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学习计划

审计学习计划范文1

一、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降低思维难度

有机物结构复杂,空间构型、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图形、动画等各种软件制作的课件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展示给学生。例如:讲甲烷的空间构型时,学生总不理解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如果有个空间构型,学生通过甲烷模型的旋转,很容易理解它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结构。在讲解碳原子共平面、共直线时,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出它的立体效果,学生可以直观的知道答案从而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空间构型。

二、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消除实验隐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有机反应与无机反应有所不同,有机化学实验多,实验时间长,有毒物质较多,副产物多,实验现象不明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讲解苯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吉化工厂事故的图片看到硝基苯及苯对环境的危害,可以通过动画看硝基苯和三硝基甲苯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用模拟动画看到TNT的爆炸场景,让学生对炸药的用途有深刻的印象。在橡胶的生产中,由于实验时间长,我们可以用设计工业流程让动画在5分钟内看到几天的实验效果,学生从感观上有了认识,记忆就加强了。

三、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动画,突破教学难点

有机反应原理多,如何去判断反应的历程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时常因为一些抽象的理论原理无法直接观察而导致难以领会,笔者采用三维动画模拟有机化学反应历程,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例如:在讲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原理时,

是酸脱-OH醇脱-H呢,还是酸脱-H醇脱-OH呢?通过三维动画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再延展其它的醇和酸,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就能够举一反三了。

四、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联系生活

审计学习计划范文2

论文摘 要: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 

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的翻译,universita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其最初意为“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ilo sophia①)之人聚集在城邦,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而组织成一种社团,即universitas。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等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唯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践行自身办学理念,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其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之事的场所,他们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1.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正是近代大学兴起之时,对人性的解放、人类的深切关怀是当时一个主旋律,大学是人文精神的代表。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注,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从古至今,大学这种“以人为本、健全人格”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从未变更,大学如果缺乏人文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畸形发展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先生“实施完全人格教育”之主张:“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之之虑焉。”还有梅贻琦先生坚持《大学》之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求生存发展之技能,而且要培养其为人处世之道,正是这些“不太实用”的人文学科能给予学生广博的视野、宽阔的胸怀、坚毅的意志,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最终使那些“实用”之学免于流入庸俗和浮泛;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兼涵并容,学术自由”的学术独立精神更是21世纪大学必须坚守的人文精神品格,大学与社会之间一个保持清净思维的距离应始终被保持,大学不应单纯是“象牙塔”又或“社会服务站”,大学不能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社会风尚而盲转、乱转,大学应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著,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2.科学精神。大学要坚守自己的品行,亦要履行引领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使命,在探求真理过程中就必须始终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在探索科学真理和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取向,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教育凝聚的精华。它主要包含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协作精神、批判精神和献身精神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为名利所累,能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认识,一所大学方能具备活泼的生命力,才能肩负起引领社会方向、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重任。 

二、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之问题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但它又是无形的,因此需一些外在建制呈现出来,尤体现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而精神文化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大学的使命、校训、校风,以及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的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目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均给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均受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价值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世俗化、实用化的倾向,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1.对其地位把握有误。在校区不断的扩展建设中,陷于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使得新建校园建筑与整个校院的文化积淀相脱节。大学文化独特魅力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很多学校在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其实,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会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这一宗旨,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显,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2.低估网络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领域,享有“第四媒体”之誉的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已远超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令这种稳定格局发生了变化。网络这种新型文化媒体所表现出的自由、开放、互动使得更多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参与文化的制造、传播,这种自由在带来平等、民主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带来无序混乱。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难以控制和过滤,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趁机欲占领思想阵地,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目前对于网络带来的强烈冲击研究仍不够,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做好精神文化建设上仍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3.未充分调动其主力军力量,建设力度和效果不明显。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它作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环节,是大学文化建设及其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从参与建设的主体而言,是全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创造形成的,但由于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目前高校中也弥漫着一种不健康的风气,师生员工中呈现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占据一定位置。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引路人和主力军,但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边缘人和旁观者。

4.社会辐射作用不够突出。大部分高校并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精神风貌,其精神文化建设的社会辐射功能并未发挥出来,只局限于校园范围内,未起到引领社会风向作用。高校既是传承文化之所,更是接触异质文化的触角和通道,大学应是倡导正确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之重要场所,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造的独具自身精神风貌和魅力的品格应能在社会中起到良好辐射作用,“让大学精神之光穿透围墙”。 

三、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之途径 

1.明确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有的放矢地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应围绕精神文化这一主轴旋转。精神文化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不单学生文化活动、校园自然景观建设或规章制度的建设,因而可从高校自身的校训、发展定位等基础出发,切实将本校的办学理念、精神潜移默化地渗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中,如:学校的建筑物和校园规划,其风格要体现本校文化精神;一些规章制度也可以本校办学理念、校训为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文化活动做好系统指导,形成品牌特色;校风、教风、学风等均围绕自身大学精神为指南针,务求把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成每位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打造独具本校魅力的精神文化。

2.占领网络这一重要思想教育重地,充分发挥其优势面。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抢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是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校园网络文化建立要以形成良好校风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规范上网行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要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建设,加强校园网及论坛的监管工作,加入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及时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和筛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3.探索激励、评价机制,发挥精神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生活在大学里的人,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群体、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和以优秀大学生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其中教师群体在其中处于践行办学、管理理念的地位上,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功能,是大学精神在“可见领域”的无形力量,因此探索相应的激励及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来,比如将对教师指导学生文化活动、科研项目纳入相应的奖励或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发挥其敏锐思想触角、广博的知识视野和人格魅力,积极参与至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与广大学生一起为践行自身大学精神而共同努力。 

4.注重精神文化的社会辐射作用。被称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发展轨迹,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问题:怎样把大学精神文化进一步推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同呼吸;怎样进一步发挥大学精神先进作用,以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向高层次、高文明发展。我们既要让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大胆地走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又要注意保持大学某些须持有的“象牙塔”特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向着健康、文明、民主的方向发展。 

科学精神、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在今天或许已逐渐成为主导社会价值,很多大学也受到这种社会价值的冲击,教育也开始过度地实用化和工具化。但回顾大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牛津、剑桥、耶鲁、哈佛等名校能经历多个世纪仍是世界创新思想之源,帝国理工大学、东京大学等兴起只有百余年的大学能够在世界如此多的大学中出类拔萃,关键在于其坚守非功利的文化来应对时代的挑战。因此,无论在什么时代,社会如何变迁,现代大学应该要做到在两种方向上的平衡,既保持大学作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象牙塔圣地,又要与现代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保持大学的时代性。正如鲍罗·舒尔所言,大学的神话是关于现实和愿望的思考,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混合体,“大学不能无象牙塔精神的恪守者,也不能缺乏经世致用之术专攻者……如果真的完全丧失了象牙塔精神,大学求真、求知精神以及俯视众生的情怀,为尘世的名利、权势所湮没,大学就不过仅仅是一个抽离了精神的躯壳而已;当然,如果没有务实的入世求存策略,大学也会丧失自身。这是现代大学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一个择其两端都无出路的两难抉择”。 

 

注释: 

①英文philosophy(哲学)由古希腊文philo(动词,意为“喜爱、追求”,现在时直陈式第一人称单数)和sophia(阴性名词,意为“智慧”)构成的动宾词组,含意是“爱智慧”。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增订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8. 

[2]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审计学习计划范文3

一、讲故事,激兴趣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事情。数学家,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因此,数学课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孩子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数学家成长的足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现数学的魅力,吸取知识的原汁,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数学家的故事”在数学课上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人类漫长的数学探索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将他们身上发生的趣闻轶事介绍给学生,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家之间的心理距离,感受数学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时,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德国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小高斯在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分钟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99,3+98,……49+52,50+51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101×50=5050;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给孩子们讲述了述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外国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给孩子们讲述了我国现代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这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感悟到:只要去努力,去坚持,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通过听故事,学生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这样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二、近生活,激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面对这一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感觉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实践活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课外去收集一些隐含数学问题的小故事,对其中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在课堂上汇报探究结果,学生在探究迪多公主圈地这一问题时,并没有局限只是找到“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而是经过观察、实践、计算,最终发现迪多公主有效利用地形条件圈出半圆形土地的面积才是最大的。显然,这些活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结果。每当活动结束时,学生们的脸上都会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到的数学知识也是有用的。同时也感受到学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感受美,激兴趣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简洁美、对称美等。完善的数学教育需要向学生渗透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小学数学教材中到处可以挖掘出数学美,这些美的渗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简洁美在小学数学中无处不在。图案设计、标志性建筑等都要求简洁,数学更是以简洁著称。例如,用字母表示数,这是算术到代数的飞跃,不论从结构或是形式上,都使人感到式简意明。比如加法交换律:a+b 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这些公式如果用文字叙述是多么的繁琐,而用字母代替是如此简洁规整,学生记忆也非常方便。他们的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重要的是数学中的简洁美还是优化解题思路的内驱动力因素之一。

审计学习计划范文4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如果把“我们身边的化学”贯穿到化学教学中,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紧密关联的学科,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从神舟号宇宙飞船的火箭燃料,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化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里,空气算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了,它跟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可以说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我们家庭使用的燃料,无论是水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是天然气,它们之所以能提供给我们所需的热量,是因为发生了燃烧的化学反应;家中铁制品的锈蚀,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桂林山水中熔岩、熔洞的形成,与自然界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有关;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的中毒用Vc解毒,体温计中水银不慎吃入用新鲜牛奶或鸡蛋清解毒,这里也有化学的知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化学还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洗衣粉和肥皂是家用去污的好产品,啤酒是人们喜欢的饮料,蒸馒头时放些小苏打,馒头蒸得又大又白又好吃,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

化学与医学也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人们还应用科学的方法制造生理盐水,减轻病人的痛苦。近代,人类发明了许多新药品,攻克了一些不治之症,如青霉素等。但是,癌症和艾滋病仍令医生们束手无策,这两个重大难题,相信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能够解决的。

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也不小,火箭发射所需燃料,就是利用了氢氧燃烧得水的原理。可是残酷的人类又把化学带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地利用人做化学试验。现代人类已采取了措施,比如禁止使用核武器。

化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变化,有利也有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在警告我们,臭氧层空洞威胁着我们,环保成了化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加地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化学的案例:

案例1:在自然世界中,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初三化学物理变化),水蒸气又上升到高空中,遇冷成为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有了云就会降水。长期不下雨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过去,遇到旱灾,许多人只好逃荒要饭,会饿死好多人。现在,人们利用降水的原理,研究用人工的办法降雨,以解除干旱现象。人工降雨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云,云变成雨,必须使云中包含的小水滴先变成冰晶,过不多久,冰晶就变成雪,从空中落下来。雪在接近地面时,遇到较暧的空气,融化成雨,落到地面上。空气中的小水滴不一定能结成冰晶,于是人们就想办法,使用冷凝剂使水滴结冰。干冰(初三化学CO2)是最常见的冷凝剂,还有碘化银(高一第四章AgI)也是。派飞机飞到云层上,将干冰或碘化银撒在云层中,就可以形成冰晶,进而降雨。

案例2:王太太正在厨房煮饭。只见王太太拧开液化气(高一第一章燃料)开关,不到10分钟,一盘可口的炒白菜就做好了,这盘鲜美的菜中加入含碘(高一第四章KIO3)的食盐,不仅味美,而且有保健防病(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的功能呢!又炒了一盘荤菜之后,王太太做起了馒头,这时酵母(高一第二章NaHCO3)可派上了用场,你瞧,一个个馒头经过发酵之后,吃起来特别松软。不一会儿,王叔叔来吃馒头了,真奇怪,王叔叔戴着眼镜,橱房里这么雾气腾腾的,镜片怎么不见模糊?原来,他用了含羧甲基纤维(高二有机化学)的防雾剂,使原本镜片的疏水表面变成了亲水表面,这样就不易凝起水珠了。唉呀!王太太今天做得馒头还剩下几个,留着会不会坏呢?没关系,王太太自有妙招,她用小苏打和36度的白醋制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和馒头一起装进一个瓶子里。这样经过二氧化碳处理的馒头放上1~3天,仍然保持清香不变质。饭吃完后,该洗碗了,可是刚才盛荤菜的那个盘子油腻腻的,不好洗啊!这对王太太来说可是家常便饭了,只要用加碱(高一第二章Na2CO3)的热水洗,就能很好地洗去油污。洗完碗筷,王太太又在干什么呢?原来她正在用消毒柜给碗筷消毒呢!这种消毒柜(高一第六章)是根据氧气在高压放电时产生臭氧来制造的。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有效地杀死细菌,防止细菌繁殖再生,从而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案例3:“百雀羚”、甘油、防晒霜、摩丝等等化妆品,它们中哪一样不是化学产品的结晶?就拿这瓶定型摩丝来说吧!它是用一种由乙烯吡咯烷酮和醋酸乙烯脂(高二有机化学)两种物质共同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使头发的刚性大大增加,继而使它们变硬。

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利与弊两方面。1.防锈与绣化的汽车;2.新鲜水果与腐烂的水果;3.农民种田使用化肥与化肥厂由于污染物未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对当地农田和水源产生了严重的污染;4.药品与。

审计学习计划范文5

摘 要: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一所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注册学生359万人――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其中包括近20万名农村户籍学生、10万名部队士官学生和6000余名残障学生。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途。为深入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现状及发展战略,本刊专访了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少刚教授。在采访中,张教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使多种学习成果和认证互通;国家开放大学实施全过程管理,以保障教育质量;通过建立支持联盟统筹社会多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放大学教育国际化新模式。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学分银行;大学支持联盟

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世界教育信息》: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我们的专访。请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转为国家开放大学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张少刚:以技术特征命名的广播电视大学转为开放大学,更能直观体现其开放的教育属性,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纵观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技术、政治、经济等因素都是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

从技术发展层面看,广播电视大学的名称演变彰显了技术驱动倾向。当邮政蓬勃发展时,出现了函授学校;当广播技术出现时,有了广播学校;在电视出现后,电视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应运而生;当网络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时,又出现了网络教育学院。技术还在不断创新发展,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新技术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断创新的技术会驱动教育的发展。

从政治层面看,无论是函授教育,还是广播电视教育,主要目的都是将校内的优质学习资源送到校外,为弱势群体服务,提供更多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当前,网络教育让“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成为可能,有益于社会和谐。

从经济层面看,远程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且在职学习、在家学习、在做中学习等方式的学习成本相对较低。这成为很多人选择远程教育的原因之一。

教育应服务人的发展,推动教育开放,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让有意愿和有能力的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让所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能够自由、便利、快捷地获取教育资源,自主进行有效学习,让生活更美好。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1979年成立,主要面向那些没有机会和条件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学校以广播电视媒介突破时空限制,以弥补当时匮乏的校园资源,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故也称补偿教育。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为了适应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必须建构终身学习体系。“办好开放大学”已被列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国家推动电大先行,开展转型升级试点,在中央电大及电大系统积累的30多年开放和远程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探求“办好开放大学”在情理之中。

作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秉承“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国际化”理念,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包括城乡社区教育、老年开放教育等,可谓在新时期承担了新使命。

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世界教育信息》:国家开放大学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少刚: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创设信息化环境、开发数字化课程、开展网络化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在建构信息化环境方面,我们研发了现代化学习平台和“云教室”,并通过云服务在多种学习终端上呈现。例如,“云教室”包括C(Classroom)终端、D(Desktop Computer)终端、M(Mobile)终端等。第一批C终端建设了63间教室,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广西、贵州的40多个地级市,第二批在全国22个省建立252间教室。“云教室”C终端具有在线面授教学、远程实时教学、课程实时录播、网络直播教学、视频会议、远程面试与答辩、网络考试、考试监控等功能。在数字化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研发了逾万个“5分钟”微课程(http://.cn/Default.aspx),内容涵盖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农林牧渔、政治法律、哲学社科等方面。在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方面,我校校长杨志坚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网络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团队、网络考试测评、网络教学管理、网络学习支持、网络学生空间。通过“六网融通”模式,学校将教、学、管、服、评整合到学习的全过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三、学分银行使多种学习成果和认证互通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谈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建设情况。

张少刚:我以为,人的一生需要有三个银行:一是货币银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二是健康银行,从出生到身体成长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应有一个电子健康档案,这既可以帮助你预防疾病,也可以在身体出现问题时协助诊断;三是学习银行,用于存储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取得的学习成果及其认证,包括学分,这是一种制度安排,在就业、晋职、继续深造等人生不同时期,适时“充电”和“放电”,与时俱进。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高校,主动加入世界开放与远程教育组织,与多个国家的开放大学合作开展汉语教学,参与跨地区项目开展远程教育研究等,推进了学校发展。杨志坚校长两次当选世界开放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执委。国家开放大学的对外汉语教育中心是最早投入网上孔子学院资源建设和开展网上教学的机构之一。每年都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者访问“易教汉语”网站()。该网站开发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泰语等多语种“博览中国”数字化课程,以及英语、西班牙语、泰语、日语、韩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德语等多版本反映中国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的数字化节目和内容多样的网络课程,共有70多个课程产品在全球发行。同时,学校向多国派出汉语教师;接收来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和实习生;邀请英国开放大学、巴基斯坦开放大学、加拿大汤姆逊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到校做访问学者;翻译出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众多研究成果,如《开放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对话》,以及ICDE归纳整理的世界五大洲的大学、国际远程教育机构中众多学者有关慕课的观点、看法,并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报告――《国际视野下的大规模开放与在线课程(MOOC):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新日程》。

网络的开放性,让知识失去了边界。面对“流动性更强、连通性更高、互动性更好的”互联网,教育国际化也会发生根本改变。人们习惯的养成,就是通过知识的获取、能力的锻炼和态度的改变实现的。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预测一下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审计学习计划范文6

(一)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资源

1.扩大幼儿园建设数量。特别是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2.制定奖奖励补助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非公有制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3.实施在职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学前教师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4.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各地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超过400万人次。

(二)加强了院校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2013年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已达739所,在校生规模达5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5.8万人,增长了近1倍,而且还加大了培训力度。

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

(三)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加强幼儿园的规范制度建设,依据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地也积极完善幼儿园的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安全、卫生、办园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

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通过特殊教育岗位(智力发展障碍)计划、小学教师培训后转岗、接收免费师范生、公开招聘等多种途径,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二、学前教育现存问题

首先,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所带来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现在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幼儿园,在北京,截止2011年年初的统计显示,有1290余家未登记注册的自办园,这些被称为“山寨”“黑园”的幼儿园,为北京的一半幼儿提供学前教育。对于不合格的“黑幼儿园”,谈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是没有基础的,因为其整体就没有办学资质。而不合格的“黑幼儿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政府投入不足,对学前教育资源的保障力度不够,因此,不合格的幼儿园,发挥着为幼儿提供学前资源的重要作用。要让不合格的幼儿园消除,关键在于政府部门增加投入,一方面,帮助不合格的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达到办学资质,另一方面,为幼儿入园提供足够的学位,铲除不合格幼儿园生存的土壤。

对此,国务院于2010年年底的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提到要增加学前教育投入,扩大学前资源,但近一两年的实践表明,情况有所好转,但却没有根本改观。不少地区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幼儿园,政部部门只管认定、发文要求整改,却不采取切实措施,帮助这些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或者关闭条件过于简陋的不合格幼儿园,并提供合格的学前教育资源安置幼儿。而对民办幼儿园,按照意见,政府应该给予适当扶持,改善其办学条件,但得到政府扶持的民办幼儿园并不多。

其次,是由于没有依法治教,学校管理的基本秩序还在探索构建中。过去20年内,我国一直将“依法治教”作为发展教育的基本方略,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针对中小学的,就有《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可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本身不完善,加之学校管理实行行政主导模式,导致依法治教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形成。

在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教育法律也没有地位,广泛存在“有法不依”的问题。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甚至带头不执行法律,比如,《教育法》规定学校有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可以自主招生,可地方政府越权干涉学校办学的情形十分普遍。尤让法律尴尬的是,18年前出台的《教师法》就规定了教师的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但一直没得到执行,这也就让依法治校存在困境,管理部门和学校很难用法律要求教师,所以长期以来,对于教师的行为,教育部门总是倡导师德,但由于作为底线的法律都没有得以落实,师德也就更不可求了。

三、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研究

国家“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为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应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通过社会监督将应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和政府提供相应公共服务应承担的职责,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益性、普惠性公共服务体系,承担起主导责任和发挥主要作用。国务院应加快专门针对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依法制定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规划、制度和措施。

三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使公办幼儿园在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