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行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范文1

【关键词】 流行文化;品牌;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成功的驱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必伴有成功的品牌,这一点已形成共识。成功的品牌必有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品牌的内涵,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企业在设计品牌,创立品牌,培养品牌,使其成为知名品牌的过程中,流行文化将对其产生很好的催化作用。

一、流行文化及特征

在学术发展史上,“文化”一直是最复杂的术语之一。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泰勒,在他的代表作《原始文化》中写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之后,文化定义已有160多种。流行文化的定义与文化的定义一样,也是众说纷纭。一些学者指出,流行文化是被排除在高雅文化之外的文化,即那些不能达到高雅文化所需标准的文化文本和实践就是流行文化。这些学者坚持流行文化是大众生产的商业文化。

还有些学者认为,流行文化是渊源于“人民”的文化。流行文化又称普及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是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是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身边的文化事实,它正在模铸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可能成为新的流行文化产生的契机。流行文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它不仅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第二,流行文化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在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第三,流行文化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

二、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通过一系列市场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关系。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心灵需求的情感价值,是产品概念对应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价值的具体体现,品牌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同才有价值。这种被认同的价值是由很多元素组合的,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文化价值是品牌的内涵,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文化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品牌文化突出了企业外在的宣传、整合优势,将企业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品牌的直接载体主要是文字、图案和符号,间接载体主要有产品的质量、服务、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没有物质载体,品牌就无法表现出来,更不可能达到品牌的整体传播效果。优秀的品牌在载体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如 “麦当劳”其黄色以拱形“M”为标志,给人很好的视觉效果,人们通过“麦当劳”品牌会感受到一种美国文化、快餐文化,也能由品牌激起儿童在餐厅里尽情欢乐的回忆。

三、流行文化对品牌的作用

流行文化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其声色感受、直观刺激、绚丽形式,全方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这个社会当中主流的、强有力的东西,流行文化的商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吸引力。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当代社会的消费形态与形式正日益从大众、务实的消费走向感性、有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已成为构建品牌、塑造品牌的凝聚剂和催化剂,成为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力的核心动力。在品牌竞争中,品牌文化建设须寻找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依据社会消费思潮变化,将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化元素加入到品牌构建和传播中,利用文化的共享性有效地影响消费者,以获得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平台,促进消费的实现,获取最大的利润。

(一)流行文化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核心动力

文化具有明显的共享性与规约性。处于相同文化语境下的群体,不仅拥有普遍遵守的共同生活准则和情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共同的文化为参照,做出自己的各种决定,选择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在“文化符号”的叙述中形成共同的叙述内容与叙述方式,特定的文化环境必然决定着特定的消费意识和行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追求“感性的生活”,消费实践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选择,折射出其对高层次精神追求的需要。购买符合自己文化需要的风格化、感性化商品,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享受精神与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获得某种身份的确证与认同。

品牌建设必须按其定位有针对性地传递文化,将丰富的文化意蕴融注于品牌创意之中,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即把单纯的商品信息变成品牌文化信息,以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对人精神需求的迎合及满足为核心,在人文文化的特定语义中寻找和倡导一种品牌观念、品牌情感,表现品牌生活形态下的丰富体验,以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巨大的品牌增值效应,打动消费者。如变形金刚就是流行文化品牌的传奇,2009年,当电视版《变形金刚》故事已经成为20年前的古董,真人版《变形金刚》“奇奇卡卡” 的变形声再次在世界各地的影院里响起。一段横亘数十载的流行文化风潮再次回涌,伴着林肯公园的歌声,让银幕下的人群变得无比狂热躁动。《变形金刚》真人版电影,就在用近乎神迹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着流行文化的奇迹。

1983年,当美国孩之宝公司到日本寻求玩具合作开发权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个商业奇迹的发生,不是因为这种玩具本身具有市场魅力,而是孩之宝公司全新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整合了文化和商业的资源,使之形成完整的商业链条。孩之宝公司用组合销售的模式完成了其对《变形金刚》营销的完整商业链条的构建,孩之宝开发《变形金刚》动画片和电影就是为了销售玩具,无非就是将玩具广告制作出情节罢了。《变形金刚》被当做文化现象接受和讨论时,人们很轻易地就遗忘了在文化引导下产生的大量购买行为。

这种成功的模式,在文化和商品市场上都获得巨大的收益。光有产品不足以取得市场的成功,产品推销才是《变形金刚》这一商业神话的精髓所在。孩之宝公司在拍摄动画片《变形金刚》之前预先推出了造型新奇、可爱,甚至具有魔幻色彩的机器玩具,符合青少年追求时尚新奇生活方式的心理,为动画片的“预演”营造一种审美期待,动画片《变形金刚》推出后达到狂热。从玩具到动画片再到玩具,《变形金刚》玩的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营销模式,用流行文化产品影响市场,消费者先接受文化产品和文化偶像,使之变成一种爱好,产生购买欲望,形成最终相关产品的消费,用文化产品来促销玩具产品,促使消费者进行自主消费或者是连锁消费行为,最终两种产品都获得成功。

(二)流行文化对品牌的叙述作用

作为品牌传播的主要形式,文化叙述必须采用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与文化价值观。一个品牌要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与其相对应的产品概念,注入与品牌定位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并进行合理的整合、演绎与扩展,形成丰富而独特的品牌文化个性。流行文化是一种大众生产和消费的商品性文化,标志着一种普遍实践和热烈追随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只有切入流行文化,以社会时尚为创作的话语资源,在塑造流行生活模式的参与中,“攻目标消费者的心”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现代社会中,关爱生命、提高生活品质、提倡绿色环保、追逐名星和视听刺激等已成为人们,尤其是中青年崇尚的潮流。将环保、生态、营养、安全、健康、运动、活力、方便、时尚等具有现代感的流行文化作为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的创意基点,定能达到共鸣的效果。如农夫山泉迎合现代消费需求,以“天然健康”为核心,将产品实体利益与环保、健康等结合演绎产品的存在价值,引起消费者共鸣;喜力啤酒坚持以流行文化的叙述方法进行传播,举办摇滚音乐节,赞助自由式滑雪世界杯赛,表现其年轻、时尚、富有情趣的时尚魅力,使其迅速成为流行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唤起广大青年的追崇和向往之情;耐克出色的广告文案充分表达了耐克的篮球文化,借助“飞人”乔丹,耐克这个闪电钩子成了美国乃至世界街头文化的宠儿。

品牌不仅要表现时尚,更要关注消费者的精神品质、思想观念、社会时尚、生活主张与方式趣味的变化,塑造独特的品牌个性。如“劲王野战饮料”抓住酷文化中个性、自由、理想的价值内涵,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广告语,其张扬叛逆的口号,火红的底子,雪白的字迹和前卫、独特、充满激情的广告表现,一下子切中了青少年成长期渴求独立的焦灼心态,激起了目标消费群心中的驿动,成功地实现了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共振的愿望。

郎酒,一个身处西南一隅的民营企业,2008年与中央电视事节目中心结成战略合作火伙,喊出“强我国防,神采飞扬中国郎”的豪迈口号。2009年郎酒冠名春晚,红花郎名声大震。2008年销售突破20亿元,2009年预计30亿元,超常规发展被业界称作“郎酒现象”;星巴克针对特定知识分子群体,以精致纯正的咖啡文化作为叙述载体,使商品的高尚定位与文化价值理念得到完美的体现,咖啡的品饮被“消费梦想、影像与”所充斥,给消费者带来尊贵和品位生活的超值享受。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性巨大,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时应积极挖掘产品的地缘文化优势,以特定区域的风情、习俗、人物、历史、建筑、服饰等人文景观为背景,表现地区文化的差异美,不断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如“上海老酒”选取石库门这一极具浓郁地方特征,彰显中西合璧的上海弄堂文化和海派文化,在特定的地域和情味中勾起人们的怀旧情结,赋予广告丰富的文化内涵;云南红葡萄酒巧妙结合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产品包装和广告以清纯的傣族少女、翩翩起舞的蝴蝶、带着晨露的葡萄、椰树、大象等构成一个美妙的境界,渲染出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在众多品牌的壁垒中异军突起;姚生记瓜子之“花样年华篇”,以1931年的上海为背景,在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迷朦烟雨等象征符号诠释下,表现了姚生记瓜子独特的江南韵味,一种地域情结和江南文化流动其中,感人至深,实现了强势地域文化逐渐向产品、品牌转移甚至增值的效应。

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应巧妙利用传统的民族道德情感与价值取向,表现与弘扬民族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礼仪风俗,艺术地传达人对物的心理需求,以民族文化丰富品牌的内涵。 如非常可乐坚持“中国人,当然要喝自已的可乐”,激发起消费者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喜之郎将美味果冻布丁的产品功能扩展为“传达亲情”的产品理念,借青少年、情侣和家庭相聚为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了喜之郎“亲情无价”的品牌理念和主张,传达出人们对亲情的期盼;金六福酒则始终以“福文化”进行品牌核心诉求,从个体的福,走向民族的福,最后定位于世界人民共同的福,让消费者不断感受“好日子离不开金六福酒”,“喝了金六福,年年都有福”。这些广告语都与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着极强的情感感召力,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四、结语

流行文化已主宰了当今世界的消费趋势,品牌文化是品牌产品热卖的温度计,品牌作为精神、意义的载体,消费者常常把特定的精神内涵与品牌之间形成一种关联:“品牌”与“精神需要”的联系。品牌中的流行文化元素被消费者认定后,品牌即被消费者认定,消费者在消费品牌产品的同时,通过对品牌的体认,也就满足了特定的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流行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大品牌争夺的领地,都把这一文化元素作为品牌产品迎合消费者的切入点,使企业品牌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溢。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克利福德・格尔茨.纳日碧力戈译.王铭铭校.《文化的解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张凌浩.产品的语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5]陈浩,高筠,肖金花.语意的传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6]李建立.广告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流行文化范文2

自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进韩国电视连续剧《嫉妒》以来,尽管最初反映平平,但日后却赢得一浪高过一浪的“哈韩”欢呼。1997年央视播出家庭伦理剧《爱情是什么》,收视率高达4.2%,在中国观众中引起意想不到的轰动,韩剧热逐渐扩散。1998年,该剧在央视重播,再次引起收视热潮。同年,以韩国宇田公司为代表的韩国音乐公司将大量韩国知名音乐人的作品介绍到中国。1999年后,HOT、NGR等组合以整体姿态全方位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掀起音乐“韩流”。在《爱情是什么》之后,《星梦奇缘》、《恋风恋歌》、《异国女友》、《可爱先生》、《天桥风云》、《妙手情天》、《爱上女主播》(又名《夏娃的诱惑》)相继播出,韩剧自此盛行,并和韩国服饰、影视剧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韩流”,冲击着中国的大众文化。2002年,《蓝色生死恋》开始在中国21个电视频道播出,当年播放韩剧《明朗少女成功记》等达67部,同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也在华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票房奇迹。2003年《爱的阶梯》(又名《天国的阶梯》)、《All in》,2004年《浪漫满屋》、《对不起,我爱你》,2005年《黄手帕》、《加油,金顺》、《豪杰春香》和《大长今》、《我叫金三顺》,2006年《我的女孩》、《宫》(又名《我的野蛮王妃》)、《梦幻情侣》、《你来自哪颗星》和《百万朵玫瑰》,2007年《饼干老师星星糖》、《吴达子的春天》,这些片名一次又一次地汇聚起荧屏内外如炬的目光。央视八套反复重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和《明成皇后》等电视剧虽然播出时段在晚间23点,但收视率仍高达10%。

韩剧,就如同这个国家的泡菜一样,以平实的特质和独有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观众。如果说《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已红极一时,《大长今》则把韩剧热潮再一次推向高峰。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大长今》收视率达到4.9%,同时段平均收视率稳定在4%,位居第一。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的数据调查显示,《大长今》的整体观众总量超过了1.63亿,引发了中国大陆前所未有的“韩剧热”。整体上看,据统计,2002~2005年几乎所有的省台都播放过韩剧:2004年我国电视台播出的649部引进电视剧中,107部来自韩国:目前央视电视剧频道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

韩星崇拜。随着韩剧的热播,全知贤、宋慧乔、安在旭、元彬、张赫、张东健、裴勇俊、宋承宪、权相宇等,对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很多电视观众来说,早已耳熟能详。“哈韩”族尤其如此,韩剧中人物的服饰打扮、言谈话语等方方面面都会马上引发起这些年轻人的争相效仿。

韩语热潮。来自培训超市飞龙网()的消息。从2005年9月底开始,咨询有关初级韩语学习的北京市民明显增多,各大培训机构韩语报名人数都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60%以上,除了少数人是因为工作或者出国需要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受了韩剧的影响。

韩国歌舞大行其道。韩国流行音乐乃后起之秀,但发展却势如破竹。曾几何时“韩”气逼人的狂歌热舞踏入中国市场,让无数少男少女目瞪口呆,也使中国的流行音乐为之一震,旋即掀起了一阵阵韩流飓风。从最早的酷龙、H.O.T。到后来的NRG、安在旭,乃至最近在中国初露锋芒的BABYVOX等歌手或组合,从每星期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的大小歌手见面会上,可以管窥中国青少年对韩国流行音乐如痴如醉的程度。2000年2月1日,H.O.T乐队在北京举行演唱会,现场狂热犹如当年欧美追随披头士。H.O.T穿着裤管异常肥大的超级“水桶裤”,戴着亮闪闪的首饰,耳朵上挂着耳环,无一不被争相模仿。中国最大的韩国流行音乐俱乐部Do-re-mi有约1万名会员,鼎盛期每月以3000人的速度递增。青年男女们唱着“H.O.T”、“神话”、“BabyOX”的歌,沉浸在HIP-HOP带来的动感和快乐中,而N.R.G和S.E.S的时尚前卫、劲歌热舞更是让他们疯狂。

正如1999年韩国的“酷龙”音乐组合掀起音乐“韩流”进而引发了人们对韩国手机、MP3、数码产品的热衷,韩剧热同样还带动了韩国饮食、服饰、医药、图书、美容美发等方面在中国的发展。如《大长今》中的宫廷料理、养生之道,不仅满足了观众对韩国宫廷膳食的探究和好奇,而且连同《大长今泡菜》等食谱也随之成为一些地方的畅销书,在图书市场上不只《香》、《冬季恋歌》等韩国爱情小说大都炙手可热,韩国旅游指南、餐饮等书籍也十分走俏。韩国餐馆更是大热,连一些中餐店都增加了韩国菜品,比如串烧、松糕等。韩剧中的古典服饰让许多中国女性为之倾倒,一些精明的婚纱影楼业主纷纷推出“大长今”主题婚纱照。韩剧中涉及的医药、美容美发也吸引很多韩迷跃跃欲试。

可见,在中国大陆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现了以影响面最广、最强大的韩剧以及韩国电影、服饰、美容美发、流行音乐、餐饮、韩语、旅游、网络游戏、书籍等为形式载体的文化现象即所谓的“韩流”。它在中华大地魅力四射的精心打造,吸引着众人的眼球,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从青少年到中壮年到老年人,从“菜篮族”到白领到业内学者,“韩流”赢得了自己跨代际、跨阶层的众许“韩”迷,其中最炫也最典型的当是“哈韩”族,他们从内到外很鲜明地标示出十足的“韩”味:典型的韩式五彩染发、超大马仔的牛仔裤和T恤,眩目橙黄和耀眼银色的韩装,色彩斑斓的袜子、彰显个性的手链、“流氓兔”等韩式配饰,玩的是《传奇》、《千年》、《奇迹》等韩国网络游戏,去的美容院、料理店也是首选“韩国”的,他们就是这样盲目崇尚、狂热追逐、痴迷模仿着韩国时尚流行娱乐文化,连穿衣打扮、思想行为都趋“韩”若鹜。由此,“韩流”在中国大陆从衣食住行思等各个方面如火如荼地拉开了韩式消费文化空间全方位的构筑。

二、“韩流”的意义及其制造

“韩流”在中国大陆之所以获得如此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意义,首要归因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特质,这就为“韩流”与中国大陆受众之间的文化认同“协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日常生活的亲切感。

尽管“韩流”囊括音乐、影视、歌舞等不同文化门类,但它倍受韩迷特别是“哈韩”族青睐的就在于其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因此获得的那份契然于心的亲切感。韩国的服饰、餐饮、电子、汽车直到它的影视剧,日常衣食住行思不仅构成了“韩流”这一超级文化文本表层叙事的核心,而且写意了其艺术文化品位的焦点,不妨以韩剧为例。虽然韩剧剧情推进非常缓慢,情节构成和戏剧冲突有模式化的雷同倾向,但韩剧的魅力恰恰在于“冗长”的时间使生活细节和小人物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不同年龄的人在剧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韩剧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作为其故事书写的重要载体,在家长里短和儿女 情长这些简实的日常叙事中,使一切变得真实而自然,平常而复杂的人生在剧中得到全景化、立体化的展现,让人从中体味到生活况味和人生哲理。如家庭剧《加油!金顺》就通过几家人的生活琐事,细致入微地展示了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如同打开隔壁人家的门看他们家的生活。所谓越不像戏剧的戏剧越是真正的戏剧。越不像小说的小说越是真正的小说。虽然韩剧并不张扬,但却慢慢滋润观众的心灵,触动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中国著名导演尤小刚就说:“虽然韩剧大故事结构不如中国,但他们的作家心态扎实,关注生活、注重细节。韩剧很细节化,即使结构技巧差点,也不影响观众喜爱。韩剧正是通过这些琐碎的家长里短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原生态,一下子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或恰如其境,从而增强了荧幕的鲜活性和真实性,引发了观者的共鸣,让人倍感亲切。

2 精致细腻的表演风格。

用细腻的手法展现真实的生活,可谓韩剧捕获人心的第一杀手锏。不论是以《看了又看》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还是《蓝色生死恋》式的爱情偶像剧,或者《大长今》一类的励志剧,剧中喜欢给演员长时间的大特写,这样的镜头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某种凸显“人”、重视人的文化表征意味。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呈现中都蕴藉着人物对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的深入洞察,而中间不时穿出的那些温情又幽默的台词,让人捧腹之余不禁感喟其娓娓道出的生活哲理。而且,几乎每部戏都会涉及到尊敬老人、长幼有序、兄弟友爱等传统文化美德,这些对于文化转型期的不少国人来讲,不免平添几多缺失久违而心冀向往的触怀。在文化共通中营造亲和气氛,在文化差异中展示独特风情,通过对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赢得了中国观众的芳心。

3、唯美与时尚的品位追求

韩剧的青春偶像剧就是从审美方面给予观众最大的满足。它针对年轻的观众,满足年轻人的理想和梦想,让生活审美化。让年轻人体会到美好的生活与梦想真切地存在于平凡之中而并非虚幻。它的偶像剧主演大多是秀美俊逸的帅男靓女,力求诗化的画面风格,细雨、浓雾、滨海、村落、枫林等自然景观在镜头中得到了精美的呈现,给观众带来秀色可餐的视觉享受。背景音乐的旋律也根据剧情需要不停转换,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发展形成了完美的融合与共振。例如《蓝色生死恋》中披肩长发配上纯洁面孔的宋慧乔、《冬季恋歌》中身穿冬大衣、系着蓝围巾的裴勇俊以及《人鱼小姐》中贤淑典雅而又聪慧的雅俐英……唯美的同时往往一度演绎为众多“哈韩族”对其形象、衣饰、言谈举止等倾心赞许与追逐的时尚。这些青春偶像形象的成功塑造与推陈出新,迎合了广大观众尤其青年人求新求异的渴望心理。

其次,“韩流”适时契合了中国大陆多层次文化经验慰藉的精神需求。

21世纪是文化传播媒介操纵的世纪,市场经济的较量首先是文化上的较量。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中阐述了这样一个原理,即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有一种“核心精神”(价值取向),作为经济发展的“动源”,也作为一种“利益驱动”的节制或平衡。“韦伯学”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正是文化被当代人越来越重视的原因。文化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韩剧中涉及的孝敬老人、长幼有序、兄弟友爱等传统伦理美德,弥补了转型期不少国人的精神缺失。现代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在赢得国人文化认同的同时,产生了心灵的震撼与反省。比现代中国更像传统中国的韩剧情节唤醒了国人向传统文化的皈依。生活的真实固然值得人们信赖,但在起伏跌宕、不断流逝的时间中,人们又希望寻得一方安稳的乐土。因此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韩流”,与时人一拍即合,满足了国人对此的精神寻求。而且,就中国大陆我们自身现有的国产影视剧景况来看,虽然也出现了像《汉武大帝》、《亮剑》等一批优秀剧作,并且可能在制作、内容、剧情安排以及所体现的智慧哲理方面超过韩剧,但是这样的作品毕竟不多,荧幕上充斥更多的是一些数典忘祖的戏说剧、消极颓废的偶像剧、低俗平淡的悬疑剧以及单一薄弱的主流励志剧,这些作品同精心打造的韩剧相比自然显得苍白而缺少吸引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中产阶层的崛起,人们对于未来中产阶层生活的探知、向往与憧憬随之而来。而韩剧恰好以其浓厚的中产阶级口味,满足了中国大陆人们对于“中产”这一特定阶层特有的主体经验与社会文化认同的想象。

再次,“韩流”“新媒体带动新经济”背后的文化产业动因。

韩剧从走出国门,继而走向世界,从而拉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经济的勃发,引起人们对“新媒体带动新经济”的提出与关注。无可争议,韩国通过韩剧等文化商品的输出,占领了消费者的意识高地,获得文化价值观的认同。随后也获得人们对其要输出的商品消费理念的认同。

实际上,“韩流”尤其韩剧的这一成功运营可谓韩国政府十年来的文化产业战略的集中体现。在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之后,韩国开始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韩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整套“哈韩”必不可少的行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随着“韩流”的升温,2005年初韩国总理主持召开“政府对韩流的持续和扩散的支援方案”的专门国务会议,确定了以民间为主导推进“韩流”,政府为业界展开活动创造条件的基本原则。

三、消费语境中“韩流”的话语想象与认同实践

提及“韩流”的文化蕴藉,很多人马上反应的是与之不约而同的文化认同,觉得从中感受到了久违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韵。这也是“哈韩”不仅见于中国大陆,而且风靡港台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原因。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仔细体味、分析这份认同感,就会发现,当看到影视剧歌舞等作为具象化的韩国文化图像,如“韩国”的济州岛风景、料理、影音,以及在形象消费意义上接受的明星,我们认同的理由并不是基于它们与我们的文化亲和性,反而恰恰是因为它们属于“韩国”而非“中国”的文化异质性。

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文化接受的复杂性,我们常常以一种自动半自动的状态把自己的文化认同理念对象化,所以与其说是“韩国”流行文化,不如说是“我们(心中)”的“韩国流行文化”。进一步探究“韩流”在中国大陆的盛行的文化情结。与其说是基于彼此文化相通或相近的熟识与亲近,或许也更是出自一种在西方欧美文化盛行下的一种东方式的集体自救的心理和行为,是人们呼唤更久远的东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

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文化心态呢?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而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 不同也成为影响族群认同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哈韩”族与韩国消费理念的不认同超过了对商品和大众文化的认同。

由此得出结论:认同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实体,而是分裂的、交叉的多元和多维系统,包括很多不同的层面,把认同归结为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和否认其他方面,都是片面的。

又如:韩剧中多展示的是温情的浪漫的、中产与小资的,而实际上韩国的现状也有梁贵子《远村》所写的韩国的“底层”。于是,出现了两个看上去相去甚远的韩国形象,到底哪个才是韩国形象的真正代表呢?其实这两个韩国形象是一直同时存在的,这才是现实中的真实。但是,显然在时下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特别是韩迷的心目中,前者所营造出的那个韩国形象才是唯一的答案。因此,出现了城市“经验”与“想象”分离的深刻内涵,在于人们对城市知识中的文化诉求。基于国人的现代性想象,渐渐产生了关于韩国的公共知识,比如韩国抵制外国货而买国货的普遍存在的激昂的爱国主义,其实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可见,现实中这一超越经验的韩国流行文化有着意识形态特性以及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并有意无意中推广开来。

流行文化范文3

关键词:高校;流行文化;发展趋势

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心理和价值取向在所处的时代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文化,其基础是商品经济,且需要依靠媒介的作用,达到娱乐的目的。对于高校流行文化而言,其主体是大学生,反映的是大学生在一定的时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其中主要包括饰品、时装、消费、休闲、流行文化等各种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现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流行文化已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引领着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并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生根、发芽、壮大。

一、高校流行文化的特点

1.大学生是高校流行文化的主体

大学生是高校流行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正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而且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大学生在接受高校流行文化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对高校流行文化的认同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对于流行文化认知较早,而高校流行文化的出现只是有益的补充[2]。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会跟随时尚的潮流,觉得随大流没有错。也有一部分同学完全不了解流行文化,但是能创造性接受。同时,大学校园的社团和班级活动也是创造高校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利于高校流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高校流行文化的内容

高校流行文化是以娱乐为前提,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生相关的流行产品、流行语言和流行文化产业。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一些流行产品随之产生,如QQ、MSN、微信、微博、网络游戏等为主的网络文化,恰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需求;流行语言是大学生群体使用较多或者反映他们在某一阶段的心理动态和价值取向,如:“萌萌哒”、“高富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等,这些都是高校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时期留下流行的印迹;流行文化产业一般包括影视、音乐、服装、饰品等文化产业,如票房怎么样得看是否在当下流行,大学生们也会追星或者迷恋影视剧,如电影《夏洛特烦恼》、《万万没想到》,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电视剧《好先生》等,这些都是对高校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全面体现。3.高校流行文化的特点高校流行文化具有娱乐、时尚、追求个人生活价值等特点。任何流行文化都是以娱乐为主,高校流行文化是对大学生心理活动和价值取向的体现,但是采用幽默和调侃的娱乐方式表现出来,如“我也是醉了”表现出来大学生的一种无奈、无语的状态,“我只想安静的做个美男子”这句话常常被长得丑的男生用来自我调侃;时尚是时与尚的结合体,是前卫、时髦、流行的表现,高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时刻追求前卫,对某一新鲜事物一时的崇尚,只是在追求个人的生活价值,不具有规范和约束性,也没有特定的评价标准,最终只是满足个人的生活和欲望。

二、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

1.高校流行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共存

高校流行文化追求个人的生活价值,完美体现了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是一种感性的认知,而校园的主流文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是一种理性的认知[3]。高校流行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会,高校流行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当然,我们要发扬积极作用而抑制消极作用,做到高校流行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流行文化能够作为校园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校流行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无拘束的高校流行文化的平台中实现自我的需求和认同,从而提升自身的信心和体现自我价值,进而锻炼大学生的个人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减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等,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校园主流文化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引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主流文化要有效的融合流行文化,充分发挥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同时抑制流行文化的消极作用。高校流行文化有时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求奢侈的生活、过分依赖品牌服装和电子产品、不良的道德观念等。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校园主流文化为主,高校流行文化为辅,二者有机融合。

2.高校流行文化的信息化和安全性

传统的高校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较为落后,多以教师的课堂讲授、报纸、广播等媒介来获取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网络为主的媒介成为高校流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其特点是信息量大,速度快,获取方便。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空间,若能够有效利用固然是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多文化的集成,而流行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们很快适应以网络为主的高校流行文化,包括利用购物网站淘宝、京东等网上购物,利用QQ、微信进行网上交友,利用爱课程和校园资源等网站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在虚拟的空间实现“真实”的场景,这些都为高校流行文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流行文化的安全性也随之而来,若使用不良网站可能会被病毒侵扰,在网吧使用网络又会出现大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在高校存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高校流行文化要警惕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和洗礼,要坚守自己的意识形态阵地,中国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3.大学生在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高校流行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和教师,但大学生在高校流行文化建设上的作用在强化,而教师的作用在减弱。流行文化追求标新立异,这正符合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的心态,而教师在追求流行文化上要较慢,且跟不上潮流,但会受到学生的影响。因此,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以大学生占主导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被大学生所接纳并加以改造,这正是对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集中体现,而大多数教师已经处于中年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状态和年轻人不同,所以大学生在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但教师要深入了解高校流行文化,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好大学生的坚强后盾,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使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有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庞国庆.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1):60-62.

[2]冯培.首都高校流行文化现状态势及其传播机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8:44-47.

流行文化范文4

摘要:大众传媒既是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也是促使大众传播者与受众得以交流的中介和纽带,更是形成、复制、扩散和放大社会舆论的社会工具。流行文化包含于大众文化,它是现代社会与工业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达样式,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当代大众传媒塑造着现代的流行文化,而现代流行文化又对当代大众传媒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当代大众传媒与现代流行文化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缔造者;推动者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76-02

一、当代大众传媒

(一) 大众传媒的含义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它是新闻的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大众传媒是以电视、电影、广播、报刊和书籍等以技术或组织特征为标志的传播手段或者向大众的信息传递。郭庆光先生在《传播学概论》中明确提到:“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

(二)当代大众传媒的特点

1.交互式传播

当代大众传媒打破传统传媒单向性的传播方式,有着交互性的特点。在大众传媒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即以信息高速公路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电话等传播模式为主导的时代,它集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于一体,是对“交往传播关系的一种全新构造”。

2.高效的复制性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工具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然而这通过符号和影像传达给人们的“天下事”是通过媒体所接触的,媒体通过运用分割、重组、淡化、强化等一系列程序对现实进行编辑处理,这些只是媒体想呈现给受众的“事实”,而并非真正的事实。

3.娱乐化

当代大众传媒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娱乐功能的最大化。当今社会已步入了消费时代,人们不再需要政治味浓厚的信息,只想在紧张的工作后,获得轻松的娱乐消遣,大众传媒娱乐化正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这种享乐和渴求悠闲的心理需求。

二、流行文化

(一) 流行文化的定义

流行文化包含于大众文化,它是现代社会与工业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达样式,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可以说现代的流行文化是多元化的,包罗万象的,有学者在归纳了大众流行文化,分析了其中的四种类型:“一是印刷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二是电子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三是电脑与互联网中的大众文化;四是日常生活习俗与器物中的大众文化。这最后一种尤为复杂,包括了趣味、心态、形象、行为、物品、语言、环境等多个方面。”

(二)流行文化的特征

1.商业化与消费化

流行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流行中的商业文化。在现今这个消费时代,人们欲望的膨胀和流行文化无处不在的商业性,使其进入市场变为文化消费品。

2.高度的现代性

流行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伴生物,它是工业社会发展下所生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因此明显地不同于前工业社会中的民间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

3.强烈的娱乐性

现如今,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且慢慢地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当代美国学者与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借用麦克唐纳的话说:“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高兴。”

(三)流行文化的意义

现代社会与文化工业相结合的流行文化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表达的样式。与现代文化工业紧密结合的流行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于传统的文化形式很不一样。而它的存在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首先,起源于西方的流行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中国,并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下得以迅速扩散。现代流行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社会运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我们国家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

其次,流行文化极大冲击了文本的呈现方式以及传统“文本――阅读”的文化传播模式。传统文本都是以印刷品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阅读纸质文本是我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阅读文化,而现在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受着流行文化的冲击。在网络日益普及,报刊书籍日益数字化的今天,“电子阅读”悄然兴起。不管你身处何处,只要有网络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本阅读,以解决你在没有网络情况下对文本阅读的需求。

最后,经典文化中的精英与大众的对立模式在流行文化中呈消解态势。精英与大众这个二元对立模式却在流行文化中趋于消解。在长久以来经典文化表达方式是一个“精英――大众”的二元结构,这个结构的核心是精英,精英们是文化的创作者,大众是吸收者,这是一个单向的基础维度。

三、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与推动者

传播就是文化的载体,它承担着对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转换、传输、处理、存储、检索、提取和推广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的诞生,让人们感受到了新闻的时效性开始,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的共时性传播与参与式收看先后登场,这使得现代流行文化有了其兴起的物质基础。

当代大众传媒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孔不入,就以广告为例,在电视节目播放途中我们会看到插播进来的广告,在收听广播时能听到广告,在浏览网页时能看到广告,大众传播以其强大的传播力量,在当代社会文化的流行过程中,担任着流行文化的传递者、倡导者、推广者与普及者角色。当代大众传媒作为现代流行文化最积极的制造者和推动者,卫星的全面覆盖,使不同地域的不同人在同时间收看到同一个电视节目,他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人们网罗在共同经验中,从屏幕出发,到达更为广阔的人群,参与式的收看将大众一一俘获。最具代表性便是2006年湖南卫视播出的真人选秀节目――《超级女生》,它用一个开放式的文本空间,利用短信投票支持、网络支持等现代传媒技术让观众参与进来,同时,作为主办者的湖南卫视以及全国各地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几乎没有不对《超级女声》进行报道的,“超女”成为了大众口口相传的名词,一时间,全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狂欢时代,然而在这狂欢正是大众媒体精心包装的一场盛宴。随后,《快乐男声》、《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星光大道》等一系列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可以说是大众传媒让我们进入了“选秀时代”。

我们说流行文化是因为大众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有着共同的认识,使得其流行起来进而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种。大众传媒利用人们“沉默的螺旋”,营造流行文化的“意见环境”来扩大大众对这一流行文化的共同认识。同时大众传媒还利用潜移默化的功能,使大众心甘情愿地接受流行文化,从而加固大众对这种流行文化的共有认识。总之,当代大众传媒就是现代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流行文化范文5

作为年度科学传播的一场盛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用“科学”的力量以正视听。纵观这些“年度科学流言”,“喝苏打水能防癌”等传言背后自然掺杂着商业因素,但更多“科学谣言”的传播还是利用了人们相关科学知识的匮乏。

科普教育,近年来社会确实很注重科普教育,实践着“科学要从小抓起”的理念,很多城市都建了科技馆,供孩子们学习参观,孩子们对科学热点事件的追捧也与日俱增。但是,从观念层面考量,我们对“科学”的“接近度”远远不够,哪怕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大多也认为科学是“小众”的、“专业”领域内的事情,进入这个领域是需要门槛的。

科学是个范畴很广的概念,科学需要门槛,科普教育却并非如此。人们之所以在心理上和科学产生距离,与科普教育不发达有关。枯燥的科普教育会阻断人们对科学的热情,尤其在当下,更需要科普教育在设计力、故事力、共情力和趣味感上下功夫。

没错,科学应该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从表达习惯看,我们常常把“科学”和“文化”搭配在一起,在R笛д叩难劾铮“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两种文化。但对大众来说,科学无处不在,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学文化知识就像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影一样。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心存芥蒂”地将科学自觉归纳为“小众”,排挤在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之外,心理认知上首先产生了距离,又如何与科学零距离交融呢?

让科学流行起来,是科普界有识之士的呼吁。英国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在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粒子物理教授之前,曾当过摇滚乐队的键盘手,是个名气不小的摇滚明星。“转行”物理学教授之后,考克斯频频在电视与广播节目中出现,主持科普节目,收获了几百万观众。考克斯说:“科学太重要了,它必须,也不得不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位物理学家的眼里,科学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不是一个或几个流行明星可以做到的。

流行文化范文6

从小看着卡通长大的80后,现在成为泡论坛的主角。李宁鞋类产品设计师李小凡就是天涯和猫扑的常客。一年前,他们在为NBA球星“大鲨鱼”奥尼尔设计篮球鞋;一年前,“”宇开始在天涯流行。“”成为一双鞋的主题,纯属偶然。

当笑脸变成“”

当时设计师们在一起画笑脸和娃娃脸,并将这些脸都放到鞋子上,事实上,“”鞋的前身就是一些有着笑脸的球鞋,包括奥尼尔的脸也是圆圆的。而“”,最初也和现在所指的搞怪没有一点关系。古意中的“”,是“光明”。之所以演变成“很好很强大的郁闷和无奈”,也是拜网络文化所赐。最早,日本网民习惯使用一个象形文字Orz来表达心情,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2004年,这个表示失落或沮丧心情的表情符流传到台湾,并被台湾网民用创造性的“”字所代替。

2007年,“”开始在天涯网站流行,当时喜欢泡网站的李小凡觉得这个字比笑脸更有影响力,也更能反映当下的流行文化。于是,他开始尝试用“”字代替各种脸。后来,因为版权问题,鞋底放奥尼尔头像的位置用了“”字。在创作进入最艰难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室墙上贴了大大的“”字,设计师们每天谈论的话题也离不开“”。因为李宁设计团队的主力大多是80后,他们都是卡通迷,于是大家决定把各种卡通人物的形象用“”字表达出来,黑猫警长、阿凡提、福娃、悟空、哪吒,甚至超人,只要是在他们记忆中的虚拟人物,他们都想办法用“”字画成一张脸。这个,在设计师的理解里,除了有网络文化里很好很强大,还有他们寄托的“光明”愿望。

事实上,“”鞋只是李宁设计师能及时捕捉当下流行文化的一个侧面。2004年,《越狱》第一季在网上热播,男主角最喜欢折的鸭子很快成为美剧网民的热门手工课,为此,很多人还在网上无私地奉献出手工结构图。那时,李宁的几个设计师也跟着折鸭子。后来,他们干脆把鸭子设计进一款纯黑的“越狱”板鞋中,当时的“越狱”鞋甚至卖得比“”鞋还红火。

除了网络,当下发生的大事和一些街头流行文化也在启发着设计师们开发新的产品,反应红色波普文化的“雷锋鞋”和向四川5・12地震致敬的“001”都和人们最关心的时事与最流行的文化趋势分不开,正是因为相信中国会有一些对“流行文化、网络文化非常勇于尝试的一些人”,设计师们才敢把“”当作2008年第二季板鞋的主打款。事实也证明,并没有做任何广告的“”鞋,靠着网络的口口相传,在摆上货架不到一个月后,竟然会被卖断货。7月到9月中,共有B万多双“”鞋被板鞋爱好者买走。

民意和精英从来不相悖

“”鞋的热销不仅体现了网络的力量,也体现了中国人想要成为流行文化一部分的热切。事实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个品牌一旦做大了,就希望自己赶紧摆脱平民身份,一副高高在上,但还希望有人贱巴巴地买这种账的势头。

李宁品牌绝对是个例外,它们是五届奥运会比赛服或领奖服的赞助商,为最精英的体育健儿提供服装。2008年,李宁为北京奥运会体操队、跳水队、射击队和乒乓球队设计的比赛服,款款都算得上经典,其中的“Lucky-Line(幸运线)”和金拉链也的确为中国队带来了好运。就在刚刚结束的“设计界奥斯卡”iF设计评奖中,李宁的“黑金刚”多功能运动背包还获得设计大奖。这款以北京奥运会场馆为灵感的专业包的设计考虑到人体力学和人体环境学,设计了背部“细胞”排汗减震结构。背包的内部更是大有乾坤,北京街头和地图被画进包的衬里。可拆卸肩带系统、肩部的音乐延长线、内部灯光拉链头、可拆卸电脑内胆及插件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一个上班族的户外需求,还充分体现了人体工程学。此外,由于使用了超轻材料,在同款包中,“黑金刚”绝对算得上是最轻便的。

“黑金刚”和奥运比赛服是李宁可以服务精英的实力体现,而“”鞋则反映出李宁设计师对街头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灵敏度。事实上,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设计团体,都能很快接受到来自市场的反馈,这是他们创作的动力所在,对李小凡而言,“”鞋代表了他们儿时的集体回忆,也代表着他们想和网民集体互动。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李小凡说,对李宁品牌与“这个时代的共识,是一个连接”,就像他小的时候,没有网络,卡通片是与他一起长大的人的共识与连接。在他们看来,“现在,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网民,对自己日常消费的东西有更强烈的参与欲望。所以说,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产品,让他们觉得有一个互动感或者是参与感,他们会更加喜闻乐见,其实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是的,未来的工业设计一定会有这样一个趋势,当一个概念被提出或者设计师做设计时,分析消费群,甚至和目标消费者做互动,势必会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功课之一。毕竟,街头,也是设计师获得灵感的最好的地方。

鞋包类

折中主张

今年秋冬绝对是混搭的天下,球鞋也可以配西服已经是共识了,但还是得选对颜色。DYNK服装一直以休闲服起家,牛仔更是主打品牌。而且现在的服装潮流也是休闲化,如果现在有人说时尚,会很落伍:得说潮人,才够份。

低调猿猴

爱穿潮牌的人没有不知道日本街头潮流风向品牌Bape的。黑白灰一般是潮牌鞋的主打色,虽然也有很多潮牌在尝试使用鲜艳的色彩,因为黑白是低调的,也是最能体现品质的。而且,黑白色也从来就是Barn的第一选择。

风雷破阵

日本传统“风神”是设计灵感,尼龙网面加裂纹图案,鞋侧N字、鞋笼、鞋背裂纹图案都用了夜光效果设计。这是美国玩具集团Kici-obot联合Lacoste设计的板鞋,鞋侧的装饰自然就少不了人性玩具,鞋舌就是风神卡通。

复古风潮

一向喜欢大胆用色的彪马也开始谨慎用色,显然是受到今年复古风潮的影响。在图案选择上,不仅使用了狗牙图案,还配合Puma的跳豹标识,效果非常独特。这种刻画了时代特色的复古板鞋,可以搭配很多潮牌。

懒人豆豆

豆豆是有名的幸福便鞋,几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双。鞋底有133颗突起的胶质豆豆,被公认是TOD'S鞋经典中的经典。这样一双懒人鞋,即使穿着出席时尚晚会,也不会有人说穿着失当。所谓懒,就是懒的有道理。

准备雨季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专门为雨季准备雨衣和雨靴。透明雨衣已经流行过去,彩色雨靴才开始登场。今年的FUNTER Wdington Boots虽然用了

雨靴的经典外形,却赋予雨靴不同的色彩。

彩漆玫瑰

红玫瑰和白玫瑰会穿不一样的鞋,这种看起来有一点闷骚的鞋被称为“鸟屋子”,看起来也像鸟笼。Christlan Louboutin创造了自灰姑娘以来最著名的鞋履神话,很多名人都是忠实订户。有趣的是,主设计师从来不在时装中找灵感。

知性气质

Fendi鞋是女性知性优雅的代表,是奢华而悠游的生活方式,善待自己的奖赏。作为意大利的皮草老字号,也是一个越老越青春的时尚品牌,橙色坡鞋,给优雅增添了一份活力。无论是做工还是设计,都无可挑剔。

引领环保

英国蝴蝶夫人(AnyaHindmarch)推出的“我不是一个塑料袋”,因为是限量版环保袋,不仅引起英国女人排队购买,更引领了环保购物袋的风潮。这款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漂亮的包,卖的是大家都会捧的概念。

黑白对决

黑白色从来就是最能表达时尚的颜色,如果细节设计得好,也会是最不容易出现问题的流行色彩。RogerVivier胜在造型时尚简洁,拥有非常的巴黎气息。有时候,潮流就是这样一件奇怪的事,少反而会变成多。

美式风情

休闲品牌GUESS从来就以体现不羁的美国风情而著称,一如这款可以拿着出去旅行的包。大包虽然很时尚,但对背包人的身材和身高非常挑剔,最好是足够高大。如果是拿着它去旅行,那就另当别论。

涂鸦大师

英国潮牌VivienneWestwood最喜欢的就是把各种看起来抽象的图案印在产品上,这一回,印在包上的是字母,没有任何规则的字母。这种大胆尝试显然潮人们很买账,因为这些不规则,正暗含了人们不安分的内心。

阳光气息

阳光自然是金色的,但热烈的阳光就会变成纯白色的。阳光的色彩会跟着四季变幻,春天是粉色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金色的,冬天就变成白色的了。一直独立于大品牌之外的Y-3,选择了黄色和白色表现2008。

联手推动

在喜欢收藏衣服和鞋品的潮人心中,Be@rbrick绝不只是一件玩具。这些年,Be@rbrick一直在和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合作,推出不少经典款式。这一次,和玩具商Medicom联合推出的产品更被炒到天价。这个玩具是包的最佳搭挡。

服装类

窝心温暖

即使现在的冬天不再冷,我们还会习惯脖子上的缠绕。除了儿时的记忆外,也是不想自己毫无依靠地和外界接触。当然,围巾还是绝对的装饰品,在秋冬,暖色调从来就不会过时。用PageBoy来温暖自己吧。

饼格少年

很多东西都可以造型成食品,蜡烛、头饰、文具,甚至帽子。BBC&ICECREAM就连名字里都有美食,把产品设计成饼干也就不足为奇了。估计是想做得中性一些,帽子的颜色也选择了中性的黑和奶油。

自然潮风

没办法扮酷做士兵突击,没时间环球旅行,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和时间里让自己做一把丛林想象。硬朗的迷彩色,丝巾的环绕,就这样不和谐地统一在一顶帽子上。除此之外,今年,貌似环保,最是流行。

画家格帽

在记忆中,每一个怀旧的中年文人或画家都会一定八角帽。事实上,这样的色彩和款式一样可以体现年轻的随意休闲。Marc Jacobs向来设计的核心就是新英伦浪漫主义和波希米亚的反叛时尚,动力与奢华,可以完全一致。

五星大鼠五

去年的热门卡通是《料理鼠王》 (五星级大鼠),今年是中国的鼠年,爱玛仕将两者结合起来,打造出橙黄、桃红、湖绿、咖金四款“鼠”丝巾。坚持精工细作的爱玛仕,由设计、配色、制版、着色、手工卷边等工序,前后需时18个月。

街头涂鸦

任何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态度,没有清晰图案的服装,都可以归入随性的涂里。反正现在一说涂鸦,感觉就离潮牌很近。BONEYARDS的这款Tee,看起来色彩很谨慎,但图案却很前卫,所谓清醒地混乱着。

华丽双枪

中国的双枪老太婆很神奇,日本海牌Roar用水晶镶就的双枪也不差。事实上,很多潮牌都喜欢走黑暗路线,不管是服装还是挂饰,都喜欢用骷髅和手枪图案,不过就是想表现普通人不能接近的那个神秘世界。

精神旅行

我们需要一款包,可以随时收纳所有的小玩意,顺手拿着就可以出门。这款Marc Jacobs手包,其实可以把一些小零碎都归纳进去,省的每次打开包找东西都耗费至少两分钟。咖啡和波点的搭配,是最大的亮点。

享受浮夸

这是一个很多要素都可以共存的时代,一方面有人叫环保,但却不拒绝任何好的东西,不会在乎背后需要耗费多少劳工。嘻哈风远没有消退,因为很多人压根就不打算离开这些看起来很浮华的东西,比如BBC的皮带扣。

上一篇工业白油

下一篇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