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计算环境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计算环境论文范文1
云计算主要有一虚多、多虚多两种计算模式,这两种计算模式都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网络上的数据流量大增,都为网络技术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1.1网络技术新问题
1.1.1横向流量增大带来的新问题横向流量主要指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流量,这在分布式计算中尤其突出,数据中心的数据流量以南北方向为主,这类横向流量突然增加,网络容易堵塞,分组信息丢失,带宽、网络延迟增大,数据中心带来很大压力,这个新问题必须采用新技术进行解决,怎能保障网络的永久通畅。
1.1.2虚拟机动态迁移带来的新问题虚拟机动态迁移必须保证IP地址、MAC地址不能改变,虚拟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流量速度加快,解决了网络的拥挤问题,但在不同网络区域进行应用虚拟机动态迁移,由于网络运行速度快,虚拟机的IP地址等改变没有这样快,往往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不能保证网络连接的持续性、稳定性,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方式是加二层交换机,必须有规划的统一建立二层网络交换。
1.1.3虚拟机流量监控带来的新问题为了解决网络资源不足问题,建立大量虚拟机,由于网络设备、网络管理层等不一致原因,虚拟机的流量不好监控。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不同虚拟机的流量在离开服务器网卡后仍然混杂在一起,对于上联交换机来说,旧的网管界面无法处理虚拟环境下的多流量共同使用同一个端口的问题,无法做到对同一台物理服务器的虚拟机之间流量进行监控。
1.1.4网络规模扩大带来的新问题现在网络上数据越来越多,利用与计算对网络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现有的网络设备不能满足大数据增长的需要,必须建立二层网络交换,现在还没有统一标准,虚拟机等越来越多,网络稳定性有待提高。
1.2网络技术新要求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很多新问题,根据以上的新问题,对网络技术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是不同网络之间二层网络的建立,二层网络最后是低廉的,其次虚拟机承载的数据规模能力要锁提高,动态迁移能力及流量控制问题要能所解决及提高。
2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新技术
2.1虚拟机本地互访网络
虚拟交换机运行于服务器内部,纯软件实现,简单方便,但也存在2大问题。一个是虚拟机之间的流量监控问题,传统的网管系统无法深入服务器内部进行流量监控,造成安全隐患;二是性能问题,虚拟机网络流量越大,vSwitch就会占用越多的CPU资源进行报文转发,降低了服务器支持更多虚拟机的能力。
2.2数据中心二层互访网络
数据中心二层网络的建立是解决云计算在网络技术上的应用重要保障,改善了网络的稳定性,流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解决问题办法是扁平化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由三层结构变为二层结构,即接入层、核心层两级,以提高服务器互访性能,支持虚拟机正常迁移,
3结束语
云计算环境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教师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状况调查,了解了小学教师的学习特征和需要,认为小学教师只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开发出更专业、更系统的学习资源,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将为小学教师培育和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教师学会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健词:计算机网络开放学习调查实践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它为人们进行交流提供了虚拟空间,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小学教师的培育和提高提供了新型学习环境。然而由于小学教师长期依赖书本资料、培训学习、互听课、听专家讲座等传统的在职学习渠道,与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相背离。为此,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把小学教师在职学习与提高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促进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资源,丰富信息资源,无时空限止地沟通交流,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调查选择了赣州市宁都县的几所小学的86名教师,发放问卷86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1份,并选择了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07高专英语1班的5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实践活动。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计算机网络学习调查与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开放式学习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1.大多数教师不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对于这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都集中于“几乎不了解”(占36.8%)和“完全不了解”(占45.8%),这说明计算机网络虽然发展迅速,普天盖地,但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2.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可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完全依赖书本资料学习的占34%,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教师。偶尔借助计算机网络来查找资料和相关学习内容的占57.9%。经常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习的占8.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不强,还不能及时从传统的学习渠道上转变过来,跟不上信息技术时展形势,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学习条件不够成熟。因此,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建设,特别是乡村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环境,增强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尽快将教师转入计算机网络学习轨道上来。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的开放式学习情感调查与分析
1.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应满足教师的情感需要。为了了解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态度,从调查来看,认为“很好的学习方式”占48.6%,认为“不必要”的占22.7%,持观望态度的占28.7%。这表明,占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只有少部分沉迷于传统的学习手段,担心计算机网络学习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甚至惧于计算机网络学习,一部分对计算机网络没有产生浓厚兴趣,怀疑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
2.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源的查找中,教师通过搜索,找出适合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利用,从计算机网络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哪些网站中具有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和便捷的开放式学习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到促进相互学习的同伴。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开放式学习技能的调查与分析
1.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技能的重要性。调查发现没有人能确认:计算机网络到底有哪些学习资源?使用哪些手段可以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但他们认识到学习技能的高低严重影响了教师学习的效果,充分认可学习技能“非常重要”。
2.大多数教师缺乏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的培养。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职前在校学习阶段中,占42.4%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占69.7%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占88.4%没有接受过internet网上网技能学习,虽然internet网上网容易上手,但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时,大多数只会停留在利用搜索功能查找一些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QQ、邮箱发送信息与同伴交流,对于许多深层次的资源、与同伴在线和不在线交流的技能缺乏,很难顾及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系统化设计与搭建,只能对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简单功能加以利用,这些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学习内容的获得和学习效果。[1]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实践活动
(一)参加实践活动的对象
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07高专英语1班的52名在校学生,他们毕业后的择业目标是成为小学教师。所以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就业后的终身学习,关系到能否顺利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环境学习中。
(二)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
本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系统地总结并形成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理论,探索并研究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形成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模式。
(三)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1.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实践的必要性
着重研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人们学习思想、观念、方法等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查,学生上过网,绝大部分上网的主要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偶尔查一点资料,下载信息,很少用于学习,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学习、协同学习的作用。要培养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激发人们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和提高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实践内容过程
(1)资源搜索功能的应用
给出内容关键字句,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键字句查找出相关的内容,并让他们说说反馈所找到的具体内容。给出一些词语,让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的意义、反义词、近义词等。让学生自由找出网上的一些自认为较好的小学课程的课件,并让他们说说课件的优点之处。
(2)资源下载功能的应用
指定一些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料,寻找并下载,让他们说说这些资料采用何种方式下载,继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下载工具,提高下载资源的效率。
(3)在线学习交流功能的应用
网上寻找在线学习的网站(免费的或要注册缴费的),说说交流学习情况,如交流中遇到哪些具体问题,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供积极的参考。
3.计算机网络学习实践体会
(1)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上网,了解并掌握了如何快速查找信息资料,如何快速下载文件,如何上传文件,如何远程登陆,以及如何在线交流等上网技能。
(2)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
学生都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好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可学可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选择学习形式和内容自由,无时空限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兴趣。
(3)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
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环境都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
(四)实践活动成果
学生经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实践使用,实践使用了很多功能,从而掌握了上网的基本技能,感受到计算机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认可计算机网络学习功能,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所要依靠的重要部分,能激发学生上网寻找学习和应用资料,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用于解决问题。走上教师职业后,能有效地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学习,为终身学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对实践活动的现场进行了拍摄,将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学生训练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环境设施等进行了及时、客观、全面地进行拍照,记录了活动的情景,拍摄了活动场景图片和录像资料。
(五)实践活动引发的启示
提高小学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培养起浓厚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加强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学习中所需的技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时,能充分享用到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学习资源,与同伴一起自由、无时空限止地交流学习,高效地促进和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计算机网络建设要加大力度,广泛深入乡村,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配置计算机设备,并上网,供本校教师上网学习的需要,有条件的教师家庭应配置计算机设备,方便教师随时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每个学校要培养一名或多名教师懂得计算机网络管理,或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这样可以保障学校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转使用,并能为教师在计算机网络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网站建设中,逐步分化出一些专门供小学教师学习和交流的网站,这样的网站要优化计算机网络资源,更新资源速度要快,不断地拓展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3]
参考文献:
[1]王跃生,周振军,王菡.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6):56—58.
云计算环境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塑造人才灵魂的工程,它应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本文从高职生源特殊性谈起,提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必须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生特点的、有效的德育途径和合理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关注、群众关心、家长揪心、学生忧心的民生问题。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需要接受市场等多方面要素的检验,其中就业率是关键。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虽呈上升的趋势,但受大学扩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等因素的影响,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用人理念更趋于理性与实际,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评价的重点也不在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学生的道德素质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成为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学院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1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对象特点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其生源主要来自三种途径:一类是经历过高考落榜对复读没有信心的高中生;一类是参加了三校生高考成绩优异被录取的中专、职、技校生;还有一类是对普通高考、三校生高考信心不足,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来的学生。他们无论在认知方式上,情感归属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1 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不足
高职生从入学的考试录取成绩上看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文化知识掌握相对薄弱,部分学生会有较强的自卑感。受一些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家长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低等次教育,只有考不上“大学”或是急于就业的学生才会选择的教育类型;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高职生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时大部分单位、部门纷纷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另外高职学院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对高职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挫折感,对自己能否成才信心不足。
1.2 动手能力较强,环境适应能力欠缺
高职生中有部分学生为了准备三校生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3+综合”的科目组合,在中学阶段就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考试前更是侧重加强了专业性方向的训练。有了基础再加上高职三年的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表现了出较强的专业技能。然而这些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对于挫折和艰难的考验甚少,在家中唯我独尊,占有欲强,与他人相处、分享、合作能力较差。特别是高职院校招生中本地区学生的比例较大,他们周末经常回家“享乐”,每学期开学、放假常常是全家出动接、送,由此更加突显出环境适应这方面的不足。
1.3 社会活动能力较强,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对院、系各级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和校外的公益组织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乐于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寻求一切可能的力量提升活动质量。他们进入大学后也暴露出在中学阶段养成的一些毛病:学习、生活习惯较差, 组织纪律性方面疏于要求自己,常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理由,对他人的不满情绪较强,以自我为中心,且好自我表现。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虽喜好求新、求变但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人引导,缺少自我约束的锻炼。
2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面对21世纪科技、文化、教育大发展给我国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和学生德育工作环境、对象变化的新特点。高职学院必须积极探索出符合自身要求、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道德教育途径,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个人潜力得以显现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
2.1 重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道德教育方式
受学制的影响,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虽然所占课时不多但却是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显性德育课程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变化,高职德育要想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应重视结合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把显性教育的主导作用和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特点相结合。道德教育应更多的应融入在非德育课的教学中,融入在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学生自觉的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高职学院需要发掘优势、突出特色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要重视融入企业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校园文化特色。
2.2 运用现代技术创新道德教育手段
道德教育手段能否与时俱进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在注重传统道德教育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合理的道德教育手段结合,才能最终促成道德教育成效的提高。传统的德育课堂的教学应借助情景化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增强德育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有效性。课外应建立健全德育信息网络:包括校报、校广播台、宣传橱窗等校园宣传平台,特别是校园计算机网络。21世纪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先进载体创新德育手段,更新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应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如:网上宣传、网上讲座、电子信箱、网络BBS等,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延伸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扩大教育的覆盖面,结合学院实际建设好“德育网站”、“思政部网站”特别是校园网的党建、团建板块,并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监督。
2.3 侧重道德教育目的的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职业定向性是其的最基本属性,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佳的平台。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是一个贯穿高职三年,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任何的德育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规范、完善,特别是职业道德原理产生于职业实践又将指导于职业实践,高职院校要重视实践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此外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但能接受进一步的道德教育,而且他们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能得到加强。现代企业越来越讲求实效,需要的是能直接能上岗、独立承担工作的毕业生,如果学生在高职阶段不重视德育养成的实践锻炼,其参加工作后很难完全适应新时期企业的要求。高职学院要善于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教育学生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努力奉献的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还要帮助对就业信心不足的学生树立自信。
2.4 打造优良的道德教育师资、有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道德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现今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全员育人”的德育观虽已在全面提倡,但专职学生辅导员队伍依然是高校德育工作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工作,他们承担着日常教育学生的重担,更容易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效果。大学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高校德育体系中教育主体是教师,受教育主体就是学生,即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道德修养的提高,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进行自我修养。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份子,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自身的良好表现影响和转变其他同学,这将极力于道德教育在学生中的深入。此外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活动加以规范、引导和激励,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增强德育的自主性,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也正是德育所最终追求的目标。
3 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完善学生道德教育途径
客观的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效果的有益反馈,同时又能促进德育的进一步改善、提高,是大学生道德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过去评价体系中反映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馈。
3.1 坚持量、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在学生德育评价中,采用的定量考核标准必须事先予以明确,含糊的量化标准只会带来考核结果的非客观性。而评价中的一些无法量化考核标准,促使我们在对不同学生的评价中总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主观成分,故采取定性方法进行评价较为恰当,辅以必要的定量指标评价。学生也是德育评价主体之一,为使得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更科学、评价结果更趋向公平,评价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广泛参与道德教育评价。要广泛发扬学生组织在德育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在平时做好每位同学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记录。学生本人也应在平时时刻关心自己的德育表现,积极参与各项德育活动,根据相关考核指标自我初步考核,再将考核结果上交班委会校对、检查,最后通过教师反馈结果,广泛听取意见。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德育评价,其结果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也促使同学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意识得到增强。
3.2 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多方位合作动态评价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具有多面性,合理、客观的德育评价应该是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评价。当今时代高校德育载体日益丰富,社会实践是德育体验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们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深入校园、社会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另外高职学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道德教育实践进一步拓展到了企业,高职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环境中。因此要科学的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教育评价必须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让学校老师、企业带教师傅和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共同评价。评定方式也应是阶段性和连贯性结合,每学期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有一个阶段性评价,毕业时要结合整个大学期间的表现有一个连贯性评定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德育评分纳入学生的毕业学分之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只有在长期的熏陶、感染、实践中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职院校只有在其过程中加强引导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3 注重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强化德育评价导向功能
道德教育评价不能只看重学生德育表现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过程发现优势、不足,改进对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效的评价应具有激励、教育功能,评价结果可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着力从个人到组织上完善评价作用。高职学院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所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关注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起点并实施相应的德育评价。学生在校期间是一个不断的接受教育改正、学习、进步的过程,因此学校对其德育评价也不应是终结性评价,而应是发展性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另一方面要利用社会、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即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学院德育工作以适应现代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先进.高校德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2-68.
[2]寇翔.论高校体验式德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