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小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小报范文1
美儿和丽儿是公爵。的两个舞娘。她们情同姐妹。
公爵是残暴的人,他很无聊,下令,让美儿和丽儿在城堡顶端的边缘处舞蹈,落下去就活该。
美儿和丽儿来到边缘处,她们对视一笑。
舞蹈,再舞蹈,脚尖处着地面,旋转,再舞蹈。
公爵厌烦的吼了一声,停!他厌烦了。
美儿和丽儿不停止,她们笑,泪水在落下来。
公爵拿出箭,射中了两人。
她们没有倒,依旧舞蹈。
历史小报范文2
关键词:健脾和胃消食;小儿厌食症;李宝珍;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03-02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甚则拒食为特征,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为多。该病属于中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等疾病范畴。迁延日久可使患儿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易罹患各种营养性疾病和他疾,严重者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李宝珍导师从医近40载,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擅于治疗小儿常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对小儿肺系、脾胃系疾病尤为擅长。笔者有幸侍诊于旁,现将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为2011年9月至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患儿,以1~6岁的患儿为观察对象,男4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岁,病程3周~2个月18例,3~6个月34例,6个月以上1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胀;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病程在2周以上,年龄在1~6岁的患儿。排除病程在2周以内,年龄1岁以下,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的食欲不振者。
2治疗方法
拟健脾和胃消食汤加减,基础方:苏梗10 g,焦三仙10 g,鸡内金10 g,茯苓10 g,陈皮10 g,厚朴10 g,枳壳10 g,砂仁6 g。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1个疗程。若脘腹胀满加木香;大便偏稀加山药、炒白术、炒扁豆;汗多加防风;夜寐不宁加丹皮、莲子心;嗳气呕恶加竹茹、半夏;地图舌加沙参、麦冬、石斛等。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食欲明显增加,食量增加;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未愈:食欲未见改善2例。
32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治愈34例(607%),好转20例(357%),未愈2例(36%),总有效率为964%。
4病案举例
张某,男,5岁。因纳差、消瘦2个月,于2011年6月10日就诊。平素易感。2月前因暴食,逐渐出现纳差、消瘦,曾于外院予西药、中成药治疗,效不著,遂求中医诊治。现纳差、腹胀、口臭,夜卧欠安,睡中汗出,便干2~3日一行。查体:神清,面色少华,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治宜和胃消食导滞。药用苏梗10 g,焦三仙各10 g,鸡内金10 g,陈皮10 g,茯苓10 g,厚朴10 g,枳壳10 g,砂仁10 g,黄连6 g,莱菔子10 g,防风10 g,丹皮6 g,熟大黄6 g(后下)。水煎,每日3次,每次服30~50 mL。6月17日复诊,患儿纳增,腹胀减轻,便干缓解,时有汗出,面色渐润,舌淡,苔薄黄,脉滑。前方去熟大黄,防风改为6 g。6月24日再诊,患儿食欲明显好转,面润,大便调,舌脉同前。继续服用前方
7剂,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讨论
当今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娇宠过度、过食肥甘,使小儿的饮食结构极不合理,饮食不节是导致儿童厌食症的主要病因。所以,在治疗本病时要强调顾护脾胃及饮食宜忌,并根据小儿“纯阳之体”、“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导师倡导“脾虚宜健不宜补”的学术观点,提出“健脾和胃,兼以消导”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用药以清灵为要。方中焦三仙、鸡内金、茯苓健脾和胃消食,陈皮、枳壳、厚朴、莱菔子行气开郁、运脾导滞,砂仁醒脾开胃,黄连清热燥湿。全方健脾和胃消食而不伤正气,以健脾为主,兼以和胃消食以舒展脾气,使脾运得健,水湿得化,胃口得开,水谷得纳,气机得调,而厌食之症得愈。导师在治疗此病时嘱家长在饮食上要注意“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调节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过度溺爱,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脾胃调则口能知五谷饮食之味,正如《灵枢・脾度》所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参考文献:
历史小报范文3
关键词:食堂管理;小学;食品安全
小学食堂管理工作做得好与坏,其会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以及关系到学校构建平安校园的工作成效。所以,必须对小学食堂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食堂管理工作效率,增强食品卫生方面的质量保障,搞好食堂就餐环境,是禁止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重点。
一、小学食堂管理现况
当前,不仅是针对学生家长,包括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等均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了高度的关注,改善食堂的就餐环境也十分迫切。但因小学还没有实行统一的营养餐配制体系,学校也没有统一的经营模式,致使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食品卫生安全也不理想。特别是与餐馆饭店比较,学校食堂具有以下特征:(1)学校食堂属于一个服务性的市场,相关经营人员想从该市场中赚取利益,则从业人员必须要有为广大师生服务的认知,怎样去开发这个市场,需要有科学的经营管理;(2)无论学校的食物如何,学生均须在学校用餐,因此,也就没有竞争;(3)食堂工作人员面广量大,流动性极强,其文化接受程度不相同;(4)用餐人员多并且处于集中状态。事实上,上述这些都取决于学校的特点。学校食堂是大锅饭,没有餐馆饭店的美味,等到了一定的时间,学生就对食堂饭菜产生了厌恶,反而更喜欢去吃路边摊。但是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对路边食物的安全性是有怀疑的。根据这些现状的出现,必须从管理方面下手,并利用管理的效果来应对这个难题。
二、小学食堂存在的缺陷
1.没有完善的食堂管理体系
只有具备了严谨而明确的管理体系,才能让食堂管理正常运行,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饮食服务。但事实上,目前有部分小学并没有按照国家学校食堂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认真执行,也没有构建一套健全的管理准则及行为规定。无论是在采购、烧饭、出售、卫生检查等相关流程均没有任何的制约,致使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丢失公共财物的情况屡次出现。
2.思想观念陈旧
众多小学的领导包括教师均认为,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第一任务,而像食堂管理这种属于后勤类的工作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完成,甚至还有的教师仍保持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维模式。实际上,这种想法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其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也是诱导小学食堂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因素之一。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与营养人才
一般在食堂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招聘的形式进入的,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别的形式M来的。这样的情况也就表明了食堂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与营养人才。
三、食堂管理经营的相关对策
1.提升有关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视
要想做好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首先就要提升相关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关注力度,优化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务必要将学生的食堂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进而清晰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学校食堂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义务和职责,保证举措、责任、监管均落实。
2.完善学校食堂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学校食堂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确定校长作为学校食品安全的首要负责人,具体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级级相扣。严格要求学校根据《学校食堂食品留样制度》落实留样制度。另外,建立学校食堂安全应急制度,只要一出现食堂食物中毒情况,则马上查明原因,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并有效控制事情的发展。
3.增强监管信息通报及报告
建立并实行社会投诉渠道,构成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关心与支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优良氛围。此外,学校要认真对待学生、家长及社会反映的食堂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4.引入竞争机制,推崇社会服务化
坚决走学校统一经营管理的饮食服务模式,杜绝小学食堂对外承包,或者已经承包的,等到了期限后务必将其收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社会服务化,让服务者可以在原来条件、设备基础上再进行投入和健全,责任落实,加强自身监督管理,从而人员比较固定,在学校内构建统一的原料采购、物资配送、对卫生管理标准的饮食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进而对学生就餐的多元性给予一定的保障。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必须要由上而下,开展统一管理,明晰职责,充分展现教育主管部门的效果。只要能够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信念,在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提升质量,重视营养搭配,就可以让学校食堂变成师生所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给予赞扬的理想食堂,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的优良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卞永霖.学校餐饮安全的监管[J].中国校医,2015(8):639-640.
历史小报范文4
一、现在教师队伍治理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小学70所,低级中学4所,综合中学1所,幼儿园1所,师训教研中心1所),校舍建筑面积41351平方米,在校学生9303人(学前教育749人,小学4717人,初中2621人,普高801人,职高415人),寄宿生5091人(小学2120人,普通中学2971人),农村留守儿童2063人。教职工607人(幼儿教育21人,小学458人,中学228人),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8.5%、96.4%、73%,小学教师的大专率和初中教师的本科率分别为72.4%和44.3%。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进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治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分按照县政府的同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着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治理。
(一)治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治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治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操纵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分还是学校,对教师治理的盲目大大减少,进步了其整体治理的科学性。
(二)治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治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步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治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一是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治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治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进步。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进步。
二、面临教师队伍治理的题目
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固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看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题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干部和少数教师滋生了、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与不注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还有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城乡分布、学段与学科结构不尽公道,教师分配、调配不尽公道,教师编制的结构性题目突出。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初、高中教师按学科紧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学科带人头,普遍存在编制虽够却按科分配教师不足、胜任教学教师不足,出现有富余职员或是不称职职员的现象,并且学校的富余职员和不称职职员分流困难,一旦碰到教师病、产假或脱产进修等情况,任课教师就“断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职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结构性缺编,加上升学率压力,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三)师训经费不到位,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财政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经费不足甚至未能落实,使学校只能以校本培训为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培训的不足、继续教育的欠缺,导致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未来教育的不适应、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现行教研方式的陈旧与指导教师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身在课改中,处在理念下,留在陈旧里”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本钱投进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只有学生的学杂费,既要按规定保证硬件投进,又要按需要满足教育教学,进不敷出,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于市县间、县乡间教师收进、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和高中、初中教师的层层由下向上的选拔,造成了县内优秀骨干教师因外调和转业向外流失,因选拔和调动的的内部流失,且特级、高级教师数目不足、年龄偏大,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学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难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临形势严重,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五)学校班子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学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响力较弱,班子成员运用现代学校治理理念与遵循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缺陷难以适应治理需要;二是少数学校用人随意,不能真正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机制,造成班子佣肿、人浮于事,甚至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三是个别学校领导素质较低,拜金主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意识、不集众意主观臆断倾向存在,至使学校治理混乱与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后。
三、加强教师队伍治理的建议
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我县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我们建议:
(一)进步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
建议县政府和教育部分在师德建设上要认真抓好教育、制度和治理三项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进步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增强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引导教师形成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核心精神品质;引导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赏罚机制,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发展的“评教体系”和“评学体系”。坚持实施师德建设长效治理,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视机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同时,在教教师有偿教育题目是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热门题目,政府、教育行政部分和各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制订相应的治理办法,正确地加以引导,禁止从事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教育。
(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建议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要有计划地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尊师重教的*宣传。广泛宣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我县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教育战线上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和先进事迹等等。力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保障培训经费,进步教师待遇
建议政府、教育行政部分及学校“三位一体”,采取给一点、补一定、筹一点的办法,启动以进步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提升工程”和以骨干教师培育为主的“名师工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安排和组织教师培训,构筑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教育部分集中培训、教研科研活动培训、立足岗位校本培训等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刷新”、知识结构的拓展、能力结构的激活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重视教育的外延发展,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必要投进,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进步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改善教师办公教学条件,让教师真正工作顺心、在校安心、教学尽心、生活舒心。政府按财政增长水平,逐步进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的“身价”有增无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理顺治理体制,优化队伍结构
建议根据教师治理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人事、劳动治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育主治理部分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吸纳各个学校与一线教师的建议意见,以形成健康的教师能进能进能分流的任用机制和治理机制。建议教育行政部分完善教师分配、调配机制,坚持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学校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初、高中教师,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路子,促进教师资源的公道配置,真正做到用有所专、教有所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步。
历史小报范文5
1、保健需要的强化
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最大区别是收入的不稳定性,工作生活条件的佣工性和病有无所医、老有无所养的不确定性。尽管在法律上赋予二者同等的地位,但客观现实上在一段时间内是难以平等的。民办学校要发展,先要稳定师资,发展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满足教师的保健需要,而且要强化这种需要。目前一些民办学校给教师以高工资,但劳动量很大,有的教师一周要上30多节课,其生活工作条件也艰苦,更多的情况是生老病死等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因此要让教师动心先要让教师安心。“安心工程”主要是指稳定教师的三个物质条件即提薪、安居、养老。民办学校要让教师获得的保健需要比公办学校教师获得的保健需要更丰富、更满足,一句话就是要让民办学校教师在待遇上真正优越于公办学校教师。
2、期望因素的设置
公办学校教师在“大锅饭”体制下,完成了本职工作,拿到当月的财政工资已经高兴了,没有更多的人去理会他的效价和期望值,更没有多少管理者去经营激励机制。民办学校则不同,他是有企业管理性质的,应采用期望理论去激励教师,使教师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都必须得到最大的满足。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效价是指个人对他所要达到目标的估价,有正值、零值、负值之分,但其含意仅指大小、高低的不同。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价,期望值在0(最小)—1(最大)之间。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便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其情况大致如下:
M高=V高×E高M中=V中×E中
M低=V低×E低
M低=V低×E高
M低=V高×E低
从上可见,只有当效价和期望值均高时,产生的激励力量会最大。给民办学校管理者的启示是:第一、制定适当的目标。适当的目标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如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率、升学率、就业率、招生数量等目标的确定与奖励挂钩,这样给人以成就期望和物质的期望;第二、提高目的的效价,如对教师进行能岗合理匹对,不让效价错位,对教师进行资源分享,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第三、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增强教师信心、提高期望值。
3、不可忽视的公平公正因素
美国的亚当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公平理论”,它主要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积极性影响。公平理论认为职工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绝对工资报酬影响,而且也受相对工资报酬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收入的期望值。每个人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把自己现在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历史比较,认为人们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正感。
公平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Op/Ip=Oo/Io
Op代表一个人对所得报酬的感觉
Ip代表一个人所付出劳动的感觉
O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得报酬的感觉
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付出劳动的感觉
这个等式表明:当感到比值相等时,就有了公平公正感,产生激励作用,如果二者比值不等时,就会产生不对称的感觉,失去公平感,降低积极性。
公平理论对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在公办学校里往往忽视了公平公正的分配理念,如在同等条件下,一个中级教师的教学效果比一个高级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结果这个中级教师的工资待遇却比这个高级教师要低得多,这就是不公平。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为公平理论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因此民办学校管理者在经营激励艺术时一定做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4、科学的评价体系
激励机制的长效性还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予以保证。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心理倾向上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争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人格与自尊的最优化。但由于民办学校与教师存在“雇佣性”、生源不足与质量差的劣根性、教师教学的成功感的弱化性以及人事关系的松散性等因素制约了激励作用的长效发挥。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民办学校办学特点的评价体系既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特征也是民办学校求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
建立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中的评价体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内容上要讲究全面性。通过对教师的全面评价来体现学校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使教师们感受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体性。对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追求、教学能力、德育方法、科研水平、协作精神、工作成效等方面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权重。
(2)、评价方法上要讲究艺术性。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性与共性和教师职业的特点,要体现人本性、民主性、客观性和公开性。将“必行性”评价和“可行性”评价结合起来,将“硬性”评价和“软性”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评价,不但要看教师所教的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等显性指标,也要通过每堂课学生对该教师的认可程度和考察该教师平时精神投入的多少等隐性指标。
(3)、评价结果上要有发展性。民办学校评价结果往往注重与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利益挂钩,这本无可非议,但这远远不够,评价的结果还要体现对教师的再激励作用以及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规范性,特别是评价结果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比如有的民办学校将优秀教师送到名牌大学学习、培训,实行学校资源分享制,为优秀教师构建自我实现的平台,这些做法都不失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好方法。
(4)、考核指标要做到精确性。任何评价都必须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因此,考核要准要细。考核不准不细,奖惩就难以公平,管理者就难下决心。若主观臆断进行奖惩,必然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要让每个教师明确考核标准,职能部门做好日常原始记录、计量和档案管理,同时应将评价结果根据需要通知本人或公诸于众。
5、情感激励是激励艺术的最高境界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教师更需要情感激励。第一,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中的等级壁垒与举办者主观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方式是打破壁垒,实现与教师的情感沟通;第二,民办学校要增强竞争力的愿望与竞争力的主体—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管理要加大对教师的情感投入;第三,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构成的成份特殊,他们既自卑又自矜,他们内心深处有这样或那样的“伤口”,他们更需要情感关怀,更需要尊重和信任。情感激励的主要途径是沟通。一般来说,公办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经济地位平等,学校体制决定着他们之间的人格也趋向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就较为容易。民办学校则不同,从事的事业是公益的,经济基础是“民”有的,民办学校教师的生活依靠不再是人民政府,他们与董事长、校长签协约,然后就凭一纸协约与“民”有者建立了“雇佣关系”,且不说经济地位不可能平等,就人格来说就造成客观上的很多不平等。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外,最重要的就是赢得自尊和人格的平等了。因此,情感的沟通也就非常必要了。
正因为这样,民办学校管理者在运用情感激励时要把握下面几种艺术方式:
(1)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沟通。尊重人格是民办学校现代管理中极为宝贵、极为丰富、急需高度重视、亟待强化开发的情感“资源”,国务委员吴仪说:“协调、融合的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真是一语中的。就民办学校而言,管理者与教师如果情感融合,则可以提升学校发展力。民办学校尊重教师的人格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始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达到“相识满天下,到处是知已”的境界,这也是激励艺术的最高境界。
(2)沟通方式的垂直性。一些民办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在沟通上最常见的是书面报告及口头传达,但前者最容易掉进层层报表、文山文海,层级壁垒里而失去沟通的时效性;后者则易为个人主观意识所左右或是信息失真,无法客观地传达沟通内容。这样很难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沟通方式应是垂直的,领导者尽可能直接与教师沟通,比如茶余饭后、家庭探访、同室办公、共同教研、假日郊游、个别交流、圆桌座谈会等等都是垂直沟通的方式。
(3)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学校与教师的诸方面存在认同感的差异,只有善于运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更好地发展,互为推动。如果沟通只是单向的,即只是领导者向教师传达要求和指令,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反馈意见,或领导者只是垂直询问,教师只是一问一答,这样的沟通不仅无助于决策层的监督与管理,也无助于领导者与教师们的情感融合,时间长了,必然挫伤教师们的积极性及归属感。所以单向的沟通必须变为双向沟通。双向沟通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关键的是领导者要尊重教师的意见表达,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切忌公开批评,即使不能采纳甚至要纠正错误,也要肯定其主动性,如果建议是正确的,可行的,则要公开表扬、奖励以示鼓劲。
6、反激励艺术的探究
历史小报范文6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教学观念变革,带来了思维的创新,有了创新思维才能更发挥教师的特长、体现个体特色;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无论是智力、能力都有大的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新教材实施新的教法:如: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这样才不是死答案,会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这样才能适应未来高考越来越体现能力的这一要求中。
例如在月相变化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我连续常年观察月相,绘制月相图,甚至与孩子一起观察,发现学生们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亲自撰写了关于《新教材中关于月相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月相,同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从开学初至中秋接前后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实际观察夜晚的星空,让学生绘制月相的现象,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既增加了学生感性认识,又增加了实践能力;又如在讲自然灾害特点与分布时,联系我国最近出现的各种灾害如西南的干旱和北疆的雪灾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让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更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为了让学生记住必要的地理知识,我曾经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地理”。通过让学生看车牌子来记住各个省的简称。附中学生参与意识强,他们都非常积极地跑到车前看车牌子,彼此之间比较谁看的外省车多,有利于通过学生的参与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通过附中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的有利条件来学习区域地理,通过学生的口述有时候比老师讲述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地理离不开地图,给所有班级建议要挂地图,住宿的学生建议他们有一幅地图,不求质量多好,但是要求精确。走读学生让他们也去买地图。高考地理有一出题原则就是:“无图不成题”,最好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的空间方位,无意记忆会减少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地理、地图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