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虫系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虫系列范文1
关键词:老井 重复压裂技术 效果
萨中油田特高含水期,随着措施改造程度的不断提高,可选井层物性条件日益变差,重复压裂井数越来越多(占年压裂井数的24%)。目前,基础井网压裂井数比例达86.76%,压裂厚度达74.5%;调整井网压裂井数比例达84.5%,压裂厚度达80.3%;高台子油层压裂改造井数比例达95.6%,压裂厚度达84.5%。而压裂措施效果也在逐年降低,单井初期日增油由6.4t降到5.1t;单井累计增油由以前的1046t降到600t以内。因此,提高老井重复压裂措施效果对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1.原缝压裂失效机理
以往原缝重复层压裂措施有效率为40%左右,有效井压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仅为平均压裂井增油效果的1/3,平均有效期只有3个月。分析原因有五个方面。
(1)压裂选井选层不合理。对井层认识不准,压裂层段物性差、地层能量低或注采不完善导致压后低效和高含水;
(2)二是压裂时机选择不当。改造时间相对超前,上次增产改造未得到充分发挥,改造时间滞后,不能及时接替产量,造成增油量的损失;
(3)三是施工规模和砂量不够。由于重复压裂裂缝长度、砂量不足,原裂缝未能得到有效扩展,裂缝导流能力变化不大,原裂缝内石英砂破碎产生的堵塞不能得到解除;
(4)支撑剂镶嵌到裂缝壁面,减小了裂缝宽度,使导流能力下降,其影响达到20%以上;同时对裂缝壁面产生压实作用,加大了地层流体进入裂缝的渗流阻力;
(5)化学结垢和沉积引起堵塞。此外,胶质、沥青等重质烃组分沉积也将堵塞裂缝及附近地层。
2.重复压裂措施效果技术
2.1压裂井选井选层技术
(1)油井必须具有足够的剩余储量和地层能量。一般油井静压应在7MPa以上。
(2)有足够的地层系数。地层系数过低,地层供油能力弱,必须加大施工规模,增加裂缝长度;地层系数过大,必须有很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宜采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一般要求kh>0.5×10-3μm2。
(3)优先选择前次压裂由于施工原因造成施工失败(如早期脱砂)井;前次改造规模不够的压裂井;前次改造对裂缝支撑不够的井;改造后支撑剂破碎的井。
(4)选井要注意井况,应选择套管状况及强度具备条件,最好距边底水、气顶有一定距离,有较好遮挡层的井层。
(5)用模糊识别原理进行定量选井选层。模糊识别原理的应用综合权衡各种因素,得出理想压裂井层的特征参数,计算出重复压裂井层的欧氏贴近度。欧氏贴近度数值与重复压裂有效期呈正比关系, 其中萨尔图油层欧式贴近度应高于0.58,高台子应高于0.5,葡萄花应高于0.6。
2.2重复压裂时机的确定
压裂投产后油气井的生产特征一般分为3个阶段。
(1)线型流阶段。此阶段原油从支撑裂缝前缘流向井筒,为压后高产阶段,不过产量下降较快。
(2)拟径向流阶段。此阶段原油一方面从支撑裂缝前缘流向井筒,另一方面也从裂缝两侧基岩流入井筒。此时产量已低于第一阶段产量,但生产能力仍高于油层未经过压裂改造前的产量,此阶段产量较稳定。
(3)径向流阶段。此阶段支撑裂缝已失去了高导流能力,生产能力已恢复到压前水平。压裂井经过线型流、拟径向流直至径向流,增产期即告结束,此时,原油处于经济生产下限,应考虑重复压裂。
(4)重复压裂间隔时间确定
统计以往压裂井措施效果,其增液有效期一般在16-20个月之间,拟径向流阶段在压后4到20个月之间。根据压裂裂缝失效时间一般在2年左右和达到径向流阶段时间20个月,确定复压时间间隔为22个月以上。此外,用压裂模拟软件和油藏模拟软件对重复压裂后日增油量与复压前地层压力系数的关系进行模拟发现,当复压井层压力系数为0.7~1.3时,是获得复压效果的最佳区间。
2.3重复压裂施工工艺优化
(1)压裂液的优选。针对重复压裂井层低压、低渗的特点,为减轻压裂液的伤害,全部应用残渣为134mg/l的低配比胍胶压裂液,其流变性、滤失性能均能满足指标要求。此外,对于修后压裂、污染严重和地层压力相对低的井应用高效助排剂提高返排率,最大限度降低压裂液污染。
(2)压裂工艺的优化。①原缝改造工艺。原层段压裂改造针对初次压裂施工规模和效果,采用增大压裂施工规模和高砂比,通过延长裂缝长度和提高导流能力保证措施效果。②层段内压开新裂缝。对于层段性质差异较大,或部分层含水高的井,采取暂堵压裂工艺封堵原层段,压开中低渗透层;对非均质厚油层,通过补射非主力油层和层段重新组合,压开新裂缝提高储量动用程度。③酸洗裂缝。对于低渗透井层(平均单层渗透率51X10-3um2)采用酸洗裂缝工艺提高和恢复裂缝壁面的导流能力,解除由于镶嵌、压实堵塞产生的伤害。
3.现场试验
截至2008年底,累计重复压裂施工59口井,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3.3m、有效厚度4.3m。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38.7t,日增油6.2t,有效率91.5%。2008年以前压裂的55口井平均有效期已达16.4个月,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769t。
(1)原层段原缝改造。原层段原缝压裂改造28口井、75个层,平均单层射开砂岩3.9m,有效1.1m,平均单层加砂量由原来的6.7m3提高到8.6m3(增加幅度28%),加砂半径由原来的26.3m提高到29.9m(增加幅度13.7%)。压后平均日增液35.7t,日增油6.5t。到目前平均有效期为16.9个月,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974t。
(2)层段内压开新裂缝。原层段开新缝27口井77个层,平均单层射开砂岩3.58m,有效1.67m,平均单层加砂量由原来的6.5m3提高到7.9m3(增加幅度21%),加砂半径由原来的25.9m提高到28.7m。单缝加砂量由原来的4.5m3提高到6.1m3(增加幅度35%),加砂半径由原来的22.3m提高到25.3m(增加幅度10.8%)。压后平均单井日增液41.7t,日增油5.9t,到目前平均有效期为15.8个月,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558t。
(3)酸洗裂缝。酸洗裂缝6口井19个层(其中原层段原缝酸洗4口,原层段开新缝酸洗2口),平均单层射开砂岩4.3m,有效1.1m。层段渗透率最高110×10-3μm2,平均单层渗透率仅为47×10-3μm2 ,措施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35.8t,日增油5.3t。平均单井已累计增油1181t,平均有效期已达13.7个月。
书虫系列范文2
关键词:无线列调通信;抗干扰;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59-01
无线通信有很多优点,如不需架设通信线路,通信机动灵活,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移动通信等。但是无线通信也有它的弱点,如不易保密,容易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最主要的缺点是易受外界各种信号的干扰。在无线通信中,干扰是通信性能变坏的重要因素。铁路无线列调电台能否正常工作,不仅取决于电台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干扰的大小。所谓干扰,是指外部来的无用电磁波在接收机中造成的骚扰。当较强的干扰信号连同有用信号一起进入接收机时,将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甚至会使通信中断。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对列车的运行不但要求安全、正点,还在列车的速度、载重、线路利用率、事故避免等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行车指挥人员能够直接与行使中的列车乘务员进行通信联系、命令传送、交流。所以为了保证无线电台通信质量,解决干扰问题势在必行。
一、简述重庆枢纽地区铁路概况
重庆铁路枢纽受长江、嘉陵江和南北向中梁山分割,呈伸长型放射状布局。北至襄渝线磨心坡站,南至川黔线民福寺站,东至渝怀线庙坝站,西至成渝线黄谦站,东西南北组成枢纽环线,仅西南环就有铁路线路9条,线路长69.5KM,共设车站20个。随着单位的增多,电台使用数量增加,多种频率电台同时工作的现象极为常见,因此多用户电台工作在同一地区内,势必产生严重的干扰。尤其在移动通信中,电台位置不固定,电波电平波动的动态范围极大(可达90分贝)。往往干扰电台的信号电平远远大于接收的有用信号电平,再加上外部噪声与电台内部的固有噪声,一起对移动通信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使电台不能正常的工作。
二、重庆枢纽无线列调通信系统组成及特点
(一)系统组成。无线列调通信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调度通信部分,有无线转接部分,无线通信设备部分。
(二)通信特点。(1)无线列调通信的通信范围属带状通信,其场强覆盖主要沿铁路线分布。(2)无线列调通信的组网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通常,从车站到调度所采用有线方式,车站到移动电台、或移动台之间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
(三)设备组成。(1)车站电台:实现车站值班员与机车、地面移动人员、调度员等的通信。(2)机车电台:实现机车司机与车站、调度、地面移动人员的通信。(3)区间电台:是为了解决区间、隧道的场强覆盖而设。区间台对区间无线列调通信的信号进行中继、转发,解决区间、隧道内的场强覆盖盲区。(4)手持电台:便携式无线电台,方便地面或移动工作人员使用,使用人员如车站外勤值班员、列车运转车长、防洪看守点人员等。
三、重庆枢纽无线列调通信主要干扰及原因
(一)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载频相同的二个信号同时进入电台接收机时产生的干扰。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同频电台之间的距离不够大,其场强覆盖区相互交叉,电台接收机能同时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频电台信号,造成信号叠加;同时,电台之间的载频频率不绝对相同或调制情况不一致的缘故。因重庆枢纽用户多,电台使用频繁,所以容易造成同频干扰。
(二)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指相邻的或邻近的波导之间干扰。邻道干扰的产生,是由于邻道发信机边带太宽所致。重庆枢纽覆盖整个重庆市中心,随着无线通信迅速发展,使用电台的单位越来越多,外部电台的使用对铁路无线通信影响极大。
(三)阻塞干扰。阻塞干扰是指电台接收机在收到大干扰电平时,使接收机灵敏度下降,缩短有效通信距离。主要原因是强干扰信号与本振间差频而产生中频频率,这种强干扰信号导致中频放大器过载而出现阻塞。由于重庆枢纽尤其是重庆西地区站间距离较近,不同方向线路多,机车就多(列车尾部风压装置使用频繁)再加上区间设有无线区间台,一旦区间台启用,就增加阻塞干扰的机会。
(四)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有二个干扰信号(如频率为f1和f2)同时进入无线电台,由于非线性作用,结果产生不需要的新频率,刚好等于接收信号频率,就产生干扰。现在无论是车站运转室或机车上都装有很多电子设备,如空调、电脑等,当这些带电的设备使用时容易产生互调干扰。
除了以上干扰外,还有人为噪声与自然噪声干扰,工业干扰,电气化铁路区段接触网干扰等。
四、干扰的防治
(一)同波道无线电台使用相距越远,产生同频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小,但这种情况显然是无法避免的。为了降低同频干扰,则应定期对电台进行参数测试,尽可能将电台载频频差控制在300Hz以下。
(二)对于地势开阔、站间距离较近的区段应降低车站电台天线的高度和提高电台接收门限,安装方向性较强的定向天线(重庆枢纽已采用,但效果不明显),在满足场强覆盖的条件下,在电台密度大的网内,尤其无线区间台多的区段,尽量避免用户常发射状态,少用双工通信。在满足两相邻车站电台的场强覆盖不小于两相邻电台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且至少有500m重叠区情况下,可以减少无线区间台数量,取消枢纽区间台“一键呼”功能,使用小功率电台。
(三)在枢纽区段电台用户密集,应多向用户宣传,若无必要则少按“机车隧道”键,减少车站台“转信”机会。同时向铁路沿线单位宣传铁路无线通信的重要性,减少外界无线电台干扰。
(四)在枢纽区段干扰最严重的是列车尾部风压查询装置,为提高无线通信质量,减少电台干扰,保证列尾正常运用,列尾装置使用频率应与列车无线通信分开。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重庆枢纽电台干扰的分析及防治,可以看出克服枢纽地区无线列调通信干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减弱或消除干扰,还需结合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并在具体过程中充分考虑线路地形、地物对干扰电波的阻挡和屏蔽作用等,结合方案实用条件、经济适用的抗干扰解决方式,保持良好的场强覆盖,提高无线列调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佳华,朱发银.铁路移动通信[J].科技信息,20l2,8.
书虫系列范文3
关键词:LTE技术;同步操控系统;核心网;传输网络
国能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神池,东至河北黄骅,线路全长约600km,是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国能朔黄铁路已大量开行万吨列车,日均开行64列,万吨列车承担着全线80%的运量,基于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无线重联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国能朔黄铁路年运量完成的有力保障。
1系统组成
国能朔黄铁路无线重联通信系统由车载LTE通信单元和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组成,无线重联业务属于实时安全数据信息。
1.1车载设备
无线重联组合列车分为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由A节和B节组成,每台机车A节和B节分别设置一套机车同步操控设备OCE、车载数据传输设备GDTE和LTE通信单元。每台机车A节同步操控设备OCE通过工业总线连接车载数据传输设备GDTE,车载数据传输设备GDTE通过数据串口线连接LTE通信单元,LTE通信单元无线连接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LTE通信单元A端固定接入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A网,B端固定接入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B网,A、B端同时工作又彼此独立,从而保证无线链路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1.2机车数据发送机制与编组
机车数据发送机制采用星形结构进行通信,主控机车向所有从控机车发送数据,从控机车只向主控机车发送数据。LTE通信单元设置有编组请求功能,从控机车设置完编组信息后,会主动将本车的编组设置信息向主控机车发送,主控机车无线重联界面显示各个从控机车的状态,只有所有从控机车的网络连接状态正常,编组信息设置正确,主控机车司机才会按下编组按钮,机车编组完成。
1.3机车LTE通信单元功能
机车车载LTE通信单元用户名为机车号,密码为SIM卡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LTE通信单元配置静态路由,从AAA服务器获取固定IP地址,通过用户名与IP地址的绑定关系,可正确的向目标机车发送数据。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增加域名服务器DNS设备,设置在肃宁北网管中心,实现机车号域名与IP地址的绑定,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通过对方的机车号信息向地面网络查询对方的IP地址,实现IP地址寻址。因此,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只要知道对方的机车号,就可以互相发送编组信息,实现编组功能。LTE通信单元完整记录各个接口的状态、编组状态、组成员信息和IP地址及空口数据收发状态,还记录与其他设备接口的原始数据,便于故障诊断[1]。
2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
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由LTE无线网络、传输网、LTE核心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外部应用系统、网管服务器及操作维护客户端构成,其中LTE无线网络和传输网分布于国能朔黄铁路沿线,其余部分位于肃宁北。数据通信网络连接外部应用系统,如重联服务器和CTC接口服务器,网管服务器和网管客户端提供对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功能,LTE核心网是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中心,提供核心管理和交换功能。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构架如图1所示。
2.1LTE核心网
LTE核心网设置EPC-A和EPC-B,机车同步操控终端分为A类终端和B类终端,A端和B端只能分别接入EPC-A网络和EPC-B网络,实现LTE核心网负荷分担。LTE核心网内eCNS600提供核心服务功能,如网络鉴权,AAA服务器提供IP地址分发功能,DNS服务器提供域名服务,POC服务器提供语音服务,NTP服务器提供时间同步。
2.2业务流程
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A类终端之间业务流程:主控机车A类终端的业务流由空口Uu接入基站eNodeB-A,基站eNodeB-A的业务流由S1接口接入传输网,传输网的业务流由肃宁北HW10G-A设备接入LTE核心网,LTE核心网的业务流由eCNS600服务器作鉴权,由AAA服务器分配固定IP地址,再通过核心交换机CE12804-A信息交换后返回从控机车A类终端。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B类终端之间业务流程:主控机车B类终端的业务流由空口Uu接入基站eNodeB-B,基站eNodeB-B的业务流由S1接口接入传输网,传输网的业务流由肃宁北HW2.5G-A设备接入LTE核心网,LTE核心网的业务流由eCNS600服务器作鉴权,由AAA服务器分配固定IP地址,再通过核心交换机CE12804-B信息交换后返回从控机车B类终端。
3传输组网
传输网络分布于国能朔黄铁路沿线,传输设备设置于国能朔黄铁路沿线通信机房和区间BBU基站,网管中心设置于肃宁北,设置核心网EPC-A和EPC-B。A网由HW10G-A传输设备承载,数据流由东向西,在肃宁北连接核心网EPC-A,B网由HW2.5G-A传输设备承载,数据流由西向东,在肃宁北连接核心网EPC-B。
3.1光缆中断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沿线各站的HW10G-A传输设备组成1+1线性复用段保护网络,采用“双发、选收”的保护机制。正常情况下,工作路由和保护路由同时传送业务信号,但接收端仅仅分别从工作路由选收业务信号。当光缆某一处中断,接收端将倒换到保护路由,从保护路由选收业务信号。因此,某一处光缆中断既不影响HW10G-A所承载的A网业务,也不影响机车同步操控A、B类终端正常通信。沿线各站的HW2.5G-A传输设备组成2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每根光纤容量一分为二,前一半分配给工作通道S,后一半分配给保护通道P,光缆1纤芯光纤同时载送工作通道S1和保护通道P2,2纤芯光纤同时载送工作通道S2和保护通道P1。通常情况下,光缆1纤芯上的工作通道S1,由沿环的相反方向的另一条光缆的2纤芯上的保护通路P1来保护,同理光缆2纤芯工作通道S2由另一条光缆1纤芯的保护通道P2来保护。正常情况下,光缆的1、2纤芯工作通道S1、S2来传输业务,光缆两端传输设备网元呈现正常态。当光缆某处中断后,全网进行MSP保护倒换,光缆中断两端的网元发生桥接倒换。因此某一处光缆中断,不影响HW2.5G-A传输设备所承载的B网业务,网络有很好的自愈能力,不影响机车同步操控A、B类终端的正常通信。
3.2单站传输设备故障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HW10G-A传输设备故障:影响上行HW10G-A站点小觉站以西(不含)A网BBU站点传输设备。以滴流磴站为例,HW10G-A设备单站故障,影响小觉站以西(不含)A网BBU站点传输设备,但不影响B网BBU站点传输设备,机车在神池站至小觉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HW2.5G-A传输设备故障:影响本站(含)以西的B网BBU传输设备。以滴流磴站为例,HW2.5G-A设备单站故障,影响滴流磴站以西(含)B网BBU站点传输设备,但不影响A网BBU站点传输设备,机车在神池站至滴流磴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B显示脱网,LTE-A显示正常。HW2.5G-B传输设备故障:影响本站(含)至附近上行HW10G-A站点(不含)A网BBU传输设备,本站(含)至附近下行HW10G-A站(不含)B网BBU传输设备。以滴流磴站为例,HW2.5G-B传输设备单站故障,影响滴流磴站(含)至小觉站(不含)A网BBU传输设备,滴流磴站(含)至东冶站(不含)B网BBU传输设备。机车在滴流磴站至小觉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机车在东冶站至滴流磴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B显示脱网,LTE-A显示正常。非HW10G-A车站站点HW2.5G-B传输设备故障:影响车站站点西侧B网BBU传输设备和车站站点东侧A网BBU传输设备,双方向均截止至HW10G-A车站站点(不含)。以猴刎站为例,HW2.5G-B设备单站故障,影响1734-BUB基站和1946-BUA基站的BBU传输设备。机车在滴流磴站至猴刎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B显示脱网,LTE-A显示正常;机车在猴刎至小觉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区间站点HW2.5G-B传输设备故障:影响本基站下挂A网或B网BBU传输设备。以1567-BUA基站为例,HW2.5G-B设备故障,影响该基站下挂的A网BBU传输设备,继而影响该基站BBU设备所挂的A网RRU设备,机车在该基站管辖区段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
4LTE无线网络
国能朔黄铁路LTE无线网络采用共站址双网冗余覆盖,在同一站址设置A、B网2套独立基站,分别接入不同的核心网EPC-A和EPC-B。铁路沿线部署BBU加RRU分布式基站,采用星形组网方式,可靠性高,1个BBU带3个小区的RRU。BBU通过光纤连接RRU,且设置主备2路光通道,分别走铁路下行图1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1048A和铁路上行48B光缆。BBU为基带处理单元,完成上下行基带信号处理,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HW2.5G-B。RRU为射频拉远单元,负责传送和处理BBU与天馈系统之间的射频信号。
4.1漏缆故障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同频小区双发射天线配置指示参数配置情况,终端在切换过程中,邻区的RSRP的测量仅对邻小区端口的0口进行。故障点发生在1505-RU基站下行侧神池方向漏缆接头27m处,直流阻断器损坏,驻波仪测试值为1.99。当机车开往肃宁方向时,从1493-RU小区切换到1505-RU小区过程中,由于RSRP仅对1505-RU小区端口的0口进行,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和LTE-B都出现脱网现象,都产生闪红告警。需要说明的是,同频邻区双发射天线配置指示参数可以修改。该参数表示本地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是否配置为两个及以上天线端口。如果本地小区所有同频邻区均配置为两个及以上天线端口时,该参数配置为“是”[3]。如果本地小区同频邻区中有一个邻区配置为单天线端口时,该参数配置为“否”。1505-RU基站有两个天线端口,目前参数设置为“否”。当该参数设置为“是”时,终端在进行同频邻区测量时,将对目标小区(邻区)所有天线端口的射频信号进行测量,以判断是否发生切换;而当该参数设置为“否”时,终端仅对目标小区(邻区)一个天线端口的射频信号进行测量,以判断是否发生切换。该参数设置为“是”时终端对目标小区(邻区)的测量更加准确和及时,有利于更好的发生切换以保持良好的移动性。
4.2单天线故障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铁路沿线部署许多单天线双漏缆覆盖场景。RRU安装在室内,信号经过电桥合路后,1路信号经过7/8馈线连接天线,1路信号连接漏缆。RRU为2T2R,防雷器为DIN对DIN。转接头N对DIN。电桥接头为N母。若天线故障或者下倾角偏移,由天线发射的A网信号质量变差,B网信号同样变差,对同步操控A网和B网均有影响。铁路沿线部署双天线覆盖场景,RRU安装在铁塔上,为4T4R、无电桥。A、B网均采用双天线独立天馈系统覆盖,A网安装在铁塔靠近铁路侧,B网安装在铁塔远离铁路侧。这样设计的好处,既能提高基站的可靠性,还能提高基站的数据传输带宽。若A网单天线故障,只影响A网在该小区天线覆盖范围内的信号质量,小区B网的信号质量是好的。
5结束语
通过介绍重载机车无线重联的车载设备、同步操控机制、LTE核心网络、传输组网、基站和网络故障分析及影响范围,为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维护及网络故障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居丰,付文刚,蔺伟.基于LTE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无线重联通信系统研究及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6,52(9):57-59.
[2]朔黄铁路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维护管理办法(试行)[Z].
书虫系列范文4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冲洗;加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91-01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术式,术后常规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1],但冷刺激可以诱发或加重膀胱痉挛的次数和程度,加重膀胱出血,给病人造成较大痛苦。近几年,泌尿外科对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持续冲洗的冲洗液加温,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泌尿外科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98例患前列腺增生行择期手术病人,采用“抛硬币法”进行随机抽样共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膀胱冲洗液加温的方法,平均年龄62±8.86岁,合并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48例,采用常温膀胱冲洗液进行冲洗的方法,平均年龄64±6.68岁,合并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8例。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和气囊导尿管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系统,膀胱冲洗液为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速度为8.35~16.37ml/min[2],膀胱造瘘管为26~28号蕈型硅胶管,气囊导尿管为18~22号氟雷氏尿管,气囊注水30~40ml生理盐水。2组患者年龄、病程、麻醉方式经t检验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需要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2~3天,这段时间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膀胱痉挛的易发期。膀胱痉挛多因逼尿肌不稳定,对膀胱容量的时阈降低,感觉冲动增加[4],导管、冲洗液刺激,血块堵塞等原因引起。通过定时给予解痉止痛剂,高压冲洗抽吸血块均能有一定效果[5]。其中,冲洗液的冷刺激(冲洗液与体温的温差)是诱发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主要原因,也是容易被忽视的。而术后病人多有外科热发生[6],3~4天内体温高于正常,这就加大了冲洗液与体温间的温差,更易引起膀胱痉挛疼痛,使耻骨上膀胱区会疼痛难忍、大汗淋漓,膀胱造瘘管和尿管引流不畅,冲洗液颜色加深,甚至使结扎的血管重新开放,发生大出血。反过来又可诱发痉挛的恶性循环,使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另外,前列腺增生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病人多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身体的不适和恐惧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加重,易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7],再加之当出现寒颤时整个机体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还可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如:出血增加,伤口感染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等[8]。我们在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观察组50例患者中10例出现膀胱痉挛,膀胱痉挛发生率为20%,发生膀胱痉挛间隔时间平均为7.8±0.67小时,持续天数为3±0.63天;对照组48例中23例出现膀胱痉挛,膀胱痉挛发生率为48%,发生膀胱痉挛间隔时间平均为1.6±0.64小时,持续天数为10±0.67天。在进行膀胱持续冲洗时,采用冲洗液加温的方法无论是在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延长痉挛间隔时间,还是缩短持续天数上都明显优于常温冲洗法。加温冲洗不但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避免了恐惧,还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除对冲洗液进行加温外,还应配合减轻或缓解膀胱痉挛的其他措施[9],如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术后肠鸣音恢复后即给予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因便秘可使腹压及膀胱内压增高[10],诱发痉挛;另外,膀胱痉挛不仅给病人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还会加重病人心理负担,产生心理恐惧,使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明显增加[11]。因此应配合心理疗法,进行心理疏导,并耐心安慰患者,嘱其深呼吸,全身放松,保持安静,转移注意力,帮助缓解膀胱痉挛发生的次数。
总之,通过对冲洗液的适度加温,既减少了对膀胱的冷刺激,又不致引起伤口出血,起到了很好的减轻痉挛疼痛,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90.
[2] 姚立欣,唐来坤,意强.维拉帕米灌注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6,11(3):142.
[3] 韩振潘,李冰清,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13.
[4] 吴永安,李丽华,李树伦等.前列腺增生症逼尿肌功能观察[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11):664.
[5] 陆以佳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5~429.
[6] 姜寿葆主编.外科学及护理[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4.
[7] 冯新为.病理生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70~182.
[8] 赵淑娥.围手术期低体温期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2~13.
[9] 蔡伟力,范勇1 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1997 ,37(11):622631.
书虫系列范文5
2.3) mm、1.43±0.26]及对照组[(29.9±2.7) mm、1.45±0.2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腭裂; 腭咽闭合; 腭咽形态; 头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R 782.2+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5.007
目前国内对腭裂术后腭咽闭合(velopharyngeal competence,VPC)机制的研究较多,多是从手术年龄、手术方法、腭裂类型等方面推测影响腭咽功能的因素。对于腭咽区域相关组织结构的平衡、协调与腭咽闭合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笔者[1]曾对两瓣法修复术后成年期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VPI)患者的腭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证明腭咽结构之间的不平衡性是导致VPI的可能原因之一。本研究进一步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裂患者生长发育期腭咽结构的特征,探讨腭咽闭合的机制,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该术式以获得良好的腭咽功能和语音效果[2]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择2006年7月—2011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治疗的不完全性腭裂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中,18例为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的患者,设为T1组;14例为采用Langenbeck法[3]修复腭裂术后存在VPI的患者,设为T2组;2组的随访时间为2~5年。另外选择正常健康的儿童13例作为对照组,要求发音清晰,听力正常,无唇腭裂及明显的颌骨发育畸形,未接受正畸治疗。T1组男10例,女8例,年龄6~10岁,平均年龄7.4岁;T2组男8例,女6例,年龄6~10岁,平均年龄7.3岁;对照组男7例,女6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2岁。
1.2 手术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方法简介:沿腭裂的裂隙缘切开口腔黏膜层,牵引翻起口腔黏膜瓣,暴露肌层和鼻腔黏膜;由腭垂向前首先缝合鼻腔黏膜层,由此可清晰辨认止点前徙的腭帆提肌紧张附丽于缝合后的鼻腔黏膜上,采用锐剥离的方式,将腭帆提肌彻底地从硬腭后缘后退至软腭中后1/3处的生理性位置,缝合两侧的肌肉,重建提肌吊带;最后关闭口腔黏膜层,根据缝合张力的大小决定硬腭两侧所需行松弛切口的长度。
1.3 腭咽功能评估方法
1.3.1 鼻咽纤维镜检测 在检查者的引导下,采用鼻咽纤维镜检测腭咽闭合功能。要求患者在自发状态下连续背诵10个短句,根据Golding-Kushner等[4]1990年制定的相对百分比标准评估镜下VPC程度。计算发音时腭咽间隙面积相对静止位面积的百分值,即为腭咽闭合度。
1.3.2 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 1)定点(图1):前鼻棘ANS;后鼻棘PNS;硬腭水平面ANS-PNS与咽后壁的交点,即PPW;鼻根点N;蝶鞍点S;翼颅基点PCB;第一颈椎AA;软腭静止时的悬雍垂点U。2)测量方法:由于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将每一观察值相对于前颅底平面的长度SN进行标准化(SN的长度设为100),以SN平面代表x轴,过S点做与SN垂直的直线代表y轴,建立坐标系,每一观察点都有相应的坐标值;测量软腭长度PNS-U、咽腔深度PNS-PPW、硬腭长度ANS-PNS(图1),计算Ade-quate ratio(即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建立坐标系后,将T1、T2、对照组的ANS、PNS、PCB、AA、U、PPW点按照各自的坐标值(x,y)在坐标系中分别标记其相应的位置,连接PCB、PNS、AA构建腭咽三角(图2)。本研究所有定点和测量均由第一笔者完成。
图 1 X线头颅侧位片的定点和测量
Fig 1 Cephalometric landmarks and velopharyngeal measures
图 2 T1、T2、对照组的腭咽结构示意图
Fig 2 Velopharyngeal morphology of T1, T2, and control groups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3组的X线片测量结果指标进行ANOVA检验。
2 结果
2.1 鼻咽纤维镜检测
32例患者术后均配合完成检查。T1组18例患者均达到腭咽闭合完全;T2组14例患者腭咽闭合不全,7例的腭咽闭合度达到70%,5例为50%~70%,2例在50%以下。
2.2 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
测量者自身和测量者间重复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91和0.93,具有高度一致性。3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见表1。
3组间PNS、PCB、AA点在x、y轴上的相对坐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组ANS点在x轴的坐标值均小于对照组(P
3 讨论
腭咽闭合是获得正常语音的基础。影响腭咽功能的可能因素主要有:软腭的长度、运动功能及位置状态,鼻、腭咽部的深度及咽后壁的宽度,咽后壁和咽侧壁的运动情况等。虽然有多种检测手段可以评估腭咽功能,但目前尚无某种单一的检测方法能全面有效地评价所有指标[5]。联合头颅侧位X线片与鼻咽纤维镜检测不仅可动态直观地了解腭咽闭合情况,还能从X线二维平面上简洁分析腭咽部各结构的特征与腭咽功能间的关系,是较好的研究方法。
与腭咽闭合相关的腭咽结构主要由3类骨性结构构成:颅基点、上颌和第一颈椎。该区域相关结构的协调一致,特别是上颌后部、咽腔深度及软腭长度之间的平衡对腭咽闭合尤为重要[5-7]。本研究表明,腭裂术后达到腭咽闭合(T1)组患儿的软腭长度大于腭咽闭合不全(T2)组,而T1组的咽腔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和T2组。因为腭咽闭合的平面多是由ANS-PNS所代表的腭平面的延续,所以咽腔深度是随腭平面的垂直位置及倾斜程度而变化的。在腭咽部,咽后壁的走向是逐渐向上、向前,然后弯曲向下,近乎垂直成直角[5],因T1组PNS点的y值(代表上颌后部垂直高度)相对于T2组偏大,故腭平面略偏低,咽后壁与腭平面接触的PPW点随之转移向下、向前,这样使得T1组咽腔深度变小,与软腭的长度达到协调一致,使软腭有可能适应性地与咽后壁接触而获得良好的腭咽闭合。T2组上颌后部PNS点向上偏移,与之相适应的咽后壁接触位置则高拱,咽腔深度相对于T1组过深。相对于T1组,T2组患者软腭长度明显不足,咽腔深度过大是导致Lan-genbeck法修复术后VPI的重要原因。
选用相对数值Adequate ratio(软腭长度/咽腔深度)能清晰客观地比较3组间腭咽结构的比例关系和差异情况。Hoopes等[7]认为,Adequate ratio反映的是软腭至少达到多长的程度才能有效地与咽后壁相接触而获得腭咽闭合。Weatherley-White等[8]发现,发音状态下要达到正常的腭咽闭合,软腭长度应为咽腔深度的1.5倍。Satoh等[5-6]认为,Adequate ratio维持在1.3~1.5可以获得完全的腭咽闭合。本研究中,T1与对照组的平均Adequate ratio分别为1.43和1.45,均明显大于T2组(0.95);可见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达到腭咽闭合的患者,虽然其软腭长度略短于正常人,但由于咽腔深度偏小,软腭仍有足够的功能性长度与咽后壁接触,最终达到腭咽闭合。
由此可见,软腭长度和咽腔深度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可能是导致术后VPI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腭咽结构的不平衡性究竟是由于先天性软腭发育不足缺陷还是由于颅咽部结构的生长不平衡所致,目前尚无定论[9]。Caldarelli[10]认为,腭裂患者第一颈椎或颅底结构的异常可能会使咽腔深度过大,导致腭裂术后VPI的概率增加。本研究表明,T1、T2组与对照组间PCB、AA等骨性标志点的相对坐标值的大小均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腭裂组与对照组在翼颅基部、第一颈椎平面有类似的生长趋势,腭裂手术修复对以上结构部位的生长并无明显影响。继续分析分别代表上颌前部的ANS点与后部的PNS点在各坐标轴的相对值,结果发现,T1和T2组ANS点在x轴的位置相对于对照组均偏后,可能是由于腭裂手术抑制上颌生长而造成上颌后缩所致。
构建腭咽三角图更能形象地比较各标志点的相互位置关系:T2组相对于T1组PPW点位置偏上、偏后,U点位置明显偏前。形象地说明了T2组软腭短小,软腭与咽后壁相接触的位置相对较高、较远,T2组软腭较T1组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抬高到与PPW点接触才有可能获得腭咽闭合[9]。T2组软腭短小的原因部分是软腭先天性发育不足,更多可能是因为Langenbeck法修复术未如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可以进行彻底地软腭肌肉功能重建,将前徙的腭帆提肌止点充分后退而获得足够的软腭长度所致[2]。
综上所述,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在初期腭裂修复时有效增加了软腭功能性长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腭咽部结构的相互协调性,从而为术后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创造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鲁勇, 石冰, 宋庆高, 等.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特征的分析[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1(4):495-498.
Lu Yong, Shi Bing, Song Qinggao, et al. Velopharyngeal morphology in adults with 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 after operation of cleft palate[J]. J Pract Stomatol, 2005, 21(4):495-498.
[2] 鲁勇, 石冰, 郑谦.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松弛切口情况的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7(4):425-429.
Lu Yong, Shi Bing, Zheng Qian. A study on lateral incision after palatoplasty with the levator veli palatini retropositio-ning according to Sommerlad[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9, 27(4):425-429.
[3] Williams WN, Seagle MB, Pegoraro-Krook MI, et al.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outcome measures between Furlow and von Langenbeck Palatoplasties for UCLP[J]. Ann Plast Surg, 2011, 66(2):154-163.
[4] Golding-Kushner KJ, Argamaso RV, Cotton RT, et al. Stan-dardization for the reporting of nasopharyngoscopy and multiview videofluoroscopy: a 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J]. Cleft Palate J, 1990, 27(4):337-347.
[5] Satoh K, Wada T, Tachimura T, et al. The effect of growth of nasopharyngeal structures in velopharyngeal closure in patients with repaired cleft palate and controls without clefts: a cephalometric study[J].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2, 40(2):105-109.
[6] Satoh K, Wada T, Tachimura T, et al. Velar ascent and mor-p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velopharynge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left palate and noncleft controls: a cephalome-tric study[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5, 34(2):122-
126.
[7] Hoopes JE, Dellon AL, Fabrikant JI, et al. Cineradiogra-phic definition of the functional anatomy and apathophy-siology of the velopharynx[J]. Cleft Palate J, 1970, 7:443-
454.
[8] Weatherley-White RC, Sakura CY Jr, Brenner LD, et al. Submucous cleft palate. Its incidence, natural history, and indications for treatment[J]. Plast Reconstr Surg, 1972, 49
(3):297-304.
[9] Nakamura N, Ogata Y, Kunimitsu K, et al. Velopharyngeal morphology of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 following repushback surgery for cleft palate
书虫系列范文6
“蛀书虫”爱看书,只要瞧见别人有好书心里就痒痒,非要把书借到手不可。这不,这两天老师推荐我们看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书。乔伟峰买了一本厚厚的全集,看着那本厚厚的全集,“蛀书虫”的眼睛直发光,“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定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这可是全集呀,我可要抓紧时间借,不然被别人借去了,我就借不到了。一下课,他就向乔伟峰跑去借书。我心想:乔伟峰可是班上最爱玩儿的,他这么两手空空地向他借,怎么可能借来。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连一张纸都没借来。不过“蛀书虫”自有妙计。只见他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连忙跑回座位,从书包里拿出妈妈最近给他买的旋风陀螺,在乔伟峰面前上好齿条,猛地一拉,陀螺飞快地转了起来,乔伟峰的眼睛盯在陀螺上,哪还有心思看书啊。沈佳兴趁机说:“这个陀螺好玩吧,你借我书,我借你陀螺,怎么样?” 乔伟峰二话没说,一把抢过陀螺,把书递了过去。“蛀书虫”如获至宝,马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午休时连饭都没吃,恨不得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唉,真是当之无愧的“蛀书虫”。
“蛀书虫”因为书看得多,知识自然就十分广博。这节课我们是科学课,老师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抓兔子的时候,应该抓哪个部位呢?”大多数同学都说抓耳朵,老师笑着摇摇头,沈佳兴不紧不慢地站起来,清了清嗓子:“抓兔子时,尽量不要抓耳朵,因为兔子耳朵的毛细血管很多,容易弄伤兔子,我们应该抓兔子脖子上松软的毛。”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我在心里竖起了大拇指――“蛀书虫”,你真厉害。
瞧,这就是我们班的“蛀书虫”。在这里,我可要提醒你(“蛀书虫”):看书是好事儿,但可不要用眼过度哦,否则你的眼镜度数又该往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