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

文秘就业前景好不好 现在企业中,办公文秘专业在企业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职位,也是很重要的岗位之一,目前,文秘专业正成为热门职位,岗位职责目前分为秘书、行政、助理等一些相关职位。

文秘专业需具有踏实谦逊、细心严谨的个人特质,在行政助理方向还需掌握日常办公技能的基本处理能力;此外还需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及谈判技巧,是从事秘书行业不可缺少的。文秘专业就业前景好吗?关注昆山逸仙教育了解更多。

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学校还培养学子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秘书学、秘书与档案管理、计算机录入与排版技术、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交际礼仪、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常识、广告基础知识、速记、书法、摄影、汽车驾驶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书、秘书、档案管理、信息资料的搜索、公关礼仪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办公程序性工作,也可以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文秘专业就业前景好吗?关注重庆招生咨询网了解更多。

文秘专业中秘书岗位是最醒目的职位,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也都是很重要的岗位,现代企业对秘书行业的需求及要求,皆在专业知识的前提之下,文秘专业就业前景根据行业的不同,相对于知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学校比较侧重于培养学子除文本知识外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企业对多方面全能型人才的需求。昆山逸仙教育最新办公文秘班已经开课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学校来参观试听课程,全年滚动开班,要行动就趁早!

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文2

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广,岗位需求量相对大及就业前景好。文秘专业目前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十大需求专业之一。文秘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充实到各级政府机关;也可以加入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文秘是随着科学经济高速发展及信息传播急剧膨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现代科学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文秘工作越来越趋于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它在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文3

一、文秘专业开设的课程

秘书理论与实务、档案管理、秘书心理学、秘书英语视听说、秘书英语写作、应用文写作、语言与交际、中国文化概论、国际商务会展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秘书礼仪、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

(这是大致的课程,同一个专业因其不同其学习方向、开设课程等不尽相同,具体课程看各院校具体安排)

二、文秘专业应有的办公室应用能力

微软Office办公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数据处理软件Excel2010、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10,各类安全防护软件和压缩工具软件WinZip9.1等常用软件。熟练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DV等常用办公用具及其简单维护。

三、文秘专业的培养方向

OA、档案、公关、韩语、商务、涉外、速录、速录师、财经文秘、工程管理、律师助理、商务秘书、商务文秘、涉外秘书、涉外文秘、文化传媒、现代文员、行政管理、行政助理、装备制造、总裁助理、办公室工作、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涉外商务策划、现代办公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企业行政与文员、网络新闻与编辑、文秘及办公自动化

同一个专业不同大学其学习方向、开设课程等不尽相同,以下提供开设文秘专业的部分院校的专业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学校网站公布为准。

四、文秘专业的就业前景

日前各行各业对秘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会打杂的“听话”秘书已经难以再满足职场的需求,拥有高学历的高级秘书证书正逐渐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俏资源。

秘书分两级,一般秘书的月收入在两千元左右,如果有助理的角色大概在5000元,外企公司总裁办公室的高级秘书在8000到1万元左右。

秘书职业以后的发展是做行政、人力资源或者后勤方面的经理,或是负责自己熟悉的工作。因为他们与各个部门都打交道,对于公司的架构和业务都比较了解,所以未来发展方向也是这些,“对企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

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包含了从企业基础文书、专职文秘、到高级行政助理等一个完整的行政辅助人员体系,是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之一。具备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富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秘书是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急需的人才。该专业就业面广,需求量大,发展前景极为可观。

五、文秘专业的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从事秘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从事企业广告、公共关系等文案创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和营销工作。

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文4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1、企业人事行政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最多的,如果你英语或者其他外语比较好,还可以进外企。

2、文秘、助理方向。也就是办公室助理一类的,主要做一些办公室的琐事。

3、公务员方向。这个方向在中国很吃香,但难度也很高。不过含金量大,值得尝试。

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3.25万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11%。而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扩大。早在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全部旅游就业已达7600万人。旅游从业人员的大幅提升,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拉开了序幕。之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从专科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但是在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非本专业就业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一直没有改善。一方面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是旅游管理毕业生有业不就,造成就业难。有学者研究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率约为50%,但是三年后的流失率高达90%。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此种现象无疑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其就业观,对于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为旅游产业发展积累人才意义重大。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就业因素及对策、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就业观等方面的探讨上。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探讨。在研究角度上,侧重于单角度的分析,而缺乏系统的视角。在研究层次上,侧重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探讨,而缺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旅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对于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汇总处理,综合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学生的就业倾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二、研究结果

(一)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意愿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8.9%,这与以前很多学者实证调查结果接近。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持保守态度,认为旅游行业就业前景不确定和一般的比例达到了69.7%。这在总体上反映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为进一步探究旅游就业意愿及感知的细化特征,本文利用卡方检验和交叉列联表对性别、生源地域和专业填报动机对旅游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的关联性进行详细的探讨。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性别(p=0.530>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本就业意愿的选择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8<0.05)与就业意愿的相关性很强。同时,性别(p=0.591>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就业认知的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2<0.05)与就业认知则具备较强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调查样本中男生所占比例为11.9%,女生所占比例为88.1%,农村学生为74.1%,城市学生为25.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农村学生和女生为主。在行业选择上,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倾向比女生略强,而女生在旅游行业前景的感知上比男生略高。在行业选择上,农村学生对进入本行业意愿和对于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感知上较城市学生较低。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农村学生觉得旅游行业目前工资较低,怕无法支持其在毕业后基本生活用度。且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旅游行业本身认知较差,在子女毕业择业时,其思想观念会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专业填报动机对学生对本行业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感知影响强烈。在专业志愿填报上,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高达44.4%,通过访谈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前期对专业的认同,从而也导致与本专业磨合时间较长,后期也影响了其在本专业就业和对本专业前景的认知。但也有部分被调剂的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对旅游行业产生了兴趣,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喜欢旅游(占26.7%)是学生选择本专业的第二个动机,大部分喜欢旅游的学生愿意在本行业就业,并且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比较乐观。随机填写在前期旅游专业选择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占11.1%),这部分学生大多对本行业就业意愿较低,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在填报动机中,喜欢旅游行业的工作(占2.2%)、看好旅游行业就业前景(占5.2%)、感觉旅游专业比较容易学习(占4.4%)和亲朋好友推荐(占5.9%)所占比例较低。先前填报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喜欢旅游行业工作和看好旅游行业前景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依然乐观,但是选择行业就业的比例不高。通过访谈,有的学生谈到,经过专业学习和一定的专业实践,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旅游行业,所以在就业时会放弃本行业就业。感觉本专业比较容易学习的学生对进入旅游行业的意愿较强,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也比较看好。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属于知识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技能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而旅游行业重技能、实践和经验的特点适合此类学生就业。而因亲朋好友推荐而填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行业就业意愿,还是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选择比例都不高。

(二)就业领域及目标分析

在就业岗位方面,在意愿进入旅游行业进行工作的调查中,选择旅行社行业的比例最高,占到了75.7%,选择酒店行业的占到16.7%,选择景点景区的占6%,选择餐饮酒楼的占1.5%。在旅行社行业大部分领域里,高职学生接受从做导游和计调岗位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与其他学者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导游”是最不看好的现状相反。很多高职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学历的要求,能够接受旅行社导游这一基础的工作,并且看中这份工作的自由度和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塑造。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担心导游工作不稳定,而愿意选择酒店行业。访谈中也得知,大部分学生刚从酒店实习结束,酒店工作辛苦劳累,让很多学生也对参加实习较少的旅行社行业更感兴趣。而非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各类销售、文秘、会计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是高职文科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在就业地域方面,63.7%的学生选择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大城市作为主要就业地,这两个一线大城市丰富的就业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充满了吸引力。27.4%的学生会选择机会相对较多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仅有8.9%的学生会选择广东省其他地区和外省城市,并且这部分学生大多是选择回到家乡工作。而对于异地就业的学生,无疑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更有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就业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未来就业规划方面,83.8%的学生接受先择业再就业的择业观念。30.4%的学生有意愿选择未来继续深造,争取获得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为自己将来再就业积累基础。46.7%的学生有创业意愿,大部分学生接受3年之后进行创业。14.8%的学生坚持找工作一步到位,期待将来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继续发展。

(三)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专家学者对学生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过探讨,本文参照其他学者选取指标并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选取了29个影响因素,采用SPSS19.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公因子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共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9个,其累积贡献率为66.8%。将因子特征根大于0.5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对因子进行命名和阐释。

2.影响因素阐释

第一个公因子包含5个项目,反映的是工作技能、工作或实习经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关系,工作技能相对来说因子载荷较低,体现的是学生在就业时具备的个人能力与人际关系,命名为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影响因素的特征根值最高,说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择职能力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个公因子包含6个项目,包含的信息是单位经济效益、薪酬福利待遇、单位工作环境、单位发展前景、工作是否稳定,反映的是学生选择单位目前所获得的福利和未来发展前景,命名为单位保障因素。这个影响因素反映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存状况,也是很多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个公因子包含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两个项目,这两个因素相对来说因子载荷都较高,反映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命名为课程教学因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对其将来就业影响重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后期工作学习能力。第四个公因子包含两个项目,反映单位性质和知名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其中单位知名度的因子载荷较高,命名为单位声望因素。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学生渴望能够选择一个单位声望在同行业中相对比较高的单位,如选择本行业工作的学生希望能够进入知名度较高的旅行社或者是五星级酒店。对单位性质高职学生则不苛求,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进入就业比较热的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企知名企业受到学历和能力的种种限制,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务实性。第五个公因子包含了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项目,反映的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人才培养因素。这两个项目反映的因子载荷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对其将来就业有重要影响。第六个公因子包含了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三个因素,反映了实习实践对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命名为实践因素。在这方面,毕业实习反映的因子载荷最高,这阶段的实习关系到学生直接就业,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期间的指导对其就业有直接影响。第七个公因子包含了个人形象、个性特点、兴趣三个因素,反映了个人特质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个人特质因素。在这三个因子中,兴趣的载荷最高,反映了学生在就业时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个人形象很多学生认为对就业的影响较小,大部分学生更加关注自己能力方面的提升。第八个公因子是职业发展平台,反映的职业发展机会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职业发展因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看中单位的培训、机会及晋升制度,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九个公因子包含了专业是否对口和单位所在地域的信息,其中专业是否对口的因子载荷较低,命名为工作地及对口性因素。这个影响因素的特征根值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就业时学生相对来说考虑的较少。尤其是专业对口性因素,大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调查中认为不重要。很多学生反映目前高职学生尤其是学管理类的学生,将来就业的出口大多是服务行业,做的很多工作也是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适合行业需求,而不是特别看重专业。通过以上分析,可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进行总结: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工作的比例为48.9%,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发展前景持保守态度。第二,性别、地域来源与高职旅游管理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关联性不强,但是高考志愿填报动机与高职旅游管理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和价值观更加务实。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单位的最基础的岗位和工作,高职学生意愿创业的愿望也比较强。大部分学生意愿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良好的资本。第四,九种因素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影响,其影响力由高到低分别是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单位保障因素、课程教学因素、单位声望因素、人才培养因素、实践因素、个人特质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工作地及对口性因素。

三、基于就业倾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影响学生就业的九个因素涵盖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要提升高职旅游学生就业质量,尤其是本行业就业,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一)从学校方面来看,需要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行业就业引导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将来如何就业取决于学校的前期引导。因此,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本专业就业,学校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想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工作,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入校前及入校后前期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既要让学生了解到本行业的广阔就业前景,又要让学生又充分意识到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不是想象中的游山玩水的旅游享乐。在调查中发现,高考志愿填报动机对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有重要影响。要在厘清学生填报本专业志愿填报动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前期的专业引导和意识强化。第二,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通过调查影响就业的因素发现,与学校相关的影响因素项目课程设置(0.854)、教学方法(0.815)、培养目标(0.821)、人才培养模式(0.755)的因子载荷都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期待学校良好的专业学习的训练,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旅游教育与行业脱节这一现象在旅游教育中一直比较突出,并且很多学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笔者所调查的这所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校方推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的设置比例较高,挤压了旅游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想完成专业教学内容,教师也只能点到为止,实践课教学成为空谈。在课程调查时,61.5%的学生反映专业课的理论较多。而旅游行业又是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学生所学根本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导致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要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对接,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设置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要着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持续关注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要合理安排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专行业认同感。第三,加强就业教育和引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尽可能根据旅游专业特点设置就业指导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实践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强调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在进行就业引导时,要明确在旅游行业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不可能一蹴而就获得成功。要让学生明确本行业的岗位特点和要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尽可能缩短后期在本行业工作的适应期。

(二)从学生方面来看,需要强化择职能力,关注个性发展

择职能力和个性特质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要想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引导。首先在择职能力方面,根据行业特点,强化学生的择职能力。在关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素质感知调查时,63%的学生选择社交能力,57%的学生选择领导组织能力,50%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能力。在择职能力提升方面,学校的引导与支持作用明显。学校要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对本行业有更强的认同感,从而抑制其在非旅游行业就业的倾向。其次,在学生个性特质发展方面,要通过丰富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技能大赛等项目,激发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兴趣。要经常让学生走入旅游企业,增强对旅游企业的认同。要请企业专家经常走进学校,适当传授工作经验,增强学生对旅游就业的向往。

(三)从企业方面,需要提高就业保障,重视员工职业发展平台

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就业 互动机制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等教育结构域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迅速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没能相应调整,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和劳动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失业与职位空缺的矛盾,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更多的是以学科自身内在的逻辑发展为依据和基础,而较少参照现实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需求,高等教育的这种封闭状态不能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学校人才的培养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的互动,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和劳动市场的需求,是各高校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华东交通大学近几年坚持以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为牵引,着力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与就业的互动机制,取得了较好的就业效果。

一、研发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互动机制。

为了研究人才市场的变化,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学校自主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就业市场管理、毕业生信息管理、签约过程管理等大量信息,借助软件提供的统计数据可分析学校各专业的就业现状、前景,存在的问题,架起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桥梁。借助该信息系统学校建立了就业监控预警机制,开创了教学改革与就业互动新局面。学校定期组织专家、有关职能部门、学院,借助软件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研讨,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竞争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教学成果。

1.借助互动机制,开展传统专业改造,突出行业特色,切实提高就业能力。

(1)开展双专业教育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借助该系统提供的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其他各类数据,学校定期组织专家、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进行针对性的研讨,针对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针对基层用人单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在不同岗位的适用能力,学校在一些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专业开展双专业教育(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修读会计学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历年的统计结果看,其就业率达到主专业的2倍以上。同时鼓励学生修读我校铁路行业急需专业(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修读铁道工程方向),既解决了铁路行业的急需,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2)在全国率先开设5年制“音乐学+文秘”专业。根据就业数据统计的结果并广泛调研,针对基层单位和城市社区需要大量从事基层群众文艺活动的骨干,而这些人在基层往往还要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的情况,我校对传统专业进行大胆改造,在全国首次开设了5年制“音乐学+文秘”专业,与专业艺术院校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实现错位竞争。近2年,该专业的就业率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始终排在第一。

2.借助互动机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就业优势。

以铁路行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软件工程+工程背景专业”。该系统可全面提供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各专业就业进展等各类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校可较迅速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就业优势。我校软件工程就业率长期以来一直偏低,但铁路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通过充分调研,了解到铁路建设部门急需具备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工程背景知识软件编程人员,根据此信息,校领导亲自带队调研,教务处经过多方研讨最终开设“软件工程+工程背景专业”(如“软件工程+桥梁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与一般的软件工程专业有所不同,它注重软件的应用背景,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更可在应用背景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相关工作,且后者更具优势,由此全面提高了软件学院的就业率。

3.借助监测预警,实施就业分类指导,化解学生的就业困境。

多年来文科生、体育类毕业生、女生及贫困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通过该管理软件可以及时准确地甄别统计出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而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分类指导、针对性推荐和帮助,化解就业困境。例如,在校园招聘期间,学校通过系统信息选取部分专业对口的就业困难学生作为用人单位联络员,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促使他们在服务单位的同时实现自我就业。

二、创新就业教育,制订培养计划,提高学生求职择业能力。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通常仅限于专业教育,而现代社会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我校拓展人才培养内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将就业教育系列课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专业导论与就业前景》等与各专业课程密切配合,使其完全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在教学改革取得了省级精品课程、优秀教材等一系列教学成果,而且学生的求职择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重塑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求职择业能力。

随着大学生就业直面市场,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我校于2000年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其后又陆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心理辅导等选修课,但由于该类课程没有明确的隶属学科,难以得到学院的重视,课程建设的薄弱使其难以对学生的就业工作起到指导作用。鉴于此种情况,学校成立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聘请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育学等专长的教师和校外职业专家,通过师资整合培训,打造出省内最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具备了重塑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创新重塑了从大一至大四的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并融入了学校教学计划的全过程。

2.重视就业教育课程建设,获多项教学奖励。

就业系列课程得到学校的重视,目前已实现多媒体教学、情境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网络学习与讨论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在校园网上设立网络课堂,现已出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两本教材,分别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一、二等奖;《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优化就业管理和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架构就业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建立多级信息实时联动机制。

通过开发及推广应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就业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建立起由学院到学校职能部门、省就业办、教育部的多级信息实时联动机制,实现各学院和学校招生就业处毕业生信息实时共享,就业信息与教务处毕业生学籍及成绩信息互相导入,各高校与省就业办的就业数据的实时传送。多级信息实时联动机制的有效建立,是全国首创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微观层面看有利于学校开展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动态管理,进而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从宏观层面看有利于省和国家每周统计、实时掌控就业数据,为创新就业工作措施,出台就业工作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形成就业工作“全校抓、全力抓、全程抓”的良好局面。

学校建立了就业管理绩效评估机制,将就业管理绩效作为各学院年度工作、学院领导和辅导员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学校把就业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抓,达成了就业工作“全校抓、全力抓、全程抓”的共识,完善了校领导、职能部门、学院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上下联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营造了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的良好氛围,开创了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为就业服务,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紧扣就业市场需求,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良性互动的局面,全面提高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光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4):42-45.

[2]陈春法.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互动体系的构建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