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1探究并剖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这是因为基础工程承担着重要的荷载作用,再加上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结构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等,这些都会对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工程在建设中,一旦出现技术不达标或者是不按照相关建设要求进行,极易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缺陷和不安全事故等。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来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重视施工技术和工艺,才能避免该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故,确保建设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为经济和储备能源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地区性能源缺陷等局限性,所以确保该项工程施工技术并做好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十分关键。就基础施工技术而言,通过提升自身施工质量来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总结并归纳出几点有关基础施工技术,具体表现在:①锚固技术。锚固技术作为基础施工建设的常用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能。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如山区等,锚固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材料等,保证施工工程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此外,这种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周围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②水泥土加固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通过控制拌合来保证施工质量。但要注意在拌合过程中要确保水和水泥的强度,只有重视这两大因素,才能帮助施工单位来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界将水泥土加固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其目的是:保证整个工程的地基承载能力,提高其稳定性。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要控制好水泥灌浆的深度(50cm左右)、土壤质量等因素,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建设标准,避免出现质量缺陷及其他不良影响。③预应力管桩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锤击灌入或者是静力压入等方法,将桩送入地基持力层的一种常用地基处理方式,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能够帮助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检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时,则需要及时制定解决策略,确保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整体质量符合建设标准。除此之外,基础施工还包含软土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时,一般采用重锤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挖出置换法等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最终确保基础工程的整体性能满足其承载力的要求。
2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
针对上述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为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施工技术,保证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设质量,发挥该项技术的稳定性、牢固性等作用,笔者阐述了上述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水泥土技术等,并结合实践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有关控制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更好的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完善机制,加强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另外,在施工建设中,还需要结合施工现状,及相关数据,及时排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2.2创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技术保障。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要以先进的技术进行定期检修,并且要不断改进设备的使用性能,这就提出了创新技术的理念。所以施工建设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同时要求他们要熟练掌握各个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材料的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基础施工的建设效率。
2.3提倡使用GPS定位系统
GPS定位系统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能够大大提高该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投资。GPS定位系统主要利用卫星的连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进行信息搜集,并与地面定位技术进行对比,以此来为施工提供技术保障,精确相关测量等。总之,将GPS定位系统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对于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该项工程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年限,同样也是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所以,要通过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来保障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文中在研究基础施工技术过程中,分别从:锚固技术、水泥土加固技术、软土地基基础及预应力管桩技术方面进行探究并剖析,促使其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尽管如此,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质量缺陷、技术不到位等问题,诸多因素限制了施工进度,所以,在后期施工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注意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从实践工作情况出发,更好的把握基础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步伐。
作者:李莎 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海学,吴昌新,周凤扬,等.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技术在江苏省沿海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治淮,2013(10):104-106.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2
当前我国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保费收入而言,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还不及GDP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小于我国的韩国。就保险深度而言,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险密度而言,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有研究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会保持年均16.2%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外保险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2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3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N].中国保险报,2005-04-08
2蔡秋杰.美国保险供求互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2)
3何培香.我国居民保险消费市场探析[J].消费经济,2000(2)
4陈耀光.从保险纠纷看保险的消费引导[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3
人工神经网络(AartificialNeuralNetwork,下简称ANN)是模拟生物神经元的结构而提出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早在1943年,已由心理学家WarrenS.Mcculloch和数学家WalthH.Pitts提出神经元数学模型,后被冷落了一段时间,80年代又迅猛兴起[1]。ANN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由于它具有本质的非线形特征、并行处理能力、强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其中研究得最为成熟的是误差的反传模型算法(BP算法,BackPropagation),它的网络结构及算法直观、简单,在工业领域中应用较多。
经训练的ANN适用于利用分析振动数据对机器进行监控和故障检测,预测某些部件的疲劳寿命[2]。非线形神经网络补偿和鲁棒控制综合方法的应用(其鲁棒控制利用了变结构控制或滑动模控制),在实时工业控制执行程序中较为有效[3]。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逻辑(FuzzyLogic)的综合,实现了电动机故障检测的启发式推理。对非线形问题,可通过ANN的BP算法学习正常运行例子调整内部权值来准确求解[4]。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这个存在着大量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来讲,ANN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已涉及到如暂态,动稳分析,负荷预报,机组最优组合,警报处理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线损计算,发电规划,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的保护原理。
1、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BP算法是一种监控学习技巧,它通过比较输出单元的真实输出和希望值之间的差别,调整网络路径的权值,以使下一次在相同的输入下,网络的输出接近于希望值。
在神经网络投运前,就应用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的、不正常运行的,作为其训练内容,以一定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通过BP算法去不断修改网络的权值。在投运后,还可根据现场的特定情况进行现场学习,以扩充ANN内存知识量。从算法原理看,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是BP算法的一大优点。
2、神经网络型继电保护
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装置,可判别更复杂的模式,其因果关系是更复杂的、非线性的、模糊的、动态的和非平稳随机的。它是神经网络(ANN)与专家系统(ES)融为一体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其中,ANN是数值的、联想的、自组织的、仿生的方式,ES是认知的和启发式的。
文献[1]认为全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在准确性方面优于利用半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因此保护应选用全波数据窗。
ANN保护装置出厂后,还可以在投运单位如网调、省调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针对该省的保护的特别要求进行(如反措)。到现场,还可根据该站的干扰情况进行反误动、反拒动学习,特别是一些常出现波形间断的变电站内的高频保护。
3、结论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技术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构想。神经网络软件的反应速度比纯数字计算软件快几十倍以上,这样,在相同的动作时间下,可以大大提高保护运算次数,以实现在时间上即次数上提高冗余度。超级秘书网
一套完整的ANN保护是需要有很多输入量的,如果对某套保护来说,区内、区外故障时其输入信号几乎相同,则很难以此作为训练样本训练保护,而每套保护都增多输入量,必然会使保护、二次接线复杂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许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各套保护通过总线联网,交换信息,充分利用ANN的并行处理功能,每套保护均对其它线路信息进行加工,以此综合得出动作判据。每套保护可把每次录得的数据文件,加上对其动作正确性与否的判断,作为本身的训练内容,因为即使有时人工分析也不能区分哪些数据特征能使保护不正确动作,特别是高频模拟量。
神经网络的硬件芯片现在仍很昂贵,但技术成熟时,应利用硬件实现现在的软件功能。另外,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和信息分布存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如何选择的网络结构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对神经网络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创造出更适合于实际应用的新型网络及学习算法[5]。
参考文献
1、陈炳华。采用模式识别(智能型)的保护装置的设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继电保护学术会议,[会址不详],1993
2、RobertE.Uhrig.ApplicationofArtificialNeuralNetworksinIndustrialTechnology.IEEETrans,1994,10(3)。(1):371~377
3、LeeTH,WangQC,TanWK.AFrameworkforRobustNeuralNetwork-BasedControlofNonlinearServomechannisms.IEEETrans,1993,3(2)。(3):190~197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多喷嘴冲击式;水轮机组;调速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电事业也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预计到今年年末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以上。我国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水电控制设备予以提供支持,而多喷嘴是中小型水轮机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凭借其便于维护、结构简单等优势已经在四川、云南等高水头小流量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水电制造技术取得了瞩目成绩,已经能够生产出多喷嘴机组和调速器,本文以PLC控制下的单机容量3400kw,水头284米的卧式机组双喷针调速器为例展开研究,详细探讨了控制和特殊工况下的运行问题。
一、PLC控制下水轮机组调速器
1、PLC控制调速器结构
通常情况下,调速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微机调节器,另一个是机械液压调节器。所谓机电转换装置指的就是能够实现信号转换的装置,即将电气数字信号转换为机械液压信号,并且可以实现反向信号转换。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调速器的可靠性,在文中所述调整器中一共包括两种这类装置,分别对导叶和桨叶进行控制。其工作原理数学模型为: ,其中 为旋转角速度, 为水轮机力矩, 为发电机组力矩。
2、PLC控制调速器特点
如图1所示,该调速器结构主要与以下几个特点:
图1 PLC控制下调速器
(1)前向通道,指的是图1中的u/N、y1和y,这三个通道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传递,实现对信息的控制,只要是调速器都拥有这一主通道,u/N是PLC调节器的输出通道,在该通道上可以输出电气量和数字量,并且能够通过转换装置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y1为转换装置前向输出通道,该通道负责输出液压信号和机械位移信号。y为机械液压系统输出通道,主要负责将接力器位移信息输入进来,是输出信号的一种。(2)反馈通道,图1中标注的2-1、2-2、3-1、3-2、3-3均为同向前通信可能产生的相反反馈通道。3-1代表的是在转换装置中接力器唯一形成的数字或者是电气量,并将产生的这些量全部传送至PLC控制下的信号反馈通道;(3)综合比较点,比较点在图1中依次表示为A1、A2和A3。这些比较点代表的是上述两个通道的信息交汇点。A1、A2和A3分别是数字量、电气量和机械的比较点;(4)PLC调节器,在本文设计的水轮机组中,PLC调节器是实现控制的核心组件。其输出信号能够实现对机械液压系统的有效控制。
3、基于PID算法的双调节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的是伺服式双调节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属于一种闭环控制系统。在联协控制器下能够实现对桨叶以及导叶的分别控制,对于电液在转换时出现的控制失灵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该系统能够和PLC接口实现简化,这样一来,调节器结构不仅变得更加简单,同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更高,即使是在定值或者是被控参量出现偏差时也能够将导叶输出量计算出来,通过联协控制器将桨叶开度值计算出来。由于篇幅限制,文中不具体演示PID控制算法过程。
二、冲击式机组特殊工况下的运行问题
1、负载运行
冲击式机组调速器的运行方式一共有三种,分别是负载频率、负载定开度以及负载恒功率运行方式,其中负载频率调节方式还可以细分为一次调频、小电网两种运行方式。在负载频率控制下,利用并联PID调节模式,频率偏差为被调节信号对象;在负载恒功率下,给定信号和实际功率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将偏差信号叠加到一起,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积分PID运算,给定信号在经过功率折算或开度折算之后需要开环作用于输出环节。在负载定开度下,给定信号和实际功率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将偏差信号叠加到一起,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积分PID运算,开度给定值需要开环作用于输出环节。
负载运行下判定大小网和孤网:在该方式下,通过对变化率的转换能够实现机组在大电网或者是小电网中运行判断,而且能够自行对参数进行调节,并实现工况的切换,这样一来,能够在孤网、大电网、小电网以及空载等工况下稳定运行。判断方法如下:如果是在负载运行状态下,则可以根据开度/负荷调整变化影响以及频率变化为依据进行判断。如果是在功率调节和开度的的调节运行状态下,如果判断为电网故障或者是小电网运行则实现自动切换。当变化超出范围周期之后,就会实现自动切换,并且在小电网下继续运行,如果变化并未超出周期范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实现自动切换,并且在大电网下继续运行。
2、小网运行
当机组在小电网下进行运行时需要采用以下方法:(1)如果小电网负荷在30%以内,那么调速器喷嘴就能够实现自动投入,并且还能自动切换闭锁喷针,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喷嘴切换过程中容易对负荷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继而小电网的稳定运行无法保障,而采用这一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将折向器设到最大,限制喷嘴最大开度,对被控机组频率进行调节和控制。(2)当小电网负荷频繁变化并且负荷比较大时,此时喷针接力器动作也比较迟缓,其动作调整不可能跟上负荷变化。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投入全部的喷针,将其固定在开度较大的条件下运行,以折向器接力器实际动作情况为依据,当负荷变化幅度比较大时,接力器开关就能及时跟上变化速度。切换闭锁喷针,所有喷嘴开度都比较大时,通过计算值对其开度进行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水头变化水轮机出力相同的情况下喷针开度并不同,因此需要对提调速器参数进行合理设置,使其满足实际工况。由于在PLC调速器中,主控制量是导叶,因此,我们只需做好导叶的控制即可。
图2 导叶调节结构
图中X为测量信号,bp为永态转差系数,Tn为微分下时间常数,KP、KI、KD分别是比例、积分和微分增益。按照下属公式求出输出增量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导叶开度设置。
结语:
水电建设一直是我国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速器在电力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PLC控制下的单机容量3400kw,水头284米的卧式机组双喷针调速器为例,探讨了调速器控制与特殊工况运行的相关问题。本文设计的调速器即使在不同水头条件下也能够实现轮叶和导叶的精确协调,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5
关键词:桥梁;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Abstract: asphalt layer is on the road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it is directly under the wheel load and the role of atmospheric natural factors, should be smooth, solid, durable, and rutting resistance, crack resistance, slip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water dam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t is widely used in roa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a bridge asphalt surfa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shijiazhuang.
Key words: bridge; Asphalt surfa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Q522.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桥台、基础;空心板安装完成后板顶现浇一层10cm厚C40钢筋混凝土;桥面面层采用3.0cm细粒式(AC-10)+中粒式(AC-20C)沥青混凝土。
1.2 工程特点
⑴本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桥台、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
⑵由于桥梁数量较多,对地基的承载力的了解程度很难做到细致。
⑶施工安全隐患多:由于施工地点的特殊性,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1.3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3.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见表1)。
采用的部分技术规范一览表 表1
1.3.2编制原则
⑴满足招标文件工期要求,以控制“工期、质量、安全、成本”为目标,以高素质的专业化施工队伍,足够的施工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上场的队伍和设备以足够和适用为原则,保证施工生产资源。
⑵尽量减少暂设工程,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节约施工临时用地。
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科学组织。贯彻ISO9002标准,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兑现合同承诺,铸造时代精品。
1.4气候
1.4.1气温及降水
多年平均气温:13.6℃
极端最低气温:-22.5℃
极端最高气温:41.2℃
多年平均降水量:634.8mm
1.4.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81%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56%
2.桥梁沥青面层施工
2.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及审批工作。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指导性配合比设计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第一阶段为指导性配合比设计,是由业主指定的试验单位根据有关规范、公路等级、使用性质等设计完成。该配合比设计包括各级集料组成范围,参考沥青用量范围及相应马歇尔指标值。它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第二阶段为目标配合比设计,在总工程师指导参与下,由试验室在完成有关原材料试验后,按照指导性配合比设计及马歇尔试验方法,在工地试验室进行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三阶段为生产配合比设计及验证阶段,按照批准的目标配合比,通过反复调整冷料仓出口,给料皮带电动机转数,振动筛孔径及倾角,取样筛分,达到热料仓窖均衡,拌和机生产效率最高。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试拌试铺工作。
各类沥青混合料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并有良好的施工性。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控制指标和低温控制指标由有关指定单位完成。
2.2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
⑴技术标准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采用3.0cm细粒式(AC-10)+5.0cm中粒式(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与桥面水泥混凝土之间设置沥青粘层和防水层。
⑵桥面沥青混凝土施工
桥面沥青混凝土施工同路面中面层、表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一致。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中,对本标段所有桥的路面排水工程同时进行施工。桥路面排水采用在中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边缘设20厘米宽5厘米厚的1~2厘米单粒径碎石层纵向贯通,通过桥面泄露水孔排水。
⑶关键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沥青砼AC-10,沥青砼AC-20C)
施工工艺流程:
1)报方案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采用集中拌和施工。关于配合比,要于施工前56天进行混合料设计,并将试验结果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方案报批准配合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技术力量、施工机具以及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详细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试验段施工
在正式开工前至少28天,在监理工程师在场情况下,现场铺设400~800m2,以验证混合料的稳定性,机械设备是否满足运输、摊铺、拌和、压实的质量要求和工作效率,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合理性和适应性。
3)施工操作程序
①施工前,在完成后的桥面系表面喷洒乳化沥青透层油,再洒上一层粒径5~10毫米的石屑,石屑洒完后利用较轻的压路机碾压1~2遍。
② 道路中线纵向10~20米、横向5~10米设一路面高程控制点,以便掌握高程及油面高度,路口处依据竖向设计每5米设置高程控制点。
③ 施工前,应对到场的沥青混凝土设专人收料、验料,若有过火、过油、少油、离析现象或有花白料应停止使用,并设专人检测到场油温,油温控制在130℃~160℃。运输中要有覆盖设施。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等候卸料的车不少于5辆,必要时可采取压车措施,暂缓摊铺。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运前进。
④摊铺前1~2小时布设基准线。摊铺采用全断面作业。摊铺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30℃,沥青混凝土松铺厚度按实厚乘以1.18~1.30系数,上下层摊铺带搭接10cm以上。整平接茬,使接茬处油料饱满,防止纵缝开裂。
⑤碾压采用先轻后重,初压两遍,主动轮在前,碾速1.5~2公里/小时,复压时用12t~15t振动碾压4~6遍至稳定无明显轮迹,碾速2.5~3.5公里/小时,碾压时由路边开始向中心移动,碾压带宽度应重叠1/2后轮宽,双轮重叠30cm。在碾压过程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未冷却的路段上车,调头或停车等候。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路边缘等局部地区,采用人工夯实,热烙铁补充压实。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矿料、油料等杂物。
⑥沥青混凝土应减少纵、横缝。若有接茬时须采用直茬热接法。
参考文献:
[1]袁敏,马蕾.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2):132-133.
[2]何应明.长遂道阻燃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3]夏稳.桥梁沥青面层防水处理的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4]刘涛,陈泰浩.沥青面层集料加工及拌和楼配筛技术研究[C].//第八届全国道路桥梁材料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2007:164-168.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6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应用
作为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复杂化的严重影响增加了施工难度,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的重点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路基填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断优化路基填筑施工方案;不断提高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水平,是确保公路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条件。
1 公路路基试验段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先在公路路基试验路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作业,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试验路段的长度必须在100米以上,在符合施工规范的情况下,对公路路基填筑的机械配置、松铺系数、碾压次数、压实速度、填料含水量等进行确定,并将这些数据作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的可靠依据。
将试验路面中检测的信息作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的指导信息,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要分层进行施工,必须将填筑层的厚度控制在施工规定厚度范围以下,选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共同整平填土路堤,并进行2%的路拱预留,这样可以方便后期排水。除此之外,为了确保修整边坡及路肩的压实度,要遵循公路相关规定需求进行路堤两边的施工,可以进行超宽填筑。
2 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1、路基填料的选择
公路路基填料的选择可以优先选择级配良好的粗粒土,在填筑路基中采用不同的填筑材料,可以进行分层填筑,在填筑过程中应选用一种填筑材料进行同一平面内的填筑。确保公路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与下列规定相符合,填料在填方路基和路堑底面30cm以下时,必须将其最大粒径控制在10cm以下,在30cm到80cm之间的填方路基路床底部进行施工材料填筑中,必须将材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10cm以下,在80cm到150cm之间的填方路基路床底部进行施工材料填筑中,应将材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15cm以下,。公路路基填料施工中松铺厚度要保持在小于50厘米的范围内,这个时候要将填筑材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填层厚度的60%以下,在选用推土机进行公路路面摊铺作业,确保路基路面的压实度与施工要求相符合。
2、路基填筑施工技术
应严格遵循施工设计断面的需求进行公路路基填筑作业,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层水平填筑、分层压实及分层检测。遵循施工规程等进行路基填料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选择与施工要求不相符的土、石填料,更不能将质量不合格的填筑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路堤填石过程中,当发现填筑材料的粒径大于标准值时,在进行多次调整后还不能与施工要求相符合时,施工企业必须暂停施工作业进行及时调整。在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填筑的松铺厚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路堤宽度与平整性符合施工需求。填筑宽度两侧都要比路堤设计宽度多出50厘米以上,每进行一层填筑,都要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后在填筑下一层。必须依据施工路段的地质与水文情况进行公路路堤的填筑,对填筑材料进行合理性的安排。
分层对公路路基进行填筑压实,各层填筑路基的最大压实度应保持在20厘米以下,最后一层路床上方的压实度要控制在20厘米左右(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只要符合施工要求即可,并将其压实度的最小量控制在10厘米以上)。公路填筑路基的含水量幅度要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的范围进行有效控制。路基填筑宽度与填筑层设计宽度相比要多出30厘米左右,在宽度确定中,压实宽度要大于施工设计宽度,最后进行削坡施工。为有效避免路基出现积水现象,应设置一个外向横坡在路基表面。与此同时,为防止雨水对路基边坡造成严重的冲刷,可以将临时挡水埝或排水设施在路基填筑施工当中进行设置,在填筑路床的过程中要确保路基的均匀性及密实度,应保持路床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的统一性,严格杜绝在路基填筑过程中的施工填料范围内出现土料场地及施工道路。
3、公路路基预压施工技术
在路床顶面设计标高以下20厘米处进行路基填筑,因此填筑时选用预压土进行施工,确保其与路面设计标高相一致。在预压施工完成后,对标高进行复测,在设计路床标高40厘米以下进行开挖,并确保彻底清理干净预压土。在施工过程中要先重新压实开挖后的路基顶面确保其密实度与施工需求相符合,一般将其压实度控制在96%以上;当必须在预压土方顶端进行机械设备的通行,可以依据1:10的比例在预压土方前后两端坡度或无需预压的路堤顺坡处进行压实施工。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中可以选用素料作为填筑材料,压实碾压过程中根据公路施工的具体要求可以选用推土机进及轻型压路机进行有效排压及碾压,将其压实度有效控制在85%以上。预压期要控制在半年以上,其观测方式要严格按照沉降及侧向位移观测的要求进行,应每隔7天对前两个月的预压期进行观测,之后观测时间可以定为半个月一次。预压期结束后,在路床顶面标高40厘米以下进行卸载施工,确保彻底清除预压土。并重新压实卸载后的路基顶面,确保其压实度在96%以上。
4、路基沉降检测
为对公路路基填筑效果进行检测,应选用沉降检测法对填筑后的路基进行监测。在路基沉降检测之前要进行2―3个观测基点的预埋,通常情况下将其埋置在远离路基沉降区范围的稳定位置,在基点标高与基线位置的确定中可以根据全站仪及水准仪确定进行位置的确定。在与公路路基两边路堤坡脚处、坡脚相距2到4米的距离处,进行3个测点的对称埋置。依据基点标高与基线方位在路基填筑前选用全站仪观测对测点的初始位置进行确定,并进行有效记录;在公路路基检测过程中,尽可能做到24小时检测一次,如果测点水平及竖向位移不符合施工要求或高出施工要求时,路基就处于不稳定的沉降状态,此时施工企业必须将填筑工作马上暂停,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如需进行填筑工作必须等到路基沉降情况稳定后再次进行施工。
3 路基填筑过程注意事项
随着公路工程事业的高速发展,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提高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必须提高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其填筑过程中一些施工规范及事项,以此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性,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1、依据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现场信息数据收集的情况,对工程量进行准确核实,严格遵循施工工期需求和用工情况、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施工原料的准备情况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编制,向现场监理工程师及项目经理部进行准确报备,在得到批准后应马上提出开工报告。
2、施工前必须和施工地的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并进行相关证件的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施工过程中能够安全、便利地进行施工。施工路段如与居住区距离较近时,必须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路基施工前必须将中线全部恢复,同时还要将路线主要控制桩进行固定,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起讫点等,施工中所涉及的各个线路、基点信息数据可以由勘测部门提供。施工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与附近其他施工企业协调好关系,相互配合,这样更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填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性,才能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综泽.高等级公路路基填筑质量监理要点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08):118~119.
[2] 肖肖山.岭南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27(02):31~33.
[3] 张海斌.山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04):57~58.
[4]刘相杰;张凤鸣;梁铁存;刘相春;;公路工程建设中材料质量控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