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钟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1
关健词:中学化学;模块化;教学设计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开展模块化教学设计,能改变课堂教学的线性结构,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模块化的概念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此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形成了模块化教学的思想。模块化教学(简称MES)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的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和培训模式[1]。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受到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关注[2]。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如果把每节课作为一个总模块,那么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由一系列子模块有机组成共同实现的,每个子模块体系围绕自己知识体系的主导思想广泛认知, 发散思维, 接纳新信息。模块化教学设计就是按照内容相近、方法相当的原则,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二到三个子模块,根据各个子模块的达成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统摄和整合,以达到设计效果的最优化。模块如何产生,能否有效地组合成系统,系统的分解和组合的技巧和运用水平,是模块化设计的核心问题。建立模块系统是实施模块化设计的前提,形成模块化系统则是模块化的最终归宿[3]。
二、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模块化教学设计需要变“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为“非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目标开展学习活动。笔者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二节《糖类 油脂》教学设计,介绍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1、确定模块内容。在模块教学中, 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 ( 组件) , 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子模块的内容确定是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例如:围绕《糖类 油脂》的教学,我在认真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的两个子模块,一个是围绕糖类的子模块教学,另一个是围绕油脂的子模块教学。
2、定位模块目标。模块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一样,需要预先设计本节课有关知识和技能、情感、能力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每一模块的目标和要求都要明确而具体,只有教师和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协同活动,抓住教与学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预定的效果[5]。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糖类和油脂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目标,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紧紧围绕子模块的教学目标来组织实施。
3、选择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精髓就是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学为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结合任务和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互助,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4]。在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况下, 只有选择最新的教学内容, 使用最灵活的教学方式,机动灵活地组织教学, 使它们达到最佳的组合, 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糖类的子模块教学为例,主要教学方法与程序设计如下:第一,情境创设,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第二,自主学习,设计问题题组,通过对课本有关内容的自学、讨论、交流,得出初步结论;第三,归纳整理,教师针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第四,迁移运用,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与课堂训练的开展,达成教学目标。
4、设计课堂检测。模块化教学设计时要贯彻及时性原则,设计好过程性检测和结果性检测。过程性检测针对各个子模块的目标达成开展设计,伴随子模块教学进程及时呈现随机完成,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程。结果性检测重在了解课堂总体目标的达成情况,涵盖各子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开展课堂5-8分钟当堂训练的形式组织实施,以促进知识形成,实现能力提升。
三、模块化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设计的独立性。每个子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系统,有明确的目标、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法,这使得各子模块的教学相互独立、易操作。同时,围绕子模块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于学科同类型的知识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遇到类似子模块的教学中,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2、活动的递进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递进性,子模块内容并非盲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严格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系统进行设计,学生在经过较低层次子模块内容的学习以后,继续进行较高层次的子模块学习,这也体现课堂教学应贯彻的循序渐进原则。
3、内容的关联性。内容的相互关联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化设计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发展选择不同的子模块,以不同的联结方式构成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即演绎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5]。同节课子模块之间在内容上要相互关联,避免知识之间相互割裂,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有效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
4、学习的自主性。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景之中,经过协作、会话交流将知识意义建构出来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从中获得乐趣与知识。
5、方法的多样性。对每一个模块的教学采用灵活、多变、富有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点拨、提问、质疑、讨论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善于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在“学”的思路与“教”的思路相结合上动脑筋,既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模块化教学设计对于变革传统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模块化的对象是系统,模块化的主要方法是系统的分解和组合,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组织地安排模块进行模块教学至关重要[6]。同时,模块化教学的非线性和生成性,给教师在教学时间和进程的把握、教学调控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需要在行动中加强研究,以实现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艳华.美术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3):60
[2]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3] 百度文库
[4]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2
1利用课程教材创设问题式情境
高中化学主要讲述了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知识技能,一部分是以概念的形式给出的,更多的则是以问题思考的形式提出的.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设合理的问题式情境,并让他们参与其中,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氮和硫”时,涉及NO2与H2O反应的实验,会生成HNO3和NO,其中NO是有毒气体且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此,教师提出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有效去除反应后生成的NO.有的同学提出加入NaOH,NO能与NaOH在NO2的作用下生成硝酸盐;也有同学提出通入O2,NO能在O2的作用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教师接着提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了解了NO2通入水中的2个化学反应,解决了本章的重要问题.
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吸引式情境
以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未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增强对化学反应的记忆.例如,在讲“胶体”知识时,教师先将一束光照入牛奶中,会发现一条透明的通路,即光能够通过牛奶.对此,教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也能够在光的照射下出现通路?第2节课上,同学们纷纷带来了自己认为能在光的照射下发生通路的物品,有的同学带来了果冻,有的带来了玻璃,有的带来了淀粉溶液、泥浆水等,与教师一起用光对这些物品进行照射,发现有的物品光能通过,但有的不能.通过用光照射物品这个简单的实验,学生既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鉴别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提高了对化学的兴趣.
3通过生活现象创设发现式情境
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提出很多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以及提高化学与社会关系的处理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并指导学生设计一套化学能发电的装置.教师先提出问题,能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然后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用品,有铜片、铁片、镁条、水果、导线、稀硫酸、小灯泡等装置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独立操作,有的学生成功让小灯泡发亮了,但有的却不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和观摩,然后从电池的原理进行解释,以化学的角度为学生介绍电池发光的条件:正极、负极和电解质.锌片失去了2个电子成为了带2个正电的锌离子,而铜得到了2个电子,成为了带2个负电的铜离子,在电解质的作用下产生了电能,使得小灯泡发亮.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4通过化学史叙述创设故事情境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笔者就自身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矗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 情境教学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8-01
一、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一)情境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改的要求
新课改下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能够真正将学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进行情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更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教学设计,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二)化学课程本身需要情境设计
作为初中化学,由于内容上的原理性较强,单一的授课方式有时对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确实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因此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密切与初中生个体、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化学本身就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情境教学设计将其展现出来,对于学生们理解和应用化学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需要情境教学设计
当前在大多初中,化学教学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在探索和合作学习方面都是较为缺乏的,究其原因与化学课程内容的枯燥、教学方式的单一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反映出初中化学教师授课的问题,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学思想守旧、缺乏对教学的设计、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等。从以上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学当前十分需要情境教学设计。
二、化学教学情境教学设计的对策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教与学的结合,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也应当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考虑,以下笔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教c学进行情境设计的对策分析。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情境设计
在新课改中重点强调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就要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设计,结合初中化学的课程特点,进行情境设计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初中生在生活认识方面已经较为全面,因此将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搬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还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原因,无论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例如分析燃烧与灭火的生活情境。
二是设计初中生感兴趣的实验,实验是最直观的情境,化学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课程,虽然当前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进行一些实验展示,但是总是以安全等原因缺乏学生的参与,实际上实验应当包含教师展示和学生动手两个方面,因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获得最真实和直接的感受,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在实验这方面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亲手完成实验,例如一些较为安全的溶液的形成实验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
三是结合网络新闻创设教学情境,当前初中生在信息获取上大多数的是从网络中获得,网络中的一些新闻事件也往往引起他们的关注,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讲到他们关注的话题也是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在化学教学的情境设计中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情境中分析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结合新闻中屡屡关注的雾霾问题,进行化学元素的分析对学生不但具有化学教学的意义,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传播出去,达到教育社会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的能力素质提高,促进教学情境设计能力提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设计是一种能力的展现,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才能设计出高水平的教学情境,因此一定要加强能力素质的提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情境设计是丰富的,除了实验还包括巧妙的问题引起的话题讨论、利用多媒体进行的画面、影像展示等。当前初中学校大多数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是值得教学研究的,多媒体是一种展示,但不仅是将课本内容进行展示,而是利用多媒体在声音、图像、动画方面的优势给学生带来更具有吸引力的展示,达到强化性的传播效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对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还是从新闻、网络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有时并不能够准确认识,在化学教学中将其进行分解或者慢镜头播放,让学生更真实的观察,对于解释化学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27-01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高中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就高中化学课程来说,不仅是课改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优化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升其教学质量,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今后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的必然措施。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现状
从前文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它不仅直接关系着高中课改的成果,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还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从目前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要想达到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促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似乎还存在一定难度和距离。
1、重视程度不足
从目前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于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化学课程中明显表现出参与程度不高,与教师教学活动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有的学生化学基础较为薄弱,比较偏向于文科科目的学习;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承担的课程压力较大,没有过多时间停下来关注基础较弱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化学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
2、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和枯燥
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现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跨越性较大,对于一些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再加上化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和枯燥,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乏味和吃力
二、优化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说,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建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层次的有效设计
在过去较长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倾向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群体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层次性。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能够很轻易的消化,并且有着强烈的自我探究意识;而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吃力,不仅跟不上课程教学的正常速度,甚至还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现状,优化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层次设计,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对教学过程进行由浅入深的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展开有效学习。
2、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
除了进行层次教学法之外,优化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还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储存,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实验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和设计来说,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示范教学的重要作用。针对化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说,有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全员进行操作,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时,示范教学法的采用,可以极大的弥补这一弊端,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不仅能够将化学原理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如果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进行,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安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自身的安全,其次是实验操作设备的完好性。实验室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采取步骤教学法还是自由实验的方法,就这两种教学模式来说,各有各的优势,关键在于,教师应从实验的难易程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操作水平去进行合理的选取。
三、总结
化学课程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因此,优化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是提高化学课程本身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高中阶段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就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来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倾向,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及兴趣程度,争取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何翼飞.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思想的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6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 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 ( 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 ( 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 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 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新的教师观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前是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而新教材下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观念要有大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学术权威越来越少,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权威也就会越来越大。
2、教学行为的转变: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 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课堂上不在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老师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⑴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⑵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如,可以在学生学习了1———2 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以后去探究元素周期律。⑶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的成熟的思维被其它同学分享,有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