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精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宋词精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宋词精选

宋词精选范文1

[关键词]生鲜物流;路径选择;层次分析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04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十分在意生活品质化,生活健康化。生鲜物流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趋势。生鲜通常是指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经过简单处理和包装,不需要深加工等步骤的产品。

1生鲜物流配送

生鲜物流就是指针对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产品进行的物流过程[1]。随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发展,人们可以方便食用到来自全世界的粮食、果蔬、酒品。所以,物流配送方面的生鲜物流的地位及作用日益增加[2]。生鲜食品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其水分比较大,保鲜成本高,容易腐坏的特点,就要求在物流方面的时效性一定要控制;作为大众食用品,在物流配送中环保、健康和安全的要求也要考量。所以,一般生鲜物流具有三个基本要求:

(1)消费环节需要极少时间和极少流通来完成;

(2)在物流配送中保证产品安全、环保及完整;

(3)减少生鲜配送过程的破坏,避免产生回收,节省物流费用。

生鲜物流中生鲜物流配送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而生鲜物流配送中车辆路径的选择是确保生鲜物流配送合理完成的关键[3]。

2层次分析法

2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一种将定性和定量思想整合一起的决策手段[4]。就是将需要判定问题的因素分解成为方案、准则和目标三种层次,用相应的判断标准,将人的主观认知进行数学量化,在量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决策方法具有简单、易懂、便于操作和节省时间等特点[5]。

22层次分析法建立步骤

步骤1:构造层次分析结构。针对生鲜物流配送路径的选择问题,把需要判定的问题进行规整,建立结构模型。模型建立的完整合理,决定了问题决策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步骤2:构造判断矩阵。建立构造模型之后,在各层因素中进行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求解权向量。

步骤3:一致性检验以及单排序处理。为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我们需要引入指标:CI=[SX(]λmax-n[]n-1[SX)],根据指标RI,我们可以计算出比率CR。当CR=[SX(]CI[]RI[SX)]

步骤4:层次总排序。为了进行总排序,需要计算每层各因素对目标影响权重,以确定构造结构中方案层各因素在目标层中的重要程度,以便于排序。

即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路线,将生鲜运送到客户手中。因此,需要给各个路径进行评比和排序,从而选择出一条最优路线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生鲜物流配送路径选择问题。

3基于AHP生鲜物流配送路径问题上的应用举例

对生鲜物流配送路径的选择进行分析,可将每一个选择当成一种决策。本文的决策目标是:选择最优路径。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如路程、时间、成本、客户满意度。我们可以使用AHP方法进行问题研究。

(1)构造层次分析结构,如下图所示。

路径选择的层次结构

(2)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是要对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中的元素进行重要程度量化,主要通过引入适合的标准,使用数值构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本层次与上层次各元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如果有n个元素,得到比较判断矩阵可以表示为C=(Cij)n×n,其中,Cij表示的是因素i和因素j对应于目标重要值。构造判断矩阵具有以下特性:①Cij>0;②Cij=1/Cji(i≠j);③Cii=1(i, j=1, 2,, n)。我们假设生鲜物流配送具有三条备选路径,每条路径所需要的距离、时间、成本和客户满意度都不相同。

比较矩阵A是准则层和目标层之间经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4结论

生鲜物流配送路径选择属于一种多选择目标问题。需要根据生鲜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在距离、时间、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中进行权衡比较,得到一条最优路径。本文采用了AHP来对生鲜物流配送路径进行研究,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实际情况中生鲜物流配送路径更加复杂,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仁喜JIT在生鲜产品超市配送中的应用[J].市场论坛,2011(1).

[2]杨华龙,计莹峰,刘斐斐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节点布局优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3).

[3]王栋,索志林,李海成,等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1).

宋词精选范文2

那么如果把这些古典诗词放进黄梅戏戏剧作品中,想必是更加别有风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经过几年的构思,精选了几十首表达爱情、亲情、友情、家国情怀的诗词,并且请来了导演张曼君女士,和作曲徐志远先生强强联手,他们一位展现出舞台上高雅的大黄梅,一位谱以人们熟悉而有精致的黄梅曲调,同所有演职人员历经62天的紧张排练,这部原创的大型《唐诗宋词》黄梅戏演唱会,完美呈现在广大观众的眼前,这部戏不仅仅展现了黄梅戏艺术工作者不断发扬创新的精神,还为中国黄梅戏这一属于安徽地方特色剧种添姿添彩。用戏曲演唱唐诗宋词,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尚属首创。说到创意,导演张曼君表示,这是一次戏曲人向古典文化致敬的庆典,也是一次追根溯源的朝圣。是希望借助黄梅的音乐来对接祖先的声音,用戏剧的元素、表演的元素,通过静静的吟唱,和观众一起来领略我们的古典文化之美,领略我们祖先那种放达于天地万物的精神之高贵。

整部作品由27首唐诗宋词所串引,以“思”、“别”、“赋”、“颂”4个主题为基调,颂扬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典的敬仰,使黄梅戏这种民间曲艺变得高雅大气,气势磅礴。如果你不是黄梅戏的戏迷,对黄梅戏传统作品也并无了解,这部《唐诗宋词》会让你感到亲切熟悉。大幕开启,便是伴随着乐队的敲打和悠扬的黄梅曲调的缓缓吟诵:“我住长江头,君主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仿佛一首首诗篇成为画卷,活灵活现地舒展在观众面前,印刻在脑海里。随后便是我和梅院军对唱的李商隐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精心挑选的诗篇,爱情、亲情、友情和爱国之情都一一呈现,让人们享受视听盛宴。

依本人拙见,这部作品不光光高雅大气,还可以激起在座所有人的思考和共鸣。此共鸣源于我们对爱的向往,和对美的喜好。每个人心中都多多少少怀揣着某种爱。这部《唐诗宋词》就将“爱”淋漓尽致的以黄梅戏和诗词的形式形象地和观看的人群进行“互动”。当你思念着一个人,亦或是一种情愫,是哪一种感情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呢?“红莲相残,一种相思,两处愁”,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观众们不光可以听到诗词,由此得到联想,还伴随着黄梅曲调的悠扬顿挫,徐徐飘扬在周围,让大家身临其境。在加上由导演编剧的细心调配,色彩画面的视觉渲染。怎能不让观众欣喜和感动。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局限于小爱的情怀,那么在乐队的吹打中,最后的篇章更是让感情更上一个层次。扮演着勇士的演员们在气势磅波的背景音乐中,舞出对国家繁荣的期望。以此烘托主题“高贵的家园”,使得此部黄梅戏作寓意满满。

我也有幸参演了这台演唱会,历经62天的精心排演后,我也是受益匪浅。和以往的舞台戏剧不同的是,此剧并无内容情节,整场1个半小时需由所有演员和演奏者配合窜场完成。在以往的戏剧舞台表演中,演奏者通常是不随演出在舞台上出现的,但是这次,所有的演奏者,也都穿上了戏服跟着戏剧的进程一一上台,同演员们一起表演,颇为生动。在这部“唐诗宋词”之前所参演的戏剧都是有故事情节有人物主线的,所以自然表演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可这次的表演对我来说却颇为新鲜,不仅需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生动刻画诗句的含义,还需要自己揣测诗中所指引的人物形象,由于我是在第一个主题“思”中出场,演唱李商隐的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简单的几句诗词,缓缓道出相思之苦。对于经常接触大段落台词的我来说也确实是一次挑战,但是在导演张曼君女士的指导下,还是顺利的掌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如张导演说的那样:“越简单,就越大气。”由著名作曲家徐志远先生谱曲,融合了京昆的元素,并能够和黄梅戏的曲调相得益彰。这台黄梅演唱会还有一个别具匠心的地方就是对声音的掌控,导演的想法是不要求声音大,但求每一句都是静静地吟唱,像吟诗一样一字字一句句的送到观众的耳边,所以原本全剧是按照所有参演人员和演奏人员都不用扩音设别,那么对演员的唱念水准要求会非常高,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按照没有话筒的方式去训练,但最终因为受剧场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音乐厅环音的效果,我们使用了比平时演出减少很多倍的扩音设备,演出结束后,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所有观众都聚精会神,不发声响的聆听着,可想这部戏剧的精彩程度。少了花哨的点缀,更加体现出舞台上每个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底了。为了达到高雅脱俗的效果,还特意为这场演出定制了别致的服饰,多数以京昆大扮出场,也有个别为黄梅戏特有的小扮来点缀,更是突出戏剧的韵味。

宋词精选范文3

语文老师,作为诗词阅读的引领者,如果能跳出单纯的技术层面指导,借助某些方式,既做相荡之水,又做相击之石,点燃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绪积淀,引导学生将泉水倾听成琴声,将枯树抚摸成硕果,和学生一起感受诗词的意蕴和韵味,领略诗词无可比拟的魅力,相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如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兴趣和能力”的要求呢?

听完刘占泉老师的《语文教学论》中吟诵小专题,笔者与老师心有戚戚焉。

一、吟咏诵读,把握辞气

宋词以其典雅的语言,悠远的意境、丰富的内容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学习宋词首先得吟咏诵读。引导学生通过有声的朗读,借助音节的抑扬顿挫感获作者沉淀在词中的辞气。通过对文章辞气的诵读演吟,激起与作者类似的情感反应,进而顺势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真切地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吟咏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教师范读

正所谓“言传身教”,想让学生诵读,教师自己首先就得做好示范。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更加直接的体会宋词的内容和感情。

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回忆她中学时代的国文老师时写道:“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是点燃学生朗读的火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歌声。但是,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范读应注意时机,不可一上课就上来范读。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朗读品味,想读而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再予以示范,给予启发,这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避免让学生陷入先入为主的感情套路化模式化之中,防止抹杀学生对文本的个体体验和品味,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声声慢》时,我先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自己的解读。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朗诵虽很认真,但都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学生对这种婉约的小情小调,自己也不太满意。于是,我来范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浅入深、字字哽咽,我朗诵着,设身处地地进入了李清照心灵的深处,感受她那痛彻心扉的迷惘与凄凉,倾尽生命的寻寻觅觅,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再传递给学生,我看到学生的表情随着我表情的变化而变化,眸子里闪烁着泪光,这种感情传染了整间教室,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看到我的范读后,学生们更是劲头十足,朗读得更加专注,更加动情了。

(二)学生诵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范读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反复地诵读,整体感知诗词,品味诗词的意境才是最终的目的。实践表明,以朗读带解析,往往比教师单纯的分析讲解效果更优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除传统的齐读、单人朗读、比赛读等形式外,还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朗读形式。

比如,我把《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这两首风格迥异的词放到一起,请一男生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女生读《声声慢》,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一婉约一豪放,两人的诵读句句交错,让听者在对比中感到李清照的凄迷和无奈,感受苏轼的豪放和旷达。无形中也让其他学生听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婉约和豪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由于每一首宋词的文词有限,为了使感情能进一步淋漓尽致地抒发,还可在词前或词中插入串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和解读文本,增强朗读的效果。

(三)“裸读”与理解相结合

要想准确、富有情感地通过有声语言再现诗词,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基础上。但我反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讲解、知识传授以及标答式的分析结论上。真正的好词,都有一份委婉曲折、含蓄蕴藉之美。我希望学生从“裸读”开始,以文字为凭依,吟咏、聆听宋词那每一个汉字组成的参差错落、音韵和谐之美,用真情去解读,用智慧去品味,用生命去体验,亦是真色。

二、配乐吟唱,相互裨益

宋词是“奏着音乐的哲学”,是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都可以和乐而唱,音乐可以强化宋词的感情,丰富宋词的表现力,提升宋词的感染力。

比如,在吟咏《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器乐班同学现场用龚一和罗守诚合作的琴箫合奏《赤壁怀古》为朗诵的同学配乐。曲调典雅细腻,愁而无伤,中国的古典音乐和宋词完美结合,学生的朗诵在空灵淡远的琴音和温柔敦厚的箫声的衬托下,时而高亢,时而苍凉,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

声乐班同学激情演唱了音乐理论家青主依据原词谱曲的《大江东去》。歌曲旷达雄迈、悲凉苍劲,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的听众。我们似乎和词人一起站在江边一至高点上,看长江东去,叹人生沉浮。作曲班同学更是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为词作谱曲,用音乐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

三、深度揣摩,引发争鸣

古人说“诗无定解”,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对诗的鉴赏都会有所差异,读诗的乐趣也在于此。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尊重学生对诗词的个性化解读。

比如在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时同学们进行了探索与争鸣。有些同学声调低沉,透出消沉、感伤,而另一些同学截然相反,他们语调高昂,洒脱而达观。他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对于这两种处理方式,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回顾了苏轼之前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定风波》。介绍了林语堂《坡传》和余秋雨《坡突围》中对苏轼的评价后告诉学生,老师更倾向后一种看法,因为它在困境中更能带给自己精神的力量。

四、尝试仿写,提高能力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说:“我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过去我国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度的一些模范作品入手,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间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宋词精选范文4

一、清冷凄婉,意境幽空

姜夔最喜用清冷的字眼和清冷的物象来表现他的情绪,这就使他的词中蕴涵着一种悲凉、清虚的境界。当然,这与他的一生困蹇,怀才不遇以及处于那个动荡的年代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在他现存的84首词中,仅一“寒”字就频频出现了25次;清冷字眼造就了姜夔词有的清冷意象。

如苏教高中语文课文《扬州慢》这首词,词的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如今扬州城的景象。词人采用了衬托和拟人的手法,极写自己的感慨,既描述了扬州城的凄凉荒败,又揭示了凄凉的原因。而“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三句可谓是上片的点睛之笔了。“清”、“寒”、“空”三个字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荒凉。这里,词人尽力渲染,从光线、声音的感觉上着笔(黄昏、清角、寒),最后落实在一个“空”字上,写尽了扬州城的萧条、冷落和荒凉的景象,为下片的议论抒情,做了充分准备。而以“空”写静,也含蓄地点出了居人之少。词的下片,前三句采用暗比的手法,以杜牧都无法说出的感慨,才衬托自己的感慨,把这种悲伤孕育于词中,尤其是“……,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体现了意境铸造上的朦胧美和冷美。可以说《扬州慢》是表现其词“清空”特色的典型之作,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所以,我们可以从姜夔词作的幽冷悲伤的词境中,可以感受到坐着心灵上的苍凉和凄婉;这一独特的清冷的境界使得姜夔词具有新的审美境界。

二、风神潇洒,意象清冷

姜夔词基本上有两种感情。一方面,作为一位爱国词人,他对南宋时国土的沦陷有一定的感慨。另一方面,就是他对于合肥女子的怀念之情,这在其作品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在他现存的词中,对于这段感情的提及有二十多首,占他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他的这一段感情,使他的调整的“清空”境界得到了升华。

姜夔曾在青年时代与一合肥女子相恋,两人感情甚笃,铭心而刻骨,常于其文字中露出鳞爪,而总是语焉不详。从姜夔留下的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段感情已成了旷世绝恋。尤以这首《踏莎行》为最。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的恋情词,全词似真非真,似梦非梦。词的上片写忆梦与感叹,下片写思念的执着和深切。开篇写梦,极力表现轻盈的体态、,声音芬芳婉转的遗世独立的佳人飘然而至,使得词人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样,佳人轻盈身影和朦胧梦境交融辉映,从而奠定全词的清空意境。之后,“淮南皓月冷千山”一个“冷”字,既写出了月光之“寒”、“千山”的荒凉的感觉,又写出了自己悲伤的情感和对恋人的关切。在结构上,照应了起头的梦境,完整而缜密,情思绵绵,而语言却透露着刚健之气。词人以“感梦“为中心,抒写思念之情,使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情深而不轻薄,庄重而不乏细腻,形成了一种幽峭凄冷的风格。

宋词精选范文5

虽然,眼下的盛世繁华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是盛况空前,可我,一个已过知天命年龄的职业女性,却在繁华盛世中看到了国人的浮躁和国人的欠缺。要说,眼下这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应该能让已经吃饱饭、不必使用布票才能买衣穿的国人感到知足和幸福,但是,却有学者和机构调研说:当下,是国人最缺少幸福感的时代。以至于那个我尊敬和羡慕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写了本书,都把书名圈定为《你幸福了吗》 。

依我看,这是国人没有让中国的文化在心上扎根开花所致。那些从《诗经》开始,历经孔孟、《史记》、《汉书》、唐诗宋词、元明清的世俗小说等等,字字珠玑的精粹文化,本来是能让我们在这个物质空前丰富的时代感到无比的幸福、从容和安详的。

世界公认,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会有出息的民族;我也认死理:没有国学根基的中国人,不会茁壮挺拔或者亭亭玉立!虽然走过了54年的人生岁月,见过父母挨饿的日子,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但我,却庆幸出生于之前——记事、懂事于抄家、烧书、砸古董之前。因为我有幸观摩过、那些现在已经几近绝迹的、那么多的中式生活的物件、情境、情趣和优雅……

那些中式生活中所特有的东西给了我无比珍贵的享受和永难磨灭的印记:那老北京的四合院,怎么着也比现在手可摘星辰的高楼林立更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那家家门口的石狮子、院落中的影壁、院子里的葡萄架、夏天搭起的大棚,盛大花盆中的石榴树,还有那清晨豆汁儿、焦圈的叫卖,那夏夜里枣花、茉莉、海棠和牵牛花的花香……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合理和情趣,都是我的中国心和中国梦,花前月下、温馨浪漫、美好岁月……

我那总是穿着旗袍去学校教书的母亲,她年轻时的形象,我是怎么着也觉得比当今满眼的身着短裤、超短裙的靓女更花样年华和温婉可人;那老北京的炸酱面、立春时节的春饼,周日餐桌上圆滚滚的水饺,我是怎么也觉得它们都不逊色于肯德基、麦当劳的吃食;还有那二踢脚的轰然爆响,那一串一串裹着红纸外衣的小鞭噼里啪啦的串响,连带一缕缕的白烟,那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的气氛和动静,是我们没有饺子、不走亲戚就不叫春节的习俗。我都会永远地保留和沿袭。还有那红木家具、我老爷端坐的太师椅,瑞蚨祥的绸缎、内联升的布鞋、天福号的酱肘子和稻香村的糕点,都是我中式生活的好情好景、好吃好用、好气氛和好景致。

这些纯中式的东西不仅仅是我们中式生活的享受更是我们国人中式生活的文化!

想想,眼下风靡世界的微博,谁写得最好呢?是我们的孔老夫子!看看当今的微博牛人,哪一个能写过了《论语》——这可真是我们无比骄傲的国粹!想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西风东渐,可那辐射般放光的东西能有我们的珠玉文化更养身、饰人,润泽、有韵味吗?还有,喜穿中式服装的中国人是不是比满大街身着西服的现代“白领”更独具中国人的内涵和气质、更有形象也更有韵味?看看,那咖啡馆的座无虚席与一个个茶馆内的客少人稀,能不让秉持茶文化的国人心有戚戚,忧虑国人的健康吗?到底是茶饮健康还是咖啡饮健康,不是早已有了答案了吗?

中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滋养育人,可是非要好好读过孔子、孟子,读过司马迁、读过二十四史,读过唐诗宋词精选,读过《古文观止》和唐宋散文精选的国人,才能深深体会的。要不,我只能和你说,这可是一言难尽也妙处难与君说的话题。

我们中国老祖宗5000年的辉煌文明所留下来的那些文化,本来可以保佑和辅佐她的子孙们过得祥瑞和谐,温文尔雅,从容自在的!可是呢?曾几何时,不会英语可以让当代国人觉得是个缺项,而不知道《论语》为何物,却少有人感到羞惭。这真让我感到遗憾!其实也很让国人的生活缺损。

问题是,中国文化在很广大的人群中的失传和不知为何物所造成的显在和潜在的危害比比皆是!这是当今社会很多的混乱、违法、坏良心和人心浮躁、人生浮萍的原因。假如,人们弄懂了、也记住了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你可别以为孔子是不要财,他只是告诉人们不义之财守不住!),那还会有三鹿奶事件、瘦肉精猪、地沟油、毒胶囊等等的事情吗?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可越来越不敢吃了,吃什么都不放心。这最该讲良心讲问心无愧和内心安宁的国人是怎么了?!

假如,我幼小时贴在我家堂屋正中那字轴上面的、那浸透了国学文化精髓的对联,能够成为很多很多国人的“祖训不可违”,那当今职场人的迷茫困惑、不知所持,也就迎刃而解了。那对联上用只有书法家才能写出的、漂亮遒劲的楷体字写着:“与有肝胆人共事立身立业,从无字书处读书明理明心”;写着:“做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如果我们能记住这类渗透了国学精华的话,就一定会知道学问怎么做,事业怎么成。哪里还会有现代人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迷惘和压力呢?

要是孩童们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背《弟子规》,那现在的学校教习孝道就根本用不着让孩子们回家给父母洗脚;要是那《增广贤文》能够多读上几遍,那现在,你去各个银行自动存取款机前的时候,也不会先听上一通:“北京市公安局提醒您”的录音广播了……

宋词精选范文6

数月前,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竟有百余国家蜂举多种活动,竞增“读”热,撼人心脾。倚此背景,我国大学课余阅读也正展新页!本文以“汉语文专业”为例,结合本人学、教体验,为课余阅读建言些须,以助推读书热浪。

其一,先读基础。所谓“基础”,特指两义:一是底线。“万丈高楼从地起,百般事情由心立。”高校学厦需查验中学之基,反思中学所读,凡“学焉不详”者,重读;当读而未及读者,如《中学语文选析》之类教辅读物,回首补读之。二是心志。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读书,先读“专心致志”四字,否则读亦枉读!

其二,精读经典。时下,中华“传世经典”“名著典藏”“名著百部”“名著导读”等推介甚繁,眼花缭乱,须精选、精读:原著、导读并举,作品、研著并举,顶级圣典与传统蒙书并举。如:中华传统文化精品文库《周易全书》,作家出版社古典珍藏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选本,水浒、三国、西游、红楼等古典小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丛书《唐宋家文选》等等。另,中国传世经典丛书《中国蒙学》,内录经典蒙书五种,规范注音、审慎释义,尤为汉语文专业自修必读。

其三,兼读百家。现代文擘林语堂把图书分上、中、下三流:其“上”指经典,广含诸家,不独儒家,老子、庄子、墨子、管子、韩非子,各藏绝学,不可不读。其“下”指民间文化,如“小调童谣民歌盲词”等民间文艺,以至风俗习惯。其“中”,相对讲,可等而下之,也算“抓两头,带中间”吧!值得一荐的是:眼睛向下力作――张紫晨著《中国民俗与民俗学》。该书扛鼎重建、振兴“中国民俗学”,别开汉学新窗,系统胪陈古今要俗,饱溶华夏数千年主流价值观,对做人、治学,皆丰潜移默化之效。

其四,时读前沿。较之中学,大学更倡个性飞扬、放眼前瞻。课外阅读当时读前沿,关注新论。纵观古今大家,其成功之路表明:“集大成后”书,必读;“敢天下先”书,快读!如奇才裴斐著《文学原理》,独辟文学观蹊径,勇开“本体论”先河,卓见别出,众誉奇作!大师吴祖湘盛赞“入木三分,一语破的”“针对性强,与一般高头讲章形成鲜明对照”。

其五,“阅读”工具。“读工具书”乃成就大家之终南捷径!以下,便举必读:《文白对照》,探赜汉字密码,总揽“依类象形、形声相益”精华,堪称汉文知识宝库。《现代汉语词典》厚积现、当代学擘心血,誉同类词书之范,文科基础之基。《常用典故词典》精选要典,兼综条贯,胪陈屡涉口碑、书面常用,既解语焉不详之忧,亦添交际为文之彩,无愧浓缩文海。《中国文化史词典》囊物态、心态、行为、制度诸类文化事象,大益恢复文化记忆,践行文化自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囊政、经、军、文史事要略,览一书而通千古!上列,或挂一漏万,而就此韧读数年,必奏大效!

其六,巧读冷门儿。旧、新学界皆多浮躁,不甘冷寂,惯于人“读”亦读,亦步亦趋。学擘倡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此“冷”,指自甘冷寂,不趋“蜂”热。学海无涯,惊世灼见常发“冷”角,谓“道出冷门”也。大学生须“冷”对“一窝蜂”热,巧寻常人不屑一顾的冷书。

上一篇专业主义

下一篇认贼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