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管理培训;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一、企业管理培训与管理培训市场

管理培训,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企业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时,主要通过管理培训来实现对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所谓管理培训是指企业决策者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通过对相关管理主张和管理理论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并在培训后将之灵活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实现企业整体的经营决策、管理技能、生产技术等方面全面提升的一种企业进修手段。

所谓管理培训市场是指包括管理培训的供应方和管理培训的需求方以及实现管理培训这一产品交换的一切条件和手段。其实指的是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实现包括管理理论、培训方式和其他与培训相关的一切服务在内的管理培训系统这一产品,从管理培训的供应方即管理理论的研究者、管理培训的设计及组织者等,交换到管理培训的需求方即企业去的整体过程和活动。

二、龙游县企业管理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市场信息,笔者对浙江省龙游县的企业管理培训状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实际收回187份,有效问卷179份。以下是对问卷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

(一)企业管理培训市场需求程度分析

1.企业对管理培训必要性的认识。在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所涉及到的企业包括国有、民营和合资企业,行业也从造纸到餐饮等各个行业,数据覆盖较为全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发现有近36.3%的企业认为进行培训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将近51.9%的企业认为,培训对企业的发展实用性不大,不能即刻解决或是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因此觉得培训对企业而言并不是必须的。

2.企业管理培训的频率。通过对企业管理培训的频率情况调查来看,无论是正在进行培训的企业还是将培训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项目的企业,都对自身所需的培训频率进行了估量。将近5成的企业认为,一年进行一次培训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有一成的企业表示每个月进行一次培训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企业管理培训市场活跃度分析

1.企业进行管理培训的比例。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有98家企业进行或正在进行企业管理培训,而这其中也包括部分认为管理培训实用性不大,不是企业必须的培训。没有培训过的企业也占整体数据的45%。由此可见,龙游县的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发展不乐观,企业对于管理培训的需求还未真正被激发出来,企业自身的培训欲望还需要靠各种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来诱导。

2.企业管理培训的活跃度。关于培训活跃度的调查,以企业何时进行管理培训这一数据来反映。调查显示,企业一般会在新进员工中开展培训。这类培训多是企业自身业务需求所开展的业务培训,而用于企业日常运营的培训仅占总数据的9%,比重较少。同样,对于新的管理主张一类的培训,企业也并不是相当的热衷,反而是对于企业革新时企业更能主动的寻求培训的供应者,为企业的管理革新和体制改革作相应的培训,以此来推动企业的改革。

(三)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1.企业对管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在对企业培训需求度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在179份有效问卷中有116个企业认为自己是需要培训的。在调查中,被调查的企业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大多是较为笼统的,对于企业自身的针对性并不强,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培训。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管理主张,对于企业的发展可能有很大的推动,但是实际培训后,却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很好的运用起来。因此市场上的管理培训,很多企业都是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培训的主要培训方向。对于企业培训方向,很多企业都把企业文化和技术作为培训的主要方向。这是由于这些都是企业自身可以完成的培训,也是企业对自己员工的基本要求。企业自身不能进行培训的,如管理方向的培训,企业的培训需求并不是很大。

(四)企业对管理培训效果验收方式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中,企业大多表示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的为企业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只有35%的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验收,在这为数不多的企业中,有40个企业是通过企业自身的实际运用情况来检验,仅有29个企业是运用培训机构提供的检验工具来进行验收。部分企业表示,很多培训机构只是在培训时给予企业相应的指导,培训结束后,就没有下文,至于培训是否被企业完全吸收了,是需要企业自我摸索的。

三、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管理培训市场供需不平衡

通过上述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的管理培训市场发展还不健全。需求方的需求不明确,不强烈,同时对于供给方所提供的培训也不是相当的信任。企业的培训需求更多的是通过自我满足来实现。这使得供应方和需求方不能实现良好的对接,以致整个市场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二)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存在误区

1.从需求方来看

第一,对培训定位认识不足。对于企业来说,培训就是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才是全面的。而管理方面的培训是企业管理者的学习范畴,如果管理者的领导力够好,那么是否进行管理培训都不是很重要。这是对培训定位认识的严重不足。培训具有针对性,但是不能因为培训针对性的存在,就忽略了培训的全面性。

第二,培训的形式化、盲目跟风。部分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政府或上级领导公司对其的要求而开展的。形式化的培训,使得企业对培训的印象也就不是很乐观。同时,很多企业对于名人讲堂、大师说教很是热衷。对于当下什么管理理论比较流行,就去追逐,往往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

第三,培训的重心把握不准确。关于培训的重心把握,是每个企业都要重视的,应该对那方面进行培训,应该对那个层面进行培训,都是企业在对培训重心进行把握是所需要考虑到的。只有将培训重心把握准确了,才能使得企业在进行培训产品的筛选过程中找到企业目前急需的培训产品。

第四,不注重培训评估和监督。在调查中发现,179个总量中,仅有69个企业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后期的验收。企业在消费时,要对其进行评估和监督,才能对企业所作出的这个培训决策进行判定,判定这一决策是否合理,是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从供给方来看

第一,对企业真实需求探索不深入,把握不准。管理培训市场中,企业管理培训的供给方往往将自己的意识凌驾于需求方之上,我能提供什么培训,那么需求方就能够接受怎么的培训,这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思想。

第二,培训内容大同小异,忽视个性的差异和需求。很多管理培训企业提供的培训课程大多都一致,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所提供的培训课程和服务都不能够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化和细化。

四、推进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从企业管理培训市场需求方的角度看

1.革新观念、提高企业对管理培训的执行力度。要实现整体市场良性发展,企业必须对管理培训的利益有更好的认识,必须要做到观念上的转变革新。

首先,企业自身应该有良好的觉悟。当今社会,很多做大做强的企业,对于自我提升相当重视。不论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作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几个国家,他们都将企业的管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因此对于中国的各成长中的中小型企业,以及正在腾飞的大企业而言,应该有所借鉴,把企业管理培训将作为企业成功的助推器,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作为企业发展的标杆和灯塔,对于企业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集中体现在政府政策方面的指导。工商管理部门和企业协会组织在进行各种与企业相关的活动的同时,应当注重企业管理培训。政府部门要做的,是从意识上引导企业正视管理培训,从行动上将管理培训落到实处,切实的选择适合企业的管理培训课程。同时,可以将企业的管理培训作为企业考核的一个重要项目纳入企业等级评定中。

2.注重培训后期的评估,建立完善培训信息系统。企业自身要在培训进行时和培训进行中建立自己的评估系统,严格考察培训效果,对培训进行适时监督。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自身验收管理培训效果的方法之一。系统可设置如下。

筛选培训项目培训项目个性化培训过程跟踪培训后效果验收

这个系统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筛选培训项目是指对于市场上可提供的培训项目进行选择,明确自身的需求点,找到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项目。第二部分培训项目个性化是指在确定培训项目后,将项目与企业的特点相结合,对项目的相关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得项目能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对项目的改进实现企业需求的最大化满足。第三部分培训过程跟踪是指在培训项目进行时,要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跟踪。第四部分培训后效果验收主要是指对培训结束后的成效进行检验,很多情况下,企业参加培训的成员在培训中都能够感到这场培训对与自己的工作有帮助,但培训后并没有真正用到企业管理培训中去。这就需要求企业对管理培训后的效果进行验收,验收可以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工作日志等来实现。

3.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全力突破管理培训。培训要全面,对于企业的各个层面都要进行既有针对性,更有全面性的培训,实现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在进行管理培训时,要针对各个层面,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培训。打破管理培训是管理者的专利这一传统思想。

(二)从企业管理培训市场供给方角度看

1.深掘企业培训需求,把握准企业的需求。对企业进行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企业,对培训方案进行适当的改进。由于各个企业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企业的培训需求点的各不相同,需要管理培训市场上的供应方能够为之提供适合的管理培训。因此,对于管理培训行业而言,要做的首先是将自己的培训项目按照行业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细分,然后再根据实际客户的需求特点对每次的培训项目进行个案的再设计,实现项目的具体化。

2.转变传统灌输式培训模式。传统灌输式培训模式是培训师讲,学员听的模式,要使被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必须改变这种模式,进行互动式培训。互动式培训是实现培训双方良好沟通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使培训对象更好的将培训内容实际运用到企业中。

3.形成培训机构自身的特色产品。不同的管理培训提供者,应该树立起独属于他自己的一个特色产品,增加其辨识度。而不是盲目跟风,把管理培训当做一种潮流的追逐。当然,严格遵循管理培训的时代性特征是无可厚非,但是,在目前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的管理培训市场上,需要各个培训者都能够通过一种辨识度来增强其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莉.企业培训问题研究[J].煤,2009(12).

2.于乐宝.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培训与教职工教育队伍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大众商务,2010(10).

3.卢美月.企业文化企业培训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2

在企业管理心理学中,“情商”源于英文Emotional Quotient,简称为EQ,指的是情绪商数。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国际企业管理培训大师、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学博士后、美国佛州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余世维先生在他的新作《管理者情商》中解释说:情商是指一个人对环境、个人情绪的掌控能力和对团队关系的运作能力。与情商同时出现在企业管理心理学中的还有智慧商数IQ(Intelligence Quotient)和逆境商数AQ(Adversity Quotient),前者指的是掌握知识的智力,后者指的是渡过难关、缓解压力的毅力。

然而,Quotient的原义是数学概念“商数”,它的严格定义是“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到的答案”。如果我们将EQ的分子选定为“情绪”,那么分母就应当是“情绪+智力+毅力之和”,那么,比较两个智力与毅力基本相同者的情商谁高谁低时,我们可以计算出:情绪越高的人,他的情商将越是趋向于1,也就是100%。可见,情绪商数以及智慧商数和逆境商数一样,是一种用百分比来表示的“程度”。

因此,情商的“情”既不是感情的情,也不是爱情的情。于是,我打开波导手机准备将这个发现告诉友人,同时提醒他们千万不要误读了“情商”!

但是我揿错了按键,手机的资料夹里闪出了一个漂亮的“生物钟”,屏幕上跳动着红、绿、黄三个正弦波。那红的就是情绪线,黄、绿线分别是智力线和体力线。西方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临床研究证明,在情绪、智力和体力三个方面,每个人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管理培训 行业 问题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剧,区域性经济沟通与交流日益密切,各行业市场中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新型企业。在这部分新型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这一问题也是关乎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过程当中,是否能够谋求稳定的生存与长足发展的核心问题所在。在企业投入激烈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人作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占据着核心性的地位。对高质量人才的吸纳与占有正是企业巩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为了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现状,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这一点无疑是重中之重。在此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行业领域――管理培训行业。但管理培训行业现阶段的发展质量与水平仍然良莠不齐,存在大量的问题与缺点。为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完善行业建设,就有待在此问题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1 我国管理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同常规意义上的销售行业、制造行业、生产行业等相比,管理培训行业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在于:该商业所提供的产品并没有实质性的形态,而以一种虚拟的方式所存在。管理培训行业的最核心工作目的在于:以企业为面向对象,对企业人力资源提供培训服务。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管理培训行业的价值创造与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实力提升而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不断延伸的背景下,管理培训在未来还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以及发展潜力。但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我国现阶段整个管理培训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当中,看似繁荣的行业发展背后,仍然表现出了大量的问题与不足:

1.1 市场秩序过于混乱:由于现阶段整个管理培训行业的利润极为丰厚,再加上整个行业内的竞争还不够激烈,导致投入该行业领域当中的企业被广泛吸引。在利润报酬丰厚的吸引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猎管理培训行业,部分企业为谋求效益,在营销手段上有一定的欠缺,甚至出现了在街头散发广告、张贴、悬挂招生广告的方式来吸引生源。更加关键的一点是:由于现阶段整个管理培训行业还缺乏一套比较健全的制度规范,相关行为缺乏规范性的标准作为参照,一方面使得社会大众对于管理培训行业的印象较差,存在心理上的顾虑;另一方面,使得管理培训行业的培训层次以及专业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下。

1.2 运作模式过于单一:管理培训行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以创新为精髓的行业,但现阶段,在该行业的发展中,创新力不足却始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笼罩在整个管理培训行业当中的一大特点是:无论是从培训内容还是从培训方式的角度上来说,跟风现象都是极为突出的。各个从事管理培训工作的企业单位在培训内容方面大量雷同,培训方式也如出一辙,这使得整个管理培训行业逐渐呈现出同质化的发展趋势,这显然是不利于管理培训行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从运作模式的角度上来说,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管理培训行业的运作模式无外乎以下两种类型:第一,公开课培训;第二,企业内训。以上两种运作模式换汤不换药,长期实践下,难免会使服务对象产生厌烦的情绪,致使整个管理培训行业的工作质量与水平大打折扣。

1.3 讲师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由于现阶段,整个管理培训行业的发展制度还不够规范,大量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程序化、框架化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极低,缺乏对准入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目前还没有针对管理培训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评估方法与制度,导致高素质、高技能的讲师大量缺乏,这也成为了现阶段,制约整个管理培训行业持续性发展的最关键性问题。同时,现阶段,绝大部分讲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如何使用富有渲染力的动作、如何培养更活跃的环境氛围,而忽视了对所讲授知识实用性的关注,使得培训对象无法通过讲师的宣讲获取真正意义上所需的实用性知识。由此导致讲师培训下的工作效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2 我国管理培训行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在企业管理培训的市场发展大环境下,各类企业以及受训者个体群处于中心位置,管理培训行业各方及各项市场运作措施的实施与开展都需要以对需方实际需求的满足作为最根本性的原则,使需方对培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结合现阶段,我国在管理培训行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对策:

2.1 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秩序的规范能够使管理培训行业各项活动的实施与开展有据可依,同时能够在一个健全且和谐的环境氛围下,积极的开展各项管理培训工作。这其中,对于统一性组织机构的构建以及对行业标准的制定都是极为关键的。首先,在整个经济市场对于管理培训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要求通过组建管理培训行业协会的方式,实现对整个管理培训行业发展的规划与统筹,以管理培训行业协会为切入点,实现对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其次,还需要结合现阶段,整个管理培训行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在面对国外培训力量入住国内市场的情况下,要求通过建设行业标准的方式,提高国内管理培训行业的竞争实力,获取更加有力的市场竞争地位。

2.2 运作模式的多元化拓展:首先,要求培训公司在应对各个不同行业与领域当中,企业差异性培训需求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确定适宜于企业实际情况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法。同时,还需要尽量选择与企业所处行业类别以及经营管理特征相契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讲师展开培训工作。以上对于体现培训工作内容与方法针对性而言尤为关键。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培训企业一改传统意义上过于单一的运作模式,在做好课程培训与服务工作的基础之上,逐步促使其向着咨询、策划服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课程内容、服务质量以及讲师素质等多个方面入手,建设与企业实际需求企业的系统性课程衍生包括书籍、CD以及远程互联网在内的多种运作模式。

2.3 人员素质的提升:要求构建一套综合销售、讲师以及客服人员在内的素质模型,完善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工作机制,使各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均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步构建一支能够有效挖掘企业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引导设计方案,展开针对性企业培训工作的队伍,实现对增值服务的合理提升。同时,可配合对奖惩措施的完善,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讲师等工作人员的报酬,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结束语

对于我国而言,在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方面,虽然因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而造成的基础不够扎实的“先天性“问题。但也正是由于晚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发展,使得我国在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方面,能够直接借鉴先进性的工作经验与成熟的操作技巧,省去了在初期探索阶段当中可能走的弯路,发展之初就接入了国际最新的管理培训理念与方法,在后发优势上是极为突出的。但在这样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环境下,我国现阶段整个管理培训行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致使管理培训工作在内容与方法上不够合理。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我国管理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展开了简要分析与说明,望能够引起同行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初娜.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以高星级酒店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5-6.

[2]李伊白,杨龙志.民营企业与管理培训:一个基于调查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7):142-146.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淮安市区;培训;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培训主要是指采用不同于学历教育的形式,以增进受培训者的劳动技能、提高生产能力或满足素质提升、休闲娱乐等需要为目的的各种学习和训练活动。培训业是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类型,培训按培训主体不同主要有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公立高校的培训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加快,社会培训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培训产值将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虽然中国培训业已进入了全面提升期,但目前培训业参差不齐,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消费者获得培训信息,在众多的培训课程中选择适合的产品是件很难的事。

培训信息化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培训信息,使消费者省时省力地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培训机构课程,能快速且以较低廉的成本传授更多知识,创建新型的、更加实用、轻松且跨越时空界限的个性化校外学习环境,使更多人受教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培训信息化建设包括培训信息信息化、培训内容信息化和培训手段信息化。

培训信息信息化就是在培训机构与培训消费者之间提供互动平台,一方面培训机构能够培训信息;另一方面培训消费者能够传递培训需求。培训机构能够为消费者定制培训课程,实现培训机构与培训消费者信息交流,满足培训消费的同时为培训机构提供顾客培训需求。

培训内容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开发电子版图书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在电子版教材中可以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功能增强所讲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对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的选取,使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形成可在网上运行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的内容可以进行及时更新。

培训手段信息化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电子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的支持下,培训机构通过多媒体综合教室的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把电子教案通过计算机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讲师可根据学员的反馈,及时调用相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员反馈信息的学习需求。开发仿真软件,促进仿真软件在培训中的应用与发展。仿真软件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先进教学系统,能够模拟某种技能操作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操作过程,使受培训者处于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尽快掌握实习操作的过程、顺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使受培训者在短期内迅速渡过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开始阶段,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设备少、培训学员多时,仿真系统也是成本低、易控制的教学途径,还能大大缩短培训的时间,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淮安市培训业信息化现状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对于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调研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调研”的实践活动。调研的目的是对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解和评估,分析影响培训业发展和运作的一些基本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培训业信息化水平提升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传统的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小组(焦点)座谈、深度访谈法与投影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信息化的基本情况调研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方法了解,对于信息化效益及未来设想等采用小组(焦点)座谈、深度访谈法与投影技法的方法了解。

(二)淮安市区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淮安市区以培训为主营业务的注册登记机构近300家,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除40多家以驾驶员培训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培训机构平均注册资本100万以上外,其余近200家培训机构平均注册资本不足50万。培训范围广泛,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文化教育培训仍是主流,还有一些企业管理培训、安全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等机构。

淮安市区普通高校7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高等职业院校4所。普通高校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但都以学历教育为主,社会培训为辅。

淮安市区培训机构主要有高校、非盈利组织、企业等类型。非盈利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还有一些培训机构未注册登记。培训机构主管部门主要有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驾驶培训主管部门是交通和公安。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培训机构规模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分散。

目前,淮安市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经营范围以培训咨询为主的企业144家,平均注册资本54.7万,其中北京华舵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注册资本500万,是淮安规模最大的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公司,但不是本土企业,只是分支机构。由教育部门主管的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培训企业9家,规模均很小。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还有41家驾驶培训机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培训机构只有22家,平均注册资金不足20.8万。由教育部门主管的民政部门注册的培训机构有62家,平均注册资金23.6万。由此可见,淮安市区培训机构管理条块分割,各部门没有将培训管理作为主要业务,是培训机构“小、散、弱”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中国所有地区采用的管理体制。淮安市区培训机构统计如表1。

(三) 培训机构信息化现状

培训机构逐步建立了网站,能够培训信息以及与培训消费者进行在线交流。有些培训机构选择在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都有自己的网站。但培训机构信息化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培训机构信息不充分,对培训学员不能实行网络化在线管理问题明显存在。

1.培训机构信息化意识逐步提升

培训机构逐步建立机构网站,培训信息,努力增强网站的互动性,为培训消费者提供在线应答及沟通电话、邮箱等交流信息。

通过调研228家培训机构,了解到其中24家具有运行良好的网站,能够实现培训信息、学员留言、在线应答等功能,网站都有“联系我们”网页,提供联系电话、联系人、邮箱等联系信息。其中淮安市动力企划咨询有限公司、淮安市光明眼镜技术培训中心、淮安市新东方文化培训学校网站运行较好。

有些培训机构选择在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如厚学网、百业网、58同城、中国企业在线等网站,但的内容简单,与学员互动性差。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都有自己的网站,能够及时培训信息及联系方式,但对培训学员也多不能实现在线管理,对培训课程不能实现在线反馈。

2.培训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培训业信息化政府投入少,因培训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教育部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都没有将培训业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在教育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没有社会培训工作体现,教育部门关注学历教育,关注基础教育,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有“统筹建立面向全市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的内容,更多关注的是职业资格培训,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的,持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关注较少,因此政府对培训业总投入也就较少,信息化投入就更少。

培训机构投入能力有限,培训机构小而散,利润空间小,尽管认为有必要进行信息化投入,搭建网站,实现在线报名,在线听课,甚至在线学员信息反馈等功能对企业生源稳定,教学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但也顾虑信息化投入成本较高,如果建立网站每年培训机构至少要支付3000元,如果购买软件不仅要支付软件费用而且要支付维护成本,一般培训机构看不到信息化效益因此培训机构投入信息化资金很少,大多采取在公共平台上免费信息。

3.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尚未建立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培训机构只能应用其它区域搭建的公共信息平台信息,但也只是少数培训机构,的信息也仅限少量的培训信息。如南京首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厚学网汇集了全国36,475家培训机构,淮安有些培训机构在此培训信息,但信息量也比较少,远不能满足培训机构展示培训课程及师资实力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培训消费者比较选择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需要,更不能满足培训消费者与培训机构交流的需要。

4.培训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培训机构普遍反映培训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一般培训机构都没有专职信息管理人员,因为机构规模比较小,工作人员只有几个,内部管理多用办公软件,培训机构网站建设都是由专业软件公司制作,一般没有与培训机构实际相符的系统的长远的信息化方案。

三、淮安市培训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一)搭建平台、信息集聚

培训机构主管部门联合高校、企业共同开发培训信息平台,是提升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搭建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可以采取两个方案:一是搭建一个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公安交通部门联合高校及软件公司共同申报省、市科研资金,可以解决启动资金及技术问题,实现信息集聚,资源共享,方便培训机构,服务培训需求者。二是主管部门可以分别搭建三个平台。分别为教育部门主管的教育培训公共信息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职业培训公共信息平台、交通与公安共同主管的驾驶培训公共信息平台。三个平台的方案可以实现分类管理,更方便消费者选择比较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及培训课程。

培训公共信息平台要能实现培训机构注册登记、培训信息、培训消费者网上报名、缴费、课程试听、课程评价、成绩查询等功能。尤其是驾驶培训公共信息平台要能够实现考试时间统筹。

平台建成后积极推广,为培训机构及培训消费者提供沟通渠道,引导淮安市培训机构在平台上信息,为培训机构寻找培训需求大客户。政府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推动平台的应用及培训需求的增长,同时政府可以联合高校应用省市科研经费重点打造几家培训机构信息化建设,召开观摩、学习、推广会议,让这些企业在行业内起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培训业整体对内对外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人员培训、提升素质

政府可以组织依托本地大专院校及软件公司开设培训信息化培训班,提升培训机构人员信息化素质。

可以分三个层次开设培训班:一是组织首脑培训班,主要进行信息化意识、规划及模式培训,让公司首脑能够提升信息化规划水平。二是组织信息化专门人员培训,主要进行信息化模式选用,硬件、软件的选择及实施培训,让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够实现公司首脑的设想。三是信息化应用人员培训,主要培训信息化硬件及软件的应用,实现信息及时更新,让信息化设施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青.关于淮安市现代服务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9,(11).

[2]蒋士强,杨晓明.北京培训业发展状况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7).

[3]杨思卓.中国培训业未来十大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2010,(3).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E-learning;现状;展望

E-learning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其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实现了人类传播史上新的革命,一个个由它创造的新景观,不断向人们展示它独特的魅力。此外,E-Learning以其网络化、个性化、可管理等优点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应用时尚,受到各国企业培训的青睐。中国的E-Learning市场在经过几年的培育以后,国内的企业开始对E-Learning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实施E-Learning的解决方案。E-Learning是一种不同与传统企业培训的一种培训方式,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不考虑区别,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E-learning

依据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权威的论述,认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新技术条件下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问的交互作用。这些沟通机制与方式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了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通过该概念可以引伸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其作用主要有: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作用和师生之问的关系;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二、E-learning在我国企业里的发展现状

中国大陆关于E-learning问题的研究热潮比国外滞后近10年左右,中国台湾要比大陆早一些,有关E-learning研究的文章,有许多都是对外国资料的引入,本土化的E-learning研究还十分少,主要原因是E-learning确实还是新生事物,其发展还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在企业培训方面的学术论文很少。而研究新员工E-learning培训的就少之又少了。在中国大陆,E-learning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1)学术界(主要是教育技术界),将视角放在了远程教育,关注网络学历教育,学校的网络课堂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等等,几乎与网络远程教育是一个概念;(2)企业培训及咨询业,焦点则是落在企业的培训,且重点放在企业管理培训。对于新员工的E-learning培训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很少见到有专门的分支研究,而是常常在企业E-learning培训系统中作为案例或是系统的一个部分来解说。现阶段我国E-learning企业正在共同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E-learning完整解决方案。

(一)从培训的对象来分

目前中国大陆的培训主要分为管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通用职业培训。其中管理培训主要针对职业经理人员等管理者的培训,后两种面对的多是一般的员工。

(二)从市场构成来分

E-learning市场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技术、内容和服务。因此E-learning公司也形成了三大类:一类提供技术,即学习管理平台(如Saba公司、Lotus公司等);一类侧重内容提供(如北大在线、SkillSoft公司等);一类专做服务提供(如AllenInteractions公司)。而从服务来说又可以分为在线公告、在线培训、在线知识分享和在线指导四类。

(三)从厂商与客户的合作模式来分

有三类:(1)是用户企业自己提供课件内容,由E-learning服务厂商提供一些多媒体效果和界面设计等技术要求较高的服务,摩托罗拉在国内和易而学、学富科技、365教育网等就以这种方式合作;(2)是全部外包,即将从需求分析到平台的搭建、课件的提供到后续服务,全部交给E-learning服务厂商,如诺基亚把对中国大陆员工的E-learning培训全部授权予傲姿时代;(3)是一些本身具备独立建设E-learning系统条件的TT企业,如上海贝尔有限公司,则自主开发建设,只就某些方面向E-learning厂商做咨询。

受企业培训的大环境影响,中国大陆的企业E-learning市场呈现非均衡的特点。目前中国大陆企业E-learning的绝大多数客户还限于电信、保险、银行、IT企业等少数大企业。但基本上仍处于E-training阶段。多数中国大陆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观念虽然被广为接受,但是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因此,企业E-learning在中国更多地是E-training,即用信息化手段代替或部分代替传统的面授培训。而且,E-learning与传统企业培训结合不紧密。目前从事E-learnin业的企业多来自IT公司,缺乏企业培训背景,更多地受技术思维的影响,被纳入企业信息系统的范畴,因此在实施上企业E-learning有脱离企业培训的倾向。当前在企业E-learning市场中,内容占有约60%~8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教学平台则占有20%~40%左右的份额。

三、E-learning在我国企业里的发展展望

在我国,E-learning在企业的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建立E-Learning的“企业大学”培训方式。这里的企业大学主要是指由企业出资创办、所有权隶属于企业的一种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组织,也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的一种延伸和补充。面向企业内部培训,满足企业内部对培训的需求,推动企业变革,塑造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学的基本职能:同时企业大学还肩负起为终身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服务的使命,并且面向外部市场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对象扩大到整个商业价值链的成员,使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形成战略同眼。一个成功的企业大学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担任其主要师资

管理者要相当明确培训的关键性需求,使培训的效果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而高层管理者亲身参与到教学,既增加了高层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将自己的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案例介绍给员工,既生动又具有可信性,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管理技能,使他们更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公司的业务,同时在无形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能够鼓舞和激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创新最终使其工作得到持续的改进:由高层管理者担任师资,有力地强化了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贯彻与实施,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壮大的沟通瓶颈问题,强化了企业战略思想的贯彻力和内部沟通能力。

(二)构建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良好关系

企业大学的培训重点应从内部发展为面向整个社会,最大限度地取得供应商、客户及战略伙伴的认同,对他们进行技术提升及质量控制的支持,这是企业大学普遍的目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大学最初、最纯粹的培训对象。跨国公司的企业大学最初都旨在培养具有潜力的高级管理者,像GE的克劳顿村成立时将自己定为“满足有潜力的公司管理者的需要”,摩托罗拉大学也是以培训高层管理者为起点。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公司的经营战略的改变也为了节约其投资预算,企业大学重新界定利益相关者,拓宽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培训。同时,E-Learning这一学习平台给公司的外向型培训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培训更加方便、快捷、及时。

(三)设计系统具有前瞻性的培训课程

过去的培训对公司战略没什么贡献,而且课程之间缺乏协调。相对而言,企业大学规划全部的培训和教育,设计、开发并提供各种学习项目以支持企业的核心战略的发展,企业大学在设计课程时,出发点是强化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能力,推广企业的经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介绍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通过所设计的课程使员工学习并掌握学习、沟通和合作、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等能力。企业大学提供的应是持续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寻求暂时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聂然.企业网络培训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5.

[2]陈粲,等.建立企业大学十大问题[J].企业研究,2005,(6).

[3]陈劲,等.E-learning-学习型组织的新思路[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4,(2).

[4]张以琼.走出企业培训的“怪圈”[J].人才开发,2005,(1).

[5]夏洪文.E-learning系统管理的科学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8).

[6]何烽,等.E-learning在企业的实施与应用[J].经济师,2004,(2).

[7]陈宏.知识管理与企业电子化学习[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2010年市企业发展局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深化“企业发展年”活动,将2010年确定为“行业振兴年”,以发展振兴为主题,突出协会建设、搬迁改造和定向招商三个工作重点,争取在企业做大做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培训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掀起全市企业发展振兴的新,努力开创企业发展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工业经济大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18%(下同);工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5%;销售收入1189亿元,增长18%;利税150亿元,增长16%。力争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0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00家。

--民营经济大跨越。全年新增民营企业600家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4000户以上;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5%;税收收入22亿元,增长15%;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力争达到160家。

三、工作措施

(一)抓住一条主线:就是要抓住“行业振兴年”活动这条主线,打响行业调整振兴攻坚战,努力在全市企业中构建“政府推动、协会拉动、企业联动、社会齐动”的发展格局,着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会议--全市企业行业振兴工作会议;出台一个文件--《关于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科学发展的意见》;创办一个刊物--《直通企业》简报;打造一个品牌--“企业之家”政务品牌;发起一项倡议--号召全市企业“激情创业、做大做强”的倡议。

(二)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全力加快行业协会建设。把行业协会发展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手段。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全力推进制塔钢构、木器家具、食品加工等10家行业协会组建,力争用两年时间,发展行业协会20家以上。配合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抽调全市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负责各行业协会的组建、规范和发展工作,同时,承担行风监督员职责,进一步摸清行业发展现状,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处罚等行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行业调整振兴步伐。完成企业家协会换届和企业联合会组建工作,实行“两会合一”,开展企业家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进一步凝聚力量,扩大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搬迁改造。把企业搬迁改造作为壮大企业规模、推进产业升级、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在去年实现破题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搬迁政策,规范搬迁程序,加快推进青岛酒厂、船用锅炉厂等首批10家城区内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择机启动第二批搬迁改造计划,争取2010年取得全面突破,计划年内完成投资3.8亿元,10户企业竣工投产,实现规模和效益的翻番增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电网改造的机遇,全面推进东方铁塔、武晓集团等项目的新建扩建,争取通过企业搬迁扩产实现企业规模膨胀和产业升级。

三是合力开展工业定向招商。把实施定向招商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实现产业调整振兴的战略举措。按照“抓增量、扩存量、提质量”的思路,制定我市《关于实施定向招商促进工业调整振兴的意见》和《工业定向招商指导目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上下游招商、产业链招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板块,定向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的关键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产业调整振兴。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原则,分类提出我市产业调整振兴推进方案,努力构建“4+4产业模式”,即做大做强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木器家具四大传统产业集群,做精做实高节能高端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风电及超高压输电装备产业基地、高档纺织面料产业基地、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四大新兴产业基地。争取到2012年,重点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递增18%。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定向招商中的重要作用,筛选100家各行业有招商意向的企业作为定向招商的主体,在全市开展“百家企业定向招商行动”,派出精干人员,作为协调联络员,全面服务和督导企业定向招商,在全市企业界掀起招商引资、膨胀规模的。

(三)实现六个突破:

一是在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实现新突破。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科学发展的意见》,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强强联合、搬迁改造、定向招商、增资扩产等手段做大做强。向全市企业发出“激情创业、做大做强”的倡议书。实施“百强企业培育计划”,在各行业培育发展一批领跑企业。全年争取新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70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40家。争取利用3年时间,发展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30家,过50亿元的企业3-5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胶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力度。培育胶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15家、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组织企业申报《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争取全年列入研发项目的数量不低于120项。制定《全市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计划”,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项目,重构我市工业技术改造管理体系。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全年争取3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技术改造资金3亿元。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引导企业节能降耗,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力争全年推广使用散装水泥20万吨,散装率达到40%以上。

三是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抓紧建立全市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企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创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名牌、青岛名牌,积极申请商标注册。通过积极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改变我市品牌建设方面的落后状况,再创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2010年培育省级以上名牌3-5个、青岛市级名牌5-6个。

四是在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多层次、多形式地组建担保机构,积极扶持盛宇担保公司、昊运担保公司和海丰小额贷款公司等担保机构加快发展。加大过桥资金扶持力度。开展组团担保集合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引导融资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建立组团担保集合贷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低担保费率、低利息贷款,完善企业担保融资服务机制,加快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鼓励东方铁塔、海众锅炉、康原药业等企业加快上市,实现我市企业上市融资的突破。新晨

五是在企业市场开拓方面实现新突破。实施“企业上网工程”,引导企业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设,积极采用电子商务等现代化营销手段,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和方法。搞好工商联手活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及时掌握各类展会信息,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加大产品和品牌宣介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努力提高我市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