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学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学术论文

英语学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英语 学术论文 学术词汇

一、前言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探讨研究发展工作,为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探讨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是现在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探讨研究面临的迫在眉睫、函需解决的头等课题。

二、学术词汇

学术词汇是一种独特的词汇,这种词汇主要出现在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术研究类文体中,在其他文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这类词汇是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英语学术论文,只有有效掌握与之相关的学术词汇才能更好地阅读英语学术论文,研究英语学习论文,我们要分析哪些是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哪些是较少出现的学术词汇,在学习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进行学术词汇学习与研究。

在一些学术文本中经常性出现的一些英语学术性词汇,但是在一些非学术类的文本中出现的一些英语词汇,比如:(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有研究学者发现,早在70多年以前,这些词汇就被我们的前人发现了,这些词汇已经经常性的出现在当时的各个领域的学术性文本中,并且被广泛使用。但学者们为了将一些经常使用的高频性词语与一些不常用词汇进行区分,我们将后者称之为半技术性词汇(sub-technical vocabulary)、(frame words)框架性词汇、(specialized non-technical vocabulary )专业非技术性词汇、或(academic vocabulary)学术性的词汇。根据词汇产生的频率和分布情况,Ming-tzu 和Nation(2004)把词汇分为了四类:

1.高频类词汇:一般这样的词汇大概有2000个,在各种文体中被广泛而频繁的进行使用的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在学术文章中高频词汇可以占到总体词汇量的80%,而是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文章与小说中,这些词汇可以达到90%以上。

2.学术类词汇:在学术论文中占到词汇量的8%-10%左右,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经常性出现在各学科的专业学术论文中。

3.技术性词汇:这类词汇与某一特定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类词汇对于作为学习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讲,没有太多的困难,这些词汇在英语的日常学习中都会被涉及到,并且在日常学习中也会被着重强调。

4.低频词汇:这些词汇在学术文本中的出现的次数较少,并且没有太高的使用率,出现频率只能占总体词汇量的5%左右。

三、有关学术词汇表的研究

Coxhead(2000)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编制了学术词汇表(Academic Word List,简称AWL),语料库含有3 513 330个词标,来自4个学科(人文、商业、法律、理科),28个专业,414个文本。词汇表由词族组成,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单词后表明所在子表。每个词族包括一个基础词与其曲折形式、派生词,例如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录在concept族里。在RANGE软件的帮助下,Coxhead的AWL收录了570个词族,按照词族频率的高低分成10个子表,子表1包含了在Coxhead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族,子表2次之,之后以此类推。子表1-9各有60个词族,子表10有30个词族。这些词覆盖学术语料库10%词标。Coxhead的AWL对于英语教学和AWL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四、关于语料库的研究问题

语言证明是大多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语言证明才能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与准确。在语言证明中语料库则为之提供重要的保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语料库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语言学研究的实例证明,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据,同时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即使语料库语言学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价值,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已经凸显出来。在语料库的帮助下,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构成以及语言的功能等问题的研究就能较为科学,语料库为这些研究提供真实的例子和量化的数据,这样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单凭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直觉进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语言学家可以借助各种语料库构建软件快速构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语料库,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语料库软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检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务,为语言学研究铺平道路。因此,建立语料库对语言学研究作用重大。

五、关于语料库的设计与学术词汇研究

1.语料库设计的丰富多样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在语料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语料库的丰富多样性,只有丰富的语料库才能在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语料库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不同学术领域学术词汇的使用情况,分析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以保证学术词汇能够更快更好地被人们掌握。同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料库中丰富的学术词语的掌握能够对学术文章有效解读,对学术问题有效分析。学术词汇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律,并不是无序混乱的,我们重点要掌握这些使用规律才能有效掌握学术词汇。语料库的设计要丰富多样,在语料库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样性对文本解读是很重要的,语料库的设计原则就应保证其多样化,保证学术词汇的丰富性。

2.学术词汇的词频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无论是在选择字典的词条还是在建立单词表时都要研究词汇出现的频率问题,也就是词频,学术词汇研究也要讲究词频。在学术词汇研究中,词频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能够有效说明学术词语的使用情况,对学术词汇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术词汇中一些高频词会引起学习者对它们的有效关注,而一些低频词学习者则不会对它们过度关注,这些低频词汇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着文本听、说、读、写的难易。因此,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习者,学习掌握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的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都需要对这些低频词汇有所掌握,在阅读文本中,低频词的出现也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速度,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达速度。我们在研究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低频词汇加以总结。

3.语料库的研究工具

语料库的研究要借助Range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对词汇的使用频率进行有效分析分类,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通过对词汇使用频率的分析来研究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对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研究。学术词汇的出现频率是指学术词汇在学术文本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出现的规律,就英语学术词语而言,这种研究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方便,为英语单词表的制定提供数字基础,语料库以及其中的学术词汇研究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术研究作用重大。

英语学术论文范文2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比两个自建语料库:nsc(本土学者语料库)和mac(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语料库),对中国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和本土学者(主要是英美国家)在国外优秀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英语教学方向学术论文中四字词丛,从其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从而回答:(1)中国英语教学方向研究生和本土学者在进行学术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有什么异同及原因?(2)本研究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有什么启示?

(二)语料库

nsc由100篇近五年本土学者(主要是英美国家)在国外应用语言学方向优秀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组成,这些期刊是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language learning和second language research,总共包括840396个单词。mac由50篇近五年中国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均来自于知网,总共包括924374个单词。

(三)研究工具及词丛的提取和分析

本研究首先采用wordsmith tools 4.0 (scott, 1996)检索软件中的“词表”(wordlist)功能对两本文由收集整理个语料库中的四字词丛进行提取,将“词表”中的cluster(词丛)设置为4,根据hyland (2008)的较保守的检索词丛的方法: 每百万词中出现20次,将“词表”中的“最小频率”(minimum frequency)设置为20,即可提取出可能的四字词丛。hyland (2008)还提出那些出现在至少占整个样本中10%的文章中的词丛才更有研究价值,出现在nsc中10篇以下的和mac中5篇以下的四字词丛进行人工删除。最后,在分析过程中要用到“一致”(concord)功能对有必要的四字词丛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根据biber et al. (1999)的结构分类法,词丛分为八类:带of的名词短语(noun phrase + of phrase),其他名词短语(other noun phrases),带of的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 + of phases),其他介词短语(other prepositional phrases),带先行词it的短语(anticipatory it),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passive+ prep phrases),be+名词或形容词(be + noun / adjective phases),其他(others)。功能上根据hyland (2008)分类法将四字词丛分为三类:面向研究(research-oriented),面向文本(text-oriented),面向参与者(participant-oriented)。其中,面向研究(research-oriented)包括:地点(location),程序(procedure),数量(quantification),描述(description),主题(topic)五种;面向文本(text-oriented)包括:转接标志(transition signals),结果标志(resultative signals),结构标志(structuring signals), 框架标志(framing signals)四种;面向参与者(participant-oriented)包括立场特性(stance features),参与特性(engagement features)两种。

二、结果与讨论

(一) 二者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结构方面的异同

1.nsc 和mac中四字词丛分布情况

从表一看出在nsc中24%的四字词丛为带of的名词短语,接下来是其他介词短语、带of的介词短语。在mac中其他名词短语、其他短语和带of的名词短语是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四字词丛。本土学者的情况印证了hyland (2008)的研究结果。

2.二者相同点

由于带of的名词短语能够帮助作者精简论文的字数或者强调研究的特征,(hyland,2008)本土学者论文语料库中23.27%的四字词丛、中国研究生毕业论文语料库中的18.92% 四字词从都是带of的名词短语。此外,本土学者和中国研究生都较多地使用了带of的介词短语,比例分别为23.86% 和13.09%。带of的介词短语通常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如时间关系 (at the time of)、文本联系(in the case of)。

中国研究生和本土学者使用的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在数量和频率上都是类似的。这一点与之前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不同,hyland (2008)发现研究生和博士学生比专业的学者使用的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更多。作者使用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词丛来表达地点关系(can be seen in)、逻辑关系(is based on the)、图示信息 (can be found in),或者强调研究的观察报告 (should be noted that)。hyland (2008) 认为学生比专家使用更多的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词丛是为了在学术写作中有意地使用与个人无关的词丛。本研究与之前研究的差异原因在于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不再刻意地避免使用主观的词汇。mac中甚至可以看到这样的表明主观看法的词丛we can see that, we can find that。

3.二者差异

先行词it的词丛在 nsc 中有 96 个实例, 在mac中达到184个。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较多地使用带先行词it的短语,这个结果也符合hyland (2008) 的结论。学生过多地使用带先行词it的词丛是为了在陈述论点时避免主观性,这样使他们的论文更令人信服。

be+名词或形容词词丛在nsc中只有3种90个实例,然而在mac中有14种550个实例,中国研究生使用的be+名词或形容词词丛更多。 nsc中are more likely to, to be able to 同时出现在了mac中,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是mac中there is a significant的过去式,这一类的词丛大多数是there be句型。中国研究生多用这个句型是由于there be句型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公正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同样,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更多地使用其他短语:在nsc中有12种其他短语词丛405实例,在mac中有40种1299个实例。在mac中这类词丛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as far as the, meet the needs of等) ,很多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个行为的目的并且多是for +名词短语和in order to + 实义动词短语 (for the convenience of, in order to improve)。

(二)二者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功能方面的异同

1.二者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功能方面总体分布情况

表二是根据hyland (2008) 结构分类法分类后,nsc 和mac中四字词丛分布情况。

在nsc中52.31%的词丛是面向文本的,接下来是面向研究的词丛,最后是面向参与者只占了6.66%,这个结果与hyland (2008)的研究是一致的。mac中的结果与hyland (2008)、wei & lei (2011)的结果都是相符的,面向研究的词丛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占到了63.99% ,接下来是面向文本的词丛,面向文本的词丛频率只有2039,不到面向研究的词丛一半,与nsc结果相同的是,mac中最不常用的是面向参与者类词丛。

可以看出本土学者和中国研究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常用面向参与者的四字词丛,这主要由于他们都不愿意在学术写作中直接涉及自己,能够有助于他们达到学术写作中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和中西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尤其强调非个人性,注重集体主义,这一点在学校教材和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另外,与nsc情况不同,mac中最常使用的是面向研究的四字词丛,这类词丛用来帮助作者构建真实世界的活动和经历,中国研究生喜欢使用能够描述客观世界和物质现实的四字词丛来强调研究的方式,如at the beginning of,in order to achieve等。然而,在nac中最常见的是面向文本的四字词丛,这类词丛主要是用来使研究面向特定的群体或读者,如果作者想要说服他的读者,他研究的结果就应该以读者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使用面向文本的词丛少,这体现了研究生在这方面的不足。

表三、四、五是两个语料库中面向研究、面向文本和面向参与者四字词丛的具体分布情况。

表三中可以看出nsc和mac中描述类四字词丛都是频率最高的,这类词丛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客观事物或者某种情况,比如an important role in。nsc中最不常用的是主题类四字词丛,频率只有154,但是,在mac中主题类词丛频率却多达796并且占到了面向研究类的第二位。主题类词丛能够限定研究领域,比如: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使用限定研究领域的四字词丛要多。

表四nsc和mac中最高频率的是框架标志类四字词丛,像from the perspective of 这样的表明文章框架的词丛在议论文中是很常见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好文章的信实和精确的要求。

表五中,中国研究生使用的立场特性词明显多于参与特性词丛,频率分别为393和64。立场特性词丛的作用的帮助作者表明他们的态度和评价,比如are more likely to以及 there was a significant,参与特性词丛则用来直接和读者对话的,比如as can be seen。这两类词丛都是用来关注人的,差别在于前者站在作者的立场上陈述观点,后者通常使用实义动词的被动式来体现读者自己发现某些论点,就像是作者从读者的观点出发陈述观点。hyland (2008) 发现香港博士生毕业论文中参与特性词丛几乎占了参与类的70% ,然而香港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并没有这个倾向,本研究中中国大陆研究生也呈现了与香港博士生不同的倾向,mac中参与特性词丛只占14.00 ,86.00%的词丛属于立场特性类,这也证实了本研究之前结构分类中的发现:中国研究生并没有使用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词丛,他们甚至使用主观词丛we can see that和 we can find that。

英语学术论文范文3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英语交际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可以是书面的,亦可以而且主要是口头的。英语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精心设计。注意创建良好的交际环境,我们有很多办法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而信息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2.转变传统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指“学生外语实践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时,英语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英语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际(freecommunication)等工作,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地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合作学习”、随境创设”、“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意义构建”等多样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3.转变传统教师观念和学生观念

英语学术论文范文4

高职院校中,目前有很多同学数学基础较差,由此为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是当下急需研究的课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于美好的事物接受更快,这对于课程也是一样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数学之美不仅体现在它美丽的符号与图形,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世界观,进而提升思维以及逻辑能力。本文简单探讨数学美在当前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美;高职数学教育;应用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总是重视了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其实数学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我们经常会感叹对称的函数表达式,也会被美丽的三维立体图形而折服,归根结底数学美主要借助于美丽的数学结构加以具体呈现,其四大特征在于其简洁性、对称性,还有统一性以及奇异性。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倘若教师能挖掘出并能够恰当运用课程中的数学美,明确其特征与规律,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提升自身创造力。本文主要针对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数学美的内涵与提出背景。

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出现较晚,因此许多人对职业教育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定义,再加之经验的不足,所以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来诸多不足之处。高职教育的数学课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是普通本科数学课程的精简与压缩,教学模式也是遵循数学课程本身的传统模式,却没有针对专业岗位进行具体的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因此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数学课程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有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依然延续中学的学习方式“题海战术”,消耗大量时间及精力来研究题型与解法,学生学得非常茫然,不知道究竟学数学有何用,更不要谈如何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应用到专业,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数学属于一门理论知识较强、且十分枯燥乏味的科目。在数学课程上也提出了很多改革,比如项目化教学,比如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分层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果,培养数学素养。实际上,有句话说的非常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好的事物与人总是更喜欢多看两眼,对于课程是一样的,喜欢的课程自然更喜欢学,课堂效果自然相对较好。数学本就是一门处处存在着美的学科。数学美凭借其自身独有的内涵以及多变的内容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如果我们能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并将美的内涵与实质贯彻落实于高职数学教学中,进而懂得如何运用这种美,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这也不失为一种数学课程的改革举措。

二、数学美在高职数学课程中的体现。

1、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美体现的是本身的简单与易懂,简洁而生动的数学符号更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学者曾说过:“符号常常比发明它们的数学家更能推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函数求和符号“∑”的产生,包括积分号“∫”就是从Sum中的首个字母“S”进行转化的,这一符号看起来既简单明了,同时又十分的形象。

除此之外,数学美的简洁性也体现在针对命题的表述,包括相应的论证以及逻辑体系中。比如微分公式,以y为因变量,来求关于u的导数,不管u是自变量,亦或是因变量,微分公式的这一形式均不会由于这些变化而改变,这也是我们微分中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性质: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这个公式的出现,一方面使得复合函数微分法则更加的简单易懂,同时又对积分计算中的换元法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数学的对称性。

英语学术论文范文5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想真正对他们因材施教,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级。陈晚姑(2009)等则建议对这类特殊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并对分级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及教学保障提出了具体内容。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摸底考试,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再参照高考英语成绩,把学生分成提高班、普通班、基础班三类。提高班约占总人数的15%,入学时已经掌握基本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掌握约1500个单词,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通班约占总人数的70%,有一定的语音、语法知识,但不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弱。基础班,约占总人数15%,基本语法和词汇甚至未达到基本要求,词汇量低于800。依据三类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班级的程度,对教学过程做出明确安排,科学选择教学方式。针对提高班学生,教师是引导,可以采用任务型、体验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听说及综合技能的训练,拓宽学生的阅读量、词汇量和文化视野。针对普通班学生,教师与学生并重,以精讲为主,语言训练为辅,采用激发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用英语自由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基础班学生应注重夯实学生基础,缩小与普通班的差距,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的学习习惯。分级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即强调学习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通过四级为目标,对《要求》所规定的分类多样化要求则较少重视。这一现象已引起部分高校和学者的重视,且已经就体育、艺术大学生英语教学展开相应研究和实践,并已取得部分理论成果。如王严,田慧(2011)等则提出了体育专业学生教学的目标、重点及相关措施,探讨了大学英语大班课的主要弊端并提出一些对策;我们利用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并提出其对三级后英语教学有关师资、课程设置及教材等问题的观点;建立科学的、有新意的大学英语课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学教学评价必须是全面的,实事求是的,着眼于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是否达掌握知识、了解文化、是否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三级成绩、四级成绩为标准,以检测、考试、竞赛为方式的局限性评价。建立以大学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人文素质、课堂表现、考勤等综合评价的标准,形成教学过程、成绩测试、竞赛和学生自评、互评同步进行的综合性和形成性评价体系。

三、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比较活跃,采取“满堂灌”方式是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须进行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他们在英语课上集中精力的时间往往比较短,所以在45分钟的课堂中不能一味地讲授课本上的英语内容,需要适时穿插一些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并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加强学习策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吃透教材,备好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下,其结果往往是费时低效,英语水平很难提高的。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而美术系的学生,对于画面比较敏感,可以选择些名画或者画面比较优美的电影,让学生用英语来评析这些东西。对于音乐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表演天赋和欲望都比较强,所以上课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些这样的机会,比如表演英语歌曲,英语戏剧等等再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呈现更多视觉上的刺激。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比较好动,所以英语课堂上尽量在他们失去耐性之前,讲些和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像奥运会比赛项目英语或者可以让他们课后查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的资料,上课用英语和同学们交流。

四、结语

英语学术论文范文6

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艺术素质喜忧参半。喜主要表现在,学生个人艺术专业水平有所提高,这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个性的,而是整体学生的层次较大比例的增加。一名学生具有多种特长,不光唱得好、跳得好、奏得好,而且还说得好、画得好。这样多才多艺的学生每年的比例是在增加的。而忧则主要体现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学生的文化意识相对浅薄,缺乏艺术底蕴,对艺术的理论及深层次的理解比较模糊,很大一部分学生将艺术教育视为辅助学科,有的甚至认为艺术教育是旁门左道、不入流,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用不到。很多在校的大学生对艺术的认知与理解也较为偏激,其中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不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即使是参加了也是为了应付过人,而没有深层次地理解这些活动的真正意义,更提不上自身通过这些活动所获得的收获以及个人能力的体现和升华了。再者,在当今应用技术型大学快速的社会化发展中,也影响了很多同学主动或是被动地去适应了很多社会非主流文化现象的熏陶,对艺术的理解上出现了偏离正常轨道的迹象,力图在专业水平中短期见效果,而不愿意付出时间花费在专业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上,甚至一部分同学进行盲目的跟从与模仿,只存在于从艺术的表面上做文章,沉迷于非主流文化之中,影响了正常专业与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进步的空间。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现状

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层次不是很高,应用技术型大学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缺乏连续性,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程的基础教学中,只开设了中西方音乐欣赏、中外经典影片赏析、音乐基本理论、艺术美学、合唱学等对艺术简单理解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不够系统,没有形成规模,艺术教育类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全,学校中从事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师很少,甚至每个学校就1~2人,艺术类的专业培训只能缩小到学生艺术团这样一个小的范围,这根本满足不了学校整体的艺术教育的实施,更谈不上学校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了。因为对艺术教育类课程不重视,一部分应用技术型大学出现了艺术类教师的空缺,即使再多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与技能,在这也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和发挥,所以学生只能凭借自己对音乐、美术的个人理解任其发展,最后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潜能根本没有被挖掘出来反而与原来比又退步了。

三、改善应用技术型大学艺术教育现状的主要对策与做法

首先,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领导和教师要对艺术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识,要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把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艺术教育真正纳入到学校的主流教学体系中去,在师资、课程设置、软硬件、经费等方面应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重视对艺术类教师的专业培养与鼓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重视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艺术教育师资给予业务上的培训与指导,不能忽视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艺术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其次,应认真搞好艺术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在原有的中西方音乐欣赏、音乐基本理论、艺术美学、合唱学等艺术教育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再加大艺术教育理论性的课程,课程细化并逐步向深层次专业领域延伸,争取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开设简单的艺术基本理论的课程,如: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音乐理论与流行音乐创作等专业较强的公共选修课程;在专业技术课程中开设音乐美术的小组课:包括声乐、民间舞、铜管乐、山水画、素描、油画等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一对五或一对八的数量对比来进行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再有,要提升艺术教育类课程教材的深度,牢牢掌握住艺术教育这个阵地,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传授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艺术感觉、理解和鉴赏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构建扎实的精神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