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产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产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范文1

张家口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立项研究课题;项目名称:网络信息技术对张家口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研究;项目编号(2015020);项目负责人:张海涛.

【文章摘要】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数据字化的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充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异军突起且发展迅速,信息产业的发展还不断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信息服务和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快速促进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演变,加强了传统产业之间的联系,而传统产业同样也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网络信息技术

当今的社会成为了一个通过网络相互连接的社会,它在时时刻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由网络所诞生的一些应用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口网络信息技术产业现在生命力已经非常强大,工作、生活、商业应用需求广阔。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必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性,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支撑。

1云计算对张家口产业结构促进的影响已经落地

京张合作暨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合作建设工作推进会于去年9月份在张北县召开,形成了由北京经信委、省工信厅、张家口市政府三方合作共同推进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的合作机制,并提出全力打造“中国数坝”的宏伟目标;11月份,在石家庄举办的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我市共有5个质量高、前景好的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80.8亿元。此外,沃尔沃汽车产业园、张江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张家口云计算产业基地、怀安应急产业园、怀来航天产业基地等园区和项目也都取得积极进展。精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聚合资源、政策条件等各种要素。一年多时间,张北县云计算产业园被列为省重点项目,被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列入“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设项目。在产业园模式框架下,张北还开工建设2座110千伏专用变电站。同时打破部门界限和工作分工,建立云计算项目建设服务绿色通道,实施“保姆式”服务。此外,还考虑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根据投资额度、进度,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提供融资服务。

2网络信息技术正促进着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将引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根据我市《智慧张家口总体发展规划(2015-2020)》及8个专项规划,市发改委将会同市工信局组织协调全市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基础工作,有序在全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目标。张家口市政协委员陈秀娟建议,建设智慧城市,迎接冬奥会。

3网络在电子商务方面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成几何数量级的增长,而作为经济全球发展化的一个趋势,全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因此,我国电子商务也迎来了一个好的机遇,而我国也已进入了全面应用的阶段。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机会,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借助这个平台,壮大自己。

4网络虽然在产业结构促进方面有很大作用,但在此之前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4.1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的短缺,不论任何产业,人才都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尤其是这种科技型产业,更需要教育程度高、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人才。而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小企业,企业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同样人才更是稀少,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4.2对于大多数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小,资金相对于不足。而对于那些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少,管理混乱,资金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来维护管理公司所用,缺乏有效的成本预算,造成了成本的浪费,因而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减少。但电子商务却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我们只有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的研究开发,才更有可能换来丰厚的回报。但是此时我们却缺少资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了小型企业的失败。因此,要想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成功,我们必须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取得我们想要的成功。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3客观公正的对自己的公司进行评价,必要时聘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评估,认清自己的优势,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运作,以达到用有限的资金做无限大的事。并且要做好长期规划,为实现最后的终极目标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要将目光放的长远,不能在获得小小的收益时,就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

4.4重视人才的引进、挖掘与培养。人才问题是一个企业的老心常谈的问题。我们在高薪诚聘人才的同时,要不断地从企业内部进行挖掘、培养。实现老人带新人,争取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同时在实际运营中,企业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术水平,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

4.5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在网络交易中能做到诚信。现在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法律体系还有完整。我们企业要做好防范的意识,防止不法人员恶意攻击公司的网络,造成损失。同时在平常的电子商务活动中要秉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建立自己良好的信誉,为自己赢得胜利。

5网络在学习平台软件开发产业产生的影响

目前人类进入一个信息高度透明化的社会,信息传递速度快,传递范围广,更新速度快。而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介,具有其它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网络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便悄然声起。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我们也踏上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而作为网络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机遇。而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也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生活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有限,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在帮扶力度上给予重大支持。国家要在战略层面上对这些中、小企业给以支持。同时也要掀起全国人民通过网络学习的热潮,利用网络的优点,发挥它的长处,使人们第一时间得到最新消息,享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与乐趣。

作者:张海涛 魏作余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产业范文2

    (一)内涵

    当前,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最新概念界定是2011年3月1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国家层面虽然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但是业界和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新型平板产业;第二个层次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以及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第三个层次是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强调应用,包括一些基于网络的应用,如云计算、软件的服务等。

    (二)特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业范围广,内涵变化快。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二是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型网络技术得到规模化应用,相关软硬件产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基础设施向全覆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涵盖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是渗透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深入融合,已衍生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网络动漫等诸多细分行业;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础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传输与服务、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并有效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进步。

    (三)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是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显着,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讯产业的革命,并渗透了各个学科和领域。二是更加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例如云计算将是未来产业服务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正在颠覆现有的产业竞争局面。三是重构产业链体系,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产品或企业的竞争进入了全产业链竞争阶段,产业链整合及运营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核心关键。四是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压力加剧,世界各大IT企业以延伸业务领域、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为目标,围绕产业新兴增长点展开并购及战略合作。面对各跨国IT巨头更为频繁的兼并收购,以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确立的整体优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剧。五是绿色IT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如日本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韩国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利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构架。

    财政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的一个完整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历来都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培育和支持信息产业的各种政策手段体系中,财政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自主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占领技术的战略制高点。而自主创新的正外溢性、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往往导致市场供应不足,需要政府采取政策予以干预,校正市场失灵。国家通过财政直接投入和税收政策的激励措施调节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能够培育和扩大与新一代信息产业相关的市场,能够加快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盈利能力较弱,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产业化能力等。既涉及技术政策,也涉及财政、金融、税收、贸易等政策,具有较强的政策依赖性。通过政府和财政政策进行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国外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实践也表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普遍运用财税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战略指导,及时总结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避免国内企业陷入重复探索和盲目竞争等“泥潭”,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代价和成本;同时,要对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给予资金支持,并出台细化的有关税收、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和环节,着力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成果产业化示范、市场应用示范、创新能力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二是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划出一定比例,支持高科技园区内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科研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在电子发展基金、集成电路研发资金、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安排上,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力度,集中力量突破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四是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除享受一般产业优惠政策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制定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参照或者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资格认定制度,确定优惠政策的具体标准,解决新一代信息产业享受税收优惠的主体资格问题。二是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应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信息技术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将税收政策支持重点放在补偿和降低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上,加大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倾斜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进一步完善税基式的间接优惠政策,适当扩大间接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研发企业技术研发事前引导的作用。五是合理设计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六是延长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执行期,并适度拓宽该政策的适用范围。

    (三)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一是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认定制度。要设立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的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和建立严格规范的认证制度。二是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三是尽快制定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政府采购目录。财政部门要将通过认证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及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中并向社会公布。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目录》的信息技术产品和企业,国家要在预算安排、采购评审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四是强化财政预算控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要求采购人将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预算。五是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国产设备。六是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

    (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加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引导创业投资发展,鼓励科技产业化,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支撑平台。三是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和事中评价系统,掌握税收的扶持力度和评价税收政策的效果。四是建立财政扶持政策监管和跟踪问效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避免专项资金被各种名义侵吞,同时严厉打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与产业腐败问题,以较好保障支持资金的应用效果。五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财政支持对象和资金数量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设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优惠政策的有效期限,提出财政政策绩效目标,并据此进行绩效考评。同时,对已到期和达到预期目标的财政政策,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及时退出。六是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算支出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细化预算制度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单独设立相应支出科目,从预算编制上对政府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预算投入作出明确要求。

信息技术产业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美国

【中图分类号】F17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67-01

前言

我国信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电子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信息服务范围逐步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初见成效,已建成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邮电、电子、铁路、民航、海关、气象、人口等国家信息系统,建成了国家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开发感测系统、智能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应用技术系统,同时建设了一批较大型的数据库,并且已开始高质量地建设移动网、光纤传输网、信息网、智能网和图像网,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相当落后,信息产业整体实力仍较为薄弱,信息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为40~60%,而我国仅为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要落后15~20年。我国信息产业市场被外国产品挤占现象十分严重。如在移动通信行业,几乎所有的国际著名的电信公司都已蜂拥而至,国内1500亿元的通信产品市场约八成已被外商占领。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在信息产业总值中所占比重远远大于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和信息开发与应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 信息内容短缺,信息资源开发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大量无序和分散的信息没有经过加工处理而无法上网公布传播,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各行业和地方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地方信息封锁和行业信息垄断导致国内信息资源重复配置、信息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全社会共享。信息服务管理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用行政性职能分工代替产业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不仅导致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且是我国信息服务市场实现有效竞争的主要障碍。电信业的垄断经营严重制约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通讯资费过高,我国因特网个人用户价格平均是美国的5~6倍,而我国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1/20,昂贵的通信价格加大了信息服务企业经营成本,不利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另外,我国信息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较高的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还相当薄弱。

二、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相应对策

(一) 加强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统一指导,统一规划

政府对信息产业市场的宏观管理应转变到贯彻信息产业政策上来,在产业政策指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革按行政职能划分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在国家权威部门的领导协调下,制订统一标准和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有效运转。具体来说,研究制订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拟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方案,组织协调跨部门、跨地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协调、指导重点城市与重点地区信息市场建设,组织研究国家信息化市场建设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关共性技术及应用标准,以适应信息产业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三) 提高全民信息意识,增加对信息基础设施和科研开发的投入

要加强信息知识宣传,普及信息的基本知识,更新人们传统的信息观念,充分认识

到信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将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的增长速度,信息资源已成为信息化社会中最重要的人类资源之一,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增加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在集成电路、计算机系统、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开发平台、通信等关键技术上仍落后2~3代,关键技术及产品依然受制于人,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为此要制定信息技术政策,加大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信息的组织加工,依照分类规范,建立数据库,将各种信息所涉及的人类智力成果,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和组织,以便用户能够按照一定途径检索到这些信息,还要注重培养造就新一代高素质信息人才,适应细分化市场的需求。

(四) 加快信息市场立法,抓紧制订与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已成立了互联网络信息工作委员会,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电信服务标准》,这些法规的施行,使我国信息市场具有了域名管理、目录服务的能力,明确了电信服务准则,将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但尚需在信息资源领域制定《信息资源法》、《信息公开法》,明确以保证信息安全和促进信息公开为目标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公开化的一般性指导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条例》;在信息传输领域制定《电信法》,明确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开放基础电信市场,引入有效竞争,提高电信企业服务质量;在信息应用领域,制定《信息市场法》、规范市场信息交易和服务行为,保障信息企业及用户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对过去不适应当前信息发展需要的法规进行清理,一些不利于信息资源开发信息产业市场发展的法规应尽快修订或废止。要加快制定关于电信业开放的法律法规,按照公正公开和非歧视的政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电信业的竞争提供法律依据。

(五) 保护知识产权,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知识产权对信息技术产业来说至关重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确定知识产权和标准的主导地位,激发企业拥有更多发明专利。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是高素质人才、核心技术人才。进一步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加大人才培训的投入,调整用人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吸引海外人员,鼓励留学生回国投身祖国建设。

综上所述,全球信息化引起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同时信息化发展,不仅导致一系列新兴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服务产业出现,而且还向传统产业部门渗透,使传统产业部门日益信息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各传统部门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我国要发展信息产业首先要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了解IT发展趋势,将帮助我国找出差距,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相信不久,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 赵正龙.信息产业定义与范畴的新界定[J].科学研究,2003、1

[2] 华瑶,王美玉,陈万福,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分析[J].情报科学,2007,9

信息技术产业范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产业 R&D 生产率 竞争力

1 绪论

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它对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根据对各国的测算,20世纪初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5%左右,20-30年代提高到约15%,40-50年代上升到40%,70-80年代达到60%,90年代已经高达70%以上。美国在1929-1978年的50年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对资源配置的贡献率为20%,对人均资本的贡献率为15%,对规模经济的贡献率为13%,对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贡献率为12%。在1950-1962年间,英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9%,德国为81.9%,日本1952-1968年为65%,韩国1955-1970年为56.4%,香港1955-1970年为46.5%,中国1952-1982年为19% ,1979-1990年上升到30.3% ,1991-1995年达到40%。这说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近30年来,信息技术制造业作为关联度和带动度极强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美国和日本,韩国和台湾,信息技术产业已取代传统产业,成了国民经济中最大的支柱产业。现代信息产业已跃居美国头号产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已占出口总值的40% 。中国信息产业近10 年来年均增速达到32%,大大高于其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对传统产业的设备进行改造,促进了传统产业的结构变化,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总体来看,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已渡过了早期的制造业代工的阶段,进入了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驱动产业升级的新阶段。

在创新理论中,技术创新主要是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单位产出的投入。相比较而言,产品创新更为重要。在产业层次,R&D的大部分是用于新的、质量更高和性能更好的产品创新而不是工艺创新。例如瑞典工业R&D总量中,75%-90%用于产品创新,美国为68%,日本为36%。无论是何种创新,其最终影响必须体现在产品或服务上,才能对创新予以真实和准确地评价。在本文研究中,技术创新的内容遵循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思想,技术创新表现为企业或产业对现有技术有效组合运用、创造和吸纳各种新技术知识,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本文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增长的贡献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第二部分定义了技术创新的指标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增长的实证框架。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增长的速度。第四部分检验了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与信息技术制造业产出绩效的相关性,重点分析了R&D投入对产品和产出增长的影响。第五部分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信息技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R&D经费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百分比衡量的R&D投入强度是影响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第六部分对技术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增长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2  指标体系与分析框架

中国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参考了OECD的产业分类标准,确定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用品制造业界定为信息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使用投入和产出二类指标进行量化。投入指标包括R&D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二种,经费投入分为R&D总经费投入,R&D内部经费投入,新产品研发投入,技术改造投入和技术引进投入五个指标。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也使用了五个指标。一是以新产品产值作为技术创新的实际产出。在我国的统计体系中,新产品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新产品所实现的收入,代表了所有技术创新投入要素或相关要素的最终产出。二是以出货值作为技术创新的相对产出指标,它是衡量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指标。三是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潜在产出指标。专利是创新的一种成果,代表了发明创造实现商业化的潜在机会。四是产业的总产值,衡量产业的生产能力。五是产品销售利润,表示产业获得收益的大小。分析所采用的指标及其含义下表1。

实证分析应用了Pearson关系矩阵检验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辨别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建立技术创新与产业增长和竞争力的回归方程,确定技术创新对新产品产值、产业的产出增长和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3  技术创新投入与增长绩效

3.1 中国的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信息制造业1995年R&D总投入为30.2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占8.9%,企业投入占80%。2004年总投入增加到428.47亿元,政府投入比例下降到2%,企业投入比例上升到87%。10年R&D总投入增长了14.1倍,增长速度远高于其它行业。其中,1995年政府投入信息技术产业的R&D经费为2.78亿元,2004年增加到8.37亿元,增加3.1倍。企业投入从24.85亿元增加到317.17亿元,增长了12.76倍。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产业的R&D投入一直以企业为主导,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企业从销售收入中的投入。

数据来源:2002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5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在产业的技术创新的构成中(见表3), 从事创新活动的机构数量从1995年的964个下降到2003年的537个,但2004年恢复到847个,处于不稳定的变动状态。但参与技术创新的总人数则不断增加,年均增加8千多人。从事技术创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也增加了5万多人。各种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比例变化非常明显,从1995年到1997年技术改造经费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到了2004年比重最小,而新产品研发经费和内部经费从1995年的比重最小发展到了2004年所占比重最大。2004年,这两项投入占到了全部经费的85%左右。技术创新投入在9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以技术改造和引进为主,而从2000年以来则明显转移到R&D和新产品开发。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制造业正在经历从技术引进和改造向自主创新变化。

数据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002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

统计出版社,2003。2005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2 信息技术制造业的产出增长和经济绩效

1999年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为2536亿元,产业附加值为636亿元,实现利税186亿元。到2004年,总产值达到22699亿元,产业附加值为4592亿元,实现利税1031亿元。十年间,总产值增长了8.9倍,年均增加2000亿元,附加值增长了7.2倍,年均增加395.6亿元。利税增长了5.5倍,年均增加84.5亿元(见表4)。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非常明显。占中国经济产出约10%,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

而反映技术创新成果的新产品产出,在1999年的产值为537亿元,占整个产业产出的20%,到2004年占整个产业的产出比重虽然只上升了5%。但销售收入则从387亿元增加到5368亿元,增长了13.8倍,年均增加498.1亿元。实现利润从44亿元增加到382亿元,增长了8.7倍。由此比较,新产品的经济绩效明显优于整个产业。

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出口份额也在逐渐提高,1995年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出货值为931亿元,到2004年增长到14106亿元,10年间增长了15倍。出口份额也从1995年的38.2%增长到2004年的69.4%,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进出口一直出现逆差的情况下,但从2004年开始改变,第一次出口超过了进口,反映了我国信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也是我国近几年了整个高技术产业科研投入不断加强,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结果。

以产业增加值/产业就业人数计算劳动生产率,自199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速高于制造业1.7个百分点,达到20.5%。自1995年以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5倍,电子计算机及办公用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1.8倍。2004年二个产业的生产率分别达到11.1万元/人和14.8万元/人,远高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也高于其他三个高技术产业(见表5)。

4 技术创新投入对信息制造业产出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信息技术产业范文5

(一)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产业规模不断增大(1)产业发展活力增强2012年,扬州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几年的推动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累计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6家,开建23个科技产业综合体,建成面积351万m²,而智谷、信息产业基地、西区职大南广场等19个综合体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累计入驻企业1082家,全年实现43.43亿元销售收入,产业发展的活力显著增强。(2)产业规模不断增大2012年到2016年(见表1所示),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3198.44亿元增加到4520.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产值比重也从43.5%增加到了44.7%,而三新产业产值更是从976.2亿元增长到了1623.7亿元。2016年,扬州共有522项企业产品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产品数几乎占全省总量的10%,位列全省第二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建项目523项,完成投资539.9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工业投资比重提升30.9%;再从产业领域看,仪器仪表、电子通讯设备、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3%、10.3%、23%、14.8%,充分说明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正不断增大。2、高新技术产学研合作加强,产业研发能力显著提升(1)大力引进人才,建校企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2016年,扬州实施新一轮“科教合作新”以及 “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行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23项,新建校企联盟155家,共累计引进博士以上人才257人,其中一半以上在科技综合体就业;新增3家国家级孵化器、11家省级以上的众创空间,更是新引进南邮扬州研究院、重庆市科研院扬州分院等研创中心46家,高校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61家、科技服务机构104家,省级“两站三中心”42家,科研能力大增,仅2016年全市就有27043件专利受理量,其中13253件获得专利授权。(2)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增长国际上衡量某地区科技投入力度的常用重要指标——R&D经费与GDP的比值,也是衡量某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扬州R&D经费与GDP的比值近几年逐年增长,2008年为1.7%,2009年为1.8%,2012年首超2%,而2016年已经达到2.4%。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带动了产学研、高新技术、新兴战略产业等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智能装备两类制造业由于在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产品,对两者投资增势迅猛,分别同比增长131.2%、56.6%,并开始突显特色产业优势,科技实力增强。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显著优化2016年扬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在海外畅销,出货值达376.7亿元,同比增长39.5%,占规上工业出口比值30.6%。从行业的出货值看,新能源制造业出口203.7亿元,同比增长94%;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出口63.9亿元,同比增长22.5%;智能装备制造业出口30.3亿元,同比增长3.8%;医药制造业出口12.6亿元,同比增长2.9%,出口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4、高新技术产业相关载体建设日趋完善2016年底,扬州高新技术产业相关载体已经建设完成包括1个国家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开发区、1个国家农科园、8 家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创新园区体系;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452家,比三年前的总数翻番,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2家,形成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骨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先后被认定的一批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为血肉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一体化平台,载体建设日趋完善。

(二)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扬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仍相对偏弱(1)产业总产值跟全省相比,占比偏低2016年(见表2),江苏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67125亿元,其中扬州为4520.0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6.73%,仅排在第8名,而苏州以14382.0亿元产值排在第1名。扬州与苏州相比,仅占其产值的31.43%,差距之大可见一斑。(注:由于淮安2016年产值数据没有更新,这里用的2015年的数据代替,不影响扬州的排名)(2)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在全省占比不高2016年,江苏省有1.2万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4133家落户在苏州,超过了全省三分之一,而扬州累计总量才706家,分别占全省5.89%、苏州的17.08%。由此可见,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在全省排名偏后,与苏州等排名前列的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张。2、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扬州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零部件生产、原材料加工的企业居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企业产品相对偏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生产核心技术、关键性零部件、工艺装置的研发及配套能力较低,过多依赖于技术引进,而缺少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尽管扬州R&D经费与GDP的比值近几年逐年增长,到2016年达到2.4%,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活力,但是由表3可知,2.4%的研发占比在全省仅排第7,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仍相对落后。3、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偏向集中由于数据搜集有困难,本文将通过2015年扬州市各区域高新技术企业交税情况来考量其发展实力(见表4)。通过表4可以看出,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主要集中江都和高邮,合计占75.95%,广陵区占4.04%,邗江区占8.12%,宝应占4.48%,仪征占6.33%,充分说明扬州市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4、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扬州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不到5千万元人民币,且创建时间没几年,规模较小,没办法通过股市融资;净资产额达到6000万以上的企业数也不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也比较困难;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有限制,种种原因使得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筹集资金被迫选择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行为由于是非正式渠道,缺少法律保护,“高利”、“违规”等现象普遍存在,融资成本偏高,不利于企业资金的长期使用,因此也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5、产业集群化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扬州高新区虽然在空间上集聚,但由于区内入驻的许多企业主要是为了享受区内优惠政策,彼此孤立,没有根据前后向的生产关联性去协同发展,很难形成产业网络一体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未能相互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联系少,使得只有一小部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缺少能够引导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产业之间关联度低,使得产业很难拧成一股集聚力,总体竞争力较弱,产业集群效应不理想。

二、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扬州市政府需要政策干预,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引导资金、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推动“产、学、研、政、企”联合创新机制,促成扬州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

(一)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继续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在人才吸引、长期借贷、财政补贴等已有的政策措施,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普惠优惠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配套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强化“产、学、研、政、企”之间的联系度,从而在生产资源要素比如用地指标等方面合理化配置。关注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向,制定差异化政策,一方面支持并鼓励那些还处于新生期的创新型企业,提高其发展动力和信心;另一方面,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在国外构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网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二)合理引导,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合理规划,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到高新技术企业,大力促进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让企业在新生期、成长期减少资金的后顾之忧,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企业,强化产业链建设。

(三)增加研发投入,钻研自主创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府科技投入比例,对于一些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产业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搭建一批集研发、监测、科技孵化器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引集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有效科技资源,包括国际科技交流,搭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的平台,共同钻研出创新技术,努力减少关键材料和核心设备依赖或落后的现象,培育产业的创新技术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四)资源共享、产业协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结合扬州各区域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合理规划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宁镇扬同城化、“一带一路”、跨江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各区域在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市场互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联合协作,“抱团式发展”,区域间紧密联系,有助于协调区域发展,更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陆佳 陈伟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陆佳,陈伟.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3).

[2]王寅.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管理纵横,2016(22).

信息技术产业范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天门;政府作用;产学研;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47―02

1天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天门市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62亿元,增幅达19.1%,占GDP比重达7.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1%。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新三板后备企业9家,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科技企业。如先进制造领域的天门泵业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冶炼、铸造和机加工为一体的高端水泵制造产业链;天门纺机是国家首批定点生产棉纺并条机的重点企业,建有“全国纺织新型并条机技术研发中心”,整体技术已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益泰药业是全球肝泰乐最大和质量最佳的生产基地,华世通生产的非天然氨基酸产品与人福成田生产的足光散、阿昔洛韦乳膏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列全国同类产品前茅;农业领域的华丰农机,成功探索了水稻轻简化种植技术创新和经营组织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科技投入增长趋势图

1.2工业园区加速发展,产业集群初步显现

目前,天门市拥有包括天门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天门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岳口工业园在内的“一区三园”。其中天门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已形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建有医药化工产业园、生物产业园、机电汽配产业园、东湖高新区天门产业园、台湾工业园等五大“园中园”;天门工业园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林产品加工、环保和生物能源、现代物流产业;岳口工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原料药、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龙尾山工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铸造及石油特种车产业。据统计,2013年底,四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1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70%以上;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7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00%;2011-2013年,四大工业园区内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市申请总量80%。目前,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也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1.3产学研合作初见成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政府部门坚持“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的技术发展路线,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省农科院等1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市校合作协议,聘请高校专家学者到天门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技术联姻,全市已有58家企业与3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有1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研发中心。2014年,天门市政府又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全市重点科技企业入驻研发中心,打造了技术孵化在高校、成果转化在天门、技术成果共享的新型合作模式。目前,全市已有院士工作站2家(天瑞电子、宇青环保),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46家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11年至今,全市共获得省级科技奖励6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5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947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

1.4投融资平台陆续建立,发展资金持续补充

鼓励投融资机构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作为省级科技孵化器的天门创业中心,孵化面积达5万平米,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天使投资、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一系列创业辅导服务。2014年,天门市政府与楚商先锋共同发起设立首支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其中政府出资2000万元,采取市政府参股楚商先锋(武汉)创业投资中心,实施有限合伙的运作模式,基金规模计划达2.1亿元人民币,优先支持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此外,为支持天门市科技园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进青岛福元运通投资,成立了天门市天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1.5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投资环境日益优化

近年来,天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四个跨越”,着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5.19亿元,同比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18亿元,同比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27亿元,同比增长13.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市州前列。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天门市技术创新示范市建设实施规划》、《天门市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天门的决定》、《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关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天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天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推进政府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2天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

2.1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尽管天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5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不到其中一半,而且大企业数量不多,目前天门市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二是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不强,重点产业的主导产品中,原料、半成品等投资类产品较多,终端消费类产品较少。

2.2产业园区建设较为滞后

目前,全市“一区三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还不均衡,一些产业园在产业规划、功能定位方面未能充分体现要素禀赋和产业特点,主导产业雷同现象突出,交通道路建设落后,工农业、生活废水随天然水系排向汉江,资源与环境压力日趋增大。

2.3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

虽然天门市近年来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天门缺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加之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限制,人才交流机会和渠道相对偏窄,对于掌握先进研发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此外,大部分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导致本地人才流失严重。

2.4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天门市近年来在增强科技意识和改善政策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全市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面向特色产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创业中心、孵化器等服务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科技金融服务还处在启动阶段,对外引资、引智、引商的吸引力不强。

3关于天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3.1加快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5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产业发展的思路、路径和目标。根据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从政策、技术、人才、平台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和整体推进,强化科技部门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顶层设计作用。

3.2加大高新技术产业资金支持力度

整合科技、发改委、经信委、环保等部门的专项经费,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是对全市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予以资金支持。二是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在专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作为政府引导基金,联合金融、投资机构共同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成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信贷、融资租赁等金融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3.3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以重点产业为基础,加快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各科技园区率先推进政策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创新,奋力打造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天门高新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将龙尾山工业园打造湖北省最大的石油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在岳口工业园打造产业链完善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推动天门工业园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物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