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素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素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素材

历史素材范文1

汉: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晋:(十六国):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诃子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导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欢襟

"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历史素材范文2

关键词:素材;历史课堂;趣味;深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38-01

在选择素材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趣味性强,所选的素材应该是内容经典、语言精妙,生动有趣。

第二,针对性强,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要与相关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引用,引发兴趣。

第三,教育意义大,以励志、激励、磨练教育为主,起到引导人们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作用。对学生的品德和心智培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第四,思考空间大,文字优美,短小精悍,论述精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历史教学中可以选用的素材通常有以下五个大类:

一、故事类:神话、传说、典故、成语、笑话

选用这一类的素材,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挑选有确实可用、生动有趣的材料,最好放在开始上课前讲,作为教材的导入语,它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第二次》,我先给学生讲一个题为《圆明园是谁烧的?》笑话:一个教育局的领导到一所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检查,他问两名初中学生:“圆明园是谁烧毁的?”其中一名学生答:“不知道,不是我烧的。”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也不是我烧的。”学生的班主任对校长说:“这两个学生是我班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说不是他们烧的那肯定就不是他们烧的。”此时,其中一名学生家长来了,一听此事,立即对校长说:“不就是圆明园吗?烧了就烧了,多少钱?我赔!”大凡听到这,学生总会开怀大笑,之后,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已见,然后以一个设问“圆明园究竟是谁烧的”导入课堂。讲完课本内容之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思考、发表见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态,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并给他们一个恰当妥切的回应,最后再做一个总结陈述,让学生明白这个笑话蕴涵的道理:缺乏历史知识使人愚昧无知,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二、警示类: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谚语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穿插一些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不仅能让教师的语言流溢文采,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展示历史课的内涵和深度,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引发学生正确思考,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如中国古代史第《贞观之治》,可以引用唐太宗的名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唐太宗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现都有些什么原因?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归纳,再经教师适时的总结点评,让学生学会懂得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最高领导者在为政之道的政治素质及个人品行素养高低有密切联系。

三、传记类:名人传记、秩事

古今中外众多历史名人犹如灿烂群星在历史的天空中与日月同辉,他们对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了解他们的成长或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启迪。

四、文学类:诗、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与词可谓是两朵奇葩。它们的语言优美、结构完善、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些诗、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还能拓展学生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历史的精髓和魅力。例如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有两首哲理诗《观书偶感》和《劝学》对学习的方法方式和态度做出精辟的诠释,前者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新颖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发展。后者则提醒青年少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再如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近代中国伴随着外国侵略者的炮火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屠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也惊醒了中国人民,他们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近代诗歌很自然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凸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

五、音像类:音乐、影像资源

历史素材范文3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一类表现形式,它是以历史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为表现主题的艺术形式。该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创作中要求以对历史的叙述、描写为前提,强调抒写作家的历史情怀。然而史家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往往不以为然,原因是作品常常逾越了对历史文本(如历史文献、历史小说)真实的解读,在作品中存在着众多非历史化现象:如作品中常常包含某些常识性的历史叙述错误;对真实历史事件过度地阐释;对历史人物行为与关系的煽情演绎,等等。这类作品虽然力图展现过去人的历史场景,却又更多地浸渍了现代人的情感与理解方式,这与历史文本传统的语言与文化相去甚远。

?以往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有机统一,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借古颂今”为主要的创作目的;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题材的影视作品日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作品固守对历史真实的叙写,具有写实风格;一些作品仍追求历史与艺术的统一,突出情感交融;而有部分作品则大大逾越常规,有为了追求所谓艺术而不惜虚构历史的嫌疑。那么,如何来看待这些作品中存在的非历史化的现象呢?本文拟从翻译学的文化研究视角,通过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翻译”历史文本的活动来对该现象的形成试加讨论,以就教于方家。

?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历史文本的“翻译”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作为一类文学作品形式,它并非是作家艺术灵感臆造的结果,作品产生需要有所依据,其创作素材来源于历史文本。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要以叙述历史真实为前提,是从历史文本“母体”中孕育产生的新形式:一方面,该作品形式与历史文本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它是历史文本在现代语境下新的演绎;另一方面,这类作品形式又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结构特征,与原初的历史文本之间存在重要的差异,是历史文本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变形和重组。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符合翻译行为的基本构成。一般而言,翻译是指将某种语言或作品形式用其他语言或作品形式表现的文化活动。翻译行为强调语言与作品形式与形态的转换,而作品既取材自历史文本,其对历史文本内容与形式增删、改编、加工和制作过程正契合上述有关翻译的定义。这类作品本身为了方便喜好历史情节的特定观众群体的理解,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文本最初的语言形式(古文或文言文)与作品形态(纸质载体),创造了新的语言形式(白话文、现代影视台词)与作品形态(声像介质载体),它是对所选择的历史文本进行“翻译”后形成的新作品。

?整个“翻译”过程,同时包含着历史文本原“作者”的目的、影视作家作为历史文本“译者”的目的、观众接受作品的类型三大因素,因素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决定了影视作家对历史文本“翻译”时将采取不同策略,如创作时是以历史文本为中心,为观众提供某些关于历史的真实知识?还是以艺术创作为中心,抒写作家的历史情怀?或者是更为看重观众的反应,以观众需求为中心,干脆虚构所谓历史以迎合大众的好恶?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策略,而这类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多元文化取向,正是影视作家采取多元化翻译策略的具体体现。

?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烙印作用分析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历史文本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烙下现代语言和文化的印记,烙印的目的在于适应现代观众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审美的需要。正是由于作品中烙印着具有现代气息的语言和文化,观众从中也会对这类作品是否忠实于历史文本持有某种怀疑的态度,诸如该作品是否确切刻画了当时的历史情景?作品中铺陈的历史事件是否发生过?作品中描写的历史人物是否真实?观众对历史情节的真实性有着特殊的兴趣,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与历史文本之间的差异往往为不同观众所津津乐道。

?史家尤其关心的是新旧文本之间的差异,关注这类作品是否忠实地反映了历史文本的真实,是否如实体现了历史文本想要表现的历史真实;作家则往往欣赏新旧文本的艺术融合,强调对作品“翻译”时应

转贴于

“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并不以反映历史文本真实为目的,而是要演绎历史文本的艺术性,要求影视作家通过阅读历史文本收获的情感能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地抒写与呈现。

?其实,尽管史家与作家在看待作品时抱持不同态度,两者观点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其实不然,我们说上述人物不同观点的表达,都是根据现代社会赋予他们的不同身份作出的应然选择,双方观点都不可避免地被烙下现代语言与文化的印记,他们并不是用过去人们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历史文本,他们与历史文本原“作者”之间刻意保持着距离,都显示了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整个烙印的过程始终存在,它发生在作品创作、流通以及接受的各个环节中。从此意义上说,史家与作家对待作品不同的观点表达,表面上“南辕北辙”,实则“相反相成”,有着相同或近似的目的,他们都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历史文本,其不同的观点表达,可视作在不同的文化轨迹里共同勾勒一个完整的“圆”。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历史文本加以“翻译”,其作用并不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而是对历史文本加以烙印。其烙印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作品在选择某个历史文本时,该选择往往意味着同时放弃了其他符合观众需要的文本形式;其次,这种烙印在作品翻译策略制定上也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即用现代语言结构重构了历史文本,历史文本传统意义的价值受到了现代人的冷落,而选择现代价值又总是意味着排斥其他的历史价值。此外,作品的使用方式使得整个对历史文本的“翻译”更趋复杂化,文本内容与形式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被摄制、播放、评价、讨论、传递和接受,在不同的文化语言环境、社会政治形势下产生出了不同的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塑造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历史文本的烙印作用,不仅对文化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影视作品与历史文本本身形成影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作品文化内涵的塑造上。作品在对历史文本加以“翻译”的过程中,以巨大的构建力置换和重组了历史文本的结构与内容。另外,作品在“翻译”中对历史文本的选择和策略的制定,为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与社会关系等建立了便于现代观众理解的独特典律,这些典律遵循的主要原则是现代的美学观。

?正是因为作品在创作中主要遵照现代美学观,作品并不是为过去而创作的,其创作过程主要是为了满足现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作品想要揭示的文化内涵往往偏离历史文本传统意义的文化内涵,而影视作家在对文本进行“翻译”时,或有意或无意的与历史文本传统的语言与文化相偏离,并不忠实于历史文本表现的内容,从而滋生了这类作品的“非历史化”现象。又,作品对历史文本有目的的增删、改编、制作与加工,也使得历史文本脱离了它最初被赋予意义的文化传统,而最终导致了历史文本的“去历史化”。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历史文本的“翻译”,由其引发的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双重功能。其第一重功能,它可以塑造出过去历史事件或人物确定的现代文化形象。这种文化塑造是历史文本在现代语境中新的演绎,历史文本也正是通过作品“翻译”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新的生命。而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并未完全忠实于历史文本,它把历史文本过去的文化传统中未能与当前社会潮流、价值观、文化争论和利益分歧相贴切的内容通通加以删改。在删改中,作品对历史文本的“翻译”,能够使得现代观众形成某种对待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确定的好恶态度,对特定文化共同的尊重或相似的蔑视。转贴于

影视作家在“翻译”某个历史文本时心中总有一个想象的观众群体,由该作家创作的作品常常是为了喜好历史情节的特定观众设计的,他在“翻译”历史文本、创作作品时需要符合现代语言与文化的习惯用法,因此,影视作家作为历史文本的“译者”,常常会脱离历史文本的文化内涵来修饰、改善他所翻译的内容,该作品因而具有新的形式。因此,作品对历史文本的“翻译”,由其引发的文化内涵塑造便具有第二重功能,即作品在塑造历史文本中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现代文化形象的同时,也在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历史影视文本,它深受现代观众群体的符码、典律、利益和情感的影响,同样表明了新文本在现代文化体制下形成的某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立场。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既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现代文化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视作家根据社会需要选择的历史文本和制定的翻译策略,可以改变或巩固现代文化体系中的文学典律、概念范式和研究方法等。而作品在塑造特定文化身份时亦深受翻译策略以及作品在生产、流通与接受过程中诸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该作品中有关剧本的改编、剧情的拍摄、录制、内容评介、主题宣传、作品发行等,也包括该作品的赞助及在各种文化社会机构中的使用,即作品对历史文本“翻译”的各个环节都对新旧文本的文化身份塑造具有意义。这些因素协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文化形式的定位,并赋予它特定的阅读实践,使其与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观众群体建立联系,由此调节作品在对历史文本“翻译”过程中带来的巨大影响。

历史素材范文4

【关键词】家族式,财务管理,模式

一、完善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目标的深化表现

以往家族式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使家族的利益最大化,发展到今天,家族式企业的经营目标演化为了在使家族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并兼顾社会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在企业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而这种企业目标的深化刚好是财务管理模式中所预定达到的目标,因此,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得到相应的完善。

2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融合外部资本的有效途径

家族式企业融合外部管理资源较为困难,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合理的分配企业各个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并对企业活动的权责做明确规定,这就可以使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有效的相分离,进而利于引进外部资本。

3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资本运营制度的有效制约

随着市场环境的口趋复杂,企业的资本运营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原来单一的市场环境造就了单一的资本运营制度,财务管理的难度小对较低,但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使得资本运营不再单一,这就要求企业拥有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来制约资本运营。

二、基于广义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研究的家族式企业是广义的家族式企业,其次在分析其构成要素时,不仅要兼顾小型的家族式企业更要涵盖中型家族式企业,不但包括传统的手工家庭生产而且包括跨国的上市企业。基于对于家族式企业的定义,其管理模式构成要素可以归结为三类,包括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手段。

1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家族式企业企业主的目标是实现其家族的意图,即家族所有、家族控制、家族管理、家族雇佣的意图。换而言之就是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安排企业的治理与管理,这就面临着企业和家族两个系统的不同乃至冲突的需求,所以家族式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的目标时往往只能偏向家族的利益而牺牲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这极易造成家族企业不可持续发展。因此,就必须要求在构建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兼顾家族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同时最大化。

2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

一般的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块根据上述研究,主要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权责划分。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即出资人、债权人、国家、市场、企业。企业和出资人、企业和债权人、企业和国家、企业和市场、及企业自身的财务关系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中还包含了财务管理运行过程中权利和责任的对应关系,只有好的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即各个主体的财务关系清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权责明确,才能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在一般企业的结构的基础上,主要突出了出资人和企业、债权人和企业、企业自身的财务关系及其权责关系。家族式企业的出资人即为家族家长、企业主等,而债权人也多为家族成员,企业自生的财务关系又多在家庭成员分管企业事务中发生。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设定更为复杂,需要对财务关系和权责关系更明确的划分,亦或是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得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的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3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手段

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模块就是企业实行人、财、物财务管理时所使用的手段,它包括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信息的传递机制、财务管理的激励机制等。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能体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权责关系,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都达到合法合理的状态,使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顺利进行,最终达到预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家族式企业由于其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因而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管理模式会有所不同。再者,家族式企业由于员工的家族特性,在人员设置、知识结构、激励机制方面都有诸多的缺陷,因此,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控制手段中还应加入这些方面的内容。

三、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直以来,家族式企业都具有着其传统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自身优势一直将其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数值上所掩盖,但随着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大大超过了其一直占有的优势,这些问题才被一一的认识,并重视起来。

1家族式管理不能有效的规避经营管理和市场风险

(1)家族式企业股权混乱,造成风险到来时的权责不明确

家族式企业产权混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族成员内部成员之间的股权界定不清,家族式企业成立之初,企业的初始资本都是凭感情、血缘和亲缘的融资,很少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通常是记录在一起,当企业发展壮大或者遭遇风险时,都会造成产权的纠纷。

第二,家族企业与外界股权关系不清晰,家族式企业由于其起步较低,一般在城里之初都会依靠政府支持或者其他经济实体的支撑,当家族式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家族式企业的盈利分配变得尤为混乱。

(2)家长制的决策体系,加大了决策风险

家族式企业由于其组织结构的限制,企业的各个环节都由家族控制着,而家族总是有家族的家长或者是家族中的能人控制。由此,企业的决策相当于是家长一个人的单一决策,而家长由于受经历局限、知识水平、外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加之信息的极度不对称,从而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企业的发展偏离轨道或者背道而驰,加大了企业决策的风险。

(3)家族融资困难,资金风险扩大

有研究表明,我国80%的家族式企业存在着资金缺口,但由于家族式企业的型规模,很难取得有效的资金融入,无论是同行拆借或者银行的小额贷款都使这一状况得到缓解。狭隘的财务目标不能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家族式企业的目标就是家族的意图,即使家族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制定和执行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家族利益对应在家族式企业中,也就是各个股东的利益要达到最大化,这需要通过一定的财务管理模式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消耗,一味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得企业忽视员工利益、忽视企业长远利益的状况时常发生,用员工的和消费者的利益牺牲换取股东的诸多利益。长此以往,会使企业员工大幅流失,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也大打折扣,即使获得了短期利益,但是透支了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第二,家族式企业的传承中,财富和权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家族式企业以家族形式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条件。狭隘的家族目标往往会导致家族式企业在传承的过程中,处于对自己家族或者亲属集团的考虑,在传承中往往出现有悖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出现,例如,名噪一时的王安集团,由于一代企业主在传承的过程中只注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传承,但忽视了企业主自身的社会资本传给二代企业主王烈,出现了老部下纷纷离职的悲剧。

在继承人的选择方面,由于存在着在位者不愿让位、继承人意愿不高、继承人经历不足、家族人员不和睦、传承计划缺失等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康奈集团传男不传女的代际交替方式,康奈集团成立于1980年,由第一代家族式企业主郑秀康创立,从开始的主营男女皮鞋发展到今天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200多项殊荣,员工4000余名,占地160亩的国际化市场品牌,1998年郑秀康女儿郑莱莉加入康奈效力,先后经历了车间管理、营销总经理、集团副总裁等职位,对集团内部的流程了如指掌,在集团内部资历很深,具有极强的企业掌控能力,但郑秀康处于传男不传女的考虑,将家族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过渡给资历晚女儿六年的儿子郑莱毅,而将女儿安排在为家族利益服务的岗位,这种安排虽然在现在看来对康奈集团利益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是这种有悖追逐企业市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一定不能忽视,重视在家族式企业内部具有较深资历,了解全部企业流程的继承人理应在第一顺位,这样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

3低效的财务管理控制手段阻碍企业发展

家族式企业由于其家族对于企业所有权绝对控制的传统,大多家族式企业用自家人掌管财政大权,从未考虑自家人是否能具有财务处理的能力。即使能够处理财务事项,也停留在在算账、记账上,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处理与管理财务数据,工作结果是各种财务数据报告,至于这些数据报告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不是财务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是简单的认为企业的资金是自家的,安全保险最重要。

另外,出于家族控制、技术保密等原因可能导致了信用观念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素质较低。财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例如:会计科目混用,原始凭证不完整,账簿设置不全,分录不合理,人为涂改科目,核算混乱等等。财务状况恶化,不能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从而使企业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

此外,家族式企业还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首先表现为,内部控制薄弱,很少有企业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部规章和审计考核,缺乏适当的决策标准程序,缺乏独立第三者进行检验与核查工作,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其次表现为,外在监督不到位,由于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不完善,对其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将会带来很高的职业风险,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不愿意从事此项审计工作的,以至于大部分家族企业尚未被纳入社会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

四、国外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经验借鉴

国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较多,但就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模式:

1美国模式

纵观美国的历史,美国最早的家族式企业可以追溯至1623年,己经有380年的历史,美国的家族式企业先后经历了起步时期、黄金时期、调整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

1783年一1865年可以说是美国家族式企业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家族式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单一,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制造业和传统农业。1865年一1910年是美国家族式企业的黄金时期,著名的福特公司和洛克菲勒家族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这一时期的美国家族式企业行业显现着急剧多样化的倾向。1911年一1945年是美国家族式企业的调整期,随着家族式企业的壮大,企业的管理变得复杂多样,家长式的管理无法继续进行,家族式企业的人员和股权开始出现非家族化倾向。1946年至今是美国家族式企业的快速发展期,主要特点就在于家族式企业的股权分散,企业发展较快,但代际传承也成为了凸显的重要难题。

美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具有其独特的特色:第一、美国家族其企业的较少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其财务管理模式直接针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发展;第二、美国家族式企业经历百年的发展,己极具规模,产业呈现多元化特点,融资也更倾向于股票和企业债券,这和我国家族式企业有极大的区别,投资主要考虑能否为传承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第三、美国家族式企业虽然股权分散,但是控制权集中,家族对于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并没有削弱,据《2002美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87.5%的美国家族式企业董事会中有3 }-4名家族成员。

美国家族式企业提倡实行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投资、利润、成本分为三大块,每一块独自完成其所对应的财务目标。投资中心负责企业的各项投资活动,利润中心主管企业的运营利润,并对负责企业内部的利润分配、融资、纳税等环节,而成本中心主要负责产品的定价、销售等问题,这三大块由控制中心协同领导,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美国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管理模式的选择都为我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参考素材,在构建我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家族式企业所处的时代特征,明确家族式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发展策略应该沿着美国家族式企业先小规模、单品种,再在形成垄断的基础上选择多样化、分权化的道路发展,并且在融资、投资、控制等方面都有所借鉴。

2日本模式

日本的家族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其家族制度的发展,主要以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明治维新前,这一阶段家族式企业几乎控制了口本所有的商业活动,而且家族式企业表现着强烈的同族化,即有区别的对待本家和分家,本家经营主干业务,分家构成同族集团;第二阶段是明治维新后到二战前,家族式企业的的资本迅速扩张,形成了垄断的集团,称为财阀,该种形式呈阶层性结构,三井、三菱等著名公司都是这一时期得以发展壮大的;第三阶段是二战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财阀的股份开始分散到个人手中,为了防止家族式企业的分裂,日本家族式企业采取了终生雇佣制、总裁俱乐部等手段用来凝聚企业的各个成员。日本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就在于其家族治理但又敢于引进职业化管理,这种特色的最好体现就是三井家族的同族经营及其治理机构,三井家族明确规定了其同族范围,形成了总领家、本家、连家的同族体制,使得企业的经营核心得以整合,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论后续的经营如何扩大,三井家族都十分重视同族关系,保障这同族体制的延续。同时,三井家族为避免单单依靠家族成员经营产生的困境,敢于吸收家族之外的专业人才,形成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运行模式,事实证明,三井家族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符合三井家族企业发展的,三井家族企业不但延续至今,而且还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日本家族式企业实行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重视财务监督,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在企业的内部设立监察机构,专门负责检查企业的财务活动,盈利的80%作为战略性储备,以备技术研发和下一生产周期启动之用,其它资金流入正常的生产运作过程中。

日本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管理模式的选择都为我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诸多可借鉴之处,首先,日本和我国同处亚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模式在其经营方式,代际传承方式是十分可取的;其次,日本家族式企业同族体制的其优越性不可忽视,终身雇佣、总裁俱乐部等形式也是可以借鉴的;另外,勇于吸收职业经理人,将他们的专业优势转化为企业自身优势也是可圈可点。

参考文献:

历史素材范文5

(一)赚钱――收入 一生的收入包含运用个人资源所产生的工作收入以及运用金钱资源所产生的理财收入;工作收入是以人赚钱,理财收入是以钱赚钱,由此可知理财的范围比赚钱与投资都要广。包含:①工作收入:包括薪资、佣金、工作奖金、自营事业所得等。②理财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资本利得等。

(二)用钱――支出 一生的支出包括个人及家庭由出生至终老的生活支出以及因投资与信贷运用所产生的理财支出。有人就有支出,有家就有负担,赚钱的主要目的是要支应个人及家庭的开销。包含: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医疗等家庭开销。理财支出:包括贷款利息支出、保障型保险之保费支出、投资手续费用支出等。

(三)存钱――资产 当期的收入超过支出时会有储蓄产生,而每期累积下来的储蓄就是资产,也就是可以帮你钱滚钱,产生投资收益的本金。年老时当人的资源无法继续工作产生收入时,就要靠钱的资源产生理财收入或变现资产来支应晚年所需。包含:①紧急预备金:保有一笔现金以备失业或不时之需。②投资:可用来滋生理财收入的投资工具组合。③置产:购置自用房屋、自用车等提供使用价值的资产。

(四)借钱――负债 当现金收入无法支应现金支出时就要借钱。借钱的原因可能是暂时性的入不敷出、购置可长期使用的房地产或汽车家电以及拿来扩充信用的投资。借钱没有马上偿还会累积成负债,要根据负债余额支付利息,因此在贷款还清前,每期的支出除了生活消费外,还有财务上的本金利息摊还支出。包含:①消费负债:如信用卡循环信用、现金卡余额、分期付款等。②投资负债:如融资融券保证金、发挥财务杠杆的借钱投资。③自用资产负债:如购置自用资产所需房屋贷款与汽车贷款。

历史素材范文6

2、制作方法:

主料:青萝卜(75克)红萝卜(75克)白萝卜(75克)胡萝卜(75克)圆白菜(75克)莴笋(75克)黄瓜(75克)生菜(75克)白菜(75克);

调料:芝麻酱(30克)盐(8克)酱油(15克)味精(2克)醋(5克)白砂糖(5克)芥末油(5克)芝麻(15克);

3、制作步骤:

(1)将各种蔬菜择洗干净均切成细丝用凉开水浸泡,捞出控净水分;

(2)簇成直径五厘米的球形,围在大盘四周;

上一篇舞蹈教育

下一篇鹿茵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