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1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公文打印管理、办公及劳保用品管理、库房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
(二)档案管理
第三条 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科学技术、财务审计、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告、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 档案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第五条 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1.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2.公司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要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3.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密级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一般内部档原因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
第六条 档案的销毁:
1.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允许无权随意销毁公司档案材料;
2.若按规定需要销毁时,凡属密级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一般内部档案,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3.经批准销毁的公司档案。档案人员要认真填写、编制销毁清单,由专人监督销毁。 (三)印鉴管理
第七条 公司印鉴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
第八条 公司印鉴的使用一律由主管副总经理签字许可后管理印鉴人方可盖章,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第九条 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第十条 公司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条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回来必须向公司汇报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的必须交回。
第十一条 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四)公文打印管理
第十二条 公司公文的打印工作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
第十三条 各部室打印的公文或其他资料须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交电脑部打印,按价计费。
第十四条 公司各部、室所有打印公文、文件,必须一式三份,交总经理办公室留底存档。
(五)办公及劳保用品的管理
第十五条 办公用品的购发:
1.每月月底前,各部、室负责人将该部门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制定计划提交总经理办公室;
2.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制定每月办公用品计划及预算;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后负责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分发给各个部、室。由部室主任签字领回;
3.除正常配给的办公用品外,若还需用其它用品的须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领用;
4.公司新聘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办公室根据部室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用品清单,负责为其配齐,以保证新聘人员的正常工作;
5.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做到办公用品齐全、品种对路、量足质优、库存合理、开支适当、用品保管好;(1)
6.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建立帐本,办好入库、出库手续。出库一定要由领取人员签字;
7.办公室用品管理一定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
第十六条 劳保用品的购发:
劳保用品的配给,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各部、室的实际工作需要统一购买、统一发放。
(六)库房管理
第十七条 库房物资的存放必须按分类、品种、规格、型号分别建立帐卡。
第十八条 采购人员购入的物品必须附有合格证及入库单,收票时要当面点清数目,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短缺或损坏,应立即拆包清点数目,如发现实物与入库单数量、规格不符时,库房保管员应向交货人提出并通知有关负责人。
第十九条 物资入库后,应当日填写帐卡。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物资出库必须填写出库单,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出库。
第二十一条 库房物资一般不可外借,特殊情况须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办理外借手续。
第二十二条 严格管理帐单资料,所有帐册、帐单要填写整洁、清楚、计算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第二十三条 库房内严禁吸烟,禁止无关工作人员入内,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潮。
(七)报刊及邮发管理
第二十四条 报刊管理人员每半年按照公司的要求作出订阅报刊计划及预算,负责办理有关订阅手续。
第二十五条 报刊管理人员每日负责将报刊取回并进行处理、分类、登记,并分别送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处理后,一周内交回办公室由报刊管理人员统一保管、存档备查。 第二十六条 任何人不得随意将报刊挪作他用,若需处理,需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
(八)附则
第二十七条 公司办公室负责为各部室邮发信件、邮件。
(一)私人信件,一律实行自费,贴足邮票,交办公室或自己送往邮局。
(二)所有公发信件、邮件一律不封口,由收发员登记,统一封口,负责寄发;
(三)控制各类挂号信凡因公需挂号者,须经各部室主任批准,总经理办公室登记后方可邮发。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或随着公司的发展有些条款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各部门可提出修改意见交总经理办公室研究并提请总经理批复。
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2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企业特点,立足于企业的优势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企业要持续成功,其根本点就是要将企业战略、管理机制相结合,监控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施,规范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良效运行。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引导和约束企业经济行为的有效管理工具,对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深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做强做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
1、树立全面预算的基本观念
(1)整体观念
预算编制以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在各具体方面的基本策略为编制原则。以调整以后的组织架构、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以及完善的工作流程为基础。
(2)全面观念
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以公司的经营目标为最终目标,以资金预算为编制的基础。各部门的预算必须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明确相互之间的权责关系。
(3)计划观念
以各部门的各种计划为基础,包括各部门的工作计划、采购计划、业务发展计划、专项计划等。预算是工作计划的量化体现,同时也促进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并且相互衔接。
(4)责任观念
各部门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并认可公司正式下发的整体预算,负责本部门的预算执行和控制。
(5)弹性观念
全面预算管理和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业务流程相互配合,实行分层授权负责制各层管理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对日常事务自主决策,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做出高效的应对。
2、明确组织机构
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和保证。组织机构的设置包括各预算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能、责任单位的划分、企业相关部门的职责。
企业应设立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确定公司年度预算关键指标;协调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审查年度预算草案。
领导小组下设预算编制办公室。预算编制办公室主要职责:拟定处年度预算编制要点;组织处业务预算的编制与对口审核;协调各业务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关系;拟定年度预算方案并提交领导小组审议;负责预算的修改和上报工作;跟踪监控和分析预算的执行。
3、编制年度全面预算
(1)编制的原则
编制年度全面预算,首先要准确把握形势,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环境状况和自身经营能力出发,充分研究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做到有利于管理提升、有利于降本提效、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其次要树立全局意识,既要立足自身实际,又要顾全大局,既要立足眼前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充分体现企业总的发展趋势和管理特点,确保企业经营业务的持续成长和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第三要选定科学方法。要对照以前年度各项指标的预计完成情况,建立指标间互动、联动的测算模型,进一步修正并确定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以达到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的目的。
(2)编制的内容:涉及到施工企业的共有九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指标总表、生产、销售、薪酬、投资、专项、采购、成本、财务预算。
(3)编制程序:
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下达目标。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
(2)编制上报。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3)审查平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公司审议批准。
4、预算的执行分析
预算执行分析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对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业务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控制情况等的分析及评价,是执行预算管理和进行预算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分析可以及时了解预算的完成情况,寻找和分析预算偏差原因,揭示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对年度预算或实际经营管理予以修正和改进,进一步加强针对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的管控,特别是形成利润的关键因素如保费收入、赔款、费用、现金流量等的管控,最终实现公司年度预算经营目标。
费用预算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与业务规模、盈利情况密切挂钩,要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是要坚持刚性预算与全程动态监控、调整相结合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现企业预算来落实管理制度,落实经营策略,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具有一定的刚性,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客观原因可能与预算初期发生较大变化,这时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修订预计的目标值和具体行动计划,以充分利用出现的机会并及时应对潜在的问题和困难,提高适应性,实现预算的动态管理。
二是要搞好考核评价,建立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
为了确保企业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使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同预算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行,能使高层管理者的职能逐渐集中于对资源的长远规划与对下级的绩效考核上,使企业内部的层级制从“形式”转变为“实质”。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并量化公司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为企业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心肌疾病/治疗; 病毒性疾病; 婴儿; 黄芪; 中草药/治疗应用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03~200809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6例,其中男46例,女20例;年龄18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22.0±1.5)个月;病程最短10 d,最长66 d;平均住院时间为(22.0±3.4)d。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999年修订草案)》[1]及第7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2]。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的病毒性诊断依据制定[3]。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营养心肌药物(极化液、果糖、维生素C),休息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179,药品批号0211301等12个批次),≤3岁者5 mL,≤7岁者10 mL,>7岁15 mL加入10%葡萄糖液100 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87年张家港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标准[4]。(1)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X射线胸片显示心胸比例约为50%;(2)有效:临床症状控制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或好转;心电图好转;X射线胸片显示心脏阴影缩小,但心胸比例大于50%;(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射线检查等未达到好转标准者。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7例,占81.2%,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1例,占63.64%,有效8例,总有效率87.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均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尿便常规,结果均未发现有异常变化。说明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引起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并伴有免疫机制异常而产生的心肌损害。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婴幼儿易发病,成年人中以20~30岁多见。病毒性心肌炎对人的健康危害严重,国外虽对自身免疫机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尚不能具体指导治疗[5]。小儿脏腑娇嫩,抗病能力差,易被邪侵袭。本病根本是气阴不足和血瘀。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6]。目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含有黄芪皂甙、多糖、生物碱、黄酮等,各成分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调节T细胞亚群的分布,增强细胞免疫[7]。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7.9%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可长期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134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41541.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4] 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组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纪要[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5):324326.
[5] 洪庆成,严国杰.中外儿科医学文萃[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93:420.
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有效分析
目前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信息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质量等问题。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问题主要不足体现在:①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有所保留。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一些社会上不必要的监督或者因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全面披露造成社会对其进行舆论批评,他们对会计信息就有所保留。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形式不规范,他们对信息进行粉饰。上市公司对于财务的披露他们有时不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披露,同时有的企业为了虚假提高企业的利润,他们就会利用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投资的机会,通过专业的会计中介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恶意的粉饰。③财务信息披露存在操作的违规行为。上市公司为了套现个人的利益他们有时也会对财务信息披露的时间以及披露程序进行违规操作,以此给予一定的时间为个人利益的获得赢取时间。
1 我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信息披露制度比较晚,我国证监部门在2001年才开始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制度进行了引进,目前我国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制度的法律规范主要集中在我国企业相关的几部法律之中。
1.1 我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阶段 在2001年我国的证券监督委员会首次在我国的相关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中明确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对于我国相关制度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引进标志着我国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正式确定了。
1.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阶段 2005年证监会对于我国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又作出了具体的规章细分与规章要求,并且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作出了更加具体的内容分析,并对企业在应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时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1.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阶段 我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阶段是在2007年以后,我国相关部门完善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职责范围,明确了董事会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讨论与分析的能力,比如对于企业的定期财务报告进行财务方面的分析与预测,对于会计师进行的审计事项,企业的董事会要给于说明阐述等规范以此完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
2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现状
2.1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格式与内容不符合规定 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不能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造成这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内容具有不同性,每个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同,有时他们在财务信息披露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不同,这样就会给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造成较大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格式参照往年的格式,它的形式基本没有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是上市公司对其不重视,他们在进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时他们只是根据往年的模式进行简单的修改等,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国内的中小上市企业他们所涉及到的会计信息基本上没有对于企业财务未来预测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对于公布的涉及企业未来发展预测的也是简单地进行分析,没有实际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进行。
2.2 披露程度差异很大,披露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具有极其的自主灵活性,对于每年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具有不同的分析完整性,有的时候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非常详细,而有的时候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涉及的内容就非常少,而且上市公司因为企业的发展业绩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质量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当企业的利润提高时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就全面,相反就会出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质量缩水。当前上市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表现是:披露的内容缺少对于人才方面的披露、缺少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分析、缺少对于企业未来方向的分析等。
2.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缺乏公正性 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时他们会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内容会朝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内容披露,而不会重视投资者的个人利益。比如我国相关的研究机构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进行了分析得出: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中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利的高达59%,而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对于上市公司不利消息占3.5%左右。可见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不具有公正性,他们最常见的就是对于企业经营弊端以及企业财务漏洞等不主动披露。
2.4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涉及的预测信息比较少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信息主要是集中在对于上市公司的当前会计数据的分析上,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以及相关行业存在的会计分析内容很少,虽然有的上市公司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信息的预测性进行了分析,但是它并没有分析引起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同时对于上市公司的未来财务经营情况是信息披露需求者更为关心的财务信息,投资者需要根据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未来盈利信息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决策,但是问题就是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经营计划等没有进行披露,造成这一原因主要就是企业的未来发展新方向涉及企业的发展机密,它的公布会对企业的竞争增加压力,投资者的要求与企业发展机密直接的矛盾是目前我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需要解决的主要方面。
2.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对于资金的未来流动性披露不够 上市公司在目前的发展中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资金,上市公司的资金缺乏流动性,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对于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性,所以上市公司有时为了避免外界获知资金缺乏而产生的消极信息,使得上市公司不对企业的未来资金流动进行披露。
3 我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改进的对策
3.1 逐步确立权威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的披露质量评价体系 对于我们在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评价的机制上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评价体系,首先我们要积极地借鉴外国的许多先进的评价机制,实施有效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引导社会的会计监督审计机构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进行监督,通过社会机构的力量实现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内容与质量的监督。同时由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不需要社会监督部门进行审计,这样就会导致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没有法治的要求,其产生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也就会存在误导内容,使得投资者缺乏正确的投资信息。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
3.2 借鉴美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审计制度,提高我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质量 首先尽快在法律上明确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有关各方的法律责任,在审计准则方面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审计问题做出专门的规定。就目前来讲,无论是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的监督,还是最高人民法院对虚假陈述的认定,都难以实质性地将软信息的披露纳入严格监管和处罚的范围。针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国应该及时填补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和空缺,以防范于未然。同时在制定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的法律法规时,宜细不宜粗,针对性应该强一些。其次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规则,尤其是应该规定必须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进行审计。考虑到现阶段规定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进行全面审计还不现实,我国可以借鉴SEC循序渐进的做法:先规定由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进行审计,再考虑外部审计师的介入;先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某些部分进行审计,再考虑进行全盘审计;先对其进行要求较低的审阅或审核;再考虑进行要求较高的审计。
3.3 鼓励上市公司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 在我国有关的年报准则里面明确规定:作为公司需要及时披露每个年度的经营盈利情况。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调查中发现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愿意公布企业盈利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要重视对于国外国家经验的学习,比如美国就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安全港规则,以此提高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的意愿。同时我国也要积极地建立有效的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对于自愿披露的意愿。同时应重视培养一批具有权威性的盈利预测机构和高素质的财务分析师,发挥财务分析师在盈利预测中的作用。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中,盈利预测信息的提供者同时有公司管理当局和财务分析师,其互相竞争、互相牵制,共同促进了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完善。国外研究表明,分析师作为公司外部的独立专业人士,其提供的盈利预测优于管理当局提供的盈利预测。这不仅能使盈利预测信息来源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质量较差的预测信息。
3.4 努力改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环境 我国上市公司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所造成的壕沟效应和私有信息效应,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低的重要原因。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我国“一股独大”的问题会得以改善,但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依然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同时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的现状,都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意愿不强、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ND&A中各种信息尤其是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意愿,提高信息的披露质量,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实施严格监管、进一步完善披露政策的同时,更要考虑信息披露所赖以存在的制度背景和公司治理环境,从根本上保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的披露质量。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作为管理层对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深刻分析,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或趋势的认真审视,加强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信息披露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了解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加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质量,我们建议:在理论上应加强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应披露内容、披露的程度及披露方式的研究;在法规建设方面,证监会应一些操作性强的解释性指导,使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要求;同时,应尽快在法律上明确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的法律责任,并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审计问题做出专门的规定。
参考文献:
[1]郑艳秋,曹静娴.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食品行业上市公司2006年-2009年经验数据的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年第7期.
[2]朱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措施[J].经济师,2007年第3期.
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5
一、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1.市场环境的变化
市场环境中,现在是顾客为主的买方市场,顾客为主导,对顾客的争夺成了企业的主要竞争关键,所以,为了巩固市场,企业不仅应该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同时要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重视产品的营销策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创新企业的企业管理,才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脱颖而出。
2.生产方式的变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科技日益创新,企业的生产方式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分散式,单件生产,人才为主要劳动力,逐渐被机械化,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所取代。科技在企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在人力资源的选择上要改变以往的以亲选人的方式,而是要以才选人,要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操作规范进行管理,并且要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发展的科技性。
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建立自身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指导作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也并没有贯彻各项制度条例,造成企业管理制度形式化,没有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组织结构僵化
在我国的传统国企中,企业组织架构僵化,经常出现岗位设置重复,人员晋升渠道狭窄等问题。僵化的组织架构使得企业没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而长期的组织制度僵化也使得企业无法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做出改变。此外,大多数企业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却不能以长远的视角去看待组织结构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人力资源问题
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实情况是企业的在人力资源上存在一定问题。如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的日常运营,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无法保证企业的生产进度;此外,企业人员晋升渠道狭窄,无法为员工带来匹配的培训计划,无法为员工的长远发展做出保证等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而企业只有定期更新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创新管理制度,以新型管理理念对企业企业进行指导。创造更好地企业产品和服务,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良好的保障。此外,企业还应从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等方面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战略管理理念要求创新管理方法独具特色,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自身的危机管理理念,并制定严格的危机管理制度,传递危机意识给员工,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
2.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能引导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企业的自身经济水平对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效益的稳步提升能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因此,积极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制度,应加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探索出一条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3.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控,能够实现企业整体意义上的平稳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模式已经不适合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发展。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实践了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并以预算管理为中心,规划管理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科学的财务管理计划能够保证企业岁自身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规避风险。此外,企业内部控制在优化了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对企业进行了很好的监督,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向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4.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反映了企业管理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样是管理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质是将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相互融合的过程。技术创新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产值和效益。
5.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把创新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创新不仅要分析组织环境,同时,企业的经营者要积极地号召大家共同学习创新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组织学员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组织成员深刻感受到企业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意义分析
1.企业自身的要求
创新的主体对成就感的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推动着创新主体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企业自身需要不断地发展,而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下,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变。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欲望的提升,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生产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让创新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现实意义分析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管理创新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自身社会价值,从而完成从加工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的过程,使其自身能够处于产业链的更高端,在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
3.弥补企业自身不足
现在的企业存在管理属于粗放型,管理组织较为落后,切管理者的素质较为低下,缺乏创新精神。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的能力都还有待提高,使企业发展的后劲得到相应提升,除此之外,产品结构不合理、设施落后等都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都有待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激励机制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企业的现实问题面前,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推进企业管理,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家生产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同时企业管理同样较为落后,严重限制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获得重大进步,不断引进企业管理理论,使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局面得到一定改观,并培养出大批的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优秀企业。
五、结语
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6
一、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关财务岗位出现一身多职的情况,导致员工无法全身心的投人财务管理工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徇私舞弊的可能;另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还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技能,不了解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不清楚相应的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在资产购置、资产融通、利润分配等的管理问题上,若缺乏相应规章制度的制约,管理工作便会出现随意性。
(二)资金非常短缺,融资相对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把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慢慢的补全,各类融资渠道发育与互补相对完整。我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融资困难仍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的难题。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量的负债,使得融资成本过大,风险提高,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誉过于低,信贷相比较差。第二,我国并没成立中小企业的管理支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并没有向中小企业倾斜,致使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弱势。第三,大多的中小企业并不是国有型企业,很多银行对他们的贷款完完全全的不放在心中,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涉,会限制他们贷款。
(三)财务控制相对薄弱,日常管理不严格
1、对现金管理不严格,出现了现金闲置或者不富裕
部分中小企业对资金管理方式不合理,出现资金闲置或不足的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未用在生产经营上,造成资金闲置;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未制定必要计划安排,过量生产,资金周转缓慢,造成资金短缺、陷入财务困境。须知企业资金闲置或者资金不足都将严重阻碍企业的经营发展,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控制管理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
2、应收账款周转慢,发生坏账的风险加大
在我国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信用销售将会越来越普通越大众化。但由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征收政策等方面,没有更多的相关负责部门组织和实施,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沉淀,资金周转下降,使得公司坏账风险的提升。
3、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下
科学有用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中小企业里面是非常稀有的,有不少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仍处于过后在算账的阶段,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低下,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完善。因此,有许多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不准确、不完善、不健全等。
二、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企业的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筹资难,融资能力差,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加大中小企业的筹资融资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中小企业须科学分析、合理安排本企业的资本结构,适度举债,分散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二是制定财务战略决策。通过制定必要的财务战略决策,可以有效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三是加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可以向银行等机构提供本企业的信用信息;表彰、鼓励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大力宣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燃眉之急,具体措施可采取: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财会人员敬业的工作热情,使财会人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处理问题;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单位可以定期邀请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以及企业单位组织财会管理人员互相交流。另外,要坚决杜绝身兼多职现象,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也使企业信息安全得以保障。
(三)加强资金管理及财务控制
首先,制定详细合理的资金使用情况表,准确把握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情况。其次,准确预测资金周转状况,把握资金的收回与支出情况,避免收支失衡而陷人资金短缺的困境。最后,合理分配资金,科学设置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金的分配。另外,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产管理、财产记录以及检查核对工作多人处理的管理制度,建立财产管理透明化制度,形成内部互相牵制。
(四)国家需制定相应的激励管理制度
如今,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经济扶持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当前,为促进我国经济能在日益残酷的世界发展的增长的越来越稳,国家政府必须鼓励全民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国家政府必须要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激励政策以及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并减少不必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