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自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善自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善自我

完善自我范文1

——寻找身边的文明小故事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具有优良的礼仪传统。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讲究礼仪名人美谈。孔融让梨给父母兄弟,张良为老人穿鞋而得天书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的祖先是充

满智慧的,他们知道礼仪的价值,因而倡导了礼仪,发展了礼仪。

可是中国虽然号称礼仪之邦,但现在却被世界很多国家排斥在礼仪国家之外,是自诩过了头,还是现在的要求和标准提高了,而我们的礼仪却没有与时俱进?眼看着一家家礼仪公司成立,礼仪和文明行业方兴未艾,学礼之风日盛,商务的高度发展伴随着礼仪的一路高歌走来,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对外交流上,礼仪都被当作一门新的学问提出来了。有人惊呼:中国的礼仪之邦称呼何在?五千年文明何在?

现在世博将近,上海也即将面临全世界的关注,我们身为上海的小主人,自然必须担当起迎接外宾的重任,自然要学好文明礼仪,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文明形象,重视起自己的言行举止。

身边的文明故事处处呈现,陈玉柳同学便是我身边学习的好榜样。还记得是一个星期三,有一次我吃完午饭,一个人慢慢腾腾的往教室走,经过学校楼梯口的垃圾桶旁是,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蹲在地上,我好奇的走过去,原来是陈玉柳同学看到垃圾箱旁边掉落的许多的桔子皮,正在把他们一个一个捡进垃圾桶里,我看了连忙帮他一起捡。就在我们快完工时,一块桔子皮从天而降,掉在了地上,是一个小男生,他顿时满脸通红的站在那里低下了头。陈玉柳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的把地上的桔子皮捡进了垃圾箱。我有些生气,但陈玉柳站起来,对小男孩笑了笑:“不要那么害怕,我知道你明白自己的错误了,下次不要再犯了,知道吗?我相信你!”“恩!”小男孩有些紧张,但从他的表情能看得出他想要改正错误的决心很多。在洗手时,我有些不解的问她:“陈玉柳,那块桔子皮是从你头上飞过的,你不生气吗?要是我一点好好教训他一顿!”“有什么好生气的啊”陈玉柳依然带着她的招牌微笑“犯错误没关系,主要是要改正,而且宽恕别人也是一种文明啊。”陈玉柳用它的实际行动来提醒我时时刻刻要注意自己言行,我受益匪浅。

我们要明白文明有时只是一张纸的厚度,一弯腰的高度,亦或是一个垃圾桶的距离。要做到文明其实很简单。比如:做公共车的时候看见有老弱病残孕让座,上车的时候主动购票;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个小方便袋里,吃完的时候把它扔进垃圾箱等等的一些小事。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完善自我范文2

一、用高尚的人格影响教师

管理者是服务者。学校的管理者是为教师服务的,也是为学生服务的,这是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站的角度,不是站在主席台上拿着指挥棒的指挥者。最终成就教育的都是站在一线讲台上的教师。所以管理者必须抱着服务的宗旨,为教师服好务,为学校服好务,为学生服好务。

管理者是榜样者。现代管理学认为:学校管理是管理者与教师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我们做教师的,最明白的就是榜样对学生学习的作用。管理者也是榜样,是教师的榜样,你的言行总有一双或几双眼睛盯着你,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会丢掉榜样,你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就会降低,那么教师在你给布置的任务就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只有管理者在拥有渊博的知识的同时,要具有高尚的人格,用人格魅力对教师潜移默化,管理者的管理就变得轻松自如!

二、用踏实的工作取信教师

管理者是工作者。管理者在未走向管理岗位前应该是教育系统上的骨干力量、优秀教师。随着管理事务的增多,走向一线讲台的时间就相应减少。而管理者必须是工作者,不应是旁观者和批评者,只有站在一线的讲台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解教师,做出合理的决策。魏书生就是一个具有成功典范的管理者。用事实教育教师,用脚踏实地的工作取信教师,让教师明白:这位管理者既能上山“打鹰”,又能下河“摸鱼”,从心底由衷地佩服管理者,从而把这种佩服内化成工作的动力,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

管理者是引导者。一个成熟的学校应该是具有特色的学校。要形成独特的学校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求管理者运筹帷幄,充公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同时更要求管理者引领教师走向个性化,特色化,成就学校的教育特色。特别是对于年青的教师,管理者既是他们工作走向成熟和特色的引导者,生活和学习上更是引领者,因为他们既是学校未来的希望,更是学校运转的基石!

三、用微笑的心情温暖教师

管理者是宽容者,管理是为了发展。老师作为成熟的个体,如同世间万物一样,势必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不足是正常的。尤其是现在的老师,面对的是急剧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对的是紧张沉重的工作生活,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心灵生活,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在这种情景下,管理者要学会宽容,宽容教师的错误和过失,宽容教师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微笑愉快的接纳老师,并且帮助他们长善救失。用宽容的心悦纳老师,宽容就是欣赏,你就会看到每一个老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美丽。有宽容才有学校的和谐。

完善自我范文3

本人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当交流长方体棱的特征时,出现了这样的片段:

师:谁能说说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吗?

生甲:长方体有24条棱。因为……

生乙:"错了!"没等生甲说完迫不及待地抢着说,"长方体有12条棱。你们看,1条、2条……"生乙拿起长方体模型一条一条地数给大家看。

师:"你能主动发言应该得到表扬,"我有意识放慢语速认真地生乙说,"但如果能让人家把话说完就更好了,你说是吗?"

(生乙点了点头坐下了,并提醒生甲继续说。)

师:生甲同学,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甲:我原来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那么长方体就应该有24条棱。看来我错了,我同意乙同学的意见。

师:(若有所思)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这种想法好像有道理呀?但怎么只有12条棱呢?

生众:是呀!是呀!什么回事?(课堂出现了一阵骚动)

生甲:老师,我知道了!应该是6 × 4 ÷ 2 = 12(条)。

师:大家明白他为什么要除以2吗?

生丙: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于一条棱,也就是说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两个相邻面的公共边,所以要用6 × 4 ÷ 2。

生丁:受前面同学的启发,我发现,要求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根本不用数,只要用每个面上的边数乘面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其实这个方法不但适合长方体,也适合其他多面体。同学们真了不起,创造出了一个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你们说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众:(鼓掌)"棒,棒 ,棒!甲同学真棒!"

教学反思:

(1)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用眼观察,感受到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我在教学中有序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日常生活等方面观察长方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2)通过对长方体的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对长方体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让学生把所获得的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有的会把"棱"说成"边"、"顶点"说成"角",等等,尽管如此,我仍然鼓励学生大胆说,通过点拨,使学生形成了科学的概念。

完善自我范文4

这本书主要是培养人们的自我意识,让自己完善起来。

一个求职人员在简历中写道:“我想,我是一个诚实稳重的人。对待学习我是非常认真的。虽然我认为我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但是在许多方面我还有不足,这些都是可以改正的,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什么工作我都会尽全力去做好它的。”后来公司录用了他,正因为他的诚实,公司认为这是做人和做事的最基本的原则。

这个求职的人是一个诚实的人,他虚心的话给了他十足的信心,他一定会完善,培养自我意识,做一个完善的人。

完善自我范文5

这首诗是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壁上的,这就奇怪了,作者既然来庐山游览,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后来,我才明白过来,诗中说的很有道理,而且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

就比如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常常认为自己做的很对,可在别人眼里,我们的做法就不一定做对了。难怪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要想让自己做得更完美些,就得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更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做得非常优秀。

就拿我们平时的考试来说吧,做完试卷时,我们经常是检查了一遍还没有找出错误,可试卷一到了老师的手里,便会破绽百出,这是怎么回事?“只缘身在此山中”。

再比如下棋时,常出现下棋人不知怎该走:而旁观者却知道,并说得很有道理,当下棋的人被旁观者提示一下时,则会恍然大悟。

诗古诗词,应让思绪尽可能非得飞得更远,让古诗词给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神思飞扬,陶冶情操,丰富思情,提升修养。

完善自我范文6

一、在解题过程中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解题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过程。解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与运用的普遍方式,我们教师的指导行为往往是伴随着解题过程而进行的,但许多教师只注重了解题的结果,而忽视了解题的过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参与解题的真实的历程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只有当这种历程是正确的、规范的,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方法,至于解题的结果,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教师除了注重学生对解题的参与过程,还应当加强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以便在对知识加工、重组时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二次创造。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按照常规思路利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时,我并没有让问题画上句号,而是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解题过程,寻找更为快捷的解题策略,学生在观察和反思中终于发现了“半径平方差”这一切入点,从而开辟了解决环形面积计算的另一条途径,这就是学生反思创造的结果。

二、在操作实践中反思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根本之处在于,数学知识的获取是靠学生的操作实践实现的,如果把数学知识和方法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即使记住了也不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教师不可以自身的教学行为替代学生的操作活动,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操作中去发现知识,从而为实际应用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加强过程反思,在反思中拓展知识,形成新的、正确的,甚至教材中尚未提及的认识,这样不仅使课堂的知识储备量超出了预设范围,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有利的伏笔。学习“平行和相交”一课时,我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很快发现两根直线的位置不是平行就是相交,我没有应答,而是让学生继续以摆小棒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或许受画图的影响,依然认为两根直线的位置不是相交就是平行,这时我点拨学生反思一下方才的操作过程,是否将小棒拿起置于空间中进行摆放,这时学生顿时发现,空间中的两根直线除了平行和相交,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不相交也不平行,这其实是高中立体几何所涉及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已巧妙地予以渗透。

三、在错误体验中反思

人一生中犯错在所难免,学生的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在解题时出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是否及时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的错误体验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负面资源,因为它能够提醒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激励学生在不断受挫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甚至超越自我。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错误绝不可以用教师正确的答案填补,或以教师简单的讲解草草了事,而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反思,去发现,去改正,这一过程是相当重要的,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消化、巩固知识,教师千万不可好心办坏事,而让学生从小有了依赖的思想,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发展。一位教师上“有余数的除法”时,由于被除数和除数后面都带有若干个0,于是这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除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结果出现了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几个O,商不变,但余数也随之去掉几个0,结果自然是错误的,于是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计算过程,反思错误所在,并以验算的形式比较,终于发现余数是不能随之去0的,这一正确认识完全是由学生在反思中自觉形成的。

四、在交流评议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