江苏省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阅读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阅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阅读的时候人的大脑就会去思考,所以在新世纪里,加强阅读训练对于少年儿童是不可或缺的。现今科技迅速发展,网络的普及让更多人愿意选择更快捷的方式汲取知识。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本团队成员系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11级语文教育师范生,为了提高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得到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我们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之下开展了这次调查活动。小组成员抽取了江苏省苏南(主要是苏州地区为例),苏中(主要以泰州地区为例),苏北(主要以连云港地区为例)三个地区合计30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当面提问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以下几种比较严重的现象:①没兴趣读。书本相对于旖旎的电视网络画面相对枯燥,没有立体感。学生若是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理解透彻。只是电视改编的剧本相对而言比较夸张,结构也不缜密。而一些网络快餐文化更是荼毒着青少年不谙世事的健康身心。由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昭然若揭。②没方法读。拿起书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不知道如何去吸收知识,不知道如何去消化知识,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太大的收获。③没条件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据初步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拥有的书量太少。通过小组成员对100个家庭的藏书统计,结果如下: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一些漫画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大部分是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大部分空余时间。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一些问题:①你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每天做完作业后,你都阅读吗?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②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在哪些场所?③你是自己想阅读还是别人让你阅读的?你的老师和家长支持你进行课外阅读吗?④你认为怎样的课外阅读形式最适合你?父母对你的阅读的看法?
我们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分别抽取了50个农村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①对于每天是否自主阅读的情况:苏南:每天自主阅读的占39.7%,有时阅读的占60.3%。苏中:每天自主阅读的占28.9%,有时阅读的占71.1%。苏北:每天自主阅读的占31.2%,有时阅读的占68.8%。②对于课外阅读的态度的情况:苏南:喜欢38.8%,一般49.5%,不喜欢11.7%。苏中:喜欢80.4%,一般14.6%,不喜欢5%。苏北:喜欢0%,一般80%,不喜欢20%。③对于阅读时间的情况:苏南:20~30分钟42.5%,一小时18%,一小时以上49.5%。苏中:20~30分钟60%,一小时20%,一小时以上20%。苏北:20~30分钟75.7%,从不阅读24.3%。④农村是否有专门的阅览室或图书室:苏南:大部分农村都有村民阅览室,少部分地区没有。苏中:有一部分地方有阅读场所。苏北:较少的地方有阅读场所。
对于“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喜欢课外阅读的小学生占得比例不大,大部分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这说明学生自身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够充分。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学校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实施手法。苏南和苏中地区的农村小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一般来说还是可以的,而在我们调查的苏北小学生中没有一个人是喜欢课外阅读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苏北地区的教育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低,学生的家长和教育部门要及时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加以实施的办法。对于阅读时间这个问题苏南,苏中,苏北这三个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调查显示,苏南地区50%的小学生每天课后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阅读课外书籍,苏中地区有20%,苏北地区80%的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左右,还有2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为0,由此看来苏北地区的小学生的阅读时间较苏南苏中地区是十分缺乏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量。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苏南地区的农村阅读条件较苏中苏北要发达一点,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些图书资料。
对于影响小学生读课外书的最大原因这个问题,选择“功课太多”的占50%,选择“没什么书读”的占10%,选择“不知道看什么书”的占40%。对于“你是怎样的阅读态度”这个问题,选择“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的占10%,选择“好玩消磨时间”的占20%,选择“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提高成绩”的占40%,而还有10%的则选择了“不清楚”。对于“老师有上过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吗”这个问题选择“有的”占30%,选择“只是上语文课时附带指导过”的占10%,选择“没有”的竟然占50%。
从上面的这三个问题小学生做出的回答来看,如今的农村小学大部分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有的只是少部分学校开设和老师上语文课时一笔带过,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小学生认为不知道看什么书,读课外书只是消磨时间的直接原因,如果学校开设关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课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知道怎样进行课外阅读?读怎样的书?这都能直接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有50%的学生选择了功课太多,在我们调查的小学生中有一半都认为课后的功课比较多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图书,从侧面反映出有些老师盲目布置作业,追求课内知识的巩固学习,却似乎忘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导致了小学生也担负起了一个“沉重”的书包,却没时间来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
由此看来,如果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在课外阅读上加以引导。
首先,对于教育部门来说,狠抓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抓教育的同时要适当的为小学生减负,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且切实的落实,确保小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学校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而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则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几种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评注法;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是略读,可以是详读,甚至可以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可在班级里组织进行学习交流方面的主题班会,每有好的读书方法,就向同学们介绍。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互相交流所读的文章,读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荐,有好的片断,就在课堂上朗读,做到奇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形成,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教师能够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再次,对于家长来说,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应该多花点时间来指导孩子的学习。家长自身也要经常阅读书籍,从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经常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读书经验,进一步的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最后,对于小学生自身来说,他们是进行课外阅读的主体。作为小学生要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回家后可以在做完作业后适当地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读书以后做好摘抄,读书笔记,或者定期写一些读后感。还可以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想,读书经验,这样可以集思广益更加能增长读书的兴趣,当然能和自己的父母,老师去交流更好。
总之,如果社会,学校,家长,还有小学生自身能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其中的话,孩子的学习生活将更加精彩。农村小学生能够多阅读课外书籍,增长知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益处,让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充实我们的生活,阅读要从小抓起。关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刻不容缓,让社会,学校,家长一起来支持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李如齐,王德才.《教育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8.
[4]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思考
阅读是提升综合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也是获取知识最好的方式,所以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有待提高,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许多的小学生都还没意识到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吸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也只是强调课内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为了保障学生们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就需要培养其阅读能力,要保障其能掌握略读等相应的阅读技巧,有一定的速读能力。课外阅读当前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当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督促,这样就造成小学生阅读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所以应该加强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时候,主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课外书籍。此种方式对于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效果更加的明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动机,使学生们能够将阅读和乐趣有机的联系到一起,保障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学生掌握基础的阅读方法,比如:顺读、选读、略读、精读、复读以及默读等阅读的方式,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
2.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首先应该建设好图书馆,保障学生有充足的课外书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完善图书馆的建设,配置多种种类的数据,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并且还应该及时的对图书馆的资料进行及时的更新,及时的购买新的影响力比较大的书籍,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提升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效果。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给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教师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让学生开阔眼界,但是在进行网络阅读的时候,应该创设良好的网络阅读的环境,做好基础的网络阅读环境的构建。网络阅读应该保障适量性,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面布置相应的阅读的任务,让学生们写阅读之后的读后感,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第三应该多组织活动来推动阅读的良好进行,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在发展当中,一般不会有持之以恒的阅读决心,所以,应该适当的开展阅读的活动,以此来提升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课外阅读的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进行阅读的交流,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能够将其阅读的成果展示出来,使其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其更加的富有热情的投入到阅读的活动当中,使其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为课外阅读创造条件。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设有利的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减少无效的作业,将时间节省出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这样教师还能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兴趣点,更加的投入到阅读当中,保障学生拥有充足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以此来保障课外阅读的质量。此外,外力保障能够进行课外阅读,还应该和学生家长进行配合,让学生家长能够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督促,并且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使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
要提升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不只是依靠课外阅读或者是课内阅读,应该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于课本的阅读知识进行讲解,以保障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的信息。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布置课外的阅读任务,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的扩展,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方法,应该注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课外阅读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6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首先,要推荐给农村小学生优秀的作品。现在农村小学生尽管已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开始涉足阅读课外作品,但由于是刚刚起步,因此显示出较多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农村小学生,让农村小学生原汁原味地去阅读,并帮助农村小学生用“注评析导”的方式扫除农村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尤其是一些与时俱进的前沿性作品,对农村小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农村小学生既能把握时展的脉搏,又不致于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航向。
其次,要引导农村小学生要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农村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农村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要读书”的内驱力。因此,对于一些引不起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文学作品,但它们的确对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引发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如:向农村小学生讲清作品的价值意义,介绍作品中的精彩片断,整体或部分地评价作品等。在推荐农村小学生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时,我是从这部作品的地位开始介绍,让农村小学生感受到“引起轰动”的散文是怎样一部作品,“文化”与“旅游”有何内在联系。这样,农村小学生在这种点拨下,自然而然生发出“要去读一读”的愿望。
然后,要指导农村小学生善读。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村小学生要读书,还只是刚刚进入阅读的大门,阅读的志趣、品味、方法、习惯尚未形成。这时的读书往往是漫无目的,不加选择的。所读之书也往往与“怡情”、“博采”、“长才”关系不大,甚至有时还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