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1
>>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基于岗位能力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的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MOOC理念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Access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岗位的综合实训分类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和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e Database Training Course Based on Post Ability
——The Cas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Commercial Network Direction)
LU Gui-rong1,WANG Hao-xue2
(1.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402; 2.Liboral Arm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中医舌诊是“望、闻、问、切”中“望”的精髓,所以舌诊的学习对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目前国内有一些中医诊断的课件,其中包含中医舌诊的内容,也有一些中医舌诊图谱,但是没有专门独立的中医舌诊系统软件。在更多的中医院校里,在中医诊断课件中的中医舌诊一般来说内容比较简单,多为一些网上可收集到的典型的舌诊图谱,比较概念化和模式化,对学生的中医舌诊技能提高作用不大,而且多为舌象图谱的展示,不具备中医舌诊技能考核的功能。而当个人生病后,想通过现有的网上的舌诊图谱进行个人诊断更是难上加难。网上的图谱大多是比较典型的图谱,由于个体的差异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图谱,即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图谱,却发现给出的诊断结论却是不尽相同。中医舌诊图谱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可以对原始的舌图像、相应的舌象诊断资料及各种诊断结果,进行方便、高效的管理,准确清晰的再现舌图像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为自我诊断提供依据,因此它不但可以促进中医舌诊的教学,也适用于个人的保健。
1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软件研究的意义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是通过收集中医舌诊图谱,并按中医舌象诊断证治规律所研发的数据库系统软件,该数据库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使得中医的诊断不再局限于情景诊断,能够实现超越于时间和地点的诊断,促进了中医舌诊的发展,填补了国内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的空白,对中医的现代化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舌诊图谱的数据库系统可用于中医舌诊自学及中医舌诊实训课程。目前国内各中医院校中医技能实训室有用于中医辩证学习的文锋-Ⅲ中医辩证系统,有用于中医脉诊学习的脉诊仪,没有用于中医舌诊学习的相关软件,因此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内中医院校中医舌诊实训课教学的空白。
中医舌诊图谱的数据库系统研究与制作,既可广泛用于中医诊断课程舌诊实训教学,同时可用于自学和考核,更可以应用在个人的自我诊断上。软件研制成熟后可广泛用于各中医院校中医技能实训课程及各级医院的中医技能培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软件的特点.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研究与制作,是将传统的中医舌诊诊断,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教学和个人诊断上。首先舌诊图谱具有直观易记等特点,因此建立舌诊图谱对中医舌诊实训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同时按中医舌象诊断证治规律建立的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既是一个科学的数据库系统,也是一个智能化软件系统。
(1)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软件是建立在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的基础上拟制作成智能化软件系统,是以大量典型的临床病例为分析基础,因而具有直观易懂易记等特点。
(2)国内中医院校中,中医技能实训室目前没有专门用于中医舌诊实训课教学的软件,所以该软件研究将极大促进未来的教学工作。
(3)满足了普通人群对自身养生保健的需要。即通过对自己的舌象进行辨别和简单的自我健康状况的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开展养生保健。
(4)中医舌诊图谱的数据库系统研究可广泛用于中医诊断课程舌诊实训教学,同时可用于自学和考核。中医舌诊技能实训系统软件研制成熟后,可广泛用于各中医院校中医技能实训课程,及各级医院的中医技能培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
3.1 中医舌象图谱的采集和收集
舌象图谱的采集是受限于采集条件的,主要涉及采集环境、光源条件,以及图像采集设备。因此采集图像后,通常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主要包括色彩的校正、舌体的分割、舌图像的特征提取等。所以为了更好的建立数据库,也进行了收集,因此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收集了大量的典型的中医病态舌象图谱,针对不同舌色(例如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绛舌、紫舌和青舌)进行分类、舌质的不同、舌苔的薄厚类型进行大部分收集。因此图谱收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图谱收集时典型图谱是在医院收集的,还有一部分是在网上收集的,同时也采用了一部分的舌诊图谱书上的图谱,收集的图谱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典型性。
3.2 中医舌象图谱的整理
在收集了大量的舌诊图谱后,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编辑和整理。例如可根据不同的舌色、舌质、舌苔将收集来的图谱合理的分类,方便数据库的建立时图谱的录入。同时不同的图谱所表现的不同病症,运用大量的医学知识进行详尽的说明和注解。
3.3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制作
中医舌诊图谱的数据库系统软件是以网页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具有浏览信息便利性、信息的多媒体呈现性、系统与用户的互动性。系统具备三个主要功能,分别为舌诊学习(舌诊基础、舌诊古籍研究、舌诊现代研究、舌诊临床医案)、舌象图库和舌诊测试。根据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的数据组织形式,同时也采用不同的数据链接。因此制作出来的数据库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4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软件的研究方法.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建立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以及制作具有舌象学习、舌象分析、舌诊考核、个人诊断等功能舌诊系统软件。研究方法如下:
5 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系统软件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舌诊图谱种类不全或不典型。除目前两个中医网站做为舌诊图谱来源外,在重点通过课题组成员在附属医院临床对患者进行实际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并不能立刻辨别出具体的类型,所以在后续的筛选中,发现所拍摄的类型不是很典型。而且受实际拍摄条件的影响舌诊图象出现色差、明暗度变化等,解决方法主要是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
(2)中医舌诊图谱数据库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中医舌诊现代化的进程,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尤其是应该在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图谱诊断。但是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对专家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医诊断信息的阐述还有不足。
虽然目前有很多网站上都有图谱的自性诊断,甚至有舌诊仪器的普遍上市,但是别人们接受的程度却极为有限。主要是因为缺乏标准化的图像信息采集方法,因此对标准化信息采集方法缺少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也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和依据,这应该是有中医的模糊化和不确定造成的。所以中医舌诊的现代化进程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客观化、标准化,这样才会真正是中医的传承。
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3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校对“大型数据库”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包括将大型数据库与高级语言PowerBuilder作为系列课程,增加实训内容,以及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大型数据库;教学改革;阶段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被评定为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试点之后,我院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大型数据库”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但如果只是孤立地介绍数据库,学生对于在企业环境下如何将数据库和应用程序联系起来并充分发挥大型数据库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开发出实用性的应用程序,仍然有很大的困惑。我院的教改在“大型数据库”课程的后部分介绍一种流行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语言,再加以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利用大型数据库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改革课程教学计划
“大型数据库”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功能特点和使用、管理及维护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的开展和实际应用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加深对数据库服务器功能特点的理解和应用,必须在教学后有一个客户端程序的开发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网络环境下C/S模式的特点和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充分发挥数据库服务器的功能。
我们将“大型数据库”课程划分为“大型数据库”和“PowerBuilder”两个部分。其中,“大型数据库”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使用和管理维护方法;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PowerBuilder”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利用该语言强大的数据库访问能力来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
2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指导思想。
第一阶段是SQL Server教学。在此阶段中应淡化语法、强调应用。注重介绍数据库的功能特点和使用、管理及维护的基本方法。学习中有大量的SQL语句,其中查询语句是SQL语句的灵魂,功能强大而灵活,是对数据库灵活访问的关键,因此要求重点掌握;而其他对数据库操作的语句和流程控制语句语法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知道主要关键词,应用的时候会查帮助、写出正确的语句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如果所有的语句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法,必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往往会本末倒置。
第二阶段是PowerBuilder教学。首先介绍PowerBuilder的基本使用方法,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常用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帮助系统查找自己需要的功能。然后主要介绍与数据库连接的方法,使学生对C/S软件开发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阶段重点介绍PowerBuilder在数据库开发领域的强大功能。
第三阶段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端,用PowerBuilder作为客户端开发工具,通过几个PowerBuilder和SQL Server数据库结合开发程序的设计例子,使学生掌握C/S模式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掌握在系统设计中如何充分发挥这两种技术的优越性,并在最后给出一些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系统的开发。
3 加强实训环节
大型数据库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必须根据所学知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布置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训,并提交电子方式的作业文档。为了增强实训效果,对交作业的同学增加提问环节,督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给老师及时的反馈。实验完毕后,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4加强考核环节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督促,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改变原来的学期末笔试考核方式,在学期中间增加考核次数,并采用上机考核方式。这样通过多次考核来督促学生学习,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给教师必要的反馈以改进教学。学期中进行3次阶段考核,考核方案见下表。
第一次阶段考核的目标是数据库建立方法的考核,在学期第5周在机房进行考核,并在机器上改卷。这一阶段考核显示出的情况是:学生基本会建立数据库机器中的各种对象,但是对数据库的安全性等维护工作表现出困惑。
第二次阶段考核的目标是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安全性和维护。在学期第8周在本学院的专业机房进行。这一阶段考核显示出的情况是:学生对数据库服务器的维护和安全管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在企业环境下,SQL Server和应用程序的关系认识不清晰。
第三次阶段考核的目标是PowerBuilder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主要是数据库访问功能的测试。在学期第16周在本学院的专业机房进行。本阶段考核显示出的情况是:学生对编程和数据库设计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对C/S开发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开发设计能力,并对大型数据库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 sql server2000应用实训教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郑阿奇. PowerBuilder实用教程(第2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信息系统;实训教学;分阶段实训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114-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业迫切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信息化人才。信息系统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系统使用和维护等各方面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把各种日常工作和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及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象引人深思:学生熟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面对实际信息系统设计问题时,完全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着手。这种现象显示了学生实践经验匮乏,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脱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加强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以课堂授课为理论基础,以实际案例为引导,围绕该课程的知识点设置实训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实训教学内容设置
实训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实训过程需要在理论指引下锻炼具体的实践能力。实训环节内容设置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 合理设置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经常有一些学生在学完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等课程后,甚至不知道概念模型如何构建,这正是由于缺少实践环节对理论的运用。如果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就不可能把这门课程学好。因此在实训教学环节设置实验内容时,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日常实际运用,让学生容易接受,又要贴近实际的开发案例,让学生觉得学而有用。例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中的理解体会,思考超市货物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训项目的融入程度,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1.2 阶梯式实训设置,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如果题目过于简单,难以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过难又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出现相互抄袭的现象。采用阶梯式实训内容设置,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实训内容设置从基于基本理论的案例分析,到综合几个知识点的模块设计,再到完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系统设计,逐步提高实训难度,并加强实训辅导,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使学生真正跨过理论到实践这道门槛。
以物流管理系统为例,将整个系统设计分为需求分析、过程建模、数据建模、数据库设计、软件设计、软件实现与测试等几个综合模块设计,每个模块中根据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基本实训案例。例如其中的数据建模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物流系统中应包含哪些实体,实体具有哪些属性,实体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E-R图,完成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1.3 系统化实训,实现多门课程知识的融合
信息类课程之间联系紧密,例如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属于基本课程,课程中存在的知识点往往处于分散状态,学生难以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等高级课程相互存在交叉,但侧重点各不相同。信息系统课程对以上课程的知识均有一定的包含,因此本课程系统实训案例设置应进行全面考虑,对前述课程均应有所包容。同时系统实训阶段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设计难度,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根据设计的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实际工作。
仍以物流管理系统为例,需要运用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等知识进行设计。物流中心与配送车辆之间需要通过无线网络等形式进行信息交互;配送车辆终端调试则需要一定的嵌入式系统知识;为配送车辆设计最优配送路线、为取件员设计最短路径等问题的解决则需要离散数学中图论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UML建模语言、PowerDesigner工具等完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工作,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课堂案例分析设计、综合模块设计、系统设计等阶梯式实训环节的锻炼,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积累了基本的信息系统设计经验与常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容地运用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进行具体的系统设计。
2 实训环节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理论教学
实训环节需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实验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分析,指导学生由理论过渡到实践。例如数据库设计中,概念模型向逻辑模型的转换是教学难点,结合学生选课等案例,对其E-R图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实体集、联系集转换为相应的关系模式,进而进行规范化,完成逻辑模型设计。通过该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转换过程。
同时让在实验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向大家演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其思维过程,提高学生争先创优的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2.2 实训教学的内容安排
1)实训方案设计。
实训教学环节包含3个阶段:基本案例分析、综合模块设计和系统设计。
第1阶段主要为验证型实验,对理论教学中的基本原理、定义进行验证实现,进一步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该阶段的实施主要由教员结合课程内容分析基本案例,由学生课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案例分析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概念模型向逻辑模型的转换方法应用于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中,作为其案例分析作业。
第2阶段进行综合模块的设计,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将前一阶段所学到的几个部分综合应用,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汇总。该阶段的实施方法为:由教员提供一个基本的系统框架,根据课程进度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部分的设计,如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第3阶段进行系统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开发,如“超市货物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该阶段任务由3~5名学生组队完成,最后要提交完整的系统设计报告、系统执行文件、系统使用说明等相关文档(给学生提供基本的文档模版)。本阶段设计可以将前面两个阶段的成果整合起来,进一步进行完善即可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
通过3个阶段的实训锻炼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具备基本的系统开发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实验题目设计。
受学时数的限制,为学生上机实验所提供的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需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需要编写专门的实训指导书,所设计的实验题目要遵循以下几点:
(1)题目应源于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排除传统的技巧性解题,避免出现理论教材习题中常见的仅针对关键字和语法特点的题目,以免误导学生陷入学习误区,长时间在语法细节上转圈,单纯为完成习题而解题。
(2)在综合模块设计阶段的实验题目具备一定的概括性,题目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每一道题目的内容同时涵盖上一个教学阶段中涉及的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通过实践手段对自己近期所学的知识进行阶段性总结。
(3)各个阶段的实训分析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减少学生理解案例所需的时间。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可在课程开始时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定,课程中各个阶段要完成的案例分析作业针对自己选定的课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设计思路。
3)实验过程指导。
实验课组织形式是有意识地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相结合,教师在理论课上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实验课时首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对学生只进行方向性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和把握设计方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自己设计实现方案、步骤。只要总体目标达到,教师可不作特别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使他们探索性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2.3 成绩评定
信息系统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课程作业完成分和综合设计完成分。本课程不再进行考试,更加突现实训环节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平时课程作业得分占总分的30%,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的跟进情况,要求做的实验必须做,每次都要提交独立的实验报告。对完全相同的报告或相似度较高的报告,由学生进行口头思路讲解,保证每一名学生学有所得。
综合设计环节得分占总分的70%。该环节的考核包括检查学生设计的信息系统,查看相关文档是否完备,并由学生对检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考核形式采用小组答辩形式,每个学生分别汇报自己完成的工作,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只有平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勤思考、勤动手的学生,才能在各个环节表现良好,才能获得好的成绩,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也得到了切实的锻炼,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3 结语
通过实训环节的实践,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轻松、主动。实训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互动性好,促使许多学生主动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投入到实训中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应用中会不断遇到新技术、新方法、新软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多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思考、实践、主动摸索,学生毕业后才能尽早地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实践能力强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郝晓玲,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案例与实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0-46
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5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原理是基础,但并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它的许多实现技术来自于实际需要,并通过研究和不断完善获得。该课程中的概念应该在实际数据库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学中要把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技术与数据库实例相结合,通过分析实例数据库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但是,目前一些高等院校教学的基本情况是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侧重数据库原理,要么过分侧重流行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造成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
2.实践教学脱离软件工程理论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尽早使学生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将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课程的实践环节。数据库的应用是三分技术,七分设计,关键的工作是设计合理、好用、效率高的数据库。为了达到此目的,在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时,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以在数据库实施后减少修改的工作量,避免大量的数据丢失。但就目前的教学过程来看,许多学生本着应付差事心理,甚至不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内容,对于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大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缺乏联系的认知方法,忽视由现实世界到数据库系统的转化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
1.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建立课程知识体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数据库及其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工程原理,设计并实施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实施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全貌,建立总体思路,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让学生能够比较自然的进入对具体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中。
2.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1)项目与评价结合式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按照工作实践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往根据知识的相关性来设计课程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实际应用的项目进行教学项目化或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穿插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让教学进程由学习任务来驱动。例如,以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案例作为核心把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贯穿起来,用案例作为项目问题来牵引好奇心,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不拘泥于枯燥的原理,而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课程不是面面俱到的“用户手册”,也不是详解原理的“功能指南”,而是模拟数据库应用项目开发流程的再现。围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每个问题面前能“避虚就实”,直达目标。对于每个功能的理解,力求以明确的步骤指导和丰富的应用实例准确地指明如何去做。学生只要按照技术路线做成、做会、做熟,再举一反三,就能初步掌握基本知识。
项目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并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开展项目实施情况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因而非常适宜实践性较强的工科学科采用。实践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最好采用项目评价教学方法。
(2)工学结合式教学。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可实行因材施教。直接引进企业实际应用需求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大型实践项目开发。教学内容是IT企业项目再现的过程,从资料查阅、应用需求分析、原始数据采集、数据析取、数据库和数据表设计、数据加工处理,到数据的检测和检验,再到数据的输出成表、数据使用和回馈等各个环节。实训时要对每一环节进行检验,合格才算完成。每做完一个步骤,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测试,发现问题。教师审核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并实施辅导,也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种大型实训教学,完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了解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多方面素质,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场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3)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面向任务的模式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对于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先向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由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典型存储过程的创建及使用、触发器的创建及使用,把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集中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对于较浅显,易于理解和自学的内容,如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实际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基本情况等,可安排专题由学生自学,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任务则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式学习方式,即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
(4)编制实验、实训式教学指导书。对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可通过编写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来进行实验、实训式教学,这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快速入门并提高。指导书的每个设计内容都有相应的实验操作目的、实验操作指导的理论基础、实验操作的内容和实验操作的步骤四方面的内容。理论基础是实验操作步骤的依据,而操作步骤是将理论用于实践,进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指导书可分两部进行。第一,课内实验,突出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综合大型实践教学(实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5)技能比赛式教学。组织数据库技能操作竞赛,如数据建模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据库技术应用与技能训练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技能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大力开展网上教学。创建数据库课程教学网站,通过放置大量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环境。利用其便捷、易于交互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得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结束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实践教学中,应既有典型案例的再现,也应有项目开发的实例。通过模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融入数据库应用开发的软件规范。学生通过课程所提供的“课题式”任务,能够学习具有规范的企业编程风格和习惯,以及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过程性知识和经验,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更应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课内理论环节的“教”,实验和实训环节的“学”,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的“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逐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彻底撇开传统教学中将理论同实践分开的做法,突出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6
摘要: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文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模块化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的编排方式,把复杂的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紧凑,逻辑性强,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模块化;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是基础性、实践性和拓展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层次不分明、知识点零乱,缺乏逻辑性,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课程教学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将模块化思想应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组织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2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模块化“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学习目标明确;知识结构清晰;教、学、做严格统一。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我们以开发小型的管理系统为导向,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成数据库设计基础模块、数据基本操作模块、查询模块、可视化技术模块、实训模块等五个模块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整个课程的所有的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模块当中,项目设计要以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的结构图
3 整合模块设计的思路
3.1 数据库设计基础模块
通过对项目设计的目的与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出数据库的设计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思考在数据管理系统中如何将需要解决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以及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表示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类型两种,引导出数据的类型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常用的函数,在讲授的过程中和原有的数学知识相结合,知识简单易懂,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阶段实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后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数据操作模块
给学生展示实例,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在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过程中数据的组织形式,引出关系既表,学习创建表的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量很大,如果不把数据有规则的放在一起,对以后用户检索信息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把数据按一定的组织结构放在数据库中,进一步讲授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在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时,即使一个规模不大的应用系统也会有多种类型的文件,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地管理工具,将会给开发工作以及以后的系统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把所有的文件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引导出项目管理器的使用方法。通过阶段性实训,掌握表、数据库和项目管理器的操作方法,对开发数据库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3.3 查询模块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重点在查询上,所以把查询独立设计为一个模块,在查询的过程中要用到多种查询,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来讲解各种查询知识,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方法来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学生在检索数据的时候,方法灵活多变,通过阶段实训,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更扎实掌握查询知识,进一步提高数据检索信息的能力。
3.4 可视化的技术模块
为了使用户与数据库管理软件更好的进行交流,Visual Foxpro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让用户不用编程就可以创建友好的应用程序的界面,并完成对每个文件的操作。在设计表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行操作,发现问题,让学生懂得大多控件都是需要方法和事件代码来实现的,给学生展示示例,为了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要按照一定结构编写程序,引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为使用户更方便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交互,学习菜单的设计方法,为方便用户查看所需要的资料,我们需要采用更灵活的输入形式,报表和标签。通过阶段性实训,让学生掌握两种程序设计的方法,更好的编写程序代码,提高程序的运行的效率,巩固菜单和报表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3.5 综合实训模块
对其它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到本项目涉及不到的知识,同时归纳总结,开发应用管理系统的相似和不同。特别是综合性的项目将数据原理,程序设计,菜单设计等多种内容组合到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4 教学方法实施
按每组多样性的原则,以4-6人为一个小组,在同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沟通交流显得特别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用PBL教学模式,让学生发现问题,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积极讨论,相互启发,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堂课准备一些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分析,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开发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和计算机二级考点联系起来,符合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个性化的作业结果,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在课程网站上公布了教师的E-mail地址。通过问题在线解答,所有问题和答案都在网上,以供其他同学参考学习。利用教学网站平台,把大量的电子教案与试题传到网上,供学生查询和使用。
5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一举定终身”考试模式,按照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来测试,考试方式包括笔答、口试,项目答辩的方式(各占比40%、20%,40%)笔答题按国家二级考试的题型,出题涉及到A 、B、 C、三份试卷,考题覆盖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学生统一抽题考试,做到公平公正,增加口试环节,在口试环节任意抽出部分题让学生分析作答,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项目答辩环节,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 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把复杂和相互交叉的知识,根据知识的联系性分成若干各模块,设计模块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为主线,对知识进行系统和整合,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实践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技能。学生的创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渐提高,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变,对学科的知识掌握透彻,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在以后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白淼.C语言阶段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J].时代教育 2011(2)56-57
[2] 夏欣 朱淑鑫.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 2011(8)154-155
[3] 张 波 雷东升.模块化案例教学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
[4]雷珍容.“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