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公平之我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公平之我见范文1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平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发展。高等教育公平一般包括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点。
现阶段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每个人不论其民族、性别家庭出身和如何,都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第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拥有权利不一定就拥有机会,特别是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受多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只是平等地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三,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公平,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比较,有着绝对的优势,它们获得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
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资源不足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
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不能提供充足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为当地高校提供更多的教育投入,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有利于高校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这就造成了高校在全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发达地区高校较多,不发达地区过少。
第二,政策和制度的不尽合理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不合理,我国的高校招生实行分省统一录取制度,以高考分数作为入学的标准。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一般由各省根据所分配的名额及考生志愿从高到低录取。2.收费制度不合理,收费政策实施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然而,随着收费标准的提高,很多人感到近几年的高校学费增长太快,造成了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3.高等教育资助制度不完善,高校并轨后,学生资助制度逐步形成并开始实施,但做得比较好、真正收到成效的只是少数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和一般院校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收效甚微,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因贫困未能入学或中途退学。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但从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来看,包括一些基本的教育法在内的法律法规,对有关教育公平的法律条款缺乏明确的临界设定,有些条文缺乏确切定义,给理论阐释和具体行为留下太大的空间。还有一种情祝,即教育政策虽有实质性的规定,但没有程序性的保障,教育政策所坚持的平等同样可能受到损害。此外,我国缺乏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法律法规,国家对此关注也不够。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转变政府观念,实现科学发展;
政府服务教育领域,促进公平的基本手段就是在于保证公共教育的则政投入,规范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维护教育公平,我们要立足高等教育本身,尊重教育规律,实事求是,科学有效地发展。政府不仅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则政投入,还要兼顾到大多数高校而不是仅仅给予重点高校大力支持,实现均衡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责任所在,因此,政府应尽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均衡发展高等教育。
第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
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在不断地执行和调整过程中,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捉进作用。因此,要行使和保证个人的发展权力和机会,就必须通过制定利一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面对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矛盾,一方面,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要求为所有的学校和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政府应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为追赶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之合理、恰当是必要的,从而缩小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第三,形成政府主导下,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教育公共治理模式;
为了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对高等教育实施宏观调控,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教育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教育制度环境,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其次,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允许高校和学生有一定的高等教育决策参与权。政府应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以改变高等教育决策活动“利益相关者缺席”的状态,使“利益相关者”拥有表达其教育诉求的渠道,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最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活动。积极鼓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参与并提供教育服务,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格局,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第四,建立弱势群体的补偿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在高等教育领域,弱势群体子女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接受优等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好学校中来自弱势群体家庭背景的学生明显偏少。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建立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无偿资助、学校激励性资助与社会多渠道、多形式资助有机结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改革收费制度,确保弱势群体子女能够根据白己的成绩、兴趣就业选择重点院校或专业,使他们能够通过高等教育来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保障体系。
为了切实保障高等教育平等法律精神的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健全从法律程序上切实保障任何公民法人都有权利通过法律程序维护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目前,我们必须加强建设高等教育法规纵向和横向结构体系,逐步形成内容全面、分布平衡、结构合理、形式统一的教育法律体系。颁布的每一项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都应制定和实施与之配套的不同层次的相关的法律性文件,使高等教育法规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整体,形成一个能够覆盖所有高等教育活动和行为的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汪立琼.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评述[J].江苏高教,2006(2):21- 23.
[2]健将.远飞龙.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及各省市高校分布情况.
教育公平之我见范文2
>> 企业人力资源的无边界组织管理 无边界组织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航天科工:打造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深度融合 基于无边界教育理论的广西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无边界的人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边界”教学模式的学习型组织构建 无边界组织下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述评 资源基础理论视野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无边界组织及其在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裂变式创业:无边界组织的失控实践》 “无边界”的意义 无边界的美 无边界的自由 无边界的比赛 无边界理论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中国式无边界组织 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刍议中小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文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 任海. 论体育现象[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277-280.
[9] 潘绍伟. 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小学体育脱节问题之我见[J]. 中国学校体育,2012(4):20-21.
[10] 温正胞. “无边界”及其挑战:全球化视域下政府、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关系[J]. 比较教育研究,2010(2):1-6.
[11] 欧阳桃花,丁玲,郭瑞杰. 组织边界跨越与IT能力的协同演化:海尔信息系统案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12(12):128-140.
教育公平之我见范文3
论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延安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创刊及改版
延安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容分析及其对当代社会结构的启示
基层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河庄坪物业处为例
地方党报应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和平民情怀
媒介视域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发展现状研究——以《南方周末》与《中国青年报》为例
教育公平视角下对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思考
延安大学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
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思考
浅谈营造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良好环境
基于管理学人性假设的有效课堂教学思考——以延安大学为例
新学员队列训练方法有效性探析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安康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培训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二语词汇知识结构框架研究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新思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
老子“自然”观对现世的启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
进一步发展延安乡村旅游业有助解决“三农问题”
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
对教学载体道德性的反思
论教育法的价值在教育法体系中的地位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学业落后学生的研究
大学生依恋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
浅谈“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基于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态探微
幼儿园告状行为的案例探析
3~6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
如何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融
身心和谐:人生意义的追寻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基于临界点税率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研究
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论会计学与统计学的相互关系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及其经验
延安时期秧歌运动概观
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浅思
执政理念中的系统方法论探析
从传统发展观到和谐发展观
弘扬传统节日礼仪文化彰显西安当代城市价值
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三农”问题
对延安市退耕还林(草)成果巩固的思考
探微我国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网络的特征、价值分析——与企业、市场之比较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依据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浅谈西部大开发与教育滞后问题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毕业生求职面试应注意的自身潜在影响因素
电大分校建设管理县教学点的认识和实践
浅论唐宣宗
《孔雀东南飞》反封建意义浅探
教育公平之我见范文4
关键词: 后进生 后天成因 转化方法
在农村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的落后,再加上社会及家庭等后天因素,数学后进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后进生的产生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还严重地影响到了农村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
1.学生的自身原因
每个学生多少都会有一些惰性,而且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这个时候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只是抱着一种上课听听、下课都会的心态,忽略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并没有很好的规划,这样会使自己的上课质量大打折扣;还有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喜欢走神,容易犯困,这样一来,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一不留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会在那个地方卡住,严重一点的会影响以后整个数学课程的学习;更有一些小学成绩很好的学生,还以为数学很简单,上课只是听听而不去钻研,也不做课外作业,久而久之,慢慢变成了后进生。
2.家庭教育的原因
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整体教育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从两个极端来讨论:一个从不注重教育的家庭,另一个是从过度注重教育的家庭。首先讨论的是不注重教育的家庭,在农村有很多暴发户,有的做生意一夜暴富,有的是因为某个机会而一夜暴富,因此在他们的观念里读书并没有什么用,这样,孩子们在他们的影响下不重视学习,于是一大批后进生就此形成了;还有一种家庭是因为太重视孩子的学习了,把孩子当做机器培养,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能力范围,这不仅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还会使孩子走上错误道路去发泄这种情绪,例如,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这也是后进生的成因之一。
3.学校的原因
大多数的人可能会把后进生的形成全部归因于自身或者家庭原因,却忽略了学校这个原因,其实学校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学校自身的教育体制谈一谈。大多数农村学校在初中阶段就进行分班,分什么实验班和普通班,过于注重因材施教,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定型就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样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给了学生一个定向发展的路径,相当于给一些暂时的后进生“判了死刑”,让后进生成为永远的后进生。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学校在考虑后进生感受与发展上欠佳的表现。接下来就从老师的这方面谈一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人感彩,有很多老师就是天生喜欢所谓的好学生,然而忽略了后进生的存在,甚至在一些不恰当的场合对那些后进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这样就造成了后进生的自卑,使得后进生变得不思进取,一步步走向厌学的深渊。还有一些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失误,老师应该看见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要因为学生数学不好就认为他什么都不好,便让他与班级的一切活动隔离,这样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学生就会把自己归类为后进生,慢慢失去自信。
4.社会的原因
社会上有一些舆论是不利于后进生发展的,比如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一无用处、不学数学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等,这使得学生渐渐不那么重视学习数学。还有教育的不公平性,导致农村中学的后进生变得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流失了一大批的人才。
二、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
1.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娃娃抓起,不要等坏的习惯已经养成才开始想着该怎么改掉坏习惯,改掉一个习惯是很难的。家长要教会孩子怎么独立思考、如何自主学习等,父母在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循序渐进地教导,不要着急,慢慢让孩子适应自主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尤其是专注与认真这两点在课堂上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数学学习是开拓脑力的途径,个人建议可以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这样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来数学的学习做好铺垫。
2.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兴趣
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都会觉得数学学起来很枯燥乏味、趣味性低,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造成数学枯燥乏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老师上课的讲义过于专业并没有什么生活方面的拓展,过于服从讲义进行授课,导致课堂氛围紧张,如果想要改掉这两点,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语言的艺术性,化枯燥为有趣,同时老师还可以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教育,在课堂上多多投入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热情,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就慢慢回温。还有数学教学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教学,注重图形教育,开拓学生的思维。
3.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成为后进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很多学生无论学习得多么的努力,就是学不好。培养方法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学前、学中、学后。学习前要教会学生怎么预习,学习中要教会学生怎么提高听课效率,学习后要教会学生怎么复习,只有完成了这三步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结语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农村初中转化数学后进生只有经历了学校及家庭方面的循循教导,再加上学生自身的醒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社会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这个问题,让后进生这个词彻底消失。
参考文献:
教育公平之我见范文5
关键词:高校 职称 工作对策
一、坚持政策导向,适当提高评审标准,确保评聘质量
在修改标准条件时,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业绩导向,重点考察其工作实绩;二是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对不同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实事求是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三是提高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调整现行条件中不够具体难以掌握的评价标准,尽可能量化,避免标准解释的随意性。近年来,各高校对职评政策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致的做法是条件更高,要求更严。众所周知,评聘质量是职称工作的生命线,而条件、职数和程序控制是保证职称评聘质量的三大法宝。为确保评聘质量,在程序控制上应加大职称工作各环节的透明度;在职数控制上宜采取结构比例控制、定编设岗和适度从紧的原则;在条件控制上,应坚决取消有关福利政策。总之,评审政策的调整,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建立重业绩、比贡献、观实效的职评导向,破除急功近利的价值趋向,倡导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摆正个人位置,正确处理为国家、集体奉献与为个人奋斗的关系,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创造岗位实绩。
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是晋职考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关键所在。坚持重实绩,重客观公正,重竞争和可量化操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规范性的考核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现象。可考虑实行贡献排序法,就是在评审职称时打破时间界限,将每个参评者的教学工作、科研业绩、思想政治表现、所获荣誉以及学历、学位等各方面情况综合打分进行累加,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晋升名额从高分到低分开始录定。时间短、积分少的自然落在后面,时间长、积分多的肯定排在前面,时间短但才华、业绩等特别突出的也可能排在前面。这样,从高到低按照名额确定评审的入选者,时间短但才华、业绩特别突出的入选者自然带有破格色彩。
二、加强职务评聘制度化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制度建设是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条例》是指导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的法规文件。现行条例已经不太适应要求,当务之急是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加快制度建设,尽快修订出台新的职务条例,为职称评聘改革提供依据。
为保证评聘的公开、公平、公正,加强监督高校职称工作的全过程,可以创造条件实行全程公示制,具体内容包括:申报材料公开展示,推荐名单公开张贴,学科组评议通过名单张榜公示,公开述职测评,统一组织破格人员公开答辩。公示是加大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提高评聘质量的有效途径,采取全程公示制既是对申报人员材料真实性的监督,也是对职称工作情况的监督,同时还是对申报人员成果的充分展示,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三、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高校应在做好人员定编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队伍建设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岗位设置工作,优化职务结构,明确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聘用期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聘用,竞争上岗,逐步摆脱职务与工资硬性挂钩的做法,强化岗位意识,将岗位和待遇挂钩,“以岗定薪,按岗取酬”,加大自主分配力度,努力构建有高校特色的教师岗位制度。
人才评价是一个难题,高校要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评价的研究,按照不同学校、不同学科考虑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既要考虑到学校之间、个体之间的差别,又要根据学科不同实行分类评价。一般而言,良好的社会评价机制来自组织内的评价和职业同行的评价。要建立以业绩取向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绩效优先、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建立以绩效评价为核心、量化评价为基础的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学科研成果。
总之,对高校教师职称改革而言,制度健全了,体制理顺了,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变革管理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用人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相关配套制度,使人员进出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黄大龙,吴恒祥.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6(6)
教育公平之我见范文6
行为科学
(1)基于行为科学的盈利预测信息自愿披露理论分析框架的建立 周鲜华 刘叶青 张方方 马秀坤
(3)中国证券市场非理性偏差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分析 尤强
经济视野
(6)浅析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杨阳
(8)大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王娜
(11)县域经济发展事关民生之本——关于辽阳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张秀芬
管理纵横
(13)把好管理的度 打造优秀团队 刘卫常
(16)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措施 马君
(18)国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设计探讨 赵方哲
(20)试析民营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于冰
(22)a公司现行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扬
(24)高校工资福利争议纠纷解决探讨 柳榕
(26)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冯赜
(27)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研究初探 方晓辉
人文论坛
(29)论兴建海外孔子学院对增强沈阳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刘红英 许志伟
(31)东北教育史上的黑暗——奴化教育方针政策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李萍萍
(35)浅析外语教学中的形式与意义之争 赵永平
(37)印象主义油画色彩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齐路遥 朱璐
应用工程
(39)矿用低压馈电保护开关装置的设计研究 周航
(41)有关电梯运行舒适感的因素研究 刘娜
(43)基于.net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 陶晓环 谷照燕
(45)城市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及计算 朱琳
教育研究
(47)全球化视阈下我国公民教育的普及途径 郎旭
(49)和谐社会视阈下高校招生公平问题思考 张晨
(50)提升高校年轻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的现实思考 耿家娜
(52)以“质量标准”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建设研究 周景浦 何强 崔锦萍 程云
(54)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马晓峰
(57)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提升策略探究 宫莉
(59)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 黄雅娟 史丹
(6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方法探析 汪溢
(63)当代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徐晓曼 张猛 杜娜
(65)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探微 陈学凤
 
; (68)论职业实践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意义 包翼
(70)论当代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及其培育 李守明
(72)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王蕊 王江
(74)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分析与引导对策研究 王悦
(76)论高校违纪生教育的意义及对策 刘浩
(78)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之我见 任聪
(80)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消极影响的对策浅析 任玉蓉
(82)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冼明炫
教学实践
(86)试论工作室制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 曹小东
(88)设计素描教学的探索 任福成
(90)二维矢量动画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孙香河 杨军
(91)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艳
(93)论如何设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 魏琼
(95)卡纸模型在“钢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李军 刘秀丽 徐菁 刘芸
(97)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王涛
(99)浅析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胡旭
(101)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场地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尹淑杰
(103)大学生自学式辅助教学创建研究 王东
(105)课程嵌入式评价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戚田莉 王丽君 郭锦辉
(107)高职美术类英语隐性课程的基础性研究 刘亚峰
(108)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保障分析 宋艳
(110)如何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陈扬
(112)辽宁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绩效评价的现状及思考 薛宏波
(115)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崔自璞
(117)浅析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的调节作用 吴英戬
(119)沈阳市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于明 厉中山 李玉超
(121)对我国速度轮滑优秀选手起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程心红
无
(f0002)学院隆重举行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暨2012级新生军训汇报表演大会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