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护士长; 护士; 静脉输液;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82-02
随着广大群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1],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尤其输液安全成为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保护的重要事项。患者接受治疗时,输液风险客观存在,部分因管理不当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但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护士长作为医院最基层科室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输液安全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谈一谈我院护士长是如何加强输液安全的管理。
1 护士长在输液安全中的教育作用
1.1 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士只有明确目的和意义才能有的放矢地工作[2],作为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中心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应是一般性讲大道理,而是要为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分析有那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地防范措施。尤其是输液环节,任何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结局,输液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
1.2 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在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的错误,给药方法不当等方面的原因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特别是在新药的不断问世,给用药造成潜在隐患的情况下,护士长通过各方面的教育,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性质、作用、副作用、用法、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真正做到用脑去完成输液环节中的各个步骤,最大可能的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也保证自己的安全。
1.3 对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士长在第一次与患者的交流中应将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告诉患者,让患者对输液知识有所了解,同时让责任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口头讲解静脉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首次住院患者重点讲解,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直至掌握。如交代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得随便更换床位,不能随意调节滴速,输液反应的表现及所使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反应,如何观察输液不畅及药物外渗等,要求每位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取得配合。让患者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映,以弥补护理人员工作中疏忽,将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护士在巡视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个别指导,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护士长的表率作用
护士长在临床工作中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将输液安全管理作为列为工作计划中,常抓不懈,同时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工作的规范化。护士长应每天深入病房,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的基础上,注意患者在输液环节中的需求和输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确保输液安全。
2 护士长在输液环节中的制度作用
2.1 严密的查对制度
严密的查对制度是护士长时刻强调的古老而重要的话题,我院护士长从两条线来保证执行医嘱的正确无误,一方面是医嘱的查对:临时医嘱由主班护士和治疗护士同时查对交由专业护士执行,每天下午全面核对所有患者的医嘱,小夜班复核,专门的医嘱本记录夜班所有的医嘱,早晨交班并复核。另一方面,在每天摆药后由治疗护士和专业护士共同核对,小夜班再复核,大夜护士负责将夜间更改医嘱向治疗护士交班,治疗前及治疗中全程核对,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再复述一边,并留空安瓶,以备护士长查验,我院很少发生因查对错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2.2 按时反馈制度
护士长定期召开全科护士和患者座谈会,听取多渠道、多方面的反馈意见,尤其是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切忌对患者及家属的意见置之不理。同时,鼓励护士积极讨论输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将输液环节中所有的隐患及时发现,以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以便保证输液环节的安全。
2.3 建立完善的静脉输液规范及操作流程
经临床静脉输液专家论证制定了静脉输液、输血、PICC置管、中心静脉维护等4项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要求护士在输液前认真检查液体和所用药品是否有变质现象和配伍禁忌,输液过程中力求减少穿刺瓶塞的次数,以减少液体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检查所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以及有效期,输液时注意无菌操作,排气后排出适量的液体冲洗管道,如发生输液反应及时停止输液,对症处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并改进、总结、进阶,使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不断优化,更易掌握[3]。
2.4 严格的责任制度
静脉输液巡视卡是病区为每位患者做治疗时必须使用的治疗单,我科制定了各个环节的签名制度,从加药、输液、换瓶、拔针都实行签实名制,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在问题面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安全。输液完毕将当日患者的输液卡取下,小夜护士核对无误后,科室统一整理将当天所有输液卡收集装订,作为护理资料保存,并列入病区护理质量范畴。
2.5 严格治疗室环境管理
配药的环境和条件是输液污染的重要因素和途径,要始终保持治疗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洁净度。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如有污染应随时用含氯擦拭,并注意检测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应合理安排紫外线的消毒时间,注意治疗室消毒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紫外线灯泡的有效强度,保证消毒效果。要求非治疗人员尽量减少在治疗室的走动[4],进治疗室必须戴口罩、衣帽整齐。
[参考文献]
[1] 许倩如. 护士长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中的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8,8:1008.
[2] 赵永修. 临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20:2407.
[3] 李蓉,王瑞兰,龙云淑. 临床护士输液安全方法的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1:162-163.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品管圈;给药错误;发生率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为了解决工作场所中的关键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织起来,运用各种科学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1]。护士给药错误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的任何差异[2]。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是用药的直接执行者,任何环节的错误都会为患者带来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为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我科自2016年5月~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品管圈活动实施时间为 2016年5~10 月,本次QCC 活动共由 9 名本科护理人员组成,投票选举1名护士为圈长,其余7 名为圈员,护士长为辅导员。9名品管圈人员中,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7岁,工作年限5~24年,文化程度: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1人。圈徽设计使用的是玫红色的心形、彩色的心字、手的图形。玫红色的心形代表着护士之心,彩色的心字代表着患者之心,手的图形代表着护士的手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将这3者组合成圈徽的意义是:在医患关系紧张、伤医事件频发的今天,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手,维护患者的权利,建立医者的尊严,为减少医患的误解,增进相互的信任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1.2方法
1.2.1成立彩虹QCC 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成立QCC小组,组织成员学习品管圈知识,小组遵循PDCA原则开展活动。根据活动主题及意义在科室护理人员的讨论下共征集7个候选圈名,分别为精灵圈、彩虹圈、温馨圈、精细圈、七彩圈、爱心圈、天使圈,经全体圈员投票后彩虹圈获得最高票,故确定彩虹圈为本次QCC圈名,旨在保护患者给药安全的各项措施,犹如彩虹的多种颜色,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桥,护送患者到达健康的彼岸!
1.2.2选定主题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根据临床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多个备选主题,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4方面进行打分评价, “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这一主题分数最高,确定为本次活动主题。选定该主题的理由是:①英国有研究指出,与护士有关的给药错误占医院用药错误的 59%[3],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发生率占据首位。②对患者而言,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③对护士而言:提高责任心,落实核心制度,规范操作;④对科室而言:增加团队凝聚力,减少差错的发生。
1.2.3现状调查 给药错误类型包括患者错误、药品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途径错误、遗漏给药、给药日期错误、输液速度错误、频率错误、剂量错误、漏给药物、未授权用药、未遵医嘱给药[3 -4] 。调查在QCC活动开展前,2016年1月~4月发生的护士给药错误及给药次数,分析调查数据显示给药错误发生率为8.6%,因此,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2.4现状分析 通过鱼骨图从人、环、物、法四个方面分析了给药错误的要因。①首先从人的原因进行分析,护士责任感低下为主要和常见原因,医护协作欠佳也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②其次我们从物的方面进行分析,药品剂型、剂量、药名相似为主要和常见原因。③从法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忽略核对环节为主要原因和占位最高的原因,核对应该是贯穿于护士的所有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最基础最根本的常态行为,但遗憾的是有很多护士未树立这样的意识,导致差错的发生。④最后从环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存放高危药品标识不够醒目为主要原因。导致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特性要因图,见图1。
1.2.5设定目标 针对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认真讨论将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设定为最终目标,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0.086-(0.086×0.75×0.65)=0.044,改善幅度=(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100%=(0.086-0.044)÷0.086×100%=48%。活动前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为0.086%,拟定活动后降低至0.044%。
1.2.6对策拟定及实施 ①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由二人核对签字无误后方可执行,非抢救时段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反复学习查对制度,通过抄写加强记忆,并做到人人背诵过关,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摆药由双人核对,并列入标准化流程,与医生协作良好,按口头医嘱执行制度进行工作。②违规操作。制定给药专用流程,保持环境安静及特殊药品标识醒目,配药人员有明显标志,加强督查及教育,消除护士侥幸心理,加强督查力度,坚决按给药流程进行操作。③责任心不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提高责任感。④人力资源欠缺。改变排班方式,减少交接班环节,实行弹性排班,保障重点时段人力资源充足,避免因人员不足引起的忙乱。⑤安全意识缺乏。学习法律法规,做到主观上重视,学习给药错误案例,对护理安全错误建立零容忍意识。
1.2.7评价指标 比较活动后护士给药错误的原因以及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无形成果。
1.2.8统计学方法 采集活动前2016年1~4月及开展活动时2016年5~9月的o药次数及护士给药错误次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给药错误比较,见表1。
2.2改善前后的雷达图,见图2。
3讨论
3.1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根据80/20原则,在护士给药错误发生事件中,输液速度错误、遗漏给药、剂量错误、及日期错误为改善重点。经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PDCA循环后护士给药错误次数明显减少,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6%降低至活动后3.8%。低于4.4%的目标值,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加强各班职责学习及药物理论知识培训,规范了护士的临床工作体系,重新编制用药护理流程,对相似度高的药物,加强药品标识管理,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从而提高用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5]。
3.2分析并总结给药流程,对流程进行细化及完善,制定给药标准化10大核对流程,要求护士熟记流程图,按标准化流程给药,见图3。
正确给药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护士在临床给药过程中应遵循“五准确”的原则,即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途径将正确剂量的正确药物给予正确的患者[6]。虽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品管圈知识掌握不透彻、应用方法不灵活、数据收集方法不完善等,但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改进护理管理方法,改善护理服务品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护理工作团队[7],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2]Barber ND,Alldred DP,Raynor DK,et al.Care homes' use of medicines study:prevalence,causes and potential harm of medication errors in care homes for older people[J].Qual Saf Health Care,2009,18 (5):341-346.
[3]f文洁,吴茜,施雁.临床护士对给药错误的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3,20(5A):8-10.
[4]陆秀文,徐红,楼建华.128 起给药错误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 ,11(2):63 -66.
[5]李萍,王亚男,史玉.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2016,2:156-157.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保证护理安全是保障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护理系统上报的2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护理系统上报的2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分级标准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 但并未造成伤害。Ⅱ级:事件造成轻微伤害, 生命体征未发生改变, 需要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造成中度伤害, 患者的部分生命体重发生改变, 要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并作简单处理。Ⅳ级:造成重度伤害, 生命体征发生明显改变, 需要提升护理级别并进行紧急处理。V级:导致患者永久丧失。Ⅵ级:严重不良事件, 导致死亡。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即百分比统计不良事件分类、患者损伤结局和涉及不同年资护士所占的比例。
2 结果
2. 1 ①不良事件分类:跌倒/坠床97次, 占42.18%;给药错误66次, 占28.70%;管道滑脱27次, 占11.74%;采血标本错误、输液渗漏、烫伤均发生9次, 比例均为3.91%;其他13次, 占5.65%。②患者损伤结局:参照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分级标准, 0级7例(3.04%), Ⅰ级146例(63.48%), Ⅱ级60例(26.09%), Ⅲ级15例(6.53%), Ⅳ级1例(0.43%), Ⅵ级1例(0.43%)。③涉及不同年资护士所占比例:护士121名(52.61%), 护师85名(36.96%), 主管护师24名(10.43%)。1~5年106名(46.09%), 6~10年57名(24.78%), 11~15年42名(18.26%), >15年25名(10.87%)。
2. 2 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安全意识欠缺:因安全宣教不到位或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患者跌倒/坠件占最高比例。大部分事件发生在夜间, 患者入睡或起床入厕时发生, 老龄患者占多数。②缺乏严格的制度及操作规程, 监管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不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和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护士长日常工作较为繁忙, 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力度不够, 没有做好环节质量检查工作, 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③护士缺乏对患者正确评估的能力, 与患者沟通能力欠佳: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 缺乏临床工作经验, 对风险认识不足, 对患者评估不全面, 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加之护理工作繁琐紧张, 很容易使护士出现消极倦怠心理, 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
3 防范对策
①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 对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提高对评估和沟通重要性及风险管理的认识,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增强优质服务意识, 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重点检查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 强化护士查对意识。③加强护理安全监控:鼓励各科室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主报, 以作参考。护士长重点检查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评估及安全宣教情况, 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管, 做好高危患者的质量追踪检查, 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以及护理人员的资质进行弹性排班, 确保护理质量的安全性。
4 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反映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数据之一。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提高风险意识, 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 强化执行力, 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消除各种护理隐患, 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4
[摘要]目的 将医院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用于质量管理中,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对风险管理事件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分类,改进不良事件的呈报系统,并开展不良事件的评估和预警。结果 管理者的观念改变了,受到了护士的欢迎,提高了护理管理的质量。结论 风险管理在现代化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护理管理
医院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用于避免和减少医疗过程中病人和工作人员受到损害,以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护理部从2010年起,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同时专门制作了“安全工作手册”,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培训,将医院风险管理程序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之中,提高了护理管理的质量,确保病人的安全。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1.做法
1.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护理部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风险小组成员由护理主任、部分科室护士长组成。风险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是: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是否有病人、工作人员受到伤害或存在财产损失,确认风险事件。②检查各科室护士长是否按要求进行风险事件呈报,调查所呈报的事件。③分析所收集到的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性原因,并研究风险干预措施,为护理管理者提出建议和要求。④指导临床护士使用不良事件评价表。帮助临床一线护士预防风险的发生,并定期跟踪访问处理高度风险的病人和家属。⑤每月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每季度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
1.2对风险事件进行定义和分类
风险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造成了损害,或被投诉的事件。风险小组对医院前五年所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本院实际,列出风险管理的重点,在医院内对风险事件进行明确定义。为了帮助护士确认风险事件,我院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将风险事件界定为三个方面:差错事故,投诉事件,意外事件。根据风险事件是否直接造成对病人的损害,还将风险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对医疗工作后勤支持系统。
1.3改进风险呈报系统
风险呈报工作是风险实施之初的核心和关键。风险管理推进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在以往的质量管理中,对护理质量中存在问题都是以“差错事故登记表”予以呈报。呈报的内容多为护士对自身错误的陈诉,这种做法使各科护士长和临床护士带有不情愿态度,影响护理部资料收集的效果。为保证呈报的准确性,风险管理小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3.1不将风险事件作为惩罚的依据
风险事件呈报的目的是为风险管理小组提供信息,而最终目的是保证类似事件的不在发生。由于不同科室病人病情、工作量、护理工作复杂、工作程度不同,因此,风险发生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面临风险的大小,而不能反映护士长和护士的工作成绩。不仅如此,还通过肯定呈报风险事件的护士长的工作态度,鼓励护士长积极处理护理中的质量问题。
1.3.2改变风险事件呈报的内容
我院制定风险呈报表中,不要求护士写检讨,仅要求护士书写事件发生的过程,重点是事件前后病人的病情变化。
1.3.3对风险事件当事人和科室给予保密
护理部将呈报表为保密文件,只允许风险小组成员和所发生科室的护士长查阅,而且,不允许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泄露发生的科室和当事人。按照“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在护理质量反馈会或其它正式场合,不暴露风险事件的科室和当事人姓名。
1.3.4加强对风险呈报的监督
在质控检查中,如发现有风险事件未呈报,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对护士长提出要求,并给与指导。同时将风险事件的呈报工作作为护士长日常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护士长严格遵守呈报制度。
1.4开展风险评估
在对2009年风险事件调查中发现,褥疮和摔伤事件比例较大,至2010年1月开始,我院在临床推行了褥疮和摔伤的风险评估,分别使用褥疮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和摔伤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病人,护士长每月对处于高风险的病人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出现问题后是否呈报。为了更好地做好褥疮的防治,我院专门成立预防褥疮专护科研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褥疮评估风险高的病人进行质量检查,并给予技术支持,风险管理小组收到有关褥疮的呈报后,将转交褥疮专护小组处理。
1.5风险事件呈报统计
2010~2011年,风险管理小组共收到16例风险呈报表。从呈报表的科室看,风险事件在医院各科的分部是不均匀的,集中发生在工作任务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或病人对服务质量要求的科室,在16例事件中,风险事件最集中的科室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另外,部分科室未呈报风险事件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身风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呈报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风险呈报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士长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态度。
1.6事件分析
16例呈报表中一般差错4例(25%),严重差错1例(6.3%),其余11例(68%)为一般缺点,可以看出,风险事件并不等于差错。风险管理的研究对象更为广泛,能更细的发现工作流程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另外从对病人损害的途径看16例呈报中直接有10例(63%),间接风险有6例(37%)。说明护理工作中有许多问题与后勤支持有关。16例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临床工作中,皮肤损害,给药错误、摔伤事件最为常见的护理工作缺陷、应当是风险防治的重点。
2.体会
2.1管理者观念转变
在风险管理推进过程中,护理管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护士长由原来害怕呈报,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呈报,能及时地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呈报到护理部。护理部由原来重视对发生问题的护士处罚,到现在更注重对工作流程的改进,由原来发生了问题再处理,到目前能积极地去预见风险。风险管理使护理者更新了理念,避免了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管理者能正确认识风险存在,并重视防范。
2.2护士态度的转变
由于在各种会议中隐去当事人的姓名和科室,护士所承担的压力大大减少。又由于风险事件的处理依据是遵照“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护士感受到护理管理人员对其关心和帮助。因此,风险管理的推进受到护士的欢迎。
2.3与质量管理的相互促进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给药;护理缺陷;原因;防范对策
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结果和病人的安全。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始终处于第一线[1]。本文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全院发生给药护理缺陷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从而提高用药安全。
1临床资料
给药护理缺陷36例,(依据给药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的7级分类法[2],本资料所载缺陷事件均无Ⅲ级以上伤害)缺陷分布见表1,缺陷责任人见表1、表2。[2]
2原因分析
2.1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①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拜金思想严重,认为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工作辛苦,待遇差,不安心护理岗位,缺乏工作责任心。②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人手缺乏,工作繁重,为了急于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转抄医嘱不认真,敷衍了事。③在查对方面,执行者安全意识淡薄,遇到处方或治疗单上的字迹潦草不清,不认真核实,凭猜测执行。
2.2违反规章制度,缺乏风险意识表1显示给药护理缺陷中,发生率高的是药物发错病人,药物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名称及剂量错误占66.5%,主要是由于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不重视执行医嘱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把制度流于形式,表现为:①处理医嘱时,未严格遵守执行医嘱制度,随意执行口头医嘱。②查对时,护士对病人未采取两种以上的识别方式进行查对。查对药品时,不认真仔细,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等查对常常顾此失彼。③交接班流于形式,对特殊患者、特殊治疗未做到重点交接。
2.3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表2显示发生缺陷责任人中护龄<3年占72.2%,说明:①年轻护士时间短,安全意识与责任人不如高年资护士。②年轻护士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水平低,应急能力差。③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不能正确配合医生实施药物治疗。
3防范对策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护士的职业道德品质,影响并决定着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因此,要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教育护士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工作责任心。同时,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恪守职业道德,多换位思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2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首先加强护士基础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药途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等知识。制定新药学习制度,专人收集新药的说明书粘贴成册,组织学习新药的名称[商品名],剂型、剂量、常用量以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注意事项。并向医院药师委员会尽量规范用药品种,延长更换周期,提高药物治疗安全。
3.3加强制度的落实有报道[3]部分护理差错并不是护士知识缺乏和技术不精引起的,而是由于护士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没有做好最后的确认工作。因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尤其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防范用药中发生护理缺陷的保证。在临床工作中,管理者要督促护士切实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处理流程,护理缺陷的讨论制度等,以减少和避免给药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3.4加强对高危人群管理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管理,由科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等,并定期组织考核。要求护士有团体精神,用药过程中相互提醒和指正。并指定高年资护士负责督促检查。
3.5加强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安全用药的一个重要环节[4]。因此完善药品科学分类管理非常重要。护理部统一对药物按应用途径分类分区存放,标识醒目,如静脉用药用红色篮存放,肌肉用药用蓝色篮存放,口服药品用黄色篮存放。严禁裸装,不混放,以免混用。特殊药物、高危药品分开放置,如氯化钾和浓氯化钠分开单独存放,标明标识,以示警示,并加锁保管。病房内备用药品定人保管、定期检查。抢救药品、毒、麻药品设专人专柜,注明有效期,班班交接,保证安全足量有效。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思想,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法律意识,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消除各种护理隐患,才能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5]。
参考文献
[1]魏凤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65.
[2]杨萍,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
[3]张平平,云荣香,张兰芳.日本医院的发药事故管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10):433.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6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81-01
妇幼医院因主要收治妇产科和儿科病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导致门诊护理人员任务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1]。为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有研究提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效果显著,为此我院开展了相应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于我院门诊收集220名病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病例均于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入院,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划分,每组110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区间8个月~35岁,平均年龄(185±35)岁,包括宫外孕患者6例,高热惊厥患儿74例,胎膜早破患者30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区间7个月~35岁,平均年龄(181±34)岁,包括宫外孕患者9例,高热惊厥患儿76例,胎膜早破患者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饮食习惯和喜好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观察组行风险管理,首先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专科护士3名,成立管理组后开展风险教育和专业护理技能培训,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护士护理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后针对门诊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物质、患者、护士及环境等四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防范措施,组织护士对此进行学习。同时定期开展护理经验总结会议,针对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总结汇报,共同商讨确定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并部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责任明确,避免互相推诿。同时对护士工作进行合理排班,保证护士精神充沛,避免过度劳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①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超过90分为满意,评分介于70~9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患者数×100%,其中儿童患者问卷由家长代为填写;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过程中择取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SPSS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的表达拟定为n(%)方式,统计学检验设定为X2;若检验结果的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比较对照组110例患者给药错误事件发生4例(364%),静脉留置针脱落3例(273%),多次穿刺3例(273%),意外伤害5例(455%),总发生15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364%);观察组110例患者给药错误事件发生2例(182%),静脉留置针脱落1例(091%),多次穿刺1例(091%),意外伤害2例(182%),总发生6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54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11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患者71例(6455%),基本满意患者25例(2273%),不满意患者14例(1273%),总满意患者96例,总满意度(8727%);观察组11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患者85例(7727%),基本满意患者21例(1909%),不满意患者4例(364%),总满意患者106例,总满意度(9636%),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入院就医的第一站,因此其患者流量大、病种繁多、手续繁琐、护理任务量巨大[2]。加之妇幼医院门诊接受的患者多为孕产妇及小儿患者,孕产妇患者的护理关系到母体及新生儿,因此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较高,而小儿患者年纪偏小,针对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偏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易发生较多的护理不良事件[3]。并且部分年轻护士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少护理经验。同时繁重的护理工作任务,不合理的排班导致护士精神压力较大,意识过于紧绷等,均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进而导致投诉率过高。