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市场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餐饮市场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范文1

秉承着庄园的意志,2011年,法国勃艮第世代酿酒家族的后代本·高迪(Benjamin GAUDET)和他的妻子徐可杰(Kejie GAUDET)带着他们的葡萄酒事业进入中国市场,创办香堡酒业。

葡萄作为一种农作物,从每年3月葡萄树发芽长叶开始,到5月开花,8月结果,9月采摘,再发酵酿制葡萄酒,每个环节都灌溉着农民的心血,中间还要经历酷暑、冰雹、害虫的考验。因为一直在法国接触葡萄酒,本·高迪和徐可杰比许多进口商更敬畏产品,并重视庄园的意见,企业的理念也来自于此。由此,在燥热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香堡酒业的经营方式有点特立独行,企业团队用4年时间做调查报告,摒弃任何形式的概念营销和商业赞助,只跟那些资源共享的企业跨界合作,让原汁原味的法国葡萄酒流向中国市场。“在西方市场,一个有历史、品质的产品,无论是液体、糖果还是手袋,只要放进去心血,都希望得到正确对待,香堡酒业的愿景也是如此,希望自己的葡萄酒能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正确对待。”徐可杰说。

瞄向中端阶层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近两年正是中国葡萄酒市场最“疯狂”的时期,假货泛滥、品质良莠不齐、标价混乱、渠道芜杂,但最坏的时代往往有最好的商机。选择在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香堡酒业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乱是由于消费者没有被引导的机会!”徐可杰说,酒商把葡萄酒当成可口可乐卖,全国铺货,把蛋糕做大,但葡萄酒是有限的。在行业不专业的阶段出现了最高峰的乱局,说明行业要洗牌,而最乱的时候进入,其实是最好的商机,特别是从做品质、服务、专业的角度而言,现在最需要清新的企业出现。

2007年已到香港发展的本·高迪和徐可杰一直关注中国市场,但他们还不敢贸然进入,而是谨慎地做了4年的市场调查。“1年是做不了市场报告的,一定要3年以上才有一个比较靓的数目。”在欧洲从事市场学、社会学研究的徐可杰自称是市场调查的“老手”。从2007年开始,香堡酒业团队对北京、江浙、广东沿海地区、云贵川四大区域展开实地调查,以数学模型+问卷形式寻找市场缺口,4年的市场调查报告有近5厘米厚。

从调查结果看,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这种“舶来物”的认识明显缺乏引导—怎样才是一款好的葡萄酒?假酒太多,跟哪个经销商买酒?除了送礼,消费者在家里请人吃饭喝酒该去哪里买到性价比高的酒呢?而产生这种需求的多是中端消费阶层。徐可杰说:“沿海城市有近10%的中产阶层找不到东西买,太贵的不是买不起,而是不能经常买,但他们依然有这种消费欲望,价格太低的,由于工作背景和生活背景影响,他们已经具备识别产品品质的能力,不想买太差的,导致的结果是这部分人大批地到香港消费。”但葡萄酒就是生活用品,徐可杰觉得应该让中端消费者在自己的城市买到真正进口的葡萄酒,而不是花200元交通费去香港买一瓶300元的酒。

透明的上游资源

细看中国进口葡萄酒板块,法国葡萄酒一枝独秀,去年占到市场的半壁江山,还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法国葡萄酒的地域标签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在中国土壤上深得民心,而香堡酒业的背景恰好顺应“地利、人和”。出身于法国勃艮第世代的酿酒家族,本·高迪家中就有13个葡萄酒庄园,其中一部分有600年历史,家族的实力让他在当地采购时得天独厚,他找到了20多个家族、50多个庄园向香堡供货。这些百年历史以上的庄园,并不是当地的超大型庄园,但走中型偏高端路线,服务本土为主,而在传统酿酒文化深厚的法国,应对当地竞争比出口竞争难得多,获得当地人的认同就是对葡萄酒品质最高的肯定。徐可杰说:“很多这类型的酿酒家族需要有品质、实力的进口商一起合作,这不是资本的实力,而是资源的实力,我们能把酒和家族的来历说清楚。”

在食品行业,你无法卖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本·高迪做的就是把法国本土人,甚至是自己喜爱的葡萄酒原装、原支、原液进口到中国,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找到每款酒来自哪个村落、哪个庄园,信息都是透明化。为了保证酒的品质,从葡萄酒离开庄园后那一刻起的每个环节,本·高迪都非常严谨,选择运费高出几倍、有280年历史的德国知名物流公司,专柜上船,到广州后储存在恒温仓,成本比其他城市高出更多,但他情愿成本多些,也不愿意某一个经销客户无法顾及仓储而产生质量问题,还不时到酒窖检查。本·高迪坚持认为,最基本就是尊重产品,如果仓储达不到要求的话宁愿不做。

因地制宜的经营模式

充沛的上游资源是香堡的底气,在品质上硬打硬让人无可厚非,但在下游的链条上如何满足中间阶层需求,是它更重要的课题。香堡的答案是文化宣传和专业道。

走进广州香堡,左边墙是模仿某世界名画,用多种几何图形组合、近10米高的木质酒柜,酒瓶在其中“纵横交错”,二楼的休闲区挂着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吊顶以黑玻璃黄金分割装饰。这是香堡在国际招标后,由法国、意大利、中国三个团队共同完成的作品。很多中间阶层的消费者被这别具一格的设计吸引而走进香堡。

更吸引中间阶层的是拿起酒杯品尝葡萄酒,和人交流酒文化。徐可杰说,他们更愿意向顾客介绍每款葡萄酒的不同,以品鉴会、餐饮、知识培训等形式,告诉他们葡萄酒的区别在于产区、土壤、天气,不同的提子和混酿比例,不同酿酒师的哲学,新世界和旧世界味道的偏好,果香和木香的感觉来源……“很多中产阶级喜欢听这些,对他们来说,喝的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文化,让他觉得握着酒杯可以跟人交流。”

现在,香堡酒业共有48款酒,覆盖了江浙、广东、四川等不同区域的口感要求,每个城市各有主打产品,而不同城市的经销客户也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徐可杰对团队的市场触觉非常自信。跟客户接触后,团队会在当地做市场调查,了解该市场的产品类型,估计销售渠道在哪、整个销售容量、哪些营销模式可以结合客户资源,最后给出经销客户方案—香堡金钥匙,也是一份5厘米厚度的报告

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上海是一个有消费能力,但没有消费量的城市,所以上海香堡的模式是cafe & bar。“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证明有一定的消费时间可以坐下来消费。”徐可杰分析说,广州市场比上海市场更难做,难在它有一定的消费量,而没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证明广州顾客的消费时间比较短。广州客人认为自己不会喝很多,也不想付配餐的钱,所以他到店里买酒后直接带回家,再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share一瓶酒,所以广州是酒窖形式。“在上海,两人一小时喝完一瓶酒,再加上小吃、甜品,跟在广州4个人花半小时share一瓶酒相比,人均消费能力高出很多。”

资源共享的跨界营销

让葡萄酒流向中间阶层的酒杯,有很多种营销方式,传统广告、赞助体育赛事、品鉴会、自助餐……但“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市场效果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葡萄酒都是庄园人的心血,他们不希望用商业赞助去对待,我们的活动从没有赞助。”本·高迪和徐可杰有意避开过于商业化的营销形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沿用西方的营销理念—一个有历史、品质的产品,只要放进去心血,都希望得到正确对待。

除了跟餐饮结合、鉴赏会、家族调酒师分享葡萄酒知识和法国风土人情、给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培训等传统方式,到目前为止,香堡只与能资源共享的企业跨界营销合作。“企业觉得香堡有实力去帮他们搞活动,能推广各自的文化,只有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做,这才是最真实的跨界营销。”徐可杰说。现今,香堡已两次牵手广州知名建筑事务所—筑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举办筑原学堂,进行纯粹学术性的交流。除了讲解葡萄酒知识和盲品外,还介绍世界最著名的酒庄设计。“我们对整个酒庄设计系统都很了解,甚至灌溉、排水这些细节,设计师都很喜欢这些知识。”徐可杰说,跨界的还有艺术和时尚界。广告界知名人士黑马大叔亲自提画作酒标;与爱马仕设计师Cecile Seksaf合作,举办葡萄酒与法国手工订制箱包鉴赏会,吸引众多名人,法国副领事、法国商会会长也都慕名而来。

做最难的口碑营销

经过一年磨剑,香堡的重要网点已经覆盖山东、江浙、广西、云贵川、广东和湖北,以餐饮、零售店、跨界营销产生的团购效应三种主要方式拓展市场。一年里香堡每月持续增长,徐可杰很高兴见到市场持续的消费力,经营模式也并没有水土不服。“中国的经销客户很优质。”她认为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和孔夫子的影响,都很好学,只要给机会尝试,他们就能展现出色的学习能力。

近几年来,本·高迪和徐可杰多次带着经销客户、部分员工到法国葡萄酒庄园实地观摩,分辨40年的葡萄藤和20年的差别、每款提子的不同,以及如何浸泡、压榨、过滤、进桶、发酵,让他们见证酿酒的每道工序。“即使是家财万贯的庄园庄主,每到9月份的采摘期,他们都会脱下西装革履,和农民一起摘下一串串葡萄。”徐可杰希望客户看过之后也能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正确对待产品。

葡萄酒如果要原装、原支、原液、原品质出口,就意味着不能做大规模。“农作物跟手工品一样,都是做不大的,只有工业化的东西,例如可口可乐才能做大规模。”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范文2

3月20日,中国人大规模进入位于荷兰南部马斯特里赫特小城里最豪华展馆的那个下午,他们一口气横扫了从珠宝到青铜器等跨越各种艺术门类的展位,在短短5个小时现场购下了总价值约为3000万人民币的古董和珠宝。

在这些来自中国内地的藏家集体亮相前,另一位1986年出生的中国年轻藏家已于TEFAF现场的Gisele画廊、Nomos画廊和Ben Janssens的东方艺术画廊阔绰出手,所购藏品总价逾2000万人民币。

“我们此次一共对近百名中国藏家发出了邀请,预计在展会结束时,前来参观的中国藏家数字会增加到100多。”TEFAF组织者、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席Ben Janssens(本·杰森)说。

尽管从总参观人数和现场交易总额来说,TEFAF仍是西方藏家的派对,但中国人却是全场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们代表着西方古董艺术品市场的明日之光。珠宝最受宠

就在80后年轻藏家在Gisele画廊购,下了一件价值约21X10万元的青铜鼎、在Nomos画廊将一系列古钱币收入囊中两天后,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国藏家们又出手了:购下了一件价值为2000万人民币的Craff钻戒、一座唐三彩陶器、一只价值20万元左右的瓷或陶盘、一个意大利古董手镯、一件由Wartski画廊售出的卡地亚古董珠宝和一座由Wijermars画廊展出的颇具现代风的雕塑。

“珠宝可能是最受中国藏家关注的门类。”参展的伦敦画廊Cohen&Cohen主人Michael D Cohen说,“相比西方油画、雕塑等门类,珠宝更容易被中国藏家接受。即使他们有不同的文化和美学背景。欣赏西方珠宝,对中国人而言并不存在过多的审美障碍。”这位主营中国清代外销瓷的画廊主一番话里略带醋意,因为离他展位不远的另一间参展画廊、老俄国古董店(ALVR)的橱窗前总有中国藏家驻足。

Craft珠宝廊是另一家对中国藏家购买力感到震惊的参展商。他们仅用了一个小时不到,就与来自上海的餐饮业翘楚、董姓收藏家谈妥了一笔近2000万元的交易。“约10克拉、D colour、净度、切割都是excellent级别——我心仪的这颗圆形钻石将作为传家之物交付给自己的儿子。”这位原本热衷于收藏中国字画的企业家表示,“同类尺寸、品相的钻石,我已经觅得2颗,将来还会寻找第三颗。”目前,他的3个儿子都生活在国外,最小的一位正在读高中。

私人藏家:高古正流行

在今年的TEFAF上,另一个不曾预计到的受宠门类竟是高古。在中国,明以前的古代器物被收藏界俗称为古,而唐代以前的古代器物为高古。高古精品总是二级市场中的“巨子”,这些拍价动辄千万的藏品,是收藏大家和艺术收藏机构(例如美术馆、博物馆等)追逐的目标。因为其金额巨大和年代久远而涉及到鉴定、谈价等繁琐细节,此前西方经销商对中国人在TEFAF现场收购和交易高古,并没有多少期待。

“但这竟是我在TEFAF上收获最大的一次。这两天我已看到了不少中国藏家。”鲁塞尔的画廊主Gisele Croes表示,“展会第一天,我就售出了许多中国高古,包括一件标价约120多万元人民币的灵壁石。另一座标价2000万人民币左右的中国高古青铜鼎也被一位中国年轻藏家收入。”

同时,还有三位亚洲藏家在考虑人手另一尊西周时期的铜鼎(公元前770-221),标价也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另一中国内地藏家在到达马斯特里赫特的第二天也出手买下了一件唐三彩陶器,这也是高古艺术品的代表门类之一。

青铜器也被认为是TEFAF上最受中国收藏家而非艺术投资者喜爱的门类。“购入青铜器的中国买家,很有可能是私人藏家。”出现在TEFAF上的中国买家、国内一家艺术基金的执行董事焦安认为,“因为国内的文物保护制度,青铜器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的流通性很差。对于需要在几年中将藏品转手的艺术品投资机构来说,这样的藏品显然是不合适的。”

中国位列第一,数据可信吗?

中国藏家在TEFAF上的集体发力,正好验证了TEFAF开幕时的调研报告里的数据。这份名为《2011年国际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25年之观察》的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10年的23%上升到2011年的30%,取代了多年位列冠军的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与古董市场。无独有偶,3月初知名艺术网站Artprice年度艺术品市场报告称,中国艺术品交易额达到48亿美元,约303亿元人民币,排名全球第一。

“但令人疑惑的是303亿人民币这一数据。关于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国内外各家机构各有说法。2月初,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行业蓝皮书中称这一数字为576.2亿元。3月初雅昌网公告的这一数据则为968.46亿元。”中国的一位艺术基金经理在TEFAF现场指出。

面对相差甚远的数据,究竟应该相信谁?这个问题没人能够肯定回答。因为就和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一样,中国艺术品数据的统计方式和渠道也是混乱的。因为画廊和艺术品拍卖行近年来的急速增加,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品数据研究平台可以收集并核查到每一个一、二级市场中各单位艺术品交易的数据。这样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每个数据统计平台各执一词。

Q&A

中国是“天价”纪录的缔造者

专访艺术经济学奠基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

3月16日上午。马斯特里赫特MECC会展中心。

“当欧洲人还在讨论‘我们到底该为爱而进行收藏,还是为了赚钱而进行收藏’这个话题时,中国人可能对此毫不感兴趣。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还会觉得可笑——‘这难道有必要讨论吗?”当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艺术编辑Jan Dalley在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Dr Clare McAndrew)发表演讲后说了这样两句话。当时,克莱尔的表情是复杂的。

作为艺术经济学(ArtsEconomies)奠基人、专事美术及装饰艺术市场研究的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近两年常常往返欧洲与北京。对于中国市场,作为个人,她一方面对它心怀期待,而另一方面,它又对这个市场上出现的种种特异现象感到无可奈何。

BT:你如何看待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古董交易市场?你认为中国艺术交易居于全球市场中的这种位置,会一直持续吗?

克莱尔:2010年,当全球艺术品市场在中国市场激增177%的带动下猛烈复苏时,我周围所有的艺术品交易商都感到紧张,他们担心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但事实证明,在那之后,艺术品市场的情况依然在走好。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11年得到持续恢复,总成交额同比上升7%,这仍然有赖于中国市场的推动。中国的艺术品和古董拍卖市场去年继续上升了64%。

我相信,中国艺术品市场居于全球市场中的这种位置不会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的强劲推力来自于快速增长的财富、充足的国内供应和中国艺术品买家的投资性目的。虽然最近的经济危机使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买家都更加谨慎,但中国资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以及缺乏其它投资渠道使中国顾客将大量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作为一种替代性投资。

BT:金融海啸并没有完全消退,在这种大背景下,你认为造成国际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复苏并迅猛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克莱尔:去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量上涨14%主要是靠2011年大量的高价拍品被售出而带动的,尤其是在中国高调拍出的那些。例如拍出天价的、来自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去年5月中国嘉德以4.255亿元成交,而另一件王蒙《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在北京保利的春拍中拍出。此外,去年中国还有144件拍品是以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价格拍出的。可以说,在去年的全球艺术品市场中,中国人是“天价”纪录的缔造者。

BT:可是我们不能总是用数字说话。国际机构对中国市场进行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要知道,很多拍卖行的天价物品虽然在现场成交了,但买家却在事后不付款。

克莱尔:是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进^、亿元时代后,买家不付款或延期付款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中国,惯例是买家需在拍下物品6个月内付款,但是由中国拍协调查国内250个拍卖行得到的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4月,2010年秋拍中,大约40%成交价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拍品都未付清。我们在报告中也指明了这一“未付款”或“迟付款”数据。

BT:如今中国人在国际范围内收购艺术品的情形,总让我们想起十多年前日本人在国际市场中收购艺术品的情景。如今日本的艺术品市场滑落得很厉害。在国际市场中,日本人离开,中国人来了。你觉得中国人会复制日本藏家的那条路吗?

克莱尔:不会。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日本的不同。日本藏家当时在国际上热衷于购买当代和西方的艺术品。而中国的藏家至今仍喜欢或首先考虑购买中国的艺术品。2011年中国成交量较多的仍是国画和书法,价值额度几乎占了60%和所有拍卖品中的54%。陶瓷和其他的装饰艺术价值额度也逐步上升到了24%,成交数量则达到了23%。中国市场,相比日本,有更完整的体系结构,不仅内需强劲,而且也拥有许多本土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日本在这一点上相差甚远。这种结构组成了一个可持续性的、完整的供求系统。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范文3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张立,对温州企业家“跑路”与“高利贷”危机没有感觉,他没有听说哪个朋友、同事或者邻居卷入其中,除了感觉物价上涨厉害,生活风平浪静。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朋友间聊天总会听到“某某的厂子生意不好,某某的旅游生意赔得厉害,某某公司开始裁员了……”诸如此类令人沮丧的事儿。

不过,10月20日,因为要办理户籍手续,他回了一趟河南老家,吃惊地发现高利贷无处不在。先是一个好久不见的高中同学打来电话,寒暄几句后切入主题:“有没有闲钱?我哥做房地产,现在周转资金有些紧张,贷给他月息能有一分五。”后来大伯来串门,也向张立推荐“放款的路子”。大伯说,自己有个可靠的借款人,在郑州既开发楼盘还做着餐饮生意,借钱月息二分多。

张立说:“在县城老家,高利贷放款很常见,好多亲戚邻居把闲钱放出去,利息大多在一分五至二分五之间,不过,目前还没听说有借款人‘跑路’的现象。”

但是,张立并不打算把自己的钱通过高利贷放出去,“这么高的利率,要想长期维持下去是很难的,捱不下去的时候,肯定会有人跑路。”在温州,正是因为捱不下去,资金链断裂,无法还贷,企业主们选择了逃跑了事。

他们跑了

在温州“跑路老板”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有着着“眼镜大王”之称的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他的出走,令业界震惊,也将“跑路事件”推上顶峰。

胡福林,是温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曾担任浙江省眼镜行业协会副会长,并获得温商十大创新人物、温籍十大杰出国际商人、2006全球华商百业领军人物等称号。他的信泰集团是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仅眼镜的产值就达2.72亿元。

实际上,早在胡福林之前,温州企业主“跑路”的现象已经接二连三的出现。浙江官方最近的一份调研显示,受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等影响,跟往年临近年末才有企业老板跑路不同,今年浙江自4月起就有老板跑路,之后逐月增加,至8―9月达到顶峰。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半年已有超过80起公司老板“跑路”事件。

4月,温州龙湾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公开的原因是参与大额赌博,欠下巨额赌资出逃;同月,温州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夫妇出逃,因借入高息资金,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企业互保使得资金链出现问题出走。

6月初,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股东范乐乐出走,估计设计上千万民间借贷;当月中旬,天石电子老板叶建乐欠下7000万举债后出逃。

7月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出逃,当月,巨邦鞋业老板王和霞也突然失踪,据称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涉及资金约1亿。

8月,锦潮电器老板戴列竣、耐当劳鞋材公司老板戴志雄、落之神鞋业老板吴伟华也先后出逃。

进入9月后,“跑路”出走大潮进一步显现,仅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当月,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失踪”,“百乐家电”老板郑珠菊携巨款潜逃,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老板则为逃跑上演了一出“声东击西”,在骗全体员工去旅游后,老板和公司总价值上千万元的设备同时失踪……

全民高利贷?

官方调研报告分析指出,企业主跑路的诱因基本相近,主要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信贷紧缩、民间借贷、经营不善、盲目担保引发资金链断裂,如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首先收缩中小企业贷款,企业转而寻求民间借贷,但高额的利息使得企业不堪重负,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民间借贷利率与官方贷款利率相比,到底高了多少?

有数据显示,目前商业银行指导利率水平是7%左右,而体制外“委托贷款”利率却是高达20%以上,浙江民间借贷利率最高达180%。

民间借贷的“暴利”,诱使大量资金投入其中。央行温州支行今年7月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在温州,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

尽管随后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周松山澄清,认为该数据存在误读,指出该数据是基于对本身就有民间借贷的家庭发出的调查,而并非针对全市调查,但是从多家媒体调查看,民间借贷已经成为温州家庭理财的一种普遍方式。

不仅温州,其他地方也有民间借贷活跃的现象,比如鄂尔多斯。学者马光远调研后称,鄂尔多斯开发房地产的资金来源80%依赖的不是银行信贷,而是当地极其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曾深入鄂尔多斯当地调查民间资本现状的高和投资金融分析师李慧忠说,以前鄂尔多斯的高利贷鲜有中间环节,都是在融到钱后直接投向实业或其他领域,但现在逐渐生出了“钱炒钱”的概念。

正因如此,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在《全民高利贷》一文中写道:“在过去12个月中,民间借贷如洪水般席卷神州大地,势头之猛、范围之广,实为共和国历史上所罕见,说全民高利贷一点都不夸张。民营企业家卖掉实业后,资金无出路,加入放贷大军。大型国有企业坐拥巨额现金,通过旗下财务公司赚息差,加入放贷大军。银行需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开发出各种“保值产品”,也加入了放贷大军。一般百姓饱受通胀与负利率的煎熬,高息集资一呼百应,又是加入了放贷大军。银行体系外的借贷(影子银行)如火如荼,似乎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陶冬的看法或有夸大,但也并非完全虚构。

除了高利息,民间借贷另一个可怕之处,就是多米诺效应。民间借贷一般是普通家庭或小企业主把钱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再交给大玩家,形成层层往上交的金字塔形式。人们担忧,企业主“跑路”, 或许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可能让成百上千户普通家庭的借款血本无归,而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和其有关联的几家企业,进而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银行业信贷规模,民间借贷规模其实相对较小,并主要集中于某些地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对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直接影响应都将十分有限。

在10月初,总理亲赴温州调研,要求妥善处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后,加之当地政府推出多项措施,温州企业界重拾信心,民间借贷危机正在平复之中――温州奥米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福财日前返回温州;因老板 “跑路”而停产的温州最大眼镜企业信泰集团也宣布复工……

链接:

影子银行的威胁

“影子银行”的概念4年前诞生于美联储年度会议,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包括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等。

进入2011年,我国金融总量调控趋紧,资金的持续紧张,于是,游离于正规信贷之外的“影子银行”盛行一时,其资产规模迅速膨胀。根据野村证券的估计,中国的整体影子银行贷款规模已经达到85000亿元人民币;而据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估算,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可达10万亿左右。由于统计口径的问题,这些估算的数字未必准确,但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市场人士认为,“影子银行”已经对中国信用创造和金融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银行可自由运用资金比率下降,脱媒资金流向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增加。由于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之外,很多银行将贷款转成被依托公司打包的金融产品,这些被轻度监管的信托公司再将资金投资于实物、基础设施、金融工具和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如股票市场、房地产等,并通过资产抵押以及股权持有等方式使更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由于资产领域的获利丰厚以及民间资金的饥渴,参与“影子银行”活动的也不乏一些国企和上市公司的身影。

近日,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至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中金公司估计)的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Tips: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范文4

张抗抗提案:

呼吁拯救民营书店

基于此,正在进行的“两会”当中,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张抗抗女士提交了一份关于扶持民营书店的提案。该提案主旨是建议各级政府推出政策扶持民营书店,同时用行政手段限制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价格折扣。张抗抗女士对书店的眷恋之情,相信也是每一个爱书人的心情。然而,通过限制网络书店价格的办法来保护民营书店,这一提法本身引发了争鸣与热议。

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递交了一份关于扶持民营书店的提案。张抗抗的提案建议主要有四条:

1.建议对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价格,进行限制和严格管理;2.建议政府考虑对实体书店进行大幅度减税,或参照目前新华书店享有的返税政策,使民营书店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3.建议各地政府把实体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在城区规划中为书店留下一角之地。用于文化建设的政府拨款,也应向民营书店进行适度倾斜:4.建议设立图书公益基金等类似性质的民间或半官方机构,对资金流转困难的民营实体书店进行定期资助。

这个提案针对的是目前民营实体书店普遍存在的问题。《2012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实体书店的这场危机并非一夜形成,早在2008年,中国传统图书零售业的增长速度便突然下滑,2009年增速较为平稳,2010年增速跌落到1.38%,2011年似“回光返照”,出现了增速5.95%的反弹。而到了2012年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提案的合理性:

学习先进政府扶持

在张抗抗委员的提案的细节处,我们见到了许多国外经验。比如德国、美国等国政府规定:新书出版后,先行在实体书店销售三个月(或半年)。在此期间,网上书店不得销售该书的纸质版及电子版。这有点类似我国保护电影的做法:在新电影上映一年之内,未经特许电视台不得播出。日本和韩国政府,已制定了图书最低折扣价,保护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享有平等竞争的舞台。韩国政府规定:网络书店的书价必须与实体书店同步,并对打折幅度作了不得低于八折的严格规定,销售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价,有效避免了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加拿大政府规定:为独立书店购置电脑设备等,支付一半费用。法国、英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辅以政府的大力扶持,这条路正在被实践着。台湾地区的文化地标——诚品书店,即将于2014年在大陆开设第一家分店。这家新店没有开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而是落脚山清水秀的苏州。对此,诚品书店大陆事业发展项目负责人李介修并不讳言:北京和上海曾是开店首选。但一级城市进驻的成本和代价都很高,当地政府也还没有明确的合作意向。相反,苏州则以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迎接诚品书店。早在2010年,苏州工业园党委书记马明龙就曾披露:苏州诚品书店的项目批地已经完成,正在展开规划设计。苏州工业园不仅给诚品最好的地,还要完成最好的交通等配套,让苏州诚品,成为苏州新工业园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另据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介绍,诚品书店在苏州的分店“获得了几乎所在地最高政府的支持。这是任何一家大陆民营图书零售商都不可能获得的待遇。也就是说,诚品书店在台湾不具备的条件,这里都有了。”而大陆民营书店目前享受不到的待遇和抉持,这里也有了。

提案的不合理处:

用行政手段强制网络书店限价

张抗抗这个提案中,关于网络限价一条是否真的合理?有业内人士反映,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由于进货渠道和铺货方式的区别,一本书的价格很难实现网络与书店中的相同。而作为监管部门,更无权对合法合理的定价规则进行干涉甚至限制。同理,由于发行商和出版方都有自由选择渠道的权利,有关部门也无法对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铺货的先后顺序进行协调。在市场规则中,我们不能因为要保护某一方而限制另一方的发展,外界保护和支持固然重要,而民营书店为了更好的生存,也需要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完全区别于网络销售的发展道路。

有人指出从1992年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经过20余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在大多数领域实现了市场经济。如今图书行业出版社与书商并立,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网络书店齐飞的景象,无疑受益于市场经济政策。然而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麻烦时,我们的思路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被计划经济所束缚。“对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价格,进行限制和严格管理”,张抗抗委员提案中关于限制网络书店的提议,即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通过行政手段限制网络书店发展,可能的确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使民营实体书店受益。但从长远利益考量,这样的做法扰乱的是整个图书市场的良性竞争,最终受损的是整个图书行业的利益。

网店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

应当禁止

也许有人会从外国的经验中驳斥上文的说法。上文也提到了张抗抗提案中关于国外经验的一段:“韩国政府规定,网络书店的书价必须与实体书店同步,并对打折幅度做了不得低于八折的严格规定,销售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价,有效避免了不正当的恶性竞争”。韩国的做法乍一看好像也是通过行政手段限制网络书店,跟张抗抗委员的想法如出一辙。不过仔细看来,其中还有重要的一句“销售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价”。这一点,才是问题的症结。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个名词,叫“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第十一条中也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那么,具体打到几折算是低于成本价销售呢?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曾经说过一个数字。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京东的少儿图书“3折就可以盘进来”。对于这个说法,另一位图书行业人士表示:“图书的直接印刷和版税成本大约是30%,再加上间接管理成本,一本书的最低成本大概45%,一般发给书店和经销商的折扣是6折。”

然而无论是3折还是6折,在价格战的冲击下都已被击破。2012年11月11日,各大电商的“双十一”价格战中,卓越亚马逊曾把价格压到了最低2.5折。这一折扣已经明显是“赔本赚吆喝”,其他几家网店的折扣也大体相差不大。这种集体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是需要被制止的。

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否应该用行政手段限制网络书店的价格,主要看它是否违法。如果价格低于成本价,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就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如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网店的折扣理应受法律保护,不该被任何人干涉。

民营书店,

我们从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书

在现在电商如此方便快捷的今天,我们还要书店做什么?书店,慢慢变成了一个空间概念。在易址之后,单向街书店也把门口的牌匾由之前的“单向街·书”改换成“单向街·空间”,这暗示了书店外延的扩展,要把空间、社区的概念明确出来。除了书、沙龙之外,单向街还可以提供饮品美食等更多的东西。单向街的新地址在一个新型的购物社区,他们是那里唯一一家进驻的书店,业主希望有这样的业态加入。可见,民营书店的存在,已经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气质,成为文化地标,与商业气氛相辅相成。

这就像台湾的“诚品书店”,它已成为台北的人文景点。诚品的发展策略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先由品牌奠定成功基础,再带动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式经营”,使书店不只卖书,而是包罗书店、画廊、花店、商场、餐饮的复合组织。它在活动行销上的创意,更是其他连锁书店望尘莫及。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每年至少举办4500场演讲与展览,范畴遍及文学、戏剧、环保、舞蹈与美术,开创了书店与读者各种对话的可能。

一些有个性的民营书店的经验也足可借鉴。广州的博尔赫斯书店,从书名就知道一定是一家有趣味有情调小资文青扎堆的店家。从1993年年底于广州美术学院内试业开始,至今已有整整20年的历史。与众多民营书店一样,经历过多次搬迁,但20年的“寿命”,已经长过了很多红极一时的书店、网站。套用著名胖子罗永浩的一句话:博尔赫斯书店是个满身都往下掉个性的“奇葩”书店。说是书店,书只是一方面,店里长期举办当代艺术活动,组织艺术家参加各种艺术展;坚持走弘扬当代文化的路线;读者购书不打折,以维护图书定价;全部书籍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陈列,以强调写作的风格先于类别;店主一年只读一本书,信奉少量阅读——带着狂喜和沉静的阅读——的原则,因为生命不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而是一次又一次迸发。个性化生存的时代,这种“奇葩”能存在20年,恐怕不是偶然的。

麦家的“书店综合体”尝试

中国餐饮市场报告范文5

我国目前的零售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商品的品种和质量、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分析总结国际零售业的发展特点,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国际零售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相应启示作了系统性的探讨。

内容:

我国目前的零售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商品的品种和质量、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企业正处于改革、调整、磨合、适应的过程,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企业的竞争能力还不强。因此,分析总结国际零售业的发展特点,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零售业态的多样化

西方零售业经过几次流通革命,基本上形成了以百货公司和超市这两种业态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零售经营体系,但这两种主导业态并没有取代其他多种业态。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以配送中心为基础的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是通过配送中心辐射一批超市形成的区域化经营网络。二是以大型超市为核心,在城乡结合部或高速公路边、连接众多专卖店的规模化购物中心。三是以大型百货商店为主,包括餐饮、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这是大中城市主要的一种零售业态。四是以中小型超市、便民店、折扣店、专卖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据统计,全球零售行业百强企业中大多经营两到三种业态,有的企业甚至在五种业态中同时开展业务。①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业服务形式有了多样化的要求,这必然要求商业业态的多样化与之相适应。

西方商业业态的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是:

1.大型百货公司和超市的发展曾对小型商店的经营造成了冲击,威胁了个体经营者的就业,也不便于消费者的零星采购和无汽车者及老年人的就近购买。对此,一些国家如日本,曾采用行政和立法手段限制大店的建立与经营,运用“大店法”反对垄断,以适当保护小企业。在现实中,中小企业也会由于其具有的经济合理性而继续生存下去,英国的便利店数量近年已有所回升即是例证。

2.西方国家政府对商业企业,尤其是大商店的建立和营业实行一定监控。如美国在商业设施规划中将网点配置明确分为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等层次,分别调控,以保证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和有效竞争。

3.为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国外的百货商场、超市及专业店均按商品质量、价格和商店装潢不同 而明显分为高、中、低不同档次。这样十分便利不同顾客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到不同商店选购商品,也利于商店集中经营某一档次的商品。

以上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对商业网点的建设,政府应予以必要规划和监控,以防止盲目兴建高档商厦。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单一,以百货店为主,其中又以单体的百货店为主。但近几年来,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大型百货店经济效益每况愈下,而各种新兴业态,如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小商品批发市场等蓬勃发展,与传统业态形成鲜明对比。许多大型百货商场被迫停业或向其经业态转变,而继续经营的大商场又因竞相打折、降价促销,造成销售额增速放慢。国家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表明,1998年1—10月全国200余家大型零售商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9%,增幅比去年回落7。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7%。相比之下,仅1998年上半年全国93家连锁企业销售总额达129。25亿元,同比增长68%②。在提倡发展连锁超市时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同时要兼顾传统业态的发展与经营。虽然目前我国进行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流通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距很大,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会存在。为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商业设施建设上,要改变传统单一业态的落后状况,在城乡不同区位,针对不同顾客群,实行多种业态、不同档次商店的平衡发展。

二、经营国际化、连锁化

商业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局限于本国,有很大比重在国外市场进行;企业的运行机制、制度规范与国际市场相一致;国内流通领域充分实现对外开放。发达国家的商业企业已实现较高程度的国际化,表现为:一方面,各国大商团均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国外市场,在国外开办商店,在国外采购商品。例如,法国的主要商团之一——“欧尚”(Auchant)集团已在十几个国家建立了200多家不同规模的超级市场,分别占其大中型超市的20%左右。为了采购物美价廉的商品,分别在美国、中国、泰国等国家设立了采购点。1996年在中国采购商品额为168万美元,1998年计划达4000万美元③。另一方面,各国又在较大程度上向国外开放本国市场,与外商合资合作建立零售企业。80年代末,美国的海外加盟连锁店已有3万余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

商业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动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商品流通和生产的国际化,各国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国际化趋势。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本国商业的商品及服务供给,对具有异国文化的商业服务也产生广泛需求。这为各国商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市场需求条件。另一方面,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零售商业的发展受到两方面制约:一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消费不振,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制约国内零售商业的扩张;二是发达国家的零售商业经过多年发展,新型业态发育成熟,零售业实现了组织化和规模化,竞争激烈,国内市场渐趋饱和,而市场份额有限。经营成本增加,商业利润下降。各国大型商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冲破本国市场局限而向国外拓展。国际零售业界认为,现代零售商必须克服国内市场饱和的局限性,实行国际化经营,才能实现销售的持续增长。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也为零售商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零售业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赋予一部分内贸企业外贸进出口权,使其参与国际商品流通,但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仍有阻碍:首先,如前所述,商业企业高度分散、规模小、实力差,就是跨省、市设点经营都很困难。国际化经营的重任最终将由连锁商店来承担,而我国连锁店在国内发展成为网络是走出国门的基本前提。其次,商业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涉及大量进出口业务,目前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内外贸企业分工严明、内外贸业务脱节。外贸企业不具有进行批发、零售业务的专长;内贸企业不熟悉跨国经营业务,两者都难以开展跨国经营。总之,我国商业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条件尚不很成熟,而培育大型商团和打破内外贸行业分工是促进商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两条根本途径。与我国商业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相比,向国外商界开放我国市场是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从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的,客观上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但合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我们既不能以开放的利大于弊来掩盖合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用存在的问题去否定零售市场开放的必要性和客观性。坚持开放政策,重视克服和纠正已经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零售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组织结构集中化、规模化

随着零售企业的大型化,西方零售业的组织结构呈集中化趋势。商业企业组织的集中化,意味着主导商业企业的巨型化、规模化,可以达到规模效益:大型商企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可以集中批量采购,从供方得到价格优惠;可以通过各分店商业设施的统一化、标准化,降低成本;大型企业靠雄厚财力,可以进行小企业无力从事的广告宣传、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活动;大型商企的统一性、集中性,决定了它便于接受社会监督,任何一家分店的经营过失都会影响整体信誉。这就促使企业加强自律,保证商品质量及服务水平,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商业企业规模明显扩大,但产业集中度及企业规模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最大的50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总额在1993年即已达491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零售总额的21. 34%,而我国1995年最大的50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总额仅为499亿元人民币,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 45%。④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在全世界有3000多个连锁店,年销售额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最大的百货商业企业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年销售额仅30多亿元人民币。最大的上海华联超市连锁店目前也只接近200家。我国零售企业散、小、弱的状态有体制、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而体制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地区部门分割制约着商业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和连锁业态的形成;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发展机制上的固有缺陷也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从业态结构上看,近年来各地偏重发展高级商厦、连锁店发展迟缓是妨碍商业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我国商业产业集中度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速国有商企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商业资产的重组与增值,同时为企业提供平等的制度条件;二是加强宏观协调,从政策、资源上大力扶植各类连锁店这一主流商业业态的发展。

四、流通功能的主导化

经营业态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商业企业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已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发挥着引导、组织生产,甚至创造消费需求的主导功能。零售商业的商流、物流组织由批零分开向批零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高度组织化转变。

商业企业集团的采购中心负责产品开发、设计、发料、订货,承担着经营产品的市场风险。例如,美国王氏集团的产品设计中心有100多位专业设计人员,从选料、造型、生产工艺、宣传广告,直到柜台陈列方式,设计全套完整的开发内容,并提出在哪个国家、地区生产加工成本最低,何时上市。实际上把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策略、经营方式等都设计在内了。设计开发的产品按全年销售的好坏来决定设计人员的奖惩。所以产品很快就能投入市场实现商品化,而我国企业的新产品不少,但大多停留在样品阶段。

商品配送中心,实际上起到了批发零售、商流物流结合为一体的新型商业的核心作用。它是集采购、送货、配货、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机构,是企业经营规模和效率、效益的集中体现。例如,法国卡西诺超市的食品配送中心,每天半夜零点能做到零库存,保证它负责配货的120家超市每天都不断货、不脱销、不积压,让消费者购买到新鲜产品。

随着商业连锁集团开发设计功能的健全,配送功能的形成,工商结合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企业开始围绕商业定单转。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就是商业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自有品牌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厂家品牌而言。商业自有品牌的生产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家向厂家提出产品的性能、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求,商品收购后以自己的品牌上架销售;二是商店自行生产。近年来国际大型商业企业普遍采用自有品牌的经营战略。著名的马狮百货公司是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零售商业集团,经营的所有商品只用一个“圣米高”牌,是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工厂的制造商”。80年代中期,马狮公司在英国就有260家分店,总面积60万平方米,向其提品的工厂有800家⑤,伦敦的公司每平方英尺销售额所获利润超过世界上任何零售商店⑥。英国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最高者达54%;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日本80年代末就有近40%的大百货公司开发了自有品牌。⑦世界百货联合会成员有20~40%的商品都打自己的品牌。目前,西方商业自有品牌的发展相对于厂家品牌的发展有加快的趋势。

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商业自有品牌的发展体现了商业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主导作用的增强,这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流通模式的变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改革,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经历了由计划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仍主要体现在工业企业经营行为的变化上。近年来消费品买方市场的供求状态给了商业企业一定的采购主动权,但工商关系的基本格局仍是工业企业居主导地位。因为我国商业相对于工业高度分散化、规模小而无力承担引导、参与生产的重任。当前产业集中程度不可能迅速提高,商业企业可在如下方面努力:一是开展代销、等多种方式建立密切稳定的工商关系,随着营销规模与能力的扩大而逐步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影响能力;二是通过参股投资等形式与工业资产实现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直接影响生产,掌握资源;三是由易到难地自行开展流通加工业务,逐步将经营业务向工业延伸。

五、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转移

零售商业布局正由市中心向城郊结合部转移,呈集中化、规范化形态,中心城区出现空心化倾向。发达国家商业中心区的形成,一般经历了几个阶段:

1.城镇建设初期,随着居民迁入,在居民聚居区开设一些满足日常生活必需的小商店,零星、松散、小而全。

2.随着城镇规模扩大,主要道路的形成,商业在原有的点状结构上沿街道延伸,形成条状结构的商业街,进而形成街区商业中心。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中心区交通日益拥挤、地价昂贵,一般居民无法继续在此地生活,向城郊结合部扩散,于是城效结合部又出现新的商业设施。中心商业区因人流减少而销售增速减缓。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区、日本东京的银座、新宿区、巴黎的香榭丽大街都属于这种类型。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后,人们改变了就近购物的习惯,距离远近不再成为障碍。所以,购物中心开始相对集中,条状商业街区向块状商业圈聚拢,城郊结合部商业向郊区特大型购物中心发展,新社区逐步形成,商品齐全、档次拉开,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5.中心区居民经过两次扩散,纷纷向边远城镇转移,小区安静,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中心商业区逐渐萧条。

据预测,按照大城市发展趋势,尤其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到2010年前后,城市人口的40%会分布于市区边缘,30%在市区,30%分布在郊县。⑧这种趋势对传统商业中心显然有影响。道路、交通、停车场、购物环境在现代商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商业布局在一些大城市已开始向城郊结合部转移,如北京的王府井商业区曾有过日客流量80万人次的记录,目前,平时客流量降为13~15万人。近年在三环路一带形成新的商业区;上海的传统商业街南京路的客流主要是外来流动人口,更多的居民已随新居所在,去市郊结合部的仓储式商场和附近的超市购物。虽然旧有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大减少,但仍有许多城市还在市中心建商业网点,以求扎堆效应。总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区处于商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不应盲目照搬国外现成模式或大城市的商业经营模式。

六、商业经营管理的高技术化、现代化

在商业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发达国家的商业是新技术产品化应用最广阔的市场,不仅提高了商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加快了资金、商品库存周转,也是组织大生产、大流通低成本高效益的需要。现代商业应用的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通讯、情报处理技术。这方面最主要的部分是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旨在改善信息收集与分析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其产品是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的报告,旨在使商业企业总部立刻找到问题答案,包括确立季节销售计划、测量业绩、订货管理、供应商分析、促销评价等。MIS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POS(Point of Sale——销售时点系统)和各种数据库分析软件。POS系统的构成要件是商品条形码、电子收银机、扫描器、后台电脑和总部信息中心。POS系统保持了对每种商品实时购、销、存状态的记录,管理者可通过该系统及时、正确地监控业务经营,并做出各种采购及库存决策。这一系统早已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几乎所有的大型商业企业。二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易供方管理库存系统)。EDI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商务信息,实现商业交易的电子交易方式。其优越性在于加快信息传递,减少交易成本,避免有纸作业中的差错。EDI的应用主要是连接商业企业与供方,从而快速及时地进行采购业务。三是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主要用于商业企业分店从总部的进货管理和分店盘点管理,总部商品部从供应商处进货的管理。四是多媒体信息直销技术。早期应用是利用电视进行直销,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推广,一些公司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直销。

2.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的配送中心有现代化的分检技术、传输技术、堆码技术,形成高效率的现代化配送技术组合。

3.自动传感技术。如监控、摄像、报警系统,普遍应用了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如法国家乐福超市为侦破营业员内窃问题,采用微型摄像镜头全天录像。

4.商品包装技术。要求牢固安全,美观轻便。从造型、装饰到材料加工都要求用最新技术成果。另外,食品保鲜、杀菌、干燥等技术应用广泛。

高新技术在我国商业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当前商业系统技术装备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人才匮乏,造成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下,许多商业企业的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等管理职能的分工与协作方面仍极为落后,有的连锁店根本没有建立POS、EOS及EDI等。另一方面,受设备成本和网络条件方面的制约,新技术仍只限于商业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的应用。我国商业对现代技术的高层次利用,应寄期望于大型超市连锁店的发展。因为这种业态的统一进货、统一仓储、统一配送和统一核算的经营方式和快速计价收款的销售方式必然要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我国应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连锁店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同时,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及整个商业的技术含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商业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要处理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与做好长远规划、高起点引进的辩证关系。

零售商业已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交易行为,它已跻身于市场经济的第一线,成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成员。零售商业的经济活动对人民生活、社会生产都有重要影响作用。要保持国民经济活跃和国内市场的繁荣,就必须重视零售商业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注释:①《光明日报》,1998-02-02,第4版。

②《经济日报》,1998-11-27,第1版。

③《市场报》,1997-12-04,第8版。

④刘大可:《对连锁商业引进外资的思考》,载《商业经济研究》,1998(1)。

⑤苏同华:《连锁店经营管理》,329页,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⑥王利平:《发展连锁店的理论与实务》,178页,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